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应用多方位腺体瓣一期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

    作者:林小颜;罗建国;王恩礼;李欢;陈少君

    目的 探讨应用多方位腺体瓣一期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对29例乳腺癌患者,先按常规方法实施保乳术,接着利用原乳腺切口形成多方位腺体瓣.将周围缺损的腺体从胸大肌表面分离,再于腺体断面浅层作水平剖开,形成多个不同方位的腺体瓣,包括两侧的腺体瓣及中央的腺体瓣.根据周围缺损的腺体条件不同,形成腺体瓣长宽可不同,然后将腺体瓣向瘤床滑行推进,尽可能使其无张力对合或叠加,并缝合固定.术后给予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29例实施保乳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美容评定达到优良乳房美容效果者为23例(79.3%),一般者为6例(20.7%),无美容效果差的患者.随访3~48个月,无复发转移,外形变化不明显,患者满意.结论 应用多方位腺体瓣一期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美容效果满意,具有简单易行、不增加额外瘢痕、并发症少,可耐受放疗等优点,但不适合于小乳房或低密度腺体类型的患者.

  • 单纯性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

    作者:林江虹;陈容平;易敏;曾惠娴;张素素;张娴;陈宏

    目的 探讨单纯性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各代谢参数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内分泌科及体检中心就诊的超重或肥胖者43例,正常体重者42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etatrophin及脂联素(APN)水平.结果 超重/肥胖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P<0.01).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N水平呈正相关,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APN是血浆betatrophin水平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超重/肥胖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降低,与胰岛素水平、脂代谢、APN有关,血清betatrophin或许可为治疗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提供线索.

  • Banach评分对急诊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敏;江慧琳;陈晓辉;林绍鹏;李云妹;莫均荣;林珮仪

    目的 探讨Banach评分对急诊科就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年龄≥18岁确诊的ACS患者共229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完成Banach评分的计算,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7 d、30 d和6个月的随访,对全因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收集了229例ACS患者,平均年龄为(69.1±12.9)岁,男163例(71.2%).ACS病例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22例(53.3%),非ST段抬高ACS者107例[46.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42例(18.3%),不稳定型心绞痛者65例(28.4%)].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就诊时心率、血压、肌钙蛋白T的水平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例进行6个月的随访,7 d全因死亡率为7.9%(18例),30 d全因死亡累计10%(23例),6个月全因死亡累计10.5%(24例).应用Banach评分预测ACS患者7 d、30 d和6个月全因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91(95% CI为0.733~0.842)、0.791(95% CI为0.733~0.842)、0.802(95% CI为0.745~0.852).结论 Banach评分对急诊科ACS患者死亡率的预测效能敏感,能较好地预测ACS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

  • 广东省结核分枝杆菌MIRU和RD105缺失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黄新春;魏文静;李海成;赵皎;郭卉欣;巫株华;黎贞燕;孙琦;张晨晨;陈涛;周琳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结核分枝杆菌(MTB)随时间、地区的动态流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24位点MTB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分析广东省2013年455例MTB,筛选适合广东省分型的佳MIRU组合,然后应用该佳MIRU组合分析广东省2009年的173例、 2013年的455例及2015年的225例MTB,此外,结合RD105缺失基因法鉴定这些菌株中的北京家族菌株,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7.6).结果 2015年北京家族菌株比率(70.2%)高于2009年(59.5%)和2013年(59.3%),其中,中部地区比率高(71.3%),东部地区低(55.0%).MIRU-24位点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MIRU-12(HGI=0.999 1)能达到MIRU-15(HGI=0.999 2)相近的分辨率,MIRU-8分辨率较好(HGI=0.998 5).853例MTB的系统发生树(MST)主要包括1个北京家族和2个非北京家族复合群,可分为Ⅰ、Ⅱ两群,广东省MTB的主要流行群是Ⅱ群,Ⅰ群中2009、2013年菌株比率高于2015年,东部地区菌株比率高(43.069%),中部地区低(27.206%),Ⅱ群则与之相反,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1个复合群,包含407个独特型和46个簇.非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2个复合群,包含309个独特型和6个簇.另外,广东省不同年份多药耐药(MDR)(X2=2.176,P=0.337)和广泛耐药(XDR)(X2=1.468,P=0.48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家族菌株是广东省的主要流行株,且随时间存在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比率高,该省MDR和XDR耐药趋势相对稳定,MIRU分型用于广东省MTB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取得满意结果.

  • 不同角速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研究

    作者:严文;黄文柱;王志军;麦光怀;崔淑仪

    目的 观察不同角速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变化, 为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精准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者3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5例,选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30°/s、90°/s、180°/s角速度下以大力量行膝关节屈伸运动,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在不同角速度情况下峰力矩(PT)及其总功(TW) 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两侧膝关节的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侧膝关节的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与对照组同侧膝关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膝关节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与对照组同侧膝关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在30°/s与90°/s、180°/s下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在90°/s与180°/s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速等速肌力测试更能客观精准地检测出徒手肌力测试所不能分辨的肌力变化指标,利用等速肌力慢速测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运动相关肌群进行动态肌力测试是一项可行的方法,有助于膝关节肌肉运动能力康复计划的制订.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7型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依生;张荣波;王飞;蔚玮;夏辉;路小欢;宋峰亮;徐忠乐;佘新平;朱瑞;沈益强;曾建民

    目的 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7型(SCA7)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规律.方法 收集一临床诊断为SCA7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确诊该病例为SCA7家系;其主要特征为视觉障碍、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受限等.结论 ATXN7基因中碱基对CAG异常重复扩增为SCA7的发病原因,且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

  •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的表达及其血清相关因子的检测

    作者:黄德良;朱新海;盛良翮

    目的 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与胰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37例胰腺癌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分布,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IL-17A、TGF-β、IL-10表达.结果 (1)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的水平随肿瘤的进展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TNM分期的Th17、Treg细胞的水平分别用Student-Newman-Keuls法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胰腺癌患者外周血IL-17、TGF-β、IL-6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肿瘤的进展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及Th17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密切相关,且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胰腺癌患者外周血IL-17A、 IL-6、TGF-β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与肿瘤进程相关.

  • 微波原位灭活肿瘤复合开放椎体成形、钉棒内固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近期效果

    作者:刘斌;袁振超;贺聚良;吴振杰;关键;林翔;莫昊

    目的 探讨胸椎转移瘤微波原位灭活肿瘤复合开放椎体成形、钉棒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胸椎转移瘤患者17例,采用微波原位灭活肿瘤复合开放椎体成形、钉棒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骨水泥渗漏,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NRS评分),Frankel脊髓损伤评估,功能状态卡式评分(KPS评分).结果 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84.71±51.25)min,术中平均失血为(2 258.82±1 353.72)mL,术中骨水泥渗漏为11.8%,术中无相关临床并发症.NRS评分术前平均为(5.18±2.04)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2.82±1.5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评估D、E级比例由治疗前52.9%升高到88.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80~100)由术前17.6%提升为58.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原位灭活肿瘤复合开放椎体成形、钉棒内固定治疗胸椎转移瘤是一种潜在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论证.

  • 屈氏位和反屈氏位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FloTrac/Vigileo 系统的影响

    作者:邵兰;谢晓澜;邓金和;秦凯;李杰

    目的 观察屈氏位和反屈氏位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FloTrac/Vigileo 系统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80例,分为屈氏位组(A组)和反屈氏位组(B组),每组40例.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平稳、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为8 mL/kg、呼吸频率13~15次/min,记录插管后平卧位(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改变体位前(T2)、改变体位后1 min(T3)、5 min(T4)、10 min(T5)、20 min(T6)、手术结束(T7)、去气腹平卧位(T8)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的数值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SV、CO比较,B组在T3、T4、T5时点低于A组(P<0.05);组内比较,A、B两组CO在T8时点高于T0(P<0.05),B组SV在T3、T4、T5显著低于T0(P<0.05).SVV组内比较,A组在T8低于T0(P<0.05),其余各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T4、T5、T6高于T0(P<0.05),T8低于T0(P<0.05);组间比较,A组患者T3、T4、T5、T6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 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中不同的体位改变,SVV、SV、CO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容量状况需综合评估.

  • 微种植体支抗不同植入部位对患者牙科焦虑症和疼痛的影响

    作者:吴斯媛;宗丽;郑骏明;艾毅龙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MIA)不同植入部位对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在上颌前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磨牙区需植入MIA患者每组各40例,在术前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术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MIA植入术的患者,术前焦虑的评分值为(10.44±3.54)分,有51.6%的患者评分高于11分,为高焦虑患者.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与植入部位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植入后疼痛程度与植入部位呈明显相关性,前牙区组和上颌磨牙区组疼痛程度较重,下颌磨牙区组较轻,三个区域在术后6、12、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焦虑组与低焦虑组疼痛的高峰均出现在术后6~12 h期间,疼痛高峰强度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开始的强度及疼痛持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植入部位与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但和术后疼痛强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植入术前焦虑的严重程度与术后疼痛高峰强度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临床上应考虑MIA的直径,头部的圆滑程度,所选择植入部位与周围组织黏膜的关系等,并且应在植入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行为干预,以降低患者恐惧的心理,进而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 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平;樊华;贺强;刘承利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SRAR)的临床诊治方法与预后,分析SR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成人原位肝移植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与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临床诊治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 在98例患者中,术后SRAR发生18例,发生率为18.4%;16例SRAR发生在术后第1天,2例发生在术后第2~6天.排斥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气管插管、使用升压药、血液透析在排斥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组术前ALT、AST、TBIL与ALP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肝移植术后SRAR发生的因素主要为术前气管插管、使用升压药与TBIL浓度(OR=2.216、2.062和1.022,P<0.05).相对于对照组,排斥组的6个月与1年死亡率明显增加,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再移植率、感染率明显升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SRAR比较常见,多发生于术后第1天,患者术前气管插管、使用升压药与TBIL浓度为主要的发病因素,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再移植率和感染率,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 头颅CT在以头晕为主诉可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进忠;梁咏竹

    目的 分析以头晕/眩晕为主诉的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头颅CT在特定头晕患者中的及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以头晕和(或)眩晕为主诉和第一诊断就诊或入院,之后通过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这部分患者共有的临床特点.结果 36例头颅CT疑似为脑出血患者中2例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出血,34例确诊脑出血患者中17例患者就诊期间存在高血压,其中9例血压难以控制.9例患者神经系统查体提示Babinski征阳性或共济失调(指鼻试验或闭目难立征阳性),其中4例患者指鼻试验阳性.结论 头晕患者具有以下特点有必要尽早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1)具有高血压病史的头晕患者近期血压升高,多种常规药物难以控制血压;(2)临床查体指鼻试验阳性患者,提示后颅窝病变可能性大,建议尽早完善头颅CT;(3)建议CT结合核磁共振明确出血病因,指导诊治.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诚;曹晓征;王锦锋;林森;毛秋粉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联合125I治疗的23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例,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瘘、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例达到完全缓解,12例达到部分缓解,2例疾病呈现进展趋势,7例疾病呈稳定趋势.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短期疗效确切.

  • 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与血清PLA2R抗体浓度的相关性

    作者:梁艳;张小玲;朱清;邵凤民

    目的 探讨血清中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初始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经肾活检穿刺诊断为IMN的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PLA2R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总胆固醇及血尿酸的水平,每2个月重复检测,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PLA2R抗体低浓度组疗效分布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浓度组24 h尿蛋白下降程度和时间及血清白蛋白上升程度和时间均优于高浓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LA2R抗体的初始浓度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预测患者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乳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作者:刘新丽;杨聪颖;陈昊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3例乳腺原发性MFH病例,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症状就诊.病理学大体改变主要为肿瘤质实或硬,边界欠清,直径2.3~3.0 cm,均值2.6 cm.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并混有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波形蛋白(Vimentin)全部阳性,Ki67增殖指数35%~50%.结论 乳腺原发性MFH十分少见,确诊困难,需与恶性叶状肿瘤、恶性肌上皮瘤、化生性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相鉴别,结合临床特征和HE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正确诊断.

  • 广州番禺地区妊娠早期妇女的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

    作者:叶文慧;何柳瑜;刘慧华;华丽燕;林常青;罗毅平

    目的 研究广州番禺地区妊娠早期妇女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为今后是否需广泛开展孕妇尿碘和甲状腺功能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常住番禺地区的妊娠早期妇女2 794例,测定尿碘浓度(UIC)、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 2 794例妊娠早期孕妇中,重度碘缺乏5.26%,中度碘缺乏12.67%,轻度碘缺乏20.15%,碘充足39.30%,碘过量22.98%,UIC的中位数为155 μg/L.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为0.93%和7.27%,TPOAb和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9.62%和10.10%.碘缺乏者和碘过量者与碘充足者比较,TSH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TPOAb阳性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阳性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病率与UIC减少和增多呈U型趋势.结论 广州番禺地区妊娠早期妇女仍有碘营养异常情况,碘缺乏及碘过量均增加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概率.应在妊娠早期广泛开展尿碘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的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 Palindrome H新型肝素涂层导管与Permcath导管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李导;肖观清;申伟;侯爱珍;陈囿元;蔡素晓;黄雪芳;叶燕;孔耀中

    目的 比较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和Permcath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异同.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患者47例,终以使用Permcath 导管临床资料完整21例为Permcath组,使用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26 例为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组,对比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9.72)岁 vs (64±12.22)岁,P=0.728].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Kt/V、URR均优于Permcath组(P=0.000),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低于Permcath组(P=0.000), 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Permcath组(P=0.048).结论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不良率、导管相关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非肝素涂层Permcath导管,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应用中,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比Permcath导管更有优势.

  • 聚焦超声与低温等离子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付晓燕;汪建;陈亮;叶伟凤;唐凌媛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与低温等离子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超声组50例,等离子组30例,两组均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后随访12个月,用记分法分别评定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和12个月超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等离子组分别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复发率分别为12.0%和24.0%,等离子组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超声和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等离子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更稳固.

  •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OCT特点

    作者:孙雯琦;李鹏程;彭冲;刘飞

    目的 分析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CD)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点和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确诊为BCD的21例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及OCT检查,观察其病变特点;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患者进行CYP4V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所有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夜盲、眼底见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大量结晶样颗粒.此外,3例患者6眼合并角膜结晶样物质沉积.其中1例患者合并虹膜高褶型青光眼.OCT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可见视网膜各层次内大小不一的高反射点,其中17例患者32眼有外层视网膜管腔,1眼合并网膜下纤维血管膜,3眼合并视网膜前膜.21例患者42眼中心视网膜厚度平均为(154.29±59.39)μm,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平均(151.40±51.00)μm.遗传筛查显示CYP4V2基因的c.1091-2A>G、c.992A>C、c.802-8_810del17insGC是常见的BCD致病突变.结论 BCD患者中心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萎缩变薄及外层视网膜管腔等改变,可能是晚期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外显子7、8、9是CYP4V2基因的突变热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HBP和CD64表达与不同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春云;何耀军;江雁琼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细菌感染时肝素结合蛋白(HBP)和CD64血浆水平,探讨HBP和CD64表达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测定细菌感染时肌钙蛋白(cTnI)的血清水平,分析HBP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标本中下呼吸道细菌浓度>107 cfu/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 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100例,分革兰阳性菌感染组(41例)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59例)]、非细菌感染组(80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80例).各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 CD64 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换算成 CD64 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HBP水平,自动免疫荧光法测定 cTnI水平.评价 HBP 与CD64对 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分析HBP与cTnI的相关性.结果 细菌感染组HBP和CD64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HBP:(86.8±27.39)ng/mL vs (29.35±7.54)ng/mL;CD64指数:6.28±2.23 vs 0.69±0.19]和健康对照组[HBP:(16.08±4.45)ng/mL,CD64指数:0.47±0.12](F=960.97,P<0.01;F=108.43,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6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组HBP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HBP:(95.88±11.61)ng/mL vs (74.32±17.84)ng/mL](t=6.795,P<0.01).细菌感染组HBP的血浆水平与cTnI呈正相关(r=0.904).结论 HBP与CD64可以作为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依据HBP血浆水平能初步判断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种类以及感染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不同方案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杨军;吴淑卿

    目的 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膜厚度<7 mm、行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方案和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4组:N3组,自然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37例;N5组,自然周期,移植囊胚,39例;H3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44例;H5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囊胚,41例.比较各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结果 H3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3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5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5组与N3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H3组(P<0.05).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采取激素替代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并无优势;周期规律的选择自然周期更好;选择囊胚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率.

  • 碎裂QRS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赖玉琼;刘鹤龄;唐利敏;高耀铭;刘宇清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186例STEMI行急诊PIC患者,根据介入治疗后有无新出现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CTnI)峰值、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血管事件(MACE)和异常Q波的发生率,分析fQRS发生率与LVEF、TIMI、TMP的相关性.结果 fQRS 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51.1%)及TMP 3级灌注获得率(46.7%)显著低于无fQRS组(79.2%和77.1%)(P<0.01);fQRS组90 min ST段回落≥50%(STR)(47.8%),显著低于无fQRS组(75.0%)(P<0.01);fQRS组CK-MB峰值(308.4±44.8 u/dL)和CTnI峰值(66.6±2.1 ng/L)均显著高于无fQRS组(192.7±35.5 u/dL和40.8±1.8 ng/L)(P<0.05);PCI术后7 d fQRS组LVEF[(35.6±5.1)%]显著低于无fQRS组[(49.7±6.4)%](P<0.05);fQRS组MACE发生率(17.8%)显著高于无fQRS组(5.2%)(P<0.05);fQRS组Q波发生率(75.6%)显著高于无fQRS组(44.8%)(P<0.01).fQRS发生率与LVEF呈负相关(r=-0.232,P=0.02),fQRS与TIMI血流分级和TIMI 3级呈显著负相关 (r=-0.347, P=0.000;r=-0.318, P=0.002);fQRS与TMP分级和TMP3级呈显著负相关(r=-0.370, P=0.000;r=-0.325, P=0.001).结论 STEMI术后新出现fQRS波提示心肌灌注不良,fQRS是预测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 延迟采集和连续采集以及心动周期对冠状静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淑俊;袁小东;吴涛;田梅;李红;黄骁;唐发宽;敖国昆

    目的 比较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静脉成像时延迟采集和连续采集两种静脉延迟采集方法及心脏收缩舒张期对冠状静脉的显示质量和显示率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需要进行冠状动、静脉CT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组22例连续扫描5个心动周期,前面3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后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静脉重建;延迟组28例先扫描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延迟5 s后再扫描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静脉重建.比较两种扫描模式、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冠状静脉显示质量和显示率.结果 延迟组的扫描方案较连续组静脉管腔内CT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窦及其属支在静脉窦及其属管径、面积收缩期均大于舒张期.静脉窦在75%舒张期CT值较高,而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在35%收缩期CT值较高,心中静脉无明显差异.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静脉成像时冠状动脉采集后延迟5 s进行心脏收缩期采集可以得到更高的冠状静脉显示质量及显示率.

  • 垂体中叶素抑制内质网应激拮抗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吴思思;陈华黎;丁雨;蒋维

    目的 利用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垂体中叶素(intermedin,IMD)拮抗DOX心脏损伤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H9c2细胞的DOX心脏损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DOX(2 μmol/L)模型组、IMD受体拮抗剂IMD17-47(1 μmol/L)组和IMD8-47(10-8、10-6和10-5mol/L)3个剂量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评价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法检测caspase-3活化片段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PR78)的表达水平,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系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较,DOX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内MDA含量、caspase-3活性片段和内质网应激水平.与单纯DOX组相比较,IMD17-47抑制DOX诱导的内源性IMD的作用后明显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增加细胞内MDA含量(P<0.01)、caspase-3活化片段和内质网应激水平(P<0.01);外源性给予IMD干预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DOX处理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的MDA含量、凋亡和内质网应激水平(P<0.05).此外,DOX处理明显增加心脏组织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结论 DOX诱导心肌细胞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的表达,内源性IMD和外源性给予的IMD均通过DOX刺激增强的IMD受体系统,有效降低DOX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实现其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抑制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 单硝酸异山梨酯与胰岛素抵抗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王辉辉;葛龙菲;白冰;田晨光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对合并有胰岛素抵抗(IR)的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别喂饲普通饲料(普)、高脂高糖饲料(HFHG)及生理盐水(NS)和ISMN灌胃.并据饲料不同随机分成普+NS组(对照组),HFHG +NS组(HFHG组),普+ISMN组(ISMN组),HFHG+ISMN组(UNITED组),每组各10只.喂养12周,取颈动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脑组织4份, 用TUNEL检测方法观察不同组大鼠脑细胞的病理学改变;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大鼠大脑细胞中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和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 (1)脑组织NO含量、iNOS含量、Bax基因 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在HFHG组、ISMN组及UNITED组均高于对照组,Bcl-2基因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反之(P<0.05);(2)HFHG组大鼠脑组织NO含量与HOMA-IR呈正相关(r=0.739,P<0.05),ISMN组大鼠HOMA-IR与脑组织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2,P<0.01).结论 ISMN促进所有组大鼠脑细胞凋亡,而IR会加重脑细胞的凋亡;NO与IR相互诱导,共同作用于大鼠脑细胞凋亡过程;NO起保护或毒性作用与其产生的途径及产生量有关.

  • 10%水合氯醛与2%戊巴比妥钠在建立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陈红燕;庞凤舜;陈经宝;冼敏玲;杨艳婷;胡琼;秦有

    目的 比较10%水合氯醛与2%戊巴比妥钠在建立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70%中段小肠切除后端端吻合法建立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10%水合氯醛组(A组)、2%戊巴比妥钠组(B组)麻醉,观察比较麻醉指标(麻醉死亡率、麻醉状态、麻醉时间、首剂麻醉成功率),术后疲劳综合征评测指标(术前、术后6 h、2、4、6、8 d大鼠的肛温,术后第2~7天进行水迷宫实验结果,术后1、3、5、7 d测试大抓力结果).结果 两组大鼠的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与B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深度麻醉时间更短(P<0.05),术后肛温恢复更快(P<0.05),大抓力在术后第1、3、5、7天明显更大(P<0.05),在水迷宫实验中总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更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更多(P<0.05).结论 在POFS大鼠模型制备中,与2%戊巴比妥相比较,采用10%水合氯醛麻醉,麻醉诱导时间更短,深度麻醉时间适中,首剂麻醉成功率高.麻醉可能对POFS的程度有一定影响,选用10%水合氯醛作为麻醉剂,大鼠模型的POFS程度更轻,质量控制较好.

  • 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影响

    作者:张广峰;阴露佳;戚孟春;董伟;冯晓洁;温黎明;孙红

    目的 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挽救效应.方法 小鼠NFATc1重组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验证NFATc1蛋白表达.细胞分为A、B两组,分别转染空白载体和NFATc1重组载体.两组细胞均用5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5 d,并在第2天加入1×10-6 mmol/mL 唑来膦酸作用2 d.第6天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及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NFATc1蛋白在细胞中均有表达.B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显著高于A组(P<0.01).B组NFATc1、TRAP、c-Src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B组3个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及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的抑制具有挽救效应;NFATc1作为Ca2+信号的关键分子,在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 黄芪多糖对慢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黄燕峰;朱达坚;鲁路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慢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力竭性游泳方法构建慢性疲劳模型,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ED组)、模型组(EXE组)、黄芪多糖对照组(SED+APS组)、黄芪多糖干预组(EXE+APS组).SED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予以静坐;EXE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予以力竭性运动;SED+APS组:给予APS灌胃,予以静坐处理;EXE+APS组:给予APS灌胃,予以力竭性运动.测试小鼠运动耐力,检测血清及骨骼肌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酯(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GC-1α、MnSOD、p53、Atg7、LC3、p62水平,qRT-PCR法检测骨骼肌内Mfn-1、Mfn-2、Opa-1、Drp-1、Fis-1蛋白mRNA水平.结果 与EXE组相比,EXE+APS组的运动耐力及前肢握力均明显提高(P<0.05,P<0.01),且小鼠运动耐力与血清LDH、MDA及骨骼肌MDA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GPx呈正相关(P<0.05);与EXE组相比,EXE+APS组骨骼肌中的氧化应激相关蛋白MnSOD和p53水平下降(P<0.05),线粒体起源相关蛋白PGC-1α表达升高(P<0.01),自噬相关蛋白Atg7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p6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EXE组相比,EXE+APS组Mnf-1和Mnf-2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Drp-1 mRNA的表达水平则下降(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提高慢性疲劳小鼠的运动耐力,其分子机制与降低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骨骼肌线粒体自噬、起源及线粒体融合-分裂有关.

  • miR-143过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勇;齐巍;王保苍;范超

    目的 研究miR-143过表达对人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携带miR-143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miR-143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序列,空白组为空白PBS.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实验组miR-1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miR-143过表达通过靶向MMP-13基因,进一步抑制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 C-sis基因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的抑制作用

    作者:丁浩;杜芳腾

    目的 探讨C-sis基因对暴发性肝衰竭(FHF)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质粒pcDNA3.1/C-sis注射入鼠尾静脉导入大鼠肝脏,48 h后用内毒素(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N)处理大鼠建立FHF模型;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FHF+林格氏液注射组,FHF+空载质粒组,FHF+C-sis质粒组;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sis 的表达;计算实验大鼠的死亡率;利用TUNEL来检测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FHF+空载质粒组比较,FHF+C-sis质粒组的C-sis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1).在24 h观察期内,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存活,在FHF+林格氏液注射组和FHF+空载质粒组24 h内分别有70.00%和80.00%的大鼠死亡;而FHF+C-sis质粒组在24 h的观察期内死亡率仅20.00%.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氏液注射组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多(P<0.01);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HF+林格氏液注射组的ALT(P<0.01)和AST(P<0.05)含量升高;与FHF+空载质粒组比较,FHF+C-sis质粒组的ALT(P<0.01)和AST(P<0.05)含量降低.结论 C-sis基因能抑制LPS联合D-GalN诱导的大鼠FHF.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

    作者:韦宣羽;黄凯凯;黄海燕;崔丽燕;张民杰

    例1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发热17 d,加重伴气促1 d于2015年11月7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全身多处散在皮下出血点,淋巴结、肝脾阴性.胸腹部CT:双肺炎症,双侧胸腔积液,脾增大.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6.88×109·L-1、Hb 100 g/L、PLT 211.00×109·L-1.生化:ALT 666 U/L、AST 4 020 U/L、TBIL 196.7 μmol/L、Cr 212 μmol/L.凝血常规:APTT 167.8 s、PT 34.2 s、TT 48.8 s.EB病毒NA1IgA阴性.甲丙丁戊肝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骨髓穿刺:ANKL.入院后出现呼衰、无尿,肝功能持续恶化,凝血功能随之恶化,血小板低,全身出血点增多、消化道出血, 11月25日自动出院,出院诊断:(1)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肝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感染性休克;(4)肺部感染.

    关键词:
  • 以大面积脑梗死首诊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李晶;杨伟林;卢鸿基;王立新

    患者,女,44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3 h于2015年2月8日入院,12 d前患者左膝出现皮疹,至某皮肤病防治所就诊,诊断带状疱疹,予抗病毒治疗后皮疹已消,近2周间断出现恶寒、寒战,未系统诊治.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2℃,脉搏9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2 mmHg.神清,查体欠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右侧凝视,可纠正;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向右歪斜,鼓腮、吹哨可完成,伸舌左偏;构音欠清,无饮水呛咳;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未见共济失调,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关键词:
  • 罕见肾上腺巨大血管瘤致高血压1例

    作者:李红飞;王艳波;杨欣帼;李明阳;邓飞;李旭;姜凤鸣

    患者,女,59岁,2015年10月20日因摔伤后出现腹部疼痛伴纳差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平扫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巨大占位性病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呈持续性,高血压180/110 mmHg,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全腹CT平扫+三期增强(图1):左侧肾上腺区见一较大低密度影,大小约16.0 cm×14.0 cm×25.0 cm,CT值约18~80HU,内部及外缘见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囊壁见壳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关键词: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对日间结肠镜检查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作者:黄惠彬;邱柳基;陈裕强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小剂量地佐辛对日间结肠镜检查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拟行无痛日间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各40例.4组患者术前均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 C组(对照组): 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追加泵注丙泊酚,直至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60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手术期间通过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BIS值在50~60之间;D1组:负荷剂量(LD)Dex 0.8 μg/kg +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静脉均速泵注10 min后,静泵丙泊酚方法同C组,直至BIS在60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手术期间持续输注剂量(CI)均速泵注Dex 20 min,维持麻醉深度BIS值在50~60之间;D2组:Dex 1.0 μg/k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泵注丙泊酚和Dex(LD+CI)方法同D1组;D3组:Dex 1.2 μg/kg +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泵注丙泊酚和Dex(LD+CI)方法同D1组.观察4组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插结肠镜过肛门时(T2)、插镜回盲部检查时(T3)、退镜完毕(T4)5个时间段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BIS变化情况、丙泊酚剂量、苏醒时间以及不良麻醉事件发生率,记录4组患者术中体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结肠镜检查前BIS值调控在58~62,手术期间BIS值维持在50~60;4组患者手术时间基本相似(P>0.05);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时间、患者返回时间D1组、D2组和D3组显著短于C组(P<0.05),而D2组和D3组又短于D1组(P<0.05);D1组、D2组和D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而D2组和D3组又少于D1组(P<0.05).术后患者对术中和复苏期间综合舒适度优良级及操作医生满意度级D1组、D2组和D3组显著高于C组(P<0.05),而D2组和D3组又优于D1组(P<0.05).术中知晓率C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和D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和D3组基本相同(P>0.05),D2组和D3组体动低于C组和 D1组(P<0.05);D3组窦性心动过缓10例(25%)高于C组(0)、D1组(5%)和D2组(5%) (P<0.05),C组、D1组和D2组基本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和D3组呼吸抑制低于C组(P<0.05),D1组、D2组和D3组基本相似(P>0.05);C组头晕高于D1组、D2组和D3组(P<0.05),D1组、D2组和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病例.结论 Dex联合小剂量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日间结肠镜检查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患者返回时间,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加速患者康复;Dex推荐佳剂量为1.0 μg/k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泵注(LD+CI)时间10+20 min,可在临床中选用.

  • 氟达拉滨联合CDT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

    作者:王天月;杨小龙;王羿

    目的 分析氟达拉滨(Flu)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CDT)化疗方案(FCD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4例确诊MM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观察组采用FCDT方案,对照组用VADT方案(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MM,对两组间疗效、疾病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M蛋白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CDT化疗方案可提高MM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可从中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 低频脉冲电针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全身麻醉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钱伟民;陈小平;崔敬伟;刘礼胜;李仲文;代文杰

    目的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麻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评价低频脉冲电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针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组(观察组)和靶控丙泊酚输注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预先给予经皮电针刺激,穴位选取双侧合谷、内关穴,频率选择2 Hz,波形选择连续波,电针强度选择3,时间设定30 min.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μg/kg,丙泊酚2.0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阿曲库铵0.25 mg/kg/h,2%七氟醚吸入.观察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设定丙泊酚反馈值为脑电双频指数(BIS)=50,BIS≥50时输注持续进行,BIS<50时反馈程式启动,输注将被终止,对照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分别记录观察组实施电针前(T0)、观察组实施电针后(T1)、插管后(T2)、切皮(T3)、分离胆囊(T4)、胆囊切除(T5)、缝皮(T6)7个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HRV、BIS的变化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241.3±21.4)mL,对照组为(315.2±13.2)mL,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2、T4时间点SBP下降较观察组明显,观察组中有4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对照组中有10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两组患者的HR在麻醉后均有下降,对照组在T4时间点HR下降较观察组明显.两组患者的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LF/HF)在T0、T1、T2、T3各个时间点均有下降,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在T4、T5时间点牵拉胆囊时LF、HF均升高,其中HF显著升高,LF/HF降低,对照组的降低幅度大于观察组.结论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者BP、HR的波动,对HRV有正性调节作用,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达到较精确地控制麻醉深度,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穗杰;张银

    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NIPPV治疗,观察组接受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较前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质量现状及分析

    作者:肖璐;赵容;陈燕华;刘建平;刘乾惠;黄永丽

    目的 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质量现状,为后续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延续护理测评量表(care transitions measure,CTM),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泸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3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8%.3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TM得分为(63.16±10.95)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书面计划、一般自护准备、医患沟通、症状管理.量表的17个条目中,得分低的5个条目分别是:清楚药物不良反应(1.22±0.53)分、清楚如何联系医务人员(1.50±0.70)分、获得全部所需知识(1.61±0.68)分、清楚如何应对不适症状(2.04±0.77)分、清楚监测哪些症状和体征(2.33±0.67)分.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质量亟待提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 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菁;马远珠;李志云;赵庆国;刘国成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妇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微信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微信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干预,采用自制《孕妇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评估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制《孕妇母乳喂养技能评估量表》评估母乳喂养技能掌握程度,随访9个月,统计分析所有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及干预后1、5、9个月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微信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组母乳喂养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组干预后1、5、9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和延长喂养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鼻咽癌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佩娟;王丽;蔡文智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鼻咽癌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放疗结束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鼻咽癌患者张口功能锻炼管理中,提高了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 ICU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作者:黄瑞瑜;权明桃;张永春;乔国瑾

    目的 了解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促进ICU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3家三级综合医院ICU医护人员288名,对其进行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与其终学历、年龄和职称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受学历影响(P<0.01);ICU医护人员对待个人和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较消极,平均分均低于10;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行为得分排名后3位的分别是丧葬服务(6.53±2.20)、沟通交流(7.80±1.70)、精神关怀(8.06±1.40).结论 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其对待个人和患者死亡的态度受传统死亡观念影响较深;ICU临终关怀服务范畴有待进一步拓展.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感知控制能力的相关性

    作者:谭杏;刘艳萍;曾莎;黄丽芳;颜雯晶;孙彩霞;曾谷清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感知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以及癌症经验与效能量表对145例住院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98.56±9.99)分.(2)感知控制能力的患癌经验总分平均为(3.97±0.40)分,癌症效能总分平均为(3.13±0.52)分,该量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经济(4.25±0.59)分、情绪经验(3.89±0.50)分、个人经验(3.82±0.42)分、集体效能(3.30±0.83)分、医护效能(3.18±0.52)分和个人效能(2.93±0.76)分.(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患癌经验总分呈正相关(r=0.291,P<0.01),与患癌控制效能总分呈负相关(r=-0.325,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感知控制能力两者相互影响,提示护理人员要重视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评估能力,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控制效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黄志磊;黄贵心;刘付贞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DN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启动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结果,其中涉及到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高糖环境下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免疫炎症反应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在D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群,T淋巴细胞在DN早期肾脏损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促进DN的发展[1].

    关键词:
  • 在NF2中Merlin蛋白与Hippo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作者:龚范勇;李希圣;张庆梅;肖绍文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根据其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为1型和2型.1930年,Gardner和Frazier证实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通常把NF2分为Wishart型和Gardner型2个亚型.

    关键词:
  •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治疗

    作者:向利群;林发全;程鹏;邓东红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是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编码基因缺陷导致Fg分子结构与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该病可表现为无症状、出血、血栓或出血与血栓并存,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给其治疗带来困难.我国由于实验室检测Fg方法单一,易导致CD误诊或漏诊;近几年来,通过应用两种方法测定Fg活性及其抗原浓度,CD患者不断被发现并报道,医务工作者对该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其研究也深入到基因水平.但是,目前尚缺乏CD治疗的专家共识,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CD治疗的认识,本文将从CD的Fg结构特性、Fg基因突变引起的功能异常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静脉移植对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恩德;万力

    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然是治疗左主干和三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大隐静脉是CABG中常使用的血管之一,但其移植后再狭窄率高,10年通畅率约为50%,是影响CABG效果的重要因素[1].移植静脉重塑过程包括早期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均与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血管里层,除了提供屏障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舒张、炎症反应、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释放等生理功能.静脉移植可引起内皮损伤,进而导致移植静脉重塑失败.本文综述静脉移植过程中缺血、保存液、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关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