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三叶因子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农云翠;赖铭裕;韦春回;石磊;苏婷

    目的:观察三叶因子3(TFF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FF3、VEGF表达与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60例癌旁组织和60例胃癌组织中TFF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TFF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趋势(3.3%、38.3%、58.3%,均P<0.05),TFF3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浆膜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表达亦呈逐渐升高趋势(0.0%、45.0%、68.3%,均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TFF3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rs =0.473,P=0.000)。结论 TFF3、VEGF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可能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两者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了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

  • 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胡世华;蒋文新;杨艳霞;江勇;黄冠宇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动态监测入科后1、3、7 d氧合指数( PO2/FiO2)、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心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记录ICU住院期间7 d内24 h液体日平均液体平衡量和急性肾损伤( AKI)发生率、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入科后3、7 d,两组PO2/FiO2较入科后1 d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入科后1 d明显下降(P<0.05),两组CVP、MAP、CI均呈下降趋势,入科后7 d与入科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后3、7 d,观察组P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而两组CVP、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7 d内日平均液体平衡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内AKI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ARDS患者实施24 h出入量负平衡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作者:林其昌;林少华;黄汉添;廖巍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共150例,根据血液流变学指标分为对照组、高黏稠组和低黏稠组,每组50例,统计术后患者脑梗死、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黏组围手术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黏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的发生率相关,对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采取人工干预,可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

  • 不同性别结核病患者维库溴铵药效学参数的测定

    作者:刘民强;王华;李仁宰;马明飞;李玮;丁兰兰;何仁亮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结核病患者维库溴铵的药效学参数。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80例,结核病( T组)及非结核病( N组)患者各40例,两组依性别不同分为结核病男性组、女性组及非结核病男性组、女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1~4μg/mL,意识消失后采用4个成串刺激进行肌松监测,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当第1个肌颤搐反应( T1)下降至低值并连续重复3次以上时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起效时间、T1大抑制程度、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药理作用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和麻醉诱导前(t0)、给予肌松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45 min(t4)、1 h(t5)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T组患者维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较N组缩短(P<0.05),但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女性临床作用时间较男性长(P<0.05);各亚组间T1大抑制、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药理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围术期使用维库溴铵时可不考虑性别因素对阻滞时效的影响。

  • 损伤控制性手术逆转肝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治体会

    作者:柯立池;万仁华;高良辉;李学明;陈海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 DCS)逆转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严重肝脏创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S原则治疗27例严重肝脏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经DCS治疗,在ICU复苏期间监测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凝血功能,治愈25例(92.59%)。死亡2例(7.40%),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对严重肝脏创伤患者,实施DCS策略,尽早逆转凝血功能障碍,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同型半胱氨酸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蔡春生;邱金华;周谦武;孔令恩;张育超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MCI)的关系。方法将126例癫痫患者按是否存在MCI分成非MCI组(n=82)和MCI组(n=44),比较两组血清Hcy浓度。结果 MCI组患者血清Hcy浓度[(21.1±5.6)μmol/L]明显高于非 MCI 组[(12.5±5.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癫痫患者的MCI程度与血清Hcy的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癫痫患者MCI有一定相关性。

  • 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多态性与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长寿的相关性

    作者:黎海燕;罗晓秋;刘承武;魏贞;彭均华;潘尚领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 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 BLF,n=1290)炎性因子IL-10启动子位点(-819C/T, rs1800871;-1082G/A, rs1800896)的多态性,并与该地区非长寿家系(BNLF,n=223)进行比较,探讨此两位点的多态性在巴马地区长寿中的作用。结果 BLF中IL-10 rs1800896 CC/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BNLF(9.77%vs 3.59%,P=0.003),BLF 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BNLF(5.04% vs 1.80%,P=0.002),逻辑回归分析显示 rs1800896 CC/CT 基因型与长寿相关联,( P =0.004, OR =0.344,95%CI =0.166~0.713)。rs1800871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家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马长寿家系rs1800896 C携带者可能通过减缓炎性衰老进程而增加寿命。

  • 彩超引导下与盲穿留置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效果比较

    作者:黄雪芳;曹婷;黄敬心;温振英;申淑怡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超引导下和盲穿的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管共19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传统盲穿598例,超声引导1327例,比较两种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盲穿598例中,一次成功537例(89.8%),总穿刺时间(62±18)s,总成功率94.5%(565例),发生局部血肿34例(5.7%),误穿颈动脉19例(3.18%),严重血肿1例(0.02%)窒息进入ICU治疗7 d后死亡。超声引导1327例,一次成功1264例(95.3%),穿刺时间(30±5)s,总成功率100.0%,误伤颈动脉3例(0.02%),26例B超发现右颈内血管狭窄不宜穿刺,发现血管内血栓5例,为避免在此部位穿刺造成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采用经超声引导下另行左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成功。除3例发生局部皮下小血肿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留置透析导管与传统盲穿比较,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医护人员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需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

  • 同型半胱氨酸及胱硫醚β-合成酶844 ins68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李艾帆;崔传举;袁树华;李强敏;贺颖;郑红;许予明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胱硫醚β-合成酶(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环酶法和PCR方法检测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26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Hcy水平及CBS 844ins68基因型,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9.3±7.2)μmol/L和(15.1±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卒中类型分层后比较,各卒中类型之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BS 844ins68 D/D基因型频率为98.7%,I/D型频率为1.3%,对照组分别为97.7%和2.3%,病例组和对照组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和1.1%,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D/D和I/D基因型相应的Hcy水平分别为(17.3±6.4)、(20.0±13.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升高的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有关,CBS 844ins68基因突变与脑梗死无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BS 844ins68基因突变不影响Hcy水平,可能不足以构成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9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春一;王俊平;聂川;萧国良;巫福娟;张小庄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程特点、病因、转归等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94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7.2%。294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中,早产儿213例(72.4%),低体重儿201例(68.4%),比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更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P<0.0001)。早期血小板减少症95例(32.3%),晚期199例(67.7%)。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44例(49.1%),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50例(50.9%)。早期病例的常见原因为免疫性(26.3%)、感染(18.9%)、母亲先兆子痫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9%)和宫内发育迟缓(13.7%)。83.4%的晚期病例的病因是感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139例(47.3%)合并出血事件,其中合并重症出血事件34例(11.6%),病死率5.4%。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高,早产儿、低体重儿是发病危险人群。早期病例的常见病因是胎盘功能不良,晚期病例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易合并出血事件,病死率高,应予以重视。

  • 温热淀粉浴后超声导入柔润保湿霜与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人皮肤性瘙痒症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炫谕

    目的:探讨温热淀粉浴后超声波导入柔润保湿霜与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人皮肤性瘙痒症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98例老年人皮肤性瘙痒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温热淀粉浴后超声波导入柔润保湿霜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TSS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高达91.84%(45/49)远高于对照组的53.06%(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淀粉浴后超声波导入柔润保湿霜治疗老年人皮肤性瘙痒症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作者:江慧琳;莫均荣;李艳玲;林珮仪;陈晓辉;张弋

    目的:初步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启动子区9个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方法选择经急诊确诊的急性STEMI患者24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和用于DNA提取,以高分辨溶解曲线方法分析技术检测SNP。比较两组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水平,以及LDLR基因启动子区9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LDL高于对照组( P<0.05),而 HDL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清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DLR启动子区9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个SNP位点的HRM曲线变异未出现群组效应,且出现变异的样品号高度一致。结论急性STEMI患者存在血脂的异常,但其LDLR基因启动子区基因位点未发生变异修饰。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CD8+CD122+T 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分析

    作者:林东子;李玉美;罗勇强;向文玉;孔彬;曾今诚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ELISA检测血清IL-10含量。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Mtb阳性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含量显著高于痰涂Mtb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与血清IL-10含量呈正相关( P<0.05)。结论 CD8+CD122+T细胞可能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诱导痰 sRAGE 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成龙;许浦生;萧鲲;叶凯;刘凡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血清及诱导痰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sRAG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40例作为COPD组,招募同期健康吸烟者(正常吸烟组)和健康非吸烟者(正常非吸烟组)各20例作为对照。3组间性别、年龄均匹配,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CAT评分,并抽取清晨空腹血查血常规、行诱导痰检测和肺功能检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及诱导痰上清sRAGE的表达情况。结果 COPD组血清sRAGE为(463.13±175.05) ng/mL,明显低于正常非吸烟组的[(658.99±250.95)ng/mL,P=0.001],与正常吸烟组的[(501.49±228.38)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正常吸烟组血清sRAE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非吸烟组( P=0.020)。3组间痰sRAGE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RAGE水平与FVC呈正相关(r=0.449,P=0.004),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360,P=0.022),与FEV1呈正相关(r=0.511,P=0.001),与肺功能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84,P=0.015)。结论COPD患者血清sRAGE水平下降参与COPD病理过程,血清sRAGE水平是能有效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吸烟可能是导致血清sRAGE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白云;姜肖云;梁先群;刘兆群;邓小芳;茹丽环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孕晚期患者选择分娩方式和预测母婴结局提供信息。方法入选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产检的80例健康孕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所有孕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比值(S/D),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变化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子宫动脉RI(0.39±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28±0.05),PI(0.53±0.27)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6),S/D(1.86±0.0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5.0%(20/80)]高于对照组[16.3%(13/80)],早产率[5.0%(4/80)]高于对照组[2.5%(2/80)],宫内窘迫率[7.5%(6/80)]高于对照组[2.5%(2/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6.3%(5/80),而对照组无一例新生儿窒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动脉PI、RI、S/D值明显升高,可为母婴结局及妊娠方式提供客观依据,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

  • 极化液对老年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树保;屠伟峰;郄文斌;戴建强

    目的:探讨极化液对老年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分成C、G两组。 G组(n=30)检测血糖后输注极化液(500 g/L 葡萄糖溶液50 mL+正规胰岛素10 IU+100 g/L KCl 3 mL)0.4 mL/(kg· h)至手术结束,用血糖仪监测术中末梢血糖。采用Holter记录术前和术后第1、2天20:00-7:00时间段心率变异性( HRV)各频域成分的平均值,包括总功率( TP)、高频功率( HF)、低频功率( LF)和极低频功率( VLF)。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P、HF、LF和VLF较术前都显著降低( P<0.01),而LF/HF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2天C组TP、HF、LF及VLF继续降低,而G组相应指标呈回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G组TP、LF和VLF明显高于C组( P<0.05)。结论手术后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术中应用极化液能防止术后2 d HRV的显著降低,有效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作者:张弘;江园;刘爱东

    目的:研究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卒中患者80例,根据其健康问卷(PHQ-9)评分将其分为有抑郁组(31例)及无抑郁组(4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对各组对象检测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抑郁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IL-2、SIL-2R及TNF-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组、无抑郁组TNF-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有抑郁组IL-2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组(P<0.05);且两组IL-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有抑郁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5),且两组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卒中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259, P<0.05),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r=0.412,P<0.05)。结论 IL-2、SIL-2R水平与卒中患者抑郁程度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推测上述细胞因子在卒中患者抑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 抑郁 卒中 细胞因子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魏剑芬;吴乃君;陈冬;王颖;马绍杰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50例,观察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铁蛋白( SF)、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高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1),SOD、G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低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与SOD、GSH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氧化应激反应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指标之一,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临床分期 CT2,3N0M0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比较

    作者:罗忠兵;叶永强;陈露文;陈凯旋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结果,为需行新辅助化疗的CT2,3 N0 M0乳腺癌患者找到前哨淋巴结活检合适的时间及方法。方法将96例临床分期为CT2,3N0M0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由一经验丰富的乳腺外科医师完成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观察组于新辅助化疗前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无论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予以6程TEC方案化疗后再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对照组先予以6程TEC方案化疗后,予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之后立即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及清扫的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5.8%,对照组检出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阴性率为8%,对照组假阴性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腋窝淋巴结状况更加可靠、准确。

  • 血液病区2011-2013年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蔚莎

    目的:分析血液病区2011-2013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血液病区分离出的47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及耐药分析。结果474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血液、痰液和上呼吸道标本,分别占50.0%、22.2%和12.7%;革兰阴性菌292株(61.6%);革兰阳性菌100株(21.1%);真菌82株(17.3%);3年中细菌的分离趋势差异无显著性( P>0.05)。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相对较好,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替坦耐药性高;革兰阳性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替考拉林的敏感性好,对青霉素耐药性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结论血液病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于血液,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 哺乳期乳腺脓肿腔镜下的分型及处理

    作者:朱大江;郭钊轩;朱婧;周志升;陈金桃;马诺;刘丹;吴越;梁颖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腔镜下分型及相应手术方法。方法71例乳腺脓肿患者在腔镜辅助下行脓肿引流术,对镜下脓肿的类型及相应手术方法进行总结。结果71例患者中,68例引流术后脓液引流彻底,术后(13.3±3.8)d伤口愈合。1例术后堵管改开放式引流,2例术中转开放式引流,术后(31.6±7.2)d伤口愈合。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脓肿引流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护理容易,恢复时间短。根据脓肿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再次手术发生率。在有选择的病例可以替代传统手术,治疗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金梅;张金库;周炳娟;赵文明;陈红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EpCAM)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pCAM在48例基底样乳腺癌、71例非基底样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pCAM在基底样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过表达率为77.1%,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56.3%)和正常乳腺组织(15.0%)(P<0.05);EpCAM的过表达与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P<0.05)。结论 EpCAM在基底样乳腺癌中高表达,并有可能参与了基底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提示基底样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胆汁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邓世康;袁珺;王滔;邹浩;张小文

    目的:探讨胆汁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 )法、细胞计数细胞和划痕实验检测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成功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2) MTT显示在72 h,浓度0.5、1.0、2.5、5μmol/L的胆酸(CA)和脱氧胆酸(DCA)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P<0.05),其他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浓度在10、20、50、100、250、500μmol/L,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P<0.05)。同时,单独使用CA(2.5μmol/L)或DCA(5μmol/L)或联合使用CA (2.5μmol/L)和DCA(5μmol/L),与未添加胆汁酸比较,细胞数量、活力明显增加,愈合距离明显缩小(P<0.05);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比较,细胞数量、活力和愈合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胆汁酸( CA、DCA)在肝内胆管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东医学 单位
  • 转染miR-146a对肺泡巨噬细胞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成;刘芬;曾振国;詹以安;邓文刚;卿城;邵强;丁成志;揭克敏;钱克俭

    目的:观察肺泡巨噬细胞转染miR-146a后细胞浆与细胞核内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miR-146a调控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将NR8383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成两组:一组为转染组,转染50 nmol/L Pre-miRTM miR-146a Precursors;另一组为对照组,转染50 nmol CyTM 3-labeled Pre-miRTM Negative Control。两组细胞转染24 h后加入含脂多糖培养基(终浓度1μg/mL),培养6 h后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浆蛋白与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组miR-146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 P<0.01)。转染组细胞浆内NF-κB p6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上调( P<0.05),而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结论肺泡巨噬细胞转染miR-146a可抑制NF-κB核转位,推测miR-146a通过此机制减轻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 几种重要虫媒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作者:张培;杨柳;于德宪;任瑞文;刘建伟;陈月;唐博恒

    目的:制备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几种重要虫媒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为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和筛选等方法制备几种虫媒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应用IFA、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和亚型等的鉴定。结果分别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是登革病毒18株、乙型脑炎病毒5株、黄热病毒8株、西尼罗病毒5株和基孔肯雅病毒7株,大部分是IgG型;大多数单抗有良好的特异性,乙型脑炎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单抗无非特异交叉反应,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各有一株单抗与乙型脑炎病毒有交叉反应,登革病毒的单抗则表现出较为广泛的交叉反应。结论主要获得了几种重要虫媒病毒特异性好、高效亲和的单抗,为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高压氧后处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及 Caspase -3 mRNA 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柏松;潘永英;孟凌新;谭永红;宋兴荣

    目的:探讨高压氧后处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NP、H组3组(n=6)。 NP组和H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行假手术。 H组于术后1 d开始给予高压氧后处理,1次/d连续5次,S组和NP组单纯放入氧舱100 min而不接受后处理。于术后3、5、7、14 d测定机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TWL)。于术后14 d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Caspase-3 mRNA的表达,以及脊髓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NP组术后各时点均MWT降低、TWL缩短,且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增高、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NP组相比,H组术后各时点均MWT升高、TWL延长,且H组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 P<0.05)。 S组神经元超微结构完整,各细胞器形态正常。与S组相比,NP组神经细胞核膜模糊,核内异染色质凝聚、边集。 H组神经元细胞核近圆形,核膜较清楚,核内异染色质凝聚、边集少见,微环境较好。结论高压氧后处理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并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 尼古丁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何芳;冉丕鑫;李冰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1)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24、48 h,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变化;(2)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24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3)1×10-5 mol/L尼古丁分别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12、16、20、24 h,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尼古丁的促增殖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1×10-4、1×10-5、1×10-6、1×10-7 mol/L尼古丁作用24 h,以对照组细胞计数值为1,则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38、1.41、1.27、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尼古丁作用48 h,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53、1.54、1.32、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浓度尼古丁组S期的细胞分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对照组S期的细胞分数值为1,1×10-7、1×10-6、1×10-5、1×10-4 mol/L尼古丁作用24 h,尼古丁组S期的细胞分数分别为1.53、2.35、3.8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0-5mol/L尼古丁作用细胞12、16、20、24 h后,在12、20 h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古丁能够通过上调Cyclin D1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siRNA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人剪切修复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俞菊梅;孙国芳;李菊香;洪葵;程晓曙

    目的: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导入靶向人剪切修复基因D干扰序列(XPD-siRNA),观察其对HUVEC的XPD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XPD为靶基因,构建3个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经转染后观察其对HUVEC中XPD的沉默作用;并转染沉默效率佳的siRNA,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个重组质粒XPD-siRNA的转染均能降低HUVEC中XPD的表达(P<0.01),其中XPD-siRNA-2的沉默效率高(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XPD-siRNA-2组能降低HUVEC凋亡率(P<0.0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XPD-siRNA-2能下调Bax(P<0.01)和上调Bcl-2(P<0.01)的表达。结论 XPD-siRNA转染能有效沉默HUVEC中XPD基因的表达。所筛选沉默效率佳的XPD-siRNA能抑制HUVEC凋亡,而Bax和Bcl-2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对聚羟基乙酸生物性能的影响

    作者:郑坚奕;李东风;吴岳恒;周嘉辉;陈婉雯;廖文君;林展翼

    目的:探讨应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对聚羟基乙酸( PGA)材料生物性能的影响。方法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处理PGA支架,行相关的细菌学实验,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形态,并对比不同处理方式的PGA的水解时间。将体外扩增的人脐静脉细胞种植于消毒后PGA支架上,观察细胞与支架的吸附情况。结果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效果肯定,且不改变PGA三维形态,消毒后PGA应用氢氧化钠水解时间明显缩短,与平滑肌细胞组织相容性好。结论应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PGA支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Bax 及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小辉;富旗;周正芳;郭惠明;黄成峰;张晓慎;陈寄梅;庄建;谭茵;朱平

    目的:观察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温18℃实验组(深低温组),低温28℃实验组(中低温组),常温手术对照组(常温组),常温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前3组采用手术夹闭大鼠左肾动脉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上端腹主动脉90 min致脊髓缺血,然后松开再灌注,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在阻断前20 min分别降至18、28℃,解除阻断后30 min内将体温升至37.0℃。常温组阻断前无需降温每只大鼠再灌注72 h、1周按照TARLOV法对下肢进行评分。每组分为24 h、72 h、1周3个不同时间点取L1~L5段脊髓,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普通病理HE染色、Nissl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脊髓组织,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组织Bax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ARLOV神经评分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下肢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温组(P<0.01),而中低温组评分又高于深低温组(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病理学改变,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常温组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且中低温组轻于深低温组,深低温组组轻于常温组;TUNEL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未发现凋亡细胞,常温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较深低温组及中低温组明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常温组,但中低温组降低比深低温组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常温组,且中低温组较深低温组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温保护下肢神经功能及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通过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及活化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过低温度则可能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而使低温保护效果降低。

  • 盐酸戊乙奎醚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培宗;郝蕾;马武华;徐世元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 PHC)对粘连性肠梗阻( AIO)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 N组)、假手术组( S组)、生理盐水组( NS组)及PHC组( P2、P4、P8组),建立粘连性肠梗阻模型,N组不予处理,NS组及S组均给予0.4 mL生理盐水,P2、P4、P8组按0.2、0.4、0.8 mg/kg PHC配成0.4 mL,于术后第7天开始连续肌肉注射7 d。取回肠、结肠组织标本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色法测定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放免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P2、P4、P8组肠组织NOS与血清ET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P2、P4、P8组回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较S组、NS组减轻,P8组尤为明显。结论中、高剂量PHC对于AIO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更为显著。

  • LSD1、E-钙黏蛋白及N-钙黏蛋白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丁杰;张忠民;徐开盛;杨晓飞;王润华;王少勇;廖国庆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LSD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株Lovo、SW620、HT-29、HCT-8、HCT-116和对照细胞( HEK293)的侵袭性,再利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LSD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细胞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 SW620细胞中LSD1和N-钙黏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 F=149.594,P<0.05;F=367.29,P<0.05),而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 F=51.23, P<0.05)。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SW620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高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F=300.15,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SD1、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性呈正相关, 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性呈负相关。结论 LSD1、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性呈正相关,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性呈负相关,三者可能在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结肠癌胆囊转移1例

    作者:汤慧君;黄卫;吴胜兰;劳学军

    患者,男,63岁,因反复便血2个月,加重伴头晕、乏力2周,于2014年1月2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解少量暗红色大便,平均每天约2次,伴有间断性腹胀,多见于进食后。2周前上述症状加重,血便量较多,每次约50 mL,2~3次/d,伴头晕、乏力,纳差。于是来我院就医,门诊查血常规:红细胞3.12×1012· L-1,血红蛋白82 g/L,红细胞压积27.7%;大便常规:红细胞0~2/HP,潜血试验(+),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患者无寒战、发热、胸痛、呕血、咯血等,精神一般,睡眠、食欲较差,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6.5 kg。否认肝炎、结核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服用可疑药物史。

  • 3个月婴儿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合并银屑病样皮炎1例

    作者:魏博涛;陈净;于玫

    患儿,男,3个月,主因发热伴精神差半天,于2013年4月17日收入院治疗。患儿入院前半天出现发热,体温高39.3℃,呈弛张热型,同时伴随精神差,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抽搐。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150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80/50 mmHg,精神反应尚可,左颈部可及1枚肿大淋巴结,约1.5 cm ×0.5 cm,前囟平软,口腔黏膜光滑,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略高。患儿为G5 P1孕33周早产儿,母亲存在多次流产史, G1 P0孕1个月自愿人工流产,G2P0, G3P0孕1个月自然流产, G4 P0孕3个月无胎心人工流产。外祖母为银屑病患者。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入院时4月17日WBC 12.97×109· L-1, N 0.621, L 0.265, Hb 110 g/L,Plt 350×109· L-1;入院后4月24日WBC24.51×109· L-1,N0.700,L 0.250,Hb 97 g/L,Plt 356×109· L-1;5月14日 WBC 5.61×109· L-1, N 0.426,L 0.353, Hb 83 g/L, Plt 300×109· L-1。(2) CRP 4月17日16 mg/L;4月23日66 mg/L;5月14日<8 mg/L。(3)PCT 4月17日0.42 ng/mL;4月20日0.23 ng/mL;5月9日0.5 ng/mL。(4) IL-64月17日100.5 pg/mL;4月20日510.6 pg/mL;5月9日51.34 pg/mL。(5)肝功能4月17日ALT 49 U/L, ALP 382 U/L, r -GT 48 U/L,AST 267 U/L,m-AST 79 U/L,CK 8237 U/L,CKMB 197 U/L,出凝血时间正常未见异常,流式细胞计数正常范围。(6)免疫系列,IgG 2680 mg/L,IgA 283 mg/L,IgM 302 mg/L,IgE 22.4 IU/mL,C31100 mg/L,C4130 mg/L。(7)病原学检查,3次血培养,3次便培养,3次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血G试验、支原体、EB 病毒、支原体、肝炎病毒、结核、TORCH检查等均无阳性;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均无异常,脑脊液结核、支原体、巨细胞、风疹病毒、EB病毒检查均未见阳性表现。心电图、超生心动、头CT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4月17日胸片提示肺纹理增强,4月23日提示肺纹理增强,并见散在斑片状淡薄阴影。住院后患儿持续高热,住院第2天颜面部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病情逐渐进展躯干、臀部、四肢、掌指(趾)均可见红色斑丘疹、水疱,部分破溃有少许渗液;双眼结膜充血,可见较多黄白色分泌物,双眼睑破溃可见渗液,口腔见溃疡,口唇肿胀糜烂,见焦黑痂,口角皲裂(图1);外阴、肛门糜烂有少许渗液。同时患儿出现脓毒症休克、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腹泻等临床表现,结合以上特点诊断为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入院后予甲泼尼龙2 mg/(kg· d)静脉滴注抗炎10 d,亚胺培南60 mg/( kg· d)抗感染7 d,给予丙种球蛋白1 g/(kg· d)静脉滴注连续2 d,加强眼部、口腔、皮肤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住院23 d患儿仍持续发热,颜面部仍可见新鲜皮疹反复出现;四肢处皮损好转,但其皮损上覆盖干燥的鳞屑,边界清楚,刮去鳞屑可见半透明的薄膜(图2),指(趾)甲出现溶甲、脱甲(图3)。同时临床及实验室未找到现正感染证据。追问病史,患儿外祖母患银屑病。进一步行皮肤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棘层增厚,真皮层血管周围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图4),故通过病理学证据考虑诊断为银屑病样皮炎。再次给予丙种球蛋白500 mg/( kg· d)静脉滴注连续3 d,应用他克莫司外涂,住院25 d皮疹好转,住院27 d体温正常,共住院29 d好转出院。

  • 耳部带状疱疹致迟发副神经不全损害1例

    作者:胡函文;胡志兵

    患者,男,54岁,因右耳疼痛8 d,咽部疼痛、声音嘶哑6 d,口角歪斜半天;于2013年8月3日入院。患者2013年7月27日始出现右耳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并波及右侧颞部,2 d后咽喉部有疼痛不适,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咳清水样黏痰。8月2日患者右侧颜面部及右侧耳后有灼热不适感,有饮水呛咳。8月3日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刷牙时右侧口角漏水,间有右耳耳鸣,且右耳外耳道可见疱疹样丘疹,有发热,高体温超过38℃。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声音嘶哑,右侧Bell征(+)。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软腭上举欠佳,右侧咽反射消失。右耳廓红肿,压痛明显,右耳外耳道见疱疹样丘疹,皮肤破溃,外耳道少许渗液。电子喉镜提示咽部淋巴增生,咽腔及喉腔黏膜充血,舌扁桃体增生,右侧声带旁正中位固定,左声带活动好,声门闭合差,右侧披裂充血、肿胀,可见散在溃疡,溃疡面有白膜附着,右侧梨状窝较多积液。电测听及听性脑干反应提示右耳感音神经性聋,右侧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未引出,左侧正常。查头颅MR平扫+增强、头颅 CTA、胸片、心电图、HIV、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EB病毒抗体、肿瘤三项( AFP、CEA、CA199)、生化、心肌酶、肝肾功能、结核抗体、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结果均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初压150 mmH2 O,末压115 mmH2 O。血常规:WBC 11.29×109· L-1。诊断为耳带状疱疹性多颅神经炎(Ⅶ、Ⅷ、Ⅸ、Ⅹ)。予以阿昔洛韦0.5g/次,3次/d抗病毒,地塞米松10mg/次,1次/d减轻神经水肿,硫辛酸、甲钴胺、三维B、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甘露聚糖肽提高免疫力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无发热,饮水呛咳及右侧面瘫体征较前明显好转,声音嘶哑无明显好转。出院后定期随访,2个月时家属发现患者右侧肩胛部肌肉较前变小,左右不对称,且右侧肩部稍下垂,但耸肩、转颈力量无明显异常。继续随访。

  • 成人Still病并发下咽肉芽肿形成1例

    作者:尹少林;石书婧;温文胜;邹贵龙;吴森勇;黄诗平

    患者,男,23岁,主因咽痛伴吞咽困难10 d,气管切开术后6 d,于2013年4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咽痛主要以吞咽时明显,伴有吞咽困难、呼吸说话费力,持续呈进行性加重,未见明显吸气性三凹征,无发热。在当地行气管切开并取活检诊断为纤维血管瘤。患者既往有19年的成人Still病史,长期服用钙片及激素类药物,否认家族史及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神清,急性病容,前胸及后背可见少许皮疹,其余内科系统体检未见异常。颈前气管套管通.在位,全身骨及骨关节轻压痛,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未触及肿大。间接喉镜见口咽部淡红色肿物覆盖,表明光滑,边界清,周围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1.45×109· L-1; RBC 3.91×1012· L-1;Hb 84.1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6.60×109· L-1;淋巴细胞绝对值4.14×109· L-1;肝功能:白蛋白28.7 g/L;前白蛋白203.2 mg/L;胆碱酯酶3564 U/L。血清铁蛋白1249.00 ng/mL。尿常规、肾功能、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液生化检查( SACE )、自身抗体常用组合( ANCAS)均阴性、甲肝、乙肝、丙肝、HIV、淋病及梅毒均无明显异常。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等无异常。会诊外院病理不排除纤维血管瘤。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电子喉镜:下咽肿物性质待查(图1)。颈部CT:口咽、喉咽及食管上段占位性病变,累及喉前庭,两侧梨状窝、会厌、两侧杓状会厌皱襞及两侧喉旁间隙,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见图2-A~D)。患者入院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脉滴注,并补充蛋白1周,咽痛及进食无明显改善。结合临床考虑纤维血管瘤可能性不大。在全麻下行颈外进路下咽肿物探查术,术后病理为:肉芽组织增生呈化脓性炎(图3)。病原体检查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均阴性。术后甲基强的松龙16 mg/d,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治疗半个月患者好转出院,并维持治疗,随诊1年无复发。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筱燕;黄学成;王琦武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0例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强化他汀组100例术前1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60 mg/d,对照组110例术前1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PCI术前、术后心脏生化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等指标变化及PCI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强化他汀组治疗1周后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5±0.84)mmol/L vs(-0.26±0.52)mmol/L,P=0.015],PCI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CI术后30 d内强化他汀组MACE明显少于对照组(10.0% vs 22.7%,P=0.013),主要源于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明显少于对照组(10.0%vs 20.9%,P=0.030)。结论选择性PCI术前1周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60 mg/d与常规剂量20 mg/d比较能更有效地减少与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及术后30 d MACE。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中的镇痛效果

    作者:龚桂芳;鲍敏;肖青;赵玉萍

    目的:探讨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治疗时在双侧手臂行传统注射法,即注射区域不镇痛,常规消毒后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于治疗时在双侧手臂行无痛注射法,即注射区域在穿刺前0.5、1、1.5 h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注射完毕时使用疼痛评定量化转换尺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改良数字分级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程度比较,一疗程治疗4次,疗程结束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封闭抗体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行0.5、1、1.5 h无痛注射后疼痛评分为(7.27±1.57)、(3.70±1.7)、(0.80±0.1)分,对照组行传统注射后疼痛评分(7.47±1.52)、(7.10±1.85)、(7.32±1.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并随涂药时间增加,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90.0%)与对照组的转阳率(8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缓解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注射时的疼痛,并随涂药时间增加,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对治疗效果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不同病因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比较

    作者:梁敏;朱美华;温红艳;王志坚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儿童不同病因腺样体肥大( AH)的效果,并了解AH不同合并症时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AH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对症治疗及按需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治疗12周。根据病因不同将两组各分为3个亚组(单纯组、感染组和过敏组)进行疗效观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儿咳嗽持续时间、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大小( A/N比值)改变。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各亚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A/N比值、咳嗽天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症状无消失者持续治疗至24周,观察组各亚组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N比值在感染组与过敏组、单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能减少咳嗽持续时间,并不同程度改善各类型AH的临床症状及缩小腺样体体积。不同病因引起的AH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并不一致。延长孟鲁司特的疗程可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机制

    作者:吴萃荣;周凝刚;张小辉;张萍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利尿、扩管、强心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服螺内酯片20 mg,1次/d。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端B型利钠肽前体( 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肌钙蛋白T( cTnT)、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NP、LVEDD、PⅢNP、cTnT、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螺内酯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纤维代谢、减轻心肌细胞坏死及抑制心肌炎症反应等机制起作用。

  • 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龙艳;王丹励

    目的:通过观察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训练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的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ADL与SDS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6个月训练组ADL与SDSS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训练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vs 62.5%, 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能力。

  • 梅尼埃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作者:张中华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希望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3例梅尼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健康教育的方式等。结果梅尼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其中需求高的是眩晕发作的护理方法、治疗注意事项等;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是一对一的指导。结论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梅尼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预防保健意识,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

    作者:陈影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6例白血病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5.83%低于对照组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5%)高于对照组(51.46%)(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疗效较好。

  • 分化型甲状腺癌替代治疗依从性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安敏;陈枫;朱艳;陈跃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70例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用药自陈式问卷调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测表和SF-36健康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获取实验室数据收集资料。结果本组270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服药依从程度为95.2%,其中23%的患者依从性差,依从程度≤90%。服药依从程度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 P<0.05)。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较依从性差者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测表调查中回答“是”超过5项者所占比例低( P<0.05)。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优于依从程度差的患者(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良好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能稳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 贵州地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型特征

    作者:黄凌;安邦权;李斓;徐方明;付珮一;黄盛文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急性白血病( AL)的发病情况和分型特征。方法收集1098例AL初发病例临床资料,均按FAB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年间AL初发病例共1098例,男女比例为1.50∶1,年龄1个月至8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77例(52.5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28例(29.87%),无法分型186例(16.94%),其他少见类型7例(0.64%);(2)AL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0%;(3)发病例数多的年龄段是<15岁,占25.14%(276/1098),<15岁年龄段以ALL为主,占61.23%(169/276),其他年龄段均以AML为主;(4)在577例AML中,M4和M5所占比例高,分别为30.16%(174/577)和29.46%(170/577),M2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M3在≥61岁年龄段所占比例(5.61%)在各年龄段中低;(5)在328例ALL中,L2所占比例高,为55.18%(181/328),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L3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贵州地区AL发病情况与其他地区类似,但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初步了解了贵州地区AL呈动态上升趋势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AL类型以AML为主,儿童发病率高这一规律。

  •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泉;王培席;周志衡;邝少冰;潘栩虹;王家骥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区域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5032名60岁以上老年女性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佛山市南海区60岁以上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2.5%,高血压知晓率为7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65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60~64岁女性的1.5倍左右;体质指数增大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体型正常者的2倍以上。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约为非中心性肥胖者的1.4倍。其他高血压相关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婚姻状况1.272(1.096~1.476)、体育锻炼1.272(1.125~1.439)。结论年龄增大,体型指数增大、中心性肥胖和婚姻状况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在社区加强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老年女性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 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认知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肖湘芝;常履华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第2版)( LOTCA-Ⅱ)在结核性脑膜炎( TBM)患者认知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划分认知障碍标准,选取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病例组(TBM认知功能障碍)13例和对照组(TBM认知功能正常)26例。20例健康人作为空白组。运用LOTCA-Ⅱ评价研究对象的各项评分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LOTCA-Ⅱ相关评分低于空白组( P<0.05)。结论病例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定向力、视觉运动组织、动作运用、思维操作和注意力方面,对照组相对于空白组在视觉运动组织、思维操和注意力作方面评分低。与MMSE相比,LOTCA-Ⅱ量表更敏感,能够发现早期认知功能损害。

  • 重度癌痛患者配偶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周涛;陆红;黄作平;王立根;钱莘

    目的:探讨重度癌痛患者配偶的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应对问卷对156例重度癌痛患者的配偶(观察组)进行调查,并以102例无重度癌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配偶(对照组)作对照,并分层分析观察组中不同性别、不同转移瘤导致的重度癌痛患者的配偶的自尊及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的自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退避和幻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男性配偶的自尊评分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配偶退避和幻想评分明显高于男性(P<0.05),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男性(P<0.05);骨转移患者配偶的自尊评分低(P<0.05),而腹腔转移患者配偶的自尊评分高( P<0.05);消极的应对方式中不同转移部位患者配偶间幻想和退避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转移患者配偶的退避评分高,骨转移患者配偶的幻想评分高;积极的应对方式中,不同转移部位患者配偶间解决问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瘤患者配偶的解决问题评分高;观察组的自尊评分与幻想评分及退避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解决问题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护人员可引导重度癌痛患者配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提高自尊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 DNA 修复酶 XPA 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大鹏;张英;郭云波

    DNA修复系统是人体抵御内外环境因素造成DNA损伤的重要系统,当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升高,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1-2]。因此,DNA 修复与肿瘤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参与DNA修复的基因主要分为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基因、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基因、错配修复基因、双链断裂修复基因等。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 XPA)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损伤DNA,在NER通路中, XPA 与 RPA、XPC、转录因子ⅡH ( TFⅡH )、ERCC1-XPF复合体以及DNA聚合酶一起共同作用,完成损伤DNA的修复[3]。研究资料表明,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是决定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XPA多态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关XPA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发病风险展开了关联研究,但是未能得到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其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也不同,考虑到XPA在DNA修复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XP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肝癌干细胞中 microRNAs 的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焦良波;陈涛;胡卫

    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放化疗耐受以及高致瘤能力并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其比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1]。随着CSCs在不同肿瘤组织被发现,在肝癌中也被证实存在极少量干细胞特性的肝癌干细胞( hepatic cancer stem cells,HSCs),并且证实是导致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和耐药的重要原因。 microRNAs( 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短链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mRNA翻译调控众多基因的表达,在胚胎的发生、组织器官发育、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疾病发生发展以及CSCs的维持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5]。目前已确认 miRNAs 与 CSCs 密切相关,研究特定miRNAs在肝癌发生、发展及其在HSCs中的作用正成为肝癌研究新热点,miRNAs将是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 脂氧素 A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钟玉玲;谢玉波;马利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法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缺血心肌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血液灌注并恢复氧供应,然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脂氧素( lipoxin, LX)是一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及时消退,被认为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介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LX A4能够减轻MIRI,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就LX A4抗MIRI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及其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龙

    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大脑功能活动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利用超快速成像技术,反映出大脑在受到刺激或发生病变时脑功能的变化。它突破了过去仅从生理学或病理生理学角度对人脑实施研究和评价的状态,打开了从语言、记忆和认知等领域对大脑进行探索的大门。药物成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表明,药物成瘾是一种由于长期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脑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慢性高复发性脑疾病。MRI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滥用和成瘾研究中评价脑的结构、功能和代谢变化。本文就fMRI新技术及其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兴;朱武飞;曾朝阳

    1型糖尿病( 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胰腺β细胞破坏,从而使胰腺的胰岛素产生过少,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1]。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Aire)的缺失可引起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 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candidiasis ectoderma dystrophy, APECED),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Ⅰ( 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 type Ⅰ, APSⅠ)的发生,其中T1DM是APSⅠ和APS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而也有报道表明T1DM与APSⅡ有共同的免疫遗传致病基因[3]。因此,Aire的表达水平在T1D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美军;李乐之;刘晓鑫;周艳红

    急性主动脉夹层( 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年患病率大约为3/100000[1-2]。按照Stanford分类,AAD可以分为A型和B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不累及升主动脉,其中A型夹层约占2/3[2],几乎所有确诊的A型主动脉夹层都需要手术治疗[1-3],因其容易并发主动脉破裂、休克、内脏缺血、心脏压塞、循环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根据欧美联合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定义术后低氧血症为术后24 h内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PaO2/FiO2)≤200 mmHg[4]。研究[4-5]显示,AAD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50%左右,是术后危及生命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常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延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而延长的机械通气又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3,5-6],同时,长期术后低氧血症会引起除了肺脏以外的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率[4]。为了能对术后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现对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 visfatin 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孙丽娜;高海娜;陈树春

    目前脂肪组织已不仅仅是三酰甘油的储存器官,而是一种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脂肪因子的内分泌器官。脂肪因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脂肪组织分泌的特异性蛋白等。近些年来,随着像visfatin、抵抗素等新的脂肪因子的发现,脂肪因子数量明显增多。脂肪因子广泛参与机体多种代谢反应,其不仅是脂肪组织与肝脏、骨骼肌等胰岛素敏感性器官相互作用的关键调节因子,而且参与慢性系统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和内皮功能紊乱的发生[1]。因此,近几年中,有关脂肪因子作为低度炎症和代谢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生物标记的呼声越来越高。本篇综述中,我们将特别关注脂肪因子visfatin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Wnt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丹;颜琼;罗德兰;邓明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发展,可明显减少NAFLD进展至终末期。随着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NAFLD成了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之一,也成为了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Wnt信号通路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Wnt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纤维化中血管紧张素Ⅱ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碧霞;张伦理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许多种生长因子、血管活性物质、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都被证实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1],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大量活化增殖、细胞外基质( 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过度沉积等。在转基因小鼠中,单一的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仅起着轻微的调节作用[2]。许多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可逆的,然而单一的靶向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令人不满意[3]。这些事实表明肝纤维化机制的本质仍未揭露。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主要活性肽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在肝纤维化的进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能够刺激HSC活化、增殖,促进胶原合成,这一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密切相关[4],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子或单一信号通路,不能体现出有机体内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本文就TGF-β1和Ang Ⅱ在肝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 CD47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徐莲;高树峰;张少容

    免疫系统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肿瘤免疫监视即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尽管多类免疫细胞介导肿瘤免疫监视,但是近年来研究才发现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原呈递、细胞因子的产生,它在维持细胞稳态、病原体防御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恶性肿瘤组织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既往研究[2]认为TAMs具有重要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者通过呈递肿瘤相关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认识到TAMs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刺激下发生不同性质的活化,包括2种类型: M1型,又称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M2型,又称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主要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为转换。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CD47表达增高,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破坏,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3]。本文旨在对CD47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用单克隆抗体靶向阻断此通路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 局部黏着斑激酶与肿瘤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细妹;吕农华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其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新生血管形成是指利用既存血管产生新的血管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出芽的形成及支持细胞的围绕。一般认为,血管生成只发生在胚胎器官发育时期,成人后血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管生成只出现在妊娠期和子宫内膜周期性重建期,以及某些疾病[2]。血管的形成通过某些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启动并被生长因子受体( GFRs)和整合素共同调节。这两种受体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任何单独一种GFRs或整合素的抑制剂并不能成功地治疗某些癌症[3]。 GFRs和整合素的信号下游都汇聚于局部黏着斑激酶( FAK),故若针对FAK的治疗或许可提供一个弥补GFRs和整合素抑制剂不足的策略。 FAK是细胞基质-整合素信号通路的重要传递者,作为多种信号通路的枢纽,它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 FAK在许多肿瘤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近有研究发现它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FAK抑制剂已被用于癌症的治疗。尽管在血管形成方面,体内外关于FAK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其确切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FAK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作一综述。

  • 胰岛移植研究新进展

    作者:夏小林;田磊

    1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内分泌代谢障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通过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成为了1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疗法,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日常低血糖的产生,且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也会发生。胰岛移植近来成为了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有希望的新型方法。人类第1例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发生在1974年[1],但其在临床上的成功率并不高,直到2000年Edmonton方案的出现,胰岛移植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戏剧性突破[2]。然而,由于胰腺供体的有限性、缺乏经验丰富的胰岛分离团队、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不尽满意的长期疗效,使胰岛移植临床广泛应用依旧受限,为使胰岛移植成为一种常规的、有效的临床治疗糖尿病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本文主要阐述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近期进展情况。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