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乙醛脱氢酶1在浸润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征;张浩;李伟汉;王永霞;翟晓健;郭满

    目的:检测乳腺癌局部复发组织、局部复发乳腺癌原标本和无复发乳腺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乳腺癌局部复发组织、局部复发乳腺癌原标本和无复发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AL-DH1在无复发乳腺癌组织、复发乳腺癌原标本、复发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6%、62.22%、64.44%,乳腺癌复发组织与无复发乳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DH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但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相关(P<0.05)。生存情况显示ALDH1阳性患者生存率较低。结论乳腺癌复发患者与乳腺癌无复发患者ALDH1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复发灶中ALDH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

  • 单纯股静脉入路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罗国新;何建新;龚志华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单纯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简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18例PDA患儿术前通过经彩超在胸骨旁、锁骨上窝及左高位等切面多次测量PDA小宽度,取平均值获得PDA小内径,以此作为选择封堵器的依据,然后单纯穿刺股静脉,在超声及X线监测下完成封堵治疗。结果116例封堵成功,其中4例更换过封堵器,成功率约98.3%。15例患儿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全部消失。1例出现溶血,经治疗4d后恢复正常。除3例患儿股静脉穿刺点出现瘀斑外,其余患儿未发生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下单静脉入路封堵治疗PDA适用于儿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在条件合适的儿童中推广使用。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意义

    作者:吴春山;陈海庆;郑洛翰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价值,为医院临床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为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在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等膝下动脉方面,两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狭窄发生率以及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血管内径细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对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及性质等进行确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黄卓梅;杨骥云;高晓枫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ED两组( n=30)。 P组经静脉10 min输注生理盐水20 mL,随即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 Marsh模式),设定血浆浓度4μg/mL;ED组经静脉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随即血浆靶控输注依托咪酯(Arden模型),设定血浆浓度0.5μg/mL。待达靶浓度且NT值低于50,嘱检查者入内窥镜。术中根据Narcotrend 指数调整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的血浆浓度,维持NT值40~50。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进镜即时(T1)、进镜后(T2)、牵拉取石时(T3)、术毕(T4)、清醒时(T5)患者的MAP、HR、SpO2;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及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变化( P>0.05);P组患者诱导后MAP、HR明显下降,尤其是在T1、T2、T3、T44个时点均显著低于T0,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ED组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碱的使用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且使术中呼吸循环更稳定。

  • 儿童 Evans 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欣;乔丽津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9例儿童Evans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男11例,女8例;84.2%(16/19)为血红蛋白<90 g/L,58.8%(10/19)血小板<10×109· L-1;31.6%(6/19)患儿合并感染,42.1(8/19)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1例患儿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儿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6例患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结论儿童Evans综合征发病性别及起病形式与成人不同,感染可能为主要诱因,对年长儿应注意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对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 持续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马力忠;付四毛;周涛;李立浩;梁桂明;肖生平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对小儿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RRT治疗,动态观察患儿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及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 IL)-1、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52.2%。观察组18例好转痊愈出院,治愈率81.8%;观察组经CRRT治疗后显示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多巴胺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乳酸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采用CRRT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 心胸外科术后呼吸机脱机时间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段东奎;李伟;苏鹏飞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脱机时间的选择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开胸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按照脱机指征实施早期脱机,对照组予以呼吸机延长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脱机时间、带管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的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带管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后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应严格控制呼吸机通气时间,帮助患者及早脱机,提高脱机成功率。

  • CA125在子宫内膜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叶辉霞;李小毛;邓柳枝;叶敏娟;杨晓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协作组子宫内膜癌病例,对术前检查血清CA125并行分期手术者58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Ⅱ、Ⅲ和Ⅳ期子宫内膜癌的CA125阳性率分别为19.5%(847/4337)、39.1%(179/458)、53.4%(467/874)、78.7%(166/211),随着分期的增加,CA125阳性率升高(P<0.05)。组织学分级越低,CA125阳性率越高(P<0.05)。随着肌层浸润深度增加,CA125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阳性率高于Ⅰ型患者(P<0.05)。有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CA125阳性率高(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3、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晚期是术前血清CA125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25阳性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肿瘤进展程度。

  •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疗效

    作者:何为群;巨春蓉;廖广园;张容;刘晓青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PPV)对预防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常规手术方式且术程顺利的胸外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61例,分成常规组和NPPV组,常规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 N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NPPV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术后肺内的残腔容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结果 NPPV组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P<0.05);术后1周NPPV组的残腔容积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NPPV组术后的再插管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5%( P<0.001);两组患者术后血气分析值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PPV并未加重患者肺漏气。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胸部手术后早期应用NPPV可以显著降低胸外科术后肺膨胀不全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及再插管率。

  • 全身机械振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方斌;易春智;陈雷雷;张庆文;黄伟毅

    目的:探讨全身机械振动( WBV )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关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作为基础用药,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WBV组43例同时给予WBV治疗,Alen组39例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Con组32例仅给予碳酸钙D3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采用FPS-R评分法调查患者疼痛程度,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WBV组和Alen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组治疗前后腰椎、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BV组和Alen组FPS-R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Con组治疗前后FPS-R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BV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活力、心理健康6个维度评分均高于Alen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整体健康、情绪角色受限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WBV可提高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并且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 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分布变化

    作者:牛博真;田恺;赵建国

    目的:观察合并代谢综合征( MetS)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MetS合并率及各组分的分布变化,并讨论其可能原因,以更好地指导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脑梗死合并MetS患者231例,比较治疗前后MetS合并率、血压、血脂、血糖、腰围等的差异。结果治疗后MetS合并率下降至58.87%,各组分分布与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相关,高血压和高空腹血糖短期控制率较好,中小型肥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短期疗效不佳,其中高三酰甘油合并率较治疗前反而增加。结论无论脑梗死患者是否合并有MetS或单独合并各组分,在治疗过程中都应注重对其防治并行。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FLT3-ITD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作者:谢伟成;程淑琴;林翠芳;谢碧霞

    目的:探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患者行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确诊的AML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FAB分型及R显带核型分析,并抽取患者骨髓进行FLT3-ITD突变检测,根据其突变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接受诱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染色体核型、白细胞计数( WBC )、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一般临床参数和诱导治疗临床结局、患者生存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FLT3-ITD突变阳性(阳性组)10例,阴性患者(阴性组)40例。两组患者间一般临床参数中除了WBC、骨髓原始细胞2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高于阳性组,复发率低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T3-ITD突变阳性AML患者CR率低,复发率高,预后差,早期检测FLT3-ITD突变发生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心因性非癫痫发作的视频脑电图录像及同步脑电分析

    作者:刘姝;苏庆杰;黄如萍;陈聪;王德生;甘惠玲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的录像特点及同步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并与55例癫痫患者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9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均捕捉到发作,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抽搐、肢体瘫痪、不停喊叫、意识障碍等,发作时间持续2 min~3 h。发作期同步脑电图表现却均相似:正常节律或在动作伪差及肌电干扰间可见正常背景及节律,或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均表现为正常节律基础上散发出现少量非特异性慢波,无一例出现症状相关性痫性放电。随访1~2年,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暗示治疗后46例未再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失访。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有时仅从临床发作表现上很难与癫痫鉴别,视频脑电图使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同步结合,有助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大减少了癫痫的误诊率。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抵抗的关系

    作者:刘远波;周伯荣;张莹;王融;谢毅娟;孟栋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阿司匹林抵抗(AR)及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择81例无胰岛素抵抗(NIR)患者作为正常对照,分为NIR阿司匹林组(NIR+AS)38例、NIR氯吡格雷组(NIR+CL)43例;选择伴有IR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IR阿司匹林组(IR+AS)38例、IR氯吡格雷组(IR+CL)42例。分别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用药前及用药1周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RP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PA的变化差异。结果 NIR+AS组发生AR 4例(10.53%),IR+AS组发生AR 11例(28.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NIR+CL组发生CR 6例(13.95%),IR+CL组发生CR 14例(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抵抗之间有相关性。

  • 退行性主动脉瓣 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表达的特点

    作者:董明;谢霆;李儒正;张红;陈新忠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 ABCA1)在退行性主动脉瓣组织中表达的特点。方法收集因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行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标本30例及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切除的正常主动脉瓣标本7例。经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退行性主动脉瓣的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其病理特征的改变了解退行性主动脉瓣ABCA1表达的特点。结果退行性主动脉瓣瓣膜增厚,钙化灶形成;钙化灶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泡沫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生成,ABCA1在正常主动脉瓣膜几乎阴性表达,而在病变瓣膜中则显示强阳性表达。结论与正常主动脉瓣相比,在退行性主动脉瓣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和脂肪细胞生成、新生血管和钙化形成,ABCA1表达明显上调。

  • 慢性肝炎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作者:伍艳玲;黄秋燕;汤绍辉;舒建昌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诊断为26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37例慢性丙型肝炎( CHC)及34例酒精性肝炎( AH)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胆囊结石65例,发生率为19.3%,其中CHB患者为20.4%,CHC患者为16.2%, AH患者为14.7%,三者间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GGT)水平及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3个因素对慢性肝炎发生胆囊结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有较高的胆囊结石发生率。较大的年龄、较高的血清GGT水平及合并2型糖尿病是慢性肝炎发生胆囊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锌与精子密度和精子动力的关系

    作者:邴晏如;莫和国;黄健云;欧水连;黎泳仪;蔡锦梅;陆小琴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浆锌与精子密度和动力的关系。方法210例男性不育患者分别根据年龄和精浆锌含量分成5组(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和4组(≤5.0μmol/次、5.1~10.0μmol/次、10.1~15.0μmol/次、≥15.1μmol/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第4版)进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改良PRA法进行精浆锌的检测。结果各年龄组的精浆锌含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浆锌含量不同的4组中,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和非前向运动精子密度及其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精浆锌含量低于10.0μmol/次射精时,前向运动精子密度及其百分比均显著降低( P<0.01)。精浆锌含量大于10.0μmol/次射精两组和小于10.0μmol/次射精两组分别比较,精子密度及其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锌含量降低不影响精子的运动速度,但可能是导致前向运动精子密度及其百分比降低的原因之一。

  • 手术时机对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作者:吴齐恒;吴永明;潘速跃;姬仲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CTSA)与非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ICH)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CTSA治疗的ICH 62例,比较实际30 d病死率与使用ICH评分估算出的非手术治疗下的30 d病死率间的差异;比较早、晚期手术对血肿清除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实际与ICH预测的30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 礸2,P=0.049);不同手术时机的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H患者,CTSA较非手术治疗能够降低30 d病死率,而早、晚期间进行手术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 中国Ⅰ类器官捐献供肾与尸体供肾的术后早期效果比较

    作者:雷学智;胡建敏;徐小龙;李民;赵明

    目的:比较中国Ⅰ类器官捐献即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DBD供肾受者和55例尸体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两者术后第1、2周及1、3、6个月受者平均血清肌酐值,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数据,对DBD供肾和尸体供肾的早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DBD供肾者术后1、2周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尸体供肾者(P=0.000、0.014),1、3、6个月血清肌酐值与尸体供肾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0.345及0.194)。两者DGF发生率分别为11.8%和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 DBD供肾者术后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0.25±7.85)d,尸体供肾者为(28.56±13.56)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DBD供肾者半年期间移植肾全部存活,尸体供肾者为(177.85±15.91)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5),半年内两者受者均无死亡发生。 DBD供肾者围手术期内感染发生率为42.4%,明显高于尸体供肾者的18.2%( P=0.018)。结论 DBD供肾术后1、2周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尸体供肾,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较快,但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较高。

  •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 IgA 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

    作者:何川鄂;朱平;杨芦蓉;夏蓉;张祥文;杨林;夏敬彪

    目的:分析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指标、病理学特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A肾病患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病理损害程度,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预后差、病理损害重、对传统激素治疗不敏感。

  •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詹传伟;郑仲贤;罗维平;李仕卓;赵永耀;岑伟培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术中切除的挫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GCS评估。并以脑部肿瘤患者14例为对照组。结果挫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随受伤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92 P<0.01)。特重型脑外伤组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重型脑外伤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雁平;王海新;潘炳坤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的优劣。方法将207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148)和对照组(n=59),观察组术后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方法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留胸骨旁和腋窝双管引流。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P<0.05),而两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 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IL-2、IL-6水平和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

    作者:赖晓红;杨承祥;王汉兵;梁桦;洪彬源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白细胞介素( IL)-2、IL-6水平和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SD、S两组( n=30), SD组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S组单纯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分别于术前30 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和术后96 h(T4)采取静脉血样,检测IL-2和IL-6水平;于T0、T2和T3检测细胞角蛋白20( CK20) 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 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IL-2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T2和T3时IL-2含量降低( P<0.05),IL-6含量升高( P<0.05);与SD组比较,S组T2和T3时IL-2含量降低( P<0.05),IL-6含量升高(P<0.05);与SD组比较,S组在术后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IL-2和IL-6的影响较小,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率更低。

  •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组合外固定架并腿修复对侧小腿创面

    作者:谢逸波;李培浩;樊滔;罗杰民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并腿逆行、顺行转移修复对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部分小水泡形成,1例远端1 cm真皮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患者体位舒适,术后皮瓣无牵拉坏死现象发生。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修复对侧小腿创面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患者体位舒适,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 排卵期宫腔灌注 hCG 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胞饮突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孙家珍;陈帆;南燕;申素芳

    目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宫腔灌注hCG后复发性流产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分析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雌二醇( E2)、孕酮( P)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宫腔灌注hCG对早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0例(失访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27)和hCG灌注组( n=26),两组的年龄、不良孕产史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于排卵前2 d及排卵日分别给予hCG 500 IU宫腔灌注1次。第1个月经周期,两组均于排卵后6~8 d取少许子宫内膜,行SEM观察。取内膜日晨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 mL,检测血清E2、P浓度。第2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均于排卵期指导同房。于排卵后20 d抽血测hCG确定妊娠。结果第1个月经周期,两组着床窗期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CG灌注组着床窗期P水平(25.30±2.02)ng/mL与对照组(19.29±4.0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成熟期胞饮突表达率为69.23%,与对照组(40.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2个月经周期,排卵后20 d hCG灌注组和对照组血清β-hCG阳性例数分别为16和9例,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着床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使成熟期胞饮突数量增加,且当孕激素水平达到(25.30±2.02) ng/mL时,对成熟期胞饮突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排卵期宫腔灌注hCG,可以更有效地提高RS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刺激分子 mRNA 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祁松楠;钱忠萍;赵瑞珂;凌晨;王琳;蒋敏;史进方;顾国浩;吴静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PD-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NSCLC及肺良性疾病患者CD28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TLA-4 mRNA及PD-L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NSCLC患者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5)。结论 NSCLC患者B7-CD28家族分子表达异常是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疾病恶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作者:莫焕桐;陈小丽;陈伟忠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 MDRB)感染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DRB感染230例,MDRB感染患者主要来自于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MDRB菌株分离率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气管切开/插管、入住ICU时间>3 d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及入住ICU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院内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重要举措。

  • 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指侧方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末节组织缺损

    作者:周望高;余少校;陈乐锋;李征;熊懿;张振伟

    目的:探讨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指侧方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末节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指侧方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2~5指末节组织缺损9例,其中食指3例,中指3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瓣切除面积10 mm ×10 mm~31 mm ×22 mm。结果9例9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疱及坏死,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7.61±2.33)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8 mm,平均(7.25±0.38)mm。结论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指侧方筋膜蒂指背皮瓣具有较恒定的皮神经、血供充分可靠、不损失重要神经血管、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 以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代谢物的改变

    作者:利晞;邓印辉;张斌;周志衡;谭理连;于晓君;曹兵艺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等MRS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 H-MRS对24例青年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24 h内新发病灶NAA、Lac、Cho等代谢物进行采集,以镜像区为对照观察各代谢物的变化,比较组间峰值的差异性。结果24例患者NAA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Lac升高、于1.33 ppm 处出现倒置双峰;Cho峰较为多变,总体以下降为主,并具不确定性。与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A、Lac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Cho亦能补充相关代谢信息,MRS对梗死的早期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可塑性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珊珊;郭小兵;金华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对照组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恢复脊髓再灌注5 min后,经股动脉置管推注1 mL培养基(10%FBS);移植组恢复再灌注5 min后置管推注1 mL BMSCs悬液(1×106· mL-1)。术后1、7、14 d对大鼠进行BBB评分;术后14 d行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测定;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L2节段NeurN、PKC-γ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移植组大鼠BBB评分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移植组术后7、14 d 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MEP、CSEP 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减小(P<0.01);对照组改变更显著(P<0.01)。对照组和移植组均可见神经元坏死,移植组L2节段Ⅷ、Ⅸ板层内正常神经元数、背角内PKC-γ和cGRP阳性颗粒均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下腹主动脉移植BMSCs能减轻其缺血节段脊髓的神经元坏死,促进其上下行神经纤维的再生,进而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炜;陈玲;陈曼华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瑞舒伐他汀1(Statin 1)组和瑞舒伐他汀2(Statin 2)组,每组8只。 Statin 1组术前7天开始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 d)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20 mg/(kg· d),I/R组以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 h后剪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及Statin 1、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 P<0.01);与I/R组相比,Statin 1、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Statin 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 酒精对胰腺腺泡细胞氯电流的作用

    作者:黄维渊;孟龙;邹丽莉;李梦佳;伍嘉宝;赖周毅;汪源;陈丽新;王立伟

    目的:探讨酒精对胰腺腺泡细胞氯电流的作用及该电流的电生理学及药理学特性。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酒精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全细胞氯电流,细胞外灌流高渗灌流液和氯通道阻断剂观察该电流的特性。结果细胞在等渗条件下可记录到较小且稳定的背景氯电流,细胞外灌流500μmol/L酒精可以诱导出较大的全细胞氯电流。该电流具有明显的外向优势,但没有明显的电压和时间依赖性失活的特性。此外,该电流可以被高渗性细胞外灌流液及氯通道阻断剂NPPB所抑制。结论酒精可以激活胰腺腺泡细胞膜上氯通道,这可能是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之一。

  • 冷水束缚应激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胃组织内TRPV1 mRNA 及血清 SOD、MDA 的影响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温君琳;徐少群;周红艳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冷水束缚应激( WIRS)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 DRG)和胃内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 mRNA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NC组,n=10)、WIRS 2 h组(n=10)、WIRS 4 h组(n=10)和WIRS 6 h组(n=10),NC组不造模;WIRS 2 h组、WIRS 4 h组、WIRS 6 h组均用WIRS法复制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大鼠WIRS时间分别为2、4、6 h。于不同作用时间观察大体胃黏膜损伤变化,评定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观察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胸段DRG和胃内的TRPV1 mRNA的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SOD、MDA的活力。结果 WIRS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溃疡指数明显升高( P<0.05)。与NC组比较,WIRS各组胃组织内TRPV1 mRNA的表达均降低( P<0.05);胸段DRG内TRPV1 mRNA在WIRS 6 h组的表达明显降低( P<0.05)。血清SOD活力先增高后降低,4 h时达到高峰;MDA随应激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但在应激4 h时出现一下降过程。结论 TRPV1参与了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血清中SOD、MDA的活力变化较好地反映出应激时机体氧化和抗氧化能力,有望在发现和评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藤黄酸对人结肠癌 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梁文龙;曹杰;杨平;李旺林;廖述文;张通;陈熙文;王强;孙政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藤黄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藤黄酸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 d后开始用不同浓度藤黄酸治疗,28 d后处死,测定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微血管形态的变化;提取组织中总RNA和蛋白,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1)对照组,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691±67.2)、(481±62.9)、(377±37.0)、(190±67.9)mm3,瘤质量分别为(0.681±0.072)、(0.473±0.062)、(0.377±0.044)、(0.192±0.068)g,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积、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45%、72%;(2) HE染色可见藤黄酸组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肿瘤新生血管闭锁;(3)与对照组相比,藤黄酸组VEGFR2 mR-NA表达丰度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并呈显著量效关系;(4)对照组MVD明显高于藤黄酸组( P<0.05)。结论藤黄酸能够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能抑制结肠癌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的表达有关。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比较

    作者:杨景哲;陈凤平;耿琪瑛;冯欣姝;温海玲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 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抹创面。分别于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计算愈合率,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 3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A组创面伤后红肿明显,并且在第14天出现痂下积脓,向皮下潜行,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慢;B、C组创面伤后红肿,在伤后第4天炎症反应重,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A组明显加快,至第14天因为创面溶痂,炎症反应较前略有加重。创面愈合率方面,C组>B组>A组,第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和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和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B组、C组比A组细菌生长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均能减少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方面,rhGM-CSF优于纳米银敷料。

  • 成人先天性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并输尿管下段狭窄1例

    作者:罗子寰;邓玮明;张凌霄;李辽源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发热10余年,再发加重1月余于2013年10月4日入院。自小时有发热,以春冬季为主,常在傍晚和晚上感体温上升,并伴有左侧腰肾部酸胀,发热时感尿频、尿急,无明显尿痛及肉眼血尿,无咳嗽咳痰、胸痛盗汗及恶心呕吐,10年间每次起病均在当地诊所行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

  • 以抽搐为表现的儿童肥厚性心肌病1例

    作者:王缉干;李柏;黄玉萍

    患儿,女,9岁9个月,因2 h前抽搐1次于2013年10月3日入院。患儿入院2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1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四肢抽搐,无口角歪斜、流涎,无发热,无咳嗽,无大小便失禁,予地西泮治疗后抽搐停止(持续30 min),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但不久即出现烦躁不安,意识不清,遂转诊我院,门诊拟“抽搐查因”收住我科。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父亲以及哥哥有类似病史,其哥哥发病年龄为8岁。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159次/min,呼吸28次/min,体重23 kg,血压108/75 mmHg。神志不清,烦躁,四肢乱动,体格检查不配合。皮肤无皮疹、紫绀及皮下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5 mm,对光放射迟钝。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点;口腔黏膜完整,无疱疹。颈软,无三凹征,呼吸规律,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足背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初步诊断:抽搐查因(癫痫?复杂性高热惊厥?)。血常规:WBC 18.04×109· L-1,MONO%2.9%,RBC 4.77×1012· L-1,LYMPH%7.8%,Hb 98 g/L,Plt 312×109· L-1,NEUT%89.2%。生化检验:LDH 235 U/L,UA381μmol/L,Na+130 mmol/L。心肌酶检验:α-HBDH 186 IU/L,CK 660 U/L,CK -MB 39 IU/L。肝功能检验:AST39 U/L,A/G 2.57,GLOB 18.5 g/L。脑脊液生化检验:IgG 20.00 mg/L,氯化物152.00 mmol/L,葡萄糖3.7 mmol/L,LDH 10.00 U/L, ADA 0.00 g/L,Pr 0.10g/L。脑脊液压力20滴/min;脑脊液常规检验:无色,透明,无凝块。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血清试验阳性,1∶80。风湿三项未见异常。X 线胸片提示心胸比例0.58,心电图提示:(1)房性早搏;(2)左心室高电压;(3)ST 段轻度改变。脑CT、脑电图未见异常。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增大;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增宽;脑电图未见异常。脑TCD检查未见异常。目前诊断肥厚性心肌病(HCM)。

  • 肾移植术后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作者:徐小龙;刘丁;刘永光;雷学智;郭颖

    患者,男,32岁,因肾移植术后5个月,乏力伴面色苍白1个月,于2013年7月18日入院。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荣冬秀;张涛

    患者,女,46岁,因左侧鼻塞2个月余,左侧头面目疼痛3 d于2013年3月30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伴有左侧鼻腔嗅觉下降。入院前3d患者出现左侧头面目疼痛,病程中偶有流涕,未见鼻出血,不伴呼吸困难及口齿麻木,无视物模糊,无头晕、恶心及呕吐等不适,外院鼻内镜检查提示:左侧鼻腔息肉,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入院时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中鼻甲及下鼻甲肥大,左侧中鼻道可见息肉样新生物充填,色苍白,质较软,表面尚光滑,头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提示: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蝶窦及额窦炎症;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左侧中鼻道阻塞,不除外鼻息肉可能。考虑患者单侧鼻塞,头痛症状进展迅速,不可排除肿瘤可能,于2013年4月1日全麻插管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见左侧中鼻道奶酪样新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并与中鼻甲粘连,钳取部分新生物予以送冰冻,切除钩突扩大左侧上颌窦窦口并吸除上颌窦内脓性分泌物,部分切除中鼻甲游离缘,咬开前筛,见筛窦内结构不清晰,有奶酪样新生物,予以清理,术中冰冻考虑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停止手术。予以左侧鼻腔即溶止血纱布、宾格及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相关治疗。术后2d取出凡士林纱条及宾格,鼻腔少量渗血。术后3 d 病理结果提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S -100(+),HMB45(+),LCA(-),Des(-),Keratin(-),CK8 (-)。出院1周复查,患者自诉鼻塞及头痛症状明显缓解,鼻内镜下示:鼻腔创口恢复好,少量痂皮附着,窦口引流好。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一步放化疗,术后6个月死亡。

  • 甲状腺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郝华;徐芬;张昕昕;汪庆余;刘繁荣;邬黎青

    患者,女,80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包块半年,增大1个月”于2014年1月10日收入院。患者诉半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出现一包块,否认包块出现红肿、疼痛,否认发热,否认头痛头晕,否认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否认双手颤动等不适,于外院行甲状腺CT检查示:甲状腺双叶肿物,性质待查,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拟以“甲状腺肿块”收治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诉精神可,睡眠稍差,饮食较前增多,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颈部皮肤正常,无明显色素沉着,颈静脉未见怒张,颈动脉未见异常搏动;颈软,气管居中,颈部未及明显压痛,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约7.0 cm ×7.0 cm大小包块,质中,表面光滑,境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明显压痛;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约2.0 cm ×2.0 cm大小包块,质中,表面光滑,境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明显压痛;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97 pg/mL,游离甲状腺激素0.65 ng/dL,超敏促甲状腺激素33.435 m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5 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35 U/mL。

  • 长疗程与短疗程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武凤华;温志华;朱先女

    目的:比较在四联抗结核标准治疗基础上长疗程与短疗程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短疗程组48例和长疗程组39例,两组均在四联抗结核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短疗程组使用左氧氟沙星1周,长疗程组使用左氧氟沙星2周以上,长不超过3个月。在完成疗程后对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胸腔抽液量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短疗程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适宜短疗程使用。

  •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至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作者:陈伟河;朱婷娜;林贵喜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为主要评价指标,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颈动脉内膜厚度为次要评价指标。将120例轻、中度VD患者( MMSE评分11~24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单独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改善(P<0.01),CDR评分改善较为明显(P<0.05), ADL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可显著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及防止病灶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且安全性良好,是联合治疗VD的有效药物之一。

  •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 BDNF 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雄;何红波;张春平;王志杰;王达平;江妙玲;李启荣;蓝晓嫦;段炼;张敏玲;古智文;李莎

    目的: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组(各30例)分别使用氯胺酮、丙泊酚作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所有患者在MECT治疗前及治疗1~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 HAMD)、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抽血测BDNF浓度。结果两组在治疗后HAMD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而氯胺酮组在治疗第1次开始减分优于丙泊酚组(P<0.01);氯胺酮组从治疗第4次开始血清BDNF浓度明显升高( P<0.01),丙泊酚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MECT治疗后血清BDNF浓度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8,P<0.01)。结论氯胺酮作为MECT麻醉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且患者BDNF水平随抑郁程度好转而升高。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叠综合征的效果

    作者:李楠;熊盛;黎志刚;黄新宇;董秀芹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对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前景。方法将107例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应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53例)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通过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肌酶及肝肾功能等多项实验室指标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叠综合征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 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

    作者:邹晖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及两药对促排卵后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64例经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患者,采用随机序号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3个月后对其进行促排卵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应用药物直接促排卵的方式治疗,在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体内激素的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高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H、LH/FSH、睾酮及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9±1.3) U/L、(1.2±0.2)、(1.2±0.3)nmol/L、(8.1±3.3)mIU/L,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87.5%、3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流产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而言,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后再对其进行促排卵,不仅有利于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故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4例

    作者:黄永良;席亚鸣;王华曦;王志发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PGIML)是常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与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表现相似,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24例PGI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综合干预

    作者:吴瑞明;廖云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实施价值。方法将39例重叠综合征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行护理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综合干预后腰围、体质指数( BMI)、呼吸紊乱指数( AHI)、血气分析、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理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肩关节镜手术后患者体温及热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谢锐;陈光华;黄桂芝

    目的:了解加温灌洗液及充气式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对肩关节镜手术后患者体温及热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充气加温组及液体加温组,每组各24例,各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维持患者体温。观察记录各组患者的体温、热舒适评分、低体温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7例及寒战7例,而充气加温组发生低体温5例及寒战2例,液体加温组发生低体温4例及寒战1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充气加温组与液体加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气加温组的热舒适评分(4.72±0.55)高,液体加温组(4.13±0.72)次之,对照组评分(2.43±0.63)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加温法和加温灌洗液对维持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体温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充气加温法的热舒适度更高。

  • 卧式康复操对脓毒症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

    作者:吴巧媚;马世红;郑静霞;彭鹿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卧式康复操对脓毒症患者的康复影响,为制定脓毒症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增加协助患者实施卧式康复操的干预方式,分别在患者确诊脓毒症当天以及第6天,评价患者徒手肌力评定( MMT)、焦虑自评量表( SAS)、APACHE Ⅱ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因子,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所好转。观察组的焦虑自评评分、匹兹堡睡眠3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指导,通过卧式康复操可以减轻脓毒症患者焦虑情绪,有效延长睡眠时间,对提高患者坚持自主训练及促进功能康复有一定作用。

  • 行为疗法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应用

    作者:张莉;李杰荣;周燕芬;植飞雁;韩丽娟;司徒芬;刘国庆

    目的:研究行为疗法在改善女性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试验,选取以下尿路症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就诊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评价患者主诉及24 h排尿日记,对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日间排尿间隔时间、24 h平均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及夜尿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服药控制症状后1~3个月,24 h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各个方面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行为疗法改善女性患者下尿路症状有良好效果。

  • 日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

    作者:龙艳

    目的:探讨日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日记疗法,对照组不施加其他疗法。治疗3个月。采用慢性精神病患者标准化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估了解其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SDSS评分与慢性精神病患者标准化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日记疗法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其治疗依从性。

  • PDCA 循环对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严银英;何小霞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按患者出院日期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在住医院期间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实施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延续性护理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功能锻炼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瘢痕组织增生和淋巴水肿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入PDCA循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和淋巴水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自我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雪琼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强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66例(66眼) DR术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33眼)给予常规整体护理方法;观察组33例(33眼)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护理强化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和各项目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ESCA 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除自我护理技能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生活质量的总分和各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者除症状与视功能维度平均分略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术后自我护理强化能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的康复,能够有效地提高DR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的方法。

  • 预防长段型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复发的护理

    作者:欧阳润仙;李瑞琼;梁惠芬;李莎

    目的:探讨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EC)的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行一期根治术后预防EC复发的护理策略并探讨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39例HD患儿,术前均合并EC,治愈7~10 d后行一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组常规专科复诊,扩张肛门直肠(扩肛),发现异常随诊;改进组常规专科复诊及扩肛治疗基础上,增加前3个月每12 h留置肛管排便、排气30 min,若出现排便不通.,持续留置肛管15 d并给予每12 h经肛管注入甘油10 mL,15 d后每12 h灌肠,排便通.后每天灌肠持续1~2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术后第1年EC复发率。结果常规组EC复发率为65%(13/20),改进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组护理方法能更有效地预防HD根治术后EC的复发。

  • 内镜黏膜下层挖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病变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翠华;吕芳;杨小乔;王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层挖除术( ESE)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病变的护理配合。方法对46例确诊黏膜下层病变并行ESE治疗的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46例黏膜下隆起病变均成功切除,所有剥离病变术后经病理切片确诊。1例术后6h出现切口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后血止;6例术中出现穿孔,将大网膜吸入填塞穿孔处并予止血夹缝合,术后予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因为肿物巨大(3~5 cm)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与医生娴熟的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ESE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腹部加压按摩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便秘的效果

    作者:李晓娟;苏树娟;陈幼璇;苏惠霞

    目的:探讨腹部加压按摩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排除神经功能缺损的便秘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番泻叶泡饮,观察组给予腹部加压按摩及相关训练指导,比较两组疗效及腹痛、腹泻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加压按摩及相关训练指导不仅能有效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

  • 脑干磁共振病灶特征对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宁;龙友明;范永祥;单福兰;解龙昌;殷建瑞;蒲蜀湘;高庆春;高聪

    目的:探讨脑干磁共振( MRI)病灶特征对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转归与脑MRI特点。结果纳入25例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65个月。25例患者中,13例(52%)出现复发,其中5例(20%)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NMO),4例(16%)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系谱疾病(NMOSD),4例(16%)诊断为多发性硬化(MS)。 MRI显示:(1)NMO+NMOSD患者的T2加权的“雾状”病灶发生率高于MS患者( P=0.001)和无复发患者( P<0.0001);(2)5例(55.6%)NMO+NMOSD的患者出现脑干连续病灶;(3)NMO+NMOSD患者中脑导水管病灶发生率高于MS患者(P=0.021)和无复发患者(P=0.002)。 T2加权的“雾状”病灶对NMO+NMOSD的诊断有100.00%的灵敏度和93.75%的特异度。脑干连续病灶诊断NMO+NMOS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56%和100.00%,中脑导水管病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93.75%。结论脑干T2加权的“雾状”病灶、连续性病灶和中脑导水管病灶可能是预测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发展为NMO和(或) NMOSD的影像学特征。

  • 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检测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解龙昌;单福兰;郑杨波;陈梦宇;杨洁;高聪;杨宁;龙友明;杨新光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的横贯性脊髓炎(TM)患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分析AQP4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能获取标本检测AQP4抗体的TM患者。 AQP4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的细胞法检测。结果共纳入TM 患者92例,68例(73.9%)诊断为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 LETM ),其余24例诊断为非LETM。 LETM患者中39例(57.4%,39/68)AQP4抗体阳性,非LETM患者中2例(8.3%,2/24)AQP4抗体阳性。患者分成AQP4抗体阳性组与AQP4抗体阴性组,阳性组女性比例、LETM比例、脊髓炎复发率和功能残障评分均高于阴性组(P<0.05)。在亚群分析中,将68例LETM患者分成AQP4抗体阳性与AQP4阴性两组,可见阳性LETM组女性比例和脊髓炎复发率高于阴性LETM组( P<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AQP4抗体与女性(r=0.471,P<0.0001)、LETM(r=0.433,P<0.0001)及复发(r=0.560,P<0.0001)相关。结论 AQP4抗体主要出现于LETM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更容易复发。

  • 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患者的诊断

    作者:何毅华;龙友明;杨新光;杨宁;范永祥;殷建瑞;蒲蜀湘;高庆春;高聪

    目的:对水通道蛋白-4( AQP4)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并回顾分析患者的以往诊断,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视神经脊髓炎(NMO)及其谱系疾病(NMOSD)的再认识,指导进一步的诊治。方法 AQP4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的细胞法检测。回顾性分析AQP4抗体阳性患者的不同时期诊断。结果139例AQP4抗体阳性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首次发作的临床诊断如下:7例(5.0%)NMO,20例(14.4%)多发性硬化(MS),39例(28.1%)视神经炎(ON),59例(42.4%)脊髓炎(TM),其他诊断14例(10.1%)。病程中的修正诊断如下:33例(23.7%) NMO,68例(48.9%) MS,8例(5.8%) ON,28例(20.1%) TM,其他诊断2例(1.4%)。终诊断如下:88例(63.3%)NMO,51例(36.7%)NMOSD,包括了7例(13.7%,7/51)复发性ON,39例(76.5%,39/51)复发性TM和5例(9.8%,5/51)无ON、TM的NMOSD。终的88例NMO患者中,52例(59.1%)被误诊为MS。结论AQP4抗体阳性患者常被误诊为MS。

  • 顺德区伦教街道健康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刘海平;陈国华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 MP )抗体的检测,了解MP在社区儿童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地区1~14岁的1325例健康儿童(男719例,女606例),采用被动颗粒凝集试剂盒检测血清 MP 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礸2检验。结果1325例健康儿童中,有353例(26.64%)儿童的血清MP抗体呈阳性反应;男女阳性例数分别为171例(23.78%)和182例(30.0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573,P<0.05)。其中血清MP抗体滴度≥1∶160者有105例,占7.92%(105/1325)。按年龄段分3组,A组(1~3岁)阳性率为26.36%(150/569),B组(>3岁且<6岁)阳性率为27.33%(138/505),C组(6~14岁)阳性率为25.90%(65/251),A组MP抗体阳性率与B组(礸2=0.127,P>0.05)、C组(礸2=0.02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MP抗体阳性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34.185,P<0.05)。结论 MP在本地区健康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及防疫部门应切实做好MP在儿童感染的预防,儿科医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应谨慎考虑是否为MP感染,做到合理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

  • 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及与家庭管理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吴敏;孙秉赋;孙玉倩;王凤玲;左一红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及与家庭管理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唐山市4家三级医院内就诊的哮喘等慢性病患儿140例及患儿的父亲或母亲14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故事情境访谈法及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对慢性病患儿及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总分低于中间值;患儿在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及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的得分高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夸大策略的得分低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平静化策略、弱化策略与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家长关系呈正相关,与疾病影响、生活困难以及疾病负担呈负相关;患儿的自我保护目标、夸大策略与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家长关系呈负相关,与疾病影响、生活困难以及疾病负担呈正相关( 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水平较低,应改善慢性病患儿的家庭管理方式,提高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

  • 水通道蛋白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洪艳

    自从Preston等发现了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以后,人们对生理状态下的液体转运有了进一步的研究。AQPs是一种跨膜蛋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水分子通过AQPs可以快速地完成细胞内外的跨膜输运。 AQPs广泛分布于人心、脑、肾、肺、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细胞膜上,AQPs的存在对维持体液渗透、细胞环境及泌尿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 AQPs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工作者对于AQPs在脑血管、肾脏、肝脏、肺、皮肤、眼睛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1-9]。本文就AQPs在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 ,ALI)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心脏移植围术期的降肺动脉压治疗

    作者:郭义龙;肖泽周;张钟;周鹏宇;郑少忆

    心脏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供体保存及抗排斥反应治疗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移植的手术例数及手术效果较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针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脏移植”这个问题尚未有统一的结论。由于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而术前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故对拟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的监测及综合的降肺动脉压力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以上3个热点话题进行阐述。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

    作者:彭辉;李涛平;黄福美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病因。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然很高。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1];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美国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5%~2%[2],估计美国现有5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年新发病例为55万例[3]。心力衰竭正在接近流行的程度,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觉醒和睡眠时常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central sleep apnea,CSA),其患病率高达30%~40%[4-7]。 CSA 常以陈-施呼吸( cheyne stoke respiration ,CSR)的形式出现,其特征是周期性的呼吸渐强-渐弱,继之出现CSA或低通气,因此CSR与CSA合称为CSR-CSA。 CSR-CSA主要是由心力衰竭引起[8],而 CSA 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9]。有研究[11-12]显示,通过β-受体拮抗剂改善心力衰竭后CSA的病情减轻[10],而纠正CSA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可见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紊乱非常重要,但是目前CSR-CSA的治疗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本文主要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SA的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 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争议中进展

    作者:高聪;龙友明

    自从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的名称和定义提出后,许多的临床标准被提出来诊断该疾病。开始时NMO定义强调了单时相过程[同时出现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和横贯性脊髓炎(transverse myelitis, TM)或相继出现]。到1890年,Gault和Devic提出诊断标准:严格要求病例要双侧ON和TM同时出现或数周内相继出现;其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体征可轻微改变。1999年,Mayo医学院开展了系列研究,Wingerchuk 等更改了Devic定义并组织多次会议来阐明NMO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免疫学和影像学特点。 WINGERCHUK等[1]提出1999年标准,强调NMO患者出现ON(双侧或单侧)、急性脊髓炎,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证据的病灶,他们认为大部分NMO有复发过程,单时相患者具有更严重的指数事件,超过1/3的患者脑脊液的细胞数超过50· mm-3,90%患者脊髓MRI示病灶超过3个脊椎节段。尽管有1999年标准的提出,NMO与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在临床症状、病理学和客观指标( MRI,脑脊液特征等)表现相互重叠,使到两者鉴别仍然是非常困难,尤其是日本提出的视神经脊髓型MS( optical-spinal MS )是否纳入NMO病谱存在较大的争议。随着临床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尤其是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 AQP4)抗体的发现,目前公认NMO与MS 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

  • 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检测

    作者:龙友明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性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特点包括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脊髓损害,目前被认为与体液免疫紊乱有关。 NMO体液免疫机制的进展促使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发现。2004年,美国LENNON等[1]采用小鼠的脑组织作为基质,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检测出NMO患者血清中的IgG自身抗体。该抗体与分布于软脑膜、软膜下、Virchow-Robin腔及小脑、中脑、脊髓的灰白质交界的抗原结合,称为NMO-IgG抗体,并证实水通道蛋白-4(AQP4)是该抗体的候选抗原[2]。

  • 视神经脊髓炎脑和脊髓的磁共振病灶特征

    作者:张素平

    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 NMO)又称为Devic综合征,由Devic等于19世纪晚期提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脱髓鞘和坏死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横贯性脊髓炎和视神经炎。在亚洲国家,相对于经典的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这类疾病累及视神经和脊髓更常见,曾称为视神经脊髓型MS( optic-spinal MS, OSMS)。目前认为, OSMS实质就是NMO。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 AQP)是介导水跨膜转运的一大膜蛋白家族,其中AQP4是脑内表达多的AQP,密集分布于血脑屏障的星形胶质细胞终突[1]。AQP4抗体是LENNON等[2]近年发现的一种人血清抗体,它对鉴别NMO与 MS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NMO的诊断指标[3]。然而,相对于“新”发现的 AQP4抗体而言,磁共振( MRI)是很早就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常规检查。多年以来,MRI特征不仅纳入到MS诊断标诊,而且也是诊断NMO的标准之一。

  • 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解读

    作者:邱伟;钟晓南

    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是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的特发性脱髓鞘和坏死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与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有明显不同。NMO在中国、日本等亚洲人群的炎性脱髓鞘病中较多见,而在欧美西方人群中相对少见。历史上,初NMO被定义为:单相病程的双侧视神经炎( optic neuritis)和脊髓炎,发作间歇不超过1个月,即经典的 Devic 病。2004年, LENNON等[1]学者在 NMO 患者血清中发现了生物学标志物--NMO-IgG,一种结合到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 AQP4)的自身抗体。随后,血清NMO-IgG阳性纳入了新的NMO诊断标准,NMO被认为是与MS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复发型MS相比,NMO预后更差,因此必须做到早期和明确诊断,有助于尽早治疗。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