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FloTrac/Vigileo 下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彭伟龙;曹阳;江伟航;张立贤

    目的:观察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6例。Ⅰ组在扩髓腔时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mg/kg和多巴胺3~5μg/(kg· min),Ⅱ组予等量生理盐水。使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记录两组入室(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骨水泥灌注前(T3)、灌注即刻(TG0)、灌注后5 min(TG1)、灌注后10 min(TG2)、灌注后30 min (TG3)时的心指数(CI)、脉搏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并于骨水泥灌注前(T3)、灌注即刻(TG0)、灌注后5 min(TG1)、灌注后10 min(TG2)、灌注后30 min(TG3)测定动脉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供(D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以及血乳酸(Lac)等血气参数。结果与T0相比,麻醉后两组MAP、CI均下降( P<0.05);骨水泥灌注后与T3相比MAP、CI、SVR下降,且Ⅰ组较Ⅱ组变化幅度小且恢复更快( P<0.05),而SVV在两组均有升高,Ⅱ组升高更明显( P<0.05);两组在骨水泥灌注后PO2、DO2均下降,但Ⅰ组DO2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较短且恢复更快(P<0.05),Ⅱ组在骨水泥灌注后ScvO2较T3下降(P<0.05),两组患者Lac水平均先有不同程度升高而后下降,在TG2时Ⅱ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FloTrac/Vigileo系统指导液体治疗下预先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多巴胺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效保证患者的组织灌注和氧供。

  • 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 MCL -1、bim、p -bad 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静;吕小梅;杨玉华;刘焱;刘宏远

    目的:检测MCL-1、bim、p-bad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4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CL-1、bim、p-bad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CL-1、p-bad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P<0.05),而bim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中MC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 bim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而p-ba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等临床参数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CL-1与bim呈负相关,与p-ba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CL-1、bim、p-bad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结肠癌 Mcl-1 BIM p-Bad
  •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水平的变化及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作者:翟一阳;林琼林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Ⅰ和IGF-Ⅱ水平的变化及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 ER)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而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平滑肌组织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及IGF-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ER细胞阴阳性,并进行对比评价。对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局部IGF-Ⅰ浓度与其ER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行子宫切除术后,IGF-Ⅰ和IGF-Ⅱ水平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ER阳性率为76.36%,相比对照组的20.00%有明显增高(礸2=34.99,P<0.05);观察组患者中ER阴性、弱阳性及强阳性者,其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在7 d内均逐渐减小,而同一天的数据相比,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则是随着ER的阳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其增加趋势随着时间变化也逐渐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局部IGF-Ⅰ浓度与ER表达呈正相关( 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相比健康人有明显升高,IGF-Ⅰ水平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子宫肌瘤药物治疗开辟新途径。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周亭芳;邱波;付挺;李高峰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适形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剂量学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术后适形调强放疗的57例女性患者,对其肺相关的剂量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共有7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2.3%(7/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肺平均剂量(t=-4.764,P<0.05)、患肺大肺剂量(t=-2.371,P<0.05)、健侧肺大剂量(t=-2.607,P<0.05)、患肺V5(t=-5.227,P<0.05)、患肺 V10(t=-5.120,P<0.05)、患肺V15(t =-4.711,P<0.05)、患肺V20(t=-4.229,P<0.05)、患肺V25(t=-3.835,P<0.05)、患肺V30(t=-3.579,P<0.05)、患肺V35(t=-3.719,P<0.05)、患肺V40(t=-3.820,P<0.05)、患肺V45(t=-3.578,P<0.05)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判断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为密切。以V5=59.98%为诊断界值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6.5%。结论 V5对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行适形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许小兵;林发牧;李子坚;骆实;彭永东;陈建民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24 h内)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脑出血术后患者69例,于术后6、24 h复查头颅CT。术后病情恶化的患者立即复查。分为术后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在年龄、长期饮酒、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术中止血情况、术后血压波动情况等5个方面的差异,结合手术经过分析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中血肿清除程度均>90%。术后24 h内发生再出血9例,再出血率为13.0%。超早期手术者在再出血组中占77.8%,在无再出血组中占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术后血压波动在再出血组中占66.7%,在无再出血组中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被认定术中止血欠确切者在再出血组中占55.6%,在无再出血组中占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入院前GCS评分11~13分者在再出血组中占88.9%,在无出血组中占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结论虽然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其中超早期手术、止血欠确切、术后血压波动与术后再出血密切相关。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术中确切止血、加强术后血压管理是防止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 头痛儿童130例病因分析

    作者:王缉干;韦爱玲;许鲲本;李柏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头痛的病因。方法对130例诊断头痛的儿童,根据临床与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5~10岁组及11~14岁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头痛协会( IHS)定义的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患儿发病时的年龄、头痛时间、持续时间、频率、严重程度和头痛伴随症状,以及家族史。结果纳入研究男66例,女64例,平均年龄(10.57±2.82)岁,头痛常见于11~14岁组,5~10岁组中男患儿比例高于女患儿,11~14岁组中女患儿比例高于男患儿,但年龄与性别之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头痛常见原因为鼻窦炎、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130例患者中,急性头痛75例(57.6%),慢性头痛55例(42.4%);急性局灶型头痛52例(40%),急性复发型头痛21例(16.1%),慢性非进展型头痛53例(40.7%)。结论儿童常见的病因为鼻窦炎、紧张型头痛及偏头痛。

  • 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

    作者:李丽;苏丹;彭慧;谢尚奎;张恒;任东林

    目的:比较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生物反馈两种疗法干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24例,生物反馈组22例。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给予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同时辅以腹式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组仅做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训练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Knowles-Eccersley-Scott(KESS)评分降低,VAS疗效满意度评分增加,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在排便不尽感及排便时间上与生物反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相比对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疗效更明显。

  • 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解娜;王显良;王建发;胡春阳;刘景委;李波;殷国田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心肌梗死致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入观察组,将入院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检测,记录其血清中GDF-15表达水平,分析心衰程度与GDF-15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13例(18.5%),心衰Ⅰ度24例(34.3%),心衰Ⅱ度27例(38.6%),心衰Ⅲ度6例(8.6%);观察组血清GDF-1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清GDF-15表达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P<0.05)。结论血清中GDF-15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心肌梗死致心衰患者心衰程度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人静息能量消耗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黄镇河;毛艳芳;徐明明;凌云;何文静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息能量消耗( REE)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曾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老年患者(病例组)62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老年患者6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REE,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体质指数、去脂组织(FFM)、静息心率、REE/kg FFM及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FF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E/kg FFM、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有心血管事件的老年患者,其REE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者,REE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刘广杰;邓明坤;潘红梅;解少男;刘芳;刘庆熠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2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法对各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进行检验。 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术后生存情况:112例患者中,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以外,生存期为1~110+个月(至2014年6月仍然健康生存),中位生存期15个月,本组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34.8%、28.6%、19.6%。(2)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年龄、既往上消化道病史、病变部位、治疗方式以及TNM分期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0.05)。而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家族史、发病至首诊时间及病理类型与PESC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0.05)。(3) 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模型整体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既往消化道病史、治疗方式及TNM分期为PES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SC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既往消化道病史有关,恶性程度高者预后相对较差,临床上应早诊早治,对Ⅰ~Ⅱ期患者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早期宫颈癌灶血供均衡性的数字化研究

    作者:周静;段慧;陈春林;刘萍;李鹏飞;赵春梅;王雪芹;廖科丹;龚时鹏

    目的:采用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重建方法,探讨早期宫颈癌灶血供均衡性与术后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行盆腔CTA扫描的FIGO分期Ⅰb1期、Ⅱa1期宫颈癌手术患者87例。将CTA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行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重建,并立体分割计算双侧宫颈癌灶血管网体积。根据宫颈癌灶血供一侧占双侧的比例分为均衡型(40%~60%)和非均衡型(<40%或>60%)2种血供类型。分析2种血供类型与术后病理学指标包括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径、组织分化程度、宫颈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宫体浸润、阴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87例患者中宫颈癌灶血供均衡型29例,非均衡型58例。有阴道浸润的血供均衡型比例更高( P=0.003)。其他病理学指标与血供均衡性无相关性( 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灶以血供非均衡型为主,呈偏向性生长;阴道浸润可增强对侧子宫动脉对宫颈癌灶供血。

  • 经不同部位置管的外周静脉压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魏凯;杨万杰;冯庆国;张茹梅;王伟;李昶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经不同部位置管监测的外周静脉压( PVP)与中心静脉压( CVP)之间的关系,评估应用PVP替代CVP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组16例和B组14例,A组经手背静脉,B组经肘正中静脉置管后行PVP监测,同时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CVP监测,在不同时段获得配对压力数据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PVP均高于同组的CV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VP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VP与CVP差值大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A组(r=0.791,P<0.01)还是B组(r=0.941,P<0.01)中,PVP与CVP均呈显著正相关。 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组PVP与CVP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通过上臂外周静脉获得的PVP可替代CVP用于监测。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影响

    作者:朱伟雄;肖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57例哮喘患儿,其中无MP感染(哮喘组)83例,MP感染(MP+哮喘组)74例,MP+哮喘组根据MP-IgM滴度分为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等6个亚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儿的气道炎性指标:取患儿诱导痰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尿液中白三烯E4(LTE4)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P+哮喘组Eos、LTE4、IL-1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 MP+哮喘组患儿中,随着MP-IgM滴度升高,炎性指标有升高的趋势,除了1∶80与1∶160之间Eos、LTE4、IL-1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1∶160、1∶320、1∶640、1∶1280与1∶2560两两比较Eos、LTE4、IL-18、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MP-IgM滴度与Eos、LTE4、IL-1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P感染加剧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反应,MP-IgM滴度与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

  • 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多态位点+2438 C/G?? rs1058587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罗东雷;李拥军;郭靖涛;周江;赵志国;刘彤;邹雪松;刘冰慧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基因多态位点+2438C/G?rs?1058587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2例AMI和非冠心病(N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归为AMI组(n=120)和非冠心病组(NCHD组,n=72),测定生化指标及GDF-15血清水平,并对GDF-15基因多态位点+2438C/G?? rs1058587做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AMI组与NCHD组间GDF-15基因多态位点+2438C/G?rs?1058587多态性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246,P=0.970)。各基因型间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DF-15基因多态位点+2438C/G?rs?1058587与AMI无关。 GDF-15基因多态位点+2438C/G?? rs1058587各基因分型对GLU、UA、CR、TC、TG、HDL-C、LDL-C、hsCRP、GDF-15的指标可能无明显影响。

  • 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方宏才;詹文波;张建平;余涛;魏远江

    目的:探讨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EN)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手术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准备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GEVB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冲洗吸引无出血后即经中心胃管行术前肠内营养( EN)2周;比较EN前后患者营养水平(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白蛋白、前白蛋白)、肝功能( ALT、AST、TBIL)的变化;并观察分析EN后再出血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EN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P<0.05),而对肝功能则无显著影响( P>0.05)。肠内营养期间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手术。结论三腔二囊管不仅可用于GEVB的紧急止血,还可运用于该类患者止血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且安全有效。

  • 血清对氧磷酶-3及载脂蛋白 A-Ⅰ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价值

    作者:黄业亚;唐维政;孙鸿高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3(PON-3)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评估糖尿病(DM)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AMI分为对照组(n=43,未发生AMI)和观察组(n=42,发生AMI)。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PON-3、apoA-Ⅰ、HDL、LDL、ox-LDL、HbA1C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上述各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指标与DM患者AMI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ON-3及HDL较低(P<0.05),apoA-Ⅰ、ox-LDL及Gensini积分较高(P<0.05),而LDL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ON-3、apoA-Ⅰ、ox-LDL、HbA1C与Gensini积分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ON-3水平为AM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高apoA-Ⅰ水平为危险性因素。结论高PON-3及高apoA-Ⅰ血清水平分别是DM患者AMI发生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对AMI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刘文玲;冀林华;李占全;崔森;殷玉娟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IDA女性患者176例(轻、中、重度IDA组各28例、73例、75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与重度IDA组比较,血清T3、T4、FT3及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DA组与对照组的F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DA组FT4低于对照组(P<0.05),而T3、FT3、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DA组TPO-A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血清TSH呈正相关(r=0.226,P=0.003)。相关分析显示,T3、FT3、FT4与Hb水平呈正相关( r=0.250,P=0.001;r=0.244,P=0.001;r=0.255,P=0.001)。结论 IDA患者达到重度时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 超声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技术对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振宇;区文财;胡志文;宁兰兰

    目的:利用超声图像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 DDR)技术对胸腔积液图像分析,探讨该方法对于明确胸腔积液良恶性质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将241例胸腔积液按是否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19)和恶性组(n=22),对两组的超声图像进行DDR技术分析,通过分析图像的局部光点分布平均值,并根据相邻器官(肝、脾)的光点分布平均值参数进行标准化,以胸腔积液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将DDR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腔积液状态、内部回声、深度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标准化,即良恶性胸腔积液光点分布密度的相对值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DDR技术能够区分胸腔积液的性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并发症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柴鸣荣;邸晓华;陈健萍;林益群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超未成熟儿(ELBWI)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其高危因素,为ELBWI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生儿科ELBWI 30例;随机抽取同期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窒息、NRDS、肺出血、BPD、NEC、PDA、ROP 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高危因素。结果 ELBWI 窒息、NRDS、肺出血、BPD、NEC、PDA、R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P<0.05);出生体重小于850 g、贫血、无机械通气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是ELBWI窒息、肺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ELBWI并发症种类多,发生率高,明确其高危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发生极为重要。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带绦纶套带隧道导管生存分析

    作者:查爱云;胡波;尹良红

    目的: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带绦纶套带隧道导管( TCC)使用寿命,探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因素。方法记录83例MHD患者颈内静脉留置TCC使用寿命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导管生存时间和生存率,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结果颈内静脉留置TCC失功能的主要原因是血流不.和感染;Kaplan-Meier 法分析显示导管中位生存时间(11.3±2.1)个月,Cox模型分析显示同侧颈内静脉置管史、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胆固醇及血小板水平与导管生存时间呈显著独立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口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与颈内静脉留置TCC使用寿命无关,既往有同侧颈内静脉置管史、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血小板水平是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邵兰;邓金和;曾朝坤;肖建斌

    目的:观察以心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VP组( 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 G组),每组20例,CVP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SVV和CI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毕(T2)、术后4 h(T3)记录所需数据,T0、T3采集颈内静脉血测量红细胞比积(Hct)、D-二聚体,T0~T2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量乳酸(Lac)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 D-二聚体T3时点明显高于T0(P<0.01);Lac在T3时点高于T0点(P<0.05);在T3点,Hct, D-二聚体和L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尿量高于G组( 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SVV/CI指导下术中输液量少于常规使用CVP监测,不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可有效优化脊柱手术中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

  • 不同时间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效应

    作者:沈燕;黄佑芳;达静静;胡英;赵健秋;査艳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远红外线照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1年以上的患者80例,分为20 min组、40 min组、60 min组和对照组各20例,前3组每次透析时分别予以远红外线照射20、40和60 min,每周3次,治疗6个月。对照组仅予规律透析治疗。比较4组的血流量变化及内瘘功能障碍发生率,并检测单次透析前后4组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半年每周3次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后,20 min、30 min、40 min组血流量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40 min及60 min组血流量增值与20 min组相比明显增加( P<0.05);40 min组与60 min组间血流量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 min、30 min、40 min组经半年远红外照射治疗后,血hsCRP及IL-8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0 min及60 min组较20 min组下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in组与60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每周3次,每次40 min的远红外照射的治疗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以达到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胡科;任应国;徐明超;张保朝;贾东佩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54只健康雄性青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8),SH组在海马部位注射2μL的生理盐水7 d后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处理;2VO组在海马部位注射2μL的生理盐水,7 d后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rAAV-rHO-1组在海马部位注射2μL病毒液rAAV-rHO-1,7 d后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制备海马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图像分析系统下分析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HO-1的表达情况,光学纤维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及分布,高倍电透视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慢性脑缺血2个月后,2VO组中所有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到损害,大鼠定位能力显著下降,通过定位航行实验能够直观看到大鼠进行潜伏并逃避的时间拉长,通过空间探索实验能够直观地看到大鼠穿过原平台象限变少。与SH组比较,2VO组在第2~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原平台象限次数明显减少(P<0.01)。 rAAV-rHO-1组与2VO组相比,穿越平台数增多,潜伏逃避时间少( P<0.01)。2VO组与SH组和rAAV-rHO-1组比较,海马CA1区的突触数密度明显下降,神经元细胞变性严重,神经元计数显著减少,HO-1的表达量也明显降低,ChAT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减少( P<0.01)。结论在慢性脑缺血状态下海马组织形态发生病理改变,认知功能减退;HO-1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识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对海马神经元ChAT的表达起促进作用,以及对胆碱能神经功能的维持有一定的联系。

  • Slit2-Tg 小鼠行为异常的病理表型

    作者:黎帅;吴玉娥;刘书华;张钰;黄韧;王丽京

    目的:观察Slit2-Tg转基因小鼠类似神经退行性变行为的病理表型特征。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及避暗实验装置检测Slit2-Tg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Slit2-Tg小鼠大脑皮层与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神经元核抗原、乙酰胆碱酯酶( AchE )、β-淀粉样蛋白( Aβ)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脑组织Aβ、AchE的表达水平,并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比较。结果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比较,Slit2-Tg小鼠行为出现异常,表现记忆力明显下降;病理学观察发现皮层与海马区有明显的神经元损伤,神经元空泡变性,数目减少;同时发现皮层和海马区毒性蛋白Aβ的沉积增多(P<0.05),AchE的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Slit2-Tg小鼠脑部有明显的损伤,并出现类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学特点,对进一步研究Slit2蛋白过表达对脑神经系统的影响提供指导意义。

  • 尿毒症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作者:付幼林;王云霞;杨明;曹乾嫱;罗骏

    目的:探讨尿毒症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BK通道)的影响,阐述尿毒症大动脉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8周龄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肾大部分切除法(5/6 Nx)建立大鼠尿毒症模型;对照组只分离肾包膜。酶消化法分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记录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主动脉平滑肌BK通道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当刺激电压>10 mV时,模型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在刺激电压为70 mV时,对照组和模型组电流密度分别为(199±17) pA/pF和(85±3) pA/pF;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K通道α亚基和β1亚基蛋白表达均较低( P<0.05)。结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表达下调及BK通道电流密度下降可能是尿毒症血压升高、大动脉重构的重要原因。

  • 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峰城;刘木彪;潘颖;王雪峰;陈燕英

    目的:构建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雌性食蟹猴分为两组,实验组( n=10)行手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到自体盆腔大网膜、子宫直肠窝、子宫表面等处;对照组( n=5)予以大网膜组织代替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分别于手术后第8、16周行腹腔镜探查,取可疑病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建模成功8只食蟹猴,可疑病灶行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完整腺体和间质细胞结构;5只对照组食蟹猴建模失败。结论成功构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动物选择。

  • 钛离子对 Jurkat T 细胞增殖及分泌骨改建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庞振华;陈东晖;李秋莹;张宁;唐礼

    目的:探讨钛离子对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方法(1)应用噻唑蓝(MTT)法确定对Jurkat T细胞具有大增殖效应的钛离子浓度和作用时间。(2)根据是否用植物血凝素(PHA)预活化将Jurkat T细胞分为PHA(+)及PHA(-)两个大组,两组细胞按加入钛离子浓度的不同分别设立低、中、高浓度组及对照组,相对应以25、50、100μmol/L,0μmol/L的钛离子进行干预,24 h后离心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及RANKL的表达。结果100μmol/L的钛离子与Jurkat T细胞作用24 h能使之产生大的增殖效应,且增殖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钛离子浓度大于100μmol/L时,钛离子对Jurkat T细胞的效应由增殖转为抑制。对于PHA(+)及PHA(-)组的Jurkat T细胞,低、中、高浓度组的钛离子均能使之分泌IL-1β、TNF-α及RANKL,PHA(+)组Jurkat T细胞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高于PHA(-)组。结论钛离子能使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产生增殖效应并分泌骨改建相关因子IL-1β、TNF-α及RANKL。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宏;王凌志;江兵;陶岳峰;郑毅;胡靖;章小军

    目的: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及暴露双侧迷走神经,脊髓损伤组仅建立脊髓损伤模型,迷走神经刺激组于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即接受右侧颈迷走神经刺激,甲泼尼龙组于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即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术后1、4、8、12、24 h时脊髓组织中TNF-α蛋白含量,采用RT-PCR测定脊髓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组TNF-α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于术后12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迷走神经刺激组和甲泼尼龙组TNF-α蛋白含量较脊髓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8、12、24 h迷走神经刺激组TNF-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甲泼尼龙组(P<0.05),但仍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损伤组TNF-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术后1 h迅速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迷走神经刺激组的TNF-αmRNA表达量与脊髓损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甲泼尼龙组的TNF-α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及迷走神经刺激组(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降低损伤脊髓组织中 TNF-α蛋白含量。甲泼尼龙可以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而迷走神经电刺激则抑制TNF-αmRNA向蛋白的转化。

  • 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性哮喘大鼠皮质酮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红;易桂生;孙天寿;胡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皮质酮(CO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组)、应激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疏肝理肺方低浓度组(D组)、疏肝理肺方中浓度组(E组)、疏肝理肺方高浓度组(F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各组采用氢氧化铝-卵清蛋白( OVA)致敏激发哮喘,同时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造模结束后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CORT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MMP-9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明显浸润,支气管平滑肌及基底膜增厚,黏膜肿胀,褶皱形成;C组和疏肝理肺方各浓度组上述表现较应激模型组减轻;疏肝理肺方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上述表现较中浓度组增强。 B组CORT和MMP-9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和疏肝理肺方各浓度组CORT和MMP-9表达量较B组降低(P<0.05);疏肝理肺方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CORT和MMP-9表达量较中浓度组升高( P<0.05)。结论疏肝理肺方可通过抑制血清CORT及肺组织MMP-9的表达,有效缓解慢性应激条件下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混合血清对转染Jak2 v617 f小鼠32D 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宇明;李宁;吴国才;聂丽容;杨志刚;彭晓东

    目的:观察小鼠32D细胞转染Jak2v617f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混合血清对其增殖、凋亡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32D组及32D+SAA组,即未感染病毒的32D细胞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清或SAA患者混合血清培养;32D+Jak2v617f组及32D+Jak2v617f+SAA组,即感染上Jak2v617f慢病毒的32D细胞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清或SAA患者混合血清培养。用MTS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32D组比较,32D+Jak2v617f组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32D+SAA组48、72 h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P<0.01),而32D+Jak2v617f+SAA组细胞增殖也受抑制并恢复至32D组水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2D+SAA组晚期凋亡细胞增多;相反地,32D+Jak2v617f组早、晚期凋亡细胞均减少;32D+Jak2v617f+SAA组早、晚期凋亡细胞也减少,但减少程度不如32D+Jak2v617f组。32D+SAA组以G1期细胞比例高,为73.55%,S期为20.72%;32D+Jak2v617f组则相反,G1期细胞比例少,为40.04%,S期细胞比例则高,为53.83%;32D+Jak2v617f+SAA组则与32D组相仿。结论Jak2v617f基因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增强DNA复制的S期而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SAA患者混合血清则与之相反,并可能遏制Jak2v617f基因的这种增殖趋势。

  • 三裂鼠尾草素对人γδT 细胞杀伤结肠癌SW -620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洋;费素娟;周燏;吕小婷;刘军权;陈复兴;吴克俭

    目的:探讨三裂鼠尾草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结肠癌SW-620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γδT细胞,不同浓度三裂鼠尾草素诱导人γδT细胞72 h,CCK8法检测γδT细胞增殖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诱导后γδT细胞对SW-620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 PFP)、颗粒酶B( GraB)、CD107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后γδT细胞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培养10 d,γδT细胞比例由4.32%增加至83.63%。三裂鼠尾草素浓度为0.0477~195 pmol/L时γδT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浓度为0.191~195 pmol/L时γδT细胞对SW-62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加(P<0.05)。经三裂鼠尾草素诱导72 h,γδT细胞PFP、GraB、CD107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三裂鼠尾草素浓度为0.763~195 pmol/L时γδT细胞p-ERK1/2的表达显著增加( 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三裂鼠尾草素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增殖,增强其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 PFP、GraB的表达上调和p-ERK1/2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东医学 单位
  • 成人骨原性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1例

    作者:马艳英;夏庆欣

    患者,女,34岁,以间断性左肩部疼痛8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肩部疼痛,当地诊为肩周炎,行肩关节局部注射激素等方法保守治疗,缓解。半年前症状再次出现,并持续加重,DR示:左锁骨中远段及肩峰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影,皮质变薄(图1-A);CT示左肩胛骨见散在类圆形低密度影,较大者位于肩胛冈,大小约1.3 cm ×1.0 cm ×1.0 cm,周围见骨质硬化带(图1-B);MRI示左肩峰骨质破坏,皮质不连续,髓腔内弥漫性高信号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C );ECT扫描示左肩部骨质代谢旺盛,其他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我院拟诊为左肩部肿瘤收入院。体格检查:左肩部明显肿胀,皮温略高,左肩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及颜色无异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全麻下行左肩峰骨肿瘤切开活检术,术中发现肩峰部骨皮质连续性消失,部分骨皮质及髓腔内为棕黄色鱼肉样病灶组织,取部分病灶送验病理。

  • 以急性剧烈咳嗽为唯一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1例

    作者:彭琴;汤绍辉

    患者,女,49岁,因剧烈咳嗽10 d于2015年4月19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咳嗽,为阵发性干咳,平卧及夜间加重,白天减轻,有时伴喘息,影响睡眠,无畏寒、发热、胸痛、咯血,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自服止咳药及罗红霉素无好转,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具体不详)等治疗后咳嗽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咳嗽查因”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否认哮喘、结核、手术、外伤及输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先天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合并肠道畸形1例

    作者:张金彪;翟文燕;杨国平;赵淑景;宁欣

    患儿,男,出生20 min,主因胎龄35+5周,出生后呻吟,吐沫20 min 于2014年7月2日上午8点经我院产科收入重症儿科。患儿特点:患儿为生后20 min新生儿;胎龄35+5周,G4P2,无生后窒息,无胎膜早破,羊水Ⅲ度粪染,量约400 mL,脐带绕颈1周,胎盘未见异常;Apgar 评分1 min、5 min、10 min分别为9分(肤色1分,余项均为2分)、10分、10分。体格检查:精神反应弱,呻吟,吐沫,周身胎脂附着,前卤平坦,张力不高,呼吸节律不规整,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胀,未触及明显肿块,脐带未脱落,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反射引出不完全。急诊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回报:WBC 287.83×109· ;L-1,RBC 1.63×1012· L-1,Plt 68×109· L-1。血涂片示:一类原始细胞,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骨穿示:原始粒细胞93%,可见退化细胞和下阶段细胞(图1)。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M1型( AML-M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MPO (+)、CD34(+)、CD33(+)、CD13(+),考虑 AML -M1。血气分析:酸碱度7.15,氧分压25.9 mmHg,二氧化碳分压57.5 mmHg,实际碳酸氢根20.2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7.3 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8.9 mmol/L,剩余碱(全血)-7.7 mmol/L。葡萄糖1.58 mmol/L,电解质、CRP 均未见异常,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初步诊断:(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先天性白血病。(3)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纠酸治疗。(4)腹胀原因待查,消化道畸形?当天行X线、腹部超声及相关化验。 X线示:积液,可能伴肠道畸形存在(图2)。超声示:腹腔可见游离积液,深约1.8 cm,肠管局部扩张,宽处约1.93 cm (图3)。化验回报:葡萄糖1.58 mmol/L,电解质、CRP均未见异常。患儿低血糖,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点,糖速6.0μg/( kg· min),随时复查微量血糖。当天下午4点,患儿呻吟较前加重,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以上,复查血气分析:酸碱度7.31,氧分压氧分压30.6 mm-Hg,二氧化碳分压23.9 mmHg,实际碳酸氢根12.1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4.2 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14.5 mmol/L,剩余碱(全血)-12.3 mmol/L,乳酸14.2 mmol/L,酸碱有改善,但乳酸升高,说明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向家属告危,患儿于当天晚7点治疗无效死亡。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作者:欧阳学认;连逸青;刘华

    患儿,男,6岁,因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5年,反复咳嗽2个月余,加重伴全身瘀点2 d于2015年1月6日入院。患儿5年前在外院行骨穿检查,诊断为ITP,反复于外院就诊,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环孢素、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硫唑嘌呤、达那唑胶囊、活髓片、云南白药等治疗,血小板计数(Plt)波动在(2~10)×109· L-1。2014年8月于外院就诊,查胸片可见云絮状阴影,痰培养查见肺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口服长春新碱、甲泼尼龙片等对症处理。2个月前患儿出现咳嗽,予口服阿奇霉素、氨溴特罗口服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小儿喘咳液等治疗,咳嗽未见明显好转。2 d前患儿咳嗽加重,并出现全身瘀点、瘀斑,鼻衄1次,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脉搏110~150次/min,呼吸20~40次/min,血压90~120/60~80 mmHg。舌尖见有小血肿,喉壁可见血性分泌物,鼻腔内见出血点,口唇淡红,全身多处散在性针尖样皮下出血点,色紫红,左额部及左下颌可见淡紫色瘀斑。四肢末端肤温暖,CRT<2 s,全身散在红色出血点。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腹胀,全腹轻压痛,上腹部为主,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细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1) ITP;(2) IPH;(3)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后反复出现鼻血、呕血、黑便、腹痛,伴咳嗽咳痰,无发热,无牙龈出血,无尿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 66~120 g/L,Plt (2~10)×109· L-1;大便检查示隐血(+);肺炎支原体抗体1∶320;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形态、感染8项、抗体筛选试验、呼吸道IgM病原体8联检、尿组合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双下肺野纹理增粗,可见小片状模糊阴影。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治疗上急请耳鼻喉科会诊,前鼻镜下见右鼻活动性渗血,流至鼻咽从口吐出,予止血棉填塞;余予禁食,输注血小板、红细胞,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口服吗替麦考酚酯,扩容,护胃,止血及对症支持为主。住院12 d后,患儿无明显不适,复查血常规:Hb 96 g/L,Plt 46×109·L-1;准予出院,出院诊断与入院诊断相符。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严香菊;张长庚;姚新洁

    患者,女,75岁,主因体检发现白细胞计数( WBC)升高1个月于2014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10余年间断食后上腹痛,近1年频繁发作,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10 mg/d、多潘立酮10 mg/d治疗。1个月前,患者于体检时发现WBC升高(16.23×109· L-1),口服头孢克肟胶囊200 mg/次,2次/d,7 d后查血常规示 WBC 无降低(16.86×109· L-1)。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7/73 mm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查血常规:WBC 32.55×109· L-1, RBC 3.00×1012· L-1,Hb 94 g/L,Plt 202×109· L-1,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7,单核细胞0.03;血沉100 mm/h。尿常规:潜血(+),余无异常。尿蛋白定量242 mg/24 h(正常范围24~141 mg/24 h)。便常规:白细胞(+),潜血弱阳性。肝肾功能检查:β2微球蛋白5.81 mg/L(正常范围1.00~3.00 mg/L),余正常。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较明显,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较高,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见毒性颗粒。红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均少,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多;浆细胞增多,幼稚浆细胞约占12.5%,成熟浆细胞约占19.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371分。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略升高,粒系各阶段细胞均可见,易见嗜酸性粒细胞,红系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局部浆细胞比例升高,可见纤维组织,银染色(+)。 X线检查:胸腰椎退行性改变,胸12椎体压缩骨折,腰4椎体Ⅰ度滑脱。流式细胞学检查:以CD38/SSC设门,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7.42%,表达CD138、CD38、cλ、CD56、CD200,弱表达 CD117、CD45、CD81、 CD20、 CD27、 CD28,不表达CD19、cκ。骨髓细胞融合基因:BCR/ABL、JAK2V617均阴性。补体 C3、C40.34,无异常。血液M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4.12 g/L (正常范围7.51~15.6 g/L),IgA 24.70 g/L(正常范围0.82~4.53 g/L ), IgM 0.08 g/L (正常范围0.46~3.04 g/L),IgE 5.00 IU/mL(正常范围0~165.3 IU/mL),轻链κ318.00 mg/dL (正常范围629~1350 mg/dL ),轻链λ1030.00 mg/dL (正常范围313~723 mg/dL ),κ/λ0.3087(正常范围1.53~3.29)。尿轻链定量:轻链κ1.85 mg/dL (正常范围0~1.85 mg/dL ),轻链λ46.30 mg/dL (正常范围0~5.00 mg/dL),κ/λ0.0400(正常范围1.53~3.29)。血液免疫固定电泳:未见 IgD 单克隆成分, IgG、IgA、IgM:在β区可见一条单克隆IgA-λ成分。尿免疫固定电泳 IgG、IgA、IgM:在γ区可见一条单克隆轻链λ成分。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A-λ轻链型Ⅱ期 A 组伴类白血病反应。给予TTD方案化疗,具体为:沙利度胺50 mg/d(用后可耐受,加量至100 mg/d)口服,吡柔比星20 mg 第1~3天,10 mg第4天,持续静脉泵入24 h,地塞米松20 mg第1~4天、9~12天静脉滴注。后复查血常规:WBC 4.11×109· L-1,RBC 2.82×1012· L-1,Hb 91 g/L, Plt 165×109· L-1,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3。

  •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合并脑出血2例

    作者:张煜;羊镇宇;陈茂华;李坚;尤华彦;郭素峡;曹华明

    例1.女,65岁,因突发胸痛16 h于2014年9月23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1级,2型糖尿病,否认脑梗死、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KILLIPⅠ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因心肌梗死超过时间窗,入院后胸痛缓解,未行急诊再灌注治疗。入院心电图:V1~3导联ST段抬高, Q波形成。心脏超声:左室广泛前壁及心尖部收缩活动减弱。心肌酶谱:CK 2774 U/L, CK -MB 256 U/L, LDH 1303 U/L,心肌梗死后第7天复查心肌酶谱:CK 131 U/L, CK -MB 23.40 U/L,LDH 467 U/L。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培哚普利片、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替罗非班、硝酸甘油微泵、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诊疗经过:入院第3天起发作心力衰竭,予强心、利尿治疗后好转,心肌梗死后第13天行PCI,术中见右冠中段弥漫斑块浸润狭窄50%,回旋支中段弥漫斑块浸润狭窄60%,前降支中段狭窄95%(图1),予前降支中段植入2.75×28支架一枚。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反复恶心、呕吐,稍感头晕、畏光症状,至PCI术后第6天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立即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小脑部出血灶(图2)。予停用阿司匹林,加用甘露醇、白蛋白脱水治疗,患者头晕、恶心、呕吐逐渐好转, PCI 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灶吸收,患者无胸闷、胸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 维生素K1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溴敌隆中毒1例

    作者:余宗超;吴琼;胡波;尹良红;刘璠娜

    患者,女,55岁,因溴敌隆中毒13 d,血尿伴口唇破溃出血1周,于201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3 d误服大量溴敌隆(具体量不详),出现全身乏力,无出血等其他症状,在当地医院行血液透析等治疗3d后出院,未再进行治疗,1周前患者出现血尿、口唇破溃出血,不能自行止血,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全身皮下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嘴唇破溃出血,周围覆盖暗红色血痂,咽不红,扁桃体无充血肿大。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 PT)>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180 s,纤维蛋白原( Fg )6.51 g/L。尿常规:潜血(+),红细胞21533/u。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5×1012· L-1,Hb 106 g/L。诊断为溴敌隆中毒。患者入院后留置尿管引流出鲜红色尿液500 mL,呕血1次(200 mL),予重症监护、胃肠减压、尿管引流并膀胱冲洗,肌注及静脉维持维生素K1解毒以及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对症治疗。血浆置换1次后患者嘴唇出血即停止,同时导尿管引流出尿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未再有呕血。复查凝血4项: PT>15.5 s,APTT>43.5 s, Fg 2.89 g/L,予连续3次血浆置换后,患者未再有明显出血,凝血4项:PT >16.6 s, APTT >46.1 s, Fg 2.89 g/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93×1012· L-1,Hb 88 g/L。后经维生素K110 mg肌肉注射,2次/d ×5 d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追踪至今未再有出血。

  •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升高的结节性类天疱疮1例

    作者:易秋秀;徐基祥;许飏

    患者,男,84岁,全身反复红斑、丘疹、结节、渗液伴瘙痒2年,伴水疱1个月,以“湿疹、类天疱疮”于2014年9月9日收入住院。患者于2年前无诱因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部分皮损融合成片,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搔抓后渗液、结痂明显,皮损反复,并出现黑褐色结节、苔藓样变、斑块,于我科诊断为“湿疹、痒疹”。血象示:EOS 计数1.4×109· L-1,EOS-R 15%,未进行皮肤活检、骨髓等检查,给予“抗组胺药”治疗后红斑、渗液好转,但结节、斑块仍存在。院外皮损仍反复,时轻时重。1个月前上述类似皮损复发并加重,在原有皮损表面及边缘反复出现紧张性水疱,瘙痒剧烈,搔抓后渗液、糜烂明显。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发热、咳嗽、咳痰、关节痛、瘀斑、心悸、喘息等。既往否认哮喘、过敏性鼻炎、寄生虫等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粗糙,可见散在或密集的暗红色的斑丘疹、结节及浸润性斑块,以四肢为甚,部分皮损融合成片,部分皮肤呈苔藓样变,部分皮损上覆细小较薄的鳞屑,全身散在色素沉着斑,四肢可见散在紧张性水疱及糜烂面,水疱不易破,尼氏征(-),见图1。

  • 罗红霉素干混悬剂、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寻常型脓疱疮的效果

    作者:王爱东;王绍娴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寻常型脓疱疮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小儿寻常型脓疱疮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56例口服罗红霉素干混悬剂和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同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干混悬剂,同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未愈的再重复1个疗程。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10 d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红霉素干混悬剂、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寻常型脓疱疮见效快,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辅助治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利妥昔单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移植后 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效果

    作者:陈银葵;江新苗;范志平;宣丽;刘慧;刘启发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EBV-PT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诊断为EBV-PTLD,诊断后开始减免疫抑制剂,同时开始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一旦患者完全缓解后,采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预防复发。对利妥昔单抗治疗2周期后未缓解患者立即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结果4例患者在2周期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缓解后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预防复发。1例在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2周期后死于EBV-PTLD进展。3例未缓解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治疗2周期后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其中2例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1例联合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终均获得完全缓解。在5例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接受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的患者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18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死于疾病进展、1例死于感染。至2011年2月,无患者出现EBV-PTLD复发。结论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移植后EBV-PTLD的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

  • 特殊高龄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吴坚文;林文苑;潘珊;李丹;杜志强;方丹青

    目的:探讨对具有特殊情况的高龄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方法。方法将66例70岁以上有认知功能下降、情绪状态变化及轻中度营养不良的高龄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单药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方案,联合组采用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化疗方案。行3个疗程化疗后评估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统计需要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及外周神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无Ⅲ、Ⅳ度,无心脏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化疗后胃纳下降、体力下降、精神状态差、睡眠差、活动能力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得随访的患者均生存。结论有认知功能下降、情绪状态改变及轻中度营养不良的高龄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考虑单药或联合方案化疗。对于身体KS评分较差、合并疾病多、营养不良严重、认知功能严重下降者,建议单药化疗或不化疗;对于身体KS评分佳、合并疾病少、认知功能下降不严重、营养不良不严重者,可考虑联合方案化疗。

  • 聚焦解决模式在肺癌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作者:张玲玲;魏素霞;乔秋阁

    目的:探讨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肺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肺癌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的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肺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术前应用新型敷料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消肿效果

    作者:王芸;高秀娟;崔秀峰;田荣娜;程宁宁;尹明

    目的:探讨医用新型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对减轻胫腓骨干骨折患者术前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胫腓骨干骨折术前肿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在常规处理(抬高患肢、功能锻炼及静脉应用七叶皂甙钠)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局部冰袋冷敷,观察组给予局部康惠尔透明贴外敷。治疗5d后,比较两组疗效、肿胀减轻情况、术前等待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3、5天,观察组肿胀减轻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在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患者术前肿胀方面,能够显著增加患肢肿胀的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肿胀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档案管理模式在健康体检中检出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袁海珊;梁小敏;霍敏婵

    目的:探讨档案管理模式在健康体检中检出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健康体检检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开展健康教育会,通过电话及面谈进行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指导等。3个月后复查尿酸水平,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项生活习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档案管理模式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尿酸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乳糖不耐受婴幼儿的家庭护理指导及效果分析

    作者:邱海燕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改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122例粪还原糖测定阳性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对照组家长常规进行相应饮食喂养、用药等宣教及随访。对观察组家长在疾病知识、喂养、日常护理、随诊等方面的宣教、示范及随访,了解这种家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在乳糖不耐受知识(包括乳糖不耐受的原因、症状、治疗、危害)的知晓率及提供特殊奶粉、服用药物、复诊及腹部或肛周护理等方面的依从性更高。观察组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形状改善及体重合理增长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呛奶、肛周皮肤红肿及破损、消化道感染、鹅口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制定的家庭护理指导方法对改善乳糖不耐受患儿症状、降低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 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加花;郑雪;冯燕虹;黎玉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需要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与传统的PICC置管术相比,可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作者:吴丽娟;廖少玲;敖当;胡利人;姚志红;邵亚;林晓丹

    目的:探讨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科100名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3个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干预前( 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3个维度得分和总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可以降低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夹闭尿管的效果

    作者:乜广珍;张冬梅;朱丽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夹闭尿管与否对排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7例择期接受髋部骨折手术且术后需短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尿管保持自然引流;观察组患者夹闭尿管,按需开放,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首次排尿距拔管的时间、首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情况、尿路刺激征发生情况、再次置入尿管情况、漏尿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拔管后,两组首次排尿距拔管的时间、首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再次置入尿管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刺激征和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选择夹闭尿管的方式并没有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反而增加了尿路刺激征和漏尿的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对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建议选择不夹闭尿管、自然引流的方式。

  • 临床路径管理在肺结核可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伍小英;谭守勇;罗少霞;张晋昕;刘国标;梁志强;宋涛;周惠贤;龚芳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肺结核可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追踪研究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200例肺结核可疑患者进行追踪,将200例可疑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肺结核可疑患者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诊疗,分别从临床指标和经济学指标方面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确诊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直接医疗总费用及检查费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挂号费、药品费及其他治疗费用(雾化取痰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入路径时间为(11.21±5.86)d,完成路径率为97.0%,退出路径率为3.0%,变异率为34.0%。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及减轻患者负担,对控制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 南充地区恶性肿瘤454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廖颖;张桂萍;李祖茂

    目的:了解南充市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特征及趋势。方法收集通过活检确诊的全部恶性肿瘤病例,计算恶性肿瘤人数的发展速度及增长速度,并按性别、年龄、肿瘤序位及发病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年期间恶性肿瘤共计45411例,发病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男女之比为1.6∶1;在≤9岁及≥50岁这2个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在20~4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60~64岁,女性为55~59岁。前10位的恶性肿瘤,男性依次为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鼻咽癌、原发性肝癌、恶性淋巴瘤、膀胱癌和口腔癌,女性依次为食管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和鼻咽癌,男女性均以食管癌居首,男女之比为2.4∶1,且男女食管癌发病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食管癌发病高峰年龄均为60~69岁;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8.4%;前10位肿瘤中男性消化系统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70.7%,女性消化系统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44.6%,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27.0%。结论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南充地区消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应加强筛查和防控工作。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珍珍;郑济林;陆宵彤;张杰;田京

    从20世纪70年代Freeman等第1个提出药物可在磁场下使用后[1],大量的研究争相改造和修饰磁性纳米颗粒,使其能更好地作为药物载体应用。近几十年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联合药物对退行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PIONs)具有纳米级直径、良好的磁效应以及被各种材料修饰的性能而更适合用作药物载体[3]。目前针对SPIONs作为药物载体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使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够与靶细胞有效反应,增加其在靶细胞的浓度,减缓其在体内的清除和其本身对体内环境的不良影响等[4]。本文就SPIONs在药物载体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 X 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及 BNIP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振方;李世英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是指脑缺血导致组织坏死后血管再通,而缺血性损伤却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是脑血管疾病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CIRI的病理过程涉及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Ca 2+超载、血-脑脊液屏障受损及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其中,细胞凋亡是主要的级联环节。近年实验研究观察到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 XIAP)、促凋亡蛋白BNIP3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出现表达变化[2],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死亡。了解其作用机制对于理解CIRI的病理生理过程和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XIAP、BNIP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曾艳;梁东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因素对ACS发病的影响。心脏也是情绪器官,除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外,心理防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焦虑抑郁状态已成为综合医院常见的精神问题之一,为此,胡大一[1]教授创立了中国双心医学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模式,提出了“双心论坛”、“双心门诊”、“双心查房”的新策略。本文就ACS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脑警觉功能和结构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萍;郑金瓯

    警觉功能是对即将出现的刺激获得并保持高度敏感的一种状态[1],是注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觉功能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警觉( tonic alertness )和位相性警觉( phasic alertness),前者是指缺乏外界线索提示时的内在觉醒状态,后者则代表了外界线索刺激后短暂提高的准备响应的能力。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运用行为学测试评估认知功能。近年来神经影像学飞速发展,MRI技术无创、安全、稳定性好,能够在活体上直观的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和脑功能等情况,在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临床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阿尔兹海默病、亨廷顿病、癫痫等疾病早期即可出现警觉功能损害,但目前关于脑警觉功能和结构基础知之甚少。本文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从结构和功能上对警觉相关脑网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icroRNAs 参与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泉祥;陈文江;陈灿

    心肌梗死( MI)是由于部分心脏血液供应的中断,心肌细胞死亡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的数据,缺血性心脏病估计占死亡人数12.2%[1]。近,干细胞疗法通过修复受损的心肌治疗MI已成为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和内皮祖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和体内分化为心肌细胞;然而植入细胞存活率低下是目前很棘手的问题之一。 microRNAs ( miR-NAs)是一类内生的、由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组成的小RNA,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多种调节作用。研究表明, miRNAs已成为包括细胞凋亡在内的多种生物进程的主要调节剂,是干细胞分化的关键调节器[2],能够提高干细胞移植到缺血部位的存活率。目前有关miRNAs调控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其中与MI有关的研究在近几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miRNAs参与干细胞治疗M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梁小辉;龚瑾

    氢是自然界简单的元素,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易燃的双原子气体,有一定的还原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惰性气体,被人体吸入后,不与体内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大多数学者一直没有重视氢气在人体内的作用。直到2007年,OHSAWA等[1]给动物吸入含2%氢气的气体后,发现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保护细胞及组织器官,才引起了生物医学界对氢气作用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综述氢气对各器官I/R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

    作者:董心亚;周健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 AD)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95例脾虚蕴湿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另设15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在疾病相关教育、合理洗浴、润肤剂使用等基础上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量外用,2次/d,皮损控制后,1次/d;对于瘙痒剧烈者加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次/d,6岁以上儿童,10 mL/次;3~6岁,5 m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汤内服,1剂/d,常规水煎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由第三者进行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4、IL-13、IFN-γ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4.47%,对照组为54.1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礸2=4.258,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程度评分和SCORAD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瘙痒、睡眠程度评分和SCORAD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FN-γ明显降低( 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IL-4、IL-13、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结论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AD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和睡眠,降低SCORAD总积分,提高临床疗效,近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和Th17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 冠心病患者心率昼夜节律与时辰规律405例分析

    作者:陈舒;李媚笑;陈英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昼夜节律与时辰规律。方法应用圆分布分析的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大、小、平均心率分布峰值时点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本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与正常值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级别间平均心率、SDNN-24 h的差异性。 Spearman相关分析判别平均心率与SDNN-24 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大心率、小心率、平均心率分布峰值时点分别位于05:39:07、04:21:02、04:46:09;大心率、小心率、平均心率分布低时段分别位于13点、17点、20点。本研究冠心病患者SDNN-24 h较正常值降低;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大于Ⅰ~Ⅱ级组患者,而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的SDNN-24 h低于Ⅰ~Ⅱ级组患者。平均心率与SDNN-24 h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大心率、小心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与时辰规律。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平衡受到损害,且自主神经的损害程度与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越差,心率越快。

  • 计量资料统计检验的两个常见错误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计量资料 统计检验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