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槽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碧兰麻是一种新型口腔局麻药,具有高压注射,适合骨膜下注射,局部浸润能力强,能有效渗透到致密的下颌骨内,达到了理想的镇痛效果,而且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旨在观察碧兰麻与利多卡因骨膜下浸润麻醉在上、下牙槽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2187枚淋巴结应用抗上皮细胞膜(E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被检病例的61.7%(37/60),淋巴结的3.6%(79/2187)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微转移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28.6%)明显低于阴性组(79.8%)(P<0.05).结论淋巴结微转移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
肺癌灶内钙化CT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CT影像上肺癌灶内钙化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灶内钙化从CT影像上进行了形态、数目、分布的研究.结果钙化呈孤立偏心点状15例,散在的小结节状4例,弥漫不规则斑片状6例.多发钙化累及病灶1/3以下的3例,1/2的2例,2/3以上的5例.结论肺部肿块内钙化为孤立偏心点状时结合病灶其他特点应高度警惕肺癌.
-
佳苏仑用于全麻后拮抗呼吸抑制和催眠
我院于2000年初使用西安产佳苏仑用于全麻后拮抗呼吸抑制和催醒,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22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7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治疗的2 25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处理过程.结果 2250例(99.77%)在全麻或表麻下经直接喉镜和/或支气管镜成功取出,5例死亡.结论对小儿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术者应熟练掌握气管、支气管解剖,术前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发症,术中需做好应变准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骶管内新斯的明对小儿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伍用吗啡对小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12岁,ASA为Ⅰ-Ⅱ级,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40例为研究对象,以静吸复合加骶管麻醉(骶管注入编号为(①/②之一的1%lldocaine 0.6ml/kg),随机双盲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M组)Mor 0.025m/kg;Ⅱ组(N0.02M组)neo 0.02mgkg+Mor0.025mg/kg.术后2、4、8、12、24小时对其进行VAS镇痛评分,并观察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征,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MAP、HR、SpO2、RR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术后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且Ⅱ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注入新斯的明0.02mg/kg+吗啡0.025m/kg,不但能增强吗啡0.025m/kg的镇痛效果,而且明显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有利于小儿术后康复.
-
肿瘤坏死因子-β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β(TNF-β)对培养的胰腺癌细胞体外诱导凋亡作用,阐明胰腺癌细胞死亡的规律和途径.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凋亡原位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TNF-β对人JF305胰腺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凋亡原位染色阳性细胞显示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结论 TNF-β抗肿瘤作用的部分机制与体外诱导人JF305胰腺癌细胞凋亡有关.
-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5~2002年脑梗死复发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二级预防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甘糖酯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甘糖酯治疗肾脏疾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腹部手术切口破裂7例报告
切口破裂主要是指腹部切口破裂,大多发生于正中线或腹直肌分裂型切口.作者共收治7例此类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
本文回顾我院近10年来肥厚型心肌病(HCM)62例,行冠脉造影检查20例,明确合并冠心病患者8例,占40%(8/20).现分析如下.
-
难治性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预防
本文旨在探讨难治性甲亢术后如何预防甲状腺危象,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
-
3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我院自1984~2000年,共收治3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并进行了手术和化疗的治疗.经长期临床病理观察,其生存率为3~16年,死亡5例,至今25例健在.现报告如下.
-
氦-氖激光和免疫(脱敏)疗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病临床研究
口疮病是一类以反复发作为特性的口腔粘膜溃疡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临床较常见.该病严重影响病人进食、营养、情绪和工作.对复发性口疮的病因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与全身免疫状态、遗传、消化不良及便秘、激素水平、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1].治疗方法虽多,但大多不理想.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和免疫(脱敏)疗法对62例复发性口疮病进行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氯丙嗪、安定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1例报告
1病历摘要男患,32岁.于2003年1月4日晚6时许,因长期抑郁,自服氯丙嗪100片,安定80片.第2天上午9时许家人发现呼之不应,呼吸深大,无四肢抽搐及尿便失禁,于上午10时到我院.既往史:抑郁症2个月,每晚服氯丙嗪4片方可睡眠.脉搏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7/10kPa.深昏迷,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1.5mm,光反射消失.心率100次/分,律整.四肢无自主活动.双巴彬斯征阴性.诊断:急性药物中毒.给予洗胃,吸氧,静滴安易醒、多巴胺,利尿等抢救,3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仍嗜睡,呼之可应.
-
氟保护漆在治疗防脱矿中的应用
固定治疗器在治疗中经常发生釉质脱矿,本文采用正畸牙齿托槽四周涂布含氟保护漆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正畸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
急性心梗心肺复苏后的溶栓治疗10例报告
现将1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心肺复苏后(未造成明显创伤),用尿激酶溶栓10例疗效报告如下.
-
不典型伤寒26例临床分析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表现已少见.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伤寒138例,其中以呼吸道症状与体征为首发的26例(18.8%),现报告如下.
-
急性呼吸道阻塞致心肌缺血损伤型心电图改变1例报告
男患,76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脑血栓形成10年,患有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构音障碍及轻度吞咽困难.15分钟前在家中进食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昏厥.家人发现后立即呼救120.查体:意识不清,发绀,脉搏12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80/110mmHg,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将病人置仰卧位,喉镜行咽喉部探查,于口腔后部咽腭弓处见一5~6cm食物粘附,用镊子直视下提取出,再探于近会厌处又见一5~6cm食物及大量分泌物,取出并吸引分泌物后,呼吸骤然通畅.
-
老年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临床分析
近年来,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本文分析1148例50岁以上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
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报告
1病历摘要例1,男,65岁,因持续性心前区闷痛伴呕吐2小时,意识恍惚半小时入院.查体:脉弱扪不清,呼吸24次/分,意识清,双肺呼吸音清,律齐,心率35次/分.心电图:Ⅲ.房室传导阻滞(AVB),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5~7mm,且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Ⅲ、avF导联Q波,Ⅰ、avF导联ST段下移3~4mm.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Ⅲ.AVB、心源性休克.予以常规治疗并静滴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升压,10%葡萄糖500ml加异丙肾上腺素1mg静滴,心电监护一直呈Ⅲ.AVB,加用50%葡萄糖40ml加氨茶碱0.25g静推,继以10%葡萄糖500ml加氨茶碱0.5g静滴,3小时后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P-R间距0.23s.次日予氨茶碱0.25g稀释后静推,每日2次,心率、P-R渐恢复正常范围.
-
应激与脑卒中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在不少城市中已占首位.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估计50%~70%的就诊病人其所患的疾病可被应激所诱发,或是被应激所恶化.应激与疾病的关系随着城市化的加剧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大的关注.
-
应激与糖代谢紊乱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学会(ACCP/SCCM)提出,将创伤、大手术、急性胰腺炎、急性心梗、急重症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的临床特点是继发于上述应激状态之后的高代谢表现.
-
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近30年来在我国呈增多趋势,对冠心病的防治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烟、心理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统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中容易忽视的是心理社会因素,也就是应激.
-
应激与脓毒症
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等打击时,会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炎症反应,其本质属于防御性反应.但严重致伤因素造成的这种防御性反应也可发展为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持续的作用于有机体进而衍变为伤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免疫系统抑制以及神经内分泌等内环境紊乱,易于发生感染并增加脓毒症易感性.因此正确理解应激与脓毒症的关系并进行正确的干预,在临床上显得十分重要.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应激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新型变异的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肺部感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已成为21世纪严重威胁全球尤其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新发传染病,使全人类面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据统计,自2003年1月广东省首先报告SARS以来,截止2003年8月9日,疫情已波及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WHO报道全球SARS临床诊断病例已达8 422例,累计死亡916例.
-
内镜超声检查在消化病领域中的应用
内镜超声(EUS)是一种结合了超声和内镜双重功能的检查设备,可以在腔内对消化管粘膜的病变、壁内的病变及壁外脏器进行超声扫描检查.在过去的20多年里,内镜超声检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通过操作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内镜超声检查已不仅限于对食道、胃、结肠病变的检查,还逐渐应用于胆道和胰腺等疾病的检查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术(EUS guided FNA)也正逐步成为肺癌及其他纵隔疾病强有力的诊断工具.
-
肾脏炎性假瘤
肾脏炎性假瘤是一种肾脏的非特异性增生性炎性病变.其本质是肾脏慢性非特异性感染[1].由于其病变呈团块状,类似肿瘤,故称炎性假瘤.炎性假瘤多见于肺部,肾脏炎性假瘤少见.Roth[2]于1980年首先报道肾脏的炎性假瘤,国内共报道了约60例.但实际发病情况可能要远多于此,因为有些肾脏炎性假瘤并无临床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虽有发热及腰痛等症状,但未做B超和CT等检查,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而未被诊断.由于肾脏炎性假瘤经抗生素等治疗可以痊愈,但临床上却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手术探查,甚至肾切除,极易导致医疗纠纷,故近年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疗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实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
-
小儿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病原体和/或其分解产物作用下,所发生的急性循环障碍,包括全身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并由此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细胞代谢障碍为主的病理生理变化.若不及时妥善治疗,严重者引起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特征为在原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患儿精神萎靡、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冷凉、脉细速、呼吸急促或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进一步发展为血压降低、脉压减少、尿少等.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