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Qilu 제로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341
- 国内刊号: 37-128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下咽异物致颈深部脓肿的诊治
目的 探讨下咽异物迁移致颈深部脓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下咽异物迁移至颈部致颈深部脓肿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病人经颈侧切开探查术全部治愈.结论 在诊治下咽迁移性异物所致的颈深部脓肿时,应重视影像学的应用,治疗应在全麻下行颈侧切开探查术.
-
高频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13例,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高频超声声像图呈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有的呈“蟹足”状向周围软组织及肌层浸润,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可见小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及稍强回声光斑.结论 根据高频超声表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行的.
-
文拉法辛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61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文拉法辛合并喹硫平组(研究组)和文拉法辛组(对照组),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1.85、17.86,P<0.05),治疗第2、4、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5~3.05,P<0.05).两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文拉法辛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
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变化.方法 对73例房间隔缺损行介入治疗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有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和纵径、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侧壁基底部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结果 组织多普勒测量结果显示,随着介入治疗的结束,所有测量指标均随着右心室压力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或缩小(F=20.29~119.66,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较好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病人用药规律性的影响.方法 肺结核初治病人1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护理.分别于治疗后2个月、半年对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治疗2个月,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差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 =10.959,P<0.05);治疗半年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差者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15.781,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肺结核初治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
不同黏膜下注射液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黏膜下注射液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的影响.方法 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中所用黏膜下注射液为生理盐水加亚甲蓝;观察组30例,术中所用黏膜下注射液为甘油果糖加亚甲蓝,两种黏膜下注射液均加入少量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黏膜下注射液用量、操作时间和重复注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511、2.954,x2=5.454,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复发情况,切口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中采用甘油果糖加亚甲蓝作为黏膜下注射液效果较好.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300例DVT病人,共312条患肢,其中周围型DVT者63例,中央型DVT者158例,混合型DVT者7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9例.所有病人均行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术,同时行抗凝治疗,12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93例行滤器取出),64例行髂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1例PTA后植入支架.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共出现并发症58例,死亡2例.其中出血37例,腔静脉滤器相关性并发症11例,肺栓塞4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6例.结论 DVT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以出血和肺栓塞为严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
-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 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以及糖尿病病人常规护理;试验组病人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析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3.994、6.107,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状况.
-
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胸外伤肋骨骨折施行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总结我科2009-2011年因胸外伤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27例病人的适应证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内固定术适应证:①严重肋骨骨折并发内脏损伤;②胸部严重变形,胸壁软化,出现连枷胸;③骨折端错位明显;④肋骨骨折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并且伴有血气胸;⑤病人无严重其他疾病,耐受手术.本组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所有病人生活均能自理,部分病人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严重胸外伤肋骨骨折选择适当的适应证行内固定术治疗是可行的.
-
采用问卷考核法强化宣教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问卷考核法强化宣教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的乳癌病人1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由责任护士依照护理教育路径表进行护理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宣教知识考核并强化指导.出院前对两组病人进行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10.26,uc=2.98,P<0.05).结论 采用问卷考核法强化宣教能显著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利于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和病人康复.
-
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 =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
自我管理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PS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6月后抑郁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43、4.30,P<0.05).结论 积极地自我管理教育对PS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缓解PSD病人的抑郁症状,增强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聚肌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效果
目的 观察聚肌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效果.方法 将门诊154例多发性跖疣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注射聚肌胞,并对病变部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液氮冷冻疗法,两组均间隔15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对痊愈病人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复发率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7.18%、8.33%、(10.43±2.44)d,对照组分别为71.05%、22.58%、(13.46±3.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81、5.325,t=6.398,P<0.05).结论 聚肌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创面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家庭MCF2L2基因多态性与PCOS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MCF2细胞源性转化序列样2(MCF2L2)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PCOS先证者及其父亲、母亲所组成的满足经典TDT分析的核心家庭为研究对象,在152个山东汉族核心家系中采用TaqMan探针与直接测序法检测MCF2L2基因多态性.结果 rs35368790位点G等位基因多态性传递不平衡(x2=7.118,P<0.05),G等位基因在患病子代中的传递过多.结论 MCF2L2基因rs35368790位点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易感性相关,G等位基可能是增加其发病风险的关键等位基因.
-
水胶体敷料预防长春瑞宾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局部外敷水胶体敷料预防长春瑞宾所致周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192例接受了1~3个疗程NP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静滴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沿静脉走向局部外敷水胶体敷料,而对照组则于静脉穿刺处给予500 g/L硫酸镁湿敷.结果 观察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和静脉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x2 =40.72,u=3.71,P<0.01).结论 局部外敷水胶体敷料能有效减少输注长春瑞宾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大大减轻病人痛苦.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前路手术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随访120例采取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其中采用自体减压碎骨植骨融合、钛网植入、锁定钛板固定者60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锁定钛板固定者60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6.7%.其中切口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脊髓损伤加重1例,螺钉松动移位并钛网下沉1例,钛网下沉并颈椎畸形1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手术视野小,操作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及时诊断和处理,可预防瘫痪、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
引流时间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36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复发率为9.15%.术后复发与引流时间有关(x2=11.519,P<0.01).引流时间对60岁以上病人术后复发率影响显著(x2=11.689,P<0.01),而对60岁以下病人无明显影响.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钻孔引流术后的引流时间应延长至3d,而对较为年轻的病人则可早期拔除引流.
-
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妊娠相关RPLS病人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9例RPLS病人中7例并发子痫-子痫前期,2例孕产期正常而分别在产后3、4d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9例发病时均有血压升高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及Flair像为高信号.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RPLS可发生在孕产期,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应对方式、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应对方式、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干预后病人家属消极应对、SAS、SDS得分减少,积极应对和部分SF-36得分增加,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2~4.15,P<0.05).病人家属的精神健康和角色情绪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1.12、0.21,P<0.05),与消极应对、SAS、SDS得分呈负相关(r=-0.13~-0.37,P<0.05);病人家属的活力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13,P<0.05),与SDS得分呈负相关(r=-0.13,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应对方式、情绪和生活质量.
-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缓解胆管梗阻,控制胆系感染的效果.方法 梗阻性胆囊炎病人2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穿刺均一次性完成,所有病人疼痛及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胆系病变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老年性肺炎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200例老年性肺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性肺炎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且常发生在基础病之上.全部病人均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积极对症治疗.经2~4周抗感染治疗,治愈118例,好转72例,死亡10例.结论 老年生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首要疾病,因此对老年性肺炎的诊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结肠镜检查用不同药物做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病人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应用甘露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酸和磷酸钠盐口服液做肠道准备.比较3组内镜下的肠道清理效果.结果 C组的肠道清理效果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F=4.932,q=4.219、3.296,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磷酸钠盐口服液适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佳的护理方法,提高病儿化疗过程中的耐受性.方法 选择58例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的病儿,进行化疗的同时,给予防治感染、出血及对症处理等一系列精心有效的护理.结果 58例病儿中除7例并发颅内出血、内脏出血放弃治疗、死亡外,余51例均成功完成诱导缓解治疗.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给予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儿化疗过程中的耐受性,帮助病儿成功完成诱导缓解治疗.
-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麻醉苏醒期是咽喉部手术病人呼吸道并发症的高发期,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恢复期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呼吸道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既保证了病儿的生命安全,加快了连台手术周转,也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首次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首次活动时间均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能促进病人康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乳癌术后不同引流方式对皮下积液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5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162例女性病人,比较不同引流方式下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皮瓣坏死率、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均明显低于无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11.60、9.45,F=21.60~40.75,q=3.82~12.84,P<0.01).结论 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的方法,能显著降低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消化道钡餐和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术前消化道钡餐和MSCT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征象分析病变性质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病理检查显示,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间质瘤17例,肠道间质瘤11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消化道钡餐诊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良性11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生长为主;恶性3例,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MSCT诊断胃间质瘤15例,肠道间质瘤10例;良性1 6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外生长均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9例,多为腔外生长的不规则包块,体积较大(>5 cm),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病变中心可出现大片低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钡餐及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
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1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均为单发包块,10例位于前上纵隔左侧,4例位于前上纵隔右侧.9例呈分叶状,边缘不清楚;5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肿瘤大直径5~16 cm.1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粗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CT平扫密度均匀,CT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6例见心包积液,5例显示胸腔积液,10例累及邻近的大血管.3例见肺转移.结论 CT对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诊断有一定价值.
-
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的DWI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正常子宫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现特征.方法 对25例子宫正常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EC病人,进行常规MRI扫描及子宫横断面DWI扫描(b=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的三层结构和EC病灶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内膜高,肌层低,结合带与肌层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ADC值肌层>内膜>结合带,差异有显著性(F=38.153,q=2.971~11.248,P<0.05).EC病灶弥散图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38,P<0.05).结论 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好,结合带ADC值低.弥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EC病灶,ADC值测量对于弥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EC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
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血浆ADM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组织ADM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血浆及鳞癌组织ADM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t=47.03,t'=18.21,P<0.01),且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ADM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723,P<0.01).结论 血中ADM高表达可能与宫颈浸润性鳞癌有关,可作为判断宫颈浸润性鳞癌预后的辅助指标;阻断ADM作用途径可能是治疗宫颈浸润性鳞癌的一个新靶点.
-
替加氟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效果及副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抗代谢药替加氟在中晚期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效果及对放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初治中晚期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外照射放疗,靶区剂量为60~64 Gy/(6~7)周.实验组自放疗当日口服替加氟,每次0.1~0.2 g,每天3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在放疗同时伍用顺铂20 mg快速静滴,每周2次,按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及耐受性给予4~6周的增敏.结果 两组病人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骨髓抑制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5、3.75,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并用替加氟增敏效果与顺铂相近,副作用轻微,病人耐受性较好.
-
胸内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分析(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胸内Castleman病(C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11年间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胸内CD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胸内CD的临床分型:局限型2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大;多中心型4例,主要表现为胸内多部位淋巴结大伴脾大、贫血、清蛋白降低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组织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21例,浆细胞型4例,混合型1例.所有胸内CD病人均行病变完整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长期生存.结论 胸内CD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终诊断仍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胸内CD以临床的局限型和组织病理的透明血管型多见.无论局限型或多中心型CD,手术为其治疗首选方式.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多中心型CD,可尝试以减瘤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
血清CA125在卵巢癌诊断及预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在卵巢癌诊断及预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卵巢癌病人520例,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520例卵巢癌病人中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清CA125水平与生殖细胞肿瘤组及性索间质肿瘤组比较明显增高(F=9.466,P<0.01);上皮性卵巢癌组中浆液性囊腺癌CA125水平与黏液性腺癌及透明细胞癌相比明显增高(F=7.399,P<0.01);Ⅲ~Ⅳ期组CA125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F=54.720,t=7.852,P<0.01);低分化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F=47.031,t=6.880,P<0.01);血清CA125含量>46.36 kU/L时,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高,对应的诊断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1.8%;当CA125> 150 kU/L时,晚期病人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66%、59.22%及75.48%,此时对卵巢癌晚期诊断意义大.结论 血清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升高明显;晚期(Ⅲ~Ⅳ期)以及低分化病人CA125水平较高;CA125诊断价值的佳临界点高于普遍认为的阳性诊断标准,当CA125>150 kU/L时,对晚期病人诊断意义较大.
-
去甲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去甲斑蝥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是目前惟一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在细胞毒性、诱导凋亡、抗黏附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癌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
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枕颈融合是治疗症状性枕颈不稳的惟一方法,目前虽然有很多用于枕颈融合的内固定系统,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枕骨髁是支持头部并与脊柱连接的惟一骨性结构,应用枕骨髁螺钉进行枕颈固定,具有很多优点.本文对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HT)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是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的原因.随着超声显像仪的进步,超声新技术的发展,HT的超声诊断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对HT超声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突变与骨骼疾病的关系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作为在骨发生、骨诱导、骨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与骨骼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BMPs的信号转导机制及生物学作用,BMPs及其受体的自然突变和受体基因的诱发突变与骨骼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基因治疗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博弈中医院医保管理要点探讨
目的 探讨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博弈中医院医保管理要点.方法 医院医保管理部门作为定点医院医保工作的管理者和医疗保险政策的推行者,通过与医疗保险机构以及医院临床科室的协商和配合,在积极探索合理的医保政策的同时严格监督医保政策在医院执行情况.结果 明确了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和谈判机制、做好临床科室宣传工作等医院医保管理要点,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益于保证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结论 医保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彰显,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必须狠抓管理要点,充分发挥医保科的职能作用,有效促进医、保、患的和谐发展.
-
我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效果分析
目的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法,对6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成率、实施效果得分、项目组织管理得分进行评测.结果 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目的完成情况各省差别较大,6省实施效果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8.9分和9.2分.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改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
传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补遗
目的 探讨传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和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及其影响.方法 结合传染科的特殊性质,进一步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从传染科的特殊环境、手污染、锐器伤、化学物质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制定出了加强安全防护知识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病区及护理装备硬件建设和业务技术培训,做好预防接种,明确锐器伤处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生理心理的调节能力等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论 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和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流程在大程度上预防和降低了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的感染.
-
以TOPSIS法评价某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
目的 探讨某医院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情况.方法 以TOPSIS法评价某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结果 各科室医疗质量存在差异,其中心脏中心综合评价结果好.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可找出影响各科室医疗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提高其医疗质量.
-
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及意义探讨
对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分析显示,其在医院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中,应该进一步结合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有目的地为医院各项工作尤其是医院文化建设做好服务.
-
妊娠黄体瘤1例
病人,女,32岁;因孕26+2周,下腹痛4d入院.查体:病人有男性化体征.专科检查:右侧子宫旁可扪及一直径约10 cm包块,质较硬,活动,无压痛.产科B超检查示:中期妊娠,单活胎,子宫右侧低回声团,腹水(少量).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卵巢剥除术,术中见:右卵巢内囊实性包块,约11 cm×10 cm×10 cm大小,粘连于侧腹膜,范围约5 cm×5 cm大小,蒂部无扭转,右侧输卵管系膜见囊性包块,约3 cm×3 cm大小,其内为清亮液体,子宫直肠凹内可见淡黄色游离液体约300 mL.病理检查大体观:灰白结节样包块一个,大小12.0 cm×9.0 cm×4.5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稍脆,部分区域血管丰富,灰红出血.镜检:增生的卵泡膜黄素细胞呈脑回样排列或实性生长,大小形态较一致,圆形肥硕,细胞核位于中央,嗜酸性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和小滴(图1).免疫组化:α-inhibin(+)、calretinin(+)、CD99(+)、PLAP( - )、HMB45(-)、SMA(- )、CK(-)、EMA(-)、血管CD34(+)(图2).病理诊断:右侧卵巢妊娠黄体瘤(大小12.0 cm×9.0 cm×4.5 cm),部分区域伴坏死.
-
婴幼儿获得性梅毒1例
病儿,男,10个月,因皮疹反复20余天于2004年5月来我院就诊.20余天前病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皮肤散在丘疹、斑丘疹,粉红色,略有痒感,曾于外院皮肤科先后诊断为荨麻疹、药物疹,口服维生素C、钙剂,外涂止痒药膏治疗,皮疹一度减轻,但未见消退.病儿足月顺产,父母否认有梅毒感染病史.查体:体温36.2℃,脉搏110 min-1,呼吸28 min-1,血压11.2/7.3 kPa,体质量10 kg,一般情况可,营养发育良好;躯干部位皮肤散在暗红色至棕红色斑疹、斑丘疹,局部有少许脱屑,未见抓痕及渗出;全身淋巴结不大,咽部略充血,双肺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触诊未发现异常.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