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Qilu 제로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341
- 国内刊号: 37-128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度洛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60~120mg/d和马普替林25~100 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治疗1、2周末实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07~5.95,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 =0.09,P>0.05).治疗1周末两组P300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1.13,P>0.05);治疗8周末实验组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3波幅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1.99~2.34,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与马普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且在改善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方面明显优于马普替林.
-
丙型肝炎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3种临床常用的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8月-2011年4月临床收集的328例标本(其中105例临床确诊为丙型肝炎),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CV-Ab.结果 在105例确诊标本中RT-PCR法检测出阳性结果为77例,ELISA法为81例,胶体金法为82例,3种方法联合检测为92例;在223例非丙型肝炎病人中假阳性结果,RT-PCR法为1例,ELISA法为43例,胶体金法为48例.结论 HCV-RNA定量检测的特异性较高,而ELISA法及胶体金法检测HCV-Ab假阳性率较高,3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HCV的阳性检出率,并减少假阳性.
-
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散发流行期间居民对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4月 2011年7月942名携儿童预防接种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对手足口病知识掌握程度达到优良者占21.7%,及格者占27.9%,不及格者占50.3%;99.4%的居民知道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但对本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对传染源的管理认识不足(49.9%、33.7%、10.6%);99.3%的居民认为患手足口病后应该及时就诊,但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了解不多(11.0%).89.7%的居民认为患本病应该服用抗生素,而且对退热药的应用比较积极(88.4%).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 030.06,P<0.01).结论 普通居民对有关手足口病知识掌握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对本病的预防控制.
-
门诊行为干预对PCI术后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PCI术的STEMI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个体化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病人出院后仍进行每月1次门诊行为干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103、4.444,P<0.05),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92,P<0.05).结论 实施门诊行为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可降低PCI术后STEMI病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人的MSCT资料,分析肺部病变的形态、密度及分布情况.结果 本组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磨玻璃样病变者7例,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者5例.在磨玻璃影中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影,呈“铺路石征”者4例;在斑片状阴影者中见支气管充气征者4例.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痴呆(PDD)病人认知功能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48例PDD病人随机分为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24例.刺激组病人采用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需要服药的病人仍按常规服用美多芭等药物.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 刺激组治疗60 d后,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评分、MoCA总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及语言定向力评分较入组时提高(t=2.01~3.02,P<0.05);伪刺激组仅MMSE定向力、MoCA定向力及空间-执行功能评分较入组时提高(t=2.08~3.34,P<0.05).治疗60 d后,刺激组HAMD评分较入组时降低(t=2.82,P<0.05),HAMD评分低于伪刺激组(t=3.60,P<0.05),MMSE、MoCA总分高于伪刺激组(t=2.32、2.05,P<0.05).结论 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有助于改善PD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状.
-
北京丰台地区人群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北京丰台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11-2012年北京丰台地区675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675份标本中,98份标本肺炎支原体阳性,感染率为14.52%.其中各个季节和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肺炎病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高(x2=69.02,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2011-2012年引起北京丰台地区人群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病原的诊断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
胃切除术后顽固性胃瘫的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顽固性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4例行胃切除术后发生顽固性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胃瘫发生在术后7~10 d,均经胃镜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确诊.胃瘫持续时间51~63 d,经胃镜和X线引导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其他综合治疗,病人均治愈.结论 胃切除术后顽固性胃瘫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经胃镜或X线引导下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病人不能进食期间机体营养的需要,为胃瘫的综合治疗和恢复赢得时间.该法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经济的优点.
-
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X线表现
目的 探讨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20例临床终诊断为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人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行脊柱MRI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椎体改变,其中腰椎喙状凸出18例,以L1~2椎体为著;脊柱后凸畸形13例.手指表现为指骨粗短,干骺端增宽,掌骨近端及指骨远端逐渐变细小呈弹头状,远节指骨远端变细呈蟹足状(5/8).腕关节骨改变表现为尺桡骨远端关节面倾斜呈V形(2/8).髋关节骨改变较少见,可见不同程度髋臼变浅平,股骨头骨骺变扁、外翻,或仅为髋臼增宽.结论 本病X线表现较典型,尤以脊柱的L1~2椎体呈喙状、变小、后移,爪形手,尺桡骨远端呈V形排列常见且特异,如遇到此类病人应建议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
喷他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抑制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全麻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Ⅰ组于麻醉诱导前2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0.3 mg/kg,Ⅱ组不推注喷他佐辛.观察注射芬太尼后两组病人呛咳发生率.结果 Ⅰ组没有发生呛咳,Ⅱ组呛咳发生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176,P<0.05).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诱导期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
-
肾穿刺活检107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肾穿刺活检检出的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1 071例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行电镜观察,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各型肾炎的分布情况及其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肾穿刺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795例(74.2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 258例(24.08%),肾小管和间质性肾病9例(0.84%),遗传性肾病2例(0.19%),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0.09%),另有6例因肾小球数目过少无法明确诊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PGN,其次是膜性肾病.狼疮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SGN.本组21~3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高,达23.89%(256例),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21.81%(234例).结论 肾脏疾病常见的是PGN中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
住院肺结核病人693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693例住院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肺结核病人中男女比例为2.8∶1,20~49岁病人占55.0%,50岁以上病人占42.0%,20岁以下者仅占3.0%.并发胸膜炎者112例,占16.2%.601例病人行痰抗酸杆菌检查,阳性269例(44.8%),其中有51例结核抗体阴性.561例病人行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仅为54.0%.276例病人行PPD试验,总体阳性率为91.7%,其中弱阳性率为15.2%,一般阳性率为51.1%,强阳性率为25.4%.肺结核病人中并发糖尿病者占10.4%.结论 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价值有待观察.
-
维生素C并E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C (VitC)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VitC预处理组(C组)、EPO预处理组(D组)、VitC并EPO预处理组(E组),在肾脏缺血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留取标本,24 h内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肾组织HO-1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升高(F=414.63、387.89,q=9.58~6 388.47,P<0.05);与B组相比,C、D、E组血清HO-1水平明显升高(F=315.73,q=51.39~169.43,P<0.05)、MDA水平明显下降(F=38.97,q=5.59~10.62,P<0.05),肾组织HO-1表达明显升高(F=2 040.00,q=40.48~91.09,P<0.001),其中E组变化为显著;与A组比较,B组肾小管坏死程度计分高,E组肾小管坏死程度计分低.结论 VitC与EPO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够诱导HO-1表达增加,抑制氧化应激,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显著,提示两者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造成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177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对损伤好发年龄段、职业分布、损伤发生时的天气状况、鞋子类型、活动场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28岁年龄组损伤发生构成比高,占45.8%(81/177);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为47.5%(84/177),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晴天损伤发生占95.5%(169/177);塑胶场地发生损伤占48.0%(85/177),为四大场地中高的;损伤时所穿鞋子类型为运动鞋(33.3%)、胶底鞋(42.9%)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的鞋子;损伤发生时极度疲劳及疲劳者所占比例为79.7%(141/177).结论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季节、职业类型、天气、损伤时所穿鞋子类型、活动场地、损伤时神经肌肉疲劳程度等有关.
-
胶南市2009年35~74岁居民BMI分布状况
目的 分析青岛市胶南地区35~74岁居民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胶南市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样本1 453例,胶南市居民BMI平均水平为(24.42±3.45)kg/m2,其中男性为(23.72±3.05)kg/m2,女性为(24.95±3.64)kg/m2,女性高于男性(t=-6.795,P<0.05);人群体质量超标准(超标)率为37.2%,肥胖率为13.9%,超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x2=8.766、9.19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与居民超标和肥胖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胶南市居民超标率和肥胖率低于青岛市总体水平,但仍然很高,应对居民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饮食等,以降低居民超标和肥胖率水平.
-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499例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生殖中心门诊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病人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我院生殖中心门诊2012年1-6月准备做试管婴儿的男女病人进行支原体检查,对阳性的499例病人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支原体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氧氟沙星(81.8%)、罗红霉素(78.6%)、左氧氟沙星(71.1%)、司帕沙星(61.3%)、阿奇霉素(46.5%)、交沙霉素(35.7%)、克拉霉素(12.0%)、强力霉素(1.0%)、美满霉素(0.4%).结论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耐药性低,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性高.应加强支原体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疗效.
-
血培养阳性标本1056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2008-2011年我院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487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 056株,阳性率为9.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7株,占63.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总分离菌的26.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7.2%和28.8%.革兰阳性球菌298株,占28.2%,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18.6%.真菌91株,占8.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产酶菌株尤甚;二者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均达到98%以上.葡萄球菌及肠球菌普遍对青霉素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具有高度敏感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
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行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28例胆管扩张症病儿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认真细致地手术及护理配合,28例病儿手术均安全顺利地完成,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手术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冠状动脉造影致左主干急性闭塞(附1例报告)
目的 冠状动脉造影致左主干急性闭塞极其凶险,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本文报告了冠状动脉造影致左主干急性闭塞1例病人抢救成功的经验与体会,为临床介入治疗医师处理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输液室风险管理原则及管理措施,以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门诊输液室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3例病人护理
报告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护理.在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对病人做好出血部位护理,并预防出血;对家属积极宣教取得其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防止了重要脏器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
无菌橡胶手套的妙用
无菌橡胶手套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的无菌操作中,但在手术室它又有特殊的用途,如作为切口保护套、扩张气囊、标本取出袋等,用于保护手术野、牵引等.
-
静脉输液器死腔对门诊病儿药物剂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死腔量对病儿药物剂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病儿,分别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和精密输液器静脉输液,对输液器各部位死腔量进行测量.结果 精密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死腔量分别为(16.4±0.5)、(13.8±0.4)mL,两种输液器死腔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5.0,P<0.05).结论 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对小儿药物剂量有重要影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消除此影响.
-
注射类克药物致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发生变态反应及其护理(附1例报告)
随着生物制剂在临床中应用的逐渐广泛,强直性脊柱炎(AS)应用类克药物治疗的病人逐渐增多.本文报道1例在静脉应用类克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变态反应病人,对其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
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附1例报告)
总结了1例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致伤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护理对策.
-
肾上腺皮质腺瘤30例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特别是导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皮质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3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组织学形态、细胞异型程度及核分裂象,并随访部分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光镜下,2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由占较大比例的胞浆透亮的细胞和少量的胞浆嗜酸性细胞构成,其中3例可见脂肪瘤样和髓脂肪瘤样化生,Ⅰ例可见奇异核,但核分裂象罕见.随访10例病人均生存良好.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2例病人光镜下均出现了明显的核异型,伴奇异核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出现,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甚至病理性核分裂象;随访此2例病人均未见复发.结论 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程度的异质性,应重视其鉴别诊断.
-
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29例髓母细胞瘤均位于小脑蚓部近中线处,均以实质性为主.MRI表现T1像呈稍低信号,T2像呈稍高信号,Flair像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多呈不同程度强化;19例肿瘤周围可见明显水肿,21例呈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征象.所有病人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肉眼全切者23例,大部切除者4例,少量切除者2例;术后29例均行放射治疗,15例同时行化疗.平均随访2.9年,生存率为69%.结论 髓母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治疗措施,放疗及化疗是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
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微小RNA-1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微小RNA-19(miRNA-19)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探讨miRNA-19表达与MM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3例MM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标本,采用D-S分期法对MM病人进行临床分期,Ficoll法获取BMMNC,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MNC中miRNA-19表达,同步采集外周血,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 MM病人BMMNC中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难治组MM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MM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 =5.82,P<0.05).MM病人化疗后miRNA-19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t=2.61,P<0.05),其中以化疗有效组降低为明显(t=3.83,P<0.05),无效进展组miRNA-19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D-S分期Ⅲ期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期病人(t=3.54,P<0.05).β2-MG≥4.0 mg/L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较β2-MG<4.0 mg/L组明显升高(t=4.09,P<0.05).结论 miRNA-19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19过表达与MM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miRNA-19可能作为判断MM病人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
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和VEGF表达及意义
目的 了解低氧诱导因子-α(HIF-1α)、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5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HIF-1α、Endostatin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不表达,Endostatin阳性表达率为37.50%,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7.14%和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415~13.651,P<0.05).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4.418~6.417,P<0.05);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6.417~8.670,P<0.05).胰腺癌组织VEGF、Endostatin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662、0.409,P<0.05),Endostatin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r=0.218,P>0.05).结论 HIF-1α、Endostatin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HIF-1α与VEGF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
肺癌组织P-gp、GST-Ⅱ和TOPO-Ⅱ表达及与Ki-67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肺癌组织中P-gp、GST-Ⅱ、TOPO-Ⅱ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GST-Ⅱ、TOPO-Ⅱ和Ki-67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63.5%、77.8%和39.7%.P-gp、GST-Ⅱ、Ki-67的表达与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有关(x2=6.733~22.532,P<0.01).TOPO-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x 2=8.259、4.189,P<0.01、0.05).两个或两个以上MDR基因产物共表达率合计为90.5%,明显高于单独基因产物P-gp和TOPO-Ⅱ的表达率(x 2=59.660,P<0.01).P-gp、GST-Ⅱ的表达与Ki-67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TOPO-Ⅱ的表达与Ki-67呈明显正相关(r=0.380,P<0.01).结论 P-gp、GST-Ⅱ、TOPO-Ⅱ在不同肺癌类型中均有不同水平表达,且呈共同表达,它们的表达对肺癌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
Notch1蛋白在淋巴瘤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Notch1蛋白在淋巴瘤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50例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30例,B细胞淋巴瘤13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及15例淋巴结反应增生(对照组)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特点.结果 Notch1蛋白在T细胞淋巴瘤组、霍奇金淋巴瘤组及B细胞淋巴瘤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0%(21/30)、71.40%(5/7)和23.80%(3/13),霍奇金淋巴瘤组和T细胞淋巴瘤组Notch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明显升高(x2=16.052、8.097,P=0.004,P<0.05),B细胞淋巴瘤组与对照组比较、霍奇金淋巴瘤组与T细胞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蛋白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Notch1蛋白在不同类型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不同.
-
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不适合做外照射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有无并发症等发生.治疗后半年行CT等检查,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判定疗效,并于1、2年评价生存率.结果 肿瘤半年局部控制率为93.8%(30/3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9.38%(19/32)和31.25%(10/32).穿刺过程中有3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心脏事件,2例出现肺出血,均经相应治疗后好转.无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疗效肯定.
-
线粒体途径在丹参酮ⅡA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中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JC-1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o C)从线粒体释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eLa细胞凋亡率均增加;线粒体Cyto C表达减少,细胞质Cyto C表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电压较高细胞(正常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5~1 064.6,q=4.11~75.38,P<0.01).结论 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线粒体释放Cyto C有关.
-
RNA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目的 探讨RNA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人肝癌HepG2细胞survivin基因靶序列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hRNA-survivin-387.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加载体)、阴性对照组(加入pshRNA-survivin-NC)及siRNA转染组(加入pshRNA-survivin-387),用脂质体2000转染HepG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转染组、X线照射组、siRNA转染+X线照射组,收集各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结果siRNA转染组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218.93,q=17.73、18.66,P<0.05).siRNA转染+X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1 421.83,q=13.81~57.48,P<0.05);siRNA转染组及X线照射组与空白组、阴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也明显提高(q=17.55~39.10,P<0.05).siRNA转染+X线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F=2 870.58,q=15.32~72.51,P<0.05);siRNA转染组及单纯X线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q=11.14~73.90,P<0.05).结论 pshRNA-survivin-387转染能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增强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血脂与大肠腺瘤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是否影响大肠腺瘤发生,同时分析血脂高低是否与大肠腺瘤进展及大肠腺瘤数量有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同时进行内镜及血脂检查的病人的资料.将内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瘤型息肉病人纳入腺瘤组,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发现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者纳入对照组.腺瘤组病人按照腺瘤是否发生进展分为进展期腺瘤组及非进展期腺瘤组,按腺瘤数量多少分为单发腺瘤组及多发腺瘤组.统计并比较各组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的水平.结果 腺瘤组TG、TC、LDL-C、脂蛋白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228~6.066,P<0.05).进展期腺瘤组TC及脂蛋白α水平较非进展期腺瘤组显著升高(t=2.025、2.432,P<0.05).单发腺瘤组各项血脂指标与多发腺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脂水平与大肠腺瘤发生有关,其中TC及脂蛋白α水平与腺瘤进展及恶变有关,血脂水平与大肠腺瘤数量无明显关系.
-
早期乳癌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乳癌的数字化钼钨双靶摄影典型及不典型影像征象.方法 对72例早期乳癌病人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影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2例中,表现为恶性钙化征象者30例,微小结节者12例,微结节伴钙化8例,不对称性片状致密影15例,结构紊乱7例.结论 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对早期乳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
β-连环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以35例新鲜胃癌标本和10例癌旁组织中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对β-catenin 的exon3基因突变进行筛选,对筛选阳性标本进行DNA序列测定.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β-catenin 蛋白表达.结果 1例分化不良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β-catenin exon3基因突变,表现为编码C处单碱基插入突变.癌旁组织β-catenin蛋白连续性表达于细胞膜上;胃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膜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7例(20%)在胞浆、胞核内异常蓄积.结论 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不是胃癌肿瘤演进过程中主要的事件.
-
VEGF-siRNA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siRNA下调VEGF表达对人乳癌MCF-7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影响.方法 体外设计并合成靶向VEGF mRNA的siRNA并转染至人乳癌细胞MCF-7,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SCR组、3个浓度siRNA组(50、100、200 nmol/L),转染24 h后,Annexin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MCF-7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个浓度siRNA组MCF 7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35.81、30.12,q=6.08~56.53,P<0.05、0.01);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显著性(F=21.59、35.64,q=11.56~273.20,P<0.05、0.01).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SCR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VEGF基因siRNA转染MCF-7后诱导细胞凋亡,且与转染剂量有一定依赖关系;其分子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有关.
-
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 对青岛市崂山区辖区内8 000名年龄为35~59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超柏),将LCT异常分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 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和腺上皮异常.对ASC-US复查后仍异常及ASC-US以上病人均进行宫颈活检术.结果 8 000名受检者中LCT异常者共121例,其中ASC-US者9例,ASC-H者5例,LSIL者57例,HSIL者45例,非典型腺细胞4例,腺癌1例.121例活检结果异常者共62例,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1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1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23例,原位癌(CIS)5例,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上述CINⅡ及以上异常占活检总数的37.19%,患病率为5.62‰.结论 采用宫颈液基细胞涂片结合活检进行宫颈癌筛查确诊率较高,青岛市崂山区35~59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CINⅡ及以上异常患病率为5.62‰.
-
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化疗致恶性肿瘤病人葡萄糖代谢障碍引起人们关注,本文综述化疗药物及化疗期间的辅助药物应用与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化疗致糖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及胰岛功能的评估方法,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胰岛功能的影响.
-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病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病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的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表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 =3.475~52.812,P<0.01).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病人效果优于传统医疗路径.
-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洗手行为进行循环管理.结果 236名医护人员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88.21,P<0.01).实施PDCA循环后,医护人员洗手执行率、洗手正确率、手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x2 =18.97~609.75,P<0.01).结论 PDCA循环法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质量.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可经消化道、飞沫、接触传播,主要流行于湿热季节,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易暴发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及膝、臀等部位的厚壁丘疱疹,多数病儿病情轻微,有自愈倾向,少数病儿有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神经元性肺水肿等重症表现.但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见,现将本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报告如下.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