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宁波市第二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3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 min,L组静注地佐辛0.1 mg/k g、H组静注地佐辛0.2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15 min(T3)和30 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口述痛觉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s,VRS).结果 L组和H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H组患者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T0时比较,C组患者T1时MAP、HR均明显升高,各组患者T1-T4各时点VR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L组和H组患者各时点MAP、HR均无明显变化,V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毕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能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不良反应更少.
-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预后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05/2015-05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共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疗效均优于对照组(94.87% vs 64.10%,89.74% vs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AI评分低于对照组(3.13±1.08 vs 6.0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值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75.68±20.31 vs 96.24±20.64,白介素-6:95.56±23.74 vs 120.37±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辅助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疗效更好,能抵制炎症发生,降低DAI,可推广应用.
-
桃核承气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桃核承气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 2012-06/2016-06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桃仁承气汤经鼻空肠注入(2次/d),2组的疗程均为2 wk.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第3、7、14天血清中TNF-α、IL-6及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病死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均P<0.05).结论 桃核承气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及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
-
254例布鲁菌病患者肝功损伤的回顾性总结
目的 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感染科布鲁菌病合并肝功损伤的特点.方法 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感染科2000-01/2016-05的住院的254例布鲁菌病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功损伤患者的年龄在2-77岁之间,并根据2012年布鲁菌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其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程度多不超过3倍,Y-谷氨酰转肽酶多明显升高超过3倍以上,碱性磷酸酶多数仅轻度升高,总胆红素多处于正常范围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中,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病程时间少于肝功能正常组,但高体温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所有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热退时间无明显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可见肝功能正常组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高于肝功能异常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组随机回访患者31例,其中无患者出现治疗失败,5例患者复发.肝功能正常组随机回访患者44例,3例患者治疗失败,6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764).非病毒性肝炎组与合并病毒性肝炎组的比较中,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总胆红素高于非病毒性肝炎组.结论 布鲁菌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损伤,生化指标上ALT、AST多不超过3倍,偶有重度肝损伤患者,但肝损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较轻,经过短期抗布病治疗后肝功损伤多数可恢复正常,但合并病毒性肝炎时往往肝损伤更重.
-
低分子肝素对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及肾功能影响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3-05/2015-1收治的胃癌患者96例,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损伤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 vs 64.58%)(x2=5.556,P=0.018);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Cr)、白蛋白/Cr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肝肾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增加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疗程,进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且治疗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同时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层次化护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BR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目的 探讨层次化护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布拉奇福德(Blatchford riskscore,BR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研究.方法 选取2012-03/2015-06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之外采取临床层次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5 wk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尿素氮、血红蛋白、B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干预处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临床层次化护理后血尿素氮、血红蛋白、BRS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心率均值相比(96.33 bpm±5.89 bpmvs 97.54 bpm±5.45 bpm),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4.00% vs 1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正常(3.3-6.4 mmol/L)患者共有14例(18.7%),异常的患者(>6.4 mmol/L)有61例(81.3%);75例对照组患者中血尿素氮含量正常7例(9.3%),异常68例(90.7%).经过x2检验,两组患者的差异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层次化干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降低再出血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过表达KLF17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上皮-间质转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KLF17基因转染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KLF17表达质粒P1RES-EGFP-KLF17转染至SW480细胞中,以未转染质粒的SW480细胞作为对照,转染空载质粒的SW480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KLF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PCR和Westem blot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EMT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KL F17基因转染对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KLF17转染48 h后SW480细胞中KLF1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5087±0.0288;0.6100±0.05790)均较对照组(1.0000±0.0198;0.3543±0.0340)明显升高(均P<0.01);转染KLF17基因后,SW480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2.0704±0.0620;0.5446±0.0245)较对照组均(1.0000±0.0106;0.3952±0.0430)均显著升高(均P<0.01),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0.4622±0.0279;0.3290±0.0367)较对照组(1.0000±0.0780;0.5229±0.0496)均显著降低(均P<0.01);转染KLF17基因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86.67个±10.97个)较对照组(145.30个±11.37个)及阴性对照组(135.33个±12.66个)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KLF1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EMT而降低其侵袭能力.
-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大肠癌根治术及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总体预后有一定改善,但接受根治术的患者5年内仍有20%-40%死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以淋巴结微转移为基础的.因此,预测和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的成熟,使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
综合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胃癌患者运送途中突发事件中的预防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胃癌患者运送途中突发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取2015-12/2016-08医院收治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运送途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送途中联合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运送途中突发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 vs 20.00%,x2=6.014,P<0.05);2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4,0.593,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34.12±2.03 vs 43.24±2.31,36.01±1.99 vs 40.93±2.03,t=22.192,19.29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87.50%,x2=5.396,P<0.05).结论 胃癌患者运送途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效果理想,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为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而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相关的9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各个可疑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或加权均数差值(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08,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纳入有关肝硬化P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图书馆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数为1105例.其中血栓组2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PVT与D-二聚体(WMD=0.34,95%CI:0.21-0.46)、门静脉直径(WMD=1.67,95%CI:1.36-1.97)、门静脉血流速度[WMD=-2.32,95%CI:-3.63-(-1.01)]及脾脏厚度(WMD=8.57,95%CI:4.14-12.99)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blood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无关.结论 肝硬化PV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厚度,与患者性别、年龄、PLT、PT、APTT、FIB无直接相关性.
-
沉默诱骗受体3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ELISA等方法检测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与正常肝细胞HL-7702和Chang liver中Dc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分泌水平.设计和构建DcR3小干扰RNA重组慢病毒(LV-shD cR3),感染HepG2和Huh-7细胞,同时以空病毒载体作为对照,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果.感染后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如剪切型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FasL、LIGHT和TRAIL等死亡配体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中DcR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细胞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上清中DcR3的分泌水平也明显升高.与空白组和感染对照组相比,感染LV-shDcR3组,肝癌细胞中DcR3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感染前相比,肝癌细胞感染LV-shDcR3后,TRAIL和FasL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DcR3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肝癌细胞中DcR3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RAIL和FasL凋亡通路有关.
-
基于CNKI及可视化方法探讨痰湿体质与肥胖关系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目的 本文旨在对相关文献及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痰湿体质与肥胖关系的研究热点、进展及演化脉络.方法 本研究以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同时与痰湿体质及肥胖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 SpaceV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同时应用新版KNS6.6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定量地分析文献特征.结果 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肥胖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40人和3个稳定的研究团队,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有王琦、李玲孺、王济、郑璐玉、杨玲玲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其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上4家单位的总出现频次62次,占总数(132次)的46.97%,是痰湿体质与肥胖关系研究的主要阵地;主要研究方向有肥胖痰湿体质相关性研究、体质分类、临床试验研究、表观遗传等.近年来受到关注较多的研究热点是体质分类及基因表达.结论 通过可视化分析痰湿体质与肥胖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可快速、直观的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前沿热点演进过程,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
无创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均行胃镜、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检查,计算出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比值(AAR模型)、AST/血小板(platelet,PLT)比值(APRI模型)、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PLT比值(GPRI模型)、GGT-PLT-ASB比值(S-index模型)、与age-PLT相关的指数(API模型)、age-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NR)-PLT-ALT相关的比值(Fibro-Q模型)、age-AST-INR-PLT相关的比值(King模型),利用瞬时弹性测定(Fibroscan)对纳入者肝脏硬度进行测量,食管静脉曲张以内镜诊断为金标准,应用这些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回顾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 AAR、GPRI、S-index、APRI、API、Fibro-Q、King、Fibroscan预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30、0.800、0.801、0.777、0.612、0.750、0.804、0.890.其中GPRI、S-index、King、Fibroscan预测效能更为显著,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相关性较好,Fibroscan预测价值佳.将Fibroscan与GPRI、S-index、King两两联合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P<0.01)、0.892(P<0.01)、0.891 (P<0.01).结论 这些无创检查中,GPRI、S-index、King、Fibroscan对食管静脉曲张预测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Fibroscan与GPRI、S-index、King两两联合要比单纯应用Fibroscan预测价值更高,可以作为内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和替代方案.
-
潘氏细胞及其抗微生物肽与肠道黏膜免疫
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及其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与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失衡、肠道炎症、全身感染等病理状况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黏膜屏障与固有免疫功能的损害,常伴随着机体0-防御素等AMPs水平及其他炎症介质水平的改变.研究发现:PCs能在胆碱能兴奋剂、微生物及其抗原成分、肠内营养状态、遗传易感因素等因素的作用下,改变其本身的功能状态及效应分子的释放,诱发炎症性肠病、细菌移位、肠内细菌过度生长、自身免疫耐受损害等疾病及相关改变,对PCs的研究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本文对近十年来人们对PCs、AMPs和肠道黏膜屏障及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
原发性胰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报告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胰腺癌.PPL中以原发性胰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现报道原发性胰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