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st@casipm.ac.cn
  • 曾用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科学技术》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疏风定喘颗粒黄芩组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锐华;李英;王永香;吴云;丁岗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疏风定喘颗粒黄芩组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黄芩苷、白花前胡甲素和固含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再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醇提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芩组的佳工艺为:8倍量7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0 h,在此条件下黄芩苷、白花前胡甲素的转移率分别达到89.57%、87.90%,固含转移率为32.35%.结论: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可用于优化疏风定喘颗粒黄芩组的提取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作用,观察该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分泌细胞外基质和金属蛋白酶功能的影响.方法:HSC-LX2与药物孵育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MP-1和MMP-13表达的部位和面积.结果: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均可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分泌水平,并增加其分泌MMP-1及MMP-13的能力.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上述的作用比秋水仙碱强.结论:白花丹醌具有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并增加纤维蛋白降解酶分泌水平的能力,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组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

  •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机理

    作者:赵刚;吕承恬;陈兴;李春福;熊富良;张雪琼

    目的:考察健脾生血颗粒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给予低铁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健脾生血颗粒组、健脾生血浸膏组、硫酸亚铁组,分别于给药10天、20天后测定相关血常规、血清铁水平.结果:补铁后,健脾生血颗粒组、健脾生血浸膏组、硫酸亚铁组大鼠HGB、RBC、HCT、血清铁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脾生血颗粒组的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健脾生血浸膏组、硫酸亚铁组(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健脾生血颗粒、健脾生血浸膏、硫酸亚铁均可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且健脾生血颗粒的效果佳.

  •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晋霞;伞云琨;李晶;马原源;刘斌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模型组)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以4周时表达明显.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上调BDNF和bFGF蛋白表达有关.

  • HPLC同时测定栀子药材中两类活性成分

    作者:李云;吴建雄;石伟;杨素德;万琴;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目的: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栀子药材中有机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等)、环烯醚萜苷类(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等)2类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用于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20 min,10%→18%(A);20-30 min,18%→20%(A);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5℃,检测波长为324 nm和238 nm.结果:20 min内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等被测组分均出峰且均达到基线分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新绿原酸:Y=24.62X-0.462(r=0.999 9);绿原酸:Y=27.76X -3.045(r=0.999 9);隐绿原酸:Y=24.07X-0.569(r=0.999 8);京尼平苷酸:Y=12.95X -1.088 (r=1.000 0);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Y=14.57X-0.693(r=0.999 8);京尼平龙胆双糖苷:Y=7.261X -0.117 (r=0.999 9);栀子苷:Y=13.60X-13.59(r=0.999 9),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5%.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为栀子药材多成分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叶下珠多酚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吴玲芳;林琛;崔雅萍;杨光辉;邵岩岩;朱丹;毛鑫;石任兵;张兰珍

    目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指认主要成分.结果: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检出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相似度达到0.972-0.99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说明了9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识别,为叶下珠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 吴茱萸碱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作者:樊垒垒;朱飞云;崔琳;王小晓;张松江;沈思;朱明军;王幼平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可激活TRPV1受体.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THP-1)培养模型,探明吴茱萸碱对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TRPV1受体参与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吴茱萸碱抑制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在THP-1细胞培养模型上,观察吴茱萸碱对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e(CAPZ)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分别利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定M2型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其中包括TGF-β1的产生、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发现吴茱萸碱明显抑制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亚型,其主要表现为TGF-β1分泌产生下降(P<0.05),同时伴有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以上结果可被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Z所阻断(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吴茱萸碱通过激活TRPV1受体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反应,从而实现其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 黄芩水提液对3T3-L1脂肪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及脂联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崔琳;路玲玲;李强;宰军华;刘卫红;王小晓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水提液(Scutellaria BaicalensisWater Extract,SBWE)对3T3-L1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以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SBWE降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3T3-L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SBWE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诱导脂肪细胞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观察SBWE对脂肪形成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脂联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mRNA(Adipoq)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01、0.1、1 mg?mL-1浓度的SBWE 24 h,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0.1、1 mg?mL-1浓度的SBWE能够降低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数量,并减少细胞内脂滴聚集,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0.01、0.1 mg?mL-1浓度SBWE能显著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与空载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1 mg?mL-1SBWE 24 h,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Adipoq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SBWE可有效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增加脂联素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通过增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实现,这些为黄芩水提液减肥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 益肾消肿丸中乌头碱限量检查方法和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贾秀凌;李木子;邱琳;刘莹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益肾消肿丸中乌头碱限量检查方法和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肾消肿丸中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乌头碱限量查检方法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乌头碱的检测限度为2.5 μg,远低于乌头碱发生中毒反应的量,可用于益肾消肿丸中毒性成分乌头碱的限量控制;五味子醇甲的线性范围为2.92-95.36μg·mL-1,回归方程y=18.630x+2.556(r=1),平均回收率为:95.10%,RSD=1.55%(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乌头碱、五味子醇甲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益肾消肿丸的质量控制.

  • NIRS与HPLC结合快速测定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

    作者:谢惠英;时博;王丰青;雷敬卫;谢彩侠;王丽娜

    目的:建立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知母皂苷BⅡ含量的快速、简便、高效测定.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知母皂苷B Ⅱ的含量作为实测值,并采集知母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运用TQ Analyst 8.0数据分析软件中的偏小二乘法(PLS),通过预处理、波段范围及主成分数的选择,将实测值与近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关联,建立知母皂苷B Ⅱ的佳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所建立的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验证均方差(RMSEP)、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以及性能指数(PI)分别为0.975 15、0.094 2、0.080 0、0.369 20、91.0.结论:运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HPLC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实现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 噻虫嗪对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亚南;李勇;董杰;张金良;王品舒;丁万隆

    目的:研究内吸性化学杀虫剂噻虫嗪对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施用不同浓度噻虫嗪药剂的金银花样品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施用不同浓度噻虫嗪的金银花样品与空白对照组样品对比,绿原酸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实验组间没有无显著性差异;而施用不同浓度噻虫嗪的金银花样品与空白对照样品之间木犀草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推荐剂量和高倍剂量下,噻虫嗪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木犀草苷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含量的质量分数均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规定的范围内.

  • 银杏叶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和协同作用

    作者:任佳伟;宋玉

    目的:考察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和协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量效关系和协同作用.首先,考察银杏内酯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然后,考察银杏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后,考察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得到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图,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图和有效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等效图.结论:银杏内酯抗血小板聚集具有量效关系,且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有协同作用;银杏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量效关系,且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具有协同作用.

  • 延胡索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徐忠坤;陈广波;殷洪梅;高金;毕宇安;萧伟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延胡索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和得膏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选择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得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延胡索药材粗粉和超微粉的延胡索乙素提取率和得膏率差异.结果:延胡索药材超微粉回流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74.10%、4.76%,微波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81.26%、3.37%,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31.52%、0.92%,超声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89.62%、3.15%;延胡索药材粗粉回流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75.65%、4.83%,微波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80.38%、3.19%,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35.82%、1.02%,超声法提取率和得膏率分别为45.65%、1.28%.结论:超微粉碎技术结合超声波提取可提高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并缩短提取时间.

  •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多糖的提取工艺

    作者:吕秀梅;唐策;范刚;李艳;张静;张艺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黄连中黄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以黄连出膏率、多糖得率和糖醛酸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连多糖回流提取过程的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终确定黄连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8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5.7.结论: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是准确、合理、可行的.

  • 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7种有效成分

    作者:胡军华;李家春;吴云;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牛蒡苷、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绿原酸、迷迭香酸检测波长为327 nm,甘草苷、牛蒡苷检测波长为280 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绿原酸在1.19-59.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5%;甘草苷在1.51-150.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100.38%;迷迭香酸在3.40-68.0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02%;牛蒡苷在56.15-1123.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9 %;甘草酸在21.54-430.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09 %;五味子醇甲在2.57-51.3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9 %;胡薄荷酮在0.50-10.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5 %.所建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过敏性鼻炎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B、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作者:司海红;耿婷;李艳静;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孵育8 h后,GA、GB和G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基本达到平衡,此时GA(0.34、1.70和8.51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03%-88.11%,GB(0.62、3.09和15.5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21%-53.56%,GK(0.04、0.20和1.0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4%-59.5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GA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强,GB和GK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 HPLC-ELSD方法研究不同样品处理方式对益心舒片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含量测定的影响

    作者:殷洪梅;徐殿红;付娟;何凤军;刘俊超;孙永成;萧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HPLC-ELSD)方法研究不同样品处理方式对益心舒片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为检测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e、Rb1分离情况及含量为指标,考察脱脂醇提正丁醇萃取、醇提正丁醇萃取、醇提正丁醇萃取氨试液洗涤3种不同制备方法对益心舒片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碱洗处理对不同批次人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影响.结果:3种制备方法均能较好地分离益心舒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成分色谱峰,分离度均大于1.5;氨试液洗涤对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碱洗后人参皂苷Rg1、Re、Rb1总量是未碱洗的1.5-1.8倍.不同批次药材经氨试液洗涤对其含量无影响.结论:益心舒片提取液经氨试液处理后,能促进人参皂苷类其他皂苷转化为人参皂苷Rg1、Re、Rb1.

  • 复方退热栓提取纯化工艺优选

    作者:马亚萍;黄一平;王瑢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优选复方退热栓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黄柏酮、梣酮以及总皂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种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各成分含量和除杂率的总评分为指标,采用U5(53)均匀设计,考察药液浓度、萃取次数及萃取剂的用量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l h,黄柏酮、梣酮、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2.22、0.85、26.38 mg·g-1;佳纯化工艺为:相对密度1.18(60℃)的浸膏,加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5次,纯化后各有效成分保留率均可达83%以上.结论:优化所得的提取纯化工艺可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并达到了较好的纯化效果,为确定复方退热栓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 基于气味指纹分析的半夏及其伪品鉴别研究

    作者:张超;杨诗龙;胥敏;解达帅;卢一;江云;吴纯洁

    目的:根据半夏与半夏伪品的气味指纹特征快速鉴别半夏及其伪品.方法:搜集半夏常见掺伪样品水半夏与天南星,并制备半夏不同比例的混合掺伪样品.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半夏及其不同种类与比例的掺伪样品气味指纹图谱,依据传感器响应特征值,利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响应值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结果:半夏及其伪品在气味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PCA可明显区分半夏及其掺伪品,且随着半夏掺伪比例的增加其气味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其中水半夏掺伪品的电子鼻信息呈线性变化;DFA模型累积方差总贡献率为100%,正确判别率不小于97%.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半夏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本研究可以为中药材的伪品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键词: 电子鼻 半夏 伪品 鉴别
  • 三拗汤不同配伍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动态规律变化

    作者:张金花;刘陶世;程建明;陈冬冬;钱海峰

    目的:研究三拗汤在不同配伍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动态规律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三拗汤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转移率,选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其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在208 nm波长下检测,甘草酸铵在25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麻黄碱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伪麻黄碱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高,苦杏仁苷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高,甘草酸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结论: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存在动态规律变化,应根据其变化有针对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桂枝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蓉;马春华;焦瑞清;孔令东

    目的:研究桂枝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氧嗪酸钾诱导小鼠产生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呤醇组(5 mg·kg-1)、桂枝汤组(900、1 799和3 598 mg·kg-1).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商品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物肾脏尿酸盐转运子(URAT1)、葡萄糖转运子9(GLUT9)、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有机阳离子转运子1(OCT1)、OCT2、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子1(OCTN1)和OCTN2.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桂枝汤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加尿液尿酸和肌酐浓度,提高尿酸排泄分数.另外,桂枝汤可有效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下调模型动物肾脏URAT1和GLUT9蛋白水平,上调肾脏ABCG2、OCT1、OCT2、OCTN1和OCTN2蛋白水平.结论:桂枝汤可能通过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以减少尿酸生成、调节肾脏有机离子转运子蛋白水平以促进尿酸及其他有机离子排泄,从而发挥其降尿酸和肾保护作用.

  • 柴胡提取物对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神经元5-HT3受体介导离子通道的影响

    作者:李芳;王杰琼;宋春红;魏盛;张惠云;乔明琦

    目的:探讨柴胡提取物(Radix BupleuriExtract,RBE)含药血清对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5-HT3R)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以柴胡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模型,制备各组大鼠血清并灭活除菌,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干预24 h后,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5-HT3R通道电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总分显著性降低(P<0.01),糖水偏好系数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胡提取物组和氟西汀组旷场实验总得分明显提高(P<0.05,P<0.01),糖水偏好系数均明显增加(P<0.05,P<0.05),柴胡提取物和氟西汀含药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均明显减少(P<0.01,P<0.01).结论:柴胡提取物能改善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异常的5-HT3R通道电流,这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情绪的中枢机制之一.

  • 乌索酸抑制人肝星状细胞增殖的PDGF-ERK信号通路研究

    作者:陈春林;张奕;白庆云

    目的:研究乌索酸对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乌索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SC-LX-2细胞48 h后,MTT方法测定乌索酸对HSC-LX-2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测定PDGF-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乌索酸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LX-2细胞的增殖,20、30和40 μmol·L-1浓度的乌索酸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1%、42.3%、62.6%,IC50为35.2μmol·L-1;不同浓度乌索酸作用HSC-LX-2细胞48 h后,该细胞的PDGF受体和磷酸化ERK等蛋白含量水平下降,其中以30和40 μmol·L-1两种浓度的乌索酸作用效果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各组中ERK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从研究结果推断,乌索酸能抑制HSC-LX-2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PDGF-ERK信号通路有关.

  • 白芍提取物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模型大鼠额叶5-HT3A/3BR分布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芳;宋春红;魏盛;张惠云;乔明琦

    目的:本研究就5-羟色胺3受体(5-HT3R)水平探讨白芍提取物(Radix Paeoniae Alba Extract,RPAE)干预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抑郁情绪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5-HT3AR和5-HT3BR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HT3AR和5-HT3BR在各组大鼠额叶均有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5-HT3AR、5-HT3B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白芍提取物组大鼠额叶5-HT3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白芍提取物能够调控PMS抑郁症大鼠额叶5- HT3AR和5-HT 3BR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干预PMS肝气郁证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之一.

  • 基于UFLC-Q-TOF法的红景天对运动力竭小鼠疲劳消除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胡尧;张静;张艳;王平;孟宪丽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鼠力竭运动后1 h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红景天促进运动力竭小鼠疲劳消除的潜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负重游泳方法制造小鼠力竭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红景天+运动组"、"运动组"及"无运动组"3个组,红景天给药剂量为0.437 5 g·kg-1·d-1.小鼠连续给药干预2周后进行负重力竭游泳,于游泳结束后1 h采血,制备样本.分别用酶比色法和蒽酮比色法测试小鼠血乳酸和血糖;超高效液相-Q-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FLC-Q-TOF)法检测各组大鼠代谢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正交偏小二乘分析方法(OPLS-DA)和热图分析,经得分图比较组间差异,载荷图获取特征生物标志物.结果:红景天+运动组小鼠血乳酸含量明显低于运动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运动组小鼠.代谢组学分析显示,1,25-(OH)2D3、甘油二酯(DG)、磷酸肌醇(IP3)均有明显变化,红景天+运动组小鼠的这3种物质均明显低于运动组小鼠,而更接近于无运动组,且这3种物质均与增加肌肉紧张度有关.结论:红景天具有促进运动疲劳消除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保护细胞膜、调节1,25-(OH)2D3→IP3、DG通路以及缓解运动后肌肉紧张度有关.

  • HPLC-ESI-MS联用法分析血燕与白燕水解多肽研究

    作者:李耿;戴洁;赵冉;赵斌;彭敏桦;赖小平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血燕与白燕的水解多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类燕窝水解多肽一级结构的异同.方法:运用SDS-PAGE、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ESI质谱法对样品进行纯度检查和肽图谱测定,通过Mascot 2.2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结果:质谱分析Basepeak图显示,血燕与白燕的水解多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Mascot 2.2软件数据库对下载于Uniprot的禽类数据库进行检索,鉴定白燕中73种蛋白,鉴定血燕中51种蛋白,发现血燕和白燕有30种相同蛋白.结论:血燕与白燕水解肽谱有较高的相似度,血燕与白燕的共有蛋白可作为燕窝产品的质量控制特征.

  • 中药材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作者:张鑫;王福;陈鸿平;刘友平

    中药材在种植、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真菌毒素污染,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药品安全及合格率.本文对国内外药材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比较了建立中药材中各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阐述了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重要性,并对简要介绍真菌和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为保证用药安全,完善中药材品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 过敏煎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覃骊兰;蓝毓营;马淑然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过敏煎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与验案举隅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展现了目前过敏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法,证实过敏煎具有确切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阻断H1受体,降低I型变态反应血清中IgE来实现.还指出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化学物质组学研究中药复方药材配伍和复方组分配伍规律,并开展方证相应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将成为过敏煎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通塞脉片及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刘光大;李艳静;孙莉琼;黄文哲;耿婷;王振中;丁岗;马世平;萧伟

    通塞脉片是由黄芪、党参、当归、石斛、金银花、玄参、牛膝、甘草8味药材,采用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通塞脉片及其组方中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为通塞脉片及其相关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绍辉;陈道金;刘同祥

    绞股蓝常用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又名"七叶胆"、"甘草蔓"、"公罗锅底"等.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皂苷、黄酮、多糖、萜等,其药理作用有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笔者就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绞股蓝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青蒿素之谜及其启示——专访本刊学术主编陈凯先院士

    作者:

    问: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又如何成为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新型抗疟药?陈凯先:19世纪,科学家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得到奎宁,该成分被开发成很有效的抗疟药物.20世纪50年代,奎宁类抗疟药氯喹、伯喹一直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们在起初使用时药效都很好,但是后来逐渐地产生耐药性.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时期,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的抗药性已经十分明显,这导致氯喹等抗疟药物的疗效严重下降.当时,中越军民一起作战,当地湿热的丛林环境使许多战士感染疟疾,非战斗性的减员甚至超过了战场伤亡的人数.这是当时促使中国研究新型抗疟药的直接原因.

  • 不同寒热药性海洋中药在海洋生物系统发育树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分析

    作者:付先军;王振国;王长云;李学博;王慧美;赵娇

    目的:海洋中药是我国中药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为海洋中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快速客观评价海洋中药新资源的药性已成为制约海洋中药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方法:本文以613味海洋中药涉及的1 091种海洋中药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s Mining)和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构建方法,分析不同寒热药性海洋中药在海洋生物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结果:不同药性的海洋中药在发育树上的分布具有很高的聚集性,来源于相同科物种的海洋中药,其药性基本也一样,很多与同一药性关联程度高的规则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或者在发育树上的距离非常近,如与寒性关联程度比较高的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纲(Florideophyceae)、褐藻纲(Phaeohpyceae)等海洋植物,与热性关联程度较高的十足目(Deca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等海洋动物,和平性海洋中药相关程度较高的有鳞目(Squamata)海洋鱼类.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药性和海洋生物的门纲科属等亲缘关系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来源于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海洋生物物种的海洋中药可能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中药药性,这为海洋中药新资源的药性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和参考依据.

  • 基于中药四性的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作者:王厚伟;秦林;田景振;王振国

    中药四性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性未明的中药有效物质,亟待构筑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本文从"中药药性必有其物质基础"的认识出发,在已知的中药四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标准平性中药模型"的中药偏性组分的克隆与新药研究策略: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平性中药进行系统分离,以各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为参照,建立"标准平性中药模型";以此为准,凡是中药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偏离"标准模型"者,即为该中药偏寒或偏热的偏性组分;并从克隆寒热药之偏性组分出发,研究中药偏性组分的质量标准,探讨其纠偏作用与机制,期望形成以中药四性理论指导的以药效组分为主要组成的中药新药.

  • 电子鼻技术在硫熏菊花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任智宇;拱健婷;赵丽莹;李佳慧;邹慧琴;闫永红

    目的:根据菊花硫熏前后气味的显著差异,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其进行区分与鉴别,以期探索一种气味鉴别菊花药材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测定菊花在其电子传感器阵列上的大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10种机器学习法方法(Machine Learning,ML)对响应值进行分析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菊花是否经过熏硫,其气味差别显著,采用PCA及BF Tree、J48、Random Tree等6种机器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判别,正判率高.结论:电子鼻技术可以对"菊花是否熏硫"进行准确判别,可将电子鼻技术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引入到菊花的质量评价中,为电子鼻的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四川道地药材川木通分布研究—以小木通为例

    作者:董丽君;尚雪;文路军;彭文甫;徐新良;方清茂

    本文根据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生长适宜性要求,通过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小木通生长的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获得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宝兴县和天全县等是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其中古蔺、叙永两县是主要分布区域,分别占适宜区总面积的23.2%和25.4%.通过与中药资源数据库对比可知,本次研究结果与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基本吻合.这表明利用 GIS与遥感技术对小木通适宜区进行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提高小木通的合理利用,为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合理种植提供信息支持,为其它野生中药材道地区域监测提供参考.

  • 改性活性炭对甘露三糖吸附性能的影响

    作者:韦迎春;闫明;李雪峰;刘莉莉;杨绪芳;乔善义;萧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硝酸、氨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评价改性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氨水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考察改性后活性炭对苯、碘、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变化,并考察其对甘露三糖的吸附性能.结果:经硝酸、氨水改性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碘、苯的吸附性能有一定变化;而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性能降低,经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性能增强.结论:硝酸、氨水处理能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性能降低,而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能力升高,说明经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适合甘露三糖的吸附,且对碘的吸附能力的强弱反映了活性炭对甘露三糖的吸附能力.

  • 吴茱萸潜在功能的考察与分析

    作者:李然;刘立萍;梁茂新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吴茱萸功能的考察,认为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与《药典》相一致.但由古代本草文献所考察的除湿、活血、健脾、消痰逐风和引热下行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吴茱萸复方治疗虚损、痹病、中风、疥癣、水肿、痰饮、带下、心腹疼痛、月水不调、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疮疡、口疮等作用,《药典》未曾收录.综合比较,初步认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虚健脾、解毒、止咳化痰、平肝息风和止血是吴茱萸的潜在功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7 08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