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

实用肿瘤学杂志

Practical Oncology Journal 실용종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0.5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070
  • 国内刊号: 23-121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庞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恶性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作者:曲爱兵;姚文庆

    化学治疗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二十年来,虽然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获明显的改善,但效果不理想,同一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相同的肿瘤,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化疗前进行药敏测定十分必要.本文对一些常用恶性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作一综述.

  • 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辅助治疗探讨

    作者:欧秋芳;陈琳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全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多项指标评价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经3周治疗后的晚期胃癌患者比对照组的前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全肠外营养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可延长生存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羟基喜树碱置管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作者:王玉星;张涛

    目的探讨经腹腔置管化疗是预防和治疗腹膜播种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胃癌手术中侵及浆膜并有腹水的30例病人,术后腹腔置管分三次注入羟基喜树碱水溶液(8mg/m2),观察腹水的量和生存期.结果 CR17例(56.6%)、PR6例(20%)、SD4例(13.3%)、PD3例(10%),总有效率(CR+PR)76.6%;存活一年以上12例(40%)、2年以上8例(27%)、5年以上5例(16%).中位生存期10个月,长已存活5年.结论腹腔置管化疗近期可控制腹水并有可能提高生存期.

  • 贲门癌近侧胃切除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 (附37例报告)

    作者:赵宜良;王春

    目的探讨贲门癌近侧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贲门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研究近侧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结果 37例贲门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为70.3%.其中死于肝转移4例,腹膜转移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残胃排空障碍2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病理两侧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贲门癌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5、6组淋巴结有无转移.本研究认为只要肿瘤限于肌层以内,直径<4cm,5、6组淋巴结无转移者,可行近侧胃大部切除.侵达浆膜层,5、6组淋巴结有转移,肿瘤直径>4cm者,区域性整块切除较难,应行全胃切除.采用胸腹联合横斜切口,术野显露充分,有利于淋巴结廓清,并可防止两侧切缘癌残留.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防治

    作者:李娟;罗绍凯;彭爱华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了4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并与头孢三代组对照.结果美平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重症感染的疗效为81.4%,对照组为6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5例无效者改用美平后3例仍有效.结论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疗效好,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美平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胃癌腹腔冲洗液中含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剑军;赵宜良;张涛;赵岩;徐惠绵;冯众一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控冲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30例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T细胞的含量与良性病变组的含量基本一致(P>0.05),且与肿瘤的分期无关,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良性病变组的含量,而CD4+T细胞含量低于良性病变组中的含量,但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胃癌的进展和腹膜转移的发生,腹腔内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CD8+T细胞含量的增加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下降是晚期肿瘤免疫抑制的一种特征表现.

  • 以HCPT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柳星;伞宝君

    目的观察HCPT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比较HCPT+5-Fu/CF+MMC方案(治疗组)与5-Fu+MMC+ADM/PDD方案(对照组)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32例有效率28.1%,对照组32例有效率25.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较对照组略低,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以HCPT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副反应小,更适合老年患者.

  • 增强MR对脑转移瘤诊断的作用

    作者:赵英杰;段阳;于韬;刘凡;郭奎相;田秀芳

    目的通过MR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影像表现的分析,提高MR增强对脑转移瘤珍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MR成像使用ELSCINT0.5T超导磁共振系统,头线圈.收集30例平扫及增强后不同影像表现脑转移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发现脑转移瘤25例,占83%(25/30).增强扫描均出现异常对比增强病灶.结论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MRI增强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转移灶.

  • 早期胃癌缩小手术适应症选择的研究

    作者:戚晓东;魏政立;王江;陈波;姚凡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缩小手术的手术指征.方法对147例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6%(17/147).粘膜内癌(M癌)转移仅限于第一站淋巴结.粘膜下浸润癌(SM癌)第二站淋巴结转移度为62.5%(10/16),限于No7、8a淋巴结.Ⅱa型及Ⅱb型M癌未发现转移,而Ⅰ型,Ⅱc型Ⅲ型(主要是SM癌)有较高转移率.分化型癌的淋巴转移率为8.9%(9/101),低于未分化型17.4%(8/46).癌灶内不伴有溃疡的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9%,伴有溃疡者转移率明显增高为18.3%.结论 M癌是缩小手术的好指征.SM癌大多不适合缩小手术,应将开腹标准根治术(D2)作为其基本术式;但对≤10mm的分化型SM癌可考虑开腹缩小手术(D1+a).

  • 呕必停、枢丹预防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涛;武彦军;高雅苓

    目的通过交叉对照方法,观察呕必停、枢丹的止吐效果与毒性.方法 56例接受含顺铂35~45mg/m2/日,连续两日的联合化疗患者,采用交叉对照方法,分别给予呕必停5mg或枢丹8mg连续两日静滴.结果对恶心,呕必停和枢丹有效率分别为92.9%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控制率分别为97.3%和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副作用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呕必停的预防和控制恶心呕吐的作用比枢丹强,可以减轻顺铂所致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21 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杰;付庆才

    目的分析1989~2000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病理情况,以期通过详细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壶腹周围癌作出早期诊断.方法210例壶腹周围肿瘤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均有病理结果.结果影像学检查中B超、CT、MRI、PTCD、ERCP及MRCP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3%、87.8%、86.1%、83.3%、91.7%、88.9%.结论对可疑高危病人行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详细临床资料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并为手术可行性评估提供依据.

  • 62例消化道肿瘤的肝转移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德华;华阳;李森;罗娅红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并栓塞方法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期.方法治疗组38例采用介入法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对照组24例,采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介入栓塞化疗(TAE)组CR+PR为84.2%(32/38),介入灌注化疗(TAI)组CR+PR为37.5%(9/24)两组比较P<0.01.介入栓塞化疗组38例中6,12,24个月生存期分别为94.7%、64.5%和41.7%而介入化疗灌注化疗组24例中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3%、31.8%和15.0%.结论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无论在疗效及生存期上栓塞肿瘤(TAE)明显优于灌注化疗(TAI).

  • 5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的探讨

    作者:张涛;张剑军;赵岩;赵宜良;吴晓飞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提高诊断率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胃恶性淋巴瘤病人中手术切除48例,剖腹探查6例.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误诊为胃癌及胃溃疡者31-40例,误诊率为73%~85%.5年生存率61.1%,随访率100%.其中15例单一手术者,5年生存率53.3%,33例术后联合放疗、化疗者,5年生存率75.8%,6例手术未切除者,虽有4例病人化疗,均于一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术后采取联合化疗和/或放疗能提高疗效及治愈率.

  • Ⅲ、Ⅳ期胃癌R2、R3术式的合理选择 (附123例总结)

    作者:段寅;刘积良;隋捷;覃天力;金花

    目的总结中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3例中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指导治疗.结果 (1)胃癌的生长方式是决定其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病理基础,浸润性生长的胃癌其R3手术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生长的胃癌;(2)术式的选择与病期有明显关系,其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同时对R3手术来讲,Ⅲ期病人效果佳.结论合理选择根治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胃癌根治术的选择决定于胃癌的进展程度,生长形态和方式等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是根治术合理选择的依据.

  • ELF加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正艳;安晓华

    目的观察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足叶乙甙(Vp-16)及小剂量顺铂(PDD)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采用E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4例,Vp-16 100mg静滴连用5天,CF0.3静滴连用5天,5-Fu500mg静滴连用5天,PDD100mg静滴连用5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0例,总缓解率60.9%,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E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性低,值得进一步探讨.

  •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隋广杰;于燕;孙立春;刘雅琴;董小群

    目的观察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含HCPT组:HCPT 10mg d1-5 ivgtt,DDP 40mg d1-3ivgtt,5-Fu 500mg d1-5ivgtt,MMC 10mgd1iv;对照组:5-Fu 500mg d1-5,MMC 10mgd1iv.连用三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确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46%,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患者能够耐受.结论羟基喜树碱作为Topo Ⅰ抑制剂,在效果上与烷化剂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与DDP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因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MMC联合,能够提高疗效.

  • 健择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仲琴

    目的观察健择为主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方法健择1000mg/m2静滴30~60min,d1,8,15;非小细胞肺癌联合顺铂30mg/m2静滴d2,3,4或异环磷酰胺1.2g/m2静滴d3,4,5,6;胰腺癌联合顺铂60mg/m2静滴d15;乳腺癌联合表阿霉素40mg/m2静滴d1,2.均28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2例总有效率38.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40.0%,胰腺癌25.0%,乳腺癌46.6%,疾病相关症状显著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中白细胞降低23.8%,血小板降低33.3%,血红蛋白降低9.5%.非血液学毒性均较轻微.结论以健择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并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肿瘤的区域性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素文;孙文洲;李晓丽;张丽杰;张清媛

    目的探索恶性肿瘤的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接受区域性联合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为治疗组,传统的接受含CTX、ADM等单纯化疗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CR7例、PR17例,有效率为75%,对照组CR1例、PR5例,有效率为42.9%,P<0.05.结论此疗法优于传统化疗,联合使用LAK/IL-2和CTX、ADM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克服了全身生物疗法的经费高、副作用大的不足,增加了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奥沙利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28例分析

    作者:苏卫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奥沙利铂(L-OHP)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一天,甲酰四氢叶酸钙(FA)2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5-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一周期,治疗3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共治疗28例,CR 0例,PR 9例,SD 10例,PD 9例,总有效率32.1%.主要毒性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其次是神经毒性.结论本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好,毒性反应轻,是治疗大肠癌理想的化疗方案.

  • 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宋波;刘文衡;张晓华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意义和适应证.方法对70例肺癌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病人,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将导管通过导丝保留在胸腔内,定时引流胸水和注射药物.结果 70例病人抽取胸水进行了细胞学诊断,均为肺癌.其中中等量胸水25例,大量胸水45例,留置引流管长时间为65天,短为4天.放胸水总量累计多达16000ML.70例中有66例多次经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无一例失败和并发症.结论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行胸腔积液引流既便于随时引流,同时又可做诊断及胸腔内注药化疗.此法操作安全、简便、费用低,是目前治疗恶性中等量以上胸水的有效方法.

  •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 (附314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玉娥;蒋书玲;张斌

    目的探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临床指标及辅助化疗的意义.方法比较分析314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52例);辅助化疗组(262例),两组临床特征基本相同.结果 (1)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存活率(FDS)辅助化疗组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1).尤其术前术后均辅助化疗组,其5年OS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P<0.01).(2)随着肿瘤(T)增大,两组患者5年、8年OS明显下降(P<0.01).当肿瘤为T1时,两组患者5年、8年OS无明显差别.当肿瘤为T2以上时,5年、8年OS辅助化疗组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肿瘤≤2cm(T1)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好,可不予辅助化疗,对肿瘤>2cm(T2)以上者,辅助化疗实属必要,尤其是术前术后均辅助化疗对改善生存率有一定意义.

  • 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也夫;王阳

    目的探讨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80例大肠癌存档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 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nm23-H1蛋白表达阴性126例中75例有淋巴结的转移,表达阳性154例中36例有淋巴结的转移(P<0.01).全组表达阴性者在DukesC、D期较A、B期多见(P<0.01),随访108例中有61例发生肝转移;表达阳性者随访167例中有41例发生肝转移(P<0.01),有5例失访者.nm23-H1蛋白表达阴性、阳性、强阳性组的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9.1%(44/129)、58.3%(42/72)、68.3%(51/79)(P<0.01).结论 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LF系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肠癌疗效分析

    作者:邢晓静

    目的研究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系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肠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LF为主的方案,依个体情况选加顺铂(PDD)或羟基喜树碱(HCPT).结果胃癌24例,CR1例(4.2%)、PR10例(41.7%),有效率45 8%;结直肠癌12例,CR1例(8.3%)、PR3例(25.0%),有效率33.3%,毒性主要为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LF系列方案对中晚期胃肠癌疗效较好,适于临床应用.

  • 超声断层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儿童胆道葡萄状肉瘤

    作者:王晓蕾;周显礼;刘爱武;杜福环

    目的探讨超声断层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儿童胆道葡萄状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经超声断层及CDFI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儿童胆道葡萄状肉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道内可见沿胆管生长的呈"桑椹状”不规则稍低回声实质性肿瘤,肿瘤生长部位上端的胆管扩张,肿瘤血供丰富.结论儿童胆道葡萄状肉瘤具有特殊的超声断层及CDFI影像学特征,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作者:祁锡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995~2000年施行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10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综合性治疗2~4周后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综合性治疗是可治愈的,勿盲目行再次手术.

  •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作者:常洪;佟德惠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选择12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镜检时随机分别接受异丙酚(A组)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B组)麻醉,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各时点的SpO2、HR、AMP等.结果镇静结果显示两组有差异(P<0.05).各时点SpO2、HR、AMP的结果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间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苏太尼麻酸后减少了用药量并减少了呛咳、屏气引起的检查中断,产生了良好的镇静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组;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值得荐用.

  • 全胃切除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术式改进

    作者:谷小虎;赵宜良;苏晓晖;杨巍;李天驷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中,如何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对全部病例3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1例,行改良Longmire氏法重建消化道,以闭合器阻断逆蠕动肠管.B组18例,单纯行改良Longmire氏法重建消化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A组0,B组3个月7例(38.8%),半年5例(27.7%).结论以闭合器阻断改良Longmire氏法重建术中的逆蠕动肠管,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乳腺癌、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文波;赵彦辉;张清媛

    目的分析乳腺癌、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得到病理证实的100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和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以胸片及CT了解有无肺纤维化发生,并以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不同情况下肺的受量.结果12例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其中2例为乳腺癌,10例为食管中段癌患者,均未发现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TPS显示上胸段及乳腺癌放疗时肺窗容积剂量较中段食管癌患者要低.结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与肺容积剂量有关,可不经过急性放射性肺炎阶段.

  • 百特泵对癌症病人术后镇痛副作用的观察

    作者:练向群;张翼;朱婧

    目的探讨百特泵镇痛的副作用.方法观察了1994年5月至2001年4月,941例术后应用百特镇痛泵的癌症病人共7个癌种,计算其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941例癌症病人术后采用百特镇痛泵的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病人镇痛满意率达98.0%,但一些病人发生了搔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副作用.结论临床应用百特镇痛泵时应重视其引起的副作用.

  • hMLH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军航;刘顺寿;刘德贵;玉寒冰;魏舜;赵翔;王伟;王征;黄雁峰;马琳

    目的检测hMLH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食管癌组织中hML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69例食管癌中37例hMLH1蛋白表达呈阳性(53.62%),Ⅲ~Ⅳ期hMLH1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组hMLH1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组(P<0.05);hMLH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癌组织浸润深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hMLH1基因的改变,检测hMLH1的表达将有助于食管癌的预后判定.

  • 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戴瑛;李奕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对107例乳腺癌进行C-erbB-2免疫组化染色.其中50例有淋巴结转移,57例无淋巴结转移.并检验表达结果.结果 5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76%.5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54%.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 胃癌nm23基因表达的病理学相关因素

    作者:赵岩;郑志超;张剑军;张涛;赵宜良;王太华

    目的研究胃癌的病理学因素与nm2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的病理学因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情况及肉眼分型有关,分化较好者、局限型病变者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较高.原发灶的nm23表达情况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是胃癌固有的生物学性状.原发灶部位的nm23表达与胃癌病期的进展无关.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胃癌的转移潜能.本研究结果将有益于阐明胃癌转移发生机制,对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nm23基因 胃癌 病理学
  • 结果事件数对应用Cox模型分析恶性肿瘤预后因素的影响

    作者:董卫;马传栋;方素云;孟祥凯

    目的讨论应用Cox模型分析恶性肿瘤预后时,因素与样本量的关系.方法应用Cox模型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科"影响Ⅲc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的资料.结果当Cox模型引入变量的标准为P<0.10,剔除变量的标准为P>0.20时,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为术后化疗次数、居住地、绝经与否;当引入和剔除变量的标准分别为P<0.15和P>0.25时,仍未引入研究者认为有意义的"术后残留情况”一预后因素.结论应用Cox模型分析恶性肿瘤预后时,结果事件数与样本量之比对结果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 消症扶正口服液对大鼠血浆中cAMP/cGMP的影响

    作者:张晶;何中秋;陈立群;李英辉;李永杰

    目的研究消症扶正口服液对Wistar大白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以不同浓度消症扶正口服液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四周,检测大鼠血浆中cAMP/cGMP的含量变化.结果消症扶正口服液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大鼠血浆中cAMP/cGMP的含量变化和比值,经统计学方差t检验,t值≥5.568 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消症扶正口服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 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在胃癌家系成员中的分布

    作者:刘慧杰;董明;王兰;高华;袁媛

    目的通过PCR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C基因(pepsinogen C gene,PGC gene)多态在辽宁庄河地区胃癌家系成员基因组中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遗传因素对庄河地区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材料为61例胃癌家系成员外周血及42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PCR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家系成员组等位基因1出现的频率(0.564)较正常组(0.3659)高且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等位基因1纯合基因型在胃癌家系成员组中的分布频率为0.36,较正常组(0.15)高且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5).结论庄河地区胃癌家系高发胃癌与PGC多态有关.本实验结果说明该地区胃癌高发的原因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遗传因素有关.

  • 端粒酶活性法-新的肿瘤药敏方法的建立

    作者:翟晓波;鲍思蔚;关海桥;沙荣新;晏马成

    目的探讨癌细胞体外经抗癌药作用后残留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判断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性.方法用噻唑兰(MTT)法和端粒酶活性法(TA)同时测定17例大肠癌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氯氨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有1例肠癌当细胞数为8×102时,MTT法和端粒酶活性法测其OD值分别为接近0和0.364,又有1例肠癌MTT法测得对照组OD值仅0.039,用药组接近0,但用端粒酶活性法测得OD值为0.378,5-Fu组为0.32,DDP组为0.153,MMC组为0.02.上述事实说明端粒酶活性法灵敏度远高于MTT法.另外,用端粒酶活性法测得抗癌药抑制率大于MTT法,其中DDP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判断抗癌药敏感性的方法.

  • p53在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及意

    作者:罗显峰;赵淑萍;马铁铭;关晓光;李杰;刘洋;姜杰

    目的研究p53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抗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Do-7对196例胃癌,59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37例早期胃癌组织p5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53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分别为6.7%、10.5%、48.0%、48.6%、50.5%.结论胃粘膜上皮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表达较低,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有较高表达.表明p53在胃粘膜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p53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胃癌发生有关.

  • 进展期胃癌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代谢特点的初步分析

    作者:杨宇红;赵娟

    目的了解进展期胃癌组织氧化抗氧化代谢的特点,分析氧化代谢产物含量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TBA法和磷苯三酚法分别检测了3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癌组织与非癌胃粘膜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癌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1).手术治愈B组MDA含量高于治愈A组(P<0.05).MDA含量与SOD活力在两种组织中及每种组织内无相关性.MDA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分型无关.结论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显著增强,但是抗氧化能力不能随之增强.氧化反应强度与进展期胃癌的分化程度、癌深度、大体分型无关.MDA浓度与预后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胃癌p53表达及DNA和SPF测定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杨巍;赵宜良;谷小虎;苏晓晖;李天驷

    目的探讨p53、D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FMC法检测60例胃癌手术标本,以FI值代表p53的相对表达量,DI值代表DNA相对含量,以DI值判断肿瘤倍体.结果 p53阳性的患者的SPF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4),p53阳性患者预后差,p53及SP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5).结论 p53过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53、SPF是判断胃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有望应用于临床预后的评估.

    关键词: 胃癌 p53 DNA
  • 胃癌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作者:苏晓晖;赵宜良;陆春雪;尤振宇

    目的探讨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D44V6在胃癌诊断、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01例异常增生的癌旁组织和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呈阴性表达,在异常增生癌旁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75/101);胃癌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Ⅰ、Ⅱ期表达强度低于Ⅲ、Ⅳ期(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 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进展程度,以及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 乳腺癌BRCA1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研究

    作者:王志伟;易静;仓辉;高飞;汤雪明;李涛;赵任;邹鸿志

    目的研究BRCA1基因启动子CpG区甲基化的改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MSP法)对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进行了BRCA1启动子CpG区基因甲基化研究,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有13例(21.7%)呈BRCA1 CpG区甲基化阳性.Ⅲ级病人BRCA1 CpG区甲基化发生率(80.0%)明显高于Ⅱ级病人(12.5%)和Ⅰ级病人(5.5%).淋巴结转移患者BRCA1甲基化发生率(37.0%)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9.1%).结论 BRCA1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BRCA1抑癌基因失活,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患者BRCA1 CpC区甲基化与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BRCA1甲基化可能可以作为估计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

    作者:王树滨;陈辉树;杨纯正;刘雅洁;隋广杰;李玉莲

    目的研究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LR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8%(38/47例),其中高表达者22例(51.0%);(2)LRP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均无关(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LRP仅和无病生存期相关(P<0.05),但和总生存期却无关(P>0.05);(4)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LRP表达与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而肿瘤大小和总生存期也明显相关(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LRP表达仅和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此外腋淋巴结转移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LRP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无关.

  • 小柴胡汤合并放疗对C57/BL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雅珍;吴荣;张银娟;王兰;邱淑文;蔡宏伟;郭艳霞;刘雯;袁辉

    目的研究荷瘤小鼠放疗合并中药小柴胡汤对瘤体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对C57/BL小鼠63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7只鼠,设空白对照组(即未移植肿瘤组),实验对照组(即移植瘤未予处理组)、小柴胡汤治疗组、用6mev电子束单纯照射组(又分10,15,20Gy3个剂量组)和小柴胡汤联合照射组(10、15、20Gy3个剂量组).照射后10d取瘤组织光镜观察病理学的变化.结果荷瘤鼠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肿瘤形态学的变化.小柴胡汤联合20Gy照射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的效果.结论小柴胡汤联合照射增强抗肿瘤效果.

  •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研究

    作者:马琳;张军航;李鹏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51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 17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3.3%),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型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尤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 酷似镰旁脑膜瘤的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王琳;赵亚伟

    患者,男性,44岁,因四肢麻木2月,全身抽搐一次入院.入院检查:神志清,查体合作,颅神经检查(一),眼底视乳头无水肿,四肢活动好,未引出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未见异常颅脑MRI检查提示左镰旁占位,大小约cm:3.4×3.5×3.5,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其内见片状更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夹杂片状更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呈指状.

  • 母胎同患恶性肿瘤1例报告

    作者:王琪

    患者28岁,孕3产0孕28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号406601,因羊水过多、胎儿腰骶部肿物要求引产于2000年9月14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停经40余天有早孕反应,但尿HCG阳性.孕4个月自觉胎动,在外院行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

  • 顺铂化疗中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6例报告

    作者:包桂红

    对我院1992~2000年间,因卵巢癌行顺铂化疗中使用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6例进行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脾源性恶性淋巴瘤併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

    作者:邢梅;张杰民

    恶性淋巴瘤国内并非少见,但脾源性恶性淋巴瘤并非多见,笔者遇见1例且合併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 兰他隆治疗42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特;邢晓红;张斌

    新一代特异性芳香化酶抑制剂-兰他隆(福美坦)在国内应用不到两年,其长期疗效尚在观察中,现就我们从1999年9月-2000年2月用兰他隆治疗乳腺癌42例,对其副反应、对病人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作一小结.

  • 左腰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

    作者:李小明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岁,因左侧腰部肿物外突二年,迅速增大伴疼痛于1998年8月15日入我院治疗.体检:左侧腰部近靠中线有一约2.0cm× 2.0cm大小外突物,表面光滑、固定、质硬,触痛,表浅无肿大淋巴结,心肺、肝、脾、胰、双肾检查均无异常,于1998年8月17日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左侧椎板粘连.

  • 胃癌现代外科治疗中合理、规范治疗方案的研究

    作者:王舒宝

    1 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特点胃癌的外科治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变,进入了一个合理化、规范化阶段.与传统的胃癌手术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实用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