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垃圾渗滤液所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处理不当将造成地下水污染,给附近居民的健康带来隐患[1].渗滤液的成份非常复杂,其中一些化合物含量虽然低,却有很强的毒性和"三致"效应[2-4].
-
中药防治硫酸镍致肝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文献报道,硫酸镍直接损伤肝肾组织,并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酶活力增加[1~5].本实验观察了扶正解毒汤(FJD)对硫酸镍致肝肾损伤的防治作用,现报告如下.
-
2-11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对大鼠肝细胞的毒作用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与异环磷酰胺(Ifo)对混悬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两步灌流法消化成年大鼠肝细胞,并进行混悬培养.CP与Ifo分别以20mmol染毒,观察染毒后30、60、120和180 min肝细胞的存活率、胞内酶泄漏情况以及肝细胞巯基状态、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对肝细胞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两药均引起肝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胞内酶泄漏加重,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逐渐增高,同时肝细胞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蛋白巯基(PSH)逐渐下降,其中PSH下降在TSH耗竭中起主要作用.两药引起的这些改变CP有比Ifo重的趋势.两药染毒期间肝细胞MDA含量均未发现有显著增高.形态学检查发现CP与Ifo 20mmol染毒180 min均使肝细胞表面出现"大疱”,胞内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部分脱颗粒,内腔模糊.结论 CP与Ifo对混悬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损伤作用,巯基物质的降低在两药肝细胞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
3-08 华神天麻花粉片30 d喂养试验
目的了解华神天麻花粉片的亚慢性毒性.方法选用离乳大鼠80只,雄雌各半.试验设625、1 250、2 500 mg/kg3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将受试物按动物体重的10%掺入饲料中喂养1个月,动物自由饮水、进食.每周称1次体重,计算动物增重;每日称膳食,计算食物利用率.于试验结束后取血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测肝、肾脏体比,并作肝、肾、胃、肠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华神天麻花粉片经30 d喂养试验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活动、进食、排便均未见异常.各剂量组动物增重和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剂量组的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游离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的肝、肾的绝对质量和脏器系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象检查结果也表明3个剂量组的血色素、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及分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的肝、肾、胃、肠未见毒性病理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华神天麻花粉片经30 d喂养试验,未见明显毒性.
-
含利福喷丁或利福平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比较
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1-4],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尤其多见.抗结核药物中利福类的肝损伤常见,本研究拟探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5],均无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黄疸、服用其他肝毒性药物、酗酒、吸毒、肝硬化、免疫系统疾病、肺外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抗结核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正常.
-
抗结核组合药物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患者,男,60岁,农民.因咳嗽,盗汗,乏力1个月,于2012年10月5日前往湖南省常德市某综合医院就诊.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诊断考虑为"肺结核"可能性大,于2012年11月1日转诊来我中心就诊.既往无结核病史、无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和药物过敏史,其家族中亦无患过敏性疾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发育中等,体温36.8℃,脉搏68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18/80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50 kg.实验室及辅助检查,X线胸片显示:继发性肺结核,可能为双上肺;血红细胞沉降率14 mm/1 h,白细胞5.6×109/L,红细胞4.39×109/L,淋巴细胞0.287,血小板计数182×109/L,血红蛋白142g/L;天冬氨酸转氨酶28.5 U/L,丙氨酸转氨酶(动态法)21.9U/L;蛋白总量78.9 g/L,白蛋白43.6 g/L,球蛋白35.3 g/L;胆红素总量5.2μmol/L,直接胆红素2.3μmol/L;尿素氮5.61 mmol/L,肌酐(Jaffe连续监测)62.6 μmol/L,尿酸(磷钨酸盐法)298.9μmol/L.痰涂片未查到抗酸杆菌.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1]新涂阴患者化疗方案2HRZE/4HR给予免费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板式组合药为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制造,批号为1111031.
-
亚甲蓝光敏消毒法对血浆中凝血因子与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凝固法与生化分析法,对亚甲蓝光敏消毒法处理后人血浆中凝血因子与酶活性所受影响进行了观察.向人血浆中加入1 μmol/L亚甲蓝,以20 000 lx强度的红色光(波长为640~700 μm)照射30 min,血浆中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的破坏低于20%可接受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略超过正常允许值(在照射20 min时仍未超过),血浆中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均无明显变化.
-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意义
我们对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部分血清酶学的检测,发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中毒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
活血消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活血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活血消脂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2组均治疗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γ-GT)、AL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IL-18,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肝脏影像学检测,并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8,P=0.020).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2.4±2.9)mg/L比(3.6±2.8)mg/L,t=2.105]、Hcy[(11.2±5.5)μmol/L比(13.9±6.4)μmol/L,t=2.262]、IL-18[(690.6±61.3)ng/L比(775.4±60.5)ng/L,t=6.96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胁下痞块、面色萎黄、面色晦暗、肝区叩痛或胁肋隐痛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563、-2.788、-2.780、-2.220,P<0.05);血清ALT、AST、γ-GT、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820、19.811、10.221、3.248,P值均<0.001).结论 活血消脂胶囊可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hs-CRP、Hcy、IL-18水平,疗效优于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治疗.
-
双葛解酲丸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酶活力及肝脏指数的影响,探讨本处方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6度红星二锅头酒ig(10 mL·kg-1,2次/d,连续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第9周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海王对照组(海王金樽片1.5 g·kg-1)、双葛解酲丸(双葛)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20,10,5 g·kg-1 ·d-1),连续给药4周,同期设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禁食12h,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及肝脏指数.结果:模型组γ-GT,ALT,AST活力及肝脏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 <0.05,P<0.01),体质量显著性降低(P<0.01);双葛高、中、低剂量组、海王组γ-GT,ALT,AST活力及肝脏指数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 <0.05,P<0.01),体质量显著性上升(P<0.01);双葛高剂量组γ-GT,ALT,AST活力较中低剂量组显著性降低(P<0.05,P<0.01).结论:双葛解酲丸能降低γ-GT,ALT,AST活力,减轻脂肪在肝脏的蓄积,降低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对酒精性脂肪肝确有疗效.
-
复方玉郎伞多糖对鸭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玉郎伞多糖(CYLSP)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对DHBV所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d龄雏鸭接种广西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强阳性血清,接种1周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YLSP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0.05 g·kg-1)组和模型组,每日上午ig给药1次,连续14 d.于用药前(T0)、用药7 d(T7)和14 d(T14)及停药后3 d(P3)分别采血,同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在停药3d后,取肝脏匀浆并除蛋白,检测肝匀浆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处理肝脏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同组T0及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鸭血清高、中剂量治疗组给药7d(T7)和14d(T14)即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停药3(P3)天后,CYLSP高剂量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P<0.05或P<0.01);检测肝匀浆液中SOD,GSH-Px活性以及GSH,MDA的含量,CYLSP高、中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P <0.05或P<0.01);HE染色显示CYLSP可显著减轻鸭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CYLSP对DHBV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黄精多糖对顺铂致肝损害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PSP)对顺铂(cisplatin,CP)致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ip顺铂5 mg· kg-1的方法制备肝损害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PSP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分别ig处理10 d,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处死后剪取肝测定肝脏系数,肝组织匀浆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均下降(P<0.01),而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SP作用后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黄精多糖可明显降低顺铂致大鼠肝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膈下逐瘀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0.5 mL/只(2次/周)ip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制备模型的同时膈下逐瘀汤(含生药7.37 g·kg-1)ig 干预,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分析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ELISA法分析MMP胶原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分析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U =2.57,P<0.05),AST和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MMP胶原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磷酸肌酸激酶持续升高1例
患者,男,68岁.因饮食咳呛9年,加重伴下肢活动受限、言语不利1周,于1995年9月15日以"脑梗塞"入院.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5年.查体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右眼裂增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示:窦律,偶发室早,左室高电压.头颅MRI示:左侧豆状核及左额叶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肌电图示:广泛神经原性损害.心电检测无异常.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4 IU/L,总胆红素13.68μmol/L,直接胆红素3.42μmol/L;尿素氮6.64mmol/L,肌酐79.56μmol/L,肌酐79.56μmol/L;电解质正常;乳酸脱氢酶(LDH)548 IU/L,磷酸肌酸激酶(CPK)4289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2 I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24 IU/L;CPK同工酶101 IU/L;LDH同工酶正常;总胆固醇6.11mmol/L,甘油三酯3.44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3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6mmol/L;肌钙蛋白0.42ng/ml.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塞,球麻痹,神经原性肌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痰阻络型.
-
婴儿肝脏孤立性绒毛膜癌一例
患儿男,3个月。发现右上腹部肿块20余天,初期发热,高达38℃,伴咳嗽、渐进性贫血。曾进行过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体检:患儿体瘦,面色蜡黄,心肺未及异常。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直径约10 cm大小,质硬,表面结节感。脾未触及。彩超:右中腹实性包块。 CT:肝母细胞瘤。血常规:白细胞28.13×109/L,红细胞2.03×1012/L,血红蛋白51 g/L,血小板334×109/L。肝功能:总蛋白60.7 g/L,白蛋白33.1 g/L,球蛋白27.6 g/L,总胆红素28.7μmol/L,直接胆红素20.0μmol/L,间接胆红素8.7μmol/L,丙氨酸转氨酶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9 U/L。血清甲胎蛋白( AFP)正常。术前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所见:肝右叶巨大肿块:13.0 cm ×9.5 cm ×9.0 cm。
-
本刊常用的缩略语(一)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
利妥昔单抗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一例
患者男,7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3 d入院,患者8月余前出现右鼻塞伴流脓涕,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大细胞(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查肝功能正常, HBsAg及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 MRI示:右侧下鼻甲黏膜稍厚。于7个月前(2012-03-19)开始行R-CHOP方案化疗6周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600 mg do,CTX 1.2 g d1,EPI 110 mg d1~2, VCR 2 mg d1,pred 100 mg d1~5],结束时间为2012-07-04。化疗结束后患者一般情况可,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以后每周予注射用香菇多糖(天地欣)静脉滴注。患者入院前3d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60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77 U/L,总胆红素36.3μmol/L,碱性磷酸酶171 U/L,γ谷氨酰转肽酶173 U/L;乙型肝炎标志物(雅培)示:HBsAg阴性, HBsAb阳性, HBeAg 阴性, HBeAb 阳性, HBcAb阳性;肝炎病毒(甲、丙、丁、戊)和嗜肝病毒(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检测阴性。入院时,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32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05 U/L,总胆红素136.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9.9%,HBV-DNA(COBAS)3.6×104 IU/L。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无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苦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护肝退黄治疗,予恩替卡韦抗病毒,间断补充血浆及白蛋白支持治疗。但患者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入院后13 d,复查血清总胆红素296.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8.3%,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随后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透析)支持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原发性腹膜炎,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入院后46 d复查HBV-DNA阴性,入院后50 d患者死亡。
-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患者女,57岁,因中上腹不适15 d,皮肤巩膜黄染2d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药治疗(以首乌藤为主的14味药).入院前15 d出现中上腹不适,伴水泻和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以"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头孢美唑和雷尼替丁静脉滴注)后自诉好转.入院前2d,皮肤巩膜明显黄染,伴全身瘙痒、低热和四肢关节隐痛.查体: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无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和后背皮肤见抓痕.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丙氨酸转氨酶13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7 U/L,总胆红素246.6 μmol/L,直接胆红素143.0μmol/L,碱性磷酸酶142 U/L,γ谷氨酰转肽酶42 U/L,总蛋白63.2 g/L,白蛋白29.8 g/L.
-
儿童反复肝功能异常伴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
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辽宁省瓦房店人,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到北京佑安医院就诊.2008年9月,患儿因“支气管肺炎”当地医院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后口服罗红霉素,1周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如浓茶色,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993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819 IU/L,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TBiL) 103 μmol/L.甲型肝炎病毒( HAV IgM、IgG)、丙型肝炎病毒(HCV IgM、IgG)、戊型肝炎病毒(抗-HEV IgM、IgG)抗体均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乙型肝炎其他指标均阴性.
-
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的临床观察
双环醇片是治疗肝炎的一类新药,动物及临床实验证实该药物对治疗肝炎有明显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作用,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且有一定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双环醇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用双环醇片治疗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