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LD50的重新评价
1 LD50的历史作用1926年Wingarden给573只家猫静脉注射毛地黄制剂试验时,发现常态分布曲线中央为其死亡的平均值,而且该处动物多,特别敏感和特别耐受的动物反而较少.1927年英国生物学家Trevn首先建议测定一些药物如毛地黄、胰岛素、白喉类毒素等的毒性大小,用导致50%动物死亡剂量即半数致死量(LD50)来表示,并发表于皇家学会杂志上,即沿用至今的毒理学的经典方法之一.几十年来,研究人员、统计人员对LD50的测定,从不同角度设计出许多方法.1928年Krogh和Hemmingsen将剂量由算术改换为对数,1933年Gaddum和Bliss发现如把反应率转换成概率单位的数学函数时,则它和对数剂量的关系就形成一条直线,而提出比较简单的概率单位法,其后相继出现回归直线法(Berkson 1944)、序贯法(Dixen-Mood 1948)、图解法(Horn 1953)及杨世洪提出的Karber速算法(1974)等几十种LD50计算方法.有的方法计算简便,但结果粗略,有的结果较准,而计算复杂,有的设计根据有错误,有的应用范围太局限.当今广泛应用的方法,国外多为Litchfield和Wilcoxon的坐标纸图解法.我国常用改良的寇氏法和霍恩氏法.几十年来LD50测定方法对毒性分级和毒理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重大科研项目也都是由LD50开始的,它为人类所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
-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试行)
一、背景及时、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特别是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以及潜伏感染者的识别是目前结核病诊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免疫学方法是诊断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经典方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时间短,可以高通量对大规模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等优点,国际和国内也不乏使用该方法检测结核病的报道.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市场上已经使用的19种结核病血清抗体检测试剂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所有试剂盒诊断肺结核患者的敏感度都比较低,仅为0.97%~59.7%,特异度为60%左右.由于诊断结核病的结果不理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不提倡将此类方法用于结核病的检测[1].
-
红细胞叶酸的微生物检测法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叶酸缺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红细胞叶酸能够反映人体内叶酸的长期变化状态,是评价叶酸营养状态、判定预防干预措施效果的常用指标之一.目前用于检测叶酸的方法众多,其中微生物法是检测生物体内叶酸的经典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不高;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结果报告时间要求不高的临床检测.
-
锌原卟啉作为儿童铅中毒筛查的界定值研究
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量的铅接触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听力、神经功能和智力水平.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显示, 我国有约30%儿童血铅水平高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推荐的儿童铅中毒标准(血铅浓度≥100 μg/L).目前,测定血铅的经典方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硒含量
全血硒与膳食硒摄入量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硒营养状况的指标[1].目前测定硒的方法较多,荧光法是经典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繁琐费时[2];催化光度法和极谱法的稳定性较差[3,4];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又存在硒的挥发损失[5];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手工操作是其缺点[6].我们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硒,对测试条件进行研究,并采用回流三角烧瓶消化样品,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示波极谱法测定大米等样品中的碘
碘测定的经典方法是砷-铈催化接触法.这种方法必须严格控制无碘污染,由于是催化反应,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操作者不易掌握,同时时间与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否则误差较大.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方法线性较宽、灵敏、准确.测得QC质控样品的结果与标示值相符,较催化接触法、色谱法、ICP-MS、HPLC和中子活化法[1]等操作方便,条件易于控制.大米、小麦、饮用水、蔬菜等样品通过KOH-KClO3联合作助灰化剂,运用示波极谱法测定其碘含量,获得满意结果.
-
4种Schiff试剂冷配法的应用和体会
PAS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在组织化学染色中应用广泛,Schiff试剂的配制由Do Tomasi于1936年提出[1],称之热配法,作为经典方法延用至今[2].近年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冷配法,收到了与热配法同样的染色效果,现将使用过的4种Schiff试剂冷配法的使用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介绍一种简便的RNA制备方法
异硫氰酸胍法是组织制备RNA的经典方法,但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现介绍一种在Minh D.To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更为简便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
-
飞行时间质谱在快速检测地震伤员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中的应用
对细菌的正确和快速鉴定可以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当前细菌的鉴定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手工经典方法,如API、RapID、微量生化管鉴定,有临床常规使用的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器,还可以用16 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1-2].
-
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诊断垂体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GH)缺乏性侏儒症是儿童矮小的重要原因,激发试验是判断垂体GH分泌功能的经典方法.但该方法需多次采血、有不良反应,准确性、重复性欠佳.本研究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GH缺乏症(GHD)、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IGF-1结合蛋白3(IGFBP-3)[1],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
两种浓度的二硫苏糖醇对抗体区分试验结果的影响
对新生儿溶血病及同种抗体检测,抗体区分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巯基类试剂可裂解IgM分子的二硫键,使其失去原有的血清性质,来检测共存的IgG抗体.观察抗体用巯类试剂处理前后的活性,对于免疫球蛋白性质的确定非常重要[1].目前经典方法之一采用0.01 MDTT(二硫苏糖醇)溶液处理血清标本.但该浓度的试剂在某种情况不能使IgM分子完全降解,直接影响免疫球蛋白性质的确定.为此,我们对单位时间内不同浓度的试剂(0.01 mol、0.02 mol)对IgM抗体破坏结果及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试剂浓度与IgM抗体的关系.
-
多聚-L-赖氨酸包被载玻片改良法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是当前生物化学和分子技术进行基因及产物研究的常用方法,可确定各个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在何时何处表达.这两项细胞技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载玻片的正确处理.经典的载玻片处理技术用加有洗涤剂的水清洗载玻片数分钟后,再于水中浸泡30 min.配制足量的500 μg/ml多聚-L-赖氨酸水溶液,逐一浸载玻片.经空气干燥后,贮于4℃,1周内使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方法操作不当,易导致试验脱片现象.为确保各项重大试验质量,我们对经典方法进行改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
踝部血压测量及踝臂血压指数
踝臂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既准确又简便的无创指标.但文献报告的踝部血压及ABI测量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多普勒法是测量踝部血压的经典方法,先进的示波法自动测压仪目前在临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ACC/AHA指南建议用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中较高的收缩压作为分子,用较高一侧的肱动脉收缩压作为分母,计算ABI.ABI≤0.90可以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有下肢动脉疾病危险的人都应该进行ABI检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
血糖负荷与糖尿病饮食健康
众所周知,对于糖尿病病人,科学选择及合理搭配膳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确保血糖达标,防治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常沿用食物交换份的方法指导糖尿病病人如何选择食物,这种经典方法在血糖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不能区分交换表中热量等值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幅度的差异,在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
白天小睡多导睡眠图监测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夜间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经典方法[1].我们的研究根据重度OSAS患者白天嗜睡明显的特点,分析比较夜间睡眠与白天小睡PSG各参数的改变,以探讨白天小睡PSG监测对OSAS的诊断意义.
-
腹壁疝外科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腹壁疝外科的发展同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一样得益于现代麻醉学、无菌术、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进步.自1887年Bassini提出了第一个现代的、以疝解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以来,疝外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现在Bassini修补仍是外科医生基本的疝修补手术之一.此后的100年间大约有200多种手术方式被用来进行疝修补,其中不乏对疝外科做出很大贡献的经典方法,如Halsted、Fuguson、McVay等.
-
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在产前诊断的试验性应用
产前诊断又称出生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检测胎儿的健康状况,对检测出患有疾病的胎儿及时终止妊娠,从而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目的.产前诊断是诊断胎儿先天愚型的经典方法之一,是防止先天愚型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随着产前唐氏筛查的广泛开展以及高龄孕妇的增加[1] ,产前诊断染色体病的需要也日益增加.
-
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原则及问题
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经典方法.保肢治疗的目的是不但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要保存良好的肢体功能.保肢手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避免局部复发,第二个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治疗格言为:"肿瘤第一,功能第二".国内近20年来骨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广泛性切除的原则和方法已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恶性骨肿瘤的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就全国范围内来讲,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仍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广泛性切除的原则和外科技巧掌握不熟;(2)化疗不规范;(3)重建方式的选择不合理;(4)缺乏长期随访.
-
肩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成人肱骨上段是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的部位之一,也是转移癌的好发部位[1-3]。约95%的肩胛带肿瘤可以施行保肢术,用假体重建肱骨上段的骨缺损[4-6]。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新辅助化疗及广泛性切除的理念已得到广泛推广。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经典方法。新辅助化疗能早期消灭微小转移灶并能缩小原发肿瘤,有利于随后的保肢治疗,还可能通过评估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提供体内化疗敏感性试验的信息。
-
腋下小切口联合内镜行食管癌切除术
经胸食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手术的经典方法,虽然现代麻醉及外科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但开放食管切除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70%~80%[1],住院死亡率也高达4%~7%,为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腔镜微创外科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食管手术[2].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为18例患者施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