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献血员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的研究

    作者:陈秉宇;李育;沈健;王梅

    目的 检测和分析献血员血液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卡(抗IG+C3d)检测不完全抗体和试管法进行DAT.结果 4 051名献血员血液样本不完全抗体测定的阳性率为0.20%(8/4 051),DAT阳性率为0.37%(15/4 051),其中3 182例红细胞悬液样本,不完全抗体测定阳性率为0.19%(6/3 182),DAT阳性率为0.38%(12/3 182),869例机采血小板样本,不完全抗体测定阳性率为0.23%(2/869),DAT阳性率为0.35%(3/869);对8例不完全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抗体鉴定,4例为抗E,1例为抗cE,1例为抗c,2例为抗M;对15例DAT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其中14例为IgG致敏,1例为IG+C3d致敏.结论 对献血员进行不完全抗体测定和DA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施纪文;王兆钺;周有宁;程大卫;阮长耿

    目的 建立了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红细胞结合IgG(EBIgG),并观察该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该竞争性ELISA和常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研究了72例AIHA、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血液系统肿瘤、31例其他类型贫血、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46名健康志愿者的EBIgG.结果 DATIgG阳性的AIHA患者,ELISA检测均为阳性,且结果[(131.4±112.2)fg/103红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8±11.4)fg/103红细胞,P<0.001];DATIgG阴性(C3型)的AIHA患者中,ELISA检测的阳性率为52.9%,EBIgG水平[(42.6±29.4)fg/103红细胞]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LE及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ELISA检测的阳性率为21.4%;而DATIgG阴性的其他贫血和ITP患者,ELIS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竞争性ELISA检测EBIgG是一种灵敏并客观的方法,对提高AIHA和其他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配血及成分输血

    作者:纪桂香;夏和凤;于泽芝

    目的 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DA T)输血患者的病理特征,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方法 ,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73例DA T阳性的标本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干扰,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有无自身免疫性溶血选择不同的血液成分.结果 73例中,除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注洗涤红细胞外,其他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 对DA T阳性患者需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或同种抗体干扰后,根据患者有无溶血而选择相应的成分输血.

  • 2010~2013年常州地区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原因分析

    作者:许飞;张建伟;吴强;曹伟春;曹锁春;闵志军

    交叉配血试验[1]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其方法主要有盐水法、凝聚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发生和解决临床疑难输血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48例配血不合样本原因分析如下.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阳福桂;刘芳;戚志萍;李宁

    目的 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对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住院患者、不同血红蛋白含量的内外科住院贫血患者及接受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内科患者中直抗阳性检出者继续进行分型试验.结果 外科贫血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为17.1%,内科贫血患者的则为40.9%,两组患者直抗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住院患者63例直抗阳性者标本经分型为抗-IgG+抗-C3d 42例,占66.7%;抗-IgG 12例,占19%;抗-C3d 9例,占14.3%.内科贫血患者的直抗阳性率分布以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 g/L范围的阳性率为高,达到60.9%.科室分布以消化科、重症监护科、肿瘤科、中医肾病科患者的直抗阳性率为高,均达到50%以上,直抗阳性的贫血患者的输血频率亦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重视对贫血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及分型试验,对于内科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因素,以保障有效输血.

  • 混合性感染导致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卉;张晓娟;孙桂香;刘景汉

    目的 初步探讨混合性感染导致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方法 追踪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归纳其基础疾病,多次抽取血样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患者血液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的外周血液和骨髓细胞进行涂片镜检,研究患者贫血的原因.结果 住院期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的DAT试验阳性.细胞涂片见部分红细胞有球形、锯齿形、棘形,细胞膜中间出现点状漏孔;骨髓像显示反应性骨髓细胞形态改变.结论 导致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涉及三方面:(1)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引起氧自由基等因子增加,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2)重症肺炎造成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红细胞经过时遭到机械性损害;(3)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黏附,在单核巨噬细胞和K细胞等协同下破坏这些细胞.

  • 罕见抗-Mur引起配血不合1例报告

    作者:邹文涛;刘赴平;郭建生

    病例摘要吴××,男,45岁,汉族,3年前患急性白血病而就诊于多家医院,至2000年6月先后共输血10次达2 000多毫升.2000年6月25日在本市某医院作输血前交叉配血时,发现主侧盐水介质中出现较强凝集,即送本站临床输血研究室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经检查证实,该患者血清中含有一种罕见的抗-Mur抗体.血型血清学检查1 检测方法 ABO及Rh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选及鉴定、抗体效价测定均参照<输血技术手册>提供的方法进行[1].

  • 肿瘤患者交叉配血单一次侧不合9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娜;陈玉娟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单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的95例住院肿瘤患者.结果 人为因素失误1例,纤维蛋白含量过高8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例,直抗阳性84例.结论 肿瘤患者MGT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主要来自直抗阳性.

  • 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观察

    作者:王娜;陈玉娟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两种血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谭少华

    目的 比较两种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了解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与采样时间的关系.方法 母婴血型鉴定,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结果 两种血型的婴儿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与送检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标本应早送检、早预防、早治疗.

  • 柱凝集法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王显荣;周永列;陈秉宇;李育;费鲜明;许立

    目的开展和运用一种新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方法.方法微柱凝集法(CAT)DAT阳性的临床21例标本用传统试管法(CTR)确证,对20例CAT法阴性的标本做对照试验;同时抗D血清进行倍比稀释用二种方法同步检测.结果CAT法DAT阳性的标本其CTT法有19例阳性,而20例CAT法阴性的标本其CTT法也全部阴性,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x2=2,P>0.05);CTT法测出1:512稀释的抗D而CAT法可以测出1:2048稀释的抗D.结论CAT法检测DAT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完全可以代替传统试管法.

  • 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及特殊反应分析

    作者:骆宏;莫春妍;张润青;赵阳;姬艳丽;魏玲;罗广平

    目的 探讨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特殊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收集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2例,母血标本12例,测定其ABO和Rh血型.新生儿标本行溶血病3项实验,新生儿血清、放散液、母血清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实验,并测定相应抗体的效价.结果 有1例患儿标本RhD血型放散前定型为阴性,放散后为阳性;患儿标本溶血病3项实验均阳性;引起溶血病的抗体中,IgG抗-D 9例,IgG抗-E检出2例,IgG抗-c合并抗-D1例;母血清中的IgG抗-D效价介于128~2048,IgG抗-E效价介于64~256;患儿血清中游离的IgG抗-D效价介于2~512,IgG抗-E效价介于4~32.结论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放散实验对于诊断Rh系统溶血病具有重要意义;特殊反应要综合分析处理,获取真实结果;临床输血或换血治疗时,要根据患儿体内的抗体情况进行血液选择.

  • 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结果分析及血液成分选择

    作者:徐静

    目的: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处理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中2例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21例为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的为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宜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滤白洗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的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宜选择滤白洗涤红细胞;药物导致的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滤白悬浮红细胞.

  • 新生儿溶血病血型分布及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沛云;朱万寿;凌卫宾;黄秀凤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造成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母体随即产生相应IgG抗体,该抗体作用于胎儿红细胞,从而造成新生儿溶血[1]。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肝脾肿大等症状,新生儿溶血病还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好发于出生后24h内,可迅速进展为胆红素脑病、继发性核黄疸,造成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2]。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6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别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原发性冷凝集素病1例报告

    作者:潘玫;陈山

    原发性冷凝集素病(PCAD)临床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近年来每当秋末及冬季,多次出现棕红色尿、头昏、乏力,遇冷时四肢皮肤发紫并感麻木,遇热后症状可很快消失.2000年12月28日再次发作前来就诊.查体: T36℃.心、肺、肝、脾、肾无异常.皮肤粘膜苍白.轻度贫血貌.末稍皮肤遇冷时发紫并有麻木感,遇热后症状很快消失.实验室检查:冷凝集素试验效价>1∶6400(正常凝集效<1∶3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C3阳性,抗IgG阴性(正常均为阴性).冷溶血试验阴性(用于鉴别诊断).血清间接胆红素45.6μmol/L(正常 1.7~17.2μmol/L).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正常为阴性).血清支原体抗体IgG阴性(正常为阴性).单克隆抗体尿隐血试验阳性(正常为阴性).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破碎红细胞多见.网织红细胞0.045(正常成人0.005~0.015).Hb102g/L .采血时,血液凝于注射器内,考虑由冷凝集引(当时室温12℃).根据实验检查、临床表现等,该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冷凝集素病.讨论:冷凝集素病(CAD)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低温环境下(末梢循环低于30℃时),此IgM作用于红细胞膜上,激活抗体 ,形成复合物使之凝集,阻塞毛细血管,血循环障碍而引起手足末梢紫绀,严重者可发生溶血,导致血红蛋白尿.正常人血清几乎都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存在,其效价4℃<1∶32 ,当温度>20℃时,即失去活性,常温下不被红细胞抗原吸附,所以正常人不会发生溶血现象.多数CAD患者冷凝集效价高低与溶血程度呈正相关,一般冷凝集素1∶1000 以上即可引起溶血,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支原体等感染有关.冷凝集素实验阳性、效价在1∶4000以上时,则应考虑为原发性冷凝集素病;如低于此效价又明显高于正常值,患者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阴性,则可排除支原体肺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继发性冷凝集素病(SCAD)的可能.

  • 抗-E及抗-Fya抗体致配血术后1例

    作者:刘明霞;刘富然;浑守永

    患者男,50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于2003年8月输血2000ml,2005年3月输血时出现配血不合,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及抗-Fya.经以下检查:①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O、CCDee、Fy(a-b+),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者血清与谱细胞及自身细胞在室温(22℃)盐水介质中不反应,在Polybrene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与抗-E及抗-Fya抗原细胞均出现凝集.②血清与E抗原阳性Fya阴性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取患者血清2滴与E抗原阳性Fya阴性细胞1滴(O、ccDEE、Fy(a-b+)在37℃吸收30min,吸收后的血清与O、ccDEE、Fy(a-b+)细胞在盐水、抗人球蛋白及Polybrene介质中均无凝集;其乙醚放散液与O、ccDEE、Fy(a-b+)细胞在Polybrene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凝集(+++~++),证明血清中含有IgG性质的抗-E抗体.

  •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作者:刘永华;方炳木;江锦红;章俏雷;曲志刚;马光丽;汪笑秋;王晓丽

    患者男,59岁。因乏力1个月余,于2012年3月2日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全身乏力,稍活动后即感双下肢酸软、气短难续,无其他不适。体检:T 38.5℃,BP 121/81 mmHg,R 20次/min,P 92次/min。贫血、消瘦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腹部、双肾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WBC 2.8×109/L,N 63.4%,RBC 1.16×1012/L,Hb 39 g/L,PLT 102×109/L,网织红细胞1.9%。血生化:ALB 29.2 g/L, GLB 39.5g/L, TBIL 53.5 mol/L,DBIL 40.7μmol/L,Cr 68.4μmol/L,BUN 4.4 mmol/L,UA 129μmol/L,钙1.93 mmol/L,磷1.58 mmol/L,氯108.4 mmol/L,CRP 72.5 mg/L。尿常规:胆红素阳性,余项正常。粪便常规+潜血:未见明显异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 ALG(猪)联合FU、CTX预处理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作者:展新荣;王羽;尹俊杰;梁波;王中良;李志慧;张彦平;朱秋实

    患者女,17岁,以"皮肤紫斑伴发热、牙跟出血1周"为首发症状于2010年8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关节疼痛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散在紫斑,未见皮肤色素沉着及发育异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口腔多发血泡,咽稍红,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1.7×109/L,淋巴细胞0.82,RBC 4.6×1012/L,HB 126g/L,PLT 141×109/L.网织红细胞0.005;CD55/CD59阴性,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均阴性,输血前抗体筛查反复检查未见异常;LDH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淋巴细胞、CD4+T细胞/CD3+ CD8+T细胞均正常.铁蛋白67 ng/m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 抗-Ec联合抗体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作者:杨伟伟;王爱兰;武志贤

    患者,男,19岁.2011-10-21因外伤致左胫腓骨骨折,在当地一家医院行急诊手术,术中及术后输血3次,共输A型RhD阳性红细胞8U,血浆600 ml.2012-05-14入笔者所在医院关节一科,拟定于2012-05-16行二次手术,并于手术前申请备A型血红细胞4U.在为患者用微柱法鉴定血型及做不规则抗体筛检时发现抗体筛检阳性,随机用聚凝胺法和卡式抗人球法配血时发现主次侧均凝集.随后,为患者做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自身抗体均为(++),经血型血清学检查证实患者血清含有抗-Ec联合抗体,并由该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聚凝胺配血法,选择6U不含E、c抗原的A型洗涤悬浮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做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凝;采用微柱卡式抗人球法配血时,主侧不凝集,次侧有1+凝集,患者输注后无不良反应.

  • 反复输血的受血者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的研究

    作者:沈柏涛;谢一唯;陈秉宇

    目的:检测和分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DAT分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 +C3d)检测不完全抗体和DAT,用试管法进行DAT分型.结果:1291例反复输血的受血者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为2.09%(27/1291),对27例不完全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鉴定,其中抗E 12例、自身抗体3例、抗D2例、抗Ec2例、抗c2例、抗C1例、抗e1例、抗M1例、抗E合并抗JKa1例、抗c合并自身抗体1例、不明抗体l例;DAT阳性率为16.7%(216/1291),对216例DAT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其中IgG+ C3d致敏为46.76%(101/216)、IgG致敏为18.06%(39/216)、C3d致敏为26.85%(58/216)、18例分类未果8.33%( 18/216);不完全抗体和DAT皆阳性为0.23%(3/1291),临床诊断皆存在AIHA.结论: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都有较高的阳性率;重视和加强该类受血者的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0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