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对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影响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一般在需要肩部外展、外旋及内旋的羽毛球运动中,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
-
AO解剖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C型骨折临床观察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损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高能量暴力所致的肱骨干骨折愈来愈严重、复杂,其中上段粉碎、移位明显骨折,有时合并神经损伤、肱骨头脱位,诊治不当,肩关节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06年5月~2008年11月,作者采用AO解剖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C型骨折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
从1994年5月~1997年10月,应用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8~45岁,平均34.6岁。左侧3例,右侧5例。大结节上移1~2cm者6例,上移2cm以上者2例。除1例于伤后10天手术外,余均在伤后3~5天内手术。2 治疗方法采用肩关节前入路,显露骨折端,首先找到大结节,将1mm以上软钢丝穿过其肩袖附着点,可穿2~3道钢丝,拉紧钢丝两头,逐渐将大结节拉下与肱骨头对合,在大小结节上各钻二个小孔,细钢丝从小孔穿入结节间沟下褥式结扎固定大小结节[1],成一整体后,以远折端对合之,距离远折端1cm、2cm的肱骨干外侧面分别向与骨干成40°、30°钻入肱骨头,顺骨洞分别拧入一枚松质骨螺钉,先不完全拧紧,腱袖的钢丝“8”字交叉绕过钉尾扭紧打结后,再完全拧入螺钉,使钉尾贴紧皮质,钉头刚到肱骨头下为度,检查肩关节活动无碍,固定稳妥后,缝合诸层组织,放置引流。3天后开始关节活动。3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解剖复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骨折对位90%以上,肩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可:骨折对位90%以下,肩关节功能中度受限。差:骨折对位60%以下,肩关节功能重度受限。本组8例均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22个月),结果:优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
-
习惯性右肩关节后脱位一例
患者,男,23岁。因右肩关节创伤后随意性脱位二年多,于1996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8月5日因从2米高处跳下,不慎致右肩关节后脱位,经当地医院整复治愈,5个月后又因跌伤致右肩症状同前,经复位治疗1个月后,发现右肩关节在特定位置时可随意向后脱出、自行回纳。以后逐渐加重,随意程度以每分钟数十次的频率出现,肩关节乏力,不能作重体力劳动。体查:一般情况好,未查出心肺肝肾等异常病变,右肩后部肌肉稍松弛,局部无压痛,患臂力量略差,右肩关节外展45°~90°时,可随意向后脱出、回纳,脱出时肩部畸形,后部隆起并可扪到脱出的肱骨头,肩前凹陷扪之空虚,回纳后关节畸形消失,活动正常,作肱骨头脱出时拍片提示呈后脱位表现,回纳后拍片示肩关节骨结构表现正常。诊断:右肩关节创伤性随意性后脱位。入院后在臂丛麻醉下作手术治疗,取右肩后侧手术入路,术中见后关节囊松弛,后侧盂唇较低平,肱骨头未见缺损,肩外展45°~90°时肱骨头极易脱出,采用软组织与骨阻滞联合术[1],切开显露关节盂颈后部,取自体髂骨外板制成2.5cm×1.5cm倒“J”型骨块,以2枚螺丝钉固定于肩盂颈后面,使其高于后盂唇约6mm,褶叠收紧缝合关节囊、缝合肌肉关闭切口。术后右上臂固定于体侧,4周后解除固定,逐渐作肩关节功能锻炼,12周内忌随意后脱位动作和强烈运动。16个月随访,患肩活动范围正常,无疼痛,随意后脱位动作不能实现,臂力与健侧基本对称。
-
垂直下牵外旋前臂治疗肩关节脱位
从1990年至今笔者曾用垂直下牵外旋前臂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15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57例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31~72岁;右侧108例,左侧49例;来诊时间长6d,短0.5h;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合并症,脱位均经X线摄片证实。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嘱患者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一手轻握患肘或前臂,另一手在患肩周围做轻度的拿捏手法,握肘或前臂之手同时做小而轻的前后摆动,3~5min后,令一助手稳站于患者健侧,双臂从患者的前后伸向伤肢腋下,双手十指交叉卡住盂下端,向健侧斜上方做提牵势。此时患者伤肢呈自然下垂状,术者站于伤肢侧,稍下蹲,两手紧握腕部并向下牵引,约1min后,再轻轻外旋伤肢,使肱骨头顺势回纳入肩关节盂中,同时可闻及复位的响声。以托板将前臂屈曲90°固定于胸前,配以口服舒筋活血药物,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
肩关节零度位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传统整复方法有多种.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肩关节零度位法整复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共计2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岁~57岁.右侧脱位13例,左侧脱位9例;喙突下型12例,盂下型8例,锁骨下型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6例.本组病例均为外伤所致新鲜肩关节前脱位.2 整复方法与结果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把持住肱骨头,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呈中立位,在轻度牵引下使患肢缓缓上举过肩呈155°上举位,此时术者移动至患肩的上外侧.持续牵引,轻轻内外旋转,当感到有肱骨头入臼的滑动感时复位即告成功,患肢贴胸搭肩固定.本组22例中,均未施麻醉,一次复位成功,经X线复查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骨折块均满意复位.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由于复位所致的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
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作者自1992年来应用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9~83岁;右侧22例,左侧16例。均为新鲜脱位。分型:盂下型19例,喙突下型14例,锁骨下型5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9例,多发骨折4例。2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不用麻醉。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操作步骤,以取得配合。取仰卧位。以右侧为例,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肘上方,一手握住前臂,逐渐外展上举肩关节至零度位(即肩关节外展135°及上举135°)。持续牵引3~5min,然后一手继续牵引,一手将脱位的肱骨头向外上、向后方按压,即可感觉到肱骨头入臼的弹跳感和听到弹响声。逐渐屈曲内收肩关节,将患肢贴住胸壁,试将患手搭在左肩上,如搭肩试验阴性,则复位成功。部分患者在零度位牵引时即可复位。复位后,患肢上臂置于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90°位,绷带固定于胸前,并摄X线片证实。复位后固定时间:单纯脱位者为3周,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为5~6周。
-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CT分析
本文报告10例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行肩关节CT检查,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青壮年,年龄为21~33岁,平均26岁;左肩4例,右肩6例;9例有确切的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病史,初次获得复位后,再发生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1例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肩袖肌不全瘫所致,该患者患侧三角肌肌力为3级,X线平片肩关节骨质疏松,肱骨头、关节盂发育较差,废用性骨萎缩,余9例有外伤史患者的肩关节X线平片无骨性异常改变.
-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尤其是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手术难度较大,骨折固定往往不牢固,术后的肱骨头坏死率、残疾发生率较高.1可行性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三部分骨折及四部分骨折由于大小结节的骨折移位,骨折后肱骨头的血运遭到破坏,肱骨头的坏死率较高,由于骨折的移位,骨折的复位也较困难.以往对于肱骨近端的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的适应证,但对于年轻的患者,人工假体置换并不适用.
-
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目的 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 cuff 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 space”“scapular 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 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
不同年龄段健康国人肱骨头区域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肱骨头区的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51人,男27人,女24人;年龄20~88岁,平均48.69岁.所有健康志愿者行肩部CT扫描,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20~39岁)17人;B组(40~59岁)18人;C组(≥60岁)16人.应用骨皮质测量软件Stradwin 5.2读取CT原始影像数据,生成骨皮质的彩色分布图.垂直于肱骨头关节面,将肱骨头高度四等分后建立相互平行的3个横截面;在横断面1、2、3,测量分析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和后壁的骨皮质厚度、骨皮质密度和皮质下骨小梁密度.结果 在A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后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B、C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后壁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后壁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A、B、C组的横截面1、2中均较低.在C组的横截面3,外侧壁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值低.A、B、C组在横断面1、2、3中各个测量点的皮质下骨小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各个年龄段,肱骨头区的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程度不同,40岁以后差异程度有所减弱.肱骨头区的外侧壁或者后壁,是骨皮质的薄弱区域.
-
徒手暴力整复肩关节脱位致腋神经损伤1例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脱位之一,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男性多于女性.
-
左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5岁.于半年前无诱因下发现左上肢肌肉较右侧明显萎缩,无疼痛不适.门诊左肩关节X线片示:"左肱骨头外侧骨质缺损,边界清,似有硬化边和骨脊,无软组织肿胀,肩关节间隙正常"(图1),考虑为软骨母细胞瘤可能大.
-
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肱骨头置换及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通过对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型、Ⅳ型骨折采用肱骨头置换及锁定钢板固定的疗效对比,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我科2012年至2016年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及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的63例肱骨近端粉碎(NeerⅢ型、Ⅳ型)骨折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Neer评分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月、9月、12月)Neer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头置换术优良率为82.7%,锁定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5.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发生骨折移位后畸形愈合1例,患者耐受良好,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头置换组发生腋神经损伤1例,术后经消肿及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4月后康复.发生脑血管意外1例,转神经内科治疗.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锁定接骨板固定术远期效果相对优于置换组.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2例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依据Neer四部分骨折分类法: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9例,假体均为单级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12例均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谨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患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喙突下脱位伴解剖颈骨折
肩关节是全身灵活的关节,在上肢功能活动中占重要地位,所以治疗要求较高.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常见,发生率4%~5%.解剖颈骨折伴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相对少见.此类骨折非手术治疗无效.笔者2003年6月~2008年6月,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此类骨折11例.总结报告如下.
-
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腋神经损伤一例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腋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因车祸致左肩部肿痛活动受限1 h入院.查体:左上臂处于过度外展、上举位,屈肘前臂置于头顶上方,腋下及胸壁淤血,可扪及肱骨头,肩外侧三角肌处皮肤感觉减退,肩关节弹性固定.
-
肩关节直立性脱位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因乘摩托车摔倒致右手着地受伤,伤后右肩部疼痛、活动障碍1 h入院.查体:右上肢外展在头侧,呈"行军礼样",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弹性固定,右肩关节压痛,肩峰下关节盂空虚,腋窝前侧可以触摸到肱骨头,肘关节及手指活动正常,手指感觉、血运正常.X线片显示:右肩关节脱位,肱骨头位于肩胛盂下,肱骨极度外展于头的右侧(图1).诊断:右肩关节直立性脱位.急诊采用肌间沟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患者仰卧位,由第一助手在头侧将患肢伸直位,一手握肘部,另一手握前臂腕上顺势作拔伸牵引.
-
前屈旋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24例
自1994年3月份以来,采用肩关节前曲举臂内旋法整复24例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9~78岁.喙突下脱位10例,盂下脱位12例,锁骨下脱位2例.其中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例.复位姿势和方法:年龄大和肌肉发达者,可仰卧于床上,以右肩关节前脱位为例:术者站于患侧,将患肢由身前矢状面缓缓举过头顶,此时可见脱出于肩盂前下方隆起的肱骨头,术者左手牵握患肢肘部,牵拉的同时轻轻内外旋转患肢,右手按压于隆起的肱骨头部位,感觉患者肩部完全松驰时,术者将患肢肘部推向患者头侧的同时,右手掌按压上推肱骨头使其复位.肌肉消瘦者往往在旋转过程中无意或没有过多的疼痛中完全复位.年轻肌肉不发达者,可坐位靠背椅子,面向术者,术者站于脱位侧的侧前方,将患臂由前方缓缓抬高上举于患者右耳侧,左手握持患肢肘部,使患肢前臂搭于头顶,术者右手虎口和拇指挤压于脱位的肱骨头处,此时术者左手提拉旋转晃动患者肘关节,右手将脱位的肱骨头推向关节盂方向,轻轻旋转,往往在无意中复位.
-
双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肱骨头脱位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四楼高处坠落致腰腹双上肢外伤疼痛活动障碍30 min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清,贫血貌,腹部稍膨隆.上腹壁有擦伤痕,上腹肌紧张,有压痛、无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不凝血,双肩、左肘,左腕掌肿胀畸形,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音、活动受限,L1棘突局部压痛,腰椎旁肌痉挛,双下肢无感觉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