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管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

    作者:戴定可;翟仁友;于平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梗阻置入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资料与方法 28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经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置入支架.经单侧穿刺5例,经左右肝分别穿刺23例.2枚支架并排放置21例,经第1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支架7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与操作有关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血胆红素术前(19.34±15.47) mg/dl,术后1周内下降为(9.75±8.21) mg/dl.生存期25~816天(平均213天).结论 通过介入手段置入胆管内支架是缓解肝门部梗阻引起的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

  • 腹部不典型囊性包块的B超声像图分析

    作者:邱俐;王蓉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 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附31例报告

    作者:沈琦;滕存远;孙仕绪;张希凤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后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4.6岁。初次手术者28例,既往施行过胆道结石手术者3例。本组术前均经过BUS,PTC或CT等检查诊断为肝胆管结石,术中证实并有胆管不同程度狭窄及狭窄以上胆管扩张。1.2 病变类型:本组肝内型中,左叶胆管并结石、狭窄21例,右叶胆管结石并狭窄4例,左、右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例;肝内外型中,左、右肝管结石,狭窄并肝/胆总管结石3例。1.3 手术方式:本组31例均行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其中左肝外叶切除8例。肝门高位胆管切开,胆管整形,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手术23例;左肝外叶切除,左肝断面左肝管全程剖开并与肝门会师沟通,经左肝切缘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联合手术8例。本组均予以横断胆总管,远端闭锁,近端与已切开的肝胆管形成宽大的肝胆管区,制作成肝脏面单胆管盆。肝胆管盆空肠吻合口5~10cm。旷置的桥袢肠管与近端空肠距切断处均在50cm以上空肠做半周径的端侧吻合。并在吻合口上方的两空肠袢作同步间断Y臂浆肌层缝合固定8cm,使其并拢呈真正的Y型结构。另对4例孤立于正常肝段明显可见的末梢胆管内铸性小结石,作了局部切开取石,末稍胆管封闭,切开处肝内缝合。术后2周做胆道造影16例,均显影胆管盆宽大且肝内胆树显影良好,有3例有残石。本组无死亡。

  • 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12例

    作者:杨德平;余开湖;石教华;郑小宁

    肝门部及其附近的恶性肿瘤常引起左、右肝管和胆总管的高位梗阻,黄疸程度严重,病变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对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2例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MBE)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1例

    作者:徐树明;关晓力;孙惠苗;武艳君;杨洁

    重复胃畸形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我们近期收治位于幽门部的重复胃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性,2个月,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5 kg,母乳喂养。入院前5 d 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每次进食后均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黏液,不伴发热、腹泻、抽搐等,加重2 d 入院。体查:无腹胀,未见胃型及蠕动波,腹部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未扪及腹部包块。彩超结果提示:肝门部囊性包块,内见密集点状弱回声反射,诊断肝门部囊性包块,性质待查(图1);上腹部 CT 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构提示:肝门区3.3 cm ×3.9 cm 的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CT 值3 Hu,增强后囊壁强化,胆总管未见显示,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向左前推移,考虑胆总管囊肿的可能(图2);上腹部 MRI 及 MRCP提示:肝门区可见一囊性异常信号影,囊壁较厚,囊内信号与胆汁信号相似,胆总管显示不清,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感染(图3);上消化道造影:胃外形较大,蠕动较强,造影剂通过受阻,可见鸟嘴样改变,分别于半小时及1 h 复查,未见造影剂明显通过进入小肠,考虑胃出口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图4)。

  • 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指导累及肝门部巨大肿瘤的精准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作者:段于河;董蒨;张虹;卢云;潘振宽;陈永健;王国栋;高川;李晓飞

    小儿肝脏肿瘤瘤体巨大,病理类型多,部位复杂,累及肝脏体积较大,且多累及肝门部或肝门部淋巴结、门静脉等,给手术带来了挑战.当肿瘤累及肝门部,尤其是累及多个部位时,术中易并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过去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这类肿瘤从不可切除向可切除转变.

  • 肝门部囊性肿物

    作者:费川;杨晓锋;李索林

    病例摘要
      患儿,女性,2岁。主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40余天住院。病史:患儿40 d 前不明原因出现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伴皮肤瘙痒、纳差,大便亦逐渐变白呈陶土样,无发热、腹痛症状。体查:T:36.5℃,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消瘦;上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肋下3 cm,边缘稍钝,质韧,无压痛,脾肋下未扪及,腹内未扪及明显肿物。肝功能检查提示:TBIL 221.8μmol /L,DBIL 200.2μmol /L,ALB 33.7 g/L,ALT 133.0 U /L,AST 126.0 U /L,ALP 890.0 U /L,GGT 642.0 U /L。腹部 B 超提示肝肿大,肝内实质回声增强;肝门部囊性包块6.3 cm ×4.9 cm ×3.7 cm;胆囊稍大5.2 cm ×2.7 cm ×2.3 cm,壁厚水肿。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汁性肝硬变。经查房讨论,考虑患儿胆汁淤滞,肝脏损伤较重,难以耐受一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拟先行胆囊造瘘术以缓解胆汁淤滞,待肝脏功能好转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手术。遂于住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经右肋缘下2 cm 切口入腹,见肝脏明显淤胆呈褐绿色,伸入食指触及肝门囊性肿物,张力较高,牵出胆囊底部切开可见粘稠稍黄色胆汁排出,混有多量黑色絮状物,置入 Foley 管固定行胆囊造瘘术。术后胆囊造瘘管引流液逐渐呈淡黄色,且引流量亦减少,术后第5天复查肝功能,血清胆红素仍持续升高,TBIL 281.4μmol /L,DBIL 257.7μmol /L,ALB 32.0 g/L,ALT 125.1 U /L,AST 98.2 U /L,ALP 783.8 U /L,GGT 554.3 U /L。经造瘘管行胆道造影示胆囊充盈良好,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囊肿轮廓显示不清,可见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呈充盈缺损(图Ⅰ),进一步行强化 CT 检查提示肝门区多发囊状病变,内呈分隔及条索状强化密度影,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见图ⅡA、B、C)。

  • 肝门部肿瘤超声切除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建民;李国强;王学浩;张浩;孔连宝;杜竞辉

    目的:对超声肝切除技术(USD)在肝门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进行临床研究和探讨.方法:自1991年4月~1999年3月,行超声肝切除术的肝门部原发肝癌患者75例(T组),同期81例肝门部肝癌患者行常规肝切除手术(C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及肝功能状况等主要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对两组手术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死亡率、平均出血量和输血量、平均留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技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或术后住院死亡.T组手术切除率较C组有显著提高.T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50±10.5min)明显少于C组(236±17.8min,P<0.01);T组的平均出血量(421±13.1ml)和输血量(364±15.9ml)与C组(分别为706±23.0ml,548±19.3ml)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留院时间T组(8.2±0.47d)较C组(14.1±0.60d)明显缩短(P<0.01),T组总并发症发生也较C组显著减少.统计显示,T组患者1,3年生存率较C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肝切除技术由于可以选择性地暴露肝内管道组织,为肝门部肿瘤、大肝癌,尤其是侵犯大血管或胆道的肿瘤切除提供了一项新的途径.

  • 胆囊癌及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中穿刺置放外引流导管的临床意义

    作者:元文勇;叶启发

    本文探讨术中穿刺置放外引流导管的临床意义,统计1998-08~2003-08本院晚期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各种姑息性手术及剖腹探查术患者共83例,分组后回顾性分析手术死亡率、胆瘘发生率、退黄时间、胆道感染发生率、半年生存率等.结果认为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明显,有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能性和更大程度上扩大手术适应症的可能性.

  • 异位血管压迫致肝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志勇;杨东山;陈锦俊;杨国栋

    目的 探讨异位血管压迫致肝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异位血管压迫致肝门胆管狭窄的15例分别采用了肝切除术(3例)血管结扎切断、胆管整形及大口式胆肠Roux-en-y吻合术(2例)、胆管血管交叉换位术(8例)及带蒂脐静脉瓣修复术(2例)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出院.13例获1~12年随访,优良率达92.3%.结论 掌握好每一手术适应症,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肝门胆管狭窄的各式手术效果是满意的.

  • 多支肝管1例

    作者:刘伏祥;李学军;罗守怡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时,见其有4支肝管汇合成肝总管,报道如下:这4支肝管从左至右,分别是:①肝左管,外径6.0 mm,长0.8 cm.②左副肝管,外径3.0 mm,长0.5 cm.左副肝管从肝门部深究发现其由左、右两个属支汇合而成,左支与肝左管平行走行,右支与右副肝管距离很近,约1 mm.③右副肝管,由胆囊窝左侧发出,外径3.8 mm,长1.0 cm.

  • 肝门静脉、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变异1例

    作者:陆卓琼;陈启生;雷林忠

    在肝门部结构中,肝动脉及胆囊动脉的变异较为常见,而肝门静脉的变异较少见,我们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肝门静脉、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存在变异,报道如下: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刘立飞;耿舰;丁彦青;韩慧霞

    患者,女,32岁,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呈持续性,间断加剧,伴有恶心,无呕吐、腹胀、腹泻,无黄疸,于2004年2月16日入我院,CT及MRI检查结果示:胰头部实性占位性病变.2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有一8cm×7cm×7cm肿物,表面血管丰富,质硬,与十二脂肠粘连紧密,活动度可,胰体尾及脾脏未见异常,肝门部、腹主动脉及腔静脉周围淋巴结不肿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顺利恢复.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 肝门板在复杂再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胡正茂;徐向东;杨用武;熊伟

    有些再次胆道手术,因为胆管狭窄或显露困难,增添了手术难度,我们姑且称之为复杂再次胆道手术,此种情况下往往需经肝内胆管手术.肝门板是肝门部肝内胆管的一个重要结构.我们回顾1997~2005年参与及参观的21例此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门板在其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1例

    作者:易廷庄;汤绍辉

    患者,男,64 岁,广州市东山区人.因"上腹痛 6个月,伴纳差、黄疸 3 个月,加重 1 周",于 2014 年 11月 18 日入院.患者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PET-CT 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腮腺、右侧颈部及右锁骨上淋巴结、纵膈和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胰腺均显示肿大及代谢异常活跃,诊断不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稍缓解,但仍有腹痛.3 个月前,患者又出现纳差、皮肤黄染及尿黄,自行服药(药名不详),症状无好转.1 周前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黄疸查因"收入 院.病 程中,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患者精神及睡眠欠佳,体重下降约 5 kg.既往否认"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病"等病史.

  • 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作者:谢学羿;林唯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 将经手术治疗的54例肝门部胆管病例按年龄分为70岁及以上组(A组32例)和70岁以下组(B组2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总切除率为51.9% (28/54),其中根治性切除(R0)率为53.6% (15/28),姑息性切除(R1,R2)率为46.4% (13/28).A组、B组切除率分别为53.1% (17/32)与50.0%(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P=0.08),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52.9% (9/17)与54.5% (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93),局部切除比例分别为82.4% (14/17)与54.5% (6/1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2.53,P=0.11),局部切除获根治率分别占57.1% (8/14)与50.0%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9,P=0.77).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A组(t=5.19,P=0.000)、B组(t=3.67,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比较,术前(t=1.52,P=0.14)与术后(t=0.69,P=0.49)血清胆红素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分别为13例(13/32,40.6%)、6例(6/22,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P=0.31).R0切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8.0±9.6)个月,姑息切除为(11.0±2.5)个月,姑息引流为(6.0±3.0)个月,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04),但A组与B组的整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60).结论 年龄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与否的因素,局部切除是老年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

  • 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4例报告

    作者:陈玉祥;青胜兰

    1病例资料例1:男,48岁,因畏寒、食欲不振、全身皮肤发黄20天入院.入院前30年因血吸虫病晚期,巨脾行脾切除术.查体:T37℃,P86次/1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疸,心肺无异常.左上腹部可见一手术瘢痕,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26.0×109/L,HB139g/L.肝功TBIL420.1mmol/L,DBIL227.4mmol/L,TP71.2g/L,A37.6g/L,G33.6g/L. AFP、CEA阴性.B超报告肝门汇管区有6.3×5.1cm蜂窝状异常回声像,胆总管直径1.5cm,内有多个0.3-0.8cm强光团.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超声表现1例

    作者:丛颖;唐军;杨芳

    患者女,64岁,腹部不适1个月余.曾反复自发性顽固性鼻衄,年轻时月经量大且经期较长,家族中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超声检查:肝脏增大,回声增强、粗糙,肝区内较广泛的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近肝门区尤为明显,内径约7~9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内充盈明亮的彩色血流信号(图1);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为动-静脉瘘样血流频谱,峰值流速约60~80 cm/s.肝门部肝固有动脉迂曲扩张,管径约12 mm,速度增快,峰值流速130 cm/s(图2).

  • 超声诊断婴儿型多囊肾1例

    作者:胡英

    孕妇,22岁,G3P032+3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如下:胎儿头位,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7.4 c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好,生理弯曲度正常,胎心率138次/分,胎儿股骨长径5.5 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级,胎儿肝脏实质回声均质,肝门部未见明显异常,双肾体积增大,左肾大小约5.2 cm×3.1 cm× 3.1 cm,右肾大小约5.5 em×3.3 cm×2.5 cm,双肾实质回声弥漫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图1),羊水大暗区约1.8 cm,羊水指数约3.5 cm.

  • 肝门及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评价

    作者:王竞宇;李强;张恩荣;彭利

    我们收集了近10年经B超诊断、临床及进行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肝门部及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肝门部、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良恶性肿大的鉴别,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

230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