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Ⅱ型糖尿病防治工作刍议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临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等症状[1].按照传统的被动治疗模式,一般认为,NIDDM中引起高血糖的发病机理是在遗传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的结果[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使NIDDM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NIDD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病程长,少则数年,长则数十年[1].常引起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如何转变观念,积极防治NIDDM,意义重大.
-
运用循证医学理念谈原发性卵巢癌的现代治疗模式
原发性卵巢癌以其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广泛种植转移为其生物学特点,其治疗模式应采用其特有的手术方式即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遵循循证医学理念,达到量效平衡.
-
肿瘤生物治疗研究趋势及思考
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疗法,上溯千余年,在中医药中就有"扶正祛邪、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利用中药来治疗癌症的治则.19世纪末,西方提出Coley毒素治疗癌症,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概念的建立始于1953年,动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发现--肿瘤免疫学的诞生,此后至1983年多种非特异性生物制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等)的大量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为人类的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科学基础.20世纪中叶,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重组的细胞因子的出现,第一例肿瘤病人自体CTL过继性免疫治疗的问世,Bosenberg oldham等提出BRM概念,建立了现代肿瘤生物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三大常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树立了肿瘤生物治疗新的里程碑.
-
肿瘤的本质及治疗模式引起的哲学思考
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是肿瘤治疗模式提出的科学依据,而对其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反思,会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研究,加速根治肿瘤的步伐.
-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许多外科和妇科疾病的首选手术治疗模式.在妇科肿瘤的诊治上,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妊娠期生理的特殊性,使妊娠期腹腔镜手术有别于非妊娠期.本文就CO2气腹、CO光电、麻醉及药物的使用、手术损伤4个方面对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
阴式子宫全切术回顾性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约20%,35岁以上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根据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患有不同的症状,同时,由于宫颈细胞学的发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绝大多数都需要手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是子宫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H)是目前的手术方式,近年来,不同的微创手术入路在各地普遍被应用于子宫切除术中,改变了传统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模式,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瘢痕、比腹腔镜手术器械简单且医疗成本低等优势很快得到患者及妇产科同行的认可和重视.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长,在我国肿瘤相关死亡中仪次于肺癌,位列第二.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现以早期外科手术为主,配合介入、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而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及免疫学的发展,现在也出现免疫细胞治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但本病具有发现晚、进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部分病人确诊此病时已为中晚期,错失手术机会,而当介入等治疗效果欠佳或身体机能难以耐受治疗时,中医药治疗就成为首选,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在症状改善、病情控制、减毒增效、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生存期的延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强化治疗模式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治疗模式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下辖社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模式,分析指导实践.结果:经过社区强化治疗干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在血压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方面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社区干预不仅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也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家庭督导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分析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增加,如何有效治疗艾滋病,减少发病与死亡,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探索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004-2009年2月,石门县探索以疾控中心为主体,督导病人在家服药的艾滋病治疗模式,截止累计治疗31例艾滋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观察及护理
胃肠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腹膜种植转移是常见的转移形式[1],根治术后加以辅助化疗,已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治疗模式,腹腔化疗是胃肠癌治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2],即在术后早期,将大剂量抗癌药和大量液体注入腹腔内,形成暂时性人工腹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达到减少全身副作用的目的.我科自1989年至1998年2月采用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配合全身化疗,治疗了30例胃肠癌,效果较好.
-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房护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数十年来,虽然基础与临床研究有了许多进展,但迄今为止,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常因未能明确观察到病情变化而贻误治疗.临床上都在探索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措施.卒中病房作为一种治疗组织形式和治疗模式倍受西方推崇.
-
小儿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在14岁以下儿童中约为110~144/100万,在15~19岁青少年中约为200/100万,是1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之一,仅次于意外事故,为目前儿童第二位常见死因。长期以来,小儿恶性肿瘤都是以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问世,在肿瘤的治疗中,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正逐渐被手术配合综合治疗所取代,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团队)的工作模式也应运而生。MDT是由临床多个学科,针对一个临床疾病,通过多学科的讨论会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肿瘤的MDT工作模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改善生存率和增加患者满意度。尽管倡导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已有半个世纪,也得到了我国广大临床肿瘤医学工作者的认同,且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医院、肿瘤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和实施,但目前小儿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现状仍不尽人意,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
-
丙咪嗪蓝联合阿霉素降低神经胶质瘤侵袭性加强化疗效果研究
神经胶质瘤的高侵袭性是导致临床化疗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胶质瘤细胞向正常组织的侵润在限制化疗药物疗效发挥的同时也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提出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可以增加化疗效果的设想.体外研究发现丙咪嗪蓝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NADPH 氧化酶介导的氧自由基产生并调节肌动蛋白的表达来降低侵袭性.作者使用一种具有人脑肿瘤关键性特征的侵袭型胶质瘤大鼠作为动物模型,使用丙咪嗪蓝脂质体后,大鼠的肿瘤组织更为密实.以丙咪嗪脂质体结合阿霉素治疗作为实验组,单独使用阿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存活时间均超过180天,其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3%).本次研究的结果对于结合丙咪嗪与阿霉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模式探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持.
-
血管形成以及VEGF-Nrp1信号通路调控皮肤肿瘤干细胞的形成
肿瘤的发生、转移与组织内血管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通过不同途径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公认的治疗模式.近期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干细胞,VEGF 在靠近血管的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
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模式
1 我国烧伤治愈率多年来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1958年全面系统的烧伤救治研究以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识了烧伤的基本发展规律,特别是对烧伤早期处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适合国情、中西医结合、比较完整的烧伤治疗措施[1~5]: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即提出"从整体出发,维护伤员自身抗病能力"的烧伤治疗指导思想.
-
日间手术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日间手术是指当天住院、当天开刀、当天出院的治疗模式.日间手术麻醉是指应用短效、速效的新型麻醉药和麻醉技术与先进监测设备为日间手术患者提供无痛、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由于日间手术无需住院,从而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深受欢迎.目前国内开展日间手术麻醉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人工流产、宫腹腔镜检查与治疗、膀胱输尿管镜及美容整形手术.尽管手术种类多,所施麻醉主要为全身麻醉和区域神经阻滞,但围手术麻醉期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和危险程度一样不容忽视.日间手术麻醉比较常见或具有特征性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预防处理如下.
-
实行重症治疗模式重症单元的设想
在ICU(Intemlye Care Unit)工作中,我们感到患者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me syndrome,SIRS)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进展过程中,应尽早得到重视并及时入住ICU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
-
护士职业倦怠理论与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1].职业倦怠对人有很大负面作用:轻者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疲劳感;重者则会出现嗜睡或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厌食,甚至呕吐[2].
-
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衰连续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存手术后3 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占总数的66.7%[1].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及时治疗是改善肾功能的关健.目前,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e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是使用广泛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之一.由于其临床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RF,效果显著[2].我科于2002年6月为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CVVH治疗,病人肾功能恢复至于术前的水平.现将该例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价值——INT0139研究
局部进展的Ⅲ期病变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25%~30%,包含了异质性广泛的组合,是治疗模式具有挑战性的一个亚群,对于ⅢA期N2 NSCIC接受诱导化放疗(41 Gy)后无进展的患者,到底应该选择手术还是完成全量放疗?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一直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