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中同反相位成相、表观扩散系数以及DWI序列在诊断椎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傅忠;赖晓东

    目的:探讨MRI中同反相位成相、表观扩散系数以及DWI序列在诊断椎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病理诊断或随访确认为恶性肿瘤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良性疾病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45例,其中65例恶性患者共计80个椎体,良性疾病共计50个椎体。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并采用双回波技术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中采集IP/OP图像;对比良恶性疾病的椎体DWI信号特点测定2组椎体的ADC值、SIR值和SAR值,应用ROC曲线确定佳诊断指标以及诊断界值。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常规DWI序列信号并无规律可言;良性组ADC值(2.35±0.42)×10-3mm2/s高于恶性组(1.89±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9,P<0.001);良性组SIR值为(0.65±0.23),恶性组为(1.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8,P<0.001),良性组SAR值为(0.52±0.42),恶性组为(0.1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P<0.001)。SAR值、SIR值以及AD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5.1%、72.4%和96.5%, ADC的佳诊断界值为0.837。结论 DWI信号不能用于准确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和SIR值、SAR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中以ADC的诊断价值高。

  • 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刘尚礼

    脊柱外科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粗略划分有如下一些里程碑.就我所知,有文字记载是十九世纪1895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报告一例颈椎损伤采用钢丝固定,也许这是早的脊柱外科手术,也是颈椎外科的先河.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Hipp脊柱植骨术治疗脊柱疾病问世,开始了脊柱外科的真正纪元.30年代,Mixture和Barr首先报导了髓核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在世界范围上把脊柱外科推上了新高潮.40至50年代,由于链霉素的发明,我国方先之和国外一批学者如香港大学英国人Husson等开展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加植骨外固定术,取得了惊人的疗效.这种手术几乎成了当时脊柱外科的典范.同时,对于脊柱骨折,是采用了减压、植骨、棘突间钢板固定再加外固定治疔.其后,生物力学证明棘突间钢板没有任何内国定作用.随之我国政府便禁用这种钢板.

  • 可扩张管系统联合显微镜辅助下经改良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耀华;陈鸿奋

    目的 探讨可扩张管系统联合显微镜辅助经改良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可扩张管系统联合显微镜辅助改良TLIF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59±18)min(135~225 min),平均出血量(377±63)mL(100~700 mL),平均术后下地时间(3.5±2.4)d(2~7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3.8)d(4~21 d);术中无一例出现硬膜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优13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为94%.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体间植骨融合,无一例发生Cage移位或脱出.结论 可扩张管系统联合显微镜辅助下后路改良TLIF具有安全、微创、患者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的较好选择.

  • ISOBAR TTL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疗效

    作者:冯学烽;章凯;涂强;邹伟民

    目的 评价ISOBAR TTL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6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ISOBAR TTL动态固定,对照组采用融合固定.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记录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UCLA分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个月、1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各时相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随访时治疗组动态固定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相似(P>0.05),其中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1年随访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5枚螺钉发生松动,螺钉松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8.7%,P<0.05);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 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与融合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与融合固定相比,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对术后腰椎节段影响小,可显著降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 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王烨锋;邹天明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长肌间隙行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其中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10例、腰椎后外侧融合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75 mL;术后引流量8~321 mL,平均引流量128 m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3~138 g/L,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13 g/L。所有患者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感染及术后顽固性腰背痛发生。随访5~21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分别为(6.4±1.0)、(2.0±0.7)分和(18±4)、(46±1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长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对后方韧带破坏小、脊柱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郑超君;姜建元;王洪立;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立勋;邵明昊

    目的探讨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椎体滑脱程度,X线片或CT扫描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影像学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38)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82)mL。截至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获得有效随访;截至1年,84例患者中获随访79例(94%)。术后3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手术前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完全复位34例(40%),余50例患者术后腰椎滑脱得到不同程度复位;术后1年,椎体滑脱程度改善率为84%。术后3个月及1年,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根据JOA评估标准,优59例、良20例、可5例,平均改善率为87%。57例(68%)患者术后3个月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79例(100%)患者术后1年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等。结论改良TIL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 USS在胸腰段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基;任涛;谭毅贤

    目的 探讨通用脊柱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在胸腰段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7例胸腰段手术采用USS进行复位固定,其中椎体压缩爆裂骨折20例,椎体退变失稳症7例,椎体滑脱症8例,椎间盘炎2例.结果 20例椎体压缩爆裂骨折患者术后患椎高度和Cobb角均明显恢复;7例椎体退变失稳症患者原有症状均消失:8例椎体滑脱症患者椎体均复位或基本复位;2例椎间盘炎患者腰肌痉挛性疼痛症状均消失,体温、白细胞数、血沉均降至正常.随访时间0.5年~2.5年,平均1.5年,随访中X线片显示螺钉和连接棒无松动、折断,椎体复位高度无丢失,所有植骨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USS器械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矫正复位功能强等优点,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复位固定治疗.

  • 腰椎棘突间稳定器(Wallis)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义生;柯雨洪;肖丹;昌耘冰;刘斌;詹世强;郑秋坚

    目的 评价棘突间动力稳定器(Walli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即时(出院前)和短期效果,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7月,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植入Wallis 38套(L2/3 1套,L3/4套,L4/5 33套).其中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央型)8例,腰椎盘脱出伴突出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增厚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8例,单节退变性椎管狭窄症4例,Topping off 4例.采用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问卷评价出院前患者及随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终板间高度.结果 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出院前NASS 问卷显示,32例患者(88.9%)认为腰部坚实有力,术前酸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前终板问高度降低的37个椎间盘中有31个(84%)获得1~3mm的改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NASS问卷总满意度为92.5%,未出现Wallis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Wallis的即时和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 单侧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随访

    作者:董健文;戎利民;刘斌;冯丰;谢沛根;徐义春;王其友;蔡道章

    目的 分析单侧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适应证以及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9例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于2008年11月~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接受单侧PLIF手术治疗,男1例,女8例,年龄42~81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0年.采用单侧PLIF,选择下肢神经根症状侧入路,不剥离、显露对侧,患侧减压后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斜行置入单枚Cage.7例为单节段单侧固定,2例为双节段单侧固定;6例常规开放入路,3例单节段病变经扩张管微创入路. 结果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137 min.术中出血100~800 ml,平均450 ml.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平均JOA评分依次为16.7、25.7、27.8;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平均VAS评分依次为8.5、2.4、1.随访期间均未发现Cage移位、下沉或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末次随访CT显示完全骨性融合2例、部分融合5例、无融合征象2例,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手术节段不稳. 结论对表现为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合并轻度不稳或预计术后出现医源性不稳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 固定行单侧PLIF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冯勇;吴星火;刘先哲;王晶

    目的 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内固定术.男13例,女22例;年龄37~60岁,平均48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行性椎管狭窄27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再发2例.应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VAS(0~10)评分:术前6.7~9.6,平均8.6,术后0~5.1,平均2.9;Oswestry术前32~83分(平均66分),术后0~62分(平均34分).无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25例,良7例,可3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结论 Dynesys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近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
  •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后路腰椎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刘智;韦蒙;廖文奔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Cage椎间融合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植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柳州市柳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Cage椎间融合术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骨植骨组和同种异体骨植骨组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定期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固定节段融合情况.结果 自体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同种异体骨组(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体骨组术后3、6个月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ODI指数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骨组感染1例,骨延迟愈合1例,自体骨组供区疼痛1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脱出及椎间融合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腰椎Cage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自体骨植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轻微,早期融合率高的优点;同种异体植骨可达到与自体骨植骨类似的近期临床效果,在无法进行自体骨移植或自体骨移植骨量不足等情况下可以使用,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詹世强;王义生;马元琛;周良安;柯雨洪;廖俊星;林秉涛;刘沛珍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前柱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重建的15例患者,并与15例同期行传统前路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中各有胸腰椎骨折10例,脊柱肿瘤2例,脊柱结核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微创小切口组患者经小切口入路进行前路减压或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按照传统前路手术入路进行重建.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获6~1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微创小切口组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接近.微创小切口组未出现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借助特殊拉钩系统,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前柱重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较小的创伤获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轻微.

  • 如何界定脊柱外科"过度治疗":一个争议的问题

    作者:唐天驷

    我国脊柱外科真正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各类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更新大大提高了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脊柱外科能取得长足发展也得益于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 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方国芳;吴子祥;樊勇;付军;龚铭;崔文岗;吴铭杰;王洪;郑磊;桑宏勋;裴国献

    目的 探讨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治疗脊柱疾病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治疗的38例脊柱疾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岁(12 ~69岁);腰椎骨折10例,胸椎骨折8例,脊柱畸形20例.30例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置入(PS组)治疗,8例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PV组)治疗.手术患者随机一侧采用机器人辅助技术(辅助组)治疗,另一侧采用传统技术(非辅助组)治疗,术后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PS组参照Abul-Kasimhierarchy分级系统评估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PV组评估穿刺骨道位置、穿刺所用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 结果 PS组30例患者总共置入208枚椎弓根螺钉:腰椎120枚,辅助组优良率达95.0% (57/60),明显优于非辅助组80.0% (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88枚,辅助组优良率达95.5% (42/44),明显优于非辅助组77.3% (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组共8例患者24个穿刺骨道,各穿刺骨道均在椎弓根内,无一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辅助组、非辅助组穿刺所用时间平均分别为(5.5±1.4)、(17.8±7.5) min,射线暴露时间平均分别为(14.0±4.0)、(22.4±6.0)s,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高、安全、有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全面开展脊髓脊柱外科

    作者:徐启武

    脊髓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与治疗的疾病,也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椎管内肿瘤,脊髓脊柱血管畸形,脊髓脊柱先天性疾病,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部分脊柱疾病,以及椎管内感染性疾病和脊神经疾病等.

  •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7例报告

    作者:齐秋长;朱立新;贺文;覃承诃;王立君;杨俊;汪枚初;韩赛平;彭勇

    报道7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结果等,并对该症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腰椎
  • 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中和

    目前,因脊柱疾病承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需要使用脊椎植入物治疗的已很普遍.具有代表意义的椎弓根钉技术已在各大医院普及,我国近十多年来脊柱外科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大多数患者获得新生的同时,却仍有少数患者因手术的失误而留下遗憾.在脊柱手术失误中,植入物的准确程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徒手操作,也难免出些偏差.往往就是少许误差,导致了重要组织器官的损害,这种意外在脊柱手术中并不鲜见.脊柱手术导航系统(computer aided spine surgery navigation system CASSNS)可以让医生可以很清晰的知道目前的操作状态及下一步的定位,避免出现操作和定位错误,显著提高日趋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和植入物的成功率.脊柱手术导航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脊柱外科手术近两年才开始临床应用,各种病种应用病例数十分有限.我院2003年引进美国美敦力枢法模.丹历有限公司红外线光学脊柱手术导航系统,至今对120多例脊柱患者进行了术中辅助内植物手术,效果满意,在本专题中有几篇文章报告.本文着重阐述CASSNS的使用价值、适应症及应用要点.

  • 帕金森病患者脊柱疾病的治疗

    作者:陈信捷;雒晓东;蔡巧娣;郑春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好发于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老龄化现象在我国进一步发展,PD相关问题已引发广泛关注,PD患者的脊柱疾病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多学科交叉难题,其可能由机体脊柱功能退行性病变引起,也可能与PD相关的运动障碍有关.临床上,为了更好地为PD患者制定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案,医生需了解影响PD患者脊柱治疗的几个因素,包括脊柱畸形的分型、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并发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影响.PD患者脊柱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针对PD脊柱疾患调查中,相关的文献数量因发病群体数量小、患者异质性高,治疗方案多变而有限.然而,多数研究都强调使用适当的药物或脑深层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来术前优化运动控制,并与运动障碍专家协商讨论,以便取得更好的手术疗效.有关PD脊柱疾病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必须控制混淆变量,如手术方案和PD评级,以提高对不同脊柱疾病的理解,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 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90例

    作者:张立娜;韩婷婷;李宏奇;王颖杰;吴伟章;夏廷毅

    目的:比较分析剂量递增靶中靶放疗(TIT)与常规放疗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放射治疗90例椎体转移癌患者(病灶118处),靶中靶放疗52例(病灶63处),计划靶体积(PTV)30~40 Gy,大体靶体积(GTV)50~60 Gy,15~25次。常规放疗38例(病灶55处),PTV 30~40 Gy,10~20次。结果: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4%、81.6%,但止痛疗效无差异。近期治疗部位改善分别为31处(49.2%)、25处(45.5%),稳定状态28处(44.4%)、20处(36.3%),恶化4处(6.35%)、10处(18.1%)。1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分别为84.7%、68.6%,49.4%、32.2%,差异均有显著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副反应少的特点。

  •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作者:唐焕章;徐皓;符臣学;张朝春;林松庆;陈宗雄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496 条记录 23/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