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腹水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临床比较少见,以腹水及淋巴结肿大表现为主,在临床极少见,未见有文献报道,容易误诊.现将病例报道如下,并作相关的文献复习.
-
21-三体综合征与儿童白血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综合征,简称DS或先天愚型,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的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其特点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多种先天畸形及异常.DS患儿白血病发病率约2.7 %[1],为正常儿童的14~30倍[2].常见类型为(1)暂时性骨髓增生异常(transient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TMD);(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通常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FAB-M7),5岁之前则以急性红/巨核细胞白血病(FAB-M6/M7)多见;(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B细胞型(B lymphocell type,B-ALL)多见.
-
1例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及出血,部分患者后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我院于2002年12月份成功治疗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为较为罕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唐氏综合征与一过性白血病
在唐氏综合征新生儿群体中,存在一种独特的血液学现象,即患儿出生时骨髓、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巨核细胞,临床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这种幼稚巨核细胞可以自发消失.发生于唐氏综合征患儿中的这种现象又称为一过性白血病,此现象有两大特点:一是发生的时间窗较早,归属于新生儿白血病范畴;二是可以自发缓解.现将此现象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临床分析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一种少见的亚型,是因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增多的恶性疾病.由于AMKL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改变及治疗方案,因此,造成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预后极差.
-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分析与BCR/ABL mRNA检测--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临床极少见的急性白血病,国外报道约占急性白血病的0.5%~1.2%,诊断需依靠检测血小板特异的抗体标记来确定[1],其预后很差.国内以往报道多为临床描述,没有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我院近收治1例AMKL患者,除了进行临床观察外,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探讨了本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先天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伴先天愚型患儿一例
先天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伴先天愚型患者极少见,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白血病患儿行半相合骨髓移植一例
患儿,男,1岁11个月.因发现血小板减少1年,皮肤出血点8个月,于2003年12月1日入院.2003年4月在外院经形态学、免疫学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等巩固化疗和预防脑膜白血病治疗.移植前骨髓象示病情缓解.入院查体:除轻度贫血貌外无阳性体征.血液生化、大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供受者CMV-PP65抗原均阴性.心电图、X线胸片、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
3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分析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电子显微镜(电镜)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1],随着大量抗体的出现,电镜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国内目前仅少数大型医院保留电镜检查,且局限于毛细胞白血病(HCL)、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的鉴别诊断[2,3],本院一直将电镜作为血液病辅助诊断方法,在AL诊断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就两年来电镜对AL分类和分型诊断情况和诊断要点总结如下.
-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影响因素及超微结构定位
原始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给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检测技术对AML-M7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我们比较了固定剂作用前后骨髓细胞PPO活性,并用快速包埋方法,透射电镜下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少见急性髓系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及归属探讨(附2例报告)
国外曾有多例粒巨双表急性白血病报道,国内也有急性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和伴有巨核细胞异常增生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报道[1,2].自1991年作者发现1例急性粒巨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和1例急性粒巨双系型细胞白血病.依髓系多能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有包括巨核细胞的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和人体造血干细胞一元论的学说并随着对白血病的研究,类似这种急性白血病的报道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对其命名及归属仍无统一定论,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
-
分化型巨核细胞白血病误诊红血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乏力,发热,鼻衄2个半月就诊.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未触及,脾大肋下2cm,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实验室及其它检查,血象:Hb61g/L,WBC 5×109/L,BPC 48×109/L,Ret 0.1%,分类:原始细胞40%,中性中幼粒4%,中性晚幼粒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淋巴细胞41%,分类100个有核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7个.
-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例报告
患者,女,2.5 岁,因皮肤瘀点,鼻衄,面色苍白20 d,加重7 d入院,院外诊断ALL-L2.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无明显黄染,下颌及颌前可触及数个小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好;肝大2 cm,脾大肋下1.5 cm,心肺(-).实验室报告:白细胞2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109/L;末梢血涂片分类:中性粒细胞0.17,淋巴细胞0.52,单核细胞0.02,原始巨核细胞0.29.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3.2∶1,原始幼稚巨核细胞0.78.可见正常形态的巨核细胞8个及淋巴样小巨核,血小板散在.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为100 %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率为36 %,粗颗粒型所用药盒由上海虹桥医用试剂研究所提供.
-
5例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独立类型白血病,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原始巨核细胞由于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的原始细胞很难区别.应用一系列组化,特别应用免疫单克隆检测.排除了急淋、急粒、急单原始细胞的可能,后诊断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报告如下:
-
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为巨核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一例
患者男,72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乏力、纳差10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8月入我院.患者曾于2010年12月因乏力、纳差,在某医院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疑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干扰素治疗,临床症状好转,血小板波动在580×109/L左右,后因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停用干扰素,给予抗感染及抽胸腔积液治疗,临床症状好转.于2011年4月又感乏力,伴纳差.
-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形态学探讨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初由1931年Von Braos所描述,直至1978年Breton-Gorias等开创血小板过氧化酶(PPO)染色证实巨核细胞白血病存在后才得到公认,1985年FAB协作组把它列入AML亚型的M7[1],并对M7的细胞化学与免疫化学染色进行了一些探讨[2~4].
-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附文献复习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本病预后很差,复发率高,即使接受传统化疗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只有14%[1]。正因为不良预后,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认识和诊断更为重要。但由于本病临床罕见,极易造成误诊。近日,我院发现近十年来首例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该病初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后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等,终确诊为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将本病例临床及检验特征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简称巨白(AMKL),是一种特殊类型及原发的巨核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由于本病程进展迅速,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对临床病人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我们近期2例巨白报告如下.
-
细胞形态学分析对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是一种原发的巨核细胞系统异常增殖性疾病.由于本病程进展迅速,因此早期而准确地诊断与治疗,对M7病人至关重要.通过电镜或免疫组化,虽能达到诊断的目的,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近年我们通过光镜下细胞形态学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初诊M7七例,无一例误诊.现就其中有特征性的3例报告如下.
-
5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检测实验指标分析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类较少见的白血病,其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笔者对5例实验室检测指标完整的AMKL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