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61岁.患者于近10年无明显诱因吃饭咀嚼时侧颊部疼痛,持续时间3~5分钟,为锐痛.5年前症状加重,于当地医院予拔牙及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症状稍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反复,现收治于我科.检查:患者一般状况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肝脾均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双侧颊部对称,543┬2347建在,余缺失.3┬叩痛(++),活动度(-),唇侧触及可诱发右下颌部痛,时间约3~5分钟,舌腭弓试验(-).患者入院后行三叉神经下颌支松解术加3┬拔除术.术后行抗炎对症治疗,1周后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
血液灌流救治卡马西平中毒一例
患者,男,26岁,患精神病8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入院3 d前被家人发现昏倒在地,呼之不应,但可见肢体活动,身旁有2个"卡马西平"空药瓶(100片/瓶).
-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脑梗死发病率的增高而日渐增多,有报道达10%~14%[1],继发癫痫反复发作会导致脑损害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该病意义重大.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近四年来应用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全身皮肤潮红、肿胀、脱屑伴白细胞进行性升高
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1个月前因帕金森病加重服用卡马西平治疗,服药半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口腔糜烂,临床考虑多形红斑给予激素等对症治疗,皮疹消退,半个月前再次服用卡马西平2 d后全身红斑加重,逐渐发展为皮肤潮红、肿胀、脱屑,以双下肢非凹陷性浮肿为主.
-
我国学者关于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基因克隆的研究结果在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运动诱发的、持续时间短暂的运动障碍,卡马西平治疗有显著疗效,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癫痫.自1967年Kertesz首次报道后,陆续有关于散发性和家族性病例的报道,推测其发病率约为1/150000,家族性病例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有学者通过连锁分析将PKD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的2个区域(16p11.2-q12.1,16q13-q22.1),但一直未克隆到其致病基因.
-
卡马西平治疗耳鸣致重症药疹一例
耳鸣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听觉通路中任何部位的病变刺激均可出现耳鸣,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听觉末梢器官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导致神经细胞的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或耳蜗核不规则自发放电传至皮层,也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抑制作用的减少,使其神经电活动过度或阈值下降,灵敏度提高引起.卡马西平为钠通道阻滞剂,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故临床中除用于治疗癫痫外,还可用于耳鸣的治疗[1].
-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致麻痹性角膜炎一例
患者 女 82岁 患右侧三叉神经痛30年,曾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不佳.2008年7月在某院神经外科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
-
金刚烷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金刚烷胺及卡马西平治疗106例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超大剂量卡马西平安定混合中毒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46岁,因"口服卡马西平及安定各200片9小时意识不清8小时"入院.入院9小时前因生气自服卡马西平及安定(分别约200片),入院前8小时出现流涎、恶心、呕吐,随之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当地医院予以洗胃、大量补液、醒脑、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予多巴胺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后转入我院.既往有癜痫病史,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
-
抗惊厥药致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2005-2009 年我院收治的4例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患儿的住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 女,7 岁.全身皮疹伴发热6 天入院,1 个月前诊断"癫痫" ,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入院前6 天全身出现皮疹并伴发热(39 ℃以上) ,皮疹表现为全身潮红,弥漫针尖大粟丘疹,瘙痒明显,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肝区压痛,血常规W BC 26 .3 × 109/L ,N32% ,L 26 .8% ,E 13% ,异型淋巴细胞16% ,血A LT 185 U/L 、A ST 213 U/L ,肾功能正常,EBV 抗体阴性,胸片示右侧中量胸腔积液.入院后停用卡马西平,静点甲泼尼龙40 m g/次日2 次和丙种球蛋白10 g/日,日1 次,3 天,同时进行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渐好转.
-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误诊为癫痫并ICD治疗2例
病例1 患者女,28岁,因"阵发性心悸5 h伴黑矇一次"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上中学时运动中曾出现晕厥、四肢抽搐,以后间断发作伴头晕、胸闷、乏力.2001年曾在三甲医院诊断为"癫痫"并规律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入院前5 h在工作中突感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伴有一过性黑矇、出汗,乏力明显.无晕厥、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
-
卡马西平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1例
患男,3岁,以"发热伴全身皮疹3d"之代诉入院.患儿于半月前因频繁抽搐被确诊为癫痫,予"丙戊酸钠、妥泰"联合抗癫痫治疗,抽搐减轻,1周前来我院门诊就诊并加服卡马西平治疗,抽搐停止.3d前患儿出现发热,伴全身皮肤发红,颈下少许透明小疱疹,在当地按过敏治疗2d,效不佳,高热持续不退,波动于38.0~39.4℃之间,皮疹进一步加重,水疱增多,皮肤一触既破,急来我院以"皮疹待查"收住我科.
-
卡马西平治疗早搏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本人自2001年10月以来,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各种早搏3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6-70岁,平均42岁.其中冠心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高心病4例,风心病3例,心脏神经官能症8例,原因不明心律失常1例.本组病例均行心电图检查,结果频发房早11例;频发室早15例;多源性室早4例.病程为3月至5年之久,病情反复发作,曾采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心律平、胺碘酮、慢心律等),但效果不佳.
-
卡马西平治疗症状性癫痫56例临床观察
症状性癫痫是指各种明确的或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结构或功能所致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卡马西平是临床治疗症状性癫痫的首选一线药物.本人自2002年至2010年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症状性癫痫5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
碳酸锂和卡马西平治疗双相障碍益害探索
双相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是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意志行为增强、思维奔逸等,具有燥狂与抑郁不同相的发作或交替发作特点[1].近10年来,随着抗躁狂新药不断问世,其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寻找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药物,并为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证据,我们选择了69例双相障碍患者,使用碳酸锂和卡马西平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碳酸锂和卡马西平治疗双相障碍的研究
双相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是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二意志行为增强、思维奔逸等,具有躁狂与抑郁不同相的发作或交替发作特点[1].近10年来,随着抗躁狂新药不停的问世,其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寻找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药物,并为该药物在临床中应用提供的依据,我们选择了69例双相障碍患者,使用碳酸锂和卡马西平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