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镁离子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兔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临床上采用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心衰,但循环血中NE超过生理阀值时可造成心肌细胞能量储备耗竭,以至坏死.作者报告镁离子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兔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新西兰白兔24只,体重(210±13)g;硫酸镁注射液(无锡第七制药厂,批号920622);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武汉制药厂,批号920467).1.2方法 24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兔耳iv生理盐水5 mL(1 mL@min-1),10 min后处死.去甲肾上腺(NE)组8只,兔耳iv NS 5 mL(1mL@min-1)隔10 min后注射NE 50μg@kg-1(1 mL@min-1).
-
ECMO治疗重症低氧血症的护理体会
体外膜肺氧合(ECM0)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我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严重低氧血症患者12例,本文就应用ECMO患者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配合体会
失血性休克是常见且需紧急抢救的综合征.基本病理、生理都发生改变,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循环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多器官急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因此,迅速而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
-
专攻重度烧伤休克的专家--张国安
2004年7月的一天中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张国安刚刚查房完毕就接到一个紧急的院外会诊电话,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因意外火灾造成重度烧伤休克,情况十分危急.烧伤休克通常发生在烧伤后初的几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之内,由于烧伤患者局部有大量血浆液自毛细血管渗出,渗出液至创面和组织间隙,可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休克.
-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国家医疗器械抽验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涉及企业处置情况的公告
为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对医用防护服、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等6个品种193批(台)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验,近期发布了《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016年第4期,总第12期)。
-
妇产科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妇产科出血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失调,组织器官缺氧和血流灌注不足,电解质紊乱,末梢循环衰竭等为特点的病理综合征,治疗的关键是快速足量地补充有效循环量,及时解除病因,在短时间内使血压迅速回升,使病人转危为安.现就我科近两年救治25例产科大出血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成功体会介绍如下: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临床上常发现许多危重患者全身严重水肿但同时伴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现象,常规补液治疗只能使血压短时间上升,但很快又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且全身严重水肿进行性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是由于发生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CLS时患者能迅速出现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在许多危重症患者中常出现的CLS,CLS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是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之一.现就CL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概述.
-
大黄对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本成果属于创伤外科领域.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胃肠功能衰竭是导致创伤后SIRS失控的重要病理环节.严重创伤后由于剧烈的应激反应,肠粘膜屏障破坏,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经门静脉侵入肝脏,肝脏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即枯否氏细胞在清除肠源性细菌和毒素的同时,自身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创伤反应加剧,SIRS首先可能在肝脏内被"增强",富含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肝静脉血以及来自胃肠道的淋巴引流回流至肺,肺组织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积极参与全身炎症反应,来自肠、肝的创伤反应"信息"可能进一步被肺"放大",肺经循环血又反馈于肝、肠,形成"肠-肝-肺-循环血病理生理反应轴".
-
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的手术配合
失血性休克是因大出血引起循环血量骤减而发生的严重病症,常继发于创伤或其它疾病.失血性休克起病急,病情重,术前准备仓促,很难做到全面检查和充分准备.因此,术中护理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了203例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的护理体会.
-
消化道出血性休克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意义
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同时伴有周围循环障碍,血压下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量不足,组织含氧量减少.
-
345例产后失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分析
分娩时产后失血过多,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组织灌注少,缺血缺氧,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现将345例产后失血引起的76例失血性休克发生情况作一分析.
-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失血量>1000 ml或循环血量的20%,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此病死亡率较高.出血时间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
休克体位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功能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
关于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的几点措施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营养、维持热能、滴入药物、抢救中毒、排除和稀释体内毒素、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为保证患儿的安全治疗,切实提高疗效,探讨静脉输液时患儿的心理护理理论,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现将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
产后失血性休克38例临床分析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早期诊断及抓紧时机抢救可改善孕产妇预后.本院近8年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38例,现对其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
可调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18例的护理
血液透析低血压,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99kPa(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11.97kPa(90mmHg)以下.透析低血压是由于除水引起过度循环血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下降无法代偿所致.低血压可引起心律失常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增加护理工作量,因此对透析中低血压采取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复苏补液是烧伤早期防治休克的关键环节和首位措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将经肺温度稀释法与动脉波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在全面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变化的同时,还能监测肺部生理变化的操作,可及时有效地指导用药和调节补液速度及补液量,以维持正常循环血量.
-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 (23)
二、循环系统疾病12 休克休克是指各种严重致病因素(感染、出血、失水、心功能衰竭、过敏、严重创伤等)刺激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
-
第四讲社区急诊急救第一章常见急症的急救
第十三节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的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达到循环血量的20%以上者.患者可因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紧急处置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当过敏性体质患者受到过敏原刺激后可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并吸附在细小血管周围组织的肥大细胞膜上,当再次遇到相同过敏原时,即可与细胞膜上的IgE结合,介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细胞三烯和5 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大量毛细血管开放,通透性增加,可出现大量血浆渗出血管外,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血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