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发夹RNA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汤仁仙;范宝峰;刘晓梅;甘宜敏;史震;郑葵阳

    目的 构建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观察其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作用,为应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构建靶向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脂质体转染法将HBX表达载体pcDNA3.1-HBX与pSilencer3.1-shHBX共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后以RT-PCR检测HBX基因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pSilencer3.1-shHBX与设计一致.该质粒使HBX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47.1%,使HBx蛋白表达量降低58.9%,而阴性对照质粒无此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HBX 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该质粒可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 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雅丽;张玉成;杜珍武;张桂珍

    目的 构建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为研究核心蛋白聚糖的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核心蛋白聚糖全长基因c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进行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应用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此重组载体;脂质体介导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 获得了约1080 bp大小的特异性DNA片段;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连接,经过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证实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RT-PCR方法 可见转染组mRNA表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 可见转染组细胞decori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ecorin,建立了稳定转染decorin的HepG2细胞株.

  • TSLC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肖钟迪;张玉成;房学东

    目的 构建TSLC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到肝癌细胞HepG2中使之表达,为研究TSLC1的抗肝癌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扩增TSLCl基因全长,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29进行连接;应用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此连接载体;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重组载体转染到HepG2细胞中,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RT-PCR获得了约1 329 bp大小的TSLC1基因片段;经过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证实TSLC1 基因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29中;与对照组比较,RT-PCR方法可见显示转染组细胞TSLClmRNA表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法可见显示转染组细胞TSLCl 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29-TSLC1,建立了稳定转染TSLC1的HepG2细胞株.

  • 近红外线光学成像诊断微小肝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修石;薛峰;隋淑华;蔡会龙;王波;孙喜文;申宝忠

    目的 探讨近红外线光学成像在动物活体的皮下HepG2移植瘤的成像表现.方法 取HepG2皮下荷瘤鼠10只,应用小动物分子成像仪和非特异性探针Cy5.5对裸鼠移植瘤行近红外线光学成像(Near Infra-red Optical Imaging),以得到早期肿瘤的大小和荧光强度信息.结果 10只HepG2皮下荷瘤裸鼠中有8只肿瘤清晰成像,成像敏感度为80%,成像瘤体的平均径线为3.717 mm×2.612 mm,平均体积为15.768 mm3.其余2只受背景荧光影响而肿瘤边界显示不清.结论 近红外线光学成像具有敏感性高的优点,应用非特异性探针即可在较早期阶段发现微小肿瘤.而背景荧光干扰和成像深度有限是影响实验结果的瓶颈.

  • 青蒿琥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雷佳红;凡瞿明;蒋红;程吉宾;杨明辉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凋亡;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采用灰度分析比较表达的变化.结果 青蒿琥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 h,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当青蒿琥酯浓度在6.25μg/ml以上时,各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青蒿琥酯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香芹酚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殷清华;庄英帜

    目的:探讨香芹酚(carvacrol,CV)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香芹酚(0.00、0.05、0.10、0.20、0.40 mmol/L)处理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iot检测MAP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香芹酚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在作用24 h后,随着浓度的递增,细胞数目减少,凋亡细胞逐步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率逐步升高,随着香芹酚浓度的增加(0.00、0.05、0.10、0.2、0.40 mmol/L)细胞的凋亡比率明显升高,依次为:3.70%±0.22%、13.50%±1.59%、25.80%±2.18%、30.50%±0.25%、50.60%±3.81%.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香芹酚选择性地改变了MAPK家族成员的磷酸化,对磷酸化ERK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同时能激活p38的磷酸化,而JNK激酶磷酸化却没有改变.结论:香芹酚可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

  • DMSO促进HepG2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核心蛋白入核

    作者:潘孝本;韩进超;魏来;高燕;丛旭

    目的:探讨DMSO诱导处理的HepG2细胞被HB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epG2分为DMSO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添加或不添加2%DMSO的DMEM培养基培养4d.将HBV病毒颗粒(1000拷贝/细胞)加入培养基中于37℃感染12h.以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cAg在细胞内的定位.选择性PCR检测HBV cccDNA,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HepG2细胞在感染HBV阳性血清后,HBcAg在细胞质内分布,核内呈阴性,至感染后2d细胞内核心蛋白消失,未检出明显的cccDNA信号.2%DMSO处理后的HepG2细胞感染后12h细胞质内HBc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后24h HBcAg在核周浓集.在感染后24h和48h核内HBcAg明显增高,且cccDNA结果阳性.流式分析结果显示DMSO处理后处于G1/G0和G2/M期的HepG2比例升高,处于有丝分裂期的HepG2细胞内HBcAg弥散分布于全细胞.结论:HepG2细胞感染HBV后核心颗粒不能穿过核孔携带HBV DNA进入细胞核可能是其抵制HBV感染的重要原因.DMSO可促进HBV核心颗粒进入细胞核而有助于感染.

  • 马尾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对肝癌HepG2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刘芳;刘靓雯;蔡云;王丽娟;耿越

    目的:观察马尾松花粉多糖硫酸酯(SPPM60)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诱导分化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力; 倒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的表达, 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含量; 重氮反应比色法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 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力,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经SPPM60处理后, HepG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 细胞形态趋于正常; 与对照组相比, SPPM60组G0/G1期细胞数增加(76.97%±0.91% vs 64.62%±0.18%, P<0.05), S期细胞数减少(17.21%±0.71% vs 24.26%±0.15%,P<0.05), G2/M细胞数减少(5.82%±0.20% vs11.13%±0.34%, P<0.01); [Ca2+]i降低; 甲胎蛋白表达降低, 白蛋白分泌量上升(6.77±0.33 mg/106细胞vs 4.87±0.30 mg/106细胞,P<0.05), γ-谷氨酰转肽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16.3±0.7 U/g vs 22.3±1.2 U/g; 223.3±15.7 U/g vs 311.1±13.4 U/g P<0.05或0.01), 胎盘型碱性磷酸酶的比例降低(46.4%±1.5% vs62.5%±2.3%, P<0.05). PPM60组细胞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硫酸酯化赋予了SPPM60抑制HepG2细胞的活性,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 诱导HepG2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

  • 表达HBeAg和HBsAg对HepG2细胞系细胞因子分泌及ACE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志英;黄玉波;魏红山;宋淑静;冯鑫;刘亚楠;成军

    目的:观察HBeAg和HBsAg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本所既往构建的表达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sAg、pcDNA3.1(-)-HBeAg及空载体pcDNA3.1(-)转染HepG2细胞,观察转染24,48 h后细胞上清中ACE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培养细胞上清液内ACE活性采用底物裂解法检测;IL-6、IL-8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转染48 h的HepG2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表达,但二者细胞上清中的ACE与转染空载体对照pcDNA3.1(-)细胞上清中的ACE无显著差异;同样,炎性因子IL-6和IL-8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BV HBsAg和HBeAg对ACE活性、IL-6和IL-8不具有显著的上调或下调作用;HBsAg和HBeAg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 复方肝癌宁含药血清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冬生;王新华;李常青;刘妮

    目的:观察复方肝癌宁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同孵育观察,并与阳性血清组、无药血清组作对照.结果:复方肝癌宁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长;TUNEL法检测HepG2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可见"凋亡小体",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凋亡率分别为:14.50%,13.61%和10.19%,与无药血清组比较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G1峰,凋亡呈含药血清浓度依赖性特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凋亡率分别为15.1%,12.0%,5.5%,与无药血清组比P<0.01或P<0.05.结论:复方肝癌宁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临床抗肝肿瘤、抗转移的作用.

  • 灵芝孢子粉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顺官;王筱婧;李琳;徐江平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MTT法研究灵芝孢子粉水溶性成份在体外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裸小鼠的移植瘤模型研究灵芝孢子粉在体内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TMTT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对HepG2细胞的IC50值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小,72 h达到低,为2.14 g/L.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灵芝孢子粉为2000 mg/kg时,对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7.0%.镜下观察灵芝孢子粉治疗组肿瘤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小.结论:高浓度及高剂量的灵芝孢子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 甘露糖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林娜;高恒宇;何苗;刘丹

    目的:观察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在肝细胞癌组织/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M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肝细胞系中M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细胞癌组织中M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86% vs 76%,30%,P<0.05).免疫荧光:MR在肝癌细胞系BEL-7402、HepG2和人肝细胞系HL-7702中均有表达.在肝癌细胞系BEL-7402、HepG2上有很强的MR表达,在肝细胞系HL-7702上MR的表达分布明显较少.Westem blot法:MR在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和人肝细胞系HL-7702上均有表达,肝癌细胞BEL-7402中M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细胞HepG2(P<0.01)、肝细胞HL-7702(P<0.01).结论:MR在肝细胞癌组织/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HepG2肝癌细胞中干扰素-α对抑癌基因Dickkopf-1上调表达的研究

    作者:曲建慧;楼敏;张敏娜;许桂林;常秀娟;陈艳;周霖;高旭东;杨永平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α (IFN-α)对肿瘤抑制作用的靶分子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HepG2肝癌细胞系,分别应用1000 U/ml、2000 U/ml浓度的IFN -α作用于HepG2细胞,在药物作用6h、16 h后应用RT-PCR;Dickkopf-1(DKK-1)方法分别检测各实验组DKK-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杂交法检测DK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定量RT-PCR结果显示,IFN-α处理能增强DKK-1mRNA表达.2000 U/mL IFN-α作用HepG2细胞16h组其DKK-1 mRNA表达(0.00039±0.000057)高于处理6h组(0.000195±0.000021,t=6.994,P=0.0022)以及1000 U/mL作用16 h组(0.000307±0.000012,t=2.876,P=0.0452); Western blot显示重组IFN-α作用于HepG2细胞后,均能够导致细胞内DKK-1蛋白表达增强(P值均<0.05).结论 IFN -α能够上调DKK-1表达,DKK-1可能是IFN -α作用的下游调节靶基因,这可能是IFN-α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 刺参黏多糖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希宝;王宝磊;刘家宏;张炳远;卢云

    目的 观察刺参酸性黏多糖(SJAMP)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情况,并初步探讨SJAMP对HepG2细胞中Bcl-2和nm23-H1表达有何作用,为其能否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评估.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用不同浓度的刺参黏多糖(0.25、0.5、1.0、2.0、4.0g/L)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细胞毒试验(MTT法)检测HepG2细胞抑制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cl-2和nm23-H1 的变化. 结果 (1)MTT细胞毒试验证实SJAMP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western blot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SJAMP处理组、对照组(5-FU)及共同作用组HepG2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nm23-H1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 结论 (1)SJAMP可通过抑制细胞增生并诱导凋亡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2)SJAMP可诱导人HepG2细胞中Bcl-2和nm23-H1蛋白含量的改变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 肝癌特异性噬菌体多肽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作者:罗时敏;臧林泉

    目的 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与肝癌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为筛选及明确新的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标志物打下基础.方法 以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LO-2为吸附细胞,在37℃条件下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多轮减性筛选,挑取单克隆扩增并鉴定.利用ELISA初步鉴定克隆亲和力,测定阳性克隆DNA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及氨基酸分析.结果 经过3轮减性筛选发现,随机挑选的30个单克隆中,其中ZS-9对HepG2具有较高亲和力,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DNA序列数据库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和蛋白无同源性,而且,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表明笔者筛选到一新的肝癌相关抗原的配体.结论 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成功筛选到与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多肽,为筛选鉴定新的肝癌特异的标志物奠定工作基础,也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进一步研发确定了靶标.

  • AnnexinⅤ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

    作者:李娟;石英;吴亚松;吴昊;陈德喜;孟庆华

    目的 应用Annexin V-PITC/PI技术检测化疗药物顺铂(CDDP)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的特性.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CDDP与肝癌细胞株HepG2共孵育4 h、15 h、24 h、36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PITC/PI双染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DDP可以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生凋亡和坏死细胞的比例增加.结论 化疗药物CDDP诱导肝肿瘤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Ⅴ-FITC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早期细胞凋亡的检测.

    关键词: 凋亡 AnnexinⅤ HepG2
  • 幽门螺杆菌处理前后HepG2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作者:张艳;范学工;陈仁;肖志强;冯雪萍;田雪飞;陈朝晖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并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处理HepG2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 细胞的总蛋白质,用图象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mass spectrometry)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PMF),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鉴定出12种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PINCH蛋白、Ras相关蛋白Rab-37、LIM同源盒蛋白Lhx1、HLA Ⅰ类抗原、血管抑制素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等.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和信号传导等众多关键事件.结论: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过程,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 pylori与人类肝脏疾病的关系.

  • 重组人源白细胞介素-24联合重组人源核心蛋白聚糖对人类肝细胞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协同效应的研究

    作者:于培霞;杨云;王桂琴

    目的 观察外源基因重组人源白细胞介素(IL)-24(rhIL-24)联合重组人源核心蛋白聚糖(rhDCN)对人类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pcDNA3.1(+)-IL-24和pcDNA3.1(+)-DCN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形态学改变.分别在转染后24h、48 h和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IL-24和DCN单独及联合转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转染后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周期阻滞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目的基因48 h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生长不同程度地被抑制,并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以联合转染组改变更为明显.MTT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和72 h,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的抑制率分别是(31.88±6.57)%和(36.83±3.76)%,与对照组和单独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独转染IL-24和DCN基因可诱导HepG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凋亡,而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可达(32.56±0.90)%,与空质粒转染组的(2.98±0.72)%、空白细胞对照组的(3.50±0.92)%、IL-24组的(20.01±1.08)%和DCN组的(22.20±0.9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24基因转染组的G2/M期和DCN基因转染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11.24±0.35)%、(77.93±0.67)%,而双基因联合转染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同时增高,分别是(71.36±0.60)%和(10.3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转染IL-24和DCN基因可以协同发挥较单独应用更强的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IL-24可使HepG2细胞发生G2/M期阻滞,DCN可使HepG2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双基因联合使HepG2细胞同时发生G2/M期和G0/G1期阻滞,是IL-24和DCN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协同效应的可能机制.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GC-7901,HepG2和BEL-7402肿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芮;杜健鹏;侯仰韶;陈泽涛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商品名:岩舒注射液)对SGC-7901,HepG2和BEL-7402肿瘤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GC-7901,HepG2和BEL-740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岩舒注射液对于各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岩舒注射液作用后的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及bcl-2、CD44V6和nm2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岩舒注射液浓度达到150μl/ml时HepG2,SGC-7901和BEL-7402细胞存活率低.岩舒注射液终浓度100μl/ml作用后的HepG2细胞G0/G1期、G2/M期明显增高,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率(2.8%)明显高于对照组(0.2%);SGC-7901细胞G2/M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凋亡率(4.6%)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μl/ml岩舒注射液浓度作用后的nm23为97.85%,明显高于对照组(41.01%),CD44V6为10.29%,明显低于对照组(12.26%).结论岩舒注射液对于SGC-7901,HepG2和BEL-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并影响SGC-7901及HepG2的细胞周期,促进其凋亡;同时能够明显的抑制BEL7402细胞体内CD44V6的表达,促进抑转移因子nm23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 重组hDCN对肝癌细胞株HepG2表面HLA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艳红;王桂琴;王晶晶;郝芳;杨婉芳;薛莹

    目的 研究pcDNA3.1(+)-核心蛋白聚糖(DCN)重组质粒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株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DCN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1(+)-DCN转染HepG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 HepG2细胞低表达HLA Ⅰ、Ⅱ类分子,经转染重组质粒作用后,HLA Ⅰ、Ⅱ类分子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rhDCN核心蛋白能上调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参与其抗肿瘤效应机制.

374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