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例讨论(二)[续]

    作者:

    讨论广州珠江医院余斌傅海鹰:本例发病急,以高热、腰部急性炎症反应为特征,周围血象升高,血沉增快;L2~3椎体虫蚀样破坏,椎间隙变窄;无脊髓压迫表现;有颅脑损伤手术史,遗留右下肢感觉麻木、无力.初步诊断为化脓性脊柱炎,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硬膜外脓肿一般脊髓压迫症状及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2)而脊柱结核与椎间盘感染一般无急性感染表现.前者病变椎体多呈楔形变、椎旁冷脓肿,而后者神经根刺激症状;(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一般有流行病接触史及波浪型发热.

  •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晓堂;党耕町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MRI显示有脊髓压迫患者:(1)确定脊髓的压迫程度;(2)根据X线片确定颈椎的稳定性;(3)对临床症状进行JOA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脊髓压迫:Ⅰ度12例,Ⅱ度31例,Ⅲ度38例,Ⅳ度25例.临床症状:严重1例,重度18例,中度20例,轻度38例,无症状29例.106例中有29例不能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结论: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不能单独依靠MRI表现,MRI表现必需与症状和体征相结合.

  • 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华凯;郭庆升;张善勇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是否存在再灌注损伤,以及脊髓压迫程度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新西兰兔96只,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又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 A组为假手术组,B组椎管内占位50%,C组为椎管内占位60%,D组为椎管内占位70%。 B1、C1、D1组不取螺钉,B2、C2、D2组取出螺钉后6 h分别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MDA含量、GSH-px活性、SOD活性测定,TUNEL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Tarlov评分A组显著高于B、C、D组(P均<0.05);B1、C1、D1组Tarlov评分依次减低(P均<0.05),B2、C2组Tarlov评分高于B1、C1组(P均<0.05)。 C1、D1组与A1组比较,D2组与D1组比较,MDA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0.01)。C1组、D1组与A1组比较,D2组与D1组比较,SOD和GSH-px活性降低明显(P<0.05或<0.01)。结论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可以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脊髓压迫程度越重,再灌注损伤越显著。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建民;蒋振松;崔新刚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在众多因素作用下,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而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产生一系列以肢体感觉、运动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脊髓及神经根损害的疾病.本病在日本发病率高,故有日本病之称.无临床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只有轻微神经根、脊髓受压症状,无进一步恶化倾向者,可给予药物、对症等非手术治疗.但由于该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导致不可逆性的脊髓损害,且目前尚无很有效的延缓韧带骨化进程的方法,因此明确脊髓压迫损害症状后应尽早手术.

  •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作者:胡志俊;卞琴;施杞;王拥军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压迫或/和脊髓血液供应障碍,并因此产生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据1992年统计,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平均为7.3%,一些特殊人群达到11.7%[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会逐年增加.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占5%~10%,此型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深化其机理研究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 CT影像评价指导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

    作者:董天海

    脊柱爆裂型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十分常见,在没有CT影像普及应用临床以前,对于脊椎爆裂型骨折手术依据,多依靠X光片提示来决定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骨折块对神经根,马尾神经和脊髓压迫的定位和程度,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点,并能反映骨折块突入椎管近、远期的病理学影响.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病例,对CT影像评价指导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价值进行探讨.

  • 椎板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压迫的效果观察

    作者:蔺卓华

    目的 观察分析椎板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压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压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椎板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后凸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Oswe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后凸Cobb角度数和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VAS评分、后凸Cobb角度数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高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行走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压迫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减压,提升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椎血管瘤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比较

    作者:连冲;王利民;宋瑞鹏;赵家邦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椎血管瘤的两种手术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方式更值得推广.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椎血管瘤患者2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10例采用360.全椎体切除+椎体重建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11例采用经椎弓根骨水泥注入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均行常规放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0.0±2.3)个月,根据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神经症状均大部分缓解.术中出血量B组[(910±50)ml]明显少于A组[(1450±30)ml],P<0.05;术后第3天、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B两组VAS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3天,B组两项评分(JOA 10.2 ±2.5、VAS 3.8 ±0.8)明显优于A组(JOA 7.8 ±1.9、VAS 5.1±1.0),P<0.05;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骨水泥注入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出血量明显减少,长期疗效好,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法.

  • 仰卧前屈拔伸法治疗伴无症状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作者:陈晓波;林定坤;宁飞鹏;许鸿智;侯宇

    目的 探讨仰卧前屈拔伸法治疗伴无症状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经颈椎MRI筛查后,将脊髓受压的患者纳入压迫组,其余纳入非压迫组,全部患者在医务人员指导后,在家中进行2周系统的颈椎牵引及个性化颈椎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l周、2周、2月随访,通过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JOA20分及JOA17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非压迫组和压迫组分别随访了80和16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在各时间点上非压迫组的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降低、JOA20分和JOA17分升高均有明显改善(P<0.05),压迫组除治疗后3天JOA20分和JOA17分与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别外(P>0.05),其他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与治疗前均有升高,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下降(P<0.05).非压迫组与压迫组之间各时间点各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与普通患者相似,MRI明确脊髓受压情况后,通过社区系统牵引和睡姿调整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伴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探讨

    作者:宁飞鹏;林定坤;陈博来;杨伟铭;吴江林;张琥

    目的:探讨伴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稚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29例伴颈推退变性脊髓压迫的颈神经根病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继续进行2周系统、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继续损害或疼痛剧烈不能缓解,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随访期间通过VAS及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9例患者平均随访1.16年,其中18例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保守治疗改善不明显者11例,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余5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随访期间,2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无改善,但未明确出现脊髓型受压的症状体征,5例症状逐渐缓解,痹痛减轻.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该组患者疼痛及JOA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推病患者经过系统、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后存在不同转归,部分可以"治愈",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不能简单的将"颈神经根病"作为无脊髓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信号.

  •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

    作者:钟鸣;郑伟明;瞿宣兴;吴近森;诸葛启钏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amatomas,ASSEH)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病因隐匿,进展迅速,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脊髓功能不可逆损伤.我科1995年~1999年共收治5例ASSEH,占同期脊髓压迫征的0.92%.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

    作者:赵忠信

    患者,男,25岁.主因腰痛,右下肢疼痛半月,双下肢瘫痪2天于1999年8月1日就诊.查体:T 37.5℃,P 98次/min,R 21次/min,Bp 100/70 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急性痛苦表情,被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结膜稍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胆、脾未触及.

  • 颈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学分析

    作者:刘峰;朱海涛;范新成;靳明萍;杨丽

    目的 利用能够理想模拟脊髓受压的动物模型,分析脊髓在受压过程中的病理特点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研究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每组8只.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为实验组,分别选用直径为1.0 mm、2.0 mm和3.0 mm的球囊导入至C6~7平面,造成轻、中、重三种程度的脊髓压迫性损伤.记录不同时间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形,观察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切取损伤节段的脊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脊髓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后肢的运动功能与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则CSEP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越明显.动物脊髓压迫后,即刻进行诱发电位测试,中度压迫组CSEP波幅从4.2μV下降至2.2μV,而MEP波幅则从24.7μV下降至5.3μV,提示在监测脊髓运动功能时,MEP比CSEP更加敏感.结论 选用带球囊的导管作为实验性动物颈脊髓急性压迫模型的压迫物,可使脊髓压迫实验模型简单化、标准化.在不完全脊髓损伤中,诱发电位的变化和病理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

  • 以脊髓压迫症状为表现的Richt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华芳;崔国惠;陈万新;何文娟;熊蓓;聂秀;胡豫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侵犯的Rich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具脊髓硬膜外占位病变的Richter综合征,通过病理组织学、骨髓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特点.结果:患者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年,接受氟达拉滨治疗后第3日出现双下肢瘫痪和排尿困难.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胸椎段硬脊膜外占位病变,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此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为恶性度较高的淋巴瘤,即Richter综合征,而此例发生的硬脊膜外的侵犯尤为少见,应加深对其的认识以避免漏诊和误诊.该疾病预后不良.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误诊分析

    作者:王欣;顾洁夫;徐振华;平安松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指胸椎黄韧带骨化,突入椎管导致脊髓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临床上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常易误诊.我院自1996年7月以来,共确诊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其中11例病初时曾被外院误诊,误诊率68.7%.现浅析其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对策,以期及时诊治,提高疗效.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江华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如选择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年为限,无效或持续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受累(大于3个节段)、广泛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或脊椎黄韧带骨化(OLF)者[1].

  •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杨峻峰;王剑松

    65%~75%的高分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metastatic bone disease,MBD),5年存活率仅为25%,中位生存期近40个月[1].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前列腺癌18~20个月后,可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2].评估显示近30%的CRPC患者伴MBD.其中22%的患者可单发或多发病理性骨折;7%的患者发生脊髓压迫;3%~4%的患者发生偏瘫或局部麻痹[3].晚期肿瘤所致MBD,有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和生存率下降的风险.这些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就前列腺癌MBD的机制以及新的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 脊髓压迫伤脊髓前角中微管相关蛋白1B的表达

    作者:陈其昕

    目的 探讨在脊髓压迫伤时微管相关蛋白(MAP)1B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持续压迫和压迫后减压的大鼠脊髓中MAP1B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受压迫减压后的脊髓前角MAP1B有一高表达过程,而持续压迫的脊髓无明显高表达;减压后的脊髓前角ChAT的表达有所恢复,而持续压迫的脊髓前角ChAT的表达则明显受抑制;从时相上看,减压脊髓MAP1B高表达出现略晚于ChAT的恢复;减压MAP1B高表达活跃期与后肢活动功能指数恢复活跃期较为吻合.结论 受压脊髓减压后可有一神经轴索生长修复过程,在减压后第10~30d内为活跃.

  • 巨大结核性肉芽肿所致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症1例

    作者:王国瑾;余再根;陈秋香

    目的为了探讨结核性蛛网膜炎并肉芽肿所致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病理和放射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结核性蛛网膜炎并巨大结核性肉芽肿所致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患者.结果1例23岁男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脊髓和神经根损害征进行性加剧,MRI显示T2~T10脊髓后方长约20~21 cm占位性病灶,手术证实髓外硬膜内病灶并且仅仅部分切除,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结论这是1例罕见的巨大髓外硬膜内结核性肉芽肿所致脊髓压迫症,脊髓损害征在结核性脑膜炎正规治疗后进行性加剧,并且预后较差.

  • 脊柱骨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范国华;龚建平;钱铭辉

    脊椎是转移瘤好发的部位[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减轻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十分重要.CT因其独特的骨结构成像和空间分辨率,在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薄层CT扫描的方法对58例脊椎转移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征象,并对不同组织类型原发肺癌的脊柱转移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200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