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炜;占琼英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作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不服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月时、6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波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6月时与治疗1月时比较,治疗组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观察起始时、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氯地平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显著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

  •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18例报告

    作者:罗建方;陈纪言;周颖玲;黄文辉;李瑜辉;李光;王硕;王丽娟;詹国华

    目的通过有关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以及远端滤网系统保护下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8年7月至2002年11月间,共有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病例在本所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8例患者在术前行神经专科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行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的方法,把自膨式支架植入并覆盖颈动脉病变,分别在术后1,3,6,12及24个月进行临床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18例均为58岁以上的病人(男性17例,女性1例),其中11例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选择性颈动脉造影示18个靶病变均有>70%的狭窄,其中3例合并对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2例冠脉造影示为严重的三支冠脉血管病变,1例为单支冠脉血管病变;10例患有高血压,3例患有糖尿病.在以上18个病变中,共植入自膨式支架19个,其中Wallstent(Boston Scientific Co.)12个,Smart(Cordis)7个,有7例行直接支架植入;后7例采用了远端滤网保护系统(AngioguardXP,Cordis),在术后会收的滤网中均发现数十个直径为300-1000微米的碎片;所有病变术后病变残余狭窄均<10%,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两例病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个月后行外科冠脉搭桥术,围术期无脑卒中发生;第3例病人在支架植入后造影示患侧大脑前动脉再现,术后视力及语言清晰度明显改善;第8例在术中出现靶病变对侧脑出血,三天后死亡;在1-24个月的临床神经系统随访观察期间,病例均无脑卒中发生.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无再狭窄.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解除颈动脉狭窄,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及综合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的新方法;应用远端滤网保护系统能有效的减少术中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 一例外伤性多发性动静脉瘘并假性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杨蔓;吴美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因车祸致头部伤7天,伴有鼻腔大出血,于1999年4月18日来我院求治,门诊拟"外伤性动静脉漏"收入院,头颅CT扫描示左前颅骨折.入院第四天出现鼻腔大出血,神志清醒,BP8/4KP α,经输血、输液、止血及压迫患侧颈总动脉等处理后,病情稳定,并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多发性动静脉瘘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于4月23日行介入治疗,术后进行MATAS训练,于6月5日再次发生突发鼻腔大出血,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无法控制出血,BP13/8Kp α,紧急行左颈内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出血被控制,同时予抗炎,止血及低右张血管等积极治疗和严密观察病情,病人于6月15日治愈出院.

  • 海绵窦瘘颈内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卒中一例

    作者:郁红;唐艰音;沈娟

    1.患者黄××,男,60岁,退休工人,因纳差、乏力、消瘦9月,体重下降15公斤,恶心、频繁呕吐2天伴畏寒、怕冷于2002年6月1日拟"消瘦原因待查,消化道肿瘤?"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一年前在瑞金医院行海绵窦瘘颈内动脉介入治疗.

  • 卷积核算法对高级血管分析软件半自动追踪血管曲面重组的影响

    作者:张德军;马春;张祖建;明兵

    目的:应用不同的卷积核算法,使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的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功能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椎动脉,探讨容易曲面重组与骨质结构关系密切血管的卷积核算法。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头颈部Neuro DSA CTA扫描。默认图像重建卷积核算法为H10f,然后分别选择H48f、H50f及H60f卷积核算法进行重建。使用Inspace软件下的AVA软件进行血管分析,计数载入不同卷积核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成功曲面重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支数。结果32例共128支血管。H10f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显示0支血管,成功率为0;H48f算法图像显示44支血管,成功率为34%;H50f算法图像显示68支血管,成功率为53%;H60f算法图像显示108支血管,成功率为8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60f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H60f算法图像对颈内动脉曲面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结论使用AVA软件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椎动脉进行血管分析时,应用较高卷积核(H60f)算法能明显改善半自动追踪血管曲面重组成功率,利于进一步进行血管分析,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 超声诊断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1例

    作者:王业兵;何厚洪;侯庆

    患者男,38岁,因右侧颞枕部刺痛及跳痛不适,右眼视物不清入院。体格检查:神清,言语清晰,无面舌瘫,四肢肌张力正常,无明显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征阴性。头颅MRI:右侧枕顶颞叶交界区异常信号影,考虑亚急性期脑梗死。超声心动图及腹部大血管超声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可见剥脱的内膜回声,将颈内动脉分为真、假双腔(图1);CDFI示:真腔内可见血流信号,血流速度81cm/s,假腔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充盈(图2),考虑假腔内血栓形成。超声诊断: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假腔内血栓形成;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头颈部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全程不规则狭窄(图3),狭窄呈偏心性,右侧颈内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结合病史,考虑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后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

  • 腮裂囊肿超声表现1例

    作者:孙志英;贾化平;梁会泽;许永杰;周环宇;魏相东

    患者女,21岁,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蚕豆样"大小肿物.左颌下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 cm×2.8 cm,边界清,质韧,移动欠佳,压之无明显疼痛,颈部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超声检查:于左颌下软组织内探及大小约2.7 cm×2.3 cm不均质团状低回声,边界清、包膜完整,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图1),团状回声与下颌下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关系密切,于周边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

  • 颈内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1例报告

    作者:张善春;迟路湘

    脑血管造影一直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脑血管造影只能反映血管管腔病变,难以清晰显示管壁的具体病变,而脑血管病不仅是因为管腔的狭窄,更是因为血管壁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重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1例

    作者:高春恒;韩峰;叶富华

    患者女,38岁,突发头痛,伴颈项强直,喷射状呕吐.入院后行床边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 sonography,TCCS)检测,采用美国HP 55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4探头,探头频率为1.8 MHz,Vascular-TCD模式,分别于手术后第3 d、第7 d经双侧颞窗及枕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

  • 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作者:朱秀梅;张强

    患者女,28岁.头部外伤后左眼球突出,视物模糊伴耳鸣8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左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眶部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同侧颈内动脉震颤消失.

  • 经颅多普勒检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报告

    作者:沈键

    本文报告我科TCD室检查的2例颈内动脉海绵瘘(CCF)患者诊断后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

  • 初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三种参数标准评价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柳舜兰;朱建平;蒋彦;江丽;罗晓莉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三种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为客观评估现存的ICAS超声参数标准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0例症状性脑缺血患者120支颈内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CDFI三种参数标准即2003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参数标准(标准一)、2006年澳大利亚超声医学会推荐的参数标准(标准二)、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提出的参数标准(标准三)分别评估每支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CDFI三种参数标准评估ICAS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三种参数标准均有效(AUC>0.90),三组评估结果与DSA结果均一致(P<0.001),其中标准二评估结果与DSA一致性高(Kappa值=0.76),对中、重度ICAS的诊断敏感性(64.00%、81.25%)和准确性(89.17%、96.67%)高于另两种标准.结论 CDFI三种参数标准均可有效地评估ICAS程度,标准二诊断中、重度ICAS的有效性优于另两种标准.

  • 经颅彩色多普勒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大脑前循环脑血流量

    作者:高春恒;冯东侠;叶富华

    我院对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进行术前、术后反复的大脑中动脉榆查,结合颈内动脉入颅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及大脑前循环脑血流量变化的诊断价值.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颈和脑血流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陈德理

    为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chenic Encpha-lopathy,HIE)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HIE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的颈内动脉(I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RI值进行检测.

  • 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文澜;柯伟;邓小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治疗)和治疗组(3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颈内动脉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管IMT及内皮功能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磷酸激酶(CK)较治疗前无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内皮功能和IMT,有效延缓和预防狭窄血管的进展.

  • 颈内动脉床突段与眼动脉关系的多层螺旋CT观察

    作者:秦将均;肖红秀;涂蓉;周晓陆;覃群;汤为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在活体个性化观察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段与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分支的关系.方法 观察100例(200侧)受检者薄层轴位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融合图像上OA的起始位置,并将轴位ICA前半部分分成前内、中、外各1/3等分,分别记录OA起始点所在的位置;常规进行VR重建颅骨,沿眶截骨平面模拟切除颅盖骨,同时分别距前床突左或右外侧缘1 cm处模拟矢状位切除左或右外侧颅骨,并以正中矢状面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于左或右侧分别观察OA与ICA的上下关系.结果 100例(200侧)受检者中,轴位上OA起始于ICA前、中、外1/3各占52.00%(左29.00%,右23.00%)、45.00%(左19.50%,右25.50%)和3.0%(左右各1.50%).侧位上OA起始于OA段、床突段及其交界处者分别为76.50%(左39.00%,右37.50%)、6.00%(左、右侧各3.00%)、17.50%(左9.00%,右8.50%).结论 MSCT能清楚地显示前床突、ICA床突段与OA起始部的关系,能为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磨除前床突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 血管性痴呆大鼠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昌铭;向静;王景周;崔洁;郭咏萍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CMNCs)颈内动脉输注能否透过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以及在脑易损伤部位定居并存活情况.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术后6 h、24 h、3 d、7 d、2周5个治疗组,(n=6).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BrdU标记的HCMNCs(3×106/0.5 ml).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4周 HCMNCs在脑内分布、存活情况.结果 HCMNC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主要集中在海马和大脑皮质区,特别是血管周围;术后6 h组大鼠脑内HCMNCs为(3 598±311),24 h和3 d组多(4 311±310),(4 426±399),7 d组(3 726±356)、2 周组(2 525±298)则呈进行性减少(P《0.05,P《0.01).注射后2、4周大鼠AAR比率,6 h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24 h、3 d组较6 h组显著增高(P《0.05),7 d组开始下降,显著低于3 d组(P《0.05);2周组更进一步下降,但仍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并存活,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其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特定的适宜时间窗.

  •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

    作者:张晓飞;陈康宁;胡俊;张映琦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节段性、多灶性动脉血管病.约25%的FMD患者表现为脑血管受累,其中颈内动脉受累较为常见,临床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1].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本例报道的是l例青年男性患者,提示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是青年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之一.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3d”于2010年11月入西南医院神经内科.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长期服药史,少量饮酒、吸烟.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肌纤维
  • 超声测定脑梗死患者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张善春;迟路湘;李锐;陈萍;段灵敏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是否会影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brachial artery-flow mediated dilation, BA-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 mediated dilation, BA-NMD),以及能否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内动脉的扩张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对1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双侧肱动脉内径变化,另有13例患者同时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内径变化,其中8例患者同时测定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内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CCA-NMD与BA-NMD无明确相关性(r=0.52, P=0.07),ICA-NMD与BA-NMD呈正相关(r=0.83, 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测量颈内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可以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

  • 经枕骨大孔窗口发现颈内动脉1例

    作者:吕智勇

    患者女性,45岁.头痛、头晕5年,曾在其它医院行TCD检测,结果示双侧椎动脉严重痉挛,经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我科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2020经颅多普勒仪,患者取坐位于枕骨大孔窗口对椎-基底动脉进行扫查,取频谱图像好,包络线清晰,完整的层流图形,检测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期峰值(Vd)等.当探查深度为56~60 mm时,发现在探测双侧椎动脉的位置各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层流图形.第1种图形血流峰值高:左侧为 140 cm/s(Vs) 43 cm/s(Vd),右侧为135 cm/s(Vs) 37 cm/s(Vd);第2种图形血流峰值低:左侧为62 cm/s(Vs) 28 cm/s(Vd),右侧为60 cm/s(Vs) 27 cm/s(Vd).为鉴别上述2种图形何为椎动脉,笔者采用食指、中指持续压迫受检侧的颈总动脉,发现第一种层流图形马上消失,停止压迫,图形再现.而第2种图形不受按压的影响,即为椎动脉.多普勒提示:(1)本例乃经枕骨大孔窗口探及到同侧的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一般明显较椎动脉高.患者曾被诊断的椎动脉严重痉挛可能是错误地把颈内动脉当成了椎动脉;(2)该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其它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正常.后行脑电监测发现该患者为头痛型癫痫,经抗癫痫治疗后,病人的头痛症状消失.

1228 条记录 54/62 页 « 12...51525354555657...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