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颈内动脉岩段动脉瘤致左眼失明1例

    作者:王健

    患者,男,34岁.于2000年9月1日因车祸头及左下肢受伤1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伤后曾昏迷5分钟,醒后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查体:T、P、R正常,BP16/8kPa,神清,头颞部肿胀,左下肢多处软组织伤并有骨折.血常规WBC11.3×109/L,N 0.88,PLT65×109/L.头颅CT示双侧枕叶脑挫裂伤伴左侧枕叶血肿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双颞部软组织肿胀.左下肢X线片示胫腓骨中段骨折.入院诊断:脑挫裂伤,左胫腓骨中段骨折.当日急诊行左下肢清创及骨折复位术.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致鞍隔破裂术中钛夹修补1例报告

    作者:邓兵;姜曙

    患者,男,62岁,因视力下降半年入院,查体发现患者双颞侧视野缺损,激素水平检测未发现异常,CT检查发现垂体病变,进一步MRI检查明确为垂体肿瘤约2cm×2cm大小,肿瘤向上凸入鞍隔但未穿破鞍隔,呈典型的雪人征,视神经被向上推挤,肿瘤向两侧紧邻颈内动脉.

  • TCD对ICA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虹;王玉梅;张华;郭武玲;杨静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C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及无症状(Asy)组.采用TCD检测3组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比较3组的侧支开放率,计算TCD诊断侧支循环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本组198例中,TCD检出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79例(39.90%),前交通动脉开放98例(49.49%),后交通动脉开放85例(42.93%).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相比,TCD共有253条开放的侧支循环与DSA结果相符,假阳性9条,假阴性2条,TCD诊断侧支循环开放的特异性为90.43%,敏感性为99.21%;TCD检测结果中,TIA组的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CI组和Asy组(P<0.05);Asy组的前交通动脉开放率和后交通动脉开放率明显高于CI组和TIA组(P<0.05).结论 TCD对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 头颈部CTA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供血动脉狭窄的价值

    作者:张雅红;何永芳;王果兵;聂江华;项劲驰;李琦

    目的 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MCA区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分析受累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 68例中,颈内动脉(ICA)和MCA均正常者5例,单纯ICA狭窄共16例,其中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5例,闭塞5例;单纯MCA狭窄共41例,其中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8例,MCA闭塞5例;MCA合并ICA狭窄6例.ICA或MCA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类型有关,狭窄程度越严重,梗死程度越严重(r=0.832,0.938,P<0.05).结论 头颈部CTA在判断血管狭窄的同时,可预测患者脑梗死的程度,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1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及DSA分析

    作者:牟长河;张玉波;田洪;周虎传;刘磊

    病例男,57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半月”就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约十几分钟自行缓解,外院CT血管成像(CTA)示“双侧颈内动脉近分叉处软斑形成伴局部管腔狭窄,右大脑中动脉M2段以远闭塞可能”;头颅核磁共振(MRI)示“脑萎缩”.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查体:BP 170/110 mmHg,营养中等,心肺阴性,神经系统查体无定位体征,血糖、血脂4项检查未见异常;颈部大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混合性斑块,双侧颈内动脉充盈缺损,血流速度减慢”.

  • DSA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1例

    作者:徐光;梁平;魏焱;刘玉芳;申明

    病例 男性,47岁,咽部不适异物感3月,咽部新生物进行性长大3周,于1999-06-25入院.患者3月前咽部不适异物感,自行发现右咽侧壁膨出、无痛,未行治疗.入院前3周,咽部新生物进行性长大,抗炎治疗无效.入院前一周出现右侧针刺样持续性头痛,咽部肿块迅速增大,伴语言不清,吞咽困难;无发热,视力减退及呼吸困难;既往有高血压史3年,无外伤史.查体:BP20/14kPa,双睑无水肿,右眼裂缩小,结合膜充血,右瞳孔0.2cm、左瞳孔0.3cm,右面部汗闭,右颈未扪及肿块,右咽部见一肿块5cm×4cm,上自鼻咽顶,下达会厌尖,前抵硬腭,呈半球状突出于口咽部,口咽明显狭窄,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搏动感及明显触压痛.

  • 颈内动脉闭塞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虎传;宋航;刘磊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颈内动脉闭塞的报道日渐增加.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大类: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轻者致残,重者致死,其病死率高达55%.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颈内动脉闭塞的研究现状.1 颈内动脉闭塞的病因1.1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不断进展的终生性疾病,如内皮功能障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或修饰、自由基、炎性微生物、切应力、高血压、吸烟以及相关的代偿性炎性反应等,均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作者:蒋炜;李燕先;段烈英;谭永福;卢燕鹏

    病例:男性,35岁,1994年骑摩托车时不慎摔伤,当时头部着地,一树桩击中左眼,当时无昏迷,立即送医院。查左眼视力0.3,眼睑外侧皮肤裂伤。CT提示眼内有一异物,行急诊清创术,术中由左眼睑外侧皮肤裂伤处取出一0.3cm×0.6cm×2.5cm树枝,术中出血不止,术毕加压包扎。术后7d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出院视力0.5。2周后突感左侧头痛,活动时为甚,视力下降为0.1,左眼球突出,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眶脓肿3个月后再次入院,查:左眼视力0.1,左眼突出   ,球结膜水肿,静脉怒张,睑结膜充血,眼球活力受限,可触及眼球搏动,听诊可闻及杂音,压颈动脉后杂音减弱,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弯曲扩张,考虑为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造影证实。后转脑外科手术治愈。半年后复查左眼视力0.3,眼球活动自如。  讨论: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分为2种,1种为脑外伤后颅骨骨折刺破颈内动脉或外伤时撕拉使颈内动脉破裂,另1种为自发性:如先天性异常,动脉瘤或动脉硬化自发性破裂。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搏动性突眼,眼球及眼睑结膜的静脉回流障碍,可有杂音及外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及嗅神经损害。鉴别主要与眶内动静脉瘘、眶内动脉瘤、颅底部动静脉瘘相鉴别,但此时比较困难,有效的方法是脑血管造影。治疗:一般由脑外科处理。本例为眼异物取出后2周方出现眼突等症状,比较少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当时有颈动脉撕伤,但尚未破裂,后由于动脉血压等的作用后破裂,也不排除原有颈动脉异常。院外误诊为血管瘤可能因为未查出有眼球搏动及血管杂音,也未做脑血管造影而误诊为眶内脓肿。

  • 颅咽管瘤58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董明昊;隋建美;陈益民;杨华;李玉明;任儒学

    颅咽管瘤大多数生长在鞍区或三脑室,与视交叉、颈内动脉、下丘脑、垂体柄以及垂体等重要结构有密切关系,随肿瘤不断生长可造成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梗阻性脑积水等严重后果.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手段.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颅咽管瘤58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及部位,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卓志平;王诚;王凡;罗代益

    鞍区是颅内的一个重要部位,其周围有下丘脑、垂体、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而此部位又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手术后有不少病人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声涛;陈岚;田斌;李慎茂;朱风水;凌锋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80%的患者38例,全部均行全脑血管造影(CAG)、颈部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采用3种不同支架治疗;6月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38例操作顺利,临床并发症少,3例(7.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2.6%)发生脑栓塞,3例(7.9%)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所有病例影像学评价成功,TCD检查血流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33例(86.8%)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7.9%)好转;6月后CAG显示仅2例(5.3%)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CAS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狭窄 支架
  • 静脉套管留置针在测量大鼠左心室心功能指标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健;张谦;周厚荣;杨娇荣;吴明

    在测量小型动物左心室功能指标实验中,有创检测人路包括经皮途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颈内动脉等,其中颈总动脉是为常用的径途[1].大多数实验者多采用PE50管(polyethylene catheters PE 50)经右颈总动脉逆血流方向插入至左心室,选用原因是其取材方便,长度可以随意控制.

  • 烟雾病

    作者:陈安强;朱凤水

    烟雾病(moyamoya diease,MMD)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慢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它是以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ACA、MCA近段狭窄或闭塞、脑底异常团状新生血管形成或烟雾状血管形成为特征.早于1957年日本报道,继后其他国家、地区相继报道.该病见于所有人种,但以亚洲为多.为儿童、青少年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 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与鞍区结构位置关系的CT研究

    作者:彭燕;程也;张斯文

    目的:通过CT对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在鞍区的位置进行研究并为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经鼻蝶的鞍区手术提供指导.方法:观察并测量120个成人颅脑CT图像,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的测量.结果:①视神经管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平面1处:13.66±0.84mm,平面2处:11.14±0.98mm,平面3处:7.99±1.02mm;②BO与BM1的夹角为平面1处:89.61±6.38°,平面2处:82.34±7.45°,平面3处:83.99±5.90°;③颈内动脉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在平面4处:10.23±2.26mm,平面5处:8.82±3.15mm,平面6处:8.85±1.58mm;④BA2与BM2的夹角为74.99±5.21°;BA1与BM1的夹角为97.12±12.05°;⑤视神经管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14±4.99°.结论: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在鞍区的位置的测量,可为二者的位置的解剖学研究和内窥镜下经鼻蝶进行鞍底的手术提供指导.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可小视

    作者:

    张女士近偶有眼前发黑的症状,起初她并没有重视,以为是更年期症状.后来听朋友说这一症状很可能是颈动脉硬化,建议她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为脑组织提供血和氧,颈外动脉为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在颈动脉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使得血液流通不畅,进而造成脑组织和眼的缺血、缺氧.重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一过性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麻木或单眼黑蒙.如果硬化了的颈动脉有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而阻塞脑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梗塞,出现上述中的表现,甚至威胁生命.张女士眼前发黑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颈内动脉狭窄造成眼部供血不足.如果长期不予重视,很可能会加重脑缺血症状.

  •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辨证施治

    作者:边德敏;权玉郁;孙慧存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以下称TIA)是由于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失常,其特点为发病突然、持时较短、常在数秒钟、数分钟及数小时,长不超过24h恢复,不遗留症状和体征且反复发作.

  • 美国黑人青年长期应用可卡因对颈内动脉管径的影响

    作者:杜捷夫;TONG Wen-jing;LAI Hong;LAI Sheng-han

    目的 观察美国黑人青年长期应用可卡因对其颈内动脉管径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美国巴尔地摩市57名可能有应用可卡因历史的黑人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CRP),并行颈内动脉核磁共振检查(MRI)以了解颈内动脉结构的变化情况.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颈内动脉管径变化与应用可卡因的关系.结果 在应用可卡因的患者(n=40)CRP及白细胞总数WBC(1×109/L)较未应用过可卡因的患者(n=17)均略有升高[(5.14±12.31) vs (1.29±0.92)μg/L, P=0.059及(5.03±1.70) vs (4.12±1.22), P=0.059],而平均红细胞容积(MCH)和平均红血球浓度(MCHC)稍低于未用过可卡因的患者[(29.34±2.18) vs (31.77±4.50)pg,P=0.055及(33.23±0.75) vs (33.67±0.49)g/dl, P=0.38] ,但均无显著差别.平均颈内动脉壁厚度(MTICV)可卡因组与无可卡因组未见显著差别[(0.952±0.244) vs (0.968±0.275)cm, P=0.822],颈内动脉壁增厚者(MTICV>1.0 cm)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别(25.0% vs 29.4%, P=0.729);应用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可见颈内动脉水平测量外径(HOD)、垂直内径(VID)、外轮廓面积(OA)、颈内动脉内轮廓面积(ILA)、外轮廓体积(OV)、内径轮廓体积(LV)与应用可卡因呈显著负相关.应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可见颈内动脉的HOD,VID,OA,ILA,OV,LV仅与应用可卡因呈现显著负相关,而颈内动脉的管径变化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CRP、HIV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长期慢性应用可卡因可造成颈内动脉的缩窄.由于动脉长期缩窄可引起动脉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由此或可推论长期慢性应用可卡因引起的颈内动脉收缩也许是动脉粥样硬化初表现的形式.

  • 血管腔内治疗外伤性颅底骨折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初步体会

    作者:史岩鹏;张斌

    目的 研究血管腔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6例外伤性颅底骨折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冠脉覆膜支架覆盖动脉瘤颈,2例使用可脱球囊闭塞瘤颈,同时闭塞载瘤动脉,2例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封堵口并闭塞颈内动脉后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填塞.结果 4例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2例冠脉覆膜支架覆盖动脉瘤颈,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旷置了假性动脉瘤.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外伤性颅底骨折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可使用多种方法及材料,微创,风险小、安全、有效.

  • 血清中CRP、IL-6变化及与颈内动脉内膜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俊孚;牛丽婷;徐江;邢影

    目的: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以此探讨血管肉皮功能与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MMSE量表检测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认知障碍组两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行颈内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应用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CRP、IL-6的含量.结果:轻度认知障碍组动脉硬化程度重于对照组,其血清CRP、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硬化较重的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反应较明显,其认知功能损伤也较重.

  • Dorello管区的显微解剖和新概念

    作者:黄楹;只达石

    Dorello 管区位于中线旁中、后颅凹底交界处.内含外展神经,上邻岩床后褶(硬脑膜折叠形成的褶)、小脑幕和三叉神经;前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邻桥脑、延髓;内邻基底动脉和其分支;外下侧与面听神经、岩骨和其内的位听器官相邻,是手术治疗上困难的区域之一[1-3].然而,大型听神经瘤、岩骨内侧型和上斜坡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和向后侵袭的鞍区肿瘤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脊索瘤等许多肿瘤常常侵犯此区.一些颈动脉海绵窦瘘和海绵窦区的硬膜动静脉瘘也常以岩下窦和斜坡基底窦作为重要引流静脉.基底动脉干和两侧椎动脉汇合部附近的动脉瘤也邻近此区.因此,Dorello 管区的解剖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4-8].

1228 条记录 57/62 页 « 12...54555657585960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