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房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房颤(Af)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Af常直接或间接损害整个心血管以及其他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的不良后果有两个:一是损害心脏收缩功能,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衰;二是带来血流动力学异常,促使栓塞发生.本文就老年人Af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综述如下:
-
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采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采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辅酶Q10,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新功能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压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各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数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27.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采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心功能,降低用药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更有保证.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68例,随机分观察组(34例,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34例,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结果:观察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辅酶Q10于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可有效促进其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与恢复,实现临床疗效的提升,同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配合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配合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伴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54例,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医治,观察组在其基础辅以辅酶Q10医治,比较两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62.47±11.02)%、LVESD(45.22±5.58)mm等心功能指标和CO(5.55±0.69)L/min、SI(43.26±7.05)mL/m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57.01±6.35)%、(49.51±7.22)mm和(5.20±0.61)L/min、(40.18±7.52)mL/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46、3.4548、2.7926、2.1957,P<0.05).结论 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提高血流动力学,加强心功能,效果显著.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
目的:研究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原因.方法:对近年来在院就诊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进行了回顾,对各种致病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查出1646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随年龄增长,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无明确病因者,占患者总数的35.9%,高血压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占31.8%.结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是心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对早期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 减退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将选取的9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辅酶Q10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心功能减退的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因长期高血压、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体内毒素蓄积,继发感染及营养不良,常发生心肌病变及心功能减退.据报道,约80%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心血管并发症,此并发症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位死因[1].
-
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护理体会
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预测死亡危险度的重要指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0%~80%,其机制与尿毒症时毒素致心肌损害、高血压、贫血、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
高钙透析液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佳替代疗法之一,但透析过程中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达20~50%[1],主要因超滤速度过快和超滤量过多等引起.血容量、服用降压药、长期低钠饮食、血浆渗透浓度低、长期使用醋酸钠透析液,特别在心功能减退和低氧血症患者易出现[2].一般经相应治疗可纠正,但少数透析时间较长患者(我们统计约为5%)则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使患者透析不适的发生率增加.本院对这类患者采用高钙透析液透析,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及应用评价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右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心输量减少,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既便应用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心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心室多部位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1-5],初步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展示了希望.现将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重视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研究
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综合征,有关其病理生理的现代观点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即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Am Heart J,1998,135:S216-S230.].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存在着血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及心脏中NE含量的减少,继之医学界对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后阐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心功能减退,在心排血量减低及(或)室壁应力增高的情况下,许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下丘脑-脑垂体系统,细胞因子系统,以及肽类信号系统都是激活的.这些系统的激活在急性心衰及低血容量休克时对患者是有益的,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及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灌注压,扩张血容量,增强急性衰竭心室的收缩力,在短期内其作用是适应性的(adaptive).至20世纪80年代,明确了在慢性心衰,这些系统的持续激活对患者将产生有害作用,可引起额外的心肌损伤,进一步抑制心功能,激发心肌细胞肥厚,细胞凋亡,心室重构及纤维化,导致恶性循环,因而其作用是适应不良性的(maladaptive).由此可见,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是机体的代偿机制,同时又是导致心室重构和心衰恶化的重要原因[ Circulation,2000,102:IV14-IV23.].
-
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5)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CHF.CHF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便应用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心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心室多部位起搏治疗CHF的实验研究及少数病例的临床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为治疗CHF开创了新的途径.现将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叙述.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和思考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损伤的心肌被纤维瘢痕取代,机体缺乏内源性修复机制,导致心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心衰)进展的主要因素.过去认为心脏是终末分化器官,心肌细胞不能再生.有证据表明,部分心肌细胞可以进入细胞周期,和循环中的干细胞一起修复坏死的心肌.理论上,干细胞治疗可以成为替代坏死心肌的理想方法.尽管目前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群进行的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改善受损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1].在此基础上,人们又相继进行了从个案到小样本、非随机的临床研究.
-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患者,女,13岁,因"反复夜间憋醒20 d"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憋气,坐起症状缓解、平卧症状再次出现,此后每于夜间平卧后憋醒,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日间活动明显受限,步行长距离后喘息明显,休息可缓解,入院前于外院行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及"爆发性心肌炎".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美国Sequoia 256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为3.5 MHz)示:左心室腔内有多发突入心腔内的肌小梁及深陷的小梁隐窝,呈节段性分布于心尖部、前侧壁、后壁(图1~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深陷于肌小梁隐窝间的血流与心室腔相通,左心室扩大(舒张末内径6.35 cm,收缩末内径5.81 cm),左心功能减退,EPSS 2.16 cm,射血分数为18.4%(图4),左心室壁呈弥漫性运动减低,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诊为: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心输量减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便应用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逆转心功能的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几年来,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双心室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创新的途径,展示了希望.现将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叙述.
-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心输量减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既便应用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心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几年来,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创新的途径,展示了希望.现将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叙述.
-
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与心脏舒张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
心阳虚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很多不同类型的疾病中都可能存在这种症状,《中医诊断学》中有相关资料显示,心阳虚证主要依赖于虚寒证与心功能减退,以此对疾病进行诊断,也从中可看出,明确患者心功能是否下降,可为心阳虚证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
心功能减退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心功能减退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安全性,以及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4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心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术后平均12小时下床活动,住院7天.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心功能减退老年患者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是相对安全的.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分析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60例,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心功能正常者30例为正常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他汀20 mg,1次/每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辅酶Q1030 mg,3次/d;比较冠心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CI、SV、SI、LVSWI、LCWI、VI分别为(2.1±0.5)和(3.1±0.5)L/(min·m2)、(66.3±9.4)和(74.4±9.2)mL、(37.6±7.3)和(42.5±7.1)mL/m2、(41.2±9.8)和(46.6±9.3)g/(min·m)、(2.9±0.6)和(3.3±0.7)kg/(min·m2)、(42.9±8.3)和(47.8±7.8)×10-3s;对照组分别为(2.1±0.6)和(2.8±0.6)L/(min·m2)、(67.2±9.1)和(73.4±9.0)mL、(38.4±7.2)和(39.2±8.3)mL/m2、(41.5±9.8)和(43.8±9.4)g/(min·m)、(2.79±0.6)和(3.0±0.7)kg/(min·m2)、(42.3±8.2)和(45.5±7.6)×10-3s;正常组分别为(3.2±0.5)L/(min·m2)、(78.3±10.3)mL、(44.8±6.2)mL/m2、(48.8±10.3)g/(min·m)、(3.8±0.9)kg/(min·m2)、(47.4±10.1)×10-3s;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