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怎样辨治药物性肝炎
答:药物性肝炎是指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又称药物性肝病.引起肝损害的西药,如砷剂、抗生素类、抗结核类、抗肿瘤药、抗代谢药等,中药如雷公藤、苍耳子、木薯、蟾酥、鱼苦胆等也可引起肝损害.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常见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胁痛、腹胀、黄疸、发热,重者可神志昏迷、血尿、便血等,也有临床表现不显著,通过检查肝功能发现其肝损害.
-
乳酸脱氢酶A基因敲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A(LDHA)基因敲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LDHA基因敲除PC3细胞(LDHA PC3)的基因敲除效果,细胞侵袭实验检测LDHA PC3细胞与PC3细胞的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MC处理和LDHA基因敲除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显示,KOLDHA PC3细胞株3个克隆均确定完整敲除LDHA基因。敲除LDHA基因能抑制PC3细胞的侵袭力,并通过caspase?3/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凋亡通路促进MMC诱导的PC3细胞凋亡。结论 LDHA基因敲除联合MMC可协同作用诱导PC3细胞凋亡。
-
凡德他尼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体外抗肿瘤活性
目的:设计合成凡德他尼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4-(2-氟-4-溴)苯胺基喹唑啉母核化合物(由7-苄氧基-6-甲氧基喹唑啉-4-醇合成)与含有肟基的哌啶类化合物(由N-Boc-3/4-哌啶酮合成)通过缩合反应制备目标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 和 HRMS 确证。SRB 法测定所有目标物(30μmol/L)对肺癌细胞 A549的抑制率,进一步测定抑制率大于65%的目标物对4种肿瘤细胞A549、HT29、K562、KB 的 IC50值。结果合成了20个全新结构的凡德他尼衍生物。7个目标物对 A549的抑制率大于65%,其中化合物15b1和16b2对 A549的 IC50分别为1.94和0.26μmol/L,化合物15b2对口腔表皮癌细胞 KB 的 IC50为4.83μmol/L,优于或相当于凡德他尼。结论丰富了凡德他尼7-位取代基的结构类型,目标物16b2对 A549的活性是凡德他尼的6倍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大剂量MTX-CF治疗骨肉瘤毒性反应的护理
大剂量氨甲喋呤(MTX)化疗通常是指使用剂量1.0 g/次以上的化疗[1],大剂 量氨甲喋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救(HD-MTX-CF-R)疗法是治疗某些实体瘤的常见方案.自Rosenim T-10方案[2]提出后,我科MTX剂量逐渐增加,近年来已用至超大剂量8~12 g/m2,单次大剂量达16 g,疗效明显提高.但随之毒性反应亦加重、增多 ,常见的反应为口腔黏膜的损害,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通过早期预防及对症处理,顺 利完成化疗,护理体会如下.
-
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吉西他滨(Gemcitabine,化学名2-脱氧-2'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属于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研究证实,Gemcitabine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临床受益率,于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为抗胰腺癌一线药物,从此胰腺癌的化学治疗进入全新阶段.本?揪文就Gemcitabine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树突状细胞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DC-CIK细胞)的表型、体外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并探讨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提取3名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后,将其共培养,动态观察CIK细胞和DC-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2)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前肢腋下接种A549肺腺癌细胞和BEL-7404肝癌细胞.10 d后分别选择荷A549和BEL-7404瘤大小相似的裸鼠各30只,全部一次性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每组再随机分成3组.①单独化疗组;②CIK治疗组;③DC-CIK治疗组,每组10只. 单独化疗组注射化疗药物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另2组分别于化疗后的第2、4、6、8、10天腹腔注射CIK细胞和DC-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1)经DC作用后的CIK细胞CD +3CD +56双阳性细胞和CD +8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2)DC-CIK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同源CIK细胞,DC-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远高于CIK细胞;(3)在肿瘤的治疗中,CIK细胞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后25 d,CIK治疗组和DC-CIK治疗组肿瘤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大于单独化疗组,DC-CIK组大于CIK治疗组(P<0.05).结论 DC与CIK细胞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强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镁锌及其合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镁锌合金凭借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力学及生物降解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其抗肿瘤作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随着骨肉瘤诊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近60% ~ 70%;但是骨肉瘤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仍然是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回顾既往镁、锌及镁锌合金抗肿瘤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镁、锌及其合金的抗肿瘤机制,并阐述镁锌合金在骨肿瘤,尤其是在骨肉瘤中的研究价值.
-
阿糖胞苷耐药代谢酶及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儿生命.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的药物之一.阿糖胞苷是胞苷和脱氧胞昔类抗代谢药,其活性产物阿糖胞苷三磷酸核苷(Ara-CTP)可以抑制DNA多聚酶(DNA Polymerase),也可直接以伪代谢物形式掺入DNA分子,终止核苷酸链的延长,从而达到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目的.
-
滤过泡渗漏继发眼内感染临床分析
滤过性手术是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其成功与否是以建立有效的永久性房水流出通道来评价的.近年来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减少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术后滤过泡薄壁或滤过泡渗漏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眼内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我们遇到6例因滤过泡渗漏导致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本文对其病因、处理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
-
培美曲塞治疗多线失败晚期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四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伴随严重骨痛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对多线治疗失败,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单药或联合奈达铂80 mg/m2,每3周1次;对体质较差者培美曲塞200 mg+奥沙利铂40 mg每周1次. 结果 共收治4例患者,其中疼痛减轻显效者3例,有效者1例.化疗2~6周后骨痛开始缓解,饮食睡眠改善,体重增加,3~13周后止痛药减量. 结论 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体质评分较差的晚期骨转移骨痛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个激酶抑制剂签署专利权协议美国 Ignyta 和意大利 Nerviano 公司宣布已经为其2个激酶抑制剂(一类新药 RXDX-103和 RXDX-104)签署了全球开发和专卖的专利权协议。丧失对细胞周期的控制是癌症的标志性特征,干扰 DNA 复制过程是癌症治疗的有效策略。目前上市的化疗药、抗代谢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交联和插入剂虽然抑制 DNA 复制,但是作用面广,靶标外效应导致毒性,剂量的提升受到限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合成期,RXDX-103是细胞分裂周期7(Cdc7)有关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以非 P53依赖方式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而对非肿瘤细胞无影响。RXDX-103在体外对 Cdc7有高强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已证实其单药和与化疗药伍用均有抗肿瘤效应。RXDX-104是酪氨酸激酶转染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cn)高选择性抑制剂,可减少非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 VEGF 等引起的毒性,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的抗肿瘤新药。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实验和临床研究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较多见的严重致盲眼病.它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可达10%以上.眼外伤后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属于同类病变,发生率也很高.在以往的研究中,如美国Machemer通过对视网膜脱离的实验研究,提出细胞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瑞典Algvere等采用了成纤维细胞诱发的PVR模型进行研究.Tano等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类固醇或抗代谢药减少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德国Wiedemann等在玻璃体手术中灌注了游离道诺霉素.
-
两性霉素B增强静止期肝癌细胞对双嘧达莫的敏感性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D)是一种阻断细胞利用外源性核苷转运抑制剂(NTI).作者曾研究表明DPD能有效地阻断核苷掺入3924 A肝癌细胞,并防止核苷对谷氨酰胺拮抗剂艾西霉素(Acivicin)的补救效应.结果提示,DPD可以与艾西霉素或其他抗代谢药合用对肿瘤的治疗.目前,研究发现静止期3924 A肝癌细胞对DPD抑制作用不敏感,而可提高经两性霉素B处理的细胞敏感性.
-
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观察与护理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指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映,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甲氨喋呤(MTX)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属抗代谢药类,主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达到阻碍肿瘤细胞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多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肉瘤、软组织肉瘤及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其疗效虽然显著,但其副作用较大,常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黏膜溃疡、发热及出血等,其中口腔黏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尤其在骨髓抑制期黏膜的损伤增加了感染,特别是致死性感染的几率,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因此,化疗后患者口腔溃疡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对保证化疗计划顺利执行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3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79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导致不同程度的口腔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静脉灌注氟尿嘧啶致3级静脉炎的药学监护
氟尿嘧啶为抗代谢药类抗肿瘤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能够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起抗肿瘤的作用。静脉灌注为氟尿嘧啶化疗常用的给药方式,由于该药物的细胞毒性,对局部组织皮肤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形成静脉炎。本文针对1例因静脉灌注氟尿嘧啶而致3级静脉炎的患者,探索氟尿嘧啶致静脉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化疗泵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氟尿嘧啶是时间依赖性抗代谢药的典型代表药物,持续点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输液法.
-
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实验研究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候群或眼病.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器械、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滤过术(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术后常导致房水滤过通道瘢痕形成,致使手术失败.有人提出在术中应用抗代谢药,还有人提出采取人工植入物引流术,但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羊膜具有抗粘连、抗纤维增殖、抗感染、保护伤口、减轻炎症、促进上皮化等作用,另外,其抗原性低,排斥反应轻微等生物学活性[1-3],而且取材方便,于是,近年来人们对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应用羊膜移植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实验兔行青光眼滤过术,以探讨动物实验模型中羊膜移植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优越性.
-
我院抗肿瘤药物用药分析
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目前综合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确立了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让使用者承受尽可能小的风险得到大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院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抗肿瘤其他类及辅助化疗中成药等.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肿瘤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十八)抗肿瘤药物
抗代谢药1吉西他滨1.1 适应证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氟尿嘧啶类治疗失败后二线用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是对局部晚期(Ⅲ期)和已经有转移(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线用药.近年来资料说明,对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肝癌、胆道癌、鼻咽癌、睾丸肿瘤、淋巴瘤、间皮瘤和头颈部癌也具有姑息性疗效.
-
薄壁滤过泡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矫正青光眼滤过术后薄壁滤过泡的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至2014年在新疆职业病医院眼科应用剪开滤过泡菲薄区周围的结膜,上穹窿部Tenon囊下放置丝裂霉素棉片,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清除瘢痕,修补巩膜渗漏,向健康侧结膜延长切口做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创面,分层减张缝合于角膜缘.结果 36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眼压由术前(6.54±2.78) mmHg提高至术后(13.74±6.5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15,P<0.01).40只眼均保持滤过功能,Seidel荧光素试验阴性,5只眼黄斑水肿消退,2只眼感染控制,1只眼发生转移结膜瓣边缘部分裂开并行再次修补.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x2 =15.78、P<0.01).结论 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是矫正薄壁滤过泡性低眼压、减轻黄斑水肿、修复结膜渗漏或破裂、防止眼内感染的有效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