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Pilon骨折15例分析
Pilo 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约75%~85%)和严重软组织挫伤。在治疗上具有挑战性,目前对Pilo n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尚未达到统一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Pilo n骨折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提高。自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应用微创技术手术治疗15例单侧Pilo n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宫颈癌128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近6年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28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4±10.12)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平均构成比9.3%。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平均构成比56.4%;临床早期宫颈癌(ⅠA期~ⅡA期)平均构成比67.1%;治疗由单一手术或放疗转变为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由2008年的3.5%增至2013年的21.6%(P<0.05),腹腔镜手术由2008年的1.4%增至2013年的29.7%(P<0.05)。结论:近6年宫颈癌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体检发现比例升高,临床早期病例增多,临床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腹腔镜手术逐渐增多。
-
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
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其特征为胫骨远端松质骨压缩爆裂,踝关节软骨面粉碎移位,且常合并腓骨下段骨折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伤.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7%~10%[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Pilon骨折有增多的趋势,虽然治疗观念不断更新,医疗器材不断完善,Pilon骨折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提高.但因其并发症多、伤残率高,治疗难度大,至今仍为临床难治疗的四肢骨折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对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以下简要综述.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故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1].HICH传统的治疗观念是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不满意,病死率高[2].目前针对HICH出现了诸多的手术治疗方法,如"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等,现就HICH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EH)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高血压治疗观念的不断改变及研究的日益深入,在传统的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祛风化痰等治疗方法以外,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川芎嗪和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疾病.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观念也由原来的早期手术治疗转变为早期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川芎嗪和生长抑素(somatostai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起重要性作用.本研究就近几年本院收治的SAP患者对川芎嗪和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作一个回顾性分析.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组织内的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抗原(SEA)产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过程;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的形成和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而致肝纤维化。此外,虫卵所造成的窦前阻塞引起肝微循环障碍,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遗传的个体差异也与感染的结局有关。由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治疗观念的改进,由过去单纯化疗到针对免疫发病机理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的治疗。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细胞免疫 在血吸虫肝肉芽肿的形成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CD4+细胞分TH1和TH2两个亚型。TH1产生IL-2、IL-12、IFN-γ;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因子。这两类细胞因子可相互下调对方的生长和分化,刺激自身的增殖。TH1分泌的IFN-γ抑制TH2增殖,TH2产生的IL-4、IL-5则抑制TH1的生长和分化。
-
从降压治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看降压治疗观念的变化
人类发现高血压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人们认为高血压是机体的代偿反应, 不应该进行积极降压治疗.五十年代开始,许多临床观察提示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尤其损害心脑肾脏器.因此开始对恶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即对血压>200/>120 mmHg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六十年代对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进行降压治疗.七十年代治疗中度高血压.但对轻型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尚有争议.并开始了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几个轻型高血压临床试验的推动下,八十年代开始治疗临界或轻型高血压.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尚未明确.在几个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下,九十年代重视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95 mmHg ).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及方式的转变,由早期手术切除坏死组织转为以重症监护(ICU)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与否,疗效有了明显提高[1].尽管如此,国外统计死亡率仍高达10%~20%[2].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SAP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一些认识及进展做简单介绍.
-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随着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生理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先心病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早期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几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及婴幼儿生命的复杂先心病及其手术治疗方法的进展做一概述.
-
COURAGE 研究带来的思考
2007年3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引起极大震动的临床试验研究-COURAGE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血管再通和强化药物治疗临床结果评价).该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联合理想药物治疗与单纯理想药物治疗两组间的总死亡率、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即PCI治疗并不比强化药物治疗更有效地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 这无疑对当今盛行的冠心病PCI治疗观念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和挑战,正如心脏病学会执行主席Dr Steven Nissen所称,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的确是心血管领域的一枚"重磅炸弹".
-
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降压治疗
自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和2003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动脉高血压治疗指南公布以来,关于高血压的防治有了新的发展,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变.本文着重讨论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降压治疗.
-
关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处理中某些问题的专家座谈会纪要
编者按:新修订的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于2008年3月正式发表.指南对规范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尚存在许多问题,某些是治疗观念的问题,也存在对指南理解的问题.本次座谈会邀请到了国内知名哮喘病学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殷凯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周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刘春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吴昌归教授.以上专家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以求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上形成共识,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更合理、更规范.
-
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近10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备受争议.这主要由于:(1)对大多数,特别是老年病人房颤治疗的重点不再是如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而是抗血栓治疗和预防脑卒中.这一治疗观念的转变使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2)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使部分病人的房颤通过消融治疗得以恢复窦性心律,而不再依赖抗心律失常药物.
-
抗高血压药物特点及其经济学评价
近二十年来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36%,患者达1乙多人,而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的发病率虽有所降低但仍处较高水平,终末期肾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不降反升.
-
保乳手术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由切除乳房到保留乳房,是源于治疗观念的转变,是由以局部解剖为基础,单一追求外科"根治",转向以肿瘤生物学特性为指导的个体化保乳综合治疗,兼顾了疗效和生活质量.
-
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近十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均较过去明显上升.多篇文献统计表明[1-3]:在未遭受过损伤的情况下,骨性关节炎发生率膝∶踝≈5∶1,而在踝与膝关节遭受过损伤之后(包括接受过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发生率踝∶膝≈5∶1.这种明显的反差表明,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观念及方法需要重新审视.为了减少踝关节治疗后高发的骨关节炎发生率,需要将恢复距骨在踝穴内原有的生理运动轨道作为治疗的主要目标.
-
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股骨是人体中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为3组肌肉所包围。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凸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骨折手术治疗,除了必须从骨折的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考虑外,还需根据2个原则来选择:⑴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⑵骨折固定方法上要提倡微创,尽量减小骨折局部血运的破坏及内固定器材不应有应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所以此类患者除了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外,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1]。本文选择我院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观察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
对上颈椎疾患传统外科治疗观念的改变
上颈椎的创伤、畸形、炎症及肿瘤等外科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上颈椎和枕部解剖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引起了脊柱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创造了不少外科干预技术、器械、材料等成果.近年来由于应用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影像学及数字医学的迅速发展,上颈椎外科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提高[1、2].但上颈椎外科学界仍存在学术见解观念及治疗方法不同,有必要对上颈椎疾患的传统外科治疗观念是否需要进一步转变作一讨论.
-
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反思
微创外科的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观念,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解剖结构的特点,微创胆道外科发展为迅速,开展为普遍,在微创外科时代的今天,对我国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给予深刻的反思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