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上、中部癌保留胰腺的脾及脾动脉切除D2根治术
近年来的国内外资料显示,胃上、中部癌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1].D2根治术仍是目前治疗Ⅱ、ⅢA期胃上、中部癌的标准术式.
-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变迁
手术治疗胰腺癌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较早的试图切除胰十二指肠的描述,但直到1935年美国的Whipple首次成功地为壶腹癌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才真正奠定了外科治疗胰腺癌的基础.该手术分二期完成,即先行胆肠和胃肠吻合,数周后再切除胰头十二指肠.1941年Whipple完成一期PD术,并成为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
-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再建的方式与评价
自1935年Whipple报告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以来,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胰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少数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PD切除脏器多,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至今仍可称为腹部外科复杂的手术之一.60余年中,外科医生对其进行了许多的改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总体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1].
-
早期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评价
胃癌根治性手术尤其是D2淋巴结根治术是手术治疗胃癌的标准术式.亚洲大多数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部分外科医生认为D2淋巴结根治术亦适合早期胃癌(EGC)的治疗[1].因此D2根治术一直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手术,在国内外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一组EGC病人采用D2淋巴结根治术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黏膜内癌中1.8%~5.0%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10%~25%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2].
-
腹腔镜减肥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目前常用的减肥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施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及腹腔镜垂直束带胃成形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治疗病态肥胖症的标准术式.腹腔镜下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是减肥手术中操作简单以及并发症少的术式,也是我们中心所推荐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减肥手术的并发症包括了两个方面:手术后消化道解剖变化引起的副反应和手术本身造成的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践就目前如何认识和处理腹腔镜减肥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作一介绍.
-
低位直肠癌的TME与重建方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在我国大肠癌病例的发病部位中,以直肠癌为主,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占有较高比例.近年来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已在欧洲确定为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1].由于直肠的特殊解剖位置,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大不同.对于直肠上1/3部位的肿瘤,外科手术的方法与乙状结肠切除相似.有些学者称其为高位前切除术(high anterior resection,HAR).而对于中低位直肠癌(通常指肿瘤距肛缘<8cm)常采用TME手术[2].
-
早期胃癌治疗的新策略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外科医师坚信D2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胃癌的标准术式,对早期胃癌往往也不例外.但大量资料显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和9.7%~24.3%,且转移大都局限于胃周第Ⅰ站淋巴结,转移至第Ⅱ站者不足10%[1-2].另外,胃大部分切除后病人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生理和营养障碍,致使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3].
-
腹腔镜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随着腔镜器械的不断发展完善和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新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个别术式甚至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标准术式.尽管如此,腹腔镜对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如肝、胰的手术处理仍然是该领域巨大的挑战和难点.本文就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和展望.
-
痔切除术与肛管扩张术比较的研究
在美国治疗痔的标准术式是痔切除术,而在欧洲则广泛采用肛管扩张术(Lord法).本文对两种术式远期疗效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
-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争议与评价
腺癌扩大根治术的产生1787年,Mascagni即提出了乳腺癌的乳内淋巴结转移途径,但未受重视。从1890年以后,Halsted根治术成为乳腺癌的标准术式,该手术将肿瘤连同患侧乳腺、胸大小肌及区域淋巴结作整块切除,成为一种恶性肿瘤局部根治的成功模式。当时,对于提高乳腺癌的疗效确实起了很大作用。1918年,Stibbe通过尸检描述了乳内淋巴结的分布。至20世纪40年代,人们认识到乳腺癌淋巴转移途径除了腋窝以外,乳内淋巴结同样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区域淋巴结。1947年,Handley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行第二肋间乳内淋巴结活检,证实乳内淋巴结在乳腺癌转移中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乳腺癌的局部根治目的,当时逐步开展了多种扩大的乳腺癌根治术式,甚至包括清除锁骨上、颈部、纵隔淋巴结即所谓"超根治术",但是因未能改善疗效,反而增加手术并发症而遭废止。现在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是指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清除胸骨旁(即乳内血管旁)的淋巴结。
-
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已成为局限前列腺癌的标准术式[1-2],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众多患者及医生的选择.笔者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30例腹腔镜下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成为众多病人首选的标准术式.我院自2000~2002年共实施13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医疗器械无菌保护套加脑科贴膜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应用
随着泌尿外科微创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护士的配合也在日益追求细节、追求完美.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作为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主要标准术式,术中需要大量的冲洗液,使用的手术贴膜大多为专供脑外科用的带漏斗型的贴膜,但其因面积较小,冲洗液流出易浸湿术野无菌单及术者手术衣,或流至手术室地板,污染较大,易造成交叉感染.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回顾和展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外科医师[1]发现近40%的可切除的食管鳞癌病例伴有孤立性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从而提出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概念.Akiyama等[2]回顾近20年的食管癌根治术的经验,比较393例二野清扫术和324例三野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R0切除的三野清扫术术后5年生存率55.0%,而二野清扫术为38.3%,具有显著差异.Nishimaki等[3]报道的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5年生存率更是高达68%.Isono等[4]回顾分析日本2 800例食管癌二野清扫术和1 800例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隐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进一步证实食管癌三野清扫术较二野清扫术在生存上具有优势.从此三野清扫逐渐成为日本食管癌手术的标准术式.
-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真假腔演变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一种主动脉常见的疾病.现在普遍认识到,主动脉夹层是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血管疾病.其治疗也极具挑战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此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是以开胸切除病变段血管和血管置换为标准术式.但近些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修复术开始兴起.自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和1994年Dake等[2]首次报道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至今已有20年左右历史.
-
选择微创手术效果佳
临床表明,微创手术更适合需要手术的一些甲状腺疾病,其优越性如下:"自杀式"疤痕可避免传统甲状腺手术是目前的标准术式,却要在患者颈部留下6~8厘米的"自杀式"手术疤痕,影响美观.对于疤痕体质的患者以及高发病率的女性患者来说,这一缺点往往阻碍了他(她)们正确及时地选择外科治疗.
-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大隐静脉曲张32例,共36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并利用双向彩超和流速剖面图彩超等方法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100%,时间2~22个月,全组病例小腿酸胀沉重感消失,无一例出现下肢肿胀,6条肢体溃疡愈合,35条肢体术后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条肢体术后瓣膜功能接近正常,全组病例术后静脉返流量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应成为治疗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下肢血液逆流的标准术式。
关键词: 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血液逆流 瓣膜包窄术 标准术式 -
选择性放置J型导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1991年报道后,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已公认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佳方法,有望成为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1-4].尽管国内外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有许多成功应用的报道[5],但胆漏的发生率仍较高,胆道探查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围手术期胆道高压可能导致胆汁渗漏,因此胆总管探查后需要放置合适的胆道引流.自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我院对59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内放置可在预定时间自行脱落并随粪便排出的J型导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在Mile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Miles术是根治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永久性结肠造口要伴随患者度过余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2005年-2009年采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35例,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行Miles术患者67例.其中,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35例(腹膜外组),腹膜内结肠造口术32例(腹膜内组).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下端或肛管癌.两组患者性别比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
-
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迄今仍为治疗胰头癌、壶腹部周围癌的标准术式.但由于术中术后易致出血、感染、胆漏、胰漏等致命性并发症,基层医院较少开展.近年来,我院成功进行了21例PD,除1例术后发生胰漏外,其余均顺利恢复出院,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