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刚;刘源;赵洲洋;潘起晨;温志锋;梁传声;佟志勇

    目的 探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12月将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2种技术结合用于瘘口切除术治疗SDAVF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其中3例患者还采用了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2种术中造影技术的帮助下,术者通过半椎板入路准确地找到瘘口并将其切断.术后均复查脊髓血管造影,确认瘘口完全切除.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造影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时间4~9个月,4例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改良Aminoff-Logue评分下降1~3分,平均下降2.25分. 结论 术中行脊髓DSA,既可帮助术者精确判断瘘口所在节段,减少手术损伤,又能在术中即时复查,确保病灶全部切除.结合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可于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特征,帮助术者准确辨识瘘口及引流静脉,为手术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影像学支持.

  • 头面部皮肤外伤性动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

    作者:王耿焕;沈和平;褚正民;张李涛

    头面部皮肤外伤性动静脉瘘和外伤性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2015年3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一例患者,该患者不同时间发生2次外伤造成一处动静脉瘘、一处假性动脉瘤更是罕见,现报道如下.

  • 改良及单纯皮内缝扎法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中的应用

    作者:王彦斌;孟伟;韩国林;张辉;郑海燕;常帅;相华

    目的 探索动静脉内瘘术中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的佳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141例,按所需结扎的静脉支数随机分为改良皮内缝扎组(观察组1,n=43)、皮内缝扎组(观察组2,n=52)和切开结扎组(对照组,n=46),对比各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有效率、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1及观察组2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00),且所需结扎支数越多,用时差异越明显;观察组1与2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手术用时离散趋势方面,观察组1优于观察组2,对照组离散趋势大.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观察组1与观察组2相近,均轻于对照组(2=6.865,P=0.032).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比例观察组1优于观察组2(P=0.020)及对照组(P=0.000),观察组2也优于对照组(P=0.027)且皮下硬结大小也小于对照组.各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结扎中,改良皮内缝扎法优于单纯皮内缝扎及常规切开结扎法,对于较短的静脉交通支可首选单纯皮内缝扎法.

  • 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付强;庄永青;郭晓静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肱动脉-肘静脉造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察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8~15个月,1例造瘘术后2个月内反复出现血栓形成,归于失败,1例术后远端肢体肿胀明显,被迫将人工血管取出,3例在术后1年出现血栓,取栓后恢复通畅,其余所有患者动静脉吻合口通畅,血流量充足.结论 在自身无可供血管进行造瘘时,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巨大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2例

    作者:朱四红;谭布珍

    例1,女,38岁,已婚,因自觉腹围增大近1年,加重1周于2011年5月6日入我院.体格检查:腹膨隆,腹部可及巨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6 cm,两侧达盆壁,囊性感,边界尚清,活动,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宫颈难以暴露;宫体及附件可及一孕8个月子宫大小的包块,境界清楚,活动,无压痛.彩超示:盆腔实性包块.盆腔CT示:右侧腹腔至盆腔附件区占位,考虑:(1)子宫或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并动静脉瘘可能;(2)腹腔恶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可能;(3)建议行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考虑:下腹部、盆腔区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其内可见多数动脉血管影,提示病变富含动脉供血.

  • 正确认识及处理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王丽芝;徐如祥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c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变异,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

  • 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对策

    作者:黎昱昱;王舜娟

    目的 总结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和处理措施,提高护理观察及质量.方法 对200例因尿毒症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前就行潜在或存在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可能性的评估,评估贯穿术后至出院,还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共性护理观察重点(患肢抬高,肘部弯曲大于90°)与个性护理观察的重点结合(心功不全的患者,血钾等),掌握内瘘的使用时机,密切观察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的一些现象,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200例患者中14例出现并发症:出血3例、感染2例、血栓形成3例、动脉瘤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肿胀手综合征1例,其发生率为7%.结论 熟悉血管解剖结构、走向、分布及病理、生理特点,动静脉内瘘做好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假性动脉瘤等的发生率.

  •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

    作者:陈燕浩;李家平;谭国胜;张树桐;殷云志;金朝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46例肝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的生存率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46例,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4例,周围型动门静脉瘘24例,混合型8例,轻度动门脉瘘13例,中度动门脉瘘18例,重度动门脉瘘15例.其中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3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静脉瘘的患者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混合型、重度动静脉瘘患者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瘘口血流后行经皮肤动脉化疗栓塞,如无法封堵瘘口,则仅行肝动脉内化疗术.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中的表达

    作者:胡日红;应旭旻;郭晶;朱晓玲;杨汝春;王宇晖;王永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及其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失功内瘘及16例新建内瘘,用手术剪切的方法采集血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蛋白质水平检测36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MP-9和PAI-1的变化.结果:MMP-9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1.43%vs 23.32%,P<0.01).PAI-1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2.28%vs 4.62%,P>0.05).结论:MMP-9在闭塞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PAI-1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增多.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诊断6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邱怀明;曾晓华;魏崇健;闫小纺

    目的:分析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诊断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肺动静脉瘘的各种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4例行DSA检查者全部获得正确诊断及明确分型,单纯型2例,复杂型1例,弥漫型1例;CT结合三维重建诊断2例,单纯型1例,复杂型1例.全部病例均摄有X线片,误诊3例,病变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与"瘤"囊的形态有关.结论:DSA是肺动静脉瘘的确诊手段;CT对大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结合重建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对细微病变的显示不如DSA;X线上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评价

    作者:张素娟;应琦;赵年家

    目的:综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肺动静脉瘘(PAVFS)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8例 PAVFS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全部经胸片及肺动静脉造影证实,CT平扫 6例(增强 4例),MR扫描 3例(CE-MRA).结果:胸片示肺内局限结节样影,且有异常血管与肺门相连;肺动静脉造影发现病灶 12个,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 1条供血动脉和数条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和左房早期显影;CT扫描示病灶有典型的"血管蒂"征,增强扫描示病灶与肺动脉同步强化;MR扫描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可与 PA-DSA相媲美.结论:胸片可作筛选方法,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CT可以提供与 PA-DSA相似的诊断信息;MR不仅可用于诊断,还用于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评估预后.

  • 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介入25例疗效评价

    作者:柴小民;黄求理;宋侃侃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堵瘘,选介入疗法A、B两组,A组12例用弹簧圈+碘油乳剂+化疗,B组13例用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乳剂+化疗,共介入治疗82次.结果:A组12例中10例瘘口基本闭合,占83%,2例瘘口部分闭合,占17%.B组13例中5例瘘口基本闭合,占38%,8例瘘口部分闭合,占62%.1个月后CT复查见肿瘤缩小,AFP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28.25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13.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AVS的介入栓塞治疗可减轻门脉压力,改善肝脏血供,同时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用弹簧圈+碘油+化疗法优于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化疗法.

  •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失败后的再手术处理

    作者:陈元庄;梁胜根;陈忠羡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初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失败后的再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自1992年以来需再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成功获得血透所需的血管通道,占90.5%,1例失败,1例发生迟发性伤口感染,后再次手术成功.结论:依靠充足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应用自体血管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术仍可获得血透的血管通道.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38例分析

    作者:熊家锐;段传志;李铁林;王庆宜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Sendelinger技术,对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本组用PVA及干冻硬膜等微粒栓塞15例,NBCA胶栓塞6例,PVA或干冻硬膜与NBCA胶联合栓塞5例,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用弹簧栓塞5例,颈动脉压迫法治疗5例. 结果:单纯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供血者24例,其中16例栓塞治愈,2例经1次,2例经2次栓塞后症状好转,但仍有轻度颅内杂音,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愈4例.颈内外动脉分支同时供血的14例,7例颈外动脉栓塞结合颈动脉压迫法治愈,3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症状好转,1例单纯压迫颈动脉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肱动脉迂曲误诊为动脉瘤1例

    作者:夏正东

    患者女,68岁,临床诊断为左肘部动脉瘤.因左肘部包块10余年,加重伴局部搏动性胀痛1年余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在患者左肘关节上方偏内侧可见约3 cm×2 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局部轻压痛,可触及血管搏动,未闻及杂音.超声检查:于患者左侧肘部肱动脉走行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充盈良好,未见反流及动静脉瘘.对该患者同时行MRA检查提示左上肢肱动脉瘤可能.

  • 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建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1例

    作者:叶梅;申会格

    患者男,50岁,因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面色灰暗,周身水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后第2天在右手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术后当晚病员出现嗜睡、左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右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

  • 动静脉造瘘30例体会

    作者:邱海航;陈智平

    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体内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8~200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30例,全部采用动静脉端侧吻合术,效果满意.

  • 兔硬脑膜动静脉瘘模型制作手术方式研究

    作者:黄庆;李铁林;段传志;张波;苏正;杨绮帆;汪求精;韩志安;尹方明;赵刚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诱发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将兔颈部动静脉直接吻合,造成实验动物急性颅内静脉窦高压.选中国本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kg,实验分实验A组(假手术组),实验B组(单纯结扎组),实验C组(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实验D组(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结果:C组、D组分别有4只和1只动物出现阳性体征,其静脉压力与直径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血管造影证实存在DAVF或头面部动静脉瘘,所有出现DAVF的动物硬膜血管扩张增生、管壁增厚,单位面积的血管数量增加.结论:通过手术将颈动静脉直接吻合,可以引起显著的静脉系高压,并诱发DAVF,而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式成功率高.

  • 动静脉瘘功能状态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长青;王维平;何萍;朱鹏

    目的 主要探讨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瘘功能状态对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变化对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中年MHD患者,血透6个月后,评估动静脉瘘功能,同时检测血透前及血透6个月时相关血液指标.结果 ①50例中年MHD患者,手术后动静脉瘘血流量在200 ~ 250 mL/min之间;②与未血透时比较,血透后CRP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③6个月后,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n=29,200 ~ 250 mL/min)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n=20,150 ~ 200 mL/min),血透后CRP显著增高(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④动静脉瘘功能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1);CRP与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呈负相关(r=-0.498,P<0.05).结论 监测、维持动静脉瘘良好的功能,对于MHD患者微炎症、营养状况和贫血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 搏动性耳鸣的病因检查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涛

    搏动性耳鸣是耳科少见症状,对于其诊断及治疗常使得耳鼻咽喉科医师进退两难.大多数搏动性耳鸣患者都有一个能治疗的病因.诊断上的错误常使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灾难性后果.该综述将向耳鼻咽喉科医师阐明其常见病因、诊断及治疗.

1009 条记录 43/51 页 « 12...40414243444546...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