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传统的哮喘治疗药物主要从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等方面着手,通过基于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和抗组胺等药物来达到控制症状,维持肺功能和改善患者临床体验的目的[1].孟鲁司特钠作为哮喘炎性介质白三烯的调节剂,在阻断其诱使患者发病,控制炎症因子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了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西米替丁在非溃疡病中的应用
西米替丁(CMD)又称甲氰咪呱,是一种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近年来的研究证明,CMD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外的一些疾病,现介绍如下:
-
数年潜心挖掘柑橘属的自然恩赐-访浙江果源康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民
经过生物酶解技术生产的小分子柑橘果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帮助身体通过免疫机制防止癌症的发病;另外作为肿瘤相关蛋白的竞争性抑制剂,可通过封闭肿瘤癌细胞位点,阻止肿瘤细胞的养分吸收,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形成和发展,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
-
混合稀土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混合稀土“常乐”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常乐0.1、0.2、2.0、10和20 mg/kg组;每组10只,次日分别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常乐0.1、0.2、2.0、10和20 mg/kg 1次;应用直接凝集法、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术和吞噬鸡红细胞法,检测常乐对经用人A型红细胞免疫后,其抗A抗体的效价、被标记淋巴细胞转化比值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混合稀土“常乐”剂量为0.1、0.2及2.0 mg/kg时,小鼠抗A抗体的形成、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尤以小剂量组0.1和0.2 mg/kg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10和20 mg/kg时则显著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小剂量常乐对小鼠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大剂量常乐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葡萄籽多酚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为评价葡萄籽多酚免疫调节功能,本次研究采用纯系小鼠检测其免疫指标的变化.
-
乳酸菌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且在酸奶酪和乳酪等发酵食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益生功能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乳酸菌中的一些菌株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和炎性疾病的发病率、改善炎性肠病、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1]。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本文就乳酸菌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可从多类成体组织中分离的能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细胞的一个理想来源.它能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影响DC的活性.输入体内后,MSC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并且可迁移到受损组织,抑制促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受损细胞的存活.近年来MSC应用于对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治疗,很好的降低了GVHD发生率和进程.MSC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对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应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和MSC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进展.
-
间充质干细胞无异源/无血清培养基研发的现状和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广泛存在于成体骨髓、脂肪、牙髓及围产期脐血、脐带、胎盘等多种人体组织器官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的成体干细胞[1],近年来在外科烧伤[2]、软组织填充[3]、终末期肝病[4]、心肌梗死[5]、糖尿病足[6]等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1年开始,韩国 KFDA 先后批准的全球首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自体骨髓 MSCs 药物 Hearticellgram-AMI、治疗软骨再生的脐带 MSCs 药物 Cartistem、治疗复杂性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的自体脂肪来源 MSCs 药物 Cuepistem,以及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美国 Osiris 公司的干细胞药物 Prochymal的上市,是 MSCs 临床应用的历史性进步,为合理、合法、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
-
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控制研究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潜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如骨髓、脂肪、脐带、羊膜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备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在治疗一些退行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雾里看花"的中国生物治疗产业
狭义生物治疗是指利用活体细胞或具有表达活性的基因进行疾病预防、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和体细胞治疗两大类,均属于大概念的生物技术药物范畴.与抗体、细胞因子和多肽类药物大的区别在于这类药物进入体内后还是"活的",它们通过体内表达相应蛋白质或诱导其他细胞或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而产生新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011 年诺贝尔奖公布,其中发现了树突状细胞(DC)的核心免疫调节功能并发明了 DC 治疗性疫苗的加拿大学者 Steinman 备受关注,因为他用自己设计的新型 DC 肿瘤疫苗成功诱导了自身抗肿瘤免疫反应,突破了胰腺癌的生存期,使自己额外多活了近 4 年[1].
-
1,25-二羟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对MCP-1与树突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并能通过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对血液系统或其他组织来源的多种肿瘤细胞系发挥很强的抑制效应.已发现肿瘤组织内或组织旁浸润的树突状细胞(DC),数量越多预后越好.单核细胞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单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具有抗肿瘤效应.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和慢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CV核心区(HCV-C)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但HCV-C蛋白究竟是促进细胞凋亡还是抑制细胞凋亡目前还有争论.目前尚未见有关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所介导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致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主要研究HCV-C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卡介菌多糖核酸和地塞米松对口腔扁平苔藓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固有层大量的T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1].卡介菌多糖核酸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BCG PSN)是从卡介菌中经热酚法提取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免疫调节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拟通过观察BCG PSN和地塞米松对OL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IFN-γ和IL-4的调节作用,探讨OLP患者的TH1/TH2免疫应答模式及BCG PSN和糖皮质激素对OLP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免疫学特点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系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MDSCs初在肿瘤疾病模型中报道,主要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DSCs广泛参与炎症免疫应答,如感染、外伤应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血小板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等生理过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近年基础免疫研究发现血小板可通过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1-2],移植免疫也研究发现血小板的调节功能贯穿移植免疫反应的始终,并发挥重要作用[3].现将血小板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移植免疫的关系综述如下,以拓展对血小板功能的认识.
-
NK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前沿问题--"NK-reg"是否存在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自我和非我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同时又通过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不适当的免疫应答,如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对外来病原体产生免疫耐受或应答过强,均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
Melittin-IL-2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
蜂毒素(Melittin)是欧洲蜜蜂(Apis mellifera)蜂毒中的主要成分,为26个氨基酸组成的碱性多肽[1].蜂毒疗法是我国利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独特方法.Melittin具有抗菌、抗肿瘤、抗关节炎、抗艾滋病病毒等诸多生物学活性[2],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并可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3].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具有多种与免疫功能强化有关的生物学活性.其制剂及融合蛋白已有研究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但重组IL-2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显示出抗肿瘤的活性不够特异等问题[5].
-
hIL-10影响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我们对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并观测其分泌IL-6和IL-8的水平以及hIL-10对其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意义以及IL-10对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
卵巢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的可能机制
近期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个具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这群调节性细胞具有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两大特性,即对高浓度的IL-2单独刺激或经TCR的刺激无应答,而活化的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1,2].
-
干扰素-α诱发的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肝脏损害,还通常合并自身免疫损伤及肝外病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临床常用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的治疗。干扰素-α是临床常用的干扰素中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诱发机体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从而导致甲状腺炎。干扰素诱发的甲状腺炎(interferon induced thyroiditis,IIT)是其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的副作用,IIT的发生可以迫使治疗的中断,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延迟诊断,或产生一些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对IIT在分类、发病机制、治疗转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