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球运动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立彻;刘军

    帕金森病是一种症状多样、机制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致病机制、生物标志物等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眼球运动的异常在帕金森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总结了近1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眼球运动异常和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研究的设计和作为生物标志物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的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经直接与间接通路的视动震颤(OKN)眼动反应

    作者:杨东生;孙复川

    采用鼻向及颞向运动光栅图形刺激猫的半侧视网膜,以探讨鼻侧半视网膜至视束核(NOT)的视动震颤(OKN)直接通路及颞侧半视网膜经皮层至NOT的间接通路对OKN眼动反应的神经控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高速度刺激的闭环OKN反应及开环OKN反应均对鼻向运动刺激有明显的方向选择性;半侧视网膜刺激时,鼻侧半视网膜的鼻向OKN增益明显高于颞侧半视网膜的鼻向增益,说明猫的OKN眼动反应以跟踪鼻向运动为主,并且这种对鼻向运动刺激的选择性主要来源于鼻侧半视网膜,亦即来源于OKN直接通路;颞侧半视网膜的鼻、颞向眼动增益均明显低于鼻侧半视网膜的鼻向眼动增益,说明猫的OKN系统的间接通路在OKN眼动控制中起辅助作用,并可能主要对颞向OKN眼动起作用从而与双眼视觉功能相关.

  • 分眼刺激时家兔的交替OKN眼动跟踪特性

    作者:韦敏;孙复川

    本工作用不同运动图形分别同时刺激家免左右眼,通过检测正常及单侧前庭迷路损伤后家兔的OKN反应,证明在这种刺激情况下,正常家兔的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为进一步探讨交替OKN的控制机制及控制部位建立了动物模型.单侧前庭迷路损伤后OKN交替现象仍然存在,提示OKN反应的交替控制机制,只可能位于双眼信息复合后的中枢部位.

  • 鼻脑膜脑膨出误诊一例

    作者:薛冰;李筱芹

    患者男,57岁.于2002年7月11日因左侧头痛,伴左眼胀痛及视力下降3月,到我科就诊,以"左侧蝶窦粘液囊肿"收治入院.检查双侧鼻腔及鼻咽部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2,双外眼及眼底正常,眼球运动正常.视野检查:左侧鼻侧偏盲.鼻窦CT扫描示:(1)左侧蝶窦占位性病变:粘液囊肿,蝶窦癌;(2)蝶鞍已有破坏,一周后在局麻下进行了鼻内窥镜行左蝶窦探查术,术中经筛窦径路暴露蝶窦前壁,见蝶窦前壁骨质部分缺损,暴露白色组织,触之软,用5ml空针进行局部试穿,抽出无色清亮液体,经生化室检查确诊为脑脊液.

  • Raymond-Cestan综合征二例报告

    作者:马文翠;戚靖安

    例1男,54岁。病人无明显诱因头晕、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站立不稳需人搀扶行走,症状逐渐加重四天于2000年3月24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入院时血压18/12kPa,神志清,语言欠流利,无复视,无饮水呛咳。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正常,眼球运动充分,无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半身痛觉减退,指鼻试验右手不……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作者:吴春风;郑帼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重症肌无力临床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6岁.因“左眼睑下垂3年,加重10 d”于2010年4月12日入院.患儿3年前起无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晨轻暮重,眼球运动正常,无视物模糊,无复视.在我院门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先后予以溴吡斯的明、不规则泼尼松治疗,病情有好转.10 d前,患儿病情突然加重,无发热、咳嗽、腹泻,故收住院.

  • 前岛盖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骆裕民;张卫萍;梁画荻;杨平

    前岛盖综合征(APS)临床上甚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52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无力半天于2000年5月17日入院.患者于半天前由旁人发现其神志不清,肢体运动不灵.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4年和3个月前曾先后两次患脑出血,均恢复至能生活自理.查体:呈浅-中度昏迷状态,血压165/105 mmHg(22/14 kPa),颈软,四肢肌力均减弱,左侧尤著,腱反射增强,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示左底节区出血约19 ml,右底节区两处中风囊.按脑出血给予治疗,3周后意识恢复,但发现患者呈缄默状态,不能作张口、示齿、伸舌、鼓颊、吹哨、咬牙等动作,闭目困难,皱眉不能,软腭运动和咽反射消失,下颌反射亢进,瞬目反射灵敏,哈欠动作时张口如常,入眠后能正常闭目,偶有强哭现象,眼球运动正常.四肢肌力左Ⅲ级,右Ⅳ+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纤维喉镜检查双侧声带位置及活动正常.口语及书面词句理解良好,词语书写和听写完成满意.头颅MRI除左壳核、外囊区示出血灶吸收期、右外囊区孤带状中风囊外,双侧外侧裂明显增宽,双侧岛盖区脑沟增宽,脑皮质萎缩.

  • Tolosa-Hunt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玲;张仁良;陈光辉

    Tolosa-Hunt综合征(THS)特指因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导致的痛性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以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有复发与缓解过程.

  • 眼外肌Pulley结构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观察

    作者:董凌峰;吴开云

    自Miller首次提出眶内眼外肌Pulley的概念后,在影像学和组织学得到证实,并逐渐被用到了对眼球运动的解释.

  • 综合疗法治疗Hunt氏面瘫1例

    作者:徐桂华

    患者吴某,男,58岁.于2012年3月24日就诊.主诉:头部右侧疼痛2天,伴口歪眼斜3小时.刻诊:右侧鼻唇沟变平,口角向左歪斜,不能鼓腮,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眼裂3mm,眼球运动正常.右侧耳后、耳廓、外耳道出现疱疹,疼痛剧烈.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红少津,脉弦数.据患者舌、脉、症,诊断为:Hunt氏面瘫.

  • 针刺治疗糖尿病眼球运动神经麻痹1例

    作者:陈英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1岁,于1999年4月23日就诊.

  • 双侧额叶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

    作者:单国进;吴晓华;陈杰;袁坚列

    双侧额叶挫裂伤早期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常常给予非手术治疗.但随着病情的变化,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大脑半球深部中线结构即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相继受压,发生轴性移位,从而形成脑中心疝[1],由此产生意识、呼吸、眼球运动、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运动体征等一系列障碍,往往使抢救措手不及,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 屈光不正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影响

    作者:史学锋;许丽敏;王婷;赵堪兴

    目的 观察屈光不正对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0月至201 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7例和无屈光不正的受试者17例,按照屈光状态与眼别进行分组。屈光不正者未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a组,17只非主导眼为ANa组;屈光不正者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b组,非主导眼为ANb组;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为ND组,非主导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等量化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组间平均微扫视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Da组(5.42%±0.26%)、ANa组(5.48%±0.25%)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幅度变异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P<0.01);ADa组[(55.25±2.40)°/s]、ANa组[(54.51±1.77)°/s]微扫视峰值速度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小(F=311.84,P<0.01);ADa组[(1.56±0.03 )Hz]、ANa组[( 1.57±0.05)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低(F=155.25,P<0.01);ADa组[(558±23)ms]、ANa组[(555±22)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长(F=102.12,P<0.01);屈光不正者戴镜或不戴镜及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者戴镜条件下与正常受试者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可影响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行为,表现为微扫视幅度变异度增加、峰值速度降低、发生频率降低及微扫视间隔时间延长。戴镜可矫正屈光不正患者微扫视的异常。

  • 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前后单眼注视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晓蕾;吴夕;牛兰俊

    目的 比较正常人及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的单眼注视野手术前后的变化,了解矫正术后眼球运动及对称性是否变化及其特点,探讨斜视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之间的关系,为术后优化眼球运动提供依据.方法 两组对比实验,每组各20例,佳矫正视力均≥4.8.A组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4(15~45)岁,无显性斜视,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B组为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组,平均年龄为19(10~42)岁.采用弓形视野计及Humphrey视野分析仪进行各组单眼注视野检查,其中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内、6周后重复检查.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单眼注视野:A组和B组(术前)均为向外下方注视范围大,且两组各方向单眼注视野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方式与单眼注视野的改变:B组中,行常规量单条水平直肌减弱术7眼,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16眼,分别分析两种术式术前与术后6周内、6周后的单眼注视野,经t检验,手术前后相应直肌力量方向上单眼注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时期注视野的变化: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组,弓形视野计结果 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有4眼斜视方向上注视野缩小明显;Humphrey视野分析仪结果 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有2眼斜视方向上注视野缩小明显,经配对t检验,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周,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斜视手术量与单眼注视野的变化分析:B组施行常规手术量的单眼注视野:应用t检验,在整体上术前与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常量手术的单眼注视野:超常量手术2例,术后术眼外转方向上注视野减小,眼球外展有一定程度受限.结论 斜视手术前后测定单眼注视野的变化,能客观定量反映眼外肌功能状态和眼球运动范围,单眼注视野的变化与斜视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之间有一定联系.探讨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设计的合理化,有利于斜视术后眼外肌力量的平衡、眼球运动的到位以及双眼视觉的重建和恢复.

  • 在正视化反馈回路传入通路上的未知领域

    作者:Frank Schaeffel;蒋丽琴

    It was found about 25 years ago that the retina can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plane of best focus,averaged over time,and adjust axial eye growth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the best match of photoreceptor and focal planes.This occured mainly independently and locally all over the visual field,and was limited by low pass filtering through optical aberrations,eye movements and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大约25年前研究者们发现视网膜可以感知佳聚焦面的位置,并且控制眼球的生长速度,使得光感受器细胞层与聚焦面达到佳匹配,并维持该状态.这一过程能够独立发生于视网膜的不同部分,但是该过程受光学像差、眼球运动、眼球的机械和结构方面的限制.基于已有的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大脑能够识别出不同的视网膜离焦信号,学者们认为,视觉引导的正视化是一闭环反馈回路,这可能可以解释儿童屈光不正发生的机制,但是这一假说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 脑卒中患者视觉受损的调查

    作者:于旭东;李勇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视功能障碍的类型和发病情况.方法 经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147例.平均年龄(71.7±13.3)岁,仔细检查其眼科疾病和视功能状态,如视力、眼位和眼球运动、视知觉和视野缺损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147例患者中,46.9%的患者有斜视/眼球运动受损,34.0%的患者有视野受损,19.7%的患者有视力受损,19.0%的患者有视知觉缺陷.结论 72.1%的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受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还直接影响整个临床康复效果.临床医生应重视脑卒中患者视功能的治疗和康复.

  • 6~15岁屈光不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与眼动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丽华;李运强;杨晓艳

    目的 分析6~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与视功能中相应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屈光不正患者75例(150眼),年龄6~15岁.首先在自然光线小瞳孔状态下,应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单眼屈光、双眼平衡检查,在正球镜之佳视力(MPMVA)度数基础上进行调节功能及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负相对性调节(NRA)/正相对性调节(PRA)、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调节性集合/调节(AC/A).而后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散瞳后进行二次屈光检查.按照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值分组,有变化组是指球镜或散光差异≥0.50 D,共29例;无变化组是指球镜或散光差异≤0.25 D,共46例.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散瞳前后有变化组球镜度的中位数为-1.75 D,小于无变化组(-2.5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8,P<0.01);NRA在有变化组为(1.72±0.48)D,小于无变化组的(2.27±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9,P<0.01); BCC在有变化组为(-0.09±0.60)D,小于无变化组的(0.31±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5,P<0.01);PRA在有变化组平均为(-2.14±1.35)D,大于无变化组(-1.63±0.7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及AC/A和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A与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r=-0.393,P<0.01).结论 6~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中,散瞳前后的屈光度变化与年龄、性别、散光度数及AC/A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与视功能参数中的NRA呈负相关.

  • 范科尼贫血并发斜视一例

    作者:赵磊

    患儿,男,3岁,因“左眼上翻2年余”于2010年9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左眼睑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虹膜纹理清晰,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位:正位视时左眼上翻(图1),双眼角膜映光:右眼注视L/R30°(33cm);交替遮盖:遮盖右眼,左眼自上转正(图2),但不能固视.眼球运动:右眼各方向运动到位;在眼左右转基本到位,略欠,下转接近中线,不能固视,余检查均不能配合.

  • 胃复安引起视力障碍1例

    作者:徐青

    患者男,27岁.因腹部胀痛,于2000年3月27日下午3时,肌注胃复安20mg.40min后,病人恶心,呕吐.28日上午,病人发音困难,双眼视物模糊.至晚,双眼视力指数1米.既往史身体健康,无病史.于2000年3月29日上午即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正常,血压14/10千帕.全身情况良好.血常规,脑电图均正常.双眼视力手动,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阻,球结膜不充血,角膜正常,瞳孔5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玻璃体均正常.双眼底窥见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神经科会诊: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诊断:胃复安引起视障碍.给予低分子右旋醣酐、氟美松、ATP静脉点滴,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第4天,双眼球运动各方向正常,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出现,视力双眼为5.0.发音正常.

  •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管琼峰;张力三;洪文轲;杨怡;陈昭英;张丹;胡兴越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前庭神经炎(VN)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诊断的33例VN患者和43例BPPV患者.另选同时段两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亲属以及社会志愿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vHIT定量测定一对水平半规管平面、两对垂直半规管平面的VOR增益值及相应三个VOR增益不对称值并分析结果和差异,同时记录眼球追赶扫视信息.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BPPV组比较,VN组患侧水平及垂直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PV组每个VOR增益值及水平不对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VOR增益不对称值增大(均P<0.05).与BPPV组比较,VN组患侧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三个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HIT早期诊断VN的敏感度为87.9%.33例VN患者中,除一例无法区分外,前庭上神经功能损害22例,前庭下神经功能损害7例,前庭上、下神经功能均损害3例.结论:vHIT通过评估VN患者前庭功能可帮助临床早期诊断VN,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406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