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命之网——微循环
人的心脏如同水泵一样.人体内大小血管如同大江大河.毛细血管如同小支流和灌溉的渠道.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如同秧苗.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靠"大江大河"、"小支流"和"渠道"运送,"小支流"和"渠道"的来回运送过程就称为人体的微循环.
-
节断指再植夜间血管危象原因分析及护理
通过对9例末节再植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观察与护理,发现夜间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高,除与吻合技术有关外,还与许多外界条件有关,因此,重视夜间护理,是提高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1 原因分析原因如下: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指端小动脉痉挛而发生动脉危象。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缓慢,进食、饮水、输液量均减少,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
-
经蝶垂体瘤术后继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1 典型病例 例1,女性,37岁,因肢端肥大,手指发麻7年于1999年5月27日入院。生长激素55.0ng/ml(参考值0.1~7.02),MRI示鞍内、鞍上占位,T1、T2等信号,均匀强化。大小约3.0cm×2.0cm×2.0cm,术前诊断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10d后在全麻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刮除大部分肿瘤后,用取瘤钳将鞍隔向下牵拉,挤出残存之肿瘤。肿瘤全切后,鞍隔下陷,波动良好,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4h患者苏醒拔管,感剧烈头痛、畏光,对症处理。第2d早晨症状加剧,心率150/min,血压2l.5/14.0kPa,呼吸浅快,急性面容,大汗。经脱水、降压、镇痛治疗,效果不明显。傍晚时双眼于1m处仅能看清手动,颈抵抗明显,视乳头水肿,边界模糊。急诊CT示鞍内低密度信号,脑室系统对称性变小,脑质密度增高,脑沟消失。立即应用硝普钠控制血压在16.0/12.0kPa左右,加大甘露醇用量。腰穿压力为3.3kPa,红色,放出30ml脑脊液。以后每d腰穿放液治疗,病情逐步好转。第10d出院时头痛消失,颈软无抵抗,双眼视力恢复至0.7,双颞侧偏盲。腰穿压力为0.8kPa,外观基本正常。 例2,女性,32岁,因闭经、泌乳、不育3年于1999年12月2日入院,血清催乳素482.3μg/L(参考值2.8~29.2),MRI示鞍内占位,均匀强化,向鞍上膨胀生长,大小约4.5c m×3.5cm×3.0cm,术前诊断为泌乳素腺瘤。1周后在全麻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情况及术后处理同例1。该例因及时处理而避免了视力损害,痊愈出院。2 讨论 经鼻蝶切除垂体瘤因其并发症低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早期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垂体瘤在鞍内缓慢膨胀性生长,可将鞍隔上抬,使之与神视经视交叉等鞍上池内结构接触,通过蛛网膜形成富含小血管的纤维粘连。切除肿瘤时向下牵拉鞍隔,可使这些较脆的小血管断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两例术中切除肿瘤后均未见脑脊液漏出,可排除鞍内渗血自鞍隔孔流入蛛网膜下腔之可能。较大之垂体瘤,经鼻蝶切除后早期出现剧烈头疼、颈抵抗或颅内高压改变,应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小血管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通过降低血液黏度治疗小血管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30只白兔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和对照组,2组做双侧膝内侧动脉切断后吻合,制作小血管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术后做扫描电镜观察和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灯盏花素液能减少红细胞、血小板、纤维素和白细胞在受伤的小血管内壁中聚集;使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低切部分、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部分和黏度指数显著降低.结论灯盏花素通过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和降低血液黏度,可治疗小血管血栓形成.
-
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D)是以冠状动脉为主的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可使全身各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严重.是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28例,现报道如下.
-
白塞病49例临床分析
白塞病(Behcet disease)是一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本文就我们近10年收治的白塞病49例,分析如下.
-
以三叉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硬化症2例
例1,女性,50岁.因头痛、面部麻木7个月,双手遇冷变色5个月入院.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头胀痛,面颊部及口唇麻木,时有口唇不自主抽动,咀嚼困难,口角流涎,味觉减退.5个月后出现双手指遇冷变色(白紫黑潮红),渐次出现双手、面部、双眼睑肿胀、发硬.查体: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面部皮肤轻度水肿,双手指及脚趾色紫红,皮温低,双手掌指关节(MCP)以远皮肤不宜捏起,肿胀.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咀嚼有力,伸舌居中,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痛觉减退,心肺肝脾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沉67mm/1h,C反应蛋白34.1mg/L,γ球蛋白26.9%,抗核抗体1∶160,皮肤活检(右前臂):表皮无显著改变,真皮间质内水肿,小血管周围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头颈CT及MRI均正常.
-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与免疫异常有关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儿童,75%~93%的患者为8~10岁以下;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报告HSP患者小的6个月,大的86岁[1].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其发病率因各家的诊断标准、病例选择不同而差异较大,为20%~100%.成人HSPN较儿童常见且病变严重,Blanco等[2]报告在成人HSP中肾炎发病率85%,而其中13%的患者发展成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的病情轻重不一,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或间断肉眼血尿,血尿同时可有蛋白尿,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下面着重介绍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紫癜性肾炎.
-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通过利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剂进行荧光血管造影,以确认动脉瘤是否完全被排除于血流之外,载瘤动脉有无血流缺失,小血管是否血流良好[1].我院2012年1~7月对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患者24例,应用吲哚菁绿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75岁.诊断前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前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24例患者均在行颅内夹动脉瘤术前后进行ICG造影,造影效果均良好,血管通畅.
-
肺结核咯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21例
肺结核咯血合并高血压在老年患者中较多见,咯血多由于小血管的损伤或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引起,从理论上讲,血压的升高必然会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从而使血管破裂的危险性增加,且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在护理此类病人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
654-2联合肝素钠疗法预防指尖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
指尖再植是手指末节指甲根远端部分的断离再植.由于指尖的血管神经分支很细,在手术过程中只吻合一两条小血管或不吻合,靠侧支循环的建立来再通,就可使再植指体存活.所以保证静脉回流的通畅与防止血管的痉挛是指尖再植成功的先决条件.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在指尖再植术后均采用联合疗法来预防和治疗血管危象,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断指再植术中巧用输液器行肝素钠生理盐水冲洗
断指再植术中为防止血管栓塞,需采用肝素钠生理盐水冲洗小血管的断端.在塑料瓶装生理盐水取代玻璃瓶装生理盐水后,因其瓶口为一次性封口,无法打开,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5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注入生理盐水瓶内,将其悬挂于输液架上,将一次性输液器、5ml注射器、20 ml注射器按无菌原则打开放置于无菌台上,器械护士将输液器的远端递给巡回护士,与生理盐水瓶相连接,除去输液器的头皮针,打开调节器,使肝素钠液体流入无菌台上的容器内,手术医师用20ml注射器抽取后接上5ml注射器的针头,为减轻冲洗力度和避免遮挡视野,通常将5ml注射器针头在距针尖1cm处用持针器折弯成直角再行小血管的冲洗.此做法较为烦琐,且将肝素钠液体排至容器内,医师抽取时易溅到无菌台面上造成污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尝试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肝素钠溶液的冲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llropathy以下简为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达1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就目前研究可概括为: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缺血,自由基损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糖代谢紊乱可致小血管缺血、缺氧和多元醇旁路活化和蛋白非酶性糖化.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Prostag tandin E1简写为PGE1)对DPN 32例进行治疗探讨,报道如下.
-
鼻咽癌腔内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0岁.因右耳道流水、听力下降2年,头痛半年就诊.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可见粉红色肿物,表面有小血管爬行,无破溃.CT检查提示:右颞下窝实质性肿物,良性可能性大.为了解肿物的血流分布而行彩色超声检查,根据CT所示,经体表未找到合适的声窗,然后经患者同意,使用腔内探头(频率5~9 MHz),首先将探头擦拭消毒,表面涂耦合剂,外套消毒套,经口腔将探头置于软腭向后上方进行双侧对比并多切面扫查.超声显示右侧软腭后上方有一不规则实质性肿物,约 5.6 cm×4.0 cm×3.7 cm,边缘不整,左侧缘已越过中线,肿物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后方回声减弱(图1).彩多色普勒血流显像:肿物内部血流丰富,频谱曲线显示为高阻力动脉血流,Vmax 0.42 m/s,RI 0.79(图2).超声提示:右鼻咽部实质性肿物,恶性可能性大.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
-
超声造影剂成像新技术在无创性估测心腔内压力中的运用
自1972年Burton将简易伯努力方程运用到超声多普勒技术中,为无创性估测心腔内压力阶差开创先河以来,为了寻找一种更加完善、方便和准确地利用超声对心腔内压力或压力阶差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超声造影剂的出现是超声史上的又一重大飞跃,不仅使超声的诊断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而且也给这项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口.由于其外壳成分和内部气体的物理特性,超声造影剂微气泡除了可用于监测被活动组织包绕的小血管甚至是毛细血管的血流信号外,还可用于无创性地估测心腔和大血管内的压力[1-4].
-
滴血疗法在末节再植术后的运用及护理
断指再植手术中小血管的吻合技术固然对手术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术后的观察与处理对成活与否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末节再植术中仅吻合1条指动脉,术后指端采取切开滴血代替静脉回流,术后处理不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本人于2000年5~8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病房进修期间对9例末节再植术后运用滴血疗法,其中成功8例,失败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诊断分析
巨淋巴结增生症(angio-follicularlymph-nodehyperplasia,AFH)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2]其主要病理特点为淋巴组织和小血管肿瘤样良性增生,至今较为罕见,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该病4例,均以肿瘤对周围器官造成的压迫症状来诊,不具特异性.
-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肾上腺素出现毒性反应1例
产妇,女,27岁,体重65 kg,孕40周,ASA I级,因"胎儿脐绕颈、相对性头盆不称"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急症剖宫产手术.患者入室时生命体征平稳,T 36.8℃、P 80次/min、R 15次/min、BP 130/80 mm Hg.开放静脉,患者左侧卧位,背部常规消毒,选择L2~3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置管顺利,但硬膜外导管有少量回血,回吸时抽不动,回血量不增加,注水顺利,考虑为硬膜外腔小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给予0.1%肾上腺素0.1 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 ml),经硬膜外导管注入.
-
支架在显微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回顾
在外科学中,血管吻合技术是各个专科都要涉及的基本操作,在外科发展的初期,对于外伤导致的血管断裂,由于技术所限,只能采用结扎法,经过各种方法的研究和尝试,缝合法成为广泛使用的血管断端吻合方法.自1960年Jacobson和Suarez[1]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特殊的器械对直径1.6~3.2mm的小血管进行缝合获得较高的通畅率,使小血管吻合成为可能,随后导致了显微外科的突飞猛进,在各个外科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血管自身的特性,缝合法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血管质地柔软,在没有血流通过的情况下管壁会发生塌陷,导致缝合过程中需要靠牵拉维持管腔,从而加重对血管的损伤,还有可能缝住对侧管腔导致失败,如何在吻合过程中保持管腔的通畅成为一个主要问题.迄今为止,运用支架来支撑管壁为研究方向之一.现将用于血管吻合的支架的研究应用做一回顾.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研究进展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动脉等小血管,但也可累及小或中型动脉。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无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学检查无或仅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该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1,发病高峰为50-60岁,发病率为(1-3)/万人[1]。M P A为跨学科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自症状出现至确诊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临床上常漏诊、误诊。为进一步提高对MPA的认识,本文就近几年对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