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见性护理策略改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陈亿芬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策略在改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并稳定时间、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骨关节活动度、骨密度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HbA1c、血糖达标并稳定时间以及MAGE均显著低于入院时,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膝关节屈伸程度和骨密度均大于入院时,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试验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内,试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策略能够显著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 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观察

    作者:陈振锋

    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10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51)采取温针灸治疗,观察组(n=51)在温针灸基础上,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观察组患者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可改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且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1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

    作者:徐雅萍;刘建梅;刘晓丹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其定义文献报道不同,有学者定义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2周膝关节伸膝迟滞>10°,并(或)屈曲<90°为膝关节僵硬[1].它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3%~6.3%[2].其主要原因除与术者的手术技巧、假体设计、术后康复等因素相关之外,约15%的患者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对这类患者如何处理至今观点尚未统一[3].2012年10月,我科收治了1例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通过对患者行手法松解+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运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机)辅助康复锻炼,经过30d的精心治疗,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虚拟情景结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卢茜;周云;王锋;李雪明;张全兵;朱得婷;吴建贤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肩周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4.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00岁;左侧9例,右侧11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10岁;左侧7例,右侧1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含蜡疗、干扰电、超短波等项目),治疗组除了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再加一项虚拟情景疗法,时间为20 min,治疗频次均为1周5次.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打分评估.结果 治疗前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后伸活动度、ASES评分,试验组分别为80.25° ±35.52°、90.16° ±28.21°、27.19° ±10.02°、(63.90±11.80)分,对照组分别为87.40° ±33.25°、89.23° ±24.72°、23.15° ±7.62°、(65.75±10.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后伸活动度、ASES,试验组分别为136.20° ±29.92°、144.45° ±32.66°、37.95° ±6.61°、(80.10±8.20)分,对照组分别为115.65° ±31.43°、126.05° ±25.98°、30.90° ±9.93°、(74.30±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ASE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情景可有效改善肩周炎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功能,且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更有乐趣,易于被患者接受,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创伤性膝关节挛缩应用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云;杨雪;张全兵;王锋;黄晶晶;王永召;刘奕;丁呈彪;吴建贤

    目的 探讨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创伤性膝关节挛缩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1~6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90岁.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32.74岁.均按照膝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微波治疗、 石蜡疗法、 关节松动术、 冷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主被动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疗效评分有无差异,其中膝关节活动度以膝关节屈曲角度(°)表示,膝关节疗效评分以百分制(分)计.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度(治疗组32.25460° ±11.40141°,对照组33.38670° ±9.8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127.85000° ±13.55478°,对照组97.56250° ±26.13145°)与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疗效评分(治疗组34.54550分 ±7.28813分,对照组34.39130分 ±7.709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疗效评分(治疗组87.63640分 ±6.94568分,对照组77.69570分 ±5.61196分)与治疗前膝关节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挛缩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疗效评分,改善膝关节功能.

  •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云;黄鹏鹏;张全兵;卢茜;王永召;李凯;冯小军;丁呈彪;刘奕

    目的 探讨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继发性肩关节僵硬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7 ~ 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按照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超短波治疗、石蜡疗法、手法治疗、冷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数字分级法(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肩关节前屈[(139.047 60±29.309 51)°]、外展[(130.000 00±27.202 94)°]、后伸[(35.238 10±9.283 88)°]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屈[(110.476 20±38.370 07)°]、外展[(102.381 00±34.458 39)°]、后伸[(29.047 60±8.890 87)°](P<0.05);治疗组肩关节NRS评分[(1.095 20±0.768 42)分]优于对照组[(1.761 90±0.889 09)分](P<0.05);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78.190 50±4.760 45)分]高于对照组[(74.190 50±6.185 62)分](P<0.05).结论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患者的肩关节ROM,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 前十字韧带重建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卫小春;黄永波

    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虽然其优良率达到75%~90%[1],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主要为膝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度减小及残留或复发前向不稳定.导致ACL重建失败的原因包括:(1)术前因素:如关节不稳定的程度,是否伴有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2)术中因素:移植物的选择,髁间切迹成形不当,股骨和胫骨骨隧道位置不良,移植物张力不佳和固定不妥等;(3)术后因素:移植物在骨隧道处愈合不佳,康复训练不良和再次创伤.本文着重阐述ACL重建失败的术中因素.

  • 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嘎吱”声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仇志强;廖琦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缓解关节疼痛、重建关节活动度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1-2].随着THA的广泛开展,各种手术并发症也相继被报道,如感染、假体松动、骨质溶解、负重界面磨损等,其中磨损碎屑是导致骨质溶解及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3-5],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尤其是在中青年患者中[4,6].为了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更换耐磨的负重界面日益成为关节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 现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与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

    髋关节金属对金属表面置换(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s,MMHRs,MOM)是年轻及活动量大的患者一种良好的选择,有保存股骨颈,减少脱位、增加关节活动度等优点[1],特别为今后翻修提供了良好条件[2].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代MOM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磨损等问题,目前在临床已较广泛的应用.

  • 石骨症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一例报告

    作者:黄珩;勘武生;邢丹谋;李鹏;彭永海;林强

    患者女,23岁。因右髋进行性疼痛10余年而入院。患者8岁时因外伤摄X线片发现患有“石骨症”。1986年始行走时右髋疼痛,且逐渐加重。1992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摄X线片发现右股骨头塌陷、变形。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肌骨瓣转位植骨术+内收肌松解术。术后右髋疼痛未见缓解,关节活动逐渐受限。1999年4月我院以“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石骨症”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贫血貌。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1cm,轻度跛行,右髋活动度为伸直5°,屈曲45°,外展30°,内收35°,外旋30°,内旋25°。左髋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示:下肢管状骨皮质增生,髓腔狭窄,骨盆可见同心性致密波纹,脊柱呈“夹心蛋糕状”改变,右股骨头变形,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图1)。入院后行必要的术前准备,自制部分专用手术工具,行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见骨质坚硬,髓腔狭小,甚至闭塞。我们先行截断股骨颈部,取出变形、塌陷的股骨头,经过3h的铣钻终扩出一小型号的假体柄形状,放置相应型号stryker骨水泥型假体柄。然后根据假体柄在股骨端的置放位置,安装骨水泥型髋臼(图2)。术后病理报告为“石骨症”。经随访18个月(图3),按Harris评分标准[1],本例术后疗效为优。

  • 计算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戴尅戎

    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假体位置、肢体力线和长度、软组织平衡以及关节活动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关节置换术主要依靠机械对线系统完成截骨、假体安放和肢体力线控制,其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的经验.而且所用导引工具针对的是形态正常的骨骼,而患者骨骼的多变性常导致假体位置判断失误,或给使用机械定位装置带来困难.

  • 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王继芳

    自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骨科前辈们已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做了有益的尝试,但稍具规模的起步始于70年代初,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1.得到医、患双方广泛的公认.近30年经验证明,对严重病变的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关节稳定性和不影响或修复肢体长度的综合优点.在治疗严重的髋、膝关节病损中已成为骨科界公认的临床常用标准手术之一.因其效果优良,用于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被称为是治疗中的革命性进展.

  • 膝关节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

    作者:张亮;周一新

    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旨在使严重膝关节疾患者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水平.在衡量TKA术后功能的众多因素中,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一直是一个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绝大多数膝关节评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情志护理联合渐进式功能训练对四肢烧伤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明荣;廖晓英;张丽华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渐进式功能训练对四肢烧伤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侧四肢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联合渐进式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疼痛评分、皮下血肿个数、植皮成活创面覆盖率、瘢痕指数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血肿个数及瘢痕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植皮成活创面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结论]情志护理联合渐进式功能训练可有效减轻四肢烧伤患者的疼痛,提高植皮效果,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计算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戴尅戎

    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假体位置、肢体力线和长度、软组织平衡以及关节活动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腕手矫形器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小朋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共接诊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28例,从中随机选取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牵伸、关键点控制、信息反馈及本体感觉训练等。观察组另加使用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使拇指腕掌关节固定于60°。治疗4个月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FM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F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促进病情好转,价格低廉,患儿家长易于接受,且治疗过程中痛苦较小。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一例误诊

    作者:陈荣霞;苗克;刘焕

    [病例]男,73岁.因双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皮肤无红肿,关节活动度正常,髋关节CT扫描未见异常,予镇痛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双膝关节相继出现红肿,劳累后加重,再次就诊.查体:双膝关节检查均正常,膝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血白细胞14.4×109/L,血小板376×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沉降率50 mm/h.诊断为骨性关节炎.予理疗、抗感染及激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继之双侧踝关节、近端指尖、腕、掌指关节依次出现肿胀,追问病史,疼痛关节晨僵时间约2小时.

  • 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吴滟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佳的治疗手段,它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和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虽然髋关节置换术能解决受损关节的功能代偿,但术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的认识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院骨科2003年6月~2007年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其采取科学的护理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肘前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任东伟;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陆顺;徐永升

    目的 观察肘前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2例采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法,对照组67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屈曲度和伸展度大于对照组,影像学指标CA角大于对照组、BA角和TA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入路手术能够提高肘关节屈伸范围,术后影像学指标表现更优,可作为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

  • 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临床研究

    作者:何森;曹文

    目的:探讨应用高屈曲型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12~2006.3月间,对125例(213膝)患者用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行TKA.其中男36例(62膝),女89例(151膝),年龄51~85岁,平均68.1岁.骨性关节炎90例(1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64膝).所有病人均行常规髌骨置换,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康复训练,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52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因早期屈曲不佳(<90°)于术后6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后获得满意屈曲度,2例发生感染,其余均疗效优良.随访X线片结合临床均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骨吸收及脱位发生.HSS评分由术前30~65分,平均48分,提高至术后85~98分,平均91分.结论: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在高屈曲位时仍在胫骨上保持面接触,且胫骨CAM始终在股骨SPINE的基部,从而在获得大屈曲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452 条记录 7/23 页 « 12...45678910...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