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呼吸科护理,观察组针对夜间哮喘发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夜间发作次数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
针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
病历资料患者,女,83岁.2008年11月5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原因感右侧胸部刀割样剧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5~10秒后自行缓解.缓解期长短不一,以夜间发作频繁,影响入睡.在家服用止痛药物无效.入院查体,于右侧胸背部,沿第三肋间走行,可见粉红色成簇状连成片的粟米大小水疱.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以胸腔积液为特征的左心衰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以剑突下疼痛伴胸闷3天,2011年4月入院.入院前3天凌晨2时突然感剑突下疼痛胸闷不适,伴轻度恶心不适,晨起症状自行缓解.连续3天均夜间发作,自认为是"胃病"服用胃药不见好转.第3天上午来院就诊查心电图为急性心肌梗死急症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查体温36℃,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0mmHg,神志清,面色灰白,口唇无发绀,颈静脉不怒张.胸部对称,心界不大,第一心音低,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无啰音.
-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的老年人胃癌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80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30天,加重4天入院.患者3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10分钟~1小时,向背部放散,发作时伴出汗、气短,平均1~2天发作1次,大多在夜间发作.
-
痛风为何爱在夜间犯
患有痛风的人不少都有过夜间被疼醒的经历,这种疼痛没有先兆,半夜熟睡时发作,往往很久不能缓解.痛风之所以容易在夜间发作,大致有4个方面的原因.1.夜间人体相对缺水,尿酸更容易沉积.痛风的发作源于体内尿酸浓度过高,进而在关节腔等处形成细小的尿酸盐沉淀,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引发急性关节疼痛.睡觉时,人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途径丢失水分,又不能像白天那样随时饮水,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使得尿酸的浓度也升高,容易在关节等部位聚集,结晶加速沉淀,诱发痛风发作.
-
红斑性肢痛病案
陈某,女,20岁,工人,2002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阵发性疼痛5个月,加重1周.病史:2001年11月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疼痛,常于夜间发作,经消炎止痛等治疗无缓解,就诊前1周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患者只能将两下肢浸泡于冷水中方能暂时缓解.刻下症见:双下肢下1/3及足背肿胀,皮肤大片红斑,皮温高,双侧对称,动脉搏动有力,足趾无青紫.
-
左心耳血管瘤的超声表现1例
女,69岁.主因心悸、憋气半月入院.半月前劳累后夜间突然出现胸闷、憋气,伴有心悸、气促,不能平卧,无心前区疼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咯血,端坐休息后缓解,此后多次劳累后上述症状发作,每次持续10 min左右,多在夜间发作,应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利尿剂等治疗无效,症状呈逐渐加重趋势.查体:心率60次/min,律齐,呼吸20次/min,血压14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细震颤及心包磨擦感,心界无扩大,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IV/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向腋下传导,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
白塞氏病伴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致颈肩臂痛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左颈肩左上臂疼痛1月半,加重20+天"入院.患者因"淋雨"后出现左颈肩左上臂疼痛,为持续性隐痛,夜间发作.患者认为"感冒"后所致,未予重视,自行外敷按摩后疼痛加剧,不能入睡,致当地医院诊断"肌肉痛",予止痛药口服后疼痛有所缓解,期问行过一次10公斤左上肢牵引,疼痛未进一步改善.20+天前患者疼痛加剧,持续性,夜间明显,并出现左眼眼睑下垂,再至当地医院以牵引,口服"曲马多"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行颈椎CT见"C4,5,C5、6椎间盘突出",考虑诊断:颈椎病.入我科后考虑症状不典型,且患者持续低热及左眼睑下垂,行抗角蛋白抗体(+),CRP 10.10 mg/l,胸部增强扫描发现左中上纵膈4×4cm包块,明显强化,与锁骨下动脉关系密切,考虑动脉瘤可能(见图1).遂行血管造影证实为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见图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慢性病容,左眼睑稍下垂,结膜充血,颈椎未见畸形,棘突、棘间、椎旁无压痛,后屈压顶试验(+),左旋、左侧屈、右旋、右侧屈稍受限,臂丛牵拉试验(-),疼痛区无压痛点,左肩肘关节活动可,肌力正常,深浅感觉、反射无异常.心肺(-),VAS评分6~7分.患者既往"双眼葡萄膜炎","白塞氏病"2年,综上考虑诊断为"白塞氏病伴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明确诊断后,病人转入血管外科,由于没有合适支架,未能手术,病人自行出院到省院治疗,经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治疗一周后,病人连续两日3次发生咯血,后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
糖尿病患者的脚伤不起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从轻度的足部麻木,到严重的溃疡、感染,糖尿病足的“杀伤力”不容小觑.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足呢?他们都有哪些特征?1.有神经病变倾向比如下肢麻木、刺痛、疼痛等(尤其夜间发作),足部感觉迟钝不灵敏甚至完全丧失,都属于神经病变的征兆,处理不好会引发糖尿病足.
-
CT表现为极软斑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2008年5月31日主因反复发作夜间和劳力性胸痛2周入院.患者于10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75%狭窄,回旋支中段95%狭窄,未予处理.9年前于回旋支狭窄处行PTCA,术后口服扩冠、抗凝等药物,症状有所减轻.后行回旋支PTCA.近2周反复发作剧烈胸痛,每天10次左右,清晨和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遂入我科.既往无特殊病史.
-
冠心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一例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4个月余,于1998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开始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性质为闷痛,有时为灼痛,向颈部放射,夜间发作较白天频繁,曾用丹参、硝酸酯制剂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史2年,曾因劳力性心绞痛住院,经抗心绞痛治疗缓解.长期服用消心痛、地奥心血康等药物.
-
冠心病合并右心房化学感受器瘤1例
病人男,67岁.体重60 kg.劳累后心前区疼痛间断发作10余年,偶有夜间发作.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能耐受轻度日常活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及左前降支中段均为90%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顺应性减低,无矛盾运动,右心房游离壁近下腔静脉处3.2 cm×2.5 cm实质性占位,可随心房壁活动,但不影响三尖瓣启闭.CT检查未发现肝脏和肺脏病灶.
-
小儿重症先天性喉喘鸣1例
患儿 男性、38 d.因“出生后反复咳喘、喉中有痰,口吐白沫10 d”,于2012-05-12入本院治疗.病史采集:G1P1,足月顺产.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喉中有痰,喘憋明显,特别在夜间发作时症状严重,有时呼吸困难伴发绀.曾在当地医院以新生儿喘憋性肺炎、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仍咳喘明显,疗效不佳.外院X射线胸部摄片结果显示:支气管炎表现.其母孕晚期曾出现小腿抽搐.
-
胰岛细胞瘤致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夜间发作肌张力障碍1年"于2007年11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出现全身肌张力障碍,表现为肢体扭曲,手足乱动,如蚯蚓状,伴颈部四处摇动,双眼睑上翻及眼球上窜,口周异常动作及口吐白沫,呼之不应,出冷汗,每次均发生于凌晨1:00-2:00及清晨7:00-8:00,每次持续约1 h,缓解后对发作时情况不能回忆.
-
家族性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一家系11例报告
在我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引起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PP)的主要原因,占HPP的50%以上.我们报道罕见的一大家系家族性甲亢合并HPP,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遗传方式见图1.(2)性别:男4例,女7例,男女比例1∶1.75.(3)发病年龄:小18岁,大48岁.大多数在20岁左右发病.(4)临床症状和体征: 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代谢症群,如怕热、汗多等.11例中8例有神经症状如手指震颤、失眠、易激惹.所有病例均有低钾性周期性肌无力发作,多发作17次,少发作3次,严重的1例出现呼吸肌麻痹,通过积极抢救后好转.大多数在饱餐后夜间发作.(5)实验室检查:①甲状腺功能测定:T3和FT3升高者8例,T4和FT4升高者9例,T3和T4均升高者6例,所有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均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提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生化测定:11例患者在肌无力发作期间全部有低血钾,低血钾1.20 mmol/L,高2.58 mmol/L,平均血钾水平1.87 mmol/L.③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ST压低,T波低平,出现U波,2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出现室速,均经补钾和利多卡因治疗好转.④甲状腺彩色超声:11例中8例做过甲状腺彩色超声,7例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⑤甲状腺核素扫描:11例患者5例做过核素扫描,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增强.(6)治疗及转归:11例中8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甲亢,未复发,也不需服药,3例(包括患者在内)行内科药物治疗,现已基本控制甲亢和周期性麻痹.
-
假性癫痫发作的研究近况
非癫痫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的发作性疾病,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主要由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的发作,称之为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或非癫痫性非心因性发作,在儿童及青少年常见原因有夜惊、偏头痛、发作性行为控制不良、间歇屏气、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良性夜间发作的肌阵挛等;成人常见原因为昏厥、偏头痛、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周期性麻痹等[1,2].另一种是与心理功能障碍有关的非癫痫性发作,称之为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nonepilepticpsychogenic seizure,NEPS),又称为假性癫痫发作(pseudoseizure,PS).曾有一些其他术语,如癔病性发作、癔病性癫痫、转换发作、精神性发作、模拟性发作、非器质性发作等,但综合许多文献,心因性发作与假性癫痫发作是常用、也是比较合理概括此类发作全面特性的术语.现对假性癫痫发作国内外研究近况作一介绍.
-
浅谈哮喘夜间发作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哮喘病是一种病史长、治愈率低、易发作的顽固性疾病,它因机体对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和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所致.支气管哮喘易在夜间发作,哮喘发生猝死也多易发生在夜间,有时患者白天多处于平稳状态,可在夜间经常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发哮喘,若不能及时发现,给予妥善的处理和及时的抢救,会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乃至死亡,所以夜间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
误诊为冠心病8例分析
1癫痫发作误诊为冠心病2例例1,男,36岁.早餐时突发心慌、心前区闷痛,伴有视物模糊、全身冷汗、尿失禁,约5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但仍感头昏、乏力.此后,此病人常有瞬间无意识动作、发呆及左面部发作性肌肉抽搐,偶有夜间发作,历时5~6分钟的心前区闷痛,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并伴有头晕、心慌.在当地医院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无效来诊.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在15岁时曾有头部外伤史,经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痫.经抗癫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
心电图表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绞痛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朱俊清,女,4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7-8天,加重9小时",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病人自入院前7-8天反复发作心前区疼痛,伴膈气、咽部梗阻感,出汗,多于夜间发作,每次发作持续7-8分钟后逐渐缓解,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反酸、恶心,在外未行特殊检查治疗.自2008年5月13日1点余出现胸痛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至半小时甚至10余分钟.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6岁,因感胸腹部经常跳动伴有气短、乏力1年于2005年4月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胸、腹部内经常跳动,呈游走性,夜间发作较多,常半夜坐起,叹气后症状减轻,跳动可自行消失,情绪不稳定,心烦、易怒,伴有头昏、乏力、多梦、睡眠差.在当地中心医院行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跟骨骨密度超声检查无骨质疏松征象.因心脏ECT显示心内膜下供血不足,在心内科服用中西药(具体不详)治疗1年,病情无减轻,感四肢酸软,乏力逐渐加重,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3年前查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已愈.身体检查:心率11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其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