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监测49例接受IPHC治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术中体温及呼吸、循环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IPHC组病人(49例)与对照组病人(79例)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HC过程中,病人的血温和颅温均显著上升,但未达到危险程度;同时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压力升高,但术后均顺利恢复正常;呼气末二氧化碳持续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心率、心排指数(CI)逐渐上升,但每搏指数(SVI)并无变化;外周阻力指数(SVRI)显著下降,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先行上升,然后逐渐下降,术后恢复正常.IPHC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IPHC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1.4%,无显著差异;IPHC组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5);吻合口漏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PHC虽对人体生理造成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其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乳腺良性病灶的微创手术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65例84处乳腺良性病灶与同期行常规门诊手术的482例535处乳腺良性病灶作对比,评价它们的诊治效果.结果:65例84处乳腺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26 min;操作无一例失败.与常规门诊手术比较,这种方法皮肤伤口小,除6例有轻度皮下淤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用B超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行乳腺纤维腺瘤微创切除,与常规门诊手术相比,其近、远期效果相同,但手术疤痕较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局麻下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甲状旁腺手术的另一个选择
目的:研究局麻下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PSIL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在连续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中,选择定性、定位诊断为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且不具反指征的病人,征得其同意后行PSILA.术前以B超和MIBI明确定位,术中作PTH快速测定以及时发现多腺体病变.对多腺体病变和操作困难的病例及时中转常规手术.结果:310例病人接受PSILA,男56例,女254例,年龄(60.8±16.1)岁,病程(34.34±50.53)月.术前平均血钙(3.0±0.33)mmol/L、血PTH(228.7±360.1)ng/L.PSILA组腺瘤大小(1.90±0.96)cm,重(2.19±4.44)g.51例中转为全麻下手术,包括多腺体病变22例、术前定位错误14例、操作困难者12例、不能耐受PSILA3例.PSILA手术时间平均为(32.68±6.96)min,术后49例留置复苏室观察2h后直接出院,210例在病房观察一晚后翌晨出院.1例术后血钙高于正常(2.87mmol/L),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出现切口下血肿.B超和MIBI的定位准确率为88.39%,单发腺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14%.结论:PSI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甲状旁腺手术方式,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病人,遇到困难病例及时中转全麻下手术.
-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181例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治疗结果分析,提出采用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颈淋巴清扫术的治疗方法可获长期治愈的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1月至2000年6月181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采用上法治疗的结果.结果:181例病人中仅12例(6.6%)补充作了同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行颈清扫术者中有10例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可以采用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长期疗效同传统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但生活质量却大为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的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1年1月~2002年5月,为97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作了108次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参照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协会颈淋巴结分区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Ⅵ、Ⅳ、Ⅲ区淋巴结转移为常见,转移率分别为78.5%、70.3%、68.5%;尤其在转移早期的Ⅳ和Ⅲ区转移中,转淋巴结多位于颈内静脉后方,单靠触诊不易发现:Ⅰ区较少淋巴结转移;Ⅱ、Ⅴ区淋巴结转移率居中.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手术时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设计,并恰当地选择清扫区域和范围.
-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治疗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时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有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中,共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3 955例中,内25例合并甲状腺癌(0.63%).男6例,女19例,年龄12~65(36.8±13.1)岁.12例为微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为乳头状甲状腺癌,1例为滤泡状甲状腺癌.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例,3例位于颈侧,1例位于气管前.术前和术中诊断出甲状腺癌者占32%,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的为68%.术后随访10个月~10年,2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再次手术治疗,1例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者预后较好.一方面,不应简单地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是良性病变,而忽略同时存在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不应过分强调甲状腺癌存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可能性而随意放宽手术指征,或扩大手术范围.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鼠正常动脉及动脉瘤模型组织中的动态表达,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4组实验组.实验组经腹主动脉灌注弹力蛋白酶(25U/m1)2 ml,持续2 h;对照组经腹主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第2天、第7天、第14天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动态检测腹主动脉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仅含微量MMP-2,弹力蛋白酶灌注后第2~14天MMP-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纤维反应相关.结论:MMP-2的分泌与纤维反应有关,并对腹主动脉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附114例报告)
目的:提高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CBD)的诊治水平.方法与结果:研究分析114例CBD患者的临床资料,计Ⅰ型80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21例、Ⅴ型4例.107例行手术治疗.囊肿外引流术8例,均二次行囊肿切除术,效果满意;囊肿内引流术20例,死亡3例,11例常有胆道感染;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70例,疗效优良率达94.3%;肝叶切除2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1例,效果满意.结论:囊肿外引流术只能作为急救措施,单纯内引流术应废用,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是治疗胆管囊肿的有效方法,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的治疗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来选择术式.
-
线型关闭器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BillorthⅡ式重建中使用线型关闭器后发生十二指肠外瘘的原因,探讨使用线型关闭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8例使用线型关闭器而发生十二指肠外瘘的原因,讨论使用线型关闭器的优缺点.结果:①在胃癌手术中使用线型关闭器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的196例病人中,共发生十二指肠外瘘8例,发生率为4.2%,死亡率为0.5%.②经采用76%泛影葡胺瘘管造影确诊者5例,经手术证实者3例.③8例中,4例单纯用线型关闭器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另4例在用线型关闭器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后,再加行浆肌层包埋一层.④高流量瘘5例,占63.33%;低流量瘘3例,占36.66%.⑤8例中,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①采用线型关闭器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后无需再行包埋;②采用传统的手工关闭法可能更为可靠,且能增加青年医师的操作机会,并节省医疗费用.
-
eNOS基因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肝窦容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eNOS基因导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后,肝内eNOS表达和肝窦容积的变化;探讨eNOS基因转染对肝窦容积的影响.方法:①建立CCl4肝内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取10只肝硬化大鼠和10只正常大鼠肝组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NOS含量和肝窦容积;②取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内eNOS治疗组(n=10)、Tris对照组(n=10)和空质粒对照组(n=10).分别经门静脉注射脂质体-eNOS质粒、Tris缓冲液脂质体-空质粒5d后,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大鼠肝内eNOS mRNA、eNOS含量和肝窦容积;结果:①硬化肝内eNOS含量和肝窦容积分别为(3.81±1.09)%和(3.51±0.7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4.78±3.06)%和(9.32±1.05)%(P<0.01);两组大鼠肝内eNOS含量与肝窦容积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6(P<0.05)和0.703(P<0.05).②经门静脉注射各组之规定内容5 d后,eNOS基因治疗组大鼠肝内eNOS mRNA、eNOS含量和肝窦容积分别为(1.22±0.14)U、(17.38±4.62)%和(5.77±1.49)%,均显著高于Tris处理组或空质粒处理组(P<0.01);3组的eNOS含量与肝窦容积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99(P<0.01)、0.767(P<0.01)和0.748(P<0.05).结论:肝硬化时,因肝窦内皮细胞受损,肝内eNOS含量减少,肝内NO产量减少,从而使肝窦收缩;以脂质体为载体,经门静脉注射eNOS基因可提高肝内NO产量而引起肝窦舒张.
-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180例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时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术的操作经验与体会.方法:采用精细的被膜外血管分离技术分辨、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同时设法避让喉返神经.结果:180例甲状腺癌的首次或再次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因操作失当而出现永久性声嘶和(或)永久性麻木及手足抽搐.结论:掌握操作原则和改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助于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
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的争论
数十年来,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争论不休.目前对预防性和功能性颈淋巴结根治术的意义已渐趋一致,但对甲状腺的切除范围仍有较大分歧.
-
碘源性甲状腺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再认识
20世纪初,在多山的瑞士,缺碘的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ED,地甲病)很常见.以往的外科治疗并不成功,是Kocher将甲状腺手术精细化,保留甲状旁腺,从解剖上辩认喉返神经,创立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亲自完成手术4 000例,使手术死亡率从50%降至0.2%,从而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奖.
-
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经典联合根治术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清扫颈部第六区淋巴结[1,2].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第一站往往在第六区,所以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
浅谈甲状腺外科的现状
在我国老一辈外科专家裘法祖、黄莚庭、杜如昱、朱预、张嘉庆、吴在德等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普外科学术交流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外科分会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
-
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绝大多数甲状腺癌能通过手术和131I治疗获得治愈,但仍有10%~20%病人因低分化和进展性肿瘤而死亡.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早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病人通常是无症状的,后期随着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的发生而过度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继而引发高血钙、低血糖、骨骼损害和肾结石等一系列症状.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疗效(附32例随访)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内分泌疾患,严重时可致病人虚弱、残废,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旨在了解手术后术前存在的多种临床表现,尤其骨骼系统病变是否满意.我们对1992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治疗的PHPT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
雌激素受体表达与甲状腺疾病的研究
本文研究甲状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存在以及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分析雌激素在甲状腺疾病中的意义.
-
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8例体会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胰残端和胰管的处理方式乃是防止胰瘘发生的重要环节.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被认为是一种确保不发生胰瘘的术式[1].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我们对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行该术式时进行了改良,现报告如下.
-
结节性筋膜炎19例临床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通常发生于浅筋膜,部分也可发生于浅表皮肤或深部肌肉组织内,好发年龄为40~60岁.本文对1996~2002年间我院收治且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筋膜炎的19例病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腹腔引流灌洗治疗早期胃肠瘘27例
自1997至2002年,我们采用腹腔引流灌洗治疗早期胃肠瘘2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采用定点测量压痕法实现甲状腺切口的准确定位
目前临床上制备甲状腺切口主要是凭临床经验估摸,切开前无规范的位置、形状的设计.这种经验式操作可影响切口的外观.
-
女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附106例报告)
乳头溢液是乳腺病的常见症状,我院于1995~2001年手术治疗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106例病人,根据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报告结果,选用各种不同的手术和引流方式,术后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
普遍食盐加碘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的相关性
1994年8月国务院提出逐步实行向全民供应加碘盐(USI)防治碘缺乏性疾病(IDD),从而减少了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并提高了缺碘地区儿童的智商.
-
三维超声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
医学超声在过去20年里有了飞速发展,更因其便利和无损伤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因结合了超声的现有优点及立体显像首先在胚胎监护、心脏科和妇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其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开始受到重视.
-
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根据发生时间及病理特点分为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3种.
-
无创伤影像学检查诊断肾动脉狭窄评价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ial stenosis,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虽只占全部高血压病人的5%[1],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高血压,其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
远程手术机器人应用现状和发展
近年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的出现,引起医学界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本文就目前远程手术机器人的产品种类、机器人手术系统组成、当前此项技术的临床研究、应用现状、关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作一论述.
-
猫抓病1例报告
病例:女,64岁,因发现左腋部肿块10 d来院就诊.无红肿疼痛,无任何前驱症状及伴随症状.查体:左腋下扪及3em×3em肿块,质中,轻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尚好,皮肤无红肿;全身其余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腹1例
病例:男,63岁.因进食梗阻4个月、食管活检示中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而收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胃代食管左颈吻合手术,术中常规清扫颈、全胸及腹腔淋巴结,膈上常规结扎胸导管.
-
疼痛机制与疼痛治疗试题答案
-
临床科研的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试题答案
-
痔环切吻合器的临床应用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若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时称为痔病[1].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其患病率高达48%[2].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适应证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