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중국사구의사
- 主管单位: 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2-1405/R
- 国内刊号: 张丽敏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与对策
目的:评价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成效,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9月每年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期,主要内容:以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题,主要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炎和肺部疾病等。通过问卷的形式,向居民调查,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查找不足,寻求对策。结果:对本社区100例居民进行调查,收回96份,有效问卷94份。发现在讲座技巧好、有实用价值、内容丰富方面认可率较高,但对于容易接受方面相对低些。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要结合社区人员的需求,在讲座方面力求新颖易懂,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
高血压患者78例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随访1年。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增加。结论: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
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进行健康行为教育活动。结果:社区老人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下降27.9%,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3.9%。结论:社区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方便、有效的护理服务,健康行为方式是老年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
-
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肺性脑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通过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联合评估提高急诊创伤患者分诊效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评估提高急诊创伤患者分诊的效能。方法:2014年3-10月收治创伤患者846例,按创伤评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420例和对照组426例,试验组运用修正创伤评分(RTS)联合护理进一步评估(从头到脚的评估)的方法进行分诊分级,对照组则单纯运用修正创伤评分进行分诊;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留滞时间、住院率、转入ICU率、短期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急诊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率、转入ICU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短期病死率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创伤评分法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分诊分级,其临床评估能力优于单纯运用修正创伤评分法,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分诊效能,对建立规范统一的分诊标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建议临床应用及推广。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依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4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并无身体不适状况。结论: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有很多,在护理救助过程中,及时采取救治,有助于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几率。
-
高频电扁桃体切除器切除扁桃体20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频电扁桃体切除器切除扁桃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符合扁桃体切除术指征患者200例,行高频电扁桃体切除术。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200例中2例术后出血,余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满意率98%。结论:扁桃体高频电切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愈合快。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制度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用药特点、输液管道、手术间和器械需求,利用不同颜色进行标签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物品准备、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管理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4.1%和76.5%,患者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2.2%和75.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差错率6.3%,对照组总差错率23.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并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以应用。
-
颈部血管损伤患者2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颈部刀伤患者一般情况突然,病情危急,需要医生和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才能为患者生存争取时间,在积极抢救成功以后的康复护理也相当重要,只有提供过硬的急诊抢救技术和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患者才能安全康复。本文介绍了2例抢救成功的颈部刀伤致一侧颈总动脉结扎患者的护理。
-
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6例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全程性总结,包括术前访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器械的准备,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以及器械护士术中密切配合。结果:16例直肠癌患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7 h,术中出血200~500 mL,术中无相关护理并发症,术后2~3周出院。结论: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手术切除范围大,治愈率高,容易达到根治目的,但手术的护理配合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周到的手术室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本研究对187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成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连续地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实现了早日康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积极、主动、有计划地开展,并且要在关注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对患者心理上也要给予关怀和安慰,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SDS、S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综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接受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实施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接受综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平稳血压,缓解心绞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127例护理方案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7例,参考Schatzker分型,Ⅰ型37例、Ⅱ型21例、Ⅲ型23例、Ⅳ型46例。术前常规摄片及CT检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早期24 h内手术及消肿后手术治疗处理。术后抬高患肢,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护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3~4个月内骨性愈合,3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后期换药后痊愈。未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未发现创伤性关节炎及膝关节畸形愈合。予以患者HSS评分,优61例,良36例,可27例,差3例,优良率76.38%。结论: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手术方式采取相应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和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8%,明显高于参照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94.2±20.6)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51.6±42.7)min;术中出血量(42.2±10.2)mL,明显少于参照组(246.1±7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值得推广。
-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法莫替丁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餐前以及睡前空腹口服硫糖铝1 g/次,两组均5 d 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9例,显效率81.7%,有效7例,有效率11.7%,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30例,显效率50.0%,有效16例,有效率26.7%,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疗。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诊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接受药物杀胚治疗,其中3例患者在药物杀胚后,又在B超辅助下行清宫术。2例患者出血较多,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与B超辅助清宫治疗。1例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情较为严重,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除1例子宫全切除患者外,剩余14例患者均有生育能力。结论:严格控制剖宫产的人数,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
-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平喘、解痉、化痰、持续性低流量给氧、常规卧床休息等对症支持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09%,对照组总有效率6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胸痛2例,恶心2例;试验组呕吐1例,腹泻1例,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颅脑创伤手术中人工硬脑膜的应用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在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颅脑创伤手术过程中未使用人工硬脑膜,观察组在创伤手术过程中使用人工硬脑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后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中外伤性癫痫2例,脑膨出1例,皮下积液2例,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现象;而对照组中颅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2例,外伤性癫痫和皮下积液8例,脑膨出6例。观察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晚期消化道肿瘤采取恩度结合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化疗,观察组采取恩度联合化疗,对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76.31%)明显要比对照组(63.15%)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3例、胃肠道反应4例、心电图T波改变1例、早搏1例、血压升高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4例、胃肠道反应6例、心电图T波改变2例、早搏1例、血压升高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采取恩度联合化疗,可以使客观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追溯病因。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中,感染占首要因素(52.1%),其次为围产期因素(27.1%),第3为母乳性黄疸(9.4%)。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终治愈64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7%。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围产期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对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提高治愈效率。
-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牙冠修复和根管治疗联合使用治疗牙隐裂的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牙隐裂患者60例,研究组采用根管治疗和冠修复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修复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根管治疗和冠修复联合使用治疗隐裂牙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排空障碍者餐后4 h 残留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治疗前两组胃排空障碍者餐后4 h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与对照组(1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可复性牙髓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8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中单纯急性牙髓炎34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36例,逆行性牙髓炎15例,漏诊2例,误诊1例,对前85例行活髓切断术、干髓术或者根管治疗术,疗效可靠,后3例诊断有误疗效不佳。结论:不可复性牙髓炎大多临床表现典型,诊断明确,治疗有效,个别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有误诊现象。
-
经肝动脉加温化疗肝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加温化疗肝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50例,经肝动脉加温化疗150次。灌注温度43~45℃,流速20~50 mL/min,总量600~1000 mL,时间30~60 min。化疗药物(5-Fu 0.75~1.0 g、MMC 12~20 mg、DDP 60~80 mg)3药联用。结果:经>2次治疗,随访6~48个月,资料完整50例。近期有效率88.7%(CR 4例,PR 41例,NC 5例),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窝部灼热感、全身发热及出汗等,术后不良反应与常温法相近。结论:通过导管将热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DHS与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 PFNA 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4.29%,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情况,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胃镜下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成功回收瘤体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回收瘤体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术前准备同无痛胃镜,待患者麻醉后,行普通胃镜下的套扎器治疗,将直径<12 mm连同肿瘤在内的全层胃壁吸入透明帽,释放橡皮圈,对于较大而表浅的病变,可选择尼龙绳套扎,通过活检孔道将尼龙绳置于病变基底部,勒紧尼龙绳,然后用金属钛夹器将瘤体表面黏膜同胃壁正常黏膜夹闭在一起。结果:全部患者在5~7 d内橡皮圈脱落后,瘤体同金属钛夹附于胃壁,用圈套成功回收。结论: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回收瘤体对术后病理学诊断和指导患者治疗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小剂量叶酸对18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干预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84例),入选年龄均≥60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正规药物降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小剂量叶酸0.8 mg/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baPWV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剂量叶酸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下降显著(P<0.05),且baPWV速度有明显减慢(P<0.05),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及baPWV速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且患者baPWV也有明显改善。
-
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直视法气管插管对危重症的抢救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行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直视法气管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结果:98例患者中,一次性插管成功96例,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96%。插管时间40 s~10 min,平均(4.2±1.3)min。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行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顺畅,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老年糖尿病手术麻醉管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麻醉管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2-12月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同时对患者的血糖、尿酮以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使用胰岛素后,可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12 mmol/L。手术的过程中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等并发症。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手术麻醉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要小于全麻。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疗,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d,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p阳性24例,Hp阳性率80.0%,治疗后Hp均转阴,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23例,Hp阳性率76.7%,治疗后Hp阳性17例,阴转率4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根除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Hp的清除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老年人应激性溃疡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其中老年组(60~90岁)35例及非老年组(15~59岁)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症状重,发生失血性休克17例,非老年组症状轻,发生失血性休克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P<0.01);老年组死亡7例,非老年组死亡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1)。结论:老年人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首发症状为呕血,出血量大而突然,速度快而伴失血性休克。病程间歇较短,合并症多,尤以心肺疾病为多,病死率高。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1恒磨牙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第1恒磨牙龋患中的效果,为预防龋齿提供方法。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7~8岁儿童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保健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半年复查1次,随访2年,对比预防龋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口腔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第1恒磨牙的发病率,效果好,应大力推广和普及。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周、4周、8周两组PANSS部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治疗第8周,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停经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抗精神病作用与利培酮相当,而且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 Ⅱ评分、Marsha 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IL-6、TNF-α、Ny-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无创分娩经验
目的:探讨无创分娩对于减少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2013年7-9月收治经阴道分娩产妇12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无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技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会阴完整、会阴侧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裂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 会阴伤口愈合及会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产后疼痛,有利会阴伤口愈合,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使产妇不再惧怕侧切而行剖宫产,降低了剖宫产率。
-
重度创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重度创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SIRS患者300例,其中损伤严重度评分>16分MODS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符合SIRS 2项标准110例(36.7%),符合3项标准132例,符合4项标准58例;MODS并发2个器官功能障碍44例,3个器官功能障碍35例,4个功能障碍30例,≥5个功能障碍11例;患者符合SIRS标准的项目数愈多,器官功能障碍越多,其病死率越高(P<0.05),总体死亡率80.0%;MODS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发生频度及病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血液系统、肾脏、胃肠道、肝脏。结论:重度创伤后的休克、感染以及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引发SIRS,病情严重时可导致MOD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和混合型对抗反应综合征可有效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
-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和自主排气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进行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硝普钠、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顽固性心衰患者8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54.5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硝普钠和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
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92.38%)高于对照组(8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后者的临床愈合率高于前者,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法安明5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尿激酶75万U+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30 min内滴完,1 h后同样剂量的尿激酶同样时间滴完,连续治疗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1 d、7 d和14 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0~60分1例,61~70分5例,71~80分10例,81~90分12例,91~100分12例;对照组0~60分12例,61~70分12例,71~80分5例,81~90分6例,91~100分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的应用。方法:对肛肠术后患者使用长效止痛剂,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例出现排尿困难,无一例因术后疼痛难忍服用其他止痛药。结论:长效止痛剂术后止痛效果明显。
-
生物反馈的早期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 后进行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伸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
-
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行肺大泡手术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行肺大泡手术时麻醉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2014年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大泡患者15例,术前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调整麻醉深度和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及麻醉过程均进展顺利,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行肺大泡手术麻醉,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避免肺损伤。
-
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降低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2例,对其年龄、孕产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生部位等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在妊娠期7例,妊娠时间4~31周,平均12.2周;发生在产褥期15例,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1例,发生在经阴道分娩后4例,发生时间产后3~40 d,平均25.1 d。发生在左下肢19例,发生在右下肢3例。发生的静脉部位:发生在胫后静脉1例,发生在大隐静脉2例,发生在腘静脉2例,发生在股静脉2例,发生在髂外静脉15例。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孕产妇在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后卧床时间>3 d 12例,合并症情况:产后出血11例,合并子痫前期4例,双胎2例,复发性流产7例,22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辅助检查:少数患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D-二聚体阳性20例。所有患者均经尿激酶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取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治疗,均成功取出血栓,其他2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均成功溶栓。结论:剖宫产、合并症多、产妇下床时间晚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
利巴韦林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51例,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6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1次/d,对照组175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1次/d,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巴韦林相比,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诺舒)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3例,采用诺舒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97 s,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3/23)、95.6%(22/23)、95.6%(22/23)。手术疗效满意。结论:诺舒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2010-2014年收治婴儿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患者31例,给予对症治疗及使用5~10 mg 维生素 K 静滴,1次/d,连续使用3~5 d。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8例,好转5例,放弃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3例,死亡3例。8例颅内出血存活患儿进行6个月~4年随访,其中有4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肢体功能障碍、脑性瘫痪、癫痫、脑积水。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易并发颅内出血,该症起病突然,发展快,病死率高,愈后差。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
侧卧位局麻治疗混合痔72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小化减轻混合痔患者身心负担。方法:2008-2012年混合痔患者72例,采用侧卧位局麻下行外剥内扎加肛门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恢复快速、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减少医疗开支。结论:混合痔在侧卧位局麻下具有快速安全、经济简便、治疗可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克拉霉素0.5 g/次,2次/d,于饭后服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西咪替丁0.2~0.4 g/次,4次/d,餐后及睡前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洛赛克2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痊愈40例,显效2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痊愈33例,显效2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4.2±1.1)h,均控制出血,对照组止血时间(37.7±3.5)h,控制出血例数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干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后1年哮喘发作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在临床治愈后即停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在临床治愈后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物罐加面罩吸入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干预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分别为5.2%和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和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物罐加面罩吸入能有效减少毛细支气管炎的复发性喘息和哮喘发生,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
高血压患者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血脂、日均食盐摄入量,两组在这4方面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SBP、DBP均明显下降,跟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肥胖、血脂和食盐摄入量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药物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5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接受GP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NP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化疗周期数均≥2个,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分级、恶心呕吐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贫血、脱发、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相当,两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藏高原地区368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西藏高原地区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了解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从西藏高原来的世居和移居西藏的患者368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368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4 h大心率202次/min,常常发生在白天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时;24 h小心率31次/min,多发生在深夜安静休息时;共检出各种心律失常366例(99.5%),其中房性早搏306例(83.61%),居第2位;其次是室性早搏193例(52.73%);房性心动过速74例(20.22%),居第3位;窦性心动过缓51例(13.93%),居第4位。ST-T改变检出209例,检出率56.79%,均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和评价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宫颈癌筛查中阴道镜检查阳性与宫颈病理诊断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镜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意义,评价阴道镜图像阳性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9-12月对贵州省遵义县35~64岁农村妇女行宫颈癌筛查1.5万人,TCT异常者,即检出ASC-US者行阴道镜检查,共200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130例,以予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阴道镜阳性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在CIN诊断中敏感性99.01%,特异性90.90%,阳性预测值90.65%,假阴性率2.78%,假阳性率9.09%。单一醋白上皮出现率高81.75%,从宫颈炎到CIN所有类型中,均有扁平醋白,在高级别CIN中均见到致密厚实醋白上皮;CIN中出现二联征80.00%,CIN Ⅲ中见到三联征和醋白上皮+非典型血管,检测率分别是100%和80.00%。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CIN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
多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研究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为治疗急腹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168例,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和重建技术,对比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病理确诊33例,多排螺旋CT诊断31例;急性肠梗阻病理确诊28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泌尿系统结石病理确诊27例,多排螺旋 CT 诊断26例;急性胰腺炎病理确诊31例,多排螺旋 CT 诊断29例;急性胆囊炎病理确诊18例,多排螺旋CT诊断17例;其他(胃肠道穿孔和腹腔血管病变等)病理确诊31例,临床检查准确29例,且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诊断急腹症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诊断过程快捷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临床参考和推广价值。
-
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
目的:探讨幕上及幕下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表现。方法:1999-2013年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经细胞瘤MRI表现资料17例(其中3例为术后复查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区域13例,位于侧脑室后角区域2例,第三脑室及幕下第四脑室各1例。肿块绝大多数呈囊实性混杂肿块影,T1WI呈低信号,其内多发小泡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夹杂更高泡状影。3例术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征象。11例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中等程度或显著强化,囊变成分不强化。结论:幕上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透明隔区域,肿瘤内部多发小泡状影,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而位于侧脑室后角、第三脑室、幕下第四脑室内肿瘤缺乏特征,诊断困难。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J波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J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期的临床特点,评价缺血性J波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心电图结果所示有无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分析缺血性J波与发生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J波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非J波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60,P=0.000),而且形态多变,常见的是短阵型室性心动过速(30.0%),其次为心室颤动(12.5%);J波组出现房室传导阻滞5例,非J波组房室传导阻滞0,两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J波是心源性猝死预警的新指标。
-
肾脏病患者血清ANCA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在肾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ⅡF)法检测抗ANCA,联合ELISA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观察99例肾脏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应用ⅡF检测ANCA,联合ELISA检测MPO和PR3,肾脏病ANCA阳性率37%,其中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阳性率分别为57%、21%和20%。结论:ANCA在肾小球肾炎和紫癜性肾炎中阳性率高,有重要诊断意义。
-
超声对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检查的孕16~40周孕妇,年龄18~48岁,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结果:共检查出肢体畸形12例,双臂缺失1例,桡骨缺失2例,双前臂极短小并“猿手”1例,四肢短小伴有或不伴有长骨弯曲、骨折7例,双下肢短小并足内翻1例。结论:超声在筛查胎儿肢体畸形中具有重要价值。
-
β-HCG、孕酮、CA125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及CA125在血清中的含量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正常宫内妊娠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β-HCG、孕酮及CA125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β-HCG、孕酮及CA125在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β-HCG、孕酮及 CA125含量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其他检测没有阳性指标时,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新疆石河子地区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宫颈组织中HPV的流行状况和感染亚型分布,为该地区HPV疫苗研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用液态芯片技术对2250例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基因分型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50例妇女中共检出HPV DNA阳性537例,总检出率23.87%;共检出25种亚型(HPV 73型未检出),其中高危亚型感染74.12%(398/537),低危亚型感染17.88%(96/537),高危亚型与低危亚型混合感染8.01%(43/537);HPV-16、39、55型是常见的高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2.84%(64/2250)、2.49%(56/2250)和2.13%(48/2250),低危型HPV感染率高的亚型分别是HPV-6和HPV-11型,感染率分别为2.27%(51/2250)和1.69%(38/2250);25~35岁组妇女宫颈HPV感染率(33.64%)及HPV多重亚型感染率(30.45%)均为高,各年龄组间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HPV流行亚型明显不同于其他区域,可为新疆石河子地区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预防治疗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12例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PNS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与12例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素水平相比较。结果:PNS组FT3、FT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
孕早期血清AFP、β-HCG、PAPP-A联合检测的产前筛查意义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AFP、β-HCG、PAPP-A联合检测的产前筛查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早期产前检查孕妇516例,抽取孕妇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按照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查。结果:在孕周9~14周时 AFP 检测结果分别是(211.2±12.3)mIU/L、(278.3±16.9)mIU/L、(872.2±55.6)mIU/L、(1645.3±87.2)mIU/L、(2356.3±325.2))mIU/L、(3120.2±284.1)mIU/L,孕周9~14周时β-HCG检测结果分别是(45.6±5.3)ng/mL、(66.2±6.6)ng/mL、(61.3±5.1)ng/mL、(60.2±3.6)ng/mL、(50.2±3.2)ng/mL、(49.3±3.6)ng/mL,在孕周9~14周时 PAPP-A 检测结果分别是(6.6±1.4) ng/mL、(10.5±1.3)ng/mL、(17.1±1.4)ng/mL、(18.0±1.4)ng/mL、(22.2±1.3)ng/mL、(25.6±1.5)ng/mL,516例早期产前检查发现唐氏综合征高风险3例(0.58%),后均经羊水、脐血检查确诊。结论:孕早期血清AFP、p-HCG、PAPP-A联合检测是筛查唐氏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
检验和护理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检验科与护理人员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并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标本采集、检验质量。方法:对检验科检验标本及不合格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及标本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标本的不合格率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采集标本10169例,不合格标本217例(2.13%);干预后采集标本10053例,不合格标本72例(0.72%),干预前后不合格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通过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通过入院后进一步再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注重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对提高标本送检质量、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2013年收治胎儿先心病及心脏异常病例130例,孕22~36周,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做普通筛查,第2组对每位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第1组检出先心病19例,第2组检出先心病111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心病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
鼻咽癌确诊前首次提示辅助检查153例分析
目的:为临床诊断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鼻咽癌患者153例,对其首次提示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CA-IgA抗体检查10例,磁共振(MRI)检查15例,CT扫描23例,颈淋巴结活检6例,鼻内镜30例,鼻咽镜54例,PET/CT 5例。结论:鼻咽癌的首次提示辅助检查呈多样性,对明确诊断及尽早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白银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白银地区5项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2010-2013年白银地区3242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银地区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P<0.01),ALT、HBsAg、抗-HCV、抗-HIV 和抗-TP 单项不合格率分别为1.20%、0.51%、0.44%、0.22%、0.65%;70例抗-HIV 不合格者经白银市 CDC 确认有3例阳性,确认后阳性率0.93/万(3/32429);双重阳性8例,阳性率2.47/万(8/3242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献血前初筛检测标准,提高采供血人员的总体素质,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试剂,才能有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更年养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100例分析
目的:观察更年养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辨证符合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0例,运用更年养阴方治疗,4周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59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91%,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更年养阴方对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中度氯气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中度急性氯气中毒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中度氯气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7 d,观察总有效率;检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部影像、心电图变化。结果:7 d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中度氯气中毒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疗效确切。
-
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康妇消炎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独的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头晕、腹痛、肝功能异常等各1例,对照组出现头痛、腹胀、呕吐、恶心等不良症状各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康妇消炎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并同时灌胃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10 g/kg、5 g/kg、2.5 g/kg),连续4周,检测血清TC、TG、HDL-C、LDL-C、SOD及MDA 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及血清中 TC、TG 、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 HDL-C含量,可以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 MDA含量,升高血清中 SOD 含量。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
-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为主治疗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0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取穴加常规取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6%,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加常规取穴治疗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
紫草三黄膏促进痔瘘肛裂术后愈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紫草三黄膏促进痔瘘肛裂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行痔瘘肛裂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紫草三黄膏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和换药时的疼痛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便和换药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手术创面的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三黄膏与传统换药方法相比,能够促进痔瘘肛裂术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排便和换药时的疼痛感,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后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肺癌并发放射性肺炎患者52例,运用抽签法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吸氧以及激素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4.62%(22/26)明显大于对照组57.69%(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0、CRP、IL-6、TNF-α等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得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强放射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对炎性递质的合成产生抑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及皮损结痂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更短。此外,使用针灸治疗的止痛效果更好。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止痛效果好,并可以有效地缩短带状疱疹的治疗时间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平喘、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64%),好转7例(28%),治疗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6例(24%),好转12例(48%),治疗总有效率7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LVEF、PA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硝普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深入研究利用。
-
联合辛芩颗粒、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采取辛芩颗粒结合氯雷他定共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辛芩颗粒结合氯雷他定共同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2011年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树立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心宝丸治疗高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初探
目的:探讨心宝丸治疗高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心宝丸,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标为A和B 2种代号。治疗共分为3个阶段:①随机分组患者口服A药或B药,10丸/次,3次/d,12周后评定疗效;②所有患者停药2周;③患者交换口服 A 药或 B 药,服用方法和剂量同第2阶段,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15%;治疗组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为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胃部不适6例、口干4例,对照组中胃部不适4例,均未影响继续服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心宝丸可以改善高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心率,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是中药治疗高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治疗方法。
-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6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3例患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西药治疗(比较组),另33例患者在比较组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经相应用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和比较组分别为96.7%(32/33)和78.8%(26/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和比较组分别为6.06%(2/33)和27.3%(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复发率得到降低,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西药和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均下降,其中试验组各因子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小,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其中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
涩精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涩精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方剂涩精固肾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涩精固肾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和延缓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根据证候将患者分为血瘀型组、血燥型组和血热型组,其中血瘀型26例,血燥型30例,血热型44例。对照组无银屑病,共35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口服活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及凉血解毒汤前后患者的血清 VEGF 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 VEGF 水平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燥型银屑病组治疗前血清VEGF显著低于血热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型组与血瘀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燥型组与血瘀型组比较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血燥型和血热组血清VEGF明显降低(P<0.05),经中药治疗后血瘀型组血清VEG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与VEGF变化具有特异性。养血解毒方、凉血解毒方治疗血燥型和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可能为抑制血管生成。
-
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一致1例分析
目的:对于献血者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个例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分型。方法:用凝集法进行正反定型试验及MN抗体筛查试验。结果:鉴定结果为原血型,但血清中还有抗-M抗体。结论:应加大稀有血型的普查力度并及时归档,建立稀有血型队伍,方便快速及时提供血液。
-
肺癌伴脑转移放疗后存活6年1例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之后的生存率极低。本文分析放疗后存活6年的肺癌脑转移患者1例,探讨肺癌脑转移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方式。
-
药物咨询干预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实效性评价
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干预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有效性。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有50例患者接受药师药物咨询进行治疗(A组),另5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90 d后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A组药物依从性从研究前的21.3%上升至41.7%(30 d后)和58.6%(90 d后);B组药物依从性从研究前的23.5%上升至24.9%(30 d后)和28.6%(90 d后)。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在30 d、90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药师药物咨询干预,可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
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静脉输液患者75200例,首次穿刺失败650例,对这些穿刺失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失败患者中儿童596例(91.7%),老年患者(>60岁)33例(5%),其余21例(3.3%)。因为护士操作技术因素导致失败97例(15%),患者因素390例(60%),其他因素163例(25%)。冬季(10-12月)首次穿刺失败患者254例(39.1%),前3个季度396例(60.9%)。结论: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患者、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提高。
-
附睾精子肉芽肿误诊囊肿并感染1例
附睾精子肉芽肿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肉芽肿性慢性炎症,精子肉芽肿临床少见,位于附睾头尾部易误诊为囊肿、结核,位于输精管旁、腹股沟区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B超及CT、MRI检查缺乏特异性,常需手术切除肿块病理确诊。现报告1例并搜集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
血气胸误诊死亡1例病例分析
分析血气胸误诊死亡患者1例,探讨血气胸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本文就1例嗜铬细胞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望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
包皮环切术手术方式新进展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包皮手术效果及外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归纳了11种包皮环切的不同术式,各有不同的特点,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可以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
-
2010-2013年荔湾区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荔湾区4年间0~14岁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防御措施。方法: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0~14岁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对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分类,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从疾病构成、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荔湾区2010-2013年0~14岁儿童传染病共发生22种。其中甲类传染病0,乙类传染病累计315例,丙类传染病12592例。发生例数排名前4位的种类分别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4年位居第一,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做好荔湾区儿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应加大以密切接触为传染途径的传染病预防宣传力度,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是防治重点,提高预防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对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
包头市九原区3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包头市九原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在包头市九原区随机抽取300例能行能动、头脑清楚、语言沟通流畅的>60岁的老年人。根据统一制定食物频率调查表来询问老年人食物摄入种类与数量,以获得老年人每天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该地区>60岁老年人对于蔬菜、水果、奶类与鱼虾类摄入量分别达推荐量的85.2%、58.9%、69.6%和60.4%;平均热能摄入为推荐量的82.3%;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推荐标准的95.4%;钙、锌、硒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49.0%、108.6%和79.1%;维生素 A、维生素 B6、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65.2%、16.0%、64.0%和118.5%;早、午、晚3餐供热比分别为25.1%、48.9%和26.0%。结论:该区>60岁老年人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摄入量偏高,蔬菜水果、奶类、蛋类与鱼虾类摄入量不足。热能分配不合理。维生素A、C摄入不足,维生素B6、D属于严重缺乏,钙、锌、硒摄入量不足。
-
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不进行追踪管理,只有在患者就诊时进行指导。观察组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措施: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治疗方案,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指导患者饮食、运动,随访时给患者检查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和血压。对于空腹血糖<7.0 mmol/L的患者每1个月随访1次,对于空腹血糖>7.0 mmol/L的患者,1周随访1次,每个月检查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和血压。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指导患者按时用药等。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血压、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是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卫士,对控制血糖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临安市中职师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临安市中职师生进行心肺复苏(CPR)急救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332名师生进行CPR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师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知识合格率教师100%,学生73.7%。受训教师全部参加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77.4%,受训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抽取100名参加,合格率76%。结论:培训可显著提高师生CPR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合格率明显低于教师,学生还需强化急救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和学生合格率相差不大,总体上操作考核通过率不是很理想。因此,师生还需进一步加强模拟训练。
-
血液内科临床实习的相关教学体会
针对血液内科是内科实习难点,从提高实习生对血液病学的重视程度、应用PBL教学法、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几个方面探讨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现状分析
目的:对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情况。结果:多数人员从事儿童保健工作时间较短,兼职人员多,职称偏低,对于培训效果满意率不高。结论:政府对儿童保健工作应给予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儿童保健人员,规范业务培训。
-
探索如何提高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
随着社会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妇幼保健护理医护人员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要。本院围绕“三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提高技能操作和服务水平、提高团队整体素养,努力提升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素养,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将介绍相关经验。
-
基层护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文通过调查县、乡、村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现状,分析基层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特别在提高护士待遇、储备人力、制订培训计划、培养护士的职业成就感,稳定护理队伍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从而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现状仍不容乐观,呼吁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基层护理队伍的管理和重视,改变现存状况,使基层医院护理队伍走上一个健康正确的发展轨道,确保基层百姓的医疗质量。
-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着他们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自我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危害,影响其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供应室护士的健康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
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探讨
本文就以高校医院为依托开展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的优势、服务形式、内容、人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望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帮助。
-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儿科住院患儿8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2012年3-12月收集住院患儿7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36%,其中给药错误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1例,患者满意771例,满意度94.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其中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2例,意外伤害3例,患者满意677例,满意度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风险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收治康复科住院治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效果显著,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