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

    作者:程安林;冯雷;刘鹏;潘力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1%~37%[1],因前交通复合体复杂的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特点,使前交通动脉瘤成为前循环动脉瘤中难处理的动脉瘤[2],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回顾分析2009-01-2011-0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2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交通动脉瘤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 颅内外动脉吻合治疗缺血型脑血管病2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明盛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吻合治疗缺血型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06-2011-06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闭塞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缺血型脑血管病患者25例,进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其中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3例,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短暂性缺血发作频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复查3D-CTA显示搭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搭桥血管区血运充足,脑皮层染色良好.结论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治疗缺血型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 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少伟;牛光明;娄金峰;常克亮

    目的 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 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 %),可1例(9.1%);优良率90.9%.结论 对于椎管内脓肿,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脑部病变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杰存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SLEE)影像学表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神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部CT和MRI表现.结果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较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脑萎缩.4例脑梗死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多发密度或(和)信号异常,增强T1WI无明显强化或环状高信号.1例表现为基底节区较对称钙化影.2例表现为多灶性白质脱髓鞘样改变.1例合并霉菌感染表现为脑干信号异常,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1例霉菌性脑膜炎和1例单纯头痛患者,影像学无异常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SLEE脑部病变,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作出定性诊断.

  • 非冲洗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382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新立;唐玉林;陈学云;吴先臣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科1998-03-2010-11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382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术后3个月言语 (优势半球出血)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死亡34例(8.9%),语言恢复理想188例(81.4%),生活自理179例(46.9%).结论 微创穿刺抽吸术能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博

    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卒中患者易发生便秘,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运动量减少,排便环境及排便姿势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心理因素.国外调查显示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尤其在1周内多见,其临床症状常以病人排便时间间隔较长、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为主.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临床分析

    作者:张振铎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 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一DM 家系确诊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 5例DM 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眼部、心脏、内分泌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具有相对特异性肌病特征.结论 DM 是一种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肌肉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 脑卒中患者对留置PICC认知的调查分析

    作者:徐晖;张伟宏;赵燕利;张振香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对留置PICC必要性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便利选取郑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调查.结果 22.5%脑卒中患者表示有必要留置PICC导管;研究对象PICC知识得分为30.14±9.45,80.00%得分<60分.结论 脑卒中患者缺乏PICC相关知识,对留置PICC导管不积极.

  • 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巧芳;张伟宏;徐晖;张振香

    目的 探讨PICC静脉血栓老年脑卒中患者PT、APTT、FIB、D-dimer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置入PICC前和疑是静脉血栓时分别抽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FIB水平,ELISA法测定D-dimer的变化.结果 发生静脉血栓前后患者血清中PT、AP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入后PT缩短、APTT延长,FIB、D-dimer升高提示静脉血栓形成.

  • 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作者:刘杰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观察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 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1.2%,对照组为8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延续,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研究组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嗜睡等,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肌强直、便秘等.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与氟哌啶醇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钱伟军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Ultravist 优维显370)50~60 mL,注射速度为5.0~5.5 mL/s.扫描条件:层厚0.5 mm,螺距1∶1,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80 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必要时利用血管探针及斑块分析软件对责任病灶重点处理.结果 本组58例患者中4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9例单纯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6例单纯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7例右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5例左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其余5例未见明显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结论 CT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评估脑血管的状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癒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中杰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血Hcy,并常规抽血化验Tc、TG、HDL、LDL;并进一步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及斑块.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27.32±12.12)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1±9.90)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其Hcy水平越高.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观察

    作者:魏秀娥;荣良群;陶中海;朱本亮;袁勇;刘海艳;翟羽佳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药物治疗相比的优越性.方法 对我院2005-05-2010-05收治的27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支架组),对同期3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比较2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 a后卒中及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支架组:1例因径路差而手术终止;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终死于脑干梗死;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头晕、恶心、呕吐,支架释放后症状迅速改善;1例出现穿刺点血肿,局部压迫处理后血肿未再扩大.随访中,1例椎动脉开口部位支架于术后6个月再次TIA发作,复查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椎动脉V4段支架于术后2 a再次出现眩晕、共济失调,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症状消失.1例手术失败者于术后18个月再次脑干梗死.药物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 a后分别有5例、7例、6例及13例卒中复发,3例1 a后随访,死于脑干梗死.2组卒中、TIA复发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支架组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能更好地预防卒中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人U87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涛;薛进展;范波;杨晋生;古选民;张峰;郑凤琴;王藓茹

    目的 观察Rho激酶(ROCKS)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U87胶质瘤细胞侵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87胶质瘤细胞,采用Transwell体外细胞侵润实验,用浓度分别为0、10、25、50 μmol/L的 Y-27632处理U87细胞,检测下室中洗脱液的吸光度值(OD值)比较不同浓度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人U87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用SPSS 17.0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Transwell小室培养的U87胶质瘤细胞洗脱液的OD值分别为(0.28±0.052)、(0.22±0.046)、(0.17±0.023)、(0.12±0.034).其中当Y-27632 浓度为25 μmol/L时其OD值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μmol/L时其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 μmol/L组与50 μ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浓度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能明显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体外侵润能力.

  • 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作者:宫凤云

    目的 对照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分组比较患者的血压、血糖、血管评价结果、血脂、凝血状态等指标,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别处理.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血管评价结果、血脂、凝血状态等指标均较完全性脑梗死组患者平均水平差,其中颈动脉与脑部大血管狭窄与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多相同的临床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均较完全性脑梗死患者表现差.

  • 外侧裂区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陶胜忠;牛光明;尹先印;张鹏远;宋乐

    目的 提高外侧裂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该区域重要血管、功能组织损伤,有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收治的35例外侧裂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无死亡,全切23例,次全切除12例.术后肢体肌力下降8例,其中6例经治疗6个月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 外侧裂区胶质瘤在手术显微镜下可以及时切除.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作者:毛彦明

    目的 评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相关的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 2组均完成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组平均得分(2.11±0.96)分,对照组平均得分(4.57±1.32)分.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37±8.4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91±7.34) d(P<0.05).治疗后2组比较,IL-6、TNF-α、C反应蛋白、血小板采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分析

    作者:吕海荣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01-2008-12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8例,以产妇延长妊娠时间分组,治疗时间<48 h 30例为A组;治疗时间7~10 d 29例为B组;治疗时间>10 d 29例为C组.结果 C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2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胎盘早剥发生率高达31.03%,相比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1).胎死宫内A组2例,B组3例,C组5例,原因均为胎盘早剥.早产儿死亡A组11例(36.67%),B组2例(6.90%),C组3例(10.34%),A组早产儿死亡比例与其他2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时间7~10 d,能够有效降低围产结局,但对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无效.

  • 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综合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金燕;彭玉阁

    目的 探讨在孕期采取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0-01-2011-12在我院门诊进行围产保健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5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保健.结果 跟踪母婴结局,2组孕产妇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先兆子痫、剖宫产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中重度贫血、产后出血、DIC的发生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宫内发育迟缓等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产前保健项目,采取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母婴结局.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寇幸福

    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0例,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收治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男40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5岁.眩晕发作至就诊时间30 min~3 d(平均20 h);既往病史:高血压25例,冠心病17例,头痛11例,其他8例.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作者:师艳波;温亮亮;郭小丽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产生抑郁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8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1.0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主要因素本组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早康复.

  •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马晓丽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孕产妇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此病在整个妊娠期均可能发生,常见于产后2~3周.发病隐袭,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12例确诊的产后CVS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VST的临床特点.

  • 三叉神经痛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豪阳;于飞

    三叉神经痛[1]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剧痛,呈陈发性、电击样.大多具有扳机点,可由洗脸、吃饭、讲话等诱发.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10-04-2011-04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阿霉素
  •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

    作者:刘子良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报道于1857年,是指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每年为1~2/100 000,约占颅内血肿的10 %,硬膜下血肿的25%[1].大多数病人的年龄超过55岁.有1/4~1/2病人无明确的外伤史,而有受伤史病人的发病时间一般为1~3个月,有的甚至更长.

  • 结核性脑膜炎18例误诊分析

    作者:梁超;范波胜;娄季宇

    据统计,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率仅为10%左右,延误诊治情况比较普遍[1].现将我院2000-01-2011-10收治的18例曾被误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6~80岁,平均50.5岁;既往有肺结核病史2例,结核接触史2例,糖尿病史5例.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误诊
  • 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

    作者:李国锋

    目的 探讨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因素.方法 选取30例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例年青健康者纳入年青对照组和3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老年对照组,对调查者全部发放调查表格,并逐项分析、总结及对比处理.结果 在吸烟、酗酒方面,观察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均<0.05);在高血压方面,观察组比例亦显著高于年轻对照组(P<0.05).结论 年青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致病原因予以有效的纠正措施,降低或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亦有利于改善已发病患者的预后.

  • 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孔静波;刘书红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36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21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136例并发脑心综合征,发生率64.8%;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卒中及意识障碍卒中发生率高;心脏损害以ST-T 段改变、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心功能衰竭常见.结论 CCS发生率高,对急性脑卒中应监测心肌酶、注意心电图演变、监测心功能;对疑心功能障碍者行中心静脉压、心脏射血分数、心脏B型钠尿肽测定,对及早发现心功能衰竭有益.

  • 侧支循环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作者:郭锐;付胜奇;赵高峰

    目的 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时各侧支循环代偿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70%患者46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4例作为症状组;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2例作为无症状组.了解Willis血管环内径及构成,及代偿血管构成情况,分析代偿血管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Willis环代偿是主要的侧支循环.症状组后环的变异率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05);症状组前交通动脉的管径明显小于无症状组[(1.36±0.18) mm vs (1.52±0.18) mm,P<0.01].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脉狭窄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Willis环的代偿完整性有关,一级供血代偿能力与Willis环是否存在结构变异及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的管径有关.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8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方岐莹;赵兴华;王丽晓;张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超敏C反应蛋(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30例(A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未合并脑梗死33例(B组)以及同期健康献血人员35例(C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IL-8、hs-CRP水平高于B、C组(P<0.05);B组IL-8、hs-CRP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升高,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早期干预.

  • 智力测验联合MMSE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惠娟;王敏;申民强

    目的 探讨智力测验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轻微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数码-符号测验(DST)、数字连接测验-A(NCT-A)和MMSE对57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智能检测.结果 2组DST、NCT、MMSE总分、定向能力、注意与计算力及回忆能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功能A级与C级DST、NCT、MMSE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力测验联合MMSE是早期筛查MHE的有效工具.

  • 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作者:党秋红;龚淑梅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01-2011-01神经外科两病区收治500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一病区258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二病区242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出院后定期复查及电话随访,对其治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疗纠纷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病区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二病区明显优于一病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病区有5起医疗纠纷,二病区无医疗纠纷.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医疗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 36例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作者:李素红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不少病人在急性期因呕吐出现窒息或者坠积性肺炎,形成脑疝而死亡.

  • 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体会

    作者:李玉良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5-11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 a多来全体护士经过不断学习、摸索、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介绍如下.1 实施早期1.1 明确活动主题首先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卫生厅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优质护理
  • 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鲁宗兰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往往是引起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历来受到医学界的关注[1].有时出现大量或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消化道的出血,迅速导致循环衰竭,极易加重脑部病变,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端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伤、胃癌等.

  • Peplau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我国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伟;刘桂萍

    Hildegard E.Peplau是继南丁格尔之后较早提出护理理论的理论家之一,被尊称为"精神病护理之母".早在1952年她就在专著<护理人际关系学>中用人际关系理论框架分析护理行为,形成早的护理人际关系理论.起初Peplau认为,护士与病人之间特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终止即为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全部内容与重点[1].此后,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人际关系理论自身的发展与成熟,其应用已从既往局限于精神科的护理扩展到了整个护理实践领域.

  • 前循环动脉瘤65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薛晓英;黎芬芬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5-12-2010-12 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结果 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随访6~36个月,痊愈51例,轻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 积极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娄安华

    CT问世后,外科手术治疗术式不断改进,使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病死率明显下降[1].我院2009-03-2011-10对经头部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的21例患者实施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2-71岁.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史.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慧娟

    近年来,随着车祸的增多,颅脑损伤患者也相应增多,而且往往入院时就已经是重型颅脑损伤[1],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不得当,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我院2010-09-2011-09诊治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加强了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以及肺部感染的相关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老年痴呆的临床护理

    作者:黄梅香;章慧;李媛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了必然的趋势.老年痴呆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老年痴呆的研究、防治及护理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2例,现就其护理体会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老年 痴呆
  • 肝硬化并发早期肝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马海秀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多由急慢性肝炎、肝癌,特别是肝硬化发展而来.由于该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或预防诱因发生,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 老年脑出血50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杨铭霞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5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病情、意识、吸痰、吞咽功能、留置胃管等因素有关.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原因,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可减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护理

    作者:史爱荣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往往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全身损伤的首位[1].而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2],也是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重症脑梗死患者156例护理体会

    作者:王彦华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中的高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其中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重症脑梗死病人中的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关键词: 重症脑梗死 护理
  • 颅内多发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张晓辉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通常以单个动脉瘤多见,而颅内多发动脉瘤(MLA)是指颅内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7.5%~37.7%,是一类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年龄30~60岁,多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46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张凤云

    老年人由于思维迟钝,行动不便,活动时常易出现意外伤害,尤为颅脑损伤为严重,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30%~50%[1].患者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机体代偿能力差,往往继发性损伤重于原发性脑损伤,越早去除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致残率就越低,生存率就越高.因此,如何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是该类病人救治的重要课题,主动、预见性的护理在老年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2010-03-2011-06救治该类病人46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护理观察

    作者:崔小松;李松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以发病突然、进行性加重、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不能尽早手术可导致患者永久性脊髓功能障碍或延迟功能恢复[1].2009-05-2011-07我院手术治疗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3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观察重点总结如下.

    关键词: 硬脊膜 血肿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耿全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CAA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病人群逐渐壮大,病残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升高.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甚至扭转粥样动脉硬化,效果显著[1].我院近年来采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AA患者86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分析

    作者:程玉凤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应用氯吡格雷注射液80 mg及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14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 个疗程后,本组60例中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54/60).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TIA,疗效确切,预后较好.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继美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质量[1].我院2009-07-2011-09对5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涛志;冀建伟

    目的 评估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共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得祥

    我科自2008年采用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5.5岁;既往均有高血压史1~30 a,平均15 a;手术前意识状态:神志清5例,嗜睡13例,昏睡5例,昏迷7例;均经脑CT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左侧基底节区15例,右侧基底节区10例,丘脑出血5例;出血量经多田公式计算:30~60 mL 26例,60~80 mL 4例.从发病至手术时间:6 h~1 d手术 10例,>1~2 d手术16例,>2~3 d手术4例.

  •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2例临床体会

    作者:陈建设;刘义宾;马云富;张洪涛;杨永飞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我科2007-06-2012-04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2例.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398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缓解率88%.4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个月缓解,延迟愈合率11%,4例术后症状减轻,2例无效;14例术后出现耳鸣,3~6个月逐渐减轻,1例听力丧失,未恢复;12例轻度面瘫,给予内科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出现吞咽呛咳1例,回访半年好转;24例术后发烧,给予腰穿置换脑脊液后恢复,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治疗后恢复,无脑脊液漏鼻漏、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并发症,无死亡和致残病例.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术中监测条件逐渐完善,治愈率显著提高,创伤小,面、听神经功能均可完好保留,术后并发症少.

  •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的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2例,次全栓塞3例,支架释放位置满意.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操作简单,栓塞率高的特点,为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作者:马连柱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使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4例患者手术成功存活31例,经预后处理后,恢复19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性昏迷4例,死亡3例;对照组手术成功20例,其中预后处理后恢复7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性昏迷2例,死亡13例.结论 使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使用.

  • 急性脊髓炎患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少平

    目的 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急性脊髓炎(AM)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于上肢的拇对掌肌及下肢的胫前肌进行MEP的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MEP均出现异常,其异常形式表现为锥体束传导时间(CMCT)阻滞、延迟或(和)波幅明显降低.结论 MEP 技术可做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确诊的一种早期、快速、客观、简便的检查手段.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分期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冠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多发于L4~L5、L5~S1的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带来腰痛、腿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分期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研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选报告如下.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心彦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占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02-2011-02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及口服阿司匹林等,视患者具体情况应用脱水药物控制颅内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同时应用奥扎格雷钠,连续14 d.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作者:顾亮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我院2008-05-2010-05对急性脑梗死42例患者行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长久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 d、7 d和14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赵广春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升高幅度、ESS评分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ESS评分,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因此依达拉奉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药物.

  • 脑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陈新云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死率高,由此引起的多种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2009-02-2011-12应用脑超声治疗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超声 脑梗死
  • 大面积脑梗死20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郑慧军;常金生;刘增进;胡国强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去大骨瓣减压、硬膜充分敞开、颞叶前部切除和梗死组织切除术,颞肌贴敷术等.结果 经术后1 a随访,存活15例,7例可生活自理,7例可部分生活自理,1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5例.结论 大骨瓣减压、颞叶前部切除并颞肌贴敷术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

  • 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禹连付;刘洪波;吴天文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空腹血糖均≥7.1 mmol/L,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给于控制血糖、抗血小板凝集、降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33%,对照组5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疗效显著.

  • Onyx胶栓塞医源性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

    作者:孙丽军;吕春雷;姜文礼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1 a前因"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并左侧肢体活动失灵3 h"入院.体格检查:患者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 光反应存在,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偏瘫,肌力2级,左侧巴宾斯基征(+),查颅脑CT示右侧壳核血肿,后在局麻下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尿激酶注入溶解血肿,5 d后复查CT示血肿基本清除,拔管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 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迎春

    炎症进程已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呈正相关.而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点、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干预进行了综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与误用研究进展

    作者:胡小辉;姚长江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主要类型是心源性脑栓塞和脑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为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活化[1-3].组织血浆酶原活化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有助于破坏纤维凝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被认为是AIS强有力的治疗方法,改善至少30%以上AIS患者3个月内的预后[3].为在临床上更好的实施AIS溶栓治疗,我们总结了AIS患者采用t-PA治疗后存在的不良反应或误用t-PA治疗的文献报道.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