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

    作者:常景环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将1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3个亚组,即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3例,不稳定斑块组56例,抽取上述3组患者发病急性期2d和恢复期14d时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的水平,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1)脑梗死急性期2d不稳定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对照组,稳定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无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7.46,P<0.05).(2)脑梗死恢复期14 d不稳定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无斑块组及对照组,稳定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1,P<0.05),无斑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的水平与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 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患者起搏器特殊功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丽红;张强;乔鹏;徐金义;吴志红;孔静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患者具有特殊功能起搏器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97例因晕厥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常规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特殊功能并明确其性能.结果 297例常规心电图均未显示其具有特殊功能,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52例(17.5%)具有特殊功能,其中15例具有频率滞后功能,10例具有心室安全起搏,8例频率应答功能,7例自动阈值夺获功能,5例具有睡眠反应功能,3例起搏器噪声反转现象,2例具有AV间期自动调整功能,2例具有减少心室起搏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结论 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有助于识别双腔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并明确了解其性能是否正常,为临床体外程控提供依据.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作者:王煜永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07-2011-1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龙翠英;郑春玲;王明科;王伟芳;闫丙川;黄刚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其主要症状为智能障碍,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伴随着情感、性格的改变[1].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2].血管性痴呆是可逆的、可治疗的.早期对血管性痴呆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笔者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 不同电刺激对卒中后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方燕南;李玮;张杰文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择2~3月龄,体质量80~120 g雄性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梗死灶周围电刺激组(A组)、肢体电刺激组(B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术后24 h开始对两电刺激组大鼠头皮和肢体电刺激治疗.在梗死后7d、14d、21 d、28 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室管膜和室管膜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A组及B组缺血后室管膜Brdu的表达与C组比较在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7d二者相比Brdu 在室管膜和室管膜下区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21dA组Brdu的表达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CAO后第1天及第28天三者之间的Brdu均有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促进MCAO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梗死灶周围头皮电刺激治疗较肢体电刺激治疗引起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明显.

  • 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

    作者:孙勇;史锡文;张佳栋;梁庆华

    目的 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2008-01 2012-02,我院采用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8例.术中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夹闭入路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视交叉区域及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结果 8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夹闭对侧眼动脉瘤颈,1例行肌肉包裹加固.术后CTA复查示包括眼动脉瘤的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严格选择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病例,经对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 5-羟色胺与氯氮平致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王娜;巫冠中

    目的 通过研究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单用及与5-羟色胺合用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氯氮平致糖脂紊乱与5-羟色胺之间的关系.方法 4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氯氮平4 mg/kg组、氯氮平20 mg/kg组、5-HT 20 mg/kg组、氯氮平4 mg/kg+5-HT 20mg/kg组和氯氮平20 mg/kg+5-HT 20 mg/kg组,分别于给药1周和4周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4周后测定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Ins)和空腹血糖(FBG).结果 (1)单用氯氮平20 mg/kg可使小鼠糖耐量、TG、LDL-C、TC和HO-MA-IR水平升高,降低HDL-C水平.(2)5-羟色胺与氯氮平联用可改善糖耐量,显著降低单用氯氮平导致的TG、LDL-C、TC和HOMA-1R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结论 氯氮平导致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可能与其抑制5-羟色胺受体有关.

  • 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尚利伟

    目的 对比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先后顺序分2组,A组100例给予硬膜外阻滞,B组100例给予腰-硬联合阻滞,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70.0%,治愈率50.0%;B组有效率100.0%,治愈率80.0%.2组间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安全,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但方法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临床应根据患者需要选择.

  • 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

    作者:尹红蕾;王运良;乔立艳;李金凤;娄季宇;张玉镇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姜黄素和安理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3个组,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组30例,安理申治疗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空白对照组不使用治疗痴呆药物.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进行MMSE评分、ADL评分的测评.结果 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认知、行为能力较安理申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 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大脑组织中SOD、MDA的影响

    作者:李辉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大脑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SF 2个剂量组,每组10只.DSF 2个剂量组大鼠均给予相应浓度的药物皮下注射,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共7d.末次给药1h后,各组大鼠均开胸,假手术组以外的其他3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右颈总动脉40 min,再灌注100 min,然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大脑组织中的SOD及MD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DSF 2个剂量组大鼠心脏、大脑组织中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DSF大剂量组心脏、大脑组织中SOD、MDA水平与DSF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和大脑组织具有抗氧化作用.

  •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春礼;关琦;侯明杰;刘旭辉;樊素琴;李虹;赵清霞;孙燕;何云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和重视,为艾滋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01-2010-08收治128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01-2010-08我院共收治艾滋病患者903例,其中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128例,发病率14.18%.其中隐球菌脑膜炎34例(占26.56%),HIV相关性脑病30例(23.44%),弓形虫脑病20例(15.63%),结核性脑膜炎13例(10.16%),脑白质脱髓鞘3例(2.34%),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4例(3.13%),其他脑白质病变7例(5.47%),明显脑萎缩者9例(7.03%),脊髓病变4例;其他真菌性脑炎2例,并发脑梗死7例(5.47%),同时合并2种以上中枢神经系听病变者46例(占35.94%).住院期间死亡17例(13.28%).结论 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治疗较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10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mm3,占83.59%.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抗病毒治疗能改善预后,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

  • 蛛网膜下腔麻醉对兔行为学和脊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建英;荣爱梅

    目的 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Rop)、布比卡因(Bup)、舒芬太尼(SF)后,对兔行为学和脊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基础麻醉后分别用0.4%、0.5%两种浓度Rop(R0.4组、R0.5组),舒芬太尼(SF组),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S组)和0.5%布比卡因对照(B组)进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腰麻),注药后同期观察兔的双后肢运动功能变化,6h后将兔处死,取L5-6脊髓,HE染色后应用投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果 R0.4组、R0.5组对兔的生物学指标及阻滞平面、神经传导及痛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组、R0.5组比B组腰麻显效时间慢,麻醉恢复快.R0.4组、R0.5组、SF组、S组脊髓结构和神经根超微结构基本正常.B组脊髓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染色质固缩.结论 0.4%、0.5% Rop用于兔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安全、可靠.

  •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强;杨丽红;乔鹏;徐金义;吴志红;孔静

    目的 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患者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对336例有频发同源室性早搏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起源部位不同随机分为Ⅰ组211例(起源于右心室)与Ⅱ组125例(起源于左心室),将2组窦性心律震荡中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和动态心律震荡(turbulence dynamicity,TD)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Ⅰ组患者中TO、TS异常发生率高于Ⅱ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Ⅰ组患者的TO及TS值较Ⅱ组低,TD值高,但Ⅰ、Ⅱ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的影响一致,间接反应了对其心脏自主神经稳定性的影响相同,进而提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价值一致,临床早期给予相同干预治疗减少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 Cyt-C Bcl-XL和Bcl-XS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宋宇;魏志玄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细胞色素C释放及凋亡因子Bcl-XL和Bcl-XS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建立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2h、6h、12 h、24 h、72 h、120 h、168 h检测大鼠脑挫裂伤侧海马CA2-CA3区细胞色素C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法),应用Bcl-XL和Bcl-XS原位杂交法检测Bcl-XL和Bcl-XS mRNA表达.结果 脑挫裂伤后,海马CA2-CA3区Cyt-C阳性染色的神经细胞出现具有明显时相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内Bcl-XL、Bcl-XS mRNA出现相应改变.结论 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CA2-CA3区细胞有相应变化并出现细胞凋亡.

  •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演变与tau蛋白关系的研究

    作者:焦淑洁;滕军放;卢宏

    目的 探讨神经元损伤的标志物tau蛋白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 4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复发-缓解组和继发进展组,MSSS和EDSS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及致残状况.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总-tau(total-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hospho-tau,P-tau)蛋白浓度.结果 复发-缓解组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继发进展组(P=0.01).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γ=-0.58,P=0.0006).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中脑脊液总tau蛋白浓度的变化,间接反映脑实质损伤的程度.

  • 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瑗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2008-11 2012-03收治的ASAI~Ⅱ级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且术后采用PCEA镇痛的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镇痛;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进行镇痛.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2组镇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对照组中恶心呕吐4例,皮肤瘙痒1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均无尿潴留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眯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宏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10-2011-10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的占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植物生存和死亡的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治疗后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眩晕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永城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7d.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眩晕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脑梗死后吸入性肺炎36例分析

    作者:李利华

    目的 探讨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脑梗死后吸入性肺炎以快速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方法 对36例吸入性肺炎患者在抗感染、氧疗等基础上运用电子支气管镜反复灌洗,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中和治疗前的PaO2、SPO2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4 h后患者PaO2、SPO2与治疗之前、中组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3组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吸氧、全身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经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脑梗死后吸入性肺炎使气道内分泌物和异物彻底清除,快速改善低氧血症.

  • 丁苯酞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致远;段智慧;马聪敏

    目的 观察丁苯肽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分别在治疗第7天、14天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不同类型脑卒中医患纠纷发生率分析

    作者:马婉嫕

    日益频繁的医患纠纷对医疗机构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给医生的心理带来极大压力.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重要的任务与额外的负担.纠纷的发生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严重阻碍了医学科学前进的脚步.不同专业、不同疾病医患纠纷发生的规律少有人研究.本文通过对我院救治的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医患纠纷发生率、纠纷程度的总结,旨在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防范.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作者:赵静瑜;王乃平;吴际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15例伴有MODS的ACVD患者,给于基础治疗同时进行CBP 77例次,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模式为主,依据病情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开始前检测患者肝功能、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治疗中及治疗后根据需要复检.所有患者CBP治疗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依检测、监测情况调整治疗参数.结果观察患者在CBP治疗期间,生化指标清除满意,生命体征稳定,超滤量均可达超滤目标,脑水肿症状明显改善.期间未发生严重凝血等不良反应.15例患者经治疗后3例治愈,2例好转,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结论 CBP是ACVD合并MODS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在ACVD合并MODS患者的抢救中取得一定疗效.

  • 91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白新学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 2011 12收治的91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GCS评分平均(12.7±1.9)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预后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鞍区平滑肌肉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玉清;马云富;王静;宋来君;尹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鞍区平滑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53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视力下降3例,视野缺损2例,共济失调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肿瘤直径2.0~4.5cm,平均3.1cm.2例患者行CT平扫,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此外,有4例患者行病毒学检测HIV和EB检测均呈阳性.1.3治疗情况行手术切除6例,行活检+化疗1例,手术+放疗1例.全部切除1例,行大部切除5例,仅行活检1例.依据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纤蛋白及波形蛋白均支持诊断为平滑肌肉瘤.

  •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少平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疗效判定.方法 对33例中度及18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和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时(Mlat),示指到腕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腕到拇对掌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将以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恢复十分明显,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差.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战芹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多无先兆,临床表现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近年来我们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提高了存活率,降低了致残率,使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将2007-06-2010-06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报道如下.

  •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冠军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01-2011-06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使用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使用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使用,提高治疗有效率.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作者:张世全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01-2011-01所收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据此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Barthel指数、颈动脉斑块、梗死面积、年龄、并发症、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等.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且预后情况更为理想.

  • 46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分析

    作者:林卫;陈卫红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类型,常见于车祸、坠落及跌伤.受伤初期意识障碍轻,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如未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手术治疗,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我院自2006-07-2011-07共收治此类患者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建彬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1-03 2012-03 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血管病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心血管病组,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血管病组为(25.72±6.71)μmol/L;心血管病组为(21.33±5.22)μmol/L;对照组为(14.52±4.19)μmol/L;脑血管病组与心血管病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临床对该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对疾病进展及预后进行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老年肿瘤女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预防膀胱反射神经损伤的措施

    作者:孙晓文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9-03 2012-03对100例老年女性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患者发生漏尿的原因及预防膀胱反射神经损伤的措施.结果 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膀胱废用性萎缩是发生漏尿的四大因素.得到控制84例,减轻16例.结论 根据老年肿瘤女性患者生理特点,实行针对性预防,预防与纠正漏尿发生,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预防,可有效预防和纠正漏尿的发生及预防膀胱反射神经损伤的措施.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书斌;李宗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妊高征合并脑出血比较少见.我们通过对2006-01-2011-01住院的妊高征合并脑出血患者16例的治疗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降低围生期母婴的病死率,保护母婴健康.

  • 早期肠内营养对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琰

    现将我院59例昏迷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01-2010-12昏迷患者59例,(8≤GCS≤3),男33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42.56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外伤17例,脑梗死11例,中毒性脑病5例.随机分成瑞素组(n=30)和混合奶组(n=29),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瑞素组:该组患者伤后24 h内插胃管,用肠内营养输注泵24h持续均匀输注肠内营养乳-瑞素(华瑞制药).将瑞素连接营养泵连续滴注,根据患者不同的代谢状况给予适量的营养乳,第1天输注速度20mL/h,输注容量480mL,输注速度每天增加20 mL,至第6天增加到125 mL,输注容量逐渐增加,至第6天增加到2000 mL,输注时间均为24 h,以后维持第6天的输注量给予营养支持.

  • 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丽萍;陈琼

    目的 探讨社区电子健康档案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社区医疗服务站收治16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建立电子健康档案),B组78例(未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对A组进行干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经过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后,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治疗效果显著;而B组无太大变化.结论 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等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CT分型与早期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周舰;段理成;郑自龙

    丘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类型,占脑出血的20%~25%.2004-05-2008-12我科收治的103例丘脑出血患者,就其临床表现、CT分型与早期预后的关系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05-2008-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丘脑出血患者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龄43~84岁,平均(61.9±1.3)岁,其中>60岁68例.1.2 CT分型标准[1] Ia血肿局限在丘脑;Ib:血肿局限于丘脑,并破入脑室系统;IIa:血肿扩展至内囊;IIb:血肿扩展至内囊,并破人脑室系统;IIIa:血肿扩展至下丘脑或中脑;II-1b:血肿扩展至下丘脑或中脑,并破入脑室系统.1.3方法 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CT结果及早期预后关系统计.

  •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使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体会

    作者:苏国桢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9-05-2012-03经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比较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复查X线和CT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容积基本正常,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相对简单、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的优点,可较好的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融合,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

  • 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琴

    高血压患者在我国显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1].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均采取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控制血压[2],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病因问题,但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减少由于高血压病因所引起的心、肾、脑等器官的病变和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均采取长期服药治疗,为此,本文对我院2008-2010年度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了调查分析,后进行分析探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趋势和用药特点.

  • 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15例分析

    作者:范东杰;赵庆;杨云广;罗峰;武庭强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血管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并找出其特点.结果 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状”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MRI T1 WI呈混杂高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CT二维重建及MRI冠、矢状位可更好的显示病变椎体断面的“栅栏状”征象.结论 脊椎血管瘤具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MRI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

  •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作者:郑春梅;朱从秀;王刚;夏祥新

    我院2003-12-2011-12共收治颅骨修补病人152例,其中未置引流管组78例,置引流管组7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外伤性颅骨缺损143例,脑肿瘤术后颅骨缺损9例,男97例,女55例;年龄16~65岁,平均39.5岁.缺损时间3月~2a.1.2 颅骨缺损范围 小21 cm2,大220 cm2,平均130.5 cm2.1.3手术材料及手术方式 使用国产钛网及钛钉121例,使用进口钛网及钛钉31例.采用覆盖式修补、硬脑膜悬吊手术,2007-08之前手术组术后不置引流管,2007-08之后手术组术后置引流管引流,24 h引流量60~~400 mL,引流液系血性渗出液或血性液.

  • 1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任会菊;乔洪潮

    本组总结、归纳了我院近6年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以期为临床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帮助及实践经验.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21~48岁,发病平均年龄为37岁.所有病例均按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他们当中病情进展缓慢者11例,发病较为急骤者5例;临床症状:有肢体运动障碍12例,眼肌活动障碍7例,眼球震颤9例,共济失调11例,视觉障碍10例,感觉障碍9例,单侧肢体痛性发作2例,阵发性搔痒2例,认知功能障碍5例,眩晕呕吐6例,构音障碍并吞咽困难5例,三叉神经痛2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其中有10例表现出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提示WBC升高3例;血生化检查有胆固醇升高2例;脑脊液检查蛋白不同程度度增高1 2例,正常4例,有单核细胞检数升高11例,正常5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16例病人脑部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脊髓核磁共振检查9例表现异常.神经诱发电位检查示:表现为体感诱发电位异常6例,表现为视觉诱发电位异常10例,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

  • 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作者:周立民;李黎明;卫晓静

    冰毯降温机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却后通过主机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进与毯面接触的皮肤进行散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冰毯机上连有肛温传感器,可设定肛温的上下限,根据肛温的变化自动切换制冷开关,将肛温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尤其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高热时,采取冰毯降温效果显著.颅脑损伤患者是由于双侧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所致,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所以下丘脑损伤病人常可迅速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持续在40~41℃,但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及脉搏增快、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表现,常会出现四肢厥冷,躯干温暖,皮肤干燥的表现.

  • 持续腰池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护理体会

    作者:杨巧玲;冯照新;范波胜

    我科自2009年以来对16例经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实施持续腰池引流血性脑脊液,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36~60岁,平均50岁.均经脑CT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性SAH,在上级医院介入医师指导下行电解弹簧圈致密栓塞破裂动脉瘤,于术后次日行持续腰池引流术.

  • 基层医院神经科门诊患者失眠原因分析

    作者:陈前

    失眠的原因很多,常与患者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生理及家庭等因素有关.失眠在神经内科的门诊患者中占很大比例,结合门诊患者,我们对就诊患者失眠的原因作一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及标准选取2008-10-2011-05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失眠患者987例,男657例(66.56%),女330例(33.43%);年龄16~79岁,平均57.8岁.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及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DSM-Ⅳ);失眠定义为≥3次/周,持续1个月以上.1.2方法对就诊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嗜好、冠心病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登记,其中前几项根据患者自述,后几项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作为依据.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作者:贺秋平

    目的 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强性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住院不同阶段疾病知识的宣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对家长的相关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康复速度,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患儿及家长了解患儿的情况,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将心态调整为积极乐观状态,提高家长的住院满意度,这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5例护理体会

    作者:鲁宗兰

    2008-2009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4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2009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43~72岁,平均(50±10.5)岁.糖尿病史2~18 a,平均(10±1.5)a,以5a以上居多;45例患者入院均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检查,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证实为脑梗死,其中颞叶梗死12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6例,额叶梗死8例,顶叶梗死9例.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脑死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个体化护理干预

    作者:金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有多发脑梗死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较差,常伴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报道认为[1 ]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神经系统重症患者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恢复[J].我院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 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作者:张爱红

    我院2009-10-2011-10神经外科采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脑积水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中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个月~67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头痛、恶心、记忆力下降,颅内压增高,头颅异常增大,行走不稳.本组术前MRI检查均显示导水管阻塞,第三脑室明显扩大.

  •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作者:张会民

    我院于2010-03-2012-07收治60例脏介入手术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自2010-03-2012-07开展心脏介入病例200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80岁,平均62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突然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出虚汗,心电监护提示交界性逸搏、窦性心动过缓、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降至30~40次/min,明显出现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心跳停止症状.

  • 260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及疗效评价

    作者:程凤花

    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根据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诊断26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140例,女120例;年龄3个月~3岁;260例患儿中,痉挛型52例,肌张力低下型48例,共济失调型44例,手足徐动型40例,强直型32例,震颤型28例,混合型16例.

    关键词: 脑瘫 护理 康复训练
  • 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

    作者:黄海燕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因超声检查怀疑胎儿脑部异常而申请磁共振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检查有护理干预,对照组无护理干预,对比2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和影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平均检查完成时间较短,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较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检查质量有重要作用.

  • 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21例护理体会

    作者:郝军红

    2011-04-2012-02我们对本科收治的2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合理实施基础、心理、康复等整体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3~11岁,病程时间3~30 d,平均17.2d,其中合并运动障碍9例,吞咽困难8例,呼吸困难6例,感觉障碍4例,便秘2例,行气管切开术3例,气管插管2例.

  • 石辛含片在智齿冠周炎中止痛效果观察

    作者:贾素侠;李国宾;张志伟;陈旻生

    目的 观察石辛含片对智齿冠周炎的止痛效果.方法 5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分成2组,记录冠周炎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时间疼痛积分变化,根据积分变化,判断石辛含片和黄连上清片对智齿冠周炎的止痛效果.结果 治疗第3天,石辛含片疼痛缓解率79%,黄连上清片32%.治疗第5天,石辛含片疼痛缓解率98%,黄连上清片70%,2组间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辛含片早期能明显缓解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尼莫地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作者:张磊峰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2009-04-2011-09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抗抑郁效果好、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佳等优点.

  • 逐瘀通脉胶囊在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柴小花;段广廷;张镭

    我们自2010-02-2011-12应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1]与《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2],中医辨证标准及症状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例患者均为突发耳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状,经耳鸣匹配检查、纯音听阈测定和声导抗检查,均无中耳病变,全部符合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既往无长期耳鸣史,且无应用逐瘀通脉胶囊的禁忌证.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5±3.4)岁,平均病程(12.3±2.1)d.轻度2例,中度聋19例,重度聋1例.耳鸣匹配:8000 Hz/70 dB 3例,4000 Hz/60 dB 5例,2000 Hz/50 dB 7例,1000 Hz/50 dB 5例,500 Hz/40 dB 2例.发病诱因:受凉3例,饮酒4例,情绪波动6例,劳累5例,诱因不明4例.

  • 托吡酯单药治疗初诊成人癫(癎)的临床研究

    作者:樊玉香;郭电渠;郝国;牛金霞;刘纯星

    托吡酯(Topiramate,TPM,商品名妥泰,Topamax)是一种新型抗癫(癎)药物,于1995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国内关于TPM作为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报道较多,未见TPM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癫(癎)的报道,我院癫(癎)中心于2008-12-2010-12采用TPM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癫(癎)患者10例,对其进行了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和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100例疗效分析

    作者:孙海棠

    目的 分析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长春西汀20 mg,1次/d静滴,连用14 d;对照组应用曲克芦丁0.5g,1次/d静点,连用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8%.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

    作者:袁瑞亭

    我院急诊科2010-10-2012-04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20例,男1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5±7.5)岁.饮酒量400~1000mL,平均(550±265)mL;饮酒后至就诊时间0.5~6 h.有过量饮酒史者占90%,呼气及呕吐物中有刺鼻的酒精味,有兴奋、言语增多、甚至胡言乱语、共济失调、走路步态不稳、继而昏睡、昏迷等临床表现.随机分为纳洛酮组、醒脑静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每组40例.3组年龄、饮酒量、性别、饮酒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痰热清治疗小儿感染性惊厥96例临床观察

    作者:汪银霞

    小儿感染性惊厥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我院在2010-10-2012-02用痰热清针剂治疗小儿感染性惊厥9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10 2012-02对96例小儿感染性惊厥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治疗组(治疗组)和安定针和鲁米那针常规抗感染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上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伴随外感发热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升高.治疗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0.5~14岁,平均5.6岁.高热惊厥28例,脑炎8例,中毒性菌痢4例,中毒性脑病8例,病程1~6 d,平均3.8d.

  • 氨氯地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作者:孟金平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络活喜)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10 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氨氯地平10 mg,1次/d,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完成治疗之后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治疗有效率等均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预固性高血压过程中,联合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丹红注射液对自然衰老大鼠心脏、大脑组织SOD、MDA及GSH-Px的影响

    作者:刘灵芝

    衰老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自然生理过程,有关衰老机制的众多研究中,自由基学说和细胞凋亡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1].丹红注射液作为一种活血化瘀药物,其是否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尚未见报道.

  • 刺五加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轻中度抑郁症临床观察

    作者:王合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06 2010-09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 37例,诊断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检查合作满意,抑郁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CCMD)有关标准,按HAMD评分≤7分正常,7~24分轻中度,≥24分重度.1.2方法将137例病例按投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B组)67例,治疗组(A组)70例,再将A、B分别按投掷硬币的方法分为Aa刺五加联合阿米替林组32例,Ab刺五加组38例,Ba阿米替林组37例,Bb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组30例.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D评定4组患者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治疗后HAMD评分减少>75%;有效:HAMD评分减少25%~75%;无效:HAMD评分减少<25%.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 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李薇;陈怡杰;赵幸娟;李兆妍

    为了明确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无认知功能改善,我科取3组大鼠做如下试验,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取成年雄性大鼠36只,提供充足食物、水,室温(25±1)℃1.2方法制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1]胆碱能系统:每组取6只大鼠,分3组:(1)假手术组,不闭索双侧颈总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该组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3)服用养血清脑水剂后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梅思军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03-2008-05收治的96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饮食指导的基础上均给予普伐他汀口服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本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TG、TC、LDL-C、HDL-C水平有所改善(P<0.05),治疗第3个月时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本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胀2例,ALT升高1例,经调整用药后好转,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脂血症
  • 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曹银洲

    我科2006-06-2011-06应用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1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1选择标准:①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标准[1],选择急性脑梗死属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②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在3~48h以内,年龄在35~82岁,出现一侧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浅感觉障碍或优势半球梗死出现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行颅脑CT或MRI检查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改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住院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年龄较轻,症状重,易进展,并发高脂血症者多,临床疗效差,致残率高.结论 及早发现糖尿病,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非常重要.

  • 脑梗死老人院外康复的社区化管理效果分析

    作者:刘晓玲

    目的 总结脑梗死老人院外康复行为施行社区化综合管理方面的经验.方法 选取我社区内老年脑梗死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老人的院外康复行为未施行社区化综合管理,观察组老人接受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定期上门随访,1年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社区管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P<0.05);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 (P<0.05).结论 脑梗死老人院外康复的社区化管理有积极效果,应该推广.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宝珠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与CRP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脑梗死患者与4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应用彩超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内有斑块形成,利用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液中CRP的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中CRP浓度超过正常值3 mg/L的患者38例(95%),出现颈动脉斑块35例(87.5%),非脑梗死组患者中CRP浓度高于正常值3mg/L为3例(7.5%),出现颈动脉斑块仅为1例(2.5%)结论 血清中CRP浓度的增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脱落及病情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血液中CRP的浓度能有效预测脑梗死发展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生成的大小,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死采取相应的治疗.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燕平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在给予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P<0.05);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贾新州;徐国卫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8-06-2011-06来我院就诊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例,将其分为2组.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59.7岁.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60.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受治疗前,所有患儿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确诊.1.2方法 A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20 mL/次,1次/d,坚持2个星期;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静滴,100 mL/次,1次/d,坚持2个星期.对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效果、用药一段时期后的相关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燕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有效地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韩卓娅;吕丰收

    研究均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心脑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对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2例

    作者:金超阳

    目的 研究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24 h内未经溶栓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4mg·d-1·次-1联合醒脑静注射液20 mL·d-2,连用1周;纳洛酮组(纳洛酮注射液4 mg·d-1·次-1,连用1周)醒脑静组(醒脑静注射液20 mL·d-2,连用1周)观察治疗前后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明显高于纳洛酮组的59.37%及醒脑静组的62.50%(x2=8.33,P<0.01;x2=7.05,P<0.01).结论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意识障碍恢复时间.

  •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凯;田培超;王怀立;罗强;王越;禚志红;谢新生

    目的 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RPL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RPL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该患儿在应用环孢霉素、甲氨蝶呤及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癎)性发作、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头颅MRI的T2加权像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DWI序列未见明显受限.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并给予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9d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头颅MRI未见异常.符合RPLS的诊断.结论 RPLS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且MRI是确诊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积极停用可疑药物,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短期内恢复正常.

  • 脑缺血耐受过程中NO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慧;程秋凤;贺燕;姬琳;王兴臣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在IT的三个阶段[2](缺血预适应、药物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OS来源不同,分为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以及诱导型(iNOS).血管内皮细胞中的eNOS主要表现为有利的神经保护作用[3],而分布于神经元的nNOS及分布于炎性细胞的iNOS则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作用[4-5],故称NO在IT过程中具有“双刃剑”作用[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