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斑块检出率的特征

    作者:陆小青

    目的 探究老年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斑块检出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自2009-10-2014-03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59例(60.82%)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38例(39.18%)脑梗死伴正常高血压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入院时24 h内和治疗后2d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常规双侧颈部血管检查.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2组患者1 a内梗死复发状况.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2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和治疗后2d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好转率为62.71%(37/59),对照组好转率为81.58(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6,P=0.048<0.05),在斑块检出率上,研究组为71.18%(42/59),对照组为68.42%(2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4,P=0.772>0.05),研究组多发斑块19例(45.24%),对照组5例(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56,P=0.029<0.05),对患者进行1 a内随访,2组梗死复发率存在差异(x2=5.131,P=0.023<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神经缺损严重,多发斑块检出率高,更容易再次复发脑梗死.

  • 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

    作者:赵鹏;郭英昌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如何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方法 收集脑动脉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经过影像学的相关检查,同时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脑动脉瘤栓塞术,观察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对于所有的并发症进行相关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0%.肺部感染患者4例(40%),脑血管痉挛3例(30%),应激性胃溃疡2例(20%),穿刺点出现局部血肿1例,占10%.经积极处理均有所好转或治愈.结论 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应激性胃溃疡及穿刺点出现血肿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保证较好的治疗效果.

  • 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作者:王衍廷;黄建睿;李庆民;袁绍纪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为幕上出血,血肿量25~60 mL,47例采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4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d、7d观察血肿残余量、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术后7d、14 d、28 d的临床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组术后3d残余血肿量为(8.7±4.5) mL,7d为(2.5±1.3) mL,术后28 d有效率为7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魏健强;高兴国;李健;马剑;薛婷婷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2-04-2014-04 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Hunt-Hess分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V级发生率分别为12.5%、22.22%、29.17%、27.78%、8.33%;治疗后Hunt-Hess分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V级发生率分别为34.72%、30.56%、22.22%、12.5%、0.治疗前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30.56%、25%、19.44%、22.22%;治疗后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58.33%、18.06%、13.89%、9.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上稳定发生率70.83%,改善率为20.83%,复发率为8.34%.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

  • 川东北地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孙祥荣;吴碧华;张树山;刘曙东

    目的 观察川东北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现状及其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样2011-01-12在川东北地区部分医院住院发病24 h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了解急性期降压治疗现状,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抽样调查起病24 h内脑出血患者876例,血压升高者比例占93.2%,急性期内启动降压治疗率68.6%,超早期启动静脉降压13.2%.3级血压水平患者降压组病死率低于非降压组(P<0.05),其中静脉降压组显著低于非静脉降压组(P<0.01);启动降压≤24 h和>24 h院内病死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升高明显;川东北地区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内启动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尤其合并超早期静脉降压可以降低3级血压水平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苇;郑蔚;张丽;李付华

    目的 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0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及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6.6%,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欠缺、家庭支持、配偶抑郁是影响其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提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抑郁
  • NSE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兴月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头颅MRI的检查,早期发现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以指导积极的换血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2012-11-2014-06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与胆红素脑病患儿25例,检测血清NSE及头颅MRI,分析不同胆红素水平下NSE值及头颅MRI的变化,胆红素脑病及MRI有脑损伤的(苍白球信号改变)高胆患儿均进行换血治疗,其余无脑损伤患儿行光疗,复查NSE及MRI.结果 重症高胆红素患儿血清NSE均升高,而胆红素脑病患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发现4例有胆红素脑损害的MRI改变,25例胆红素脑病中发现14例有胆红素脑损伤的MRI改变,换血治疗后24 h复查NSE均迅速下降50%以上,而4例MRI均在1月时恢复正常.光疗治疗后的NSE在24 h下降30%,与换血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水平结合MRI检查可反映早期脑损伤,有脑损伤患儿NSE值与无脑损伤患儿的NSE值有明显差别,换血治疗后NSE下降程度较光疗更明显.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可参考NSE值,以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樊彩芳;田培超;周莹莹;董伟;张继要;史丹丹;罗强

    目的 通过氢质子波谱分析(1 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研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颅脑异常生化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头颅3.0T MRI检查,以病灶部位和对侧正常部位为感兴趣区(ROI)行1 H-MRS检查.分别测定病灶区和对照侧的NAA、NAA/Cr、NAA/Cho,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检查均发现病灶,多数病例为多部位受累.1 H-MRS检查结果均有异常,与对照侧比较,病灶区NAA下降,NAA/Cr、NAA/Cho均降低,且病情越重,比值下降越明显.结论 Cr、Cho均可以作为脑组织代谢变化的参照指标.MRS与MRI相结合,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对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有显著价值.

  • 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显辉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11-2015-02我院收治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运动功能、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64%(12/53)明显低于对照组47.17%(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中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蓉;路延莉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01-2013-01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静滴治疗,比较2组新生儿脑病的发生情况,惊厥、黄疸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DQ评分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新生儿脑病发生率(46.7%)明显低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黄疸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10.0%,11.7%和18.3%)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1.7%和35.0%)(P<0.05);观察组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DQ评分(88.3±9.9,94.2±10.1和107.3±11.5)明显高于对照组(83.1±9.7,85.5±11.8和90.0±10.1)(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 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新生儿脑病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氟桂利嗪与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干预治疗的效果

    作者:郑书恭;卢翠玲

    目的 考察氟桂利嗪与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叶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半胱氨酸水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大血流速度(MCAV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桂利嗪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度洛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贺晓琴;张洪;黄文琴

    目的 分析度洛西汀治疗帕金森病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0.5片/次,3次/d.以后每周的日服量增加1/2片;观察组服用度洛西汀60 mg/d,顿服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度洛西汀治疗疼痛的疗效较美多巴效果好,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使用.

  • 螺旋CT血管造影与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孙晓明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4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均进行SCTA、CVUS检查,对比2组患者颈动脉情况.结果 102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80.39%(82/102),颈动脉狭窄率两种检查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SCTA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58.81%,相比CVUS显著提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无显著差异,3例患者SCTA检查为颈动脉闭塞,CVUS检查为中度狭窄.结论 SCTA与CVUS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SCTA评价颈动脉闭塞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相关性研究

    作者:喻明;杨小芳;聂本刚

    目的 研究脑梗死初发及复发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初发脑梗死组343例,复发组307例,3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MMP-2、MMP-9水平.结果 复发组MMP-2、MMP-9表达显著高于初发组,初发组高于对照组(P<0.05);初发组及复发组中MMP-2与MMP-9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2、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检查脑梗死复发分子标记物.

  • 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临床分析

    作者:王文彬

    目的 分析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脑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化疗.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分别统计患者1~3 a内的生存率,并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评价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73.69%,对照组为47.3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a内生存率、2 a内生存率、3 a内生存率及平均PFS、OS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I级、Ⅱ级、Ⅲ级、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上,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3-DCRT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瘤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可作为脑瘤术后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案.

  • 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案研究

    作者:陈华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研究组43例,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入院及治疗48 h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创伤严重指数(TSI),凝血功能及治愈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治疗48 h时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及治疗48 h时的MAP和T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8 h后,患者的TSI明显降低.2组患者入院6h时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研究组凝血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MAP和创伤程度,改善凝血功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初诊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丽;李付华;张苇;侯守超;刘慧;冉瑞霞

    目的 了解初诊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65名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45.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轻度抑郁占30.9%,中度抑郁占14.6%;(2)在初诊糖尿病患者中,文化程度、家庭功能、并发症是影响其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初诊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提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初诊糖尿病 抑郁
  • 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有淑;陈代途;段灵敏

    目的 探讨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新生儿质量,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总体人口质量.方法 选取2009-05-2013-05 1 350例中孕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参考国际妇产超声学会操作规范,均予超声检查,系统检查胎儿头颅、脊柱等结构.结果 l 350例中孕期孕妇中共检出神经管缺陷胎儿43例(3.18%),其中脑室扩张17例(39.53%),前脑无裂畸形4例(9.3%),无脑儿3例(6.98%),脉络膜囊肿3例(6.98%),脑脊膜膨出5例(11.63%),脊柱裂11例(25.58%),超声检查和经终引产、尸检和出生后证实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中孕期产前超声能大程度检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情况,对临床上降低漏诊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作用.

  • 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与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

    作者:李祥欣;张保朝

    目的 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的病理机制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自2013-01-2015-06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科的11例临床表现为cSAH的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理机制.结果 共纳入11例患者,男8例,女3例,中位数年龄62岁.所有患者均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未进行规范降压治疗.临床症状:类似TIA者7例(63.6%),不同程度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例(27.3%),癫痫发作1例(9.1%),其中伴有轻中度头痛4例(36.4%).影像结果:所有患者头CT均表现为出血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脑沟内,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烟雾病2例,单侧大血管狭窄/闭塞9例,包括ICA闭塞1例,MCA闭塞7例及MCA重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的DSA均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常见.结论 (1)cSAH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缺乏特异性,以发作性症状多见;(2)颅内大血管重度狭窄/闭塞是cSAH的重要病因之一,并以MCA为主,软脑膜吻合血管破裂是导致cSAH的发病原因;(3)血压的高位变异波动是导致软脑膜血管破裂的直接诱因.

  • 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于素丽;张立涛;郭文艳;才素分

    目的 分析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单测下肢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20例.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采用经典的后路腰丛与坐骨神经穿刺,给予罗哌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30%、0.375%、0.45%、0.50%,容量均为50 mL(腰丛给予30 mL,坐骨神经给予20 mL),给药后分别测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感觉阻滞范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的程度和麻醉阻滞成功率.结果 B、C、D组对股外侧的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运动阻滞的程度与麻醉阻滞成功率均低于B、C、D组,且A组的感觉起效起效时间较慢(P<0.05);B、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的罗哌卡因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中,阻滞效果满意,能够减少局麻药物的用量.

  • 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胡卫群;刘钊臣;张丹娜;蔡佳玉

    目的 探析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 2009-08-2014-08我院收治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23例,探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23例中视力下降或无改善者63例(51.2%),视力提高超过1行者60例(48.8%);伤后无光感、未应用糖皮质激素、伤后意识障碍、眉弓外侧损伤的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下降或无改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预后与伤后光感、应用糖皮质激素、伤后意识障碍、直接损伤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

  • “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

    作者:张玉红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2-2015-03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入院4周及出院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差异.结果 入院后2周、入院4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家属疾病认知错误项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及指标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监测研究

    作者:刘华;郑鲁;楚燕飞;姚志强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细菌流行病学特征,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01-01-2014-01送检的1 823份脑脊液标本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性和描述性研究.结果 从1 823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致病菌株316株,分离率17.33%,革兰阳性菌204株(65%),革兰阴性菌105株(33%),常见的病原菌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尤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这些院内感染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社区感染严重,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避免不合理用药延误患者病情,加剧细菌的耐药性.

  •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秀环;侯建荣;兰海峰

    目的 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4在我院体检的45岁以上受检者734例,对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受检者与其他受检者的颈部彩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34例受检者中高危人群534例,脑卒中患者84例,一般人群116例,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7.47%,左侧IMT增厚10.22%,右侧IMT增厚9.40%.脑卒中高危人群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比一般人群明显提高.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血管斑块,主要为单发斑块,单发斑块发生率为26.97%,性质以规则均质为主.结论 在脑卒中筛查中颈部血管彩超能够有效确定高危人群,能够准确预测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对脑卒中早期预防与控制有重要作用.

  • 早期神经外科手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蒋显锋;汤锋武;陈旭义;张赛

    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外科手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联合组(A组,n=52)和对照组(B组,n=52)2组.B组仅予以早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案,A组在早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评分(JOA)变化差异,记录其Barthel自理能力指数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A组患者增幅大于B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患者各指标增幅大于B组(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予以早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案,疗效确切,可促进其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周春来

    目的 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6-2013-12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45例,发生率22.5%.与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低血压、低氧血症、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瞳孔不等大、中线偏移、早期肠内营养、预防性用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3个影响因素,分别是预防性用药(OR=6.92,95% CI:1.11~11.12,P=0.00)、早期肠内营养(OR=4.46,95% CI:1.44~13.83,P=0.01)和GCS评分(OR=3.51,95% CI:2.43~19.69,P=0.03).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较非出血明显增加(x2=4.91,P=0.03).结论 预防性用药、早期肠内营养、GC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 溴隐亭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大鼠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实验观察

    作者:祝艳芳;杜业亮;仇学亮;孙川川;周俊研;王小雨

    目的 探讨溴隐亭联合普萘洛尔对大鼠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CCS)时的心电图的变化及血浆中NO、皮质酮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连续监测大鼠造模后2h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CCS组、药物组,分别观察治疗12 h、3 d、7d后各组大鼠CCS的发生率及血浆中NO、皮质酮水平的变化.结果 药物组大鼠CCS的发生率可能降低;血浆NO、皮质酮水平在12 h时假手术组、CCS组、药物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假手术组则快速恢复正常水平;CCS组、药物组则在3d、7d时逐渐下降,CCS组在各点时始终高于正常组;药物组NO水平在7d低于正常组.结论 溴隐亭联合普萘洛尔通过影响大鼠血浆中NO、皮质酮的变化,可能降低应激状态下NO、皮质酮的水平,减少大鼠急性脑出血并发CCS的发生.

  • 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常振红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LACI)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L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CA、ACA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NIHSS及C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LACI患者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脑血流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 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作者:郭晓明;王燃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2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MMSE评分及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清除血清炎症介质以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前列地尔和神经妥乐平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

    作者:冉菊红;王艳萍;马民玉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和神经妥乐平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01-2014-04住院治疗的下肢受累的红斑性肢痛症患者22例,给予前列地尔10μg和神经妥乐平7.2 IU静脉输注,1次/d,治疗12 d;同时连续硬膜外腔泵注:罗哌卡因250mg+芬太尼0.2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治疗10 d,前4d泵内另加地塞米松5 mg.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2、5、8和12天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S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并在治疗第12天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2、5、8和12天的VAS评分、ES情绪评分和HAMA均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和神经妥乐平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安全、有效.

  • 心理干预在癫痫后负性情绪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勇;李皖生;方薇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癫痫性精神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08-2014-08我院收治106癫痫病伴有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评估其干预前后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干预4周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分等7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生活质量总分等9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癫痫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MRI研究

    作者:倪广峰;李晓玲

    目的 研究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方法 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25例脑微出血阳性患者为观察组,75例脑微出血阴性患者随机选取25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命名、视空间执行、计算、语言、记忆和概括抽象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量表和CDT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白质损坏和腔隙性梗死灶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注意和定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微出血数量与注意力、视空间执行功能、计算能力呈负相关,与MoCA总分、CDT总分和MMSE总分呈正相关,与语言、命名、延迟记忆、定向力和抽象概括无相关性.结论 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数量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微出血灶数量越多,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可以将脑微出血灶的数量作为诊断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颈动脉斑块临床分析

    作者:侯俊霞;林秀孟;姚龙腾;黄艮彬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等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011-04-2014-06接诊的均经颅脑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7例,根据是否伴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收集患者入院次日空腹血脂、血尿酸检验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报告记录斑块有无及单发或多发;根据颅脑MRI报告记录梗死部位及病灶情况,对上述2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血CHOL、LDL-C、TG、血尿酸血清浓度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前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2)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且37.21%患者斑块为多发.(3)糖尿病组脑干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相比,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血尿酸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颈动脉斑块易发多发和脑干梗死、多发梗死的原因所在.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金云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相关因素,预防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98例进行分析.结果 198例患者中,并发尿路感染患者91例,其中,上尿路感染40例(44.0%);下尿路感染51例(56.0%),上尿路感染患者和下尿路感染患者比较,P>0.05;经分析,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菌株,占总感染菌株数的45.68%,与其他感染菌株数量比较,P<0.05;经分析,合并糖尿病、女性、老年、住院时间较长、导尿管的留置等因素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尿路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女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尿管的留置等.

  • 社区脑卒中患者疲劳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先辉;孙国平;徐芸;孙静钗;景孟娟;黄鸿;王家骥;王培席;周小彦;罗建业;杨秀芳;黄霞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其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深圳市坪山新区的16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64例中72例脑卒中患者伴有卒中后疲劳(占43.9%);卒中后疲劳患者比非疲劳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签约家庭医生的脑卒中患者疲劳发生率较未签约者低(P<0.01),且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水平较未签约者高(P<0.01).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社会支持状况密切相关,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而降低卒中疲劳的发生率.

  • 椎基底动脉纡曲延长症对后循环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张保朝;陈笛;张京铮;赵霞

    目的 探讨VBD患者后循环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根据VBD患者的MRA形态学分型不同,研究其不同纡曲形态对后循环脑血流的影响,从而为VBD的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观察性研究30例VBD患者(VBD组)与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后循环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2)根据张保朝[1]提出的分型标准,观察性研究不同纡曲形态的VBD患者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结果 (1)VBD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均小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S形”纡曲组相比,“L形”纡曲组、“螺旋形”纡曲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Vs、Vm、Vd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虽然也有所降低,然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形”纡曲组相比,“L形”纡曲组,“螺旋形”纡曲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Vs、Vm、Vd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虽然也有所降低,然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椎基底动脉的纡曲延长可能会导致VBD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的降低,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其导致后循环脑卒中的原因之一;(2)纡曲形态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着纡曲程度的加重,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越明显,提示纡曲程度可能是VBD患者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旭华;赵明亮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病至送诊时间间隔将其分成研究组(<6h,A组,n=66)和对照组(6~24 h,B组,n=40),均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差异,记录其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6个月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1)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2组患者除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A组GOS优良率及生存率分别为81.8%和93.9%,显著高于B组的62.5%和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6个月时,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较术后第7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方案,疗效确切且预后水平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临床研究

    作者:彭勇军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脑肿瘤患者2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量表对2组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经干预,对照组SAS、SDS得分分别为(52.74±5.19)分和(51.73±4.82)分,观察组分别为(44.28±4.35)分和(43.29±4.16)分;对照组家属SAS、SDS得分分别为(53.78±5.30)分和(50.31±5.07)分,观察组家属分别为(44.64±4.13)分和(42.18±5.1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和家属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减轻负性情绪.

  • 高级别脑干胶质瘤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娟;石先琴

    目的 探讨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12-2011-11收治的26例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随访3 a期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随访时间截止到2014-11,中位随访时间42.5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9个月,1 a、2 a、3 a总生存率分别为63.3%、38.2%和26.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脑积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情况、放疗剂量等对脑干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WHO分级、KPS评分、病灶解剖部位是否单发、初诊前症状持续时间等因素对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P=0.003)、KPS评分(P=0.042)是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综合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是WHO分级和KPS评分.

  • CTA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曹志刚;祝婷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搜集2011-01-2012-01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疾病的患者24例,202例纳入本研究,将后交通动脉(PCoA)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且后交通动脉血管外径大于同侧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PCA)P1段,定义为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依据胚胎型大脑后循环患者的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是缺如或发育纤细,分为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大脑后动脉P1段血管外径大于同侧后交通动脉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3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关联性.结果 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34例,其中1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20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0例,以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作比较,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脑缺血卒中的发生率的比值比分别为1.448和3.027,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0.391和0.030 7.结论 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发病率增加相关联,而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无明显关联性.

  • 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

    作者:阮涛

    目的 分析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5-2014-08来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吸氧、止痉、降颅压、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体征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2组患者血清指标;分析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头痛、抽搐、惊厥、意识障碍、脑脊液恢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IL-6及TNF-2等血清指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IL-6及TNF-a等血清指标均明显降低,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 a的随访,实验组1例出现视力障碍,1例出现癫痫后遗症,后遗症发生率5.0%;对照组1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后遗症,主要包括视力障碍、癫痫、智能迟缓等,发生率为32.5%,实验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改善体征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IL-6、IL-1及TNF-α等血清指标,明显改善后遗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重组腺病毒p27kip1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蒋福刚;王天易;李军;熊青荣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27kip1体外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p27kip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为实验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空载体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结果均显示,实验组细胞经转染72 h后,可见Bcl-2表达降低,同时Bax、Caspase3和Fas-L表达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p27kip1腺病毒后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p27kip1在体外能够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薛冰;刘沛东;张保朝;邢燕蒙;寿纪菲;钱娟峰;刘洪波

    目的 分析河南地区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06-2015-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2∶1,其中以20~60岁年龄段较为多发(76%),平均病程10.3月.约10%患者存在前驱诱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脑神经受累12例(11.7%),合并糖尿病8例(7.9%).入院后接受腰穿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80例患者中,71例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根据Hughes评分标准,重型CIDP患者脑脊液平均蛋白含量[(122.6±53)mg/dL]较轻型[(85.6±42)mg/dL]增高(P<0.05).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合并轴索损害患者临床症状与单纯表现为脱髓鞘患者相比,前者更为严重(P<0.05).患者住院期间应用500~1 000mg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者46例,静脉地塞米松10~20mg应用者34例,二者均有良好治疗反应.2组当中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症状恢复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CIDP以青中年患者多见,多无前驱感染史.肌电图提示合并轴索损害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甲强龙冲击治疗与地塞米松静脉应用效果未见显著性差异.

  •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行为现况调查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作者:董永欣;时秋英;徐甜甜;臧格

    目的 探讨构建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行为的自我管理模式,为临床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和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调查郑州市某医院73例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现状.结果 患者运动知识了解程度较低;82.2%的患者未建立规律运动行为;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分(35.92±10.79)分,未达到中等水平.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自我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构建具有针对性、能够应用于患者的运动自我管理模式.

  •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钧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与疗效评价中脑脊液腺苷脱氨酸(ADA)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1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43例,结核性脑膜炎37例,病毒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32例,其他疾病40例,对比各组患儿脑脊液ADA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ADA水平.结果 其他各组患儿脑脊液ADA水平均明显低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以6 U/L与8 U/L为阳性标准的阳性率均低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后ADA水平明显下降,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 脑脊液ADA水平对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有效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脑出血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唐莉;聂杰;龚自力

    目的 探讨脑出血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 729例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感染情况,并按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总结危险因素,分析预防对策.结果 1 729例患者中共出现5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3.2%;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2组患者年龄、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切口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行侵入性操作、III类切口是影响脑出血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围术期感染风险较高,应做好术前预防、术中控制及术后处理,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无菌原则,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尽可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医疗质量.

  • 帕金森Ⅰ号方联合美多巴等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超;袁俊兰;尤志珺

    目的 探讨帕金森Ⅰ号方联合美多巴等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美多巴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金森I号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的UPDRSⅢ、Ⅳ部分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多巴用药剂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帕金森Ⅰ号方联合美多巴等治疗PD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美多巴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通络救脑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康康;冀书娟;梅海云

    目的 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Longa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救脑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4 h进行行为学评分,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并且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通络救脑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活性,下调NF-κB表达.结论 通络救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

  • 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改良手术

    作者:张梨;袁先瑞;龙翔;万方志;刘永波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术式在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08-2014-06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0例,分为A、B、C3组.其中A组采用穿刺不冲洗引流;B组采用穿刺成功后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出血性液体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C组采用穿刺成功后,予密闭式、加压冲洗方式,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液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对比术后引流时间及进入空气量,同时收集各组研究对象受伤至手术时间、血肿液化及肌化程度,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3个月内对患者随访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及有无复发.结果 (1)穿刺术后继续引流时间数:A组1例4d,5例5d,2例6d,2例7d;B组5例3d,5例4d.C组:4例2d,3例3d,1例4d,2例1d.(2)术后颅内积气情况:A组少许积气,B组较A组明显增多,C组极少量或无明显积气.(3)临床症状缓解情况:3组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4)复发情况:3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密闭、加压冲洗方式可有效减少及避免颅内积气,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并对难以引流的血凝块有良好的粉碎效果.

  • 结构脂肪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艳;黄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构脂肪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3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入院后给予中长链脂肪乳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结构脂肪乳肠外营养,对比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与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CRP、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中应用结构脂肪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应激损伤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效改善预后.

  • 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承彪;马建荣;熊立芳;唐元辉;周杰;李自强;董明灿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术后相关危险因素与其预后间关系,以为临床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03-2013-03接受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年龄和性别将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55岁或女>65岁;观察组男≤55岁或女≤65岁.2组患者均采用开颅术治疗,并分析2组患者预后影响危险因素.结果 经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和吸烟史及高血压、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水平均为观察组患者临床影响危险因素(P<0.05).而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和吸烟史及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总胆固醇偏高均为观察组患者预后影响危险因素(P<0.05).而吸烟史和饮酒史及高血压、总胆固醇均为对照组患者预后影响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来说,应加强对其高危因素管理,并做好禁烟、禁酒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存在家族颅内动脉瘤疾病史及高血压疾病患者需重点关注,以降低患者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

  • 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彩虹;刘小红

    目的 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1-06-2013-05收治的324例早产儿,根据324例早产儿父母是否愿意接受综合干预指导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早产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对其四种发育的干预方式: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运动刺激、家庭干预及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2组早产儿在6、9、12、24月龄的发育商的比较;2组早产儿24月龄后的智力发育情况的比较以及运动发育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6、9、12、24发育商要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的发育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24月龄智力发育正常率为64.9%,观察组智力发育正常率为8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24月龄运动发育正常率为71.4%,观察组运动发育正常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损伤的早产儿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发育商,提高其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情况,值得对早产儿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新生儿感染引起的惊厥发作与治疗

    作者:马娜;许惠敏;陈莉;耿丽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引起的惊厥发作类型,了解病因及预后,并进行早期治疗,以减少新生儿脑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儿感染引起惊厥发作类型,监测并记录患儿发作时的心率、呼吸节律的变化、怪异动作、发作时间、肢体抽动,综合判断患儿的发作类型,实验室检查了解其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结果 新生儿感染引起的惊厥发作类型有4种,轻微型62例,多灶性阵挛型10例,局灶性阵挛型13例,全身性阵挛型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要感染因素,占80%.结论 新生儿感染引起的惊厥发作类型多样,轻微型多见,多数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对多灶性阵挛型及全身性肌阵挛型的新生儿应引起注意.

  • 基底节区脑出血39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2013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95例,分别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抽吸、大骨瓣血肿直接清除).结果 死亡56例,存活339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动脉血管硬化变性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早期控制血肿非常重要,并直接决定预后,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

  • 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继玮

    目的 总结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03-2015-03接受开颅术的800例脑外伤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阶段术后未合并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影响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与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后颅窝手术与脑脊液漏;本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后颅窝入路是与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脑室外引流为影响大的高危因素,其次为后颅窝入路、脑脊液漏与手术时间.结论 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入路均是与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脑室外引流对颅内感染影响大.为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需尽可能作好术前准备,明确手术风险,并强调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 保留皮神经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作者:施田宝;仇如来;张飞;汪来杰;杜桂夏;宗毅

    目的 探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方法 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对3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尺神经功能评价:可3例.良9例,优24例.肘内侧感觉评估:33例患者切口下方皮肤触觉、痛温觉同对侧,3例患者出现痛温觉轻度异常,未出现术后疼痛患者.结论 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手术效果良好,保留肘内侧感觉功能,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 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对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谢东进;许环航

    目的 探讨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对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10-2014-10接诊治疗的20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过程出现异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0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合并椎管内麻醉,对照组仅进行椎管内麻醉,不进行其他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记录各组的穿刺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处理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7例患者脊穿针在硬膜外腔触发左下肢C级异感,同时在术后出现左足下垂,腓肠肌轻度萎缩等神经功能症状,症状持续15个月左右,而实验组中仅出现3例延迟性骶神经感觉障碍,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实验组的神经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可有效减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神经功能可尽快恢复.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谭俊杰

    目的 比较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01-2014-07收治8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0).B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A组行支架置入治疗,比较2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及NIHSS评分.结果 A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7.1%,显著低于B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与B组0.0%(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置入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管狭窄程度大幅降低,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且神经功能缺损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宋玉莲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及部分凝血指标的检测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检测,并根据不同梗死类型将122例急性脑梗死分为3组,以分析急性脑梗死与正常者凝血指标检测差及血小板及部分凝血指标对不同脑梗死类型的鉴别意义.结果 脑梗死组GMP-140、PAC-1、MPV、PDW、P-LCR分别为(13.25±3.68)%、(16.68±3.25)%、(16.36±3.07)fL、(20.69±3.52)%、(44.58±11.26)%与正常组(4.03±1.25)%、(16.68±3.25)%、(9.86±1.25)fL、(14.08±1.70)%、(33.27±7.46)%比较显著较高(P<0.05),PLT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呈现递增趋势,以大面积梗死组高,MPV、PDW呈递减趋势,大面积梗死组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程度高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表现,需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检测以对疾病整体进行把握.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大伟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上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9-03-2014-01收治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抢救时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在抢救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记录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和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1±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2±2.3)min,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大小(1.4±0.3)cm,对照组切口大小(3.6±0.4)cm,手术切口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3±1.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7.5±1.8)mL,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切口处渗漏3例,并发症发生率10.4%;对照组出现切口出血或感染5例,切口处渗漏8例,皮下气肿3例,脱管3例,并发症发生率39.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具有微创,手术时间快,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操作简单,可单人操作,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不同时期降压控制的预后分析

    作者:柴转英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降压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于入院后第4、7、10天行降压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后血压变化,记录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2个月后NIHSS评分为(9.65±3.52)分明显高于B组(3.28±4.05)分、C组(2.57±1.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缺血事件和复发率分别为13.33%、10.0%均高于B组(3.33%、3.33%)、C组(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脑中患者入院后于第7天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芳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07-2014-07本院收治的60例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常规T1WI、T2 WI、FLAIR及增强后扫描,观察分析图像上的ADC值和FA值.结果 在低度、高度恶性胶质瘤的ADC值上,I~Ⅱ级胶质瘤高于Ⅲ~Ⅳ级胶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A值上,两者均较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良、恶性脑膜瘤的ADC值上,肿瘤实质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FA值上,瘤周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能大大提升脑肿瘤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埋线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志强

    目的 观察埋线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VP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埋线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疗程均6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积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UPDRS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线疗法对VP患者治疗有效,可作为治疗VP的一种选择.

  • 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晓玉;曹永革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4-05-2015-08入住本科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肝性脑病发病率为8.0%,病死率为4.0%,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病率为40.0%,病死率为2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 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俊霞;孙新艳;阮爱锋;李君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护理满意率、CSS评分、MBI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CSS评分较干预前减少(P<0.05),干预后MBI评分较干预前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减少(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 口腔刺激护理干预在脑瘫高危儿摄食行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杜红艳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是指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1].脑瘫高危儿指有各种高危因素导致的脑功能损害、极有可能发生脑瘫的小儿.脑瘫高危儿表现出摄食行为和摄食功能的异常和发育迟缓.口腔按摩是针对吞咽或摄食行为异常的高危患儿的一种刺激,可以促进吞咽功能和婴儿发声,合理营养的喂养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是纠正脑瘫高危儿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颈项不稳和摄食异常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口腔刺激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作者:袁慧丽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2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路径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临床路径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速患者恢复,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 HD-MTX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毒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周敏;黄俊玲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属于结外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原发颅脑肿瘤中仅占0.5%~2%,其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1].治疗PCNSL有效的方法是以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化疗,单独或联合全脑放疗.MTX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抑制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与用药的剂量和血药浓度持续的时间有关[2].HD-MTX会加重神经、血液、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的毒副反应.2012-01-2014-12我院收治5例PCNSL患者,应用HD-MTX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对其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瘤术后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霁芩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脑瘤术后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4-05收治的60例脑瘤患者以2012-07为分界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采用健康信念、遵医行为、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重视疾病、了解化疗的重要性及信任医护人员的健康信念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毒副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够满足脑瘤患者术后放化疗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宝利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本院诊治的105例空巢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19.52±1.58)分,高于对照组的(16.22±2.01)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 (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护理

    作者:宿艳琴;李永红;刘春燕

    目的 调查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以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方法 以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3-09-2014-09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使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含基本资料、职业暴露的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识、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情况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过去1 a中总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1%,血源性暴露为主要暴露源.接受职业防护的教育,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锐器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血糖控制及综合性护理的效果

    作者:余珂;何凌霄;杨蓉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及NIHSS和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彩霞;彭秀丽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2组患者入组时与综合干预4周、8周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组时2组患者SDS、SAS、MMSE、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8周2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MMSE、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同期比较,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认知与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婷婷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情绪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焦虑评分、HDRS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产生积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

  •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双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A组60例)和临床路径护理组(B组60例),观察2组患者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呼吸机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脱机时间.结果 (1)2组在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机上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路径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脱机时间比传统护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脱机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 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应用的新思路

    作者:吴新萍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03-2014-05我院收治的108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扩容、扩血管等治疗手段,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分析

    作者:胥向红;鞠久鑫;武丽芳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n=42)、观察B组(n=42)及观察C组(n=42),分别给予卡马西平、托吡酯及丙戊酸钠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A、B、C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76.2%,78.6%)(P>0.05);观察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观察A组的45.2%和观察C组的30.9% (P<0.05);观察组A组对PS型发作的疗效显著优于观察组B、C组(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对于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均具有确切疗效,但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作为治疗首选临床用药.

  • 小儿脑损伤行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症状改善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秀霞

    目的 探究小儿脑损伤行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症状改善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自2012-01-2014-12本院诊治的100例小儿脑损伤,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二磷胆碱治疗,研究组行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5,P<0.01);2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未显示明显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小儿脑损伤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快速改善患儿症状及神经行为,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腰痛宁胶囊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魏春风;黄希顺

    目的 探讨腰痛宁胶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02-2013-10在我院诊治的坐骨神经痛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针刺和腰痛宁胶囊治疗,疗程30 d.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腰腿压痛、下肢放射痛、穴位压痛点以及直腿抬高试验积分明显降低,疗效明显改善(P<0.05).结论 腰痛宁胶囊能够明显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 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封倩;冯来会

    目的 探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06-2015-0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比灵与神经因子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 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志华

    目的 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03-2014-03来我院就诊的1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庆大霉素和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5周,随访3个月,采用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感觉无疼痛患者37例(6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例(3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为(8.6±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2组并发症较治疗期显著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可显著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浆VEGF和cAMP的影响

    作者:张繁荣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血浆VEGF和cAMP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原则,治疗组1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对照组80例,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2组患者病情变化,通过ELISA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andwich technique)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血浆VEGF和cAMP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2%,与对照组80.3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治疗组血浆VEGF水平由治疗前的(103.8±3.78) pg/mL升至(170.2±41.45) pg/mL,cAMP含量由治疗前的(14.55±4.21) pmol/mL升至(27.11±1.04)pmol/m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AMP含量为(22.21±3.54) pmol/mL,与治疗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能够提高患者血浆VEGF、cAMP的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311nm紫外线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勇;韩莉;王亚男;张少光;王晶晶;雷勇;赵杏苗

    目的 探讨311nm紫外线联合血府瘀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3 a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311 nm紫外线照射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311 nm紫外线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311 nm紫外线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迅速、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4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高峰;张中良

    目的 分析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纳洛酮、胞磷胆碱联合施治,对照组40例采用胞磷胆碱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采应用.

  • 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永静;杨建伟

    目的 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从而大限度的降低治疗风险.方法 我院2010-08-2015-08 5 a间共收治小儿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苯巴比妥治疗组,3组分别由40例小儿癫痫患者组成,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结果 治疗前,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合苯巴比妥治疗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平均水平分别为(6.65±3.05) mmol/L、(6.52±3.02) mmol/L和(6.69±3.07) mmol/L,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a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常用抗癫痫药物马卡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而言,三种药物均会导致小儿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增高,特别是在治疗1 a后,需引起注意.

  • 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CT评价研究

    作者:彭敏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CT评价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7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CT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T示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AC/GPR-DH比值为0.861±0.030,对照组AC/GPR-DH比值为0.443±0.0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3.11±0.96)mg/dL、全血高切黏度(4.08±0.34)mPa·s、全血低切黏度(15.87±4.49)mPa·s、血细胞比容(38.22±5.27)%、血浆黏度(1.35±0.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4.53±1.19)mg/dL、全血高切黏度(5.86±0.41)mPa·s、全血低切黏度(19.26±4.81)mPa·s、血细胞比容(45.81±5.09)%、血浆黏度(2.16±0.34)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方案相比单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更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顾浩;赵变歌;李世学;吕杰民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加用吡拉西坦片,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连续给药2个疗程.入院时、治疗10 d及20 d末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能力.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CSS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及20 d末,2组患者C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院时升高,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丙种球蛋白与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薇;齐共健

    目的 比较丙种球蛋白与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HFMD)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04-2013-06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丙种球蛋白组34例,热毒宁组33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连用4d,热毒宁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0.6 mL·kg-1热毒宁,1次/d,连用4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1.8%,丙种球蛋白组为94.1%,热毒宁组为93.9%.丙种球蛋白组和热毒宁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种球蛋白组与热毒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和热毒宁均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

  • 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益国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bFGF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95例我院2012-03-2014-02住院的脑缺血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对照组仅给予支持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肌内注射基因重组bFGF,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76.59% (36/47)(P<0.05).结论 基因重组bFGF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可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俊超;李小庆;曾瑜斌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2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0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和静滴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5 d后观察2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对急性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陆红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对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06-2014-05接收的11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HDL-C水平明显比治疗前水平高(P<0.05),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奥扎格雷钠疗效更好,且联合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普拉克索与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作者:周婷;李青叶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与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加用溴隐亭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行为障碍及记忆衰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张丽丽

    目的 探讨奥氮平在老年痴呆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及记忆衰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1-01-2014-10收治的8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奥氮平进行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45/47),高于对照组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2.4±5.6)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48),低于对照组27.6%(1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培酮相比,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及记忆力衰退症状,效果更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可靠,依从性好、服用方便,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黄苑

    目的 评价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确诊的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2)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血浆黏度无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效果,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现状调研及优化治疗

    作者:袁盈

    目的 了解神经科医生治疗帕金森病的行为及观念,推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水平.方法 全国187家医院490名医生参与调研,共入选4 790例帕金森病患者.问卷主要包括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对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的疗效,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对合格的4 478例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仅为62.8%,部分患者存在运动并发症以及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优化治疗后,患者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均有效改善,超过80%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本调研结果反映了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并从全面关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及运动并发症的角度,为优化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案.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琳;马重阳;王国力;翟昌明;王雪茜;程发峰;王庆国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来源于肾脏(少量来源于肝脏),由皮质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合成.保证红细胞连续和充足的供应,促进原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维持其活力.过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EPO还具有除了造血功能外诸多生物学特性,在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开始用于临床试验研究,以期扩展新的适应证.本文以疾病为线索着重介绍EPO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