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测定及分析

    作者:杨华;付家亮;胡玉婷;魏秀娥;荣良群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85例首次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析血清hs-CRP、血浆D-Dimer含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不稳定斑块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 P<0.05),伴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明显高于不伴不稳定斑块患者(P<0.05)。脑梗死组hs-CRP和D-Dimer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和0.38,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D-Dimer含量及不稳定斑块率明显增高,观察其情况对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轻重具有重要意义。

  •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特点分析

    作者:李峥;王体宾;张中发;孔德荣

    目的:探讨郑州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特点,为流动儿童的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流动儿童236例,非流动儿童207例;流动儿童按性别分成2组;按年龄段分成3组,A组:8岁≤年龄<10岁;B组:10岁≤年龄<12岁;C组:12岁≤年龄<14岁。对所有受试者采用社会适应力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因子上,城市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P<0.05);而在独立生活能力上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P<0.05);社会适应力总分比较城市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P<0.05)。(2)流动儿童组内,男生挫折承受能力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独立生活能力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C 3组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社会适应力水平相应较高;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维度得分上,各年龄段流动儿童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流动儿童人际交往、应急反应能力的训练,对提高流动儿童整体社会适应力有重要意义。

  • 内科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陆梦如;曾丽;李家鑫;蒋小英

    目的:对比内科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大面积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及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内科保守治疗)、B组(脑疝发生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C组(脑疝发生前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各20例。比较3组治疗后NIHSS、GCS、BI、mRS评分、功能恢复状况、病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C组下降幅度更大,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GCS、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CS及BI评分高,mRS评分低。治疗后6个月,3组病死率、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且脑疝前期实施手术有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及功能恢复、预后情况的改善。

  • 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瘫痪病人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陈玉梅;黄治玲;杨春耘;余雪红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瘫痪病人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90例脑卒中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8个月,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分析患者预后状况。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Barthel指数>50分,为预后良好组;对照组65例,Barthel指数≤50分,为预后不佳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脑卒中瘫痪经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卒中瘫痪经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包括高血压、患病类型、GCS评分、NIHSS 分值、WBC水平、血钾浓度等;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高血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OR=3.651),其次是糖尿病(OR=3.371)、血钾浓度(OR=2.946)等。结论影响脑卒中瘫痪经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多种,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血钾浓度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对脑卒中瘫痪患者的预后状况、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脑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吴艳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脑血栓患者为患者组,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其血浆FⅧ活性(FⅧ:C)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将2组中FⅧ:C≥150%且CRP<3.0 mg/L的研究对象列为患者亚组(52例)和对照亚组(50例),比较2组血浆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IgM阳性率。结果患者组血浆 FⅧ: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8.112,P<0.05),2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P<0.05);患者组血浆FⅧ:C水平与血浆CRP水平无相关性(P>0.05),两种检测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P>0.05,Kappa=0.16,t=0.161,P>0.05);患者亚组巨细胞病毒Ig 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亚组(χ2=34.883,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表现为血浆FⅧ活性显著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与CRP等炎症指标差异较大,血浆FⅧ活性的上升可增加脑血栓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的风险。

  • 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锋;元少鹏;肖伟利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B组采用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随访1~2a,B组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施行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疗效更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邢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分别应用50 mg/d、100 mg/d及300 mg/d阿司匹林治疗,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对照组(D组),比较A、B、D组的临床疗效,并与D组比较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治疗后A、B、C组CRP均显著降低,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后A、B、C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C组显著低于 A、B组(P<0.05);C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 A组的60.0%和B组的75.0%(P<0.05);3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清CRP水平,疗效显著,且其疗效存在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脑积水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功能的恢复情况

    作者:黄聪曦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儿术后脑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76例脑积水患儿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儿术前、术后智能(DQ )情况。结果术前、术后患儿脑室形态变化越大,则其临床症状改善越快。且术后DQ异常率和EEG及BEAM异常率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临床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患儿可加速患儿脑功能恢复。患儿脑室形态和脑组织复位越快,则患儿EEG/BEAM异常好转越快,且DQ测定缺陷越低。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

    作者:李娜;张生茂;田少鹏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及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价疼痛的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4.29%,对照组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PP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对炎性因子hs-CRP的影响

    作者:董亭方;闫海清;贵永堃;闫志新;张平

    目的:探析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炎性因子hs-CRP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9)。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hs-CRP、IL-6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hs-CRP、IL-6水平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该组炎症因子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IL-6水平,强化疗效,不良反应少,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占强;徐莉;周利;鲁慧;崔宁宁;邵汝升;李猛;董巧云

    目的:观察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分析3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C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用药安全性均明显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 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彦真

    目的:探讨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尿激酶不同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35)与小剂量组(n=30),大剂量组150万 U尿激酶静滴,小剂量组25万 U尿激酶静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溶栓后28 d总有效率82.9%,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治疗24 h、1周、2周FM A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段小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段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37.1%,与小剂量组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出血发生率较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未明显增加。

  •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玲;郭家全;王溥;刘香格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715例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受试者有无脑卒中病史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记录其高血压史、年龄、平均动脉压、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高血压病程将受试者分为无高血压组、≤20 a组和>20 a组3个亚组;根据平均动脉压水平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75 mmHg组和>165 mmHg组3个亚组,采用分层单因素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病程(OR=2.934,P=0.001)、收缩压(OR=3.046,P=0.014)、舒张压(OR=2.384,P=0.000)、平均动脉压(OR=1.879,P=4.273),年龄(OR=1.352,P=0.001),性别(OR=5.934,P=0.023)显著相关;高血压病程与脑卒中的分析中,患者的高血压史越长,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P<0.05);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分析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越高,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年龄、性别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程越长、平均动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需临床关注。

  •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孙艳霞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组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组50例,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及发病部位、随访mRS评分结果。结果 PAD组吸烟及饮酒患者少于LAA组,但糖尿病患者多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MD)及有TIA史的患者明显多于L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3个月进行随访,经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A患者大多与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PAD患者多患有糖尿病,且发病早期大多出现PMD ,发病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

  •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白介素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作者:朱玲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白介素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氯氮平治疗组)32例和观察组(奥氮平治疗组)32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及8周的血清神经递质、白介素及微量元素水平。结果治疗后2周及8周时观察组血清NO、IL-2、Zn及M g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他血清神经递质、白介素及微量元素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白介素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明显大于氯氮平,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 HSPBAP1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纪军;刘力峰;陶树新;单广振;王敏;夏章勇;马红玲;徐飞

    目的:探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热休克蛋白27相关蛋白1(heat shock 27kDa associated protein 1,HSP‐BAP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6例耐药性癫痫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 HSPBAP1的表达,并与1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HSPBAP1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 HSPBAP1表达量明显升高,其可能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导致神经元凋亡及海马苔藓纤维发芽。

  •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丹荣;胡伟

    目的:分析脑微出血患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患者共2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26分248例为正常组,<26分32例为异常组。研究分析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中70例患者出现脑微出血(CMB)阳性,阳性率25%,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CMB阳性例数、CMB数量、接受教育时间、脑白质疏松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MB阳性例数、CMB数量、接受教育的时间的OR值分别是4.57,1.44,0.71(P<0.05)。结论脑微出血阳性以及脑微出血的数量是认知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可与其他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 显微神经外科不同术式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鹏强;单春格;周艳宏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方法舌咽神经痛患者74例,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 VD术)、乙状窦后入路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即R术或M VD联合R术)治疗。均随访5 a ,并系统统计分析住院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7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中,行M VD术14例,R术38例,R术联合M VD术22例。术后完全缓解69例,部分缓解5例。2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5 a ,手术后69例疼痛完全缓解者,术后1 a复发1例,5例部分缓解者3例术后1 a内疼痛消失,2例通过药物可控制症状。结论 M VD、M VD联合舌咽神经切断术与舌咽神经切断术都属于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则依手术时有无压迫责任血管及其压迫的方式而定。

  • 脑卒中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沐舒坦联合抗生素的干预效果

    作者:黄伟东

    目的:研究脑卒中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沐舒坦联合抗生素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沐舒坦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男性患者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饮食体位护理差,需辅助机械通气者并发肺炎生产率显著多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发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饮食体位具有显著相关性,沐舒坦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可靠,能显著缩短肺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疗效

    作者:杨艳秋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A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及神经学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记录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情况。结果(1)2组T0时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各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第3天时,2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及第28天时,2组患者NBNA评分均较第3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评分增幅大于B组(P>0.05);(3)随访6个月,A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机械通气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作者:赵树鹏;申法政;马继伟;赵新利;金保哲;惠磊;周文科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3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肺部啰音、RR、SpO2、P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 h后,30例患者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RR、SpO2、PO2及PaCO 2改善明显( P<0.05)。结论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死率。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魏亚军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CNC)的MRI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的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右侧脑室,4例位于左侧脑室,2例跨越双侧脑室生长并突入三脑室,位于侧脑室体部前2/3区域10例,侧脑室体部后2/3区域3例,均与透明隔呈宽基底相连。肿瘤呈分叶状,边界较清。呈肥皂泡样或蜂窝状囊实性12例,实性1例,DWI呈花斑状高低混杂信号11例,呈等或稍低信号2例。增强呈丝瓜瓤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0例,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环状强化1例,病灶边缘与侧脑室壁间见多发条索状影10例,牵拉粘连侧脑室壁。结论CNC 具有典型发病部位及MRI 特征,MRI 对于CNC 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兰富金;顾峻菱;马红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分1组(男性)和2组(女性),2组再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细分为A1、B1和A2、B2组(A组为阳性,B组为阴性),对比各组血尿酸水平。结果 A1、B1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69.7±95.3)μmol/L、(430.7±92.4)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2、B2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25.6±84.6)μmol/L、(380.5±95.2)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1组和2组对比,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44.2±93.4)μmol/L、(395.4±88.2)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者更高,高尿酸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小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危晴天;孙道法;许刚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10周龄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建立大鼠颅脑外伤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分别在造模后1 d和7 d收集各组大鼠的血液,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IL-4以及IL-10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并于2组造模后1 d、7 d分别取每组12只大鼠大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态学。结果观察组造模1 d血清中TNF-α、IL-1β、IL-6、IL-4以及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79.8±8.7、83.6±8.3、83.3±10.2、83.3±7.8以及82.7±6.8。对照组饲养1 d血清中TNF-α、IL-1β、IL-6、IL-4以及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69.3±7.2、68.6±7.4、71.4±7.3、69.5±7.6以及65.4±8.6。观察组造模7 d后血清中T N F-α、IL-1β、IL-6、IL-4以及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96.8±12.4、92.6±11.2、96.8±12.2、95.8±12.5以及90.4±12.2。对照组饲养7 d后,血清中 TNF-α、IL-1β、IL-6、IL-4以及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82.1±9.5、70.3±6.8、82.2±12.6、82.2±8.6以及67.1±6.4。观察组 TNF-α、IL-1β、IL-6、IL-4以及IL-1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小胶质细胞激发后可产生 T N 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又同时可以释放L-4以及IL-10等抑制炎症反应的因子。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症反应因子的释放,可有效预防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同时,也能指导临床治疗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

  •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

    作者:顾媛媛;冯来会

    目的: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在慢性偏头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偏头痛患者5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均治疗50~60 d ,并进行6个月的持续随访,对每个偏头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头痛发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评分;对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慢性偏头痛恢复状况、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应用于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早期干预

    作者:陈令江;张洪霞;王青云;王育英;赵倩;宋尉;贾瑞峰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并取足月新生儿250例作对照,对其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分析其听力损伤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效果。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听力障碍初次检查的发生率为0.2%,显著低于HIE患儿,而 HIE轻度患者DPOAE检测显示异常率5.4%,中度 HIE 15.9%,重度HIE 28.2%,三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后,轻度HIE患者DPOAE异常率2.2%,中度 HIE占9.4%,重度 HIE占19.9%,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42 d后进行复查,DPOAE异常患者较第二次检查有减少趋势,3个月内进行 ABR检测比例较DPOAE低。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是听力损伤的高危群体,HIE越严重,听力异常发生率越高,而早期干预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逆转听力损伤。

  • 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赵亮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ET 为(52.96±13.79)μmol/L较对照组低,NO为(92.68±14.64)μmol/L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62p、CD63、GMP-140分别为(108.61±49.63)μg/mL、(95.29±42.67)μg/mL、(23.18±11.85)μg/mL ,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预防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 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红;刘长云;孙鲁妍;姜伟;商胜楠;王晓莉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特点与其佳监测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癫痫患儿2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86例癫痫患儿总体视频脑电图阳性率为83.92%,其中视频脑电图监测0.5、1、2、3、4、12、24 h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73.85%、93.27%、95.45%、100.00%、97.7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5 h组分别与2、4、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 h组与2、24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监测12 h阳性率为100.00%,优于其他各时间组,监测2 h阳性率93.27%,患儿耐受性较好,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张红娟;贾蕊;李鹏;孙明洁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P IC C可提供通畅静脉通道输入降颅压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等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以确保患者及时快速用药,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由于重症颅脑损伤初期应激状态明显,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显著,多种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入血、昏迷状态、进食差、电解质酸碱失衡等诸多因素,极易造成感染状态、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中心静脉导管带来的感染[1‐2]。 T racie等[3]研究报道,美国医院每年发生20万例以上的院内血流感染,大约90%是由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CRBSI发生率是感染管理与临床治疗的重点。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 )一般是指对某种难治性临床疾患采用一系列有关联、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处理,共同实施某一项措施较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7]。研究提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RBSI的发生[4‐5]。PICC置管集束化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置管前准备措施、确保无菌屏障、强调手卫生、穿刺部位日常护理、患者教育。现将我院实施集束化干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 评价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静

    目的:评价 T CD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均行CTA检查、TCD检查,记录并统计CTA 检查和 TCD检查对各动脉诊断的结果,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以CTA结果为准,TCD检查对于不同动脉的血管狭窄诊断结果间存在差异,其中以MCA 狭窄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准确率高达99.3%,VA 狭窄诊断的效果差,敏感性仅为63.4%,准确率为86.2%;MCA 狭窄患者的 MV、SV、DV随着CTA显示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5),而搏动指数P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 MCA闭塞者,T CD检查多出现低流速、低搏动的血流变化。结论 T CD检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同时可提供实时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于CTA检查中互补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 羟苯磺酸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 CRP NPY 的影响

    作者:王海民

    目的:评估羟苯磺酸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神经肽Y (NPY )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2组治疗21 d后的临床疗效、CRP、NP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TNF-a、IL-6、CRP、NPY、IL-8、SOD检查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NIHSS、BI指数、梗死灶周围水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1 d研究组显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P<0.05),研究组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7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结合常规基础治疗脑梗死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脑水肿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采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春艳;黄丽娜;富奇志;杜敢琴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采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0例根据不同给药途径分为3组:单纯静脉组(9例),静脉+鞘注组(6例),静脉+分流组(5例),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单纯静脉组治愈率为44.5%,静脉+鞘注组治愈率为66.7%,静脉+分流组治愈率为80%。结论静脉+鞘注组、静脉+分流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较单纯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颅高压的患者行侧脑室分流术较鞘内注射取得更好疗效。

  • 康复治疗对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兰翠霞;李惠勉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医学科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6例,康复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西酞普兰,10 m g/d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及社区康复),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在患者入院后、治疗1个月后采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2组卒中伴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AMD评分均有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 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 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储液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降低颅内感染的价值

    作者:聂拴锁;李颀;贺龙;常祥平;高建洲;潘乐坤

    目的:分析储液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总结其在降低丘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丘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室外引流处理,观察组给予储液囊联合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统计比较2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发生率,记录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采取 GOS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评估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GCS及Graeb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GCS 量表评分提升至(12.33±2.67)分,Graeb量表评分上升至(21.34±3.5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GOS评级为5级者7例,4级18例,预后良好25例,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血肿清除时间为(7.03±1.02)d ,对照组为(7.33±1.12)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33%,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室外引流的基础上联用储液囊反复穿刺引流,可明显降低丘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分析

    作者:陈绵富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75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脑梗死进行分组。对比2组一般资料以明确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照组行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比较2组有效率与病死率。结果并发脑梗死患者与未并发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心房纤颤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上因素均会对并发脑梗死造成明显影响。观察组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82.6%、4.3%,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瓣膜病均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需予以注意。溶栓治疗可有效缓解梗死情况,可行性较大,值得借鉴与应用。

  •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新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曾志;陈科宇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 H )术后再出血的新的影响因素,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73例H IC 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再出血发生率,分析再出血新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32例(11.7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肿量>60 mL、超早期手术、置管期间开闭管间距>2 h、综合扰动系数(PI)下降、中线结构移位、术中抽吸量>60%、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输注血小板制剂与 H IC H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期手术(OR=0.42)、闭管>2 h(OR=1.23)、PI下降(OR=1.25)、抽吸量>60%(OR=0.93)、接受阿司匹林治疗(OR=0.56)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输注血小板制剂(OR=-1.27)是再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引发 H IC H患者再出血的新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术前应减少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使用,如病情允许,应于发病后6~24 h内实施手术,首次血肿抽吸应<60%,根据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术后早期对脑水肿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再出血。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平;闫丙川;王蓓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梗死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内-中膜厚度(IM T )及血流参数。结果梗死组 IM T 增厚发生率、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发生率均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明显低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内动脉 AT 低于体检组,PI、RI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关联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确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特点、狭窄程度及血流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峰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64例,根据内听道外瘤体的直径,分为A组(n=27)和B组(n=37),其中A组为肿瘤直径<30 mm的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B组为肿瘤直径≥30 m m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观察2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面神经保留等情况。结果 A组和B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92.59%和91.89%,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蜗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2.90%,明显高于B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面神经解剖完整保留率分别为96.30%和9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和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优秀率为100.00%,B组为9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术后听力水平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中小型听神经瘤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3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运超

    目的:分析3种不同病因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血压动态监测,4个月后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对不同病因类型患者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种不同病因类型患者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形曲线特点,平均收缩压120~159 mmHg、舒张压80~99 mmHg预后较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LAA、CE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下降水平、舒张压下降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及降压治疗,影响SAO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结论不同病因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不良呈现U型曲线特点,且不同病因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不同,临床需对症处理。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非瓣膜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娇娇

    目的:分析房颤、单纯性脑卒中及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 H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否可作为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房颤患者(甲组)、单纯性脑卒中患者(乙组)、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患者(丙组)各52例,并选取正常人群(丁组)52例作对照。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循环酶测定法(美国AU5400)。比较4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和丁组比较,甲组、乙组、丙组 Hcy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 Hcy水平和甲组比较,明显升高,P <0.05;和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和甲组Hcy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液中 Hcy显著升高,可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指标。

  • 尤瑞克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改善作用

    作者:冯玉花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改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确诊91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和脑保护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注射液,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综合疗效和后侧支循环开放率。结果治疗14 d末2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率71.74%(3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尤瑞克林改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侧支循环开放率和改善预后,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脑瘫患儿血清锌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李巧秀;杜成许;任雪松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清锌元素锌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头皮针采取指端末梢静脉血,检测200例脑瘫患儿(脑瘫组)血清锌水平,并与3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脑瘫组血清锌水平为(47.19±1.53)μmol?L-1,正常对照组为(67.77±1.60)μmol?L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脑瘫患儿应补充锌以提高康复疗效。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儿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亚林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首次颈椎后路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C组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比较3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分析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短期预后较好,但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在远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颈肩痛的发生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颈椎后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理想的手术方式。

  • 睡眠干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荣;赵幸娟;田红梅

    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睡眠干预组,2组均应用多奈哌齐控制症状,睡眠干预组病人睡前应用阿普唑仑0.4 mg ,对照组仅给予形状相同安慰剂。双盲法评估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2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中的认知行为测验(ADAS-cog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Blessed-Roth行为量表。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ADAS-cog、Blessed-Roth行为量表均较前显著下降,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则明显上升(此量表评估时已考虑文化程度差异),其中睡眠干预组ADAS-cog、Bless‐ed-Roth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的睡眠干预有助于延缓患者智能下降的程度,但对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有限。

  • 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家和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清尿酸水平(374.5±99.6)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4±74.5)μmol/L ,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较高,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作出诊断。

  • 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刘素萍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血管病(AC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ACVD患者137例为ACVD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 ACVD 亚型代谢紊乱情况,分析 MS及相关因子与ACVD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3种代谢紊乱的几率为62.96%,较脑出血组的25.93%高,脑梗死组1种代谢紊乱的几率为33.33%,较脑出血的52.3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TG、低 HDL-C、M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脑出血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TG及MS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高血糖、高血压等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 心源性晕厥患者发作时心电图表现分析

    作者:孟素芳

    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晕厥发作时心电图表现。结果心源性晕厥前3位常见发病原因为冠心病(44.3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85%)、药物中毒(13.92%)。心电图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28例(35.44%),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3例(3.80%),室性期前收缩13例(16.4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27.85%),心室扑动5例(6.33%),阵发性心房颤动8例(10.13%)。结论心源性晕厥心电图表现多样,以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早期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源性晕厥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蓉杰;刘麟;杨琴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其损伤的预防价值。方法以我院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组与非显露组,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显露组平均手术时间(76.5±3.4)min ,显著长于未显露组的(68.6±2.0)min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8%,显著低于未显露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未显露手术,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时间更长,但却能显著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 糖尿病前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分析

    作者:黄菊香;李中健

    糖尿病前期是由正常状态转为糖尿病的过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5%~40%[1]。但一直缺乏简单、快捷、方便的客观指标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本研究选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心率减速力(DC )和心率变异性(HRV)评估糖尿病前期人群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 烟雾病CTA及DSA的诊断分析

    作者:慕建成;齐晨晖;范红燕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是颅底多个大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多表现为反复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实质、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无特异性,早期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CT 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同时也提高了烟雾病的检出率。现将2010-03—2013-09在我院确诊的18例烟雾病的CTA及DSA诊断分析如下。

    关键词: 烟雾病 CTA DSA
  • 神经旁浸润对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智民

    目的:探讨神经旁浸润对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于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胃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如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膜或神经束内时则可判断且神经旁浸润阳性,分析神经旁浸润其他病理特征之间关系及其对术后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神经旁浸润和患者血管及淋巴结侵犯有关,且神经旁浸润阳性患者的5 a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低于神经旁浸润阴性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神经旁浸润阳性与其5a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相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 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丽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基础用药和康复训练,治疗组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同时予以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2.5%,对照组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高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即刻血糖水平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左常阳;张卫;金浩;朱扬清

    目的:探讨院前接诊即刻血糖水平检测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颅脑创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分为3组,轻型组(13~15分)20例、中型组(9~12分)27例和重型组(3~8分)29例,探讨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轻型组患者即刻血糖为(5.16±1.30) mmol/L ,显著低于中型组(7.92±1.63)mmol/L、重型组(8.82±1.91)mmol/L ,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不同血糖水平对预后无影响(P>0.05);中型组、重型组血糖<11.1 mmol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血糖≥11.1 mmo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中型组、重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作者:闫建华

    目的: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3个月。结果88例患者中,单侧后半规管性BPPV 53例,单侧水平半规管性BPPV 22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 3例,混合型BPPV 6例,主观性BPPV 4例。结论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具有其不同的临床特征,应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王猛;朱炎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5%( 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病死率为8.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7%(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3%( 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死率低的优点。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杨霄鹏;杨颜滋;杨瑞玲

    目的:分析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1—12我院治疗的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对比2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疗效更显著,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听神经瘤瘤体性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娄永利;张辉;孙红山;闵有会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瘤体性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瘤体性状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析瘤体性状对面神经功能的的影响。结果102例研究对象中,面神经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Ⅰ~Ⅴ级分别为9.38%、12.50%、20.31%、23.44%和3.13%,不同性别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49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5(95% C I 1.115~2.678)、1.839(95%C I 1.172~3.187)和2.497(95% C I 1.716~4.037)。结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听神经瘤患者应手术方式个体化,以改善患者预后。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坤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临床分度、治疗方法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HIE患儿均表现为意识改变,中轻度58例(42.6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兴奋易激惹;中度61例(44.8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制;重度17例(12.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抽搐、昏迷;总有效率为91.18%;并发新生儿肺炎39例(28.68%),颅内出血21例(15.4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12%。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兴奋、肌张力改变、抽搐和昏迷,新生儿窒息程度与H IE病情关系密切。临床分度结合C T分度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手段以降低 H IE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作者: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CHCS)为较少见的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中窝鞍旁,易误诊为脑膜瘤[1-2]。其解剖结构特殊且富含血管,术前正确诊断可有效切除肿瘤,避免术中发生大出血等意外。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病理证实的CHCS的M RI资料,总结其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会星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头颅M RI或C T结果选取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32例,非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对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吸烟、慢性酒精中毒均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明确的危险因素,需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 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凌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若继发癫痫则将显著增加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其生命安全[1]。本文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血管病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李德敬;汤超;苗金红;邓晓明;王爱霞;吕全军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7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纳洛酮,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GOS)、意识障碍恢复情况(GCS)。结果研究组治疗后GCS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见明显并发症,仅发生较轻的呕吐和恶心,对照组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采取传统常规方法联用纳洛酮对急性脑血管病并意识障碍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效果较佳。

  • 定向软通道置管引流颅内血肿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小刘;李素玉;黄玉同

    目的:分析CT定向软通道置管引流颅内血肿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CT定向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组42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组40例。比较术后1周及6个月2组Barthel指数的区别。结果 CT定向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开颅手术组,术后1周2组Barthel指数有效率分别为90.47%、80.00%;术后6个月随访,2组Barthel指数有效率分别为97.61%、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定向软通道置管引流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作者:邢海涛;袁波;谭占国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2组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a,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三叉神经痛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刘平安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 N )表现为三叉神经中的一支或多个分支阵发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每年全球发病率为(4~5)/10万,目前认为其发病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入髓区(root entry zone ,REZ)所致[1]。本研究搜集我院临床确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对三叉神经痛的血管直径及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α)进行分析。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保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白藜芦醇50 mg?kg‐1组和白藜芦醇25 mg?kg‐1组,每组12只,采用腹主动脉缺血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TNF‐α和IL‐6水平。结果白藜芦醇50 mg?kg‐1组和白藜芦醇25 mg?kg‐1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50 mg?kg‐1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TNF‐α和IL‐6水平低于白藜芦醇25 mg?k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减轻脊髓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超声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琳;王铭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较为复杂,是临床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1]。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作为胎儿常见畸形,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超声声像图特征较为特殊,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本研究采取超声共诊断出65例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胎儿,现分析如下。

  • 循证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荣鑫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例),总有效率92.86%(39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5.24%(40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4%(8例),治疗有效率76.19%(32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80.95%(34例),2组比较,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缺氧缺血脑瘫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

  • 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作者:武欣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Barthel指数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11.26±1.62)分、(13.62±1.08)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为(86.58±5.17)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为9.09%,较对照组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后予以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护理干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

    作者:马惠;刘雪英;赵先晓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20例(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至(59.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前馈控制对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李建丰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方式,观察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7%,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魏会丽;梁福乐;刘婷婷;王婷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3~6个月追踪随访,治愈146例(93.5%),显效10例(6.5%),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6例,切口漏3例,听力减退4例,吞咽障碍伴呛咳2例,面瘫1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能早期发现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冬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冰冰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03—2014-12就诊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剖宫产率分别为2.0%、4.0%、52.0%,对照组为16.0%、16.0%、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0%,胎儿早产率12.0%,与对照组的20.0%、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指导对脑梗死并延髓性麻痹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辉;张津华;马丽丽

    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对脑梗死并延髓性麻痹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8例脑梗死并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4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和康复治疗、护理;B组44例,在A组基础上给予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指导。观察2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B组(68.18% vs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指导能够降低脑梗死并延髓性麻痹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支持教育对住院房颤后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和希望水平的影响

    作者:尚喜艳

    目的:探讨支持教育对住院房颤后脑梗患者焦虑抑郁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房颤后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支持教育系统护理,评价2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6周时的抑郁状况和焦虑情况,希望水平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采取积极行动(P )、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 )、对目前和未来的态度(T)3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

  • 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艳

    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 )患者的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PS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行常规+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抑郁症状、神经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NS评分(12.00±2.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0±3.35)分(t=6.04,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早期康复,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影响

    作者:张芬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对比2组恢复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恢复率、护理满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影响

    作者:孙永;苏建;付志新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影响。方法10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予以常规治疗,B组44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4d后的血IL-6、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情况。结果2组IL-6、IL-10、CRP水平均升高,治疗后均好转,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的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早期应用。

  • 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疗效

    作者:袁磊

    目的:观察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应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总胆固醇分别为(4.71±0.81)mPa/s、(1.71±0.19)mPa/s、(0.43±0.04)%、(3.51±1.12)g/L、(40.01±4.98)%、(25.11±8.12)mm/h、(4.41±0.82)mmol/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刘瑞;张存玲

    尤瑞克林是从人尿液中提取得到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素。动物实验表明,尤瑞克林可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脑梗死面积的扩展,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也为神经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通过NSE的含量变化对比评价进展性卒中脑损伤程度的指标[2],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 血清骨桥蛋白变化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作者:苏春贺;杨霄鹏;郭恩会;杨幸文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结果,收集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ELISA 法测定不同类型脑梗死组血清OPN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清OPN亦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记物。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丽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均采取对症治疗,另外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4.13±0.56)m Pa/s、(6.23±0.72)m Pa/s、(1.60±0.21)m Pa/s、(43.11±3.29)%和(3.61±0.45)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60)m Pa/s、(7.84±0.75)m Pa/s、(1.88±0.20)m Pa/s、(47.03±3.39)%和(3.98±0.44)g/L(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洋;薛山;周蓓清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4.5%,总有效率95.5%,均高于对照组的2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对于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康瑞;康永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难治性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保持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2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78.6%,对照组为1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17)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麦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刘辉;刘美香;马丽丽

    参麦注射液是常用于临床的中成药针剂,主要用于休克的治疗,也可以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机制,现报道如下。

  • 益心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魏春风;黄希顺

    目的:探讨益心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酮软胶囊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抗凝血酶Ⅲ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酮软胶囊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体内凝血状态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血塞通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戴丽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和血清(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智力量表评分、临床的残疾指数量表评分及 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并发高血压较单纯用左旋氨氯地平临床疗效好。

  • 丙戊酸对癫痫患者骨密度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甜

    目的:探讨丙戊酸对癫痫患者骨密度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机体不同部位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L2~4、股骨大转子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且骨代谢指标PT H平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股骨颈、WARD三角区部位骨密度及Ca、P等骨代谢指标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对癫痫患者骨密度与认知功能均无严重不良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拉莫三嗪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失神性癫痫的疗效

    作者:王道斌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失神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62例小儿失神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拉莫三嗪治疗,起始剂量0.5 mg/(kg?d),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加量,目标剂量5~15 mg/(kg?d);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1剂/d ,分2次服用。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为83.87%,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失神性癫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作者:耿慧;孙伟;李素敏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8.33%)和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

  • 喹硫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岳莉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临床应用广泛,已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急性躁狂发作、双相障碍、重度抑郁等)。临床实验已有报道发现喹硫平可用于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本文主要综述喹硫平治疗痴呆、脑血管病、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喹硫平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妍妍;马建军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失语( Broca’s aphasia ,BA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是由 Paul Broca于1865年首次提出且被广泛公认的一种失语症类型。临床特征以听理解能力相对良好、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一直以来为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

  • Ⅰ型重症肌无力的早期误诊分析

    作者:连黎红;谭凤玲

    目的:研究Ⅰ型重症肌无力(OMG)早期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Ⅰ型重症肌无力早期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以上睑下垂首发6例,单眼一条眼外肌麻痹首发10例,双眼多条眼外肌麻痹首发2例,单眼全眼外肌麻痹首发1例,类似眼病表现7例,经各种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结论多数Ⅰ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眼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理解认识,特别是婴幼儿及高龄老年人,以防漏诊、误诊,延误病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