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41
  • 曾用名: 当代医师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建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对腹部外科患者术后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王黔;王海斌;严芝强;谢海涛;杨弘鑫;张镭

    目的 探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满足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新海能混合糖电解质组)60例及对照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组)60例.术后1d开始对实验组患者空腹静脉输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1 000 ml,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葡萄糖1 000 ml,连续4d.监测输液后患者血糖、血钙、血镁及血磷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第1、2天输液前血糖均高于术前血糖(P<0.05),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输液后血糖与输液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钙均略低于术前(P=0.000),但术后第2天则与术前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0),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与术前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2天血镁均低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2天血磷均低于术前(P<0.05),而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磷低于术前(P =0.008),但术后第2天则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2).结论 混合糖电解质对血糖影响小,并能够补充血钙、血镁及血磷,且安全性高.

  • 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国产爱益声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与生活质量变化研究

    作者:宋岩;杨静;崔丹;白伟良;马秀岚

    目的 对植入国产爱益声成人语后聋患者的听觉能力和术后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对19例植入国产爱益声成人语后聋患者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问卷,在术后3、6个月和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问卷调查,并与术前CA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比较植入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1)术前CAP平均值为1.68,术后3、6个月及1年CAP平均值分别为3.21、5.11、5.26.CAP平均分在术后开机3、6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23、6.78,6.97,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CAP增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33,4.58,P<0.05),但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之间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P>0.05);(2)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自信心、活动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方面较术前有显著进步(P<0.05),在言语能力方面变化不大(P>0.05).结论 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爱益声国产人工耳蜗后,其听觉功能显著改善,同时随着听觉能力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作者:米新陵;李凡;胡玮;华伟

    目的 比较CO2激光联合光动力与单用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88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按患者意愿分2组,观察组(41例)患者使用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盐(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对照组(47例)仅用CO2激光清除疣体,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0.49%(33/41)]高于对照组[59.57% (28/4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51% vs 40.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8.2±2.3)d]短于对照组[(13.5±3.4)d,t'=6.78,P <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红斑、色素沉着等,均可耐受.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肛周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具有创面愈合时间快,不良反应轻可耐受的优点.

  • 房颤对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分析

    作者:刘千朔;周环;田沈;王正则;李静;杨艳

    目的 评价房颤是否能导致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且分析此种认知功能损害是否与脑梗死部位相关.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79例脑梗死患者入组(包括130例房颤组和149例非房颤组),进行24个月随访.对患者自然情况、血管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梗死部位进行登记,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分别评价入组起始、随访第1、24个月的MMSE分值,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评价MMSE减低在两组中有无差异及梗死部位在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中的影响.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认知功能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MMSE评分下降明显,MMSE评分下降与患者的脑梗死部位无明显相关(P=0.95).结论 在24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患有房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明显,同时此种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与患者原有梗死部位无关.

  • 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洁;李爱媛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56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8):多模式镇痛组(M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C组)于切皮前注射生理盐水0.5ml/kg,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射脂肪乳剂5ml.两组患者术中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经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消耗总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6h及24 h,M组患者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评分及QoR-40总分较C组高(P<0.05).手术后48 h,两组患者QoR-4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C组恶心发生率较M组高(P<0.05),但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运用多模式镇痛可以明显改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早期康复,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的部分并发症.

  • 小探头超声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小病变的应用研究

    作者:奚肇宏;田耀洲;梅军;李慧;夏军权;李洁;王进

    目的 观察小探头超声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小病变的疗效.方法 共入组35例患者,术前排除手术禁忌,分别行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送检,1、3个月随访胃镜.结果 35例患者的上消化道肿瘤性小病变均一次性切除成功,1例术中穿孔并转腹腔镜修补,所有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术后出血、穿孔、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PS辅助的ESD治疗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安全有效.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液性激素水平与精子活力的关系

    作者:吴萍;楼云霞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性激素水平对精子运动及人精子穿卵试验(SPA)的影响及与不孕的关系.方法 将68例EM患者分为不孕组(A组)和生育正常组(B组),30例非EM患者为对照组(C组),检测腹腔液E2、P水平和腹腔液中人精子运动力参数[平均曲线速度(VCL)、平均直线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直线运动精子活率(MOT)]和SPA穿卵率.结果 3组患者卵泡期腹腔液E2和P水平、腹腔液中人精子VCL、VSL、VAP、MOT和SPA穿卵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期,A、B组腹腔液E2和P水平、人精子运动力各项参数及SPA穿卵率均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M患者腹腔液E2和P水平和精子活动力参数、SPA穿卵率正相关.结论 EM不孕患者黄体期性激素水平低下,且腹腔液中精子活动力和穿卵率降低,可能是导致EM患者不孕的因素之一.

  • 儿泻停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文婷;陈昌斌;陈志勇;赵红梅;刘莉;欧阳红娟;罗艳红;唐娟;游洁玉

    目的 探讨儿泻停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按600例患儿挂号顺序尾数的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300例,联合治疗组口服儿泻停及蒙脱石散,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治疗第3天及第7天两组患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改变.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第3天治愈率及总有效率[45.3%(128/282)、87.9%(248/282)]高于对照组[35.3% (96/272)、78.7%(214/272),x2=5.86,P<0.05,x2=37.48,P<0.01];治疗第7天时,联合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91.5% (258/282)、97.9%(276/282)]高于对照组[71.3%(194/272)、80.1%(218/272),x2=8.59,45.04,P<0.01];联合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4%(9/282)]稍高于对照组[5.1% (9/27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泻停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效果优于单用蒙脱石散药物,显著改善患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项余华;叶月利;李有辉;柴余辉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镇静、镇痛及稳定循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68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4例.D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0.8μg/kg,10 min泵完,后以0.3~0.4.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始(T1)、术中10 min(T2)、术中20 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VAS)和镇静(Ramsay)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与To时比较,D组T1~T4时MAP降低,HR减慢(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不需作特殊处理;而C组MA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6例使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8例使用药物控制心率.与C组比较,D组在T1~T3时点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T1~T4疼痛评分则低于C组(P<0.05).结论 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较好的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而稳定循环,并能较好的满足术中的镇静、镇痛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并发症分析

    作者:王洪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7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6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组54例单独糖尿病患者;C组58例单独高血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1)A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2)糖化血红蛋白是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外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并发症复杂、发病率高等临床特点,通过对其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第二产程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效果的分析

    作者:徐映;罗卫明;凌洁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效果.方法 本院对64例第二产程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与64例产妇采取床头抬高30°的截石位分娩(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分娩效果.结果 观察组以坐卧位[24例(37.5%)]、蹲位[21例(32.8%)]及站立位[19例(29.7%)]为主;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产妇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1),Ⅰ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未发生会阴Ⅲ度裂伤,而观察组产妇发生Ⅱ度裂伤2例,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产妇剖宫产率、顺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助产,既能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又可提高会阴完整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程 第二 体位 分娩
  • 泉州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王翠玲;黄惠斌;魏东红;朱丹丹;王建设

    目的 探讨泉州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泉州地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或门诊登记的< 15岁的1型糖尿病患儿52例,为病例组.按1∶1配对法,另取泉州市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址与家庭条件均相似的健康儿童52例,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家族史、呼吸道感染史、肠道感染史、惊吓史、传染疾病史以及添加牛奶时间过早是1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染疾病史、惊吓史以及呼吸道疾病史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传染疾病史、惊吓史以及呼吸道疾病史是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儿童出现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及传染疾病,保持其心情舒畅,降低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礼应;陈志琴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科带涤纶环CVC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导管插入后记录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临床过程跟踪到满2年,导管失败或血栓形成被记录为终点事件,期间根据患者是否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或非血栓组.结果 血栓形成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非血栓组;而血白蛋白(Alb)低于非血栓组,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CRP、Alb、颈动脉粥样硬化、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导管感染、微炎症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与透析带涤纶环CVC血栓形成有关,CRP、低蛋白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导管相关感染是导管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刘俊勇;骆淑斐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本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治疗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内压(LVP)、左室射血分数(LVEF)、H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肽钠(BNP)、心胸比率(C/T)、5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作者:栗美荣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再将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月经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月经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 <0.01),其中3及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2及18个月时子宫内膜明显薄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仅观察组治疗6、12及18个月时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个月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药物的不良反应轻.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联合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预防术后EMP复发的作用,又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肱骨骨折术后镇痛

    作者:金晓伟;蒋毅;蒋学斌

    目的 研究小儿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小儿术后镇痛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患儿100例,ASA分级Ⅰ~ 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组(A组)50例,单纯芬太尼组(B组)50例.A组术后镇痛用药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10 μg/kg芬太尼+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术后镇痛用药20 μg/kg芬太尼+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后均用一次性镇痛泵(100 ml)行持续静脉镇痛治疗疼痛,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进行镇静、镇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镇静效果评分:A组与B组各时点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评分:A组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瘙痒.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芬太尼与单纯使用芬太尼比较,能获得同样镇痛镇静效果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减少芬太尼相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性乙肝抗病毒的疗效分析

    作者:蔡春琳;蒋芳清;李文娟;潘美民;陈跃飞

    目的 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3年6月至9月,本院接诊的200例慢性乙肝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2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C组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D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治疗.结果 四组慢性乙肝疾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效果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差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相较于其他几种抗病毒药物,能够更为快速、有效的抑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转录、复制,能够显著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芥子气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芥子气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郑庆虎;刘志国;陈祯祥;吴建华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芥子气软膏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11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芥子气软膏,8周为一疗程.比较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PASI评分、血清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可能与其调节血清VEGF含量有关.

  • 糖预处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顺茂;冯增利;刘红磊;任瑞锋;陈咏梅;于哲

    目的 探讨糖预处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前给予糖预处理及新的禁食水方法,即麻醉前6h禁食2h禁水,麻醉前2h口服含50 g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300 ml;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术前12 h禁食,术前6h禁水.于术前3h、术后第1、3、7天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定量监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评估患者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HOMA-IR明显高于术前,CD4+、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治疗组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HOMA-IR接近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CD4+/CD8+比值水平均接近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预处理可以缩短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时间,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强度,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FOXO4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常冰;王佳妮;陈玉帅;张岱;敖然;王颖;佟静;王炳元

    目的 通过酒精灌胃诱导急性酒精性肝病的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急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明确TNFα在急性酒精摄入导致肠黏膜损伤的机制,进一步阐明TNFα、叉头框蛋白O4(FOXO4)、NF-κB及紧密连接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TNFα组;模型+抗TNFα-IgG抗体组;模型+wortmannin组;模型+ IGF-1组;模型+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模型+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组,每组8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标本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FOXO4及NF-κB,生物化学及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TNFα等指标.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的ALT、AST、TNFα表达水平低,造模后的大鼠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给予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后,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造模前给予抗TNFα-IgG抗体及wortmannin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ZO-1及NF-κB mRNA水平与蛋白质水平:正常对照组大鼠小肠组织TJ(包括ZO-1和occludin)表达水平高,造模后的大鼠上述指标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给予TNFα及IGF-1后,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造模前给予抗TNFα-IgG抗体及wortmannin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酒精性肝病时血清大鼠体内增高的TNFα能降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分布及表达;血清TNFα水平影响FOXO4的活性,FOXO4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节NF-κB的表达,进而影响ZO-1的表达.

  • 骨髓组织印片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作者:施国美;莫伟明;陈燕;楚旭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54份同步进行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检查的临床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形态学诊断差异性.结果 骨髓组织印片在极度减少、明显减少、正常、轻度增多、明显增多、极度增多组中有核细胞量评估性能优于涂片(P<0.01),而与切片相近(P>0.05).印片有核细胞数量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而涂片细胞减少者印片大多正常或增加.以骨髓切片有核细胞量变化为标准,有核细胞减少组中涂片与印片符合率均较高(87.5%和96.9%);有核细胞量正常及增多组中印片符合率均高于涂片(87.8%和95.7% vs 68.3%和55.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片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指标性能评价总体上也优于涂片.浆细胞骨髓瘤(PCM)患者中印片浆细胞总量及幼稚浆细胞量高于涂片(42.73±10.47和13.60±4.83 vs 24.67±11.18和11.07±5.8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组织印片兼有涂片和切片的特征,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及肿瘤细胞浸润度等方面优于涂片,骨髓涂片与印片快速联检可以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水平.

  • 电转法沉默ABCE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天科;何珏

    目的 通过电转法沉默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BCE1基因对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肿瘤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设计及合成ABCE1的siRNA序列,电转法转染U87MG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ABCE1在电转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CCK-8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价沉默ABCE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ABCE1 mRNA和蛋白表达,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U87MG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87MG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E1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应用电转法沉默ABCE1基因可以明显降低U87MG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 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的相关研究

    作者:刘丹;郑穗联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差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早产儿共1 18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 058例自然受孕儿设为Ⅰ组,125例试管婴儿设为Ⅱ组,将ROP筛查结果记录,对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性进行pear-son x2检验,将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与ROP进行spearman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中ROP有138例,发病率为13.0%;Ⅱ组中ROP有17例,发病率为13.6%,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分类,两组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孕周与ROP呈负相关(r=-0.13,-0.159,P<0.05);胎数与ROP无关(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ROP呈正相关(r=0.096,P<0.05);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与ROP均无关(P>0.05).结论 温州地区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ROP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 骨靶向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的制备及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

    作者:田大为;何宏生;张鹏;黄晓华;赵辉;李刚;熊敏

    目的 探讨合成骨靶向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1)根据席弗碱原理合成聚合物.(2)红外、紫外和核磁对聚合物进行表征,测量氧化葡聚糖的分子量,醛基含量,阿仑膦酸钠-氧化葡聚糖聚合物中阿仑膦酸的含量,表阿霉素在聚合体中的载药量,体外羟基磷灰石结合实验验证亲骨性.(3)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验证聚合物对骨肉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探讨聚合物对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物质各有特殊的物理表征.氧化葡聚糖重均分子量(MW)为4 251 ±68,数均分子量(MN)为2 551 ±42,分子量分布宽度为1.78.氧化葡聚糖的醛基含量为(10.41±0.2)mmol/g.合成药物中表阿霉素(EPI)的载药量为(5.28±0.23)%.醛基与阿仑膦酸钠(ALN)反应的佳物质量比(投料比)应在5:2~3之间.ALN-Dex-EPI和EPI的羟基磷灰石(HA)吸附率分别为86.13%,13.91%.MTT实验中,ALN-Dex-EPI、EPI、ALN的IC50(单位:μg/ml)在24、48、72 h分别为0.142,0.505,0.219;0.251,0.739,0.518;45.21,27.97,18.96.在流式细胞实验中,EPI、ALN-Dex-EPI、ALN、Dex凋亡及坏死百分率(%)为80.13±4.05,97.01±2.58,31.53±6.9,14.01±2.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合成的骨靶向药物具有良好的体外亲骨性外,对骨肉瘤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促进凋亡作用.

  • 高糖环境下Ang-Ⅱ对小鼠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秦洁;聂琳;张晓亮;柳洁

    目的 高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观察足细胞形态学改变;观察损伤环境下足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nephrin、CD2AP mRNA表达、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经传代、诱导分化后分为6组:对照组、高葡萄糖组、高Ang-Ⅱ组、混合组、PKC抑制剂干预组及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各组培养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别于培养的24、48 h进行各组PKC活性测定(ELISA法)、RT-PCR检测nephrin、CD2AP mRNA的表达.结果 (1)高糖、高Ang-Ⅱ作用24 h后,足细胞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7.09±1.19) pmol/L vs (42.93±0.71) pmol/L,P <0.05],混合组升高更显著[(58.75 ±0.71)pmol/L,P<0.01],48 h各组PKC活性较同组24 h升高(P<0.05);(2)高糖组、高Ang-Ⅱ组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56.87±0.74,48.54±0.86,P<0.05),混合组减少的程度更加明显(11.7±1.54,P<0.01),PKC抑制剂干预组nephrin mRNA的表达较混合组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79±1.53,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各损伤环境下nephrin mRNA表达逐渐减少;(3)在损伤环境作用初期24h时,高糖组、高Ang-Ⅱ组CD2AP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高糖组、高Ang-Ⅱ组及混合组CD2AP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56.09±1.46、67.68±2.58、54.08±2.74,P<0.05),干预组CD2AP mRNA的表达较混合组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75±1.33,P<0.05);(4)培养48、72 h后高糖组、高Ang-Ⅱ组及混合组足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PKC抑制剂干预组于72 h时显示出降低细胞凋亡的趋势.结论 高糖、Ang-Ⅱ可激活足细胞PKC活性,下调足细胞nephrin、CD2AP mRNA表达,诱导足细胞凋亡.PKC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高糖、Ang-Ⅱ对足细胞nephrin、CD2AP mRNA表达的影响.

  •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血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月战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WBC)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重型损伤两组;1个月后随访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WBC和血糖的水平.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APTT、FIB、PLT、WBC及血糖水平.结果 轻中型TBI组、重型TBI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WBC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而PLT和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TBI预后不良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LT、FIB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降低(P<0.05);PT、APTT、WBC、血糖分别与GCS、OHS评分呈负相关,PLT、FIB与GCS、OH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血WBC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初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 不同时程寒冷对大鼠心血管功能和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

    作者:李晓媚;黄程;何玉莲;方伟进;熊燕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寒冷对大鼠心血管功能与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不同时程的寒冷动物模型,实验分(1)正常对照组、(2)寒冷12 h组、(3)寒冷24 h组、(4)寒冷48 h组;各寒冷组大鼠均置于4℃环境中,但可自由进食和饮水.经上述处理后,麻醉下迅速分离大鼠心脏、胸主动脉、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分别连实验灌流装置和数据记录系统;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灌流,先记录冠脉流量(CF)、左心室平均收缩压(mLVSP)、平均舒张压(mLVDP)、左心室平均压(mLVP)和左室内压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再进行心脏缺血-再灌注,并记录上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用器官浴槽法检测主动脉环收缩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用电刺激法分别检测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单次和强直收缩的大张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冷24~48 h明显降低大鼠CF[(9.0±1.7) ml/g和(9.8±1.3)ml/g vs(11.6±1.2)ml/g,P<0.05],寒冷48 h还增加mLVSP(P<0.01)和mLVP(P<0.05);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寒冷12~ 48 h均可缩短大鼠心脏复跳时间(均P <0.01),但寒冷24 ~48 h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后mLVDP和mLVP(均P<0.01);在血管环实验中,寒冷24 ~48 h均可降低血管环对60 mmol/L氯化钾[(0.63±0.13)g和(0.79±0.11)g vs (1.28±0.17)g,P<0.01]和1μmol/L苯肾上腺素[(0.62±0.18)g和(0.68±0.13)g vs (1.25 ±0.18)g,P<0.01]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但增加血管环对低浓度(3×10-8 ~3×10-7)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P<0.05);寒冷48 h还降低了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强直收缩张力[(4.14±0.62) N/cm2 vs (5.50±0.75) N/cm2,P <0.05;(3.00±0.57)N/cm2 vs (4.70±0.85) N/cm2,P <0.01].结论 4℃寒冷24 ~ 48 h可降低冠脉血流量,可增强大鼠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寒冷24~48 h可降低血管收缩并增加ACh诱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敏感性;寒冷48 h减弱骨骼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功能.

  •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力文;王万春;倪江东;黎志宏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的内含子4(Intron 4)和外显子7(exon7)等位基因变异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风险的关系,探索ANFH的遗传易感因素和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无髋关节外伤史的ANFH患者125例,按Ficat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期,健康人群126例作为对照组.静脉采血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并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eNOS基因Intron 4的27 bp重复序列多态性和exon7的G894T多态性.结果 经基因分析显示ANFH组eNOS内含子4等位基因的b/b型、b/a型、a/a型出现频率为:104/125(83.2%)、19/125(15.2%)、2/125(1.6%);正常对照组为120/126(95.2%)、6/126(4.8%)、0例(0).ANFH组的b/a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OR =4.501).经PCR-RLFP分析eNOS外显子7等位基因的894的G/G野生型、G/T杂合型、T/T纯合突变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ANFH组92/125(73.6%)、30/125(24.0%)、3/125(2.4%),正常对照组106/126(84.1%)、17/126(13.5%)、3/126(2.4%);ANFH组的G/T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94,OR=3.804).在ANFH组的内含子4序列中,特发性、激素性和酒精性病因的b/a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1/65(16.9%)、4/27(14.8%)、4/33(12.1%),其中特发性ANFH患者b/a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03,OR =2.975);在ANFH组的外显子7序列中,特发性、激素性和酒精性病因的G/T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5/65(23.1%)、7/27(23.6%)、8/33(24.2%),其中特发性ANFH患者G/T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357,OR =2.205).结论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内含子4序列中b/a等位基因的突变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增加,外显子7序列中G894T等位变异也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发性、激素性、酒精性病因中,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内含子4的b/a等位基因变异和外显子7的G894T变异对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更明显.

  • 针对性干预对航空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于均涛;许鹏;卢山;姜忠东;迟强;徐天朝;孙中华;王义娜

    目的 探讨针对性干预对航空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部队以连队为单位进行分层随机抽取478人(其中32人在干预过程中脱落)为干预组,选择同期未进入干预组的正常官兵列入对照组(180人),将影响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因素,编制较适合部队实际的支持性干预措施,转换工作方法,及时响应官兵的心理需求,合理统一服役目标,推广简单的自我调适方法及小组座谈等,对航空官兵整体进行心理干预,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分析两组航空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地勤、空勤人员总分及各因子分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机关人员干预前后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军衔官兵干预后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5或P <0.01);不同学历官兵干预后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根据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

  •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形成与前循环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爱娥;魏立亚;金玉华;张海军

    目的 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前循环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624例,应用颈动脉斑块的Crouse、斑块指数以及内-中膜(IMT)评价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和非责任病灶侧相比,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P<0.05);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越低,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负相关(r=-0.546,P=0.004);IMT评分越高,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0.672,P=0.003).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与病灶侧颈动脉硬化合并斑块形成的程度,更与斑块性质有关,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IMT对于预测前循环脑梗死预后有一定意义.

  • 阿德福韦酯所致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永红;王文龙;田沂;唐晓鹏

    患者,男,38岁.2002年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一年余,自行停药半年后改用干扰素治疗半年,2006年起开始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至2014年2月,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无病毒复制.2012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背疼痛,间断发作,并自下而上依次蔓延至双下肢、双侧肋骨,双膝关节疼痛明显,轻微活动即疼痛难忍,不能行走,因疼痛逐渐加重于2013年10月25日在本院查电解质示血磷0.49 mmol/L(正常值0.90~ 1.34 mmol/L),骨扫描为严重骨质疏松,考虑“骨质疏松症”,予碳酸钙/维生素D3补钙,利塞磷酸钠抑制骨吸收等对症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2014年2月19日以“药物所致低磷性骨软化”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骨关节病、肾病、结缔组织病”等病史.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后导管移位一例

    作者:高岱佺;宿英英

    患者,女,68岁,因“头痛2d,意识障碍1d”于2013年2月11日入院.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入院时查体:T37.6℃,R 23次/min,P 102次/min,BP 168/98 mmHg(1mmHg =0.133 kPa),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双侧咽反射消失,刺激后四肢可活动,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差,双侧病理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头颅CT显示右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压迫脑干.入院后给予脱水、降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营养支持首先采用鼻胃管喂养,之后发现多次胃潴留(胃液残余量>200 ml),为减少误吸的发生,给予鼻空肠管置入.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意识恢复,复查头颅CT出血吸收,但患者吞咽功能一直不能恢复,在发病第5周时,给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jejunostomy,PEGJ),术后伤口无感染,有呃逆和恶心发生.术后第6天清晨,发现PEGJ导管尖端出现在患者口中,分析为PEGJ导管尖端的严重移位,因患者呃逆恶心导致导管自空肠回到胃内,又自贲门经食管和咽部,到达口内.患者家属拒绝再次行内镜,故将PEGJ管拔除,经PEG喂养,予胃肠动力药物对症处理,无呕吐误吸发生.

  • 定喘穴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

    定喘穴,属于经外奇穴,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对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等治疗效果显著[1].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病症疗效确切,被针灸界广泛应用.笔者就定喘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医学文献记载定喘穴称“喘息穴”、“治喘穴”,其代号为Extra point-B1(EX-B1).此穴相关报道早见于1954年出版的第11期《北京中医》杂志中关于《支气管性气喘的针灸疗法》中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2].《针灸腧穴学》[3]早作为中医教材中明确定位定喘穴为第7颈椎中点(大椎穴)旁开0.5寸处.定喘穴也作为48个标准经外奇穴之一收录于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其定位为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4].

    关键词: 定喘 综述
  • TNF-α,IFN-γ,IL-4,IL-10,IL-17在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曾汝良;江振友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IL-4、IL-10、IL-17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0例肺结核患者、30例结核治疗完成者、30例结核病潜伏感染者和30例健康人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结核患者血清IL-4、IL-10、IL-17及TNF-α明显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检测TNF-α、IFN-γ、IL-4、IL-10、IL-17因子在抗结核前后表达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有助于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

  • 低分子肝素联合标准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

    作者:王军华;张彦;李国平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标准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6例晚期乳腺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抗凝组在标准化疗加或不加Herceptin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d,连用10 d,21 d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评价疗效,对照组仅采用标准化疗加或不加Herceptin治疗.结果 抗凝组近期疗效(69.57%)稍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凝组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凝组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基本相同.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KPS评分及高凝状态,有提高化疗疗效趋势,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治疗临床探讨

    作者:孙永年;邱永生

    目的 探讨监管系统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治疗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知和应对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与9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痨治疗,观察分析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肝损伤临床病因及干预措施疗效.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损伤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对肺结核治疗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应予以关注,强化临床观察、肝功能监测及临床干预,以减少复发、耐药,为加强监管提供医疗保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表型

    作者:彭红;陈平;周子靖;王凯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也是一种具有肺部和肺外表现的复杂综合征,其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合并症、影像学表现、疾病进展、对治疗的反应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于是,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COPD表型这一概念,并认为应从表型方面对COPD的异质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表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2010年Han等[1]撰写了共识报告,提出表型是COPD研究的未来方向,此后,COPD表型研究便成为了呼吸病学研究的热点.COPD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目前COPD表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PD的稳定期.

  • 免疫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唐剑;陶晓南

    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慢阻肺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职业粉尘暴露、生物燃料、空气污染也为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微生物的定植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促进疾病发展.长期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刺激,如吸烟,引起过氧化物增加,引起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多种炎症细胞聚集及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症细胞及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导致肺实质损伤及气道重构,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慢阻肺患者各级气道可见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持续存在,可见免疫反应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抗生素治疗新理念

    作者:郭婷;罗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2%,而世界范围内COPD为排名第四位的死亡原因,到2020年还将会升至第三位[1].COPD频繁发作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使患者的气道炎症持续加重,肺功能急速恶化,显著增加了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合理治疗成为了当务之急.长期以来,对于AECOPD是否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直处于争论,且随着每年大量研究文献的更新,近年来新的理念也被陆续提出,甚至有些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国内外新近发表的文献,就有关AECOPD抗菌治疗的问题阐述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作者:张晗;罗红;陈平;李柳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据统计,加拿大患病人数为700 000人,全球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三位死亡原因,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 COPD病理机制其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与气道及肺组织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使中央气道(内径>2~4 mm)黏液腺分泌增加,纤毛功能障碍.使外周气道(内径<2mm)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增大,延缓肺内气体排出,功能残气量增加.另外,肺实质广泛破坏导致肺弹性回缩力下降,使呼出气流的驱动力降低,造成呼气气流缓慢.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

    作者:周爱媛;陈平;蔡珊;彭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亦是一种公认的异质性疾病,COPD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展、治疗反应、肺功能下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异质性同样体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目前,不同的表型被广泛用于描述稳定期COPD患者,并且对疾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1-4].有学者试图通过将表型应用于AECOPD以指导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如炎性表型,病因表型,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等,笔者就AECOPD表型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COPD的病情评估

    作者:杨珍;赵丽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常见病,2014年GOLD发布的“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中对COPD的定义如下:“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以持续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这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达8.2%[1],患病率之高不可忽视.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预计,至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另一项较新的研究显示至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2].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李进华;陈燕;蔡珊;彭红;陈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虽然其病变主要累及气道,但肺血管的损伤也是该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肺血管损害普遍存在于COPD患者中,轻度COPD患者即有显著的肺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1].肺血管功能受损可影响气体交换,并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COPD患者生存率的降低密切相关[2].目前COPD中肺血管损伤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肺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长期治疗和管理

    作者:陈平;蔡珊;彭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四大慢性病之一,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其目标分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即减轻当前症状,包括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长期目标,即降低疾病风险,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中国医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