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중국중서의결합급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9691
- 国内刊号: 12-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医疗风险小化的县区级医院抢救策略
目的:探讨县区级医院医疗风险小化的抢救策略及相关管理要点。方法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方法,分析区县医院医疗风险小化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合理有效的临床医疗运作流程,及时进行必要的紧急初始检查,掌握不同危急情况下的抢救程序,及时会诊,遵循新治疗用药指南或专家共识,端正治疗动机、大化治疗效果,边治边诊,医患沟通到位、医疗文书记录要及时,有步骤地提高危重和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及时纠正错误和失误、及时有效进行危机公关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与实验指标和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上海第七人民医院脑病科住院的208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AR率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反应敏感(AS)组,以同期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3组受试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AR及PLT、RDW-CV、Hcy的相关性。结果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AR总发生率为29.32%(61/208)。其中:气虚血瘀证165例,AR发生率为26.06%(43/165);风痰阻络证32例,AR发生率为43.75%(14/32);肝阳暴亢证11例,AR发生率为36.36%(4/11);各中医证型A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AS组各中医证型患者PLT、RDW-CV、Hcy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LT、RDW-CV水平以AR组气虚血瘀证升高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109/L):212.16±66.48比187.54±56.85,RDW-CV:(14.34±3.16)%比(13.20±2.16)%,均P<0.05〕;Hcy水平以AR组风痰阻络证较AS组升高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μmol/L:27.29±18.64比21.36±14.61,P<0.05)。气虚血瘀证中PLT〔优势比(OR)=1.0072,95%可信区间(95%CI)为1.0012~1.0132,P=0.0185〕、RDW-CV〔OR=1.1654,95%CI为1.0079~1.3474,P=0.0388〕升高是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论 RDW-CV、PLT、Hcy升高也是反映AR产生的指标,特别是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两型。
-
中成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DCM难治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每组1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泼尼松40 mg/d,每5 d减5 mg,至5 mg/d维持;治疗Ⅱ组在治疗Ⅰ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粒0.3 g),每日3次。3组疗程均为2个月。于治疗后1周、2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示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钠肽(BNP)等指标,同时观察心电图、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常规、尿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81.2%(13/16),81.2%(13/16)比43.8%(7/16);治疗后2个月:87.5%(14/16),93.7%(15/16)比50.0(8/16),均P<0.05〕,3组治疗后LVEDV、LVESV、BNP降低,LVEF均升高,且治疗后2个月治疗Ⅱ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Ⅰ组〔LVEDV(mL):142.4±33.0比174.8±52.5,LVESV(mL):111.6±23.7比132.4±29.0,LVEF:0.421±0.037比0.390±0.045,BNP(μg/L):1.944±0.751比3.038±1.905,均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DCM难治性心衰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双黄连对乌头碱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乌头碱对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并探讨双黄连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剂(CCK-8)检测乌头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建立乌头碱损伤模型,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含0.1%二甲亚砜的完全培养基)、双黄连对照组(加入50μg/mL的双黄连)、黄芩苷对照组(加入20μmol/L的黄芩苷)、乌头碱中毒组(加入100μmol/L的乌头碱)、双黄连干预组(加入100μmol/L的乌头碱和50μg/mL的双黄连)、黄芩苷干预组(加入100μmol/L的乌头碱和20μmol/L的黄芩苷),各组均培养PC12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双黄连及黄芩苷干预前后PC12细胞吸光度(A)值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化学比色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Glu、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μmol/L乌头碱处理PC12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明显降低(A值:1.003±0.042比1.685±0.030,P<0.05),所以本实验将100μmol/L乌头碱与PC12细胞孵育24 h作为后续实验的干预浓度。空白对照组的正常PC12细胞为95.89%;而乌头碱中毒组损伤的PC12细胞达到64.27%,其中早期凋亡率达45.46%;双黄连干预组和黄芩苷干预组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至33.24%和28.22%。与空白对照比较,双黄连和黄芩苷单独作用对照组细胞活性及PC12细胞释放的Glu和GAB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头碱中毒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A值:1.056±0.039比1.722±0.083),PC12细胞释放的Glu和GABA含量显著升高〔Glu(μmol/L):5.295±0.137比3.433±0.138,GABA(μmol/L):0.769±0.020比0.528±0.012,均P<0.05〕;与乌头碱中毒组比较,双黄连干预组和黄芩苷干预组PC12细胞活性明显增加(1.202±0.059和1.180±0.032),Glu含量显著减少(4.055±0.086和3.984±0.057),GABA含量显著增加(0.809±0.016和0.930±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双黄连干预组细胞活性增加程度较黄芩苷干预组更显著;双黄连干预组与黄芩苷干预组Glu和GAB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lu和GABA的改变可能是乌头碱所致神经毒性机制之一;双黄连可能通过其主要成分黄芩苷降低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从而拮抗乌头碱的神经毒性。
-
重症监护病房念珠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收集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腹水、胆汁等标本念珠菌培养呈阳性的资料,对3年来ICU念珠菌感染情况、阳性标本分布、不同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ICU共入住患者2412例次,念珠菌感染407例(16.9%),3年间念珠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至2013年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3.4%(77/573)、16.1%(146/907)、19.7%(18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株念珠菌来自痰液166株(占40.8%),尿液157株(占38.6%),腹水53株(占13.0%),血液13株(占3.1%),胆汁11株(占2.7%),其他7株(占1.7%)。菌属分布主要是白色念珠菌(174株)、光滑念珠菌(131株)、热带念珠菌(83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12株)等,也检出少见的葡萄牙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2株)。从2011年至2013年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013年高,2012年低,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为0,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分别为10.9%、27.8%、9.6%),其次是伏立康唑(分别为6.6%、11.0%、0)、氟康唑(分别为4.7%、7.4%、1.9%),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ICU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
-
人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SCI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撞击法复制SCI模型,术后不予以治疗;甲泼尼龙组:SCI术后静脉推注(静推)大剂量甲泼尼龙(30 mg/kg)冲击治疗,4 h后重复1次,此后静推甲泼尼龙30 mg/kg,每日2次,共3 d;人参+BMSCs组:SCI术后服用人参超微粉碎颗粒300 mg/kg,每日2次,共20 d,伤后7 d于损伤处移植大鼠BMSCs 5μL,浓度为1×107个/μL。各实验组定时观察行为学改变(BBB评分),术后30 d在镀银染色下观察脊髓组织学的变化,并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感觉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双后肢均出现暂时性活动迟缓,7 d后功能恢复接近正常。SCI模型组伤后出现双后肢瘫痪,而甲泼尼龙组与人参+BMSCs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以人参+BMSCs组恢复较为明显,达到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SCI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降低;与SCI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BBB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以人参+BMSCs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两组术后12 d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分:5.23±1.22比3.61±1.03,P<0.05)。脊髓组织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在灰质中分布均匀,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银染阳性神经纤维,相互平行,规则排列;SCI模型组可见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灰、白质缺损明显;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组织坏死程度较SCI模型组有所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SCI模型组已失去正常波形;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治疗后SEP与MEP潜伏期均较SCI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缩短,峰-峰值均较SCI模型组有显著增加,其中人参+BMSCs组的变化优于甲泼尼龙组〔SEP:潜伏期(ms):3.31±0.36比4.66±0.33,峰-峰值(mV):0.10±0.01比0.05±0.01, MEP:潜伏期(ms):3.40±0.13比4.24±0.31,峰-峰值(mV):41.12±0.56比16.46±2.83,均P<0.05〕。结论人参+BMSCs移植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ALI/ARDS机械通气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为主方的中医辨证治疗〔组成:黄芪15 g,党参15 g,当归10 g,厚朴10 g,陈皮10 g,青皮10 g,桃仁10 g,白芍12 g,赤芍12 g,枳实6 g,蒲公英30 g,炒莱菔子30 g,谷芽20 g,麦芽20 g,芒硝9 g(冲化),大黄10 g(后下)〕,每日1剂,共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8 d腹内压(IAP)、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AP、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两组治疗后IAP与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18 d低,且以中西医结合组的降低更显著〔IAP(mmHg,1 mmHg=0.133 kPa):0.91±0.69比2.08±0.92,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分):48.33±10.41比88.33±20.21,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中毒性肠麻痹、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16.7%(8/48)比39.6%(19/48),中毒性肠麻痹:16.7%(8/48)比43.8%(21/48),腹胀:10.4%(5/48)比37.5%(18/48),腹泻:6.3%(3/48)比33.3%(16/48),均P<0.05〕。结论大承气汤辨证疗法可有效减少ALI/ARDS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
-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以甲状腺占位病变收住入院的患者,利用常规二维超声筛查出直径≤10 mm的162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分别利用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照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对TM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良性结节118个,恶性结节44个。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敏感度:88.64%(39/44)、90.91%(40/44)、95.45%(42/44)比81.82%(36/44),特异度:91.53%(108/118)、92.37%(109/118)、95.76%(113/118)比85.59%(101/118),准确率:90.74%(147/162)、91.97%(149/162)、93.26%(151/162)比84.56(137/162),阳性预测值:79.59%(39/49)、81.63%(40/49)、83.67%(41/49)比67.92%(36/53),阴性预测值:95.58(108/113)、96.46%(109/113)、97.35%(110/113)比92.66%(101/109),均P<0.05〕。结论在对TMC的诊断上,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使用效果佳。
-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部位选择的研究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采用右室流出道区域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下壁AMI伴二度或三度AVB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7例和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48例。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行右侧股静脉穿刺,放置6F鞘管,送入二极临时起搏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在X线引导下由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跨三尖瓣送至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在X线透视下撤回电极,稍微顺时针旋转电极后前送,使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观察两组从开始右侧股静脉穿刺完成电极植入至起搏部位时间、起搏阈值和起搏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时间短于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s:324±150比354±152,P<0.05),起搏阈值均明显高于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V:0.9±0.4比0.7±0.3,P<0.05);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0(0/48)比2.13%(1/47)〕、起搏不良发生率〔10.42%(5/48)比17.02%(8/47)〕及心室纤颤(室颤)、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短阵室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比12.77%(6/47)〕均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结论对下壁AMI伴二度或三度AVB患者采用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
-
胞质型磷脂酶A2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胞质型磷脂酶A2α(cPLA2α)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6例,极重度组24例,以同期9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cPLA2α水平;用酶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OPD各组血清cPLA2α和血UA水平均显著升高;随着COPD分级严重程度加重,COPD轻、中、重、极重度组患者cPLA2α、UA水平逐渐升高、NOx水平逐渐下降〔cPLA2α(ng/L):125.60±8.17、155.20±6.42、190.20±9.32、255.80±11.28比88.50±7.99,UA(μmol/L):381.23±32.22、434.95±87.71、464.81±52.65、487.45±82.61比241.95±52.33,NOx(μmol/L):59.90±17.52、45.60±6.17、38.20±4.08、25.70±3.04比74.90±18.31,均P<0.05〕。不同严重程度COPD各组间血cPLA2α和血清NO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LA2α和NOx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798,P=0.013)。结论联合检测血中cPLA2α和NOx可诊断COPD严重程度,cPLA2α可以作为COPD分级的新靶标。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是否可以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因细菌感染诱发AECOPD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每日取静脉血监测PCT水平,自主呼吸试验(SBT)耐受良好者予以撤机拔管。撤机后密切观察48 h,以首次脱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结果共入选52例患者,脱机成功组38例,失败组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功组和失败组入院时PCT水平(μg/L)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33±1.35和5.37±1.34),撤机时PCT水平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37±0.39和1.74±0.42),且成功组PCT水平明显低于失败组(t=2.971,P=0.005)。结论 PCT可以作为一项撤机指标,用来指导AECOPD患者撤机时间的选择。
-
补肾活血法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组方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2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KI模型组、补肾活血法组方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的方法复制AKI模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法组方10μL · g-1· d-1,AKI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6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收集各组小鼠静脉血,检测血肌酐(SCr)水平;取肾组织观察肾质量,并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AT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KI模型组体质量、肾质量显著降低〔体质量(g):17.18±0.29比19.33±1.43,肾质量(g):0.28±0.01比0.32±0.11,均P<0.01〕,SCr、ATN评分均显著升高〔SCr(μmol/L):86.77±10.97比14.37±0.81,ATN评分(分):3.33±0.52比0.17±0.41,均P<0.01〕;与AKI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体质量(g:18.70±0.28)、肾质量(g:0.31±0.01)显著升高,SCr(μmol/L:21.98±5.52)、ATN评分(分:2.00±0.63)显著下降(均P<0.01)。光镜下可见:AKI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形态大致正常;治疗组小鼠肾小管坏死程度较AKI模型组明显减轻,肾小球大致正常。结论补肾活血法组方能降低顺铂诱导的AKI模型小鼠的SCr,改善其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AKI有治疗作用。
-
灵芝多糖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GLP)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复苏再灌注组(NS组)和GLP复苏再灌注组(GLP组)。股动脉放血10 min内使平均动脉血压(MAP)降至30~40 mmHg(1 mmHg=0.133 kPa)制备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维持40 min后给予抗休克治疗,NS组快速回输自体血及静脉滴注(静滴)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GLP组除用GLP代替生理盐水外,其他处理同NS组。假手术组仅给予插管并维持血压测定状态,不进行放血及复苏过程。3组分别于休克前(S0)、休克40 min(S40)及复苏再灌注40 min(R40)和90 min(R90)观察血中TNF-α含量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数。于R90时检测血清内毒素及肠黏膜TNF-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Chiu)。结果①3组动物S0时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随时间延长,NS组和GLP组R40和R90时血液细菌培养阳性动物数逐渐增加,说明细菌移位增加,但GLP组R40和R90时血液细菌培养阳性动物数明显少于同期NS组水平(只:R40时2比4,R90时4比6,均P<0.05);血液中细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葡萄球菌等。R90时,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和GLP组血浆内毒水平均明显升高(kU/L:1.823±0.963、1.361±0.529比0.064±0.036,均P<0.05)。②光镜下,NS组肠绒毛水肿,上皮层下间隙增宽,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GLP组肠黏膜损伤较NS组明显减轻;GLP组和NS组Chiu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而GLP组较NS组明显降低(分:1.44±0.64比3.79±1.23,P<0.05)。③NS组和GLP组血中TNF-α含量随缺血/再灌注(I/R)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R90时达峰值,且均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而GLP组较NS组明显降低〔吸光度(A)值:33.350±7.950比85.080±4.330,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和GLP组肠黏膜TNF-α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GLP组含量明显低于NS组(A值:96.38±8.59比167.73±12.32,P<0.05)。结论 GLP对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救治过程中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与拮抗TNF-α释放有关。
-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的临床疗效,并寻求其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各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3例。观察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遵循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法则,选取膻中、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穴(双)行针灸治疗,每次留针20 min,针灸治疗结束5 min后,于双侧足三里穴各注射胃复安1 mL,每日1次;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胃复安10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后3 d、5 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5、7d呃逆发生频率和呃逆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d、5d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 d:88.4%(38/43)比51.2%(22/43);治疗后5 d:95.3%(41/43)比62.8%(27/43),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治疗后呃逆发生频率逐渐降低,呃逆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治疗后7d为低,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显著〔呃逆发生频率(次/d):0.57±0.08比2.04±1.78;呃逆持续时间(min/次):1.07±0.68比9.23±5.69,均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者。
-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48 h内入住天津市南开医院的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8例给于抗血小板、降脂及脑保护治疗;补阳还五汤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和7 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西医治疗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治疗前血清MMP-9和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MMP-9(μg/L):403.3±32.9,417.9±45.3比86.5±6.1;hs-CRP(mg/L):7.4±0.7,6.9±0.6比2.2±0.4;均P<0.05〕。两组MMP-9和hs-CRP水平于治疗72 h时高,治疗7 d时降低;治疗7 d时西医治疗组和补阳还五汤组MMP-9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72 h时〔西医治疗组:MMP-9(μg/L):190.4±58.0比528.9±65.1,hs-CRP(mg/L):5.8±0.7比11.1±0.8;补阳还五汤组:MMP-9(μg/L):89.5±11.4比437.6±55.2,hs-CRP(mg/L):3.1±0.9比7.3±0.6,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经规范治疗后均逐渐下降,且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提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疗效。
-
丹参注射液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小儿18例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吸氧、抗感染、补液、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0.4 mL · kg-1· d-1,每日1次,共14 d。观察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喘息缓解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并观察3组受试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喘息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喘息缓解时间(d):2.3±0.8比5.2±1.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6.8±1.5比8.4±1.1,均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eNO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9:30.3±9.5、30.4±8.2比13.6±3.4,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FeNO均明显降低,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变化更显著(×10-9:18.6±4.7比24.0±6.8,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可显著下调FeNO,从而减轻气道炎症,有效地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
电项针治疗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济南军区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成人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资料不全者后,终纳入患者电项针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头部低温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电项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格拉斯哥-匹特兹堡昏迷评分(G-PCS评分)的变化,根据GCS和G-PCS疗效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及G-P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项针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及G-P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CS评分(分):6.22±2.66比4.33±1.35,G-PCS评分(分):22.96±6.22比17.53±4.68,均P<0.05〕,且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GCS评分(分):6.22±2.66比5.17±3.01,G-PCS评分(分):22.96±6.22比16.78±7.96,均P<0.05〕。②以G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73.7%比50.0%,P<0.05);以G-P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84.2%比61.1%,P<0.05)。结论电项针治疗能够提高改善HIE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临床疗效确切。
-
56例超敏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急诊内科常见的急症[1],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但在临床上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对有机磷农药特别敏感的患者,服毒后迅速出现难治性休克、呼吸衰竭(呼衰)、昏迷、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不全,这类患者病死率高,休克时间长,纠正困难,纠正后仍需长时间使用升压药物维持,称之为超敏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本院急诊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AOPP患者892例,其中超敏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6例,发病率6.28%,治愈率81.82%,现分析报告如下。
-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脑卒中大会中指出,急性脑梗死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残致死的第一位原因。溶栓治疗是血管再通的理想方法,但由于治疗时间窗(发病3~4.5 h)的限制,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率很低(1.6%)[1],所以失去溶栓机会的病例颇多。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及减少致残率成为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急性阿维菌素中毒19例临床治疗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药中毒频频发生,且种类多、成分复杂,给临床医生救治中毒病例带来一定的困难。阿维菌素中毒即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农药中毒。本院2011年至2013年10月共收治阿维菌素急性中毒患者19例,经过积极救治,全部成功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
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一组由感染引起的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脓毒症主要是由炎症反应、免疫紊乱、凝血系统活化以及纤溶抑制相互作用形成的级联反应过程,其中凝血系统活化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环节[1]。凝血功能异常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并发MODS时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恶化的中心环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包括3种机制[2]:①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组织因子诱导凝血酶产生,血小板活化聚集;②全身生理性抗凝机制受损:如抗凝血酶(AT)系统、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系统受损;③纤溶系统受抑:使纤维蛋白微栓的清除迟缓。
-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前早期评估与处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是指来源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可分非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两类。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UGIB)是急诊科就诊患者中常见的原因之一。2009年国内指南及2010年国际共识中统计ANUGIB年发病率分别为50/10万~150/10万和48/10万~160/10万,病死率分别为6%~10%和10%~14%[1]。在美国,伴或不伴并发症的AUGIB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4~2.7 d,费用为5632美元及3402美元[1]。
-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CT、MRI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
本刊在各种数据库中文献的查询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开始加入万方数据。杂志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万方医学网或万方数据上进行查询或下载,万方医学网网址:www.med.wangfangdata.com.cn;万方数据网址:www.wangfangdata.com.cn。也可到本刊网站查阅电子版杂志。
万方医学网查询方法:①进入万方医学网主页www.med.wangfangdata.com.cn,在网页上端选择“期刊导航”字段;②在新网页中输入刊名或ISSN、CN号后选择“中国期刊”字段并点击期刊搜索;③在新页面中点击期刊链接后则可进入期刊主页;④在期刊主页中可按年、期检索杂志内容。 -
本刊对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著类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其他类别稿件(如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治则·方剂·针灸、病例报告、综述等)不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其中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年第21卷作者索引
-
本刊对标注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的有关要求
本刊从2012年1期起,凡文章内及图片说明中标注的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均使用“低倍放大”、“中倍放大”或“高倍放大”表示。图片放大倍数低于200倍为低倍,等于200倍为中倍,大于200倍为高倍,例如“HE ×40”将标注为“HE 低倍放大”,不再标注具体放大倍数。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紧随文字叙述之后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使用其他刊物的原图表,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表的书面材料。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
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应特别注意对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流畅性。
来稿需经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附带版权转让协议)可在本刊编辑部索取。推荐信应证明稿件内容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单位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科研论文一般具有职务作品的属性。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原创性研究论文,本刊要求稿件推荐信须由享有该研究知识产权的单位(即科研立项单位、病例资料所在单位)出具;多中心研究的推荐信可由作为该项研究主持者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所在单位出具。述评、综述、论坛类稿件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并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须出示单位证明,并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
-
本刊对计量单位及数字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量的名称应根据GB 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规定使用,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计量单位使用正体。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 kg-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 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表示为“(75.4±18.2)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A”。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或cm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关键词: 中文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年第21卷关键词索引
-
本刊关于临床试验和伦理的一般要求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
电除颤32次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风暴1例
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室速/室颤)≥2次,从而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并需要紧急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本院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反复发生室颤患者进行自动除颤并24 h监护,在除颤32次后恢复了窦性心律,报告如下。
-
清半夏中毒昏迷抢救成功1例
半夏有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外用可消肿止痛。因其毒性较大,多炮制后使用,依炮制方法不同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而在制半夏的中毒报道中尚无清半夏中毒的相关资料[1-4]。
-
抢救高龄老人氟乙酰胺中毒1例体会
救治1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81岁,因自服氟乙酰胺中毒后出现昏迷,持续抽搐,两眼上翻,口、鼻、耳出血,二便失禁,在当地医院未进行特殊处理。入院时脉搏(P)144次/min,呼吸频率(RR)44次/min,血压119/78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约2 mm,右侧瞳孔7 mm,对光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值6.94,氧分压(PaO2)72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37 mmHg;乳酸15 mmol/L,白细胞计数(WBC)26.3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8,淋巴细胞比例0.25,单核细胞1.14×109/L,丙氨酸转氨酶(ALT)1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77 U/L,乳酸脱氢酶10.27μmol · s-1· L-1,血尿酸812μmol/L,血糖12.51 mmol/L,血钠、血氯、血钙均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2.3 s,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癫痫持续状态。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再次荣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再次荣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中心,是集科研、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图书情报研究所、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单位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组建而成,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
裘昌林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裘昌林主任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从事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研究治疗40余年,对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提倡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斜,其起病突然,常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蹙额、皱眉、露齿、鼓腮、闭目等动作困难,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初起可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临床可将此病分为3期: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14 d)和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神经损伤后数小时内,神经元胞体、轴突、髓鞘、末梢感受器等将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损伤的轴突胞体肿大、尼氏体溶解、轴浆内细胞器肿胀溶解、微管微丝断裂,随时间延长损伤加剧[1],所以急性期的正确有效治疗对面瘫的预后非常重要,而延迟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差,后遗症越明显,虽然也能改善症状,但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原因是单侧面神经因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长期水肿、压迫,神经纤维的损伤脱髓鞘病变已经不可逆[2]。裘老运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非常满意,能在1周左右快速治愈。笔者总结了裘老的方案,现对此方案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汇报如下。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11 12 |
199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5 | 02 03 04 05 06 |
1994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