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经60Co照射后线粒体量与功能的改变

    作者:孙青菊;王学敏;朱克军;龙建刚;缪明永;焦炳华

    目的:检测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受到60Co 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mtDNA)的相对含量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探讨γ射线照射后细胞线粒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细胞活力;采用竞争PCR法测定mtDNA的相对含量;荧光染料R123和TMRM分别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酶标分光仪测定线粒体呼吸链氧化酶-NADH氧化酶反应2 min内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60Co γ射线照射后,照射组细胞明显肿胀,变短,边缘不整齐,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细胞活力(0.359±0.02)明显低于正常组(0.598±0.03,P<0.05);线粒体膜电位约下降为原来的50%;NADH氧化酶活性也降低,大反应速度由48.93 μmol/(mg*min)降为27.80 μmol/(mg*min);以核18S rDNA为内参照,照射组mtDNA相对含量为(1.680±0.08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296±0.077).结论:γ射线照射后,WI-38细胞mtDNA相对含量的增高可能是线粒体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 HSP70对大鼠IL-1β性发热及脑内 AVP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晓岚;刘利丹;李妍;曹宇;赵书芬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对大鼠IL-1β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与脑内精氨酸升压素(AVP)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探讨HSP70是否参与热限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HS)处理组(A组)和经热应激处理前10 min加用放线菌酮(CHX)组(B组),Western 印迹法观察热应激处理后0、4、8、12、16 h各自下丘脑内HSP70的表达水平.(2)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HS+IL-1β组,经热应激处理后,在HSP70表达高时,向其下丘脑视前区(POA)注射IL-1β;②CHX+HS+IL-1β组,于应激前10 min腹腔注射CHX;③IL-1β组,仅注射IL-1β;④对照组,仅注射1 μl生理盐水.连续观察体温变化指标8 h,绘制体温变化曲线.(3)30只大鼠按方法(2)分为4组及HS组(只进行热应激处理,不注射IL-1β);测定体温变化曲线中体温高峰时各自脑内AVP含量.结果:(1)各时间点A组HSP7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4、8、12、16 h的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 h,其中12 h的表达水平高(P<0.01).(2)IL-1β注射后15 min,体温开始升高,120 min达发热高峰.HS+IL-1β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变化指标与IL-1β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高表达的HSP70能明显抑制IL-1β性发热的幅度.单独注射IL-1β 120 min时VSA中AV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S+IL-1β组(P<0.05),而与CHX+HS+IL-1β组无显著差异.各组间大鼠体温高峰期下丘脑中AVP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高水平表达的HSP70能抑制IL-1β性发热;HSP70对IL-1β性发热的抑制作用是否与VSA中AVP含量的变化有关,是否参与了大鼠的热限作用仍待进一步探讨.

  • 氨甲酰血红蛋白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中的意义

    作者:王美雯;梅长林;樊雨良;缪海钧;陆遥;刘沁;张凯璇

    目的:探讨氨甲酰血红蛋白(CarHb)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51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和36名健康人的CarHb(μg CV/g Hb);血透组计算透前血尿素氮与CarHb比值(BUN/CarHb),并与血清白蛋白(Alb)、校正蛋白质分解率(nPCR)作相关性分析;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评估受试者的营养状态.结果:血透组 CarHb高于对照组[(102.5±28.9) vs (30.0±6.1) ],低于非透析慢性肾衰竭组(139.9±52.0),差异显著(P<0.01).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CarHb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透患者CarHb与透前血尿素氮、肌酐无相关性,但BUN/CarHb比值与Alb、nPCR呈显著正相关(P<0.01).SGA评估显示,血透组营养状况越差,BUN/CarHb比值越低(P<0.01).结论:BUN/CarHb比值是评价血透患者营养状态的一个可靠指标.

  • 人La蛋白突变体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纯化

    作者:孙静慧;张慧;缪海均;谭龙益;黄鹰;刘皋林

    目的:构建人La蛋白(human La protein,hLa)突变体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野生型La蛋白及各突变体.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野生型人L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b-hLa进行定向缺失突变,将得到的3个突变体Mu1(A366)、Del1(A235~276)、Del2(A119~150)分别克隆至pET28b中,获得野生型人La蛋白突变体的表达质粒,并在BL21(DE3)和Rosetta2两种不同宿主菌中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条件下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所获得的人La蛋白突变体的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符合序列设计的要求,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在相对分子质量47 000处出现一明显条带,与预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三个位点的序列改变并没有明显影响hLa蛋白的表达,在补充密码子的宿主菌Rosetta2中的表达量优于宿主菌BL21(DE3).

    关键词: 人La蛋白 突变 质粒
  • 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满盈;王栋;张淑英;邱磊;郭葆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RANTES及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CR5和CXCR4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细胞上CCR1、CCR3、CCR5和CXCR4的表达,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8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MIP-1α、MIP-1β和RANTES的含量.结果:在48例尖锐湿疣复发者中,疣体组织细胞表达CCR5的有19例(19/48,39.5%)、表达CCR3的11例(11/48,22.9%),5例(5/48,10.4%)同时表达这两种受体;所有待测患者疣体组织细胞中未发现有CCR1和CXCR4的阳性表达;尖锐湿疣患者MIP-1α和MIP-1β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两组的RANTES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3和CCR5的表达及MIP-1α和MIP-1β的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病毒逃避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对于揭示尖锐湿疣的复发及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骨连接素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梁晓博

    目的:观察骨连接素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骨连接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骨连接素处理HaCaT细胞,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CND1和PCN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加入骨连接素的HaCaT细胞相比,5 μg/ml以上浓度骨连接素作用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 10 μg/ml骨连接素作用的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10 μg/ml以上浓度的骨连接素作用后,HaCaT细胞CCND1和PCNA的mRNA水平显著减弱(P<0.05,P<0.01).结论:骨连接素可能是通过抑制CCND1和PC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 疼痛、抑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邹建军;郑莹;曹传武;骆益宙;钱建新;顾小强;王杰军

    目的:总结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癌痛与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探讨癌痛和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36例癌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分析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3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65.3%,轻、中度痛占57%,重度痛占8.3%;抑郁的发生率为34.3%.疼痛与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明显相关(R2=0.473,P<0.001).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之间其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 0.047, 0.008);而有、无抑郁患者之间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也有显著差异(P=0.001,0.025, 0.002).结论:癌症患者的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产生重要影响.

  • 中国人HNPCC家系中hMSH2基因新突变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金黑鹰;颜宏利;宋立华;崔龙;丁义江;孙树汉

    目的:报道1个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发现的基因突变,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抽提1组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先证者和其他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先证者hMLH1 19个外显子和hMSH2 16个外显子,利用变性高效液相技术(dHPLC)筛查,对异常峰型利用DNA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发现先证者hMSH2基因存在错义突变后,对家系中其他成员和50名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和100名正常成年人进行相同位点的检测,以判定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还是突变.利用5对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中的2例肿瘤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利用同源建模方法对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以研究突变的病理意义. 结果:在该家系的2例结肠癌患者中均发现hMSH2基因第13外显子2 108位出现C-A的错义突变,导致703位Ser变异为Tyr,即C.2 108C>A(p.Ser703Tyr),微卫星结果显示2例肿瘤均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SH1基因表达正常而hMSH2基因不表达.同源建模发现该位点与目前报道的hMSH2基因突变不同,突变位于第Ⅳ结构域,Ser突变为Tyr后空间位阻增大,影响了蛋白的正常折叠和功能.结论:Ser703Tyr是中国人HNPCC的一个新的病理性突变.

  • 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理论的人眼球及眼眶肿瘤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作者:管宇峰;叶强;宋志坚

    目的:研究CT和MRI融合技术在眼球及眼眶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眼球及眼眶肿瘤的CT和MRI的二维图像通过特征点配准结合ILCP法(Iterative Local Closest Point)进行融合,运用Ray Tracing法进行三维融合图像的重建.结果:实现了人眼球及眼眶肿瘤CT和MRI三维融合图像的重建与显示,眼球及眼眶肿瘤的CT和MRI信息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成像在同一幅图像上,立体显示了眼部正常与病变组织的三维结构,提供了眼眶的三维立体视觉,使眼眶的结构便于理解.结论:多模图像融合能使临床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它能帮助医师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并且对临床教学及加强医患沟通有重要指导意义.

  • 辅酶A口服剂与泛硫乙胺对家兔食饵性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作者:董娜;潘静薇;张妲;张海燕;杨群芳;陈红

    目的:比较辅酶A口服剂(辅酶A+辅酶A保护剂)与泛硫乙胺口服给药对家兔食饵性高脂血症的作用.方法:5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1组饲以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外6组饲以高脂饮食20 d制备高脂血症模型,20 d后随机选择3组每日给予辅酶A保护剂[825 mg/(kg·d)]+高中低3个剂量的辅酶A [100、800、1 500 U/(kg·d)].其余3组分别给予辅酶A前体药--泛硫乙胺[1 200 mg/(kg·d)]、辅酶A保护剂[825 mg/(kg·d)]、辅酶A原药[800 U/(kg·d)],口服给药20 d.治疗前后测定动物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给药20 d后,辅酶A口服剂高、中剂量组动物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其效果与泛硫乙胺无显著差别.大剂量辅酶A可降低家兔三酰甘油水平,泛硫乙胺无此作用,辅酶A原药未见明显的降脂作用.结论:辅酶A口服剂治疗高脂血症效果可能优于泛硫乙胺.

  • 海水淹溺肺水肿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的变化

    作者:高习文;修清玉;孙波;李兵;石昭泉;陈吉泉

    目的:研究海水淹溺肺水肿大鼠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淹溺4 h组、淹溺8 h组、淹溺16 h组,建立海水淹溺性肺水肿模型,分别于4、8、16 h处死大鼠,再行支气管肺泡灌洗(40 ml/kg),以Bartlett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总磷脂(TPL),以Mason法测定其中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BALF中的总蛋白(TP),亦测定肺组织中的TPL和DSPC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淹溺4 h组、淹溺8 h组、淹溺16 h组BALF中TPL测定值分别为(9.1±1.1)、(6.7±2.2)、(11.7±1.3)、(9.0±3.0) mg/kg;DSPC测得值分别为(2.8±0.6)、(1.6±0.7)、(3.1±0.5)、(3.1±0.8) mg/kg.与对照组相比,淹溺4 h组的TPL、DSPC均减少,DSPC/TPL比例也减小(P<0.05).8 h后TPL和DSPC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各组经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的肺实质内的TPL测定值分别为(100.8±11.3)、(101.1±14.5)、(102.7±14.5)、(120.4±21.2) mg/kg,DSPC测定值分别为(19.2±3.6)、(19.0±6.0)、(24.6±6.0)、(23.6±9.0) mg/k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海水淹溺各时段BALF中的TP分别为(47.2±18.3)、(35.1±11.6)、(29.6±5.0) mg/k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9±2.7) mg/kg(P<0.05),而以淹溺4 h TP含量高.结论:海水淹溺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效成分减少,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能对海水淹溺肺水肿有效.

  • ERK1/2 MAPKs在大鼠肝移植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邹忠东;王瑜;王烈;刘庆宏;姚和祥

    目的:研究有丝分裂原蛋白活化激酶家族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ernal-signal regulated kinases/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1/2 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肝移植供肝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肝移植组(B组)、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组)、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干预的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D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以及肝组织ERK1/2 MAPKs磷酸化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B、D组血清ALT、AST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而C组升高不明显.C组的肝组织ERK1/2 MAPKs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B、D组升高不明显.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B、D组供肝细胞破坏严重,C组供肝细胞结构改变较轻微.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供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ERK1/2 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保护效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双侧声带麻痹致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测量

    作者:黄益灯;周水淼;郑宏良;陈建福;黄子喜;夏思文

    目的:测量成人双侧声带麻痹致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时声门横截面积、声门后部大横径和双侧声带夹角的大小,为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提供绝对量化指标.方法:成人双侧声带麻痹患者22例,其中Ⅰ度呼吸困难12例, Ⅱ度呼吸困难10例,使用电子喉镜、GME2000软件及测长仪对声门进行测量.制作双侧声带麻痹声门模型,用以校正喉镜图像测量的球面差.结果: Ⅰ度呼吸困难的声门面积为(32.96±1.51) mm2,声门后部大横径为(3.89±0.45) mm ,双侧声带夹角为(21.27±4.38)°; Ⅱ度呼吸困难声门面积为(24.36±2.29) mm2,声门后部大横径为(2.78±0.54 ) mm,双侧声带夹角为(14.98±3.08)°.结论:本研究为成人双侧声带麻痹所致的Ⅰ度和Ⅱ度呼吸困难声门面积、声门后部大横径、双侧声带夹角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提示各种解除成人双侧声带麻痹呼吸困难的手术术后声门面积大于(32.96±1.51) mm2,才能拔除气管套管,解除呼吸困难.

  • 厚壳贻贝多糖的提取和免疫学活性研究

    作者:姚滢;魏江洲;王俊;张建鹏;刘军华;冯伟华;焦炳华

    目的: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对厚壳贻贝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和免疫学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热碱法提取厚壳贻贝多糖粗品,用双蒸水配成三种浓度的厚壳贻贝多糖溶液,然后对其进行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测定、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等实验,并用MTT法对荷瘤小鼠进行了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测定.结果:成功获得厚壳贻贝多糖粗品,呈白色粉末状;各项免疫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多糖粗品溶液能有效地增加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抗体形成细胞活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P<0.01),且随多糖溶液浓度增高而增强(各浓度组间相比P<0.01);厚壳贻贝粗品溶液还能非常显著地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结论:厚壳贻贝多糖能从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方面促进正常小鼠的免疫活性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 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段亮;徐志飞;孙康;赵学维;秦雄;方嘉;龚志云

    目的:对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制备好的纯聚己内酯和壳聚糖增强聚己内酯2种材料放入0.9%生理盐水中获取两者的浸提液,然后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将2种材料分别植入白兔背部(n=6),术后2、4、8、12、16、24周取材,观察一般组织情况及纤维包膜形态和厚度.结果: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这些反应与纯聚己内酯无显著差别.结论: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胸壁缺损修补材料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凤宾;吴岳嵩;王志伟;徐卫东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月住院治疗施行TKA且资料完整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03例患者,按髌骨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髌骨成形组及髌骨置换组,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28.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及髌骨功能评分改善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时两组髌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亦无显著性差异.成形组髌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置换组(P<0.01).成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置换组(P<0.05).随访时X线片测量髌骨倾斜角及外翻角,发现两组小角度的倾斜及外翻的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髌骨成形术,尽可能地保留了髌骨骨量,适用于任何有股骨滑车的膝关节假体,术后短期疗效可靠、髌骨并发症低、患者满意率高,但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右侧巨大膈肌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韩桂林;李志刚;梅举;陈峰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腹胀不适伴胸闷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肝脾肋下未解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关键词: 肿瘤 病例报告
  • 胸腰段脊髓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报告

    作者:黄庆锋;白如林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瘫痪2周余,尿潴留、大便秘结3d"入院.体格检查:脊柱无畸形,双上肢活动好.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性硬纤维瘤(附一例家系报道)

    作者:楼征;于恩达;孟荣贵

    1 临床资料先证者(Ⅱ:1,图1):男性,35岁,因"血便8个月余"于1989年3月就诊我院,CEA>80 ng/ml(正常参考值<15 ng/ml),腹部CT未见明显转移征象,直肠镜及活检病理提示"肛管直肠腺癌",遂行直肠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误诊9年一例报告

    作者:王桂芳;叶俊;李成洲;杨春山;修清玉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气急、双下肢水肿5年,反复咯血5年余,近5d发作加重伴发热"于2002年2月18日入院.

  • 慢传输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动力的测定

    作者:李伟强;杨舟

    本研究利用结肠测压研究慢传输性便秘(STC)患者乙状结肠压力的变化情况,以了解STC的发病与结肠压力变化的关系,为结肠测压应用于STC诊断提供依据.

  • 牙龈转移癌的诊治分析(附三例报告)

    作者:俞怀洲;黄建涛;姜晓钟;赵云富;刘渊;李崴

    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牙龈癌46例,其中转移癌3例,占6.5%,现报告如下.

  • 大鼠肝再生时肝PBR、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

    作者:黄鹤;任绪义;缪明永;周运恒;王洁;王学敏;焦炳华

    目的:探讨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NFDB2类受体(PBR)、Bcl-2家族成员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切除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部分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6、12、24、48、72、120 和168 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降低,但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Bcl-2在肝切除后3 h和120 h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假处理组和正常组(P<0.05);Bax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和假处理组,其中在肝切除后12 h和72 h时显著低于相应的假处理组(P<0.05).结论:PBR、Bax、Bcl-2在肝再生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线粒体PT时相变化有关.

  • 部分体肺侧支循环结扎术治疗一例单纯性一侧肺动脉缺如及文献回顾

    作者:李志刚;梅举;鲍春荣;孙志刚

    目的:报道通过结扎部分体肺侧支循环治疗1例单纯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APA),并对国内一段时间内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 方法:患者为3岁男孩,以反复右肺感染合并间断咯血收治入院,血管造影提示为单纯性右肺动脉缺如,伴大量右侧体肺侧支循环形成.通过手术结扎部分体肺侧支循环治疗患儿咯血.结果: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咯血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结扎部分体肺侧支循环是治疗小儿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UAPA的可行方法.UAPA通常可以通过心血管造影、CT和MRI获得确诊,掌握适当的诊断技术,是进行满意治疗的基础.

  • 核酸疫苗pcDNA3-cC1小鼠体内表达的血清学分析

    作者:章亚南;何晓文;王芳;姜磊;任丁;李德安;孙树汉

    抗原cC1 是从猪囊尾蚴cDNA 文库中以囊虫病患者、病猪血清为探针筛选出的抗原蛋白, 经免疫学检测证实为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诊断用抗原[ 1] .在前期的研究[ 1] 中,我们将全长cC1 cDNA 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 3, 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cC1.该DNA疫苗免疫仔猪后,能有效诱导仔猪的免疫保护效应.本研究选择该DNA疫苗为分析对象,旨在建立一种早期预测DNA疫苗免疫效果的方法.

  • 人层黏连蛋白α4链LG2组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张艳宇;张玉静;朱世成;金华;许金波;陆一鸣

    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为基底膜结构成分之一,它参与细胞分化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发育和修复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采用基因免疫技术制备LG2组件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实验对LN α 4链LG组件进行体外重组奠定实验基础.

  • 胰腺癌组织中PTCH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作者:邵建国;许国铭;屠振兴;高军;龚燕芳;许爱芳;满小华;吴红玉;金晶

    目的:分析胰腺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的PTCH分子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胰腺组织PTCH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20例胰腺癌中PTCH阳性表达11例(55%),20例癌旁胰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病例;PTCH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PTCH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高分化肿瘤组织中其表达率较高,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附29例报告)

    作者:郑军华;徐丹枫;车建平;高轶;闵志廉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尿石症的作用、效果、安全性及应用范围.方法:29例尿石症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其中22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小为1.0 cm×0.8 cm~2.5 cm×1.8 cm),另外7例肾盂结石中单纯肾盂结石3例,直径1.5~3.1 cm,1例为多发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3例为鹿角型结石,大小分别为4.5 cm×3.8 cm,2.5 cm×3.1 cm,2.2 cm×3.1 cm.结果:后腹腔镜手术完成率100%,手术时间45~280 min,出血20~450 ml,肠功能恢复12~24 h,3例发生漏尿,术后住院时间6~22 d.1例鹿角型结石患者有肾盏内结石残余,约0.6 cm×0.8 cm,术后3个月行2次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排石成功.结论:后腹腔镜手术给复杂性尿石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其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

    作者:吴建华;温海;陶苏江;顾军;李岷;刘维达;孙秋宁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萘替芬软膏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各项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每天早晚用药1次,于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随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但治疗1周的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的综合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 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术后行肾动脉造影4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兴建;黄高忠;任雨笙;张家友;潘晓明;张亚文;赵君;黄佐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62例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RAS总体发生率15.8%,冠脉狭窄组高于冠脉正常组(23.0% vs 5.7%,P<0.01),年龄≥65岁组高于年龄<65岁组(20.9% vs 9.5%,P<0.01),高尿酸组高于非高尿酸组(24.8% vs 12.9%,P<0.01),高血脂组高于非高血脂组(19.5% vs 1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S与年龄、高尿酸、冠脉狭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合并老年、高尿酸血症接受冠脉造影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尽早发现RAS,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 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作者:黄益灯;周水淼;郑宏良;马超武;李兆基;张速勤;温武;耿利萍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2月16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行全麻半导体激光右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术中调整激光功率为8 W,脉冲0.6~0.8 s,间隔0.2 s.其中3例患者术后5~7 d行纤维喉镜下同侧声带后部激光部分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经1年以上随访,无呼吸困难及创面肉芽生长;另1例患者杓间区见瘢痕增生,堵管9个月后拔管.该15例拔管患者的术后声门大开放面积为(45.93±6.56) mm2,声门后部大横径为(4.97±0.73) mm.另1例术后41 d再次出现Ⅱ度呼吸困难,检查发现术区及后联合处有大量肉芽生长.结论: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激光杓状软骨适当范围的切除既能有效地解除呼吸困难,又能获得术后较好的嗓音;术中控制激光功率及激光暴露时间能减少并发症.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6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卢德成;罗佐杰;冼晶;韦敏怡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以期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表现.结果:68例中皮质醇瘤31例(45%),醛固酮瘤24例(35%),无功能瘤13例(20%),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分型:腺瘤60例(88%),腺癌8例(12%).术后随访,除1例皮质瘤死亡外,余效果良好.结论: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和体积大(直径大于6 cm)的肿瘤应积极行手术切除.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附241例肝移植病例分析)

    作者:史永照;郭闻渊;傅宏;丁国善;王正昕;李先兴;倪之嘉;傅志仁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4年9月施行的241例次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35例次胆道并发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原位肝移植患者女性占13.69%(33/241),男性占86.31%(208/241);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4.52%(35/241),分别为胆泥形成、非吻合口狭窄各8例,胆漏、胆栓形成各7例,胆道狭窄5例.女性患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7/33),胆道并发症后再移植率为3/7;男性患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46%(28/208),胆道并发症后再移植率为7/28.35例患者中,留置T管引流16例,未留置T管引流19例.治愈24例,好转3例,死亡8例(22.86%).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病因机制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探讨,供肝获取早期用林格液充分灌洗胆道和供肝修整及胆道重建时有效保护胆道血供是降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非吻合口狭窄保守治疗效果差,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

  • 努力提高胰腺癌术后长期生存率

    作者:胡先贵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不到5%.早期诊断的困难、术后易复发和肝转移及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是术后长期生存率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率应从两个方面努力:重点监测高危人群以早期发现胰腺癌;专业化、规范化的手术治疗及合理的病例选择以提高肿瘤的根治性水平.

  • 82例中枢性尿崩症MRI特点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艺蕾;程敬亮;白悦心

    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合临床分析以期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禁水-垂体加压素试验证实为阳性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126例,其中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25±3)岁;病程20 d~15年]进行了脑部 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探讨该病行MRI检查的重要性.结果:82例中58例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占70.7%;16例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仍存在,占19.5%;8例鞍区有肿瘤,占9.8%.结论:MRI是目前显示垂体结构佳的影像学方法,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胶质细胞生长因子双基因载体在脊髓内共转染表达

    作者:魏梅洋;董艳;李家顺;薛亚军;韩晞;王长峰;贾连顺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和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glial growth factor 2, GGF2)的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GGF2, 研究GGF2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大鼠胎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GGF2全序列cDNA,利用脑炎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糖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构建GGF2与EGFP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GGF2.采用基因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和pIRES2-EGFP-GGF2基因混合后转染至大鼠胸段脊髓组织中,观察GGF2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GGF2质粒,在转染的局部脊髓内观察到GGF2 mRNA表达显著增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注射局部灰质和白质神经元内均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介导EGFP和GGF2双基因载体在脊髓内同时表达,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观察GGF2在脊髓内的表达.

  • 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张火俊;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左长京;杨继金;林琳;郝强

    目的:检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中各种不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探讨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模成功后第4、6、8天应用TRAP-ELISA法对18例Walker-256荷瘤大鼠的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建模后第4、6、8天18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767±0.117)、(0.768±0.118)、(0.774±0.111),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389±0.263)、(0.492±0.253)、(0.584±0.239),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231±0.022)、(0.229±0.022)、(0.233±0.021).各时间点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不同生长时间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的生长,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第4天与第8天组间比较,P<0.05).结论:荷瘤大鼠Walker-256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是灵敏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

    作者:吕纯业;胡先贵;张怡杰;刘瑞;邵成浩;金刚;唐岩

    目的: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991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4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男22例、女21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6±11.4)岁,病史10 d至2年,肿瘤平均大小(9.2±2.4) cm;黏液性囊腺癌23例,年龄37~78岁,平均(52.3±11.9)岁,病史3个月至11年,肿瘤平均大小(14.2±6.3) cm.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程相对较长的上腹部肿块和疼痛;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行根治性切除术32例,囊肿外引流术1例,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6例,未手术2例.术后随访,黏液性囊腺瘤术后无复发及转移,黏液性囊腺癌5年生存率为60%.结论:黏液性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从黏液性囊腺瘤到囊腺癌是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进展相对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术后预后较好.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报告)

    作者:吕纯业;胡先贵;张怡杰;刘瑞;邵成浩;金刚;唐岩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本组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1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胰体部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切除+节段性胰腺切除术2例(1例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行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2例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行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因肝脏广泛转移行肝肿块切除活检+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3例;瘤体直径4~12 cm,均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3例,侵犯十二指肠4例,侵犯胆总管1例,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肝转移1例.随访6例,5例存活至今,1例术后第8个月死于肝转移.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性生长,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78例临床分析

    作者:路筝;李兆申;刘岩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78例老年(55~84岁)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7例非老年(22~54岁)对照组SAP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多见.老年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PACHE Ⅱ(24、48 h)和Ran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死亡原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诊断与治疗难度较大.

  •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

    作者:路筝;徐桂芳;李兆申;刘岩;潘雪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的方法,以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方法:健康杂种犬15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在无菌条件下行胃、胆囊、空肠、膀胱造瘘,十二指肠、主胰管、副胰管插管.实验组于手术第4天,向主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1 ml/kg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所有动物均单纯营养支持,观察自然病程.结果:成功建立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犬10 d存活率实验组为80%,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中外周血淀粉酶及血钙、肝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变,胰液中淀粉酶明显升高;实验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和腹部CT符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表现;对照组无明显生化和病理改变.结论:本模型较传统造模方法,将犬10 d存活率由30%~40%提高到80%,利于较长时间(1~2周)连续动态观察,适合各种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 壶腹周围肿瘤的再探查手术治疗(附58例报告)

    作者:胡先贵;邵成浩;刘瑞;张怡杰;周颖奇;金钢;唐岩

    目的:总结58例壶腹周围肿瘤再次手术探查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壶腹周围肿瘤病例再次手术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为0.75个月至9年,中位时间3个月.经术前影像学评估无肿瘤转移和胰周大血管包裹后由胰腺外科专业组医师再次手术,再切除率为91.4%(53/58),有3例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死亡率为3.4%(2/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平均手术时间为(5.3±1.9)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 140±970)ml.随访表明:1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存活9~18个月,平均(14.4±5.3)个月;无转移患者存活12~42个月,平均(28.2±15.8)个月.13例患者存活8~42个月,至今尚健在.结论:术前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和手术医师的专业化是再探查切除肿瘤的关键,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使再次手术切除肿瘤获得良好预后.

  • 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对胰头部小胰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张怡杰;刘瑞;金钢;唐岩

    目的:探讨有无淋巴转移、神经侵犯对胰头部小胰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8例胰头部小胰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0~83岁.病理检查:肿瘤直径均在2 cm以下,管状腺癌45例,乳头状腺癌2例,腺鳞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8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7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胰周神经侵犯25例.随访表明,无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病例术后平均生存(28.7±16.8)个月,比有淋巴结转移和(或)胰周神经侵犯的明显延长(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小胰癌重要的预后因素.胰头部小胰癌超过半数以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应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广泛的腹膜后软组织切除以争取较好的预后.

  • 胰腺癌组织的平均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郝强;田建明;左长京;叶华;王振堂;毕永民;杨继金;陈宙艳;毛艳君;潘军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标本中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了解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方法:胰腺癌标本26例,慢性胰腺炎标本7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6例(采用胰腺癌标本中无肿瘤浸润的组织),所有标本均行免疫组化染色.MVD检测为在200倍显微镜下计数5个视野高数目的微血管,以其平均数表示.VEGF的定量标准为VEGF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法.结果:VEGF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1).26例胰腺癌组织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Spearman法r=0.862,P<0.000;Pearson法r=0.855, P<0.000).结论:胰腺癌的微血管生成水平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内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

  • 胰高血糖素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回顾分析

    作者:何天霖;胡先贵;刘瑞;张怡杰;邵成浩;唐岩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院2例及国内24年间文献报道30例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病程中的不同阶段曾被误诊(多被误诊为湿疹和糖尿病),其中84.4%(27/32)患者有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特征(如轻度糖尿病,迁移性坏死性皮炎、舌炎、口角炎、贫血和体质量减轻等).2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或摘除术,7例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病理结果显示27例为恶性,3例良性,2例性质不确定.治疗后多数患者皮疹在短期内消退,症状改善.结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罕见,极易误诊;根据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及实验室检查(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即可提出定性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可提出定位诊断;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作者:何天霖;胡先贵;刘瑞;张怡杰;邵成浩;唐岩

    目的:提高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5年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9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部不适、体质量减轻、腹部包块为主.术前血浆CA19-9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胰腺癌,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尾6例.2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5例行剖腹探查、组织活检术,9例均证实为胰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均行化疗,4例加行放疗,1例行γ刀放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分别存活72、58、49、36、22、13、12和4个月.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因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易与胰腺癌混淆;对于血浆CA19-9正常的胰腺肿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探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有效的临床治疗.

  • 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附11例报告)

    作者:胡先贵;金钢;刘瑞;张怡杰;胡志浩;邵成浩;唐岩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提高胰体尾癌切除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施行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34~78岁,平均57岁.经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在保证胃十二指肠动脉通畅及肝固有动脉搏动较清晰的情况下,腹腔干自根部结扎切断,并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中合并部分门静脉切除重建2例,行肝总动脉重建术2例.1例合并部分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患者术后10 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胰漏,2例发生腹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泻,经口服止泻药物后均好转.术后10例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平均术后住院(20±8.7) d.8例患者随访,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7.9±3.5)个月.结论: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比较安全,能够明显提高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可在一定程度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 96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怡杰;胡先贵;唐岩;刘瑞;金钢;邵成浩;何天霖;虞慧婷

    目的:探讨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分析1996~2004年间的96例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率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CA19-9水平、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96例患者术后1、2、3、5年的存活病例数分别为55、30、15、7例,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1%、54.9%、37.0%、23.1%.患者术后生存率与肿瘤大小(P<0.000 1)、肿瘤组织学分型(P=0.000 5)、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9 2)显著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胰头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手术预后有重要影响;在重视胰头癌早期诊断的同时,加强手术彻底性对提高胰头癌的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 无症状胰腺肿瘤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刘瑞;张怡杰;周颖奇;金钢;唐岩

    目的:总结无症状胰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意外发现的无症状胰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38例,男14例,女24例.年龄22~86岁,平均(50.2±16.2)岁.病程1 d至7年.肿瘤位于胰头17例,胰体尾21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节段性胰腺切除术8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5例.术后病理:胰腺导管癌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3例(2例恶性),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囊腺癌1例,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恶性肿瘤共10例,占26.3%(10/38).随访表明,除3例胰体癌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外,其余患者已健康生存11个月至8年.结论:无症状胰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部分为恶性肿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

  • 谈中外学术期刊的差异及我国学术刊物的发展方向

    作者:汤锦波

    本文结合作者在过去20年内担任9种国内和3种英美国家医学期刊编委或审稿人员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国内和英美国家学术刊物的差异.认为国内学术刊物在论文写作方式、编辑过程及论文的取舍方面均与英美国家存在差异.同时指出:论文中清楚地陈述前人的工作及本研究的目的,详细且准确记录研究材料和方法,合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及采用高质量的图表是提高学术论文质量的关键点;而合理控制和减少现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提高论文质量,将使这些期刊体现出学术刊物办刊的根本原则--准确记录值得后来者查考和保存的有意义的科学发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