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9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分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第一位重要因素(OR=28.295),其次为腹水量(OR=6.463)和内科并存病(OR=6.019),CT评分是决定分型的重要标准,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分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CT评分是决定分型的重要标准,CT图像严重性指数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优于APACHEⅡ评分.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js,XG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1例XGC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初步诊断为XGC 4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癌或疑为胆囊癌7例.本组行胆囊部分及完全切除19例,其中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例,胆囊癌根治2例.术中冰冻切片17例证实为XGC,2例为慢性胆囊炎,2例不排除胆囊癌.21例均术后2周顺利出院.术后常规病理查均证实为XGC.结论 XG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基本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似,术前诊断困难,难以与一般胆囊炎及胆囊癌鉴别,确诊尚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XGC属于良性疾病,胆囊切除预后良好,无复发,无需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术前诊断率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避免扩大手术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共检出9个病灶,7例为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4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4个病灶见中央疤痕;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稍低密度;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FNH的病理及血供特点,能对大部分FNH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
胰体尾部切除与胰漏
目的 探讨影响胰体尾部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5年胰体尾部切除病例3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胰腺恶性肿瘤17例,胰腺假囊肿及良性肿瘤7例,胃肠肿瘤8例,外伤1例.结果 12例患者发生胰漏,发生率34%.单纯残端褥式缝合25例,10例发生胰漏,占40%;结扎主胰管后再行残端褥式缝合10例,发生胰漏2例,占20%.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独的手术,多见于联合脏器切除术,术后胰漏发生率高,发生率与原发病无关,生长抑素不能降低其发生率,结扎主胰管可能是减少胰漏发生的关键因素.
-
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按照使用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n=60)和非引流组(n=42),将术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在术后发生胆漏的处理上有明显的不同.引流组发生胆漏4例,发现早,仅需腹腔引流便可早期治愈;非引流组发生胆漏2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结论 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2例,胆总管下端狭窄4例,胆管损伤1例,副肝管2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对降低胆管结石的残留,减少不必要的胆管阴性探查,辨明胆道解剖,避免及发现胆管损伤,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
壶腹部周围癌17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17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29例,壶腹部癌47例.结果 术前B超检查98例,阳性71例;CT检查138例,阳性113例;MRI检查75例,阳性62例;ERCP检查24例,阳性21例.行经典胰十二脂肠切除术(pancreatioduodenectomy,PD)37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26.7%;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脂肠切除术(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oduodenectomy,PPPD)33例,手术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23.4%;姑息性手术85例;单纯剖腹探查21例.结论 早期诊断壶腹部周围癌至关重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关键,联合运用术前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死亡率.
-
胰腺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治(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胰腺结石合并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见胰腺结石周围内芽组织增生,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未能排除癌变.遂予例1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2行姑息切开取石、解除梗阻手术.术后均确诊为胰腺癌,例1预后良好,例2术后半年出现癌转移.结论 胰腺结石患者要注意排除合并癌变可能;活检癌变阴性者,必要时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10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04例,根据有无胆道梗阻及轻重程度分为4类:轻症非梗阻型、轻症梗阻型、重症非梗阻型、重症梗阻型,对其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轻症非梗阻型35例.轻症梗阻型22例、重症非梗阻型20例、重症梗阻型27例.轻症非梗阻型或轻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非梗阻型和重症梗阻型胰腺炎而言,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平均住院日长,与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P<0.05).结论 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宜行保守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大鼠肝组织中卵圆细胞定向迁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对大鼠肝卵圆细胞(oval cells,OVCs)在损伤肝组织中迁移的介导作用.方法 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胺偶氮苯(3'-methyl-dimethy-laminoazo benzene,3'-Me-DAB)饲喂Wistar大鼠,分别于第2,4,6,8,10,12周取肝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ICAM-1免疫组化检测;第4、6、8、10周取肝组织标本,透射电镜观察OVCs和纤维的生长情况:4周时用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OVCs,透射电镜观察OVCs超微结构,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OVCs对ICAM-1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OVCs超微结构的改变为核大,核/浆比大,核仁小,胞浆内细胞器少,可见少量内质网和小线粒体,整个细胞呈幼稚、来分化状态;ICAM-1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损伤肝组织 HE 染色和ICAM-1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损伤初期,Hering管周围OVCs增生并且ICAM-1阳性表达,随着肝损伤的加重,OVCs继续增生,并且,OVCs沿增生的肝纤维向肝小叶迁移,同时,ICAM-1阳性表达也继续增多,并逐渐向肝小叶弥散分布;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肝损伤初期,OVCs在Hering管周围增生,肝纤维随之增生,增生的OVCs与肝纤维黏附生长.结论 肝损伤不同时期ICAM-1表达的分布与OVCs分布一致,ICAM-1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介导OVCs在肝内定向迁移的作用.
-
闭合性胰腺合并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的急诊处置
目的 研究胰腺十二指肠复合伤的急诊处置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7年4月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行手术探查者117例,研究其中胰腺十二指肠联合伤5例的处置经过.结果 胰腺十二指肠联合伤占本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4.3%,5例均抢救成功,1例并发十二指肠漏保守治疗.2例胰腺断裂患者经不同处置,结果均良好.结论 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有效的引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胰腺污染血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利用的.
-
经T管造影螺旋CT胆道成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T管造影螺旋CT胆道成像(spiral CT cholangiography,SCTC)的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胆道手术患者术后2周经T管注入25%泛影葡胺50 ml行常规胆道造影检查摄片;隔日螺旋CT进行平扫,然后注入5%泛影葡胺50 ml,进行螺旋CT胆道造影,三维重建方法用大信号强度投影和表面阴影显示法.结果 SCTC在显示Ⅲ,Ⅳ级肝管,肝管汇合情况,发现肝内外胆管残石方面均优于T管常规造影(P<0.05)和B超(P<0.05),在发现胆道残石方面与胆道镜检查结果相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T管造影螺旋CT胆道成像结合常规CT断层像可同时观察胆道内外病变,弥补单纯胆道造影不足.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显示肝内和肝门部胆管立体构像及细节,为外科临床工作提供了实时放射解剖学资料.
-
新改良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附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防止胰瘘、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在胰腺离断、断面处理、残胰周围血管处理及引流方面改良了彭氏Ⅱ型的方法,手术30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0例中,发生胰瘘1例(3.3%),胆瘘2例(6.7%),腹腔出血4例(13.3%),腹腔积液(非化脓性)22例(73.3%),肝脓肿2例(6.7%),存活率100%.结论 新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腺处理及胰肠套入等多个手术环节上改良了原彭氏Ⅱ型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NAFLD患者62例(其中21例为对照组、41例为治疗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Ⅲ型前胶原、四型胶原.行CT检查,分别记录其肝脏平均的CT值.治疗组予文迪雅4 mg/d口服,连续6个月,低脂饮食;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期间密切监测两组肝功能、血脂水平及血糖水平及可能药物副作用.6个月后再次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清ALT、AST、血清Ⅲ型前胶原和四型胶原.并再次行CT检查.记录其肝脏平均的CT值.结果 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小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经罗格列酮治疗半年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NAFLD患者肝纤维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其血糖、血脂、肝纤维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肝脏CT值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改善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及改善肝脏纤维化的作用,并且无明显肝功能损害.
-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75例慢性胰腺炎病例,总结其中16例因胰头占位,术前难以与胰腺癌进行鉴别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本组中有饮酒史者12例,慢性胆囊炎史者4例.因梗阻性黄疸入院者11例,因腹痛入院者5例.诊断方法包括肿瘤标志物、B超、CT、ERCP等.结果 16例患者术中探查均显示肿块位于胰头.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其中1例与门静脉有粘连,但尚能剥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目前区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尚无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鉴别诊断方法,CT结合ERCP对大部分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的关系
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检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结果 20例胰腺癌患者术前CD4-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为(4.13%±1.81%).术后CD4-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为(6.11%±1.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IL-4含量为(90.29±24.99)pg/ml,术后外周血中IL-4含量为(71.43±8.39)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外周血中 IFN-γ含量为(15.79±5.90)pg/ml,术后外周血中IFN-γ含量为(20.08±6.60)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CD8-T细胞比例变化可能影响IL-4、IFN-γ含量的变化,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测定CD4-CD8-T细胞比例、IL-4、IFN-γ含量对判断机体的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肝动脉和门静脉高位分支双重处理对犬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双重处理后犬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杂种犬2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脉左支缩窄70%.分别于术后1,2,3,7和14 d处死动物,观察肝脏大体结构的变化,分别称取左右半肝脏的质量,检测肝脏功能,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显微结构改变,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脉左支缩窄70%后,左半肝脏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右半肝脏则成比例地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质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在术后2~3 d时有轻度异常,很快即恢复正常.光镜下左半肝脏在早期出现少量的点、片状坏死,坏死周围出现大量的肝细胞凋亡,右半肝脏的肝小叶结构保持完整,术后肝细胞的增殖明显,有较多的分裂相存在.电镜下左半肝脏可见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晚期呈明显纤维化改变.结论 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昧左支缩窄70%后,左半肝脏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右半肝脏则成比例地代偿性增生肥大,全肝的总质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4例.14例(63.3%)为胰腺囊腺瘤(浆液性6例、黏液性8例),8例(36.3%)为胰腺囊腺癌,两者之比为1.7:1.肿瘤位于胰腺头部6例(27.2%),胰腺体尾部12例(54.5%),胰腺尾部4例(18.1%).行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4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2例,囊肿-空肠 Roux-Y 吻合术1例,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1例.结果 随访10~15年,8例囊腺瘤切除术后全部无瘤生存,囊腺癌切除术后1年存活率为100%,3年存活率为87.5%,5年存活率为50%.结论 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应主张手术切除为妥.胰腺囊腺癌的恶性程度较低,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良好.
-
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119例SAP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的平均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3.5±4.7和13.1±3.9,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程分别为(51.4±40.3)d、(34.2±23.4)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8%(20/41)、37.2%(29/78),病死率分别为26.8%(11/41)、11.5%(9/78).两组比较,平均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伴胆道梗阻的SAP,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SAP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行EST、ENBD或开腹手术解除梗阻.
-
不同纯化方法对大鼠胰岛收获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纯化方法对提高大鼠胰岛收获效果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按胰腺消化和胰岛纯化的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消化过程中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每组5只:①A组:Ficoll-400法纯化胰岛.②B组:光镜下移液吸移管手工挑拣纯化(手工法)胰岛.③C组:胰腺消化过程加入鸟司他丁5000 U/L,Ficoll-400法纯化胰岛.④D组:胰腺消化过程加入鸟司他丁5000 U/L,手工法纯化胰岛.结果 纯化后胰岛的收获量分别为A组(122±25.30)个,B组(179±21.02)个,C组(187±24.89)个和D组(276±24.85)个.乌司他丁灌注组(C组和D组)胰岛细胞的收获量与相应纯化方法的无乌司他丁灌注组(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法纯化组(B组和D组)胰岛的收获量与Ficoll-400纯化组(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工法可明显提高胰岛的收获量,乌司他丁灌注胰腺对大鼠胰岛分离具有保护作用.
-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属于血管过多性肿瘤,血管新生在其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素、Tie-2在HCC血管新生、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其表达水平对于HCC预后和术后生存率有提示作用.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H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研究近况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但供体来源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寻找新的细胞来源成为当务之急.干细胞研究为此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问题作了分析.
-
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胆瘘
胰瘘、胆瘘是基层医院胰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比较困难.现将本院2001年以来,普外科二例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胆瘘后行非手术疗法治愈,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肝脏损伤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的诊断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外伤性肝脏损伤的病例.结果 根据病史、体征、腹穿结果、B超和CT的诊断.术前确诊者47例,高度怀疑并手术证实者5例,开腹探查确诊者1例.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100%,经手术治愈41例.死亡3例.结论 外伤性肝脏损伤病情复杂,严重,往往伤后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尽早有效地止血、输血,保障循环血容量是本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
Mirizzi综合征32例诊治
Mirizzi综合征是因胆囊颈管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的临床综合征[1],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少见合并症.该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理不慎可致胆管损伤.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Mirizzi 综合征3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对诊治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损伤分析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a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这一常见而又严重并发症是基层医师应重视的问题.现总结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8例胆道损伤病例,将其损伤因素及预防的体会报告如下.
-
14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是常见的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之一.随着近年来彩超、CT的普及,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肝胆外科近5年来手术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4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大器官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
胆总管异位双重腺体致梗阻性黄疸1例
异位腺体临床比较少见,胆总管同时存在异位胰腺及幽门腺者更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胆总管异位双重腺体致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
部分内脏反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
患者,女,36岁,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间歇性胀痛不适,向背部放射,一直以为胃病,未予重视,近2 d病情突然加重,自服止痛片治疗无效,出现发热畏寒及剧烈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于2007年5月6日入院.人院后查上腹部CT发现患者部分内脏反位 (见图1),胃、肝脏、脾脏、下腔静脉与正常脏器呈镜影分布,而脾脏为多个.
-
试论医学期刊的人文构建
医学发展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期刊在人文医学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内医学期刊须借鉴国外医学名刊的办刊理念,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人文平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