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5年病死率可高达50%.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且50%~7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速和室颤[1].以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功能起搏器(CRT-D)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总死亡率,改变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和预后[2].随着CRT适应证的不断拓宽和植入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
56例川崎病伴血小板升高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伴血小板升高患儿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3月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56例川崎病患儿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伴血小板升高患儿,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损害及减轻其损害程度.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时,其佳治疗时机为发病后10 d内,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是护理的关键,同时口服阿司匹林6~8周,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同时加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视远期随访,才能获得佳治疗效果.
-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小年龄、低体重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小年龄(≤5个月)、低体重(≤8 kg)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对112例5月以下、体重≤8 kg的住院患儿行166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经验.结果:经护士精心恰当的护理,112例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小年龄、低体重患儿,采取积极主动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恰当护理,是患儿顺利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基础和关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29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中采用VSD治疗15例,常规换药治疗1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换药次数、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溃疡愈合时间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VSD治疗组皮肤慢性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组术后护理方便,手术后密切观察负压状况,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提高了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
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HyperCVAD方案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HyperCVAD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良反应.方法:47例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母细胞淋巴瘤39例和Burkitt′s淋巴瘤细胞8例.所有患者接受HyperCVAD化疗方案治疗6~8个周期,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水平交替鞘内治疗4~16次,给予30~40 Gy的剂量对早期患者(受累区域)和有大肿块或者有残留灶者晚期患者行常规放疗,并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及口腔炎,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安全度过化疗期.结论:加强HyperCVAD治疗方案配合鞘内化疗、常规放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保证该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
-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与护理
目的:探讨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与护理的意义.方法:对62例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抚触、按摩、婴儿体操、精细动作训练、粗大运动训练、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训练,有异常者及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62例患儿显效33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4%,无效8.06%.结论:早期干预、综合训练、正确家庭康复指导和护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疗效显著.
-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时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20例机械通气患者,首先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0.3 mg·kg-1·h-1的负荷量,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的咪达唑仑0.04 ~0.2 mg·kg-1·h-1,治疗期间采取了对镇静效果的评估、气道的管理和监测、循环系统的监测、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镇静效果,Ramsay镇静评分3~5级,顺利度过呼吸功能衰竭阶段,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
循证护理在感染科门诊抽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感染科门诊抽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提出抽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直接和间接实证,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订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后,静脉抽血一次成功率98%,标本合格率100%,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2%.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及原则,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整体知识水平.
-
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密切观察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和饮食,加强疼痛护理和石膏固定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强中后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0例患者,经乳晕、乳沟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术后观察及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 ~200 min,平均100 min,术后失血量50 ~10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颈前皮肤无色泽改变及形状改变,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切口隐蔽,颈前不留瘢痕,美容效果好.
-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术后穿着足球袜或弹力袜配合运动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59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相关护理措施.结果:59例全部起搏成功,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未见切口感染与电极移位,术后7~10 d痊愈出院.结论: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严密观察、做好心电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AS)是病因不明的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0.2%~0.4%,好发于男性青壮年,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期[1].AS目前既无根治的方法又无特殊疗法,病程长治愈率低,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诱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对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AS患者的经验报道如下.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加强对6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体位的护理.结果:6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达到98.39%,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对视网膜成功复位起到保障作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5月本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16例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5年2月~2009年1月实施干预前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静脉点滴抗菌药物,止血药物及能量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81%(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康复,避免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的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53条患肢)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肢行手术治疗后,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治疗疗程为25 d.结果:所有患肢酸胀感消失,曲张浅静脉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间(7.5±2.0) d,皮肤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时间(10.5±3.0) d,溃疡创面愈合时间(1.5±0.8)个月.随访6~8个月无溃疡及静脉曲张复发.结论: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手术治疗后,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的综合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ICARE回弹式眼压计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眼压测量是临床眼科检查的一个基本部分,它不仅对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角膜、晶状体、葡萄膜疾病的处理同样十分重要[1].回弹式眼压计,又称动态眼压计或撞击眼压计,是采用创新的感应回弹专利技术设计的,自问世后,由于其具有测量方便、运用范围广泛、结果准确、无需麻醉等优点[2],在国外很多医疗单位已投入临床使用.我科自2009年引进这一临床仪器设备后,对110例患者进行了眼压测量,在使用的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
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儿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功能,保持颈部制动,同时积极做好呼吸道护理,并给予指导康复训练,7例患儿手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6月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结果:两组病人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是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观察与护理
射频消融技术(RFA)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术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2月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105例病人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男78例,女27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8岁.术前经B超、CT、MRI等检查确诊.射频消融前诊断原发性肝癌101 例,肝转移癌4例(原发肿瘤分别为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胰腺癌各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手术根治的可能性.
-
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64例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后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
持续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通过持续优化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改进输液区设施和布局,使用生物安全柜配药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输液流程等措施.结果:方便了病人,缩短了输液等候时间;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和护士职业安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科学合理的优化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观察
目的:加强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各项护理程序和护理行为,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09年始,我院门诊换药室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建立完善门诊换药室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加强教育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质量管理,定期对门诊换药室的空气、工作人员手、消毒液及无菌包进行抽样检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结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后,2010年门诊换药室抽样调查合格率为100%,无1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结论:加强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并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减少医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护理风险.
-
肿瘤治疗中心病人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理论起源于欧美,美国危机管理著名学者史蒂文·芬克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内部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防范及危机发生后所采取的行动.护理危机是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对医院、科室、护理组织、病人产生负面效应.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护理工作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病人的对医院的评价.护理危机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能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危机,为医院赢得信誉和效益,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善[1].本文主要介绍肿瘤科常见的护理危机及管理方法,希望护理同仁得以借鉴.
-
病例考核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例考核法在护理技能考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考核方式评价护生的操作技能,考核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获知护生对病理考核方式的态度.结果:病理考核法有助于锻炼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结论:病例考核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实习中较快地适应护理工作.
-
分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在消化病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在消化病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采用分组排班,各组床位相对固定,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结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开展后各项护理质量、病人满意率及护士自身满意率显著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及护理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分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科室发展.
-
构建学习型护患关系的实践
目的:构建学习型护患关系,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从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治疗护理环境、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能力和康复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避免了护患之间信息不畅通现象,提高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效率,建立了护患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的关系,达到了护患共同的心理愿望.同时对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护理行为起到了监督作用.结论:学习型护患关系是更高层次的良好护患关系,是一切护理活动的基础,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
"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健康教育质量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起护理部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健康教育质量改进"的课题,对活动前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植入性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植入性器械的灭菌质量.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设立驻点护士岗位,完善质量可追溯记录.结果:在2760例手术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植入性器械的管理,Ⅰ类切口感染率小于0.05%,手术器械准备错漏率及丢失率为0.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植入性器械的质量控制中,保障了植入性器械的灭菌质量,有效杜绝了院内感染,使植入性器械管理始终处在良性循环.
-
供应室对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探讨
为了保证植入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消毒供应中心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对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管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执行灭菌监测控制和质量追溯控制,从而确保了植入型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
构建无陪护护理模式的体会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我院在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开展了示范病房、无陪护病房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照护需求的提高.无陪护护理模式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取代家属给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一种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全程护理的护理模式[1],也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国际普遍开展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2].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我科实施无陪护护理,对护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情景模拟法在呼吸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呼吸科急重症如大咯血窒息、急性气道梗阻是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现有普通床位36张,收治病例中90%为确诊肺癌晚期和气道狭窄病人;监护室床位7张,收治病人为呼吸衰竭、COPD、哮喘及重症肺炎等,病情变化快,护理任务重,因此护士的急救意识、判断、应急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水平在抢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现有护士24名,其中低年资护士(毕业后工作3年内的护士)占58%,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的现象.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我们在2010年通过对工作1~3年的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训练的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我科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急救技能,现报道如下.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术后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90例术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脑科常规护理,前瞻性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指导、腹部按摩、饮食指导、针灸等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前瞻性护理干预组出现便秘者6例(13.33%),未出现便秘者39例(86.66%);常规护理组出现便秘者29例(64.44%),未出现便秘者16例(35.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脑出血患者便秘有良好的效果.
-
中心静脉压与侧卧位不同角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与侧卧位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对 60 例监测 CVP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前端在前胸壁的投影至右侧胸壁的垂直距离设为a,至左侧胸壁的垂直距离设为b,分别取右侧及左侧15°、30°、45°卧位,右侧卧位传感器在左侧腋中线时,CVP(右,左)=实测CVP+bsinα;左侧卧位传感器在右侧腋中线时,CVP(左,右)=实测CVP+asinα,分别将CVP(右,左)及CVP(左,右)与平卧时测得的CVP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VP(右,左)及CVP(左,右)与平卧位时测得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P与侧卧位角度存在相关性,根据方程CVP(右,左)=实测CVP+bsinα和CVP(左,右)=实测CVP+asinα可在侧卧位时得到与平卧位时一样准确的CVP值.
-
不同拔除尿管方式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低的佳拔管方式.方法:将60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拔尿管时,对照组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试验组待患者尿意感明显有排尿需求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尽尿管球囊内的液体不拔管,臀下置便器让患者自行排尿,排尿时尿管一并滑出.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更科学地提出了拔除留置尿管的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危重患者留置桡动脉穿刺管双人操作法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留置桡动脉穿刺管监测有创血压的佳操作方法.方法:制定留置桡动脉穿刺管双人操作法的操作规程,并于2010年12月开始对本病区500例患者实施双人配合行桡动脉穿刺留置法.结果:按此双人操作法进行规范操作,所有患者在此过程中无1例出现在将留置针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时因为按压不好引起外套管喷血,也没有在固定好前外套管意外脱管,所有测压管均无血迹残留,也没有发生测压前端管压迫皮肤引起皮肤破损,反而显示整个操作流程更流畅,操作时间更短,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危重患者留置桡动脉穿刺管双人操作法在临床应用中不仅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利于临床带教的开展、便于病情观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完全能够达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化疗护理对护士职业危险和防护对策研究
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疗法之一.目前,临床应用于化疗的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动物实验与体外试验结果均已证实很多药物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1,2],长期接触这些药物会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3].因此,应重视抗癌药物对从事化疗的肿瘤科护士所带来的职业危险,以及减少其职业危害所应采取的相应防护对策.
-
老年抑郁症及防护策略
老年抑郁症是较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1999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抑郁症治疗研讨会发出这样的警告:在未来20年内,抑郁症将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1].
-
纵向双向转诊下社区糖尿病管理双轨互动护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谱的改变,糖尿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为25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1].受医院功能的限制,医院的专科护理很难给社区居民"六位一体"的服务,特别是慢性病人[2],只能对疾病的"源尾"阶段进行护理,而能对疾病的"源头"阶段进行护理的社区护理虽然对社区慢性病进行了有效的干预,但又受人力资源、医疗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给予专科性强的疑难、急、重症及时的救护.为探讨一种既抓"源头",又抓"源尾"的全程的、连续的护理转诊模式是社区糖尿病护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纵向双向转诊下社区糖尿病管理双轨互动护理模式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新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肺实质的感染性肺炎[1].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VAP已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VAP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2].国外文献[3]报道,VAP发生率为12.2%,病死率为29.3%.国内文献[4]报道,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高达51.6%.预防VAP的发生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对VAP的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喂养新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 g之间的早产儿[1].由于VLBW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差,胃肠动力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鼻饲;同时,其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高,正确合理的喂养是提高VLBW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长期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VLBW肠道内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现状
机械通气指利用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主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其他常见疾病还包括心肺复苏、昏迷、神经肌肉疾病、重症哮喘、急性肺水肿、外科手术后等.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做功的消耗,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持续机械通气易发生肺部感染,可能加重病人的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病人的死亡.此点亦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其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
互动式护理查房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查房对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将工作5年以内的220名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名,研究组采用互动式护理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6个月后对两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对护理查房的认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查房是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护理专业水平的可靠途径.
-
冠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Angioseal与Perclose运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的63例患者,分为Angioseal(A)组与Percloser(P)组,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P组(P<0.01),并且A组平均止血时间也明显少于P组(P<0.05);但两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共有3例缝合失败,其中A组1例,P组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A组1例,P组2例),A组发生较大血肿1例,经重新加压包扎后消失.结论:两种血管缝合器止血用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其中Angioseal操作更加简便.
-
腹腔冲洗液温度对新生儿腹部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液的温度对新生儿腹部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腹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腹腔冲洗液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即22 ~24 ℃,观察组腹腔冲洗液的温度为37 ℃.均用生理盐水1000 ml冲洗,分别记录手术开始前和腹腔冲洗后20 min的肛温、血压、心率以及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暨完全清醒时间、体温不升、硬肿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同温度冲洗液治疗后体温、心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由于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此未作比较.对照组患儿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暨完全清醒时间较实验组延长约21 min,两组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出现体温不升、硬肿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 ℃有利于新生儿术后恢复.
-
疾病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为自愿接受疾病管理的患者,为其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制订管理方案,并不断督导执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随时提供咨询.结果:观察组健康危险分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患者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下降,住院满意度提高(P<0.01),生活行为方式、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疾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62例,将发生VAP的患者设为VAP组(32例),未发生VAP的患者为非VAP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超过10 d、患者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VAP患者死亡率高,临床应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系结石的护理异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7月~2010年7月,分别采用"三镜联合"方案(研究组)微创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及同期行传统开腹(对照组)1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三镜联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输液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与医疗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方案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且具有损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总结两种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
"岗位体验"实践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社区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将2007级260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159名和对照组101名,组织试验组同学假期开展"关爱社区人群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岗位体验-任务引领-标准化评价"的实践教学方法.结果:100%的护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试验组同学综合素质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前,护生到自己熟悉的社区观察人群健康状况,能促进护生对社区人群健康现状的早认识,同时认识到社区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兴趣.
-
《精神科护理学》规范化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探讨
目的:评价<精神科护理学>规范化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护理本科2007级学生实施规范化临床见习带教,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价学生、教师满意度.结果:与改革实施前相比,改革后学生及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提高,均(P<0.05);学生对启发式教学(P=0.002)、及时纠错(P=0.005)、理论补充(P=0.003)、教学准备方面(P=0.037)的满意度提高;教师对启发式教学(P=0.040)、及时反馈(P=0.004)、同行经验交流(P=0.001)、与学生沟通(P=0.019)、以身作则(P=0.011)方面满意度提高.结论:规范化临床见习模式能提高学生、教师满意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见习带教老师的新途径的良好探索.
-
1例肌酸激酶增高500倍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救治护理体会
横纹肌溶解症在临床上时有发现,临床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1],该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包括骨骼肌等细胞受损、溶解,使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内物质释放入血,后从尿中排出[2].其后果是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运动后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我科2011年4月收治1例肌酶增高500倍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经积极救治,效果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1例老年患者食用鱼丸引起窒息的抢救与安全转运
老年患者机体衰弱,支配吞咽的神经和肌肉功能减退,咀嚼功能降低,唾液分泌是年轻时的1/3[1],进食不当会出现噎食,阻塞气道,造成窒息,引起老年患者意外死亡.2011年2月我科及时抢救1例因吃鱼丸出现窒息的老年患者,经抢救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并安全转运至ICU继续治疗,现报道如下.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见于15~45岁,发病率女∶男为7~9∶ 1[1].心脏的病变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2%~98%,国内报道为52%~89%[2],心血管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有1%~5%的SLE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临床症状,虽引起心肌梗死的病例并不多见,但已成为SLE患者死亡尤其是病程5年以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5月,我科收治1 例SLE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整体护理,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于5月23日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1例静脉滴注消癌平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消癌平为广谱抗癌药物,其主要成份为乌骨藤提取液,内含沙可士丁、皂苷、生物碱和多糖等多种成分,是国内新一代纯中药抗癌药物,高效、低毒,能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1],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肝、利尿、降压、败毒、抗肿瘤等作用[2].该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未见不良反应报道,且其说明书中也未提及有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我科于2007年12月17日收治1例在首次静滴消癌平时出现过敏性休克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1例多米诺加活体双供肝肝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1例多米诺肝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术后护理关键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凝血情况、切口引流状况,维持出入量平衡,正确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感染,合理膳食,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此类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针对本手术的特点,对该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保证多米诺肝移植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
-
56例未婚女性中期妊娠引产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前,社会日益开放,人口频繁流动,未婚女性妊娠数量增多,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1,2].因意外怀孕需人工终止妊娠的女性中,未婚少女占到总数的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期妊娠引产约为8%[3].中期妊娠引产是指孕龄超过14周所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经常性的人工终止妊娠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发生,直接影响未婚女性婚后的幸福程度[4].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未婚女性接受中期妊娠引产者的心理状况和原因极其复杂,本文对56例未婚女性中期妊娠引产的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护理干预和社会多元化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妇产科护士对分娩镇痛认知及宣教的调查
目的:调查妇产科护士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及宣教情况,减轻孕妇惧怕自然分娩的心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针对分娩镇痛认知的11个问题,对在北京市妇产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结果:在对分娩镇痛基本常识的了解方面,大部分护士是一般了解,其次是清楚了解;对分娩镇痛的效果的认知情况方面,大部分护士知道;对分娩镇痛的宣教情况,大部分护士对患者做过分娩镇痛的宣教;关于妇产科护士了解分娩镇痛的途径方面,医院培训、院内宣传、继续教育的人数各占约30%,通过网络媒体获知人非常少.另外,工作年限对以上认知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妇产科护士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及宣教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妇产科的护士对分娩镇痛的基本知识尚存在误区;医院对护士的宣教做的不够,护士对产妇的宣教也做得不够;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各方面有责任加大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并推广这一技术.
-
植入CRT-D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CRT-D对DCM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简短表格(SF-36)对接受CRT-D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在手术前晚和术后1周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在半小时内完成,观察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指标(MH),同时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0.01);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计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对女性的改变程度的GH、RP、RE 3个指标较男性更显著(P<0.05).结论:CRT-D治疗DCM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客观的心功能指标,女性较男性明显,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标准看是DCM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
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30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56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应用,能使患者获得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重症医学科护士压力与护士长干预管理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负性因素与护士长干预管理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对崇左市4家综合性医院ICU病房80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并用<护士减轻压力训练教程>进行减压训练(包括正确认知、人文关怀、自觉体验、从容应对、心理调节等方面)和管理支持,比较和评价减压前后的变化及效果.结果:通过减压训练和管理支持各项压力指标得分比减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认识压力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减压训练、干预和管理支持,可有效地减少ICU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并提高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
-
新疆不同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对本科护生(2005级 ~2008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疆、北疆、内地汉族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平均得分别是(268.92±23.43)分,(287.49±25.37)分,(288.04±29.26)分.其中寻求真相得分小于40分,而分析能力和求知欲这两个维度的得分均大于40分.南疆护生与北疆和内地护生相比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各维度方面,南疆与北疆汉族护生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北疆得分高于南疆.南疆与内地护生相比较,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内地得分高于南疆.南北疆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地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均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关.
-
临床护士对肠造口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现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80名临床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基础知识的自评总平均分为(48.94±0.83)分,等级属差;测评造口并发症总平均分为(63.06±0.89)分,等级属良;造口相关行为测评总平均分为(18.06±0.73)分,自评等级低于测评等级(P<0.05).不同民族、年龄、职称的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自评分值和测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对造口基础知识及造口并发症知识的自评分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造口知识的培训,采用有效的方式或途径,提供新技术、新进展,以提高造口护理质量,从而提升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基本素质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基本素质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二级甲等医院全体护士的循证护理基本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有20.63%的护理人员具备了基本的循证护理知识,有19.17%的护理人员具备了较良好的循证护理行为,有23.79%的护理人员持有较积极的循证护理态度.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基本素质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态度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基本素质越好.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基本素质较低,学历和职称是影响循证护士素质的重要因素.
-
个体化指导在纠正糖尿病病人饮食误区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宣教指导对纠正糖尿病病人饮食营养误区及改善疗效的意义.方法:对200例住院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在认知、主食、蛋白质、脂肪、甜食、进食习惯、烹调方法、用药及偏听偏信等九个方面的误区,并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宣教.结果:出院前的终末评估显示,个体化指导后病人存在的认知和行为误区显著减少(P<0.01,P<0.05),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在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中,消除饮食误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改善糖尿病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为促进产妇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产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产科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性产科知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心理干预.入组时及产后1周采用SAS、SDS对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产妇入组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1周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
-
男性乳房发育症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自我形象紊乱"这一护理诊断在男性乳房发育症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并针对病人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被调查60例病人中,32例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占53.33%,且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低,呈负相关(P<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形象紊乱在男性乳房发育症病人的发生率较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不孕症行输卵管切除术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不孕症行输卵管切除术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测评68例不孕症行输卵管切除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病人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大部分处于中高水平.结论:行输卵管切除术的不孕病人焦虑、抑郁及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明显偏高,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关注意义重大.
-
搬运病人时防止气垫床漏气的诀窍
临床上为预防压疮发生,可将气垫床应用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因病情需要而作相关的检查,但因病人病情较重,不易搬动,多数直接使用移动病床.在移动病人时,充气型的气垫床不能处在使用状态,气垫床漏气出现凹凸不平,导致病人卧位不舒适.现介绍一种搬运病人时防止气垫床漏气的小诀窍.
-
巧贴检验报告单
临床上有很多的检验报告单需要粘贴在专用的空白检验报告单纸上,现在这项工作在很多医院由护士来执行.传统的粘贴报告单的方法:报告单由上向下贴,这样粘贴医师既不能看见报告单上的内容,也不能看见报告单的时间.很多医师用笔在空白处填上报告时间和报告的检查项目,花费了医师的时间和精力.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粘贴方法,即将检验报告单由下往上粘贴,这样既能看见报告单的时间和报告单的项目,也减轻了医师工作量,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氟罗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反应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主因间断性腹部疼痛1月余,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肺叩诊呈清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心前区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腔检查:肠系膜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遵医嘱给予氟罗沙星注射液100 ml静脉输入,当该药输入约80 ml时,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全身皮肤弥散可见红色斑疹,继而胸闷,心悸,急测血压130/80 mmHg,考虑为氟罗沙星注射液所致过敏性反应.
-
"6W"解析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打造优质护理服务品牌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代表着医院的道德风貌、文化内涵和服务形象[1].本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可以用6个"W"进行解析、阐述.
-
循证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我科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在病人住院第一时间内掌握其所需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并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优质护理服务发展历程探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程度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1].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已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发展历程的认识,能够提高他们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现分析总结如下.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主动美声微笑服务、开展礼仪服务培训、制订预检分诊应急预案、强化护理安全、心理护理、提高内科门诊护士多专科护理知识水平、建立交班日志、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亲情服务及健康教育、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等措施实践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投诉有所减少,应急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顺应了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中要求,树立了良好的医院临床一线窗口护理服务形象.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2名护士和143名医师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的护理理念、责任心、护士的数量影响程度较高,居各影响因素的前三位;护理管理制度、领导的重视程度、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情况影响程度较低,居各相关因素的后三位;医师、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影响因素的评价存在差异(P<0.05).结论:为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必须首先转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理念、增强责任心,此外还应有效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
-
做好细节管理-丰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内涵
目的: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做好细节管理,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实行责任制护理模式,公示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护理服务内涵,特别重视基础护理的细节管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实行绩效考核,重视满意度调查等,从而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果: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了基础护理服务,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6.7%提高到99.2%.结论:做好细节管理,丰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内涵,可实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04 05 06 |
2018 |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