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跗骨窦入路延长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张贤锋;杨凡朋;徐应林;刘广意;梁昌凡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延长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延长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跟骨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B?hler角,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患者切口均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败.3例腓肠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2例劳累后足部疼痛,日常生活轻度受限.B?hler角术后3 d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结论 经跗骨窦入路延长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膝关节镜联合去神经化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魏杰;龚泰芳;谢易;李彬彬;于云祥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将8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生活质量AIMS2-SF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可有效缓解KOA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作者:蔡惠民;王鸿泰;陈昆;陈荣滋;周章南;陈培基

    目的 探讨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方肌骨瓣治疗23例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1髋),采用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3髋,良12髋,可5髋,差1髋,优良率为80.65%.结论 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效果满意.

  • 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育胡;甘干达;扈克治;罗平;韩健;彭伟

    目的 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手术时间84~150 min,术中出血量264~403 ml,术后引流量为106~160 ml,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为79.2° ~86.6°(85.2° ±18.4°),术后1年为83.6° ~88.1°(84.6° ±17.9°);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为9.2° ~11.3°(11.2° ±2.3°),术后1年为9.9° ~11.6°(10.4° ±2.8°).Rasmussen评分术后即刻为14~18分;术后1年为15~18分;HSS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2~94分,术后1年为84~96分.结论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时术野清晰、复位固定牢靠,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和关节面平整.

  • 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

    目的 对比分析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定与双能X线(DXA)BMD测量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4例老年男性患者行腰椎QCT BMD测定和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 BMD测量,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20 d.对比分析QCT测定BMD与DXA测量BMD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 DXA诊断84例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5.95% 、9.52% 、13.10%;腰椎QCT测定椎体松质骨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QCT和DXA均可检测BMD,但腰椎QCT测定BMD的敏感性较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测量BMD更好,更能准确反映出骨质代谢的变化.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无症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鑫;陶晶;唐永冬;黄擘;何斌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无症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2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早期检测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如D-二聚体高于正常水平2倍以上且持续不降、血气分析提示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则行肺动脉CT检查有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有肺动脉栓塞患者在心电监测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60 mg,q12 h,口服华法林3 mg,qd,同时隔天复查D-二聚体及凝血分析,控制INR值在2.0~3.0.结果 528例中47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肺动脉小分支栓塞,但均无典型胸闷、胸痛等症状,采用以上方法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肺动脉栓塞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术后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措施,以使患者顺利康复.

  • 有限切开辅助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牛海明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辅助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影响复位的不同情况采用有限切开器械撬拨或钢丝环扎辅助复位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情况:优17例,良4例,差2例.术后1例死于肺栓塞,1例失联,21例获得随访,时间9~21个月.21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10~22周.末次随访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8/21.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保护骨折端血运,减少软组织剥离,骨折复位相对满意,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闭合引流在单节段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减少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的效果

    作者:张勇鹏;周欣

    目的 探讨闭合引流(CSD)在单节段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血肿(EH)、硬膜外纤维化(EF)和改善疼痛及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有无置入CSD分为CSD组(96例)和非CSD组(88例).术后1 d及6、12个月,用增强MRI评估两组EH、EF发生率,并以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估两组腰背部的疼痛及症状.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CSD组与非CSD组术后重度EH发生率分别为5.2% 、15.9%(P=0.017),而4级EF的发生率分别为9.4% 、21.6%(P=0.021).术后1 d、6个月的VAS评分CSD组均低于非CSD组(P<0.001),术后6、12个月的ODI CSD组均低于非CSD组(P<0.05,P<0.001).结论 CSD能够减少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EH发生和EF形成,并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症状.

  •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鲍卫国;陆英杰;潘明铭;孟斌

    目的 探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 cage)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ROI-C 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ASIA分级评价颈髓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颈部功能;依据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5(15.28±4.54)个月.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脊髓损伤ASIA分级较入院时提高1~2级,13例患者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现象.NDI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14.75±2.05)分、(12.80±1.96)分,与术前(35.45±2.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3例,优良率达90%.融合率:术后3个月为82.5%,末次随访时为100%.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5% 、7.5% 、0、0.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前路减压后,采用ROI-C cage融合固定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钱军;方跃鸣;张仲华;刘闯

    目的 探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5(13±1)周.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4例.结论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基本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可靠的内固定方式之一.

  • 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

    作者:黄坚汉;蒙诗景;夏丽伟;黄菲菲;蒋慧韬;韦广源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35例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患者.将Ilizarov架安装至患足,以转动螺母的方式逐渐缩短足踝前方螺纹杆、延长后方螺纹杆,术后第1周每天共拧转螺母2~4圈(分4次进行),1周后每天共拧转螺母1~2圈(分4次进行),直至患足恢复至中立位并维持至少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继续以支具固定3个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架14~21周.31例达到患足中立位全负重;1例于14周足背伸达到15°时因剧烈疼痛停止矫形;3例因胫前后肌群广泛缺损挛缩,患足到达中立位后6周,继续行踝关节融合术,3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架.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患者各出现1处针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韦展图;胡世锵;吴玮伟;王小平;陈路遥;黄俭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Ⅰ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8例),Ⅱ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与Ⅱ组相比,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少,且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及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 角度控制组合式椎弓根螺钉植入工具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镇源;邓强;陈文;赵军;史文宇

    目的 观察角度控制组合式椎弓根螺钉植入工具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内固定术的61例腰椎疾患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角度组(使用角度控制组合式椎弓根螺钉植入工具,31例)和目测组(依靠术者目测角度,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置钉时间、准确率、穿出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角度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82枚,置钉用时(2.5±1.2)min/枚,置钉准确率为97.2%;目测组共置钉178枚,置钉用时(3.0±1.5)min/枚,准确率为88.2%.角度组置钉时间明显短于目测组(P<0.05),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目测组(P<0.01),螺钉穿出率明显低于目测组(P<0.01).结论 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采用角度控制组合式椎弓根螺钉植入工具的置钉准确率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邱辉;伍美艺;徐亚非

    目的 探讨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上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创面大小切取皮瓣5 cm×8 cm~8 cm×1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行中厚皮片植皮.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切取方便、质量好、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关节镜辅助下Orthocord线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作者:王浩

    目的 总结关节镜辅助下Orthocord线固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5例ACL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Orthocord线固定治疗.术后6周行膝关节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12个月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评估患者术后膝关节生理功能、ACL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X线、CT检查显示骨折复位且愈合,状态良好.术后3、6、12个月,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4.2±2.7)分、(89.6±3.8)分、(95.8±4.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0° ~130°,膝关节生理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及关节绞锁、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Orthocord线固定ACL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手术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比较

    作者:程国芳;何宝林;王小伟;张震;郭世君

    目的 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方法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近期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应用于TKA的优势.方法 将186例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186膝)分为导航组(110膝)和非导航组(76膝).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力线、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WOMAC评分.结果 1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与非导航组相比,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延长9 min,手术切口平均长了2 cm,但术后引流量更少,下肢力线偏离≥3°更少,胫骨平台后倾更接近预设值0°;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评分导航组均优于非导航组(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能提高下肢力线的精准度,提高膝关节假体安放的准确性,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

  • 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MRI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姚福东;刘夏君

    目的 探讨腰椎侧隐窝狭窄(LRS)患者MRI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927例有下腰痛病史的患者采用MRI检查,对L4~5与L5~S1节段侧隐窝进行评价,采用4级评分(0级为正常、1级为未偏离、2级为偏离、3级为压缩)对每个节段神经根进行分类.采用ODI评估患者的腰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47%的患者存在LRS(1~3级).其中L4~5和L5~S1节段的发生率分别为52% 和42%,神经根压缩的发生率分别为2.2% 和1.9%.根据ODI评价,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障碍范围为0~91.11%(34.06% ±16.89%).ODI与L4~5、L5~S1节段两侧的LRS之间存在非常弱的正相关(L4~5左侧:rs=0.105,P<0.01;L4~5右侧:rs=0.111,P<0.01;L5~S1左侧:rs=0.128,P<0.01;L5~S1右侧:rs=0.157,P<0.001).结论 腰椎LRS的MRI与临床症状之间只有微弱的正相关,对LRS的评估应结合MRI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

  • 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海涛;朱恒杰;徐凤琴;蒋志余

    目的 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A组(n=31)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B组(n=39)采用Gamma钉固定,C组(n=39)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Harri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A组长(多)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2个月时,Harris评分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能有效康复,但PFNA和Gamma钉固定效果明显优于DHS.

  • 前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姜砚劼;严正;占晨光

    目的 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在不损伤桡神经、不影响屈肘肌力情况下,钢板前置手术入路的手术方式.方法 ① 在10具成人尸体的20侧上肢标本上对肱骨前入路中的神经、血管进行测量.②5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患者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A组,20例)和前内侧入路(B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肩关节Neer评分、屈肘肌力,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肩、肘关节功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前内侧入路置入钢板治疗能避免损伤桡神经及尺神经,不影响屈肘肌力,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 Orthofix外固定支架辅助行桡骨截骨延长术治疗桡骨短缩畸形

    作者:阿不来提·阿不拉;任鹏;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买买提明·赛依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目的 探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辅助行桡骨截骨延长术治疗桡骨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桡骨短缩畸形患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辅助行桡骨截骨延长术治疗.X线片上测量并且定位穿针及桡骨截骨部位,术后1周开始以1.0 mm/d的速度进行缓慢桡骨骨延长,每天分2~4次完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患者术后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经4~12周的桡骨骨延长,桡骨截骨延长区新生骨组织形成良好,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停止延长后维持外固定支架固定3~12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采用PRWE评分标准从功能和疼痛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 Ortho-fix外固定支架辅助行桡骨截骨延长术治疗桡骨短缩畸形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 截骨术在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阳;丁俊杰;拓晓瑜

    目的 探讨截骨术在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截骨术.其中,行单纯踝上胫骨截骨术10例,上胫腓骨截骨术6例,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18例,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2例.观察术后3、6个月的胫骨前面角(TAS)、胫骨侧面角(TLS)以及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和ADL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个月.骨性愈合时间为56~81(68.22±12.07)d.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切口延迟愈合2例(5.56%),经常规伤口护理后愈合;轻度内外翻2例(5.56%),活动受限1例(2.78%);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踝关节截骨术治疗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作者:周立;张金磊;姚树俊;李军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15例原发性和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观察术后不同时间ESR、CRP水平、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4.7±6.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4.6±1.2)个月.术后CRP下降速度较ESR快,ESR于术后6个月、CRP于术后2周恢复到正常范围.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VAS评分术后1、3、6、12个月逐渐降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OA评分术后1、3、6个月逐渐提高,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JOA改善率术后12个月为85.0% ±2.59%,优良率为14/15.除1例马尾神经损伤外无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结论 病灶清除+万古霉素硫酸钙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病灶一期愈合,显著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手段.

  • 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作者:樊宗庆;聂宇;符东林;李立;李一凡;张峰

    目的 探讨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延长切口,21例)和常规组(采用L形切口,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B?hler角、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低(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B?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确切,疗效好.

  •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作者:谢建新;郑小飞;路磊;周明弟;朱大安;阮杨光;李超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摄X线片评估跟骨关节面、高度、宽度、B?hler角、Gissane角,按疼痛VAS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25~45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12.4±2.3)周.术后12个月,跟骨高度由术前32~40(36.5±3.8)mm改善为39~43(41.2±1.6)mm;跟骨宽度由术前38~44(40.3±3.9)mm改善为30~34(32.2±1.8)mm;B?hler角由术前0° ~9°(4.5° ±0.9°)改善为25.5° ~32.5°(29.1° ±1.8°);Gis-sane角由术前150° ~175°(158.7° ±6.9°)改善为125° ~145°(132.6° ±7.8°);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疼痛VAS评分为1~3(1.6±0.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28.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为72~93分,其中优20例,良7例,可1例.结论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蔡学海;彭庆星;黄光立

    目的 比较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23例)和螺钉组(采用螺钉内固定,2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钢板组随访14~48(24.6±10.3)个月,螺钉组随访13~48(23.9±9.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钢板组早于螺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及VAS评分钢板组优于螺钉组(P<0.05).结论 对于涉及内踝的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采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疗效更好.

  •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刘晓锋;李秀山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 将12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髓内钉组(64例)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钢板组(6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11例患者共发生28例次并发症,钢板组7例患者共发生12例次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例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或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髓内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

    作者:郭洪章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26例中青年AS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31髋).患者AS导致髋关节病变距行THA时间为2~26(11.2±0.8)年.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 1髋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予钢丝环扎固定;1髋术后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半年后康复;1髋髋关节后脱位即时手法复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123(36.5±2.8)个月.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松动、下沉.术后3个月,1髋发生髋臼侧透亮线,<2 mm;所有股骨侧未见透亮线;4髋发生异位骨化.Harris评分术前为12~30(20.1±1.8)分,末次随访时为78~92(87.1±7.1)分;总被动活动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171° ~235°(215.0° ±22.0°);被动屈曲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70° ~102°(85.8° ±9.3°);Harris评分、总被动活动度、被动屈曲度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 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优良的假体生存率.

  • 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作兵

    目的 比较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接受治疗的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膝关节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应用旋转平台假体,36例)和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假体,40例).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解剖学参数(股骨角、胫骨角、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膝外翻角)、膝关节屈曲角度和KSS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股骨角、胫骨角、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以及膝外翻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平台假体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屈曲角度,纠正膝关节外翻畸形.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郭永杰;王斌;张韶民;李云飞;谢纪宝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中技巧.方法 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2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住院"绿色通道",合理应用手术技巧,对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髋关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15~90(50.6±16.3)min,术中显性出血量30~400(200.4±60.5)ml,术中透视9~16(13.5±3.4)次.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败.1例患者出现螺旋刀片退钉,1例患者出现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末次随访按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63例,良4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7.14%.结论 建立"绿色通道",合理应用手术技巧,能够更加突出PFN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性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并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X线暴露时间.

  • 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的疗效

    作者:黄成校;高超;余化龙;胡岚翔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54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3例出现肘关节疼痛,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MasonⅡ型优16例,良4例,优良率为95.24%(20/21);MasonⅢ型优12例,良17例,优良率为87.88%(29/33),两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棒用于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而MasonⅡ型患者疗效更好.

  • 两种入路联合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韩建福;吴鹏;宋永兴;唐宏超;籍剑飞;曾忠友

    目的 比较正中入路小切口与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采用传统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小切口组)治疗1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下同样的联合固定融合技术(通道组)治疗1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两组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和通道组并发症病例数分别为22例(13.25%)、37例(3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生任意并发症、仅发生次要并发症、切口愈合问题及其他并发症4项中,通道组发生率均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 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通道组明显高于小切口组,主要发生神经损伤及切口皮肤问题.通道下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应选择合适病例,严谨操作.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作者:杨洪军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PFNA组,40例)和PFLCP(PFLCP组,36例)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功能评价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PFNA组:切口长度(7.9±2.7)cm,手术时间(67.2±13.3)min,术中出血量(126.2±53.2)ml,功能锻炼时间(2.6±2.3)周,骨折愈合时间(10.2±2.7)周;PFLCP组:切口长度(10.6±2.2)cm,手术时间(105.2±11.3)min,术中出血量(183.3±46.5)ml,功能锻炼时间(6.9±2.5)周,骨折愈合时间(12.8±3.5)周;以上各项指标PFNA组均短(少)于PFL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PFNA组优良率为97.5%,PFLCP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为7.5%,PFLCP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效果显著,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 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裴东红;余慧平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88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微创TLIF)和对照组(行开放TLIF),每组4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少(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6个月融合率:观察组为54.5%,对照组为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分: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TLIF能够有效改善腰椎滑脱患者症状,纠正腰椎滑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可行的手术方式.

  • 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守战;卲越峰;郭永传;贾思明

    目的 比较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行椎管减压分为减压组(采用椎管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7例)和不减压组(采用椎管不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4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等.结果 81例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不减压组均明显少于减压组(P<0.001);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减压或不减压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不减压手术创伤更小.

  • 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巩腾;苏学涛;夏群;王景贵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记录背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观测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和邻椎终板间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1个月.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及后凸Cobb角术后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神经功能ASIA等级较术前分别提高(1.0±0.1)级和(1.2±0.2)级.结论 常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具有减压彻底、显著提高伤椎整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及冠状序列、即刻获取并持续维持生物机械力学稳定等优势,是治疗未合并后方致压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的适宜选择.

  • 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

    作者:袁建迪;陈烽;范春芳

    2014 年 5 月 ~ 2016 年 3 月,我科应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 5 例 Maison-neuve 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5 例,男 3 例,女 2例,年龄 28 ~ 60 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患者均有高位腓骨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 2 ~ 7 d.

  • 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朱大安;路磊;方斌;李招胜

    2013 年 3 月 ~ 2016 年 3 月,我科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15 例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5 例,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25 ~ 65 岁. 左侧 9 例,右侧 6 例. 闭合骨折 13 例,开放骨折 2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 7 ~ 15 d.

  • Tightrope带袢钢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李钧;李徽;汪志群

    2016 年 1 月 ~ 2017 年 6 月,我科采用 Tightrope 带袢钢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13 例 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3 例,男 11 例,女 2 例,年龄 27 ~ 68 岁. 左侧 8 例,右侧 5 例. 均为新鲜闭合损伤. 按 Tossy分类均为Ⅲ型. 受伤至手术时间 2 ~ 7 d.

  • 微创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

    作者:王忠;章圣聪;张其峰

    2012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我科采用微创闭合复位及骨折断端有限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25 例股骨多段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25 例,男 18 例,女 7 例,年龄 20 ~ 70 岁. 均为股骨多段骨折. 开放骨折 2 例,闭合骨折 23 例.骨折按 AO/ OTA 分型:C1 型 12 例,C2型 5 例,C3 型 8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h ~ 14 d. 2 例开放骨折中,1 例创口较小,清创闭合创口后二期手术;1 例急诊手术.

  • 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作者:陈余庆;薛荣;季祝永;谭相齐;赵正晖;金晓晨;戴思雨;黄勇

    2013 年 3 月 ~ 2016 年 8 月,我科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 13 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3 例,男 11 例,女 2 例,年龄 67 ~ 83 岁. 骨折按 AO 分型:A2 型 9 例,A3 型 4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 7 d.

  • 矩形钢板固定治疗拇趾近节趾骨骨折

    作者:汤样华;熊振飞;曾林如;岳振双;辛大伟;胡中青;徐灿达

    2014 年 2 月 ~ 2017 年 7 月,我科采用趾背侧切口入路矩形钢板固定治疗36 例拇趾近节趾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36 例,男 21 例,女 15 例,年龄 25 ~ 64 岁. 左侧 13 例,右侧 23 例. 开放骨折 10 例,闭合骨折26 例. 近端骨折 6 例,远端骨折 9 例,中段骨折 21 例. 伴趾伸肌腱断裂 6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3 h ~ 4 d.

  • 改良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作者:郑光磊;沈晓强;王荣;戚盈杰;蔡俊;顾晓民

    2010 年 5 月 ~ 2016 年 4 月,我科采用螺钉辅助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12 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2 例,男 9 例,女3 例,年龄 22 ~ 64 岁. 前脱位 9 例,后脱位 3 例. 根据 Allman 分型:Ⅱ型 3 例,Ⅲ型 9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 3 ~ 15 d.

  • 背侧开窗撬拨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第1跖骨基底压缩性骨折

    作者:岳振双;郑文杰;胡中青;汤样华;熊振飞;曾林如

    2015 年 6 月 ~ 2017 年 6 月,我们采用背侧开窗撬拨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5 例第 1 跖骨基底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5 例,男 4 例,女 1例,年龄 47 ~ 70 岁. 合并伤:第 2、3 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 1 例,内侧楔骨骨折1 例,第 1 跖楔关节脱位 1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 5 ~ 7 d.

  •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综合治疗

    作者:刘亚非;黄万新

    2012 年 1 月 ~ 2015 年 9 月,我科共收治 10 例肘关节内翻 - 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0 例,男 8 例,女2 例,年龄 16 ~ 62 岁. 左侧 6 例,右侧 4例. 均为闭合损伤. 尺骨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Ⅱ A 型 4 例,Ⅱ B 型 3例,ⅡC 型 3 例. 3 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伴有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 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 6 ~ 14 d.

  • 钢丝环扎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Ⅱ ~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袁斌;葛保健;孟柏屹;蒋健;袁泉;王龙;李浩;冯骁

    2013 年 12 月 ~ 2016 年 12 月,我科采用钢丝环扎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固 定 治 疗 32 例 SeinsheimerⅡ ~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32 例,男 12 例,女 20 例,年龄 50 ~ 88 岁. 左侧 13 例,右侧 19 例. 骨折 Seinsheimer 分型:Ⅱ型6 例,Ⅲ型 6 例,Ⅳ型 6 例,Ⅴ型 14 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 7 d.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侧股骨颈骨折

    作者:胡兆洋;冉学军;余江;覃勇志;蒲川成

    2009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我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 9 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9 例,男 7 例,女 2例,年龄 57 ~ 67 岁.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程 50 余年,外伤导致患侧股骨颈骨折1 ~ 7 d. 表现为患侧肢体软弱无力、肌肉和骨骼萎缩、关节畸形,部分患者骨盆偏斜. 患侧肌力较健侧明显下降,表现为髋关节屈曲肌力 3 级,伸直、内收和外展肌力 2 级,膝关节伸直和屈曲肌力 2级,踝关节和拇趾背伸肌力 0 级. X 线检查:患者普遍患侧股骨较健侧明显细小、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髓腔狭小,股骨颈颈干角明显变大;部分患者骨盆偏斜,患侧髂骨、耻骨和坐骨萎缩. 伤后至手术时间 3 ~ 9 d.

  • 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

    作者:张华俊;王树金;王遥伟;吴树华

    2015 年 1 月 ~ 2016 年 6 月,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 20 例后踝及外踝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20 例,男 11 例,女 9 例,年龄 23 ~ 65 岁. 左侧 12 例,右侧 8 例. 骨折 AO 分型:44-B3. 2 型 14例,44-B3. 3 型 6 例. 合并内踝骨折 2例. 患者均于伤后 3 ~ 7 d 肿胀缓解后手术.

  • 两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作者:易碧龙;刘辉;孙云华

    2015 年 5 月 ~ 2017 年 3 月,我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治疗 30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30 例, 男 8 例,女 22 例,年龄 55 ~ 86 岁. 病程 1 d ~3 个月. 17 例有外伤史,13 例无明显诱因发病. 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单椎体 18 例,2 个椎体 7 例,3 个椎体 5例. 行 PVP 18 例,行 PKP 12 例.

  • 截肢术后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作者:姜健;孙强;丁海祥;苏云;董新利;王洪勋;谷元杰;赵家立

    患者,男,44 岁,2017 年 4 月 12 日不慎被机器绞伤右下肢,右下肢自膝关节处完全离断,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入院后积极补液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于联合阻滞麻醉下急诊行右下肢完全离断伤截肢术. 术后入住 ICU. 术后血常规: WBC 7. 7 × 109 / L, RBC 2. 84 × 1012 / L,HGB 89 g/ L,PLT 75 × 109 / L. 术后第 1 天输 4 U 去白悬浮红细胞、360 ml冰冻血浆,冷沉淀 20 U,无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后 复 查 血 常 规: WBC 8. 5 × 109 / L,RBC 3. 12 × 1012 / L,HGB 97 g/ L, PLT 85 × 109 / L.

  •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

    作者:陈士军;韩业福;付艳超;杨威;严宏伟;许炎;洪宇;张先军

    患者,女,63 岁,因突发双下肢麻木伴乏力 14 h 余入院. 主诉:在家弯腰洗衣服时突感胸腰背部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及行走,无昏迷、恶心及低热、盗汗等伴随症状. 急至当地医院行胸椎 X 线及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局部康复理疗后未见好转,且症状逐渐加重. 我院门诊以"不全瘫" 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大、小便未解. 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症 9 年余,未行任何治疗,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史. 查体:体 温 36. 5 ℃ , 脉 搏 78 次, 呼 吸 20次,血压 18. 7 / 13. 3 kPa,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检查:脊柱生理曲度变浅,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红肿、破损等异常;胸腰背部重度按压无明显疼痛,左侧膝关节以下皮肤触觉、痛觉明显减退,右侧脐平面以下触觉、痛觉稍减退,双下肢位置觉存在;脊柱各方向活动范围减小,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不能,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 ),双下肢各关节被动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约Ⅱ级,周径相等,双侧巴宾斯基征( + ),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未见明显异常,马鞍区及会阴部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 比目鱼肌肌内的滑膜肉瘤1例

    作者:王刚祥;周海东;徐宏宇;竹徐煜

    患者,男,23 岁,左小腿发现肿块 1个月,于 2016 年 10 月 19 日入院. 体温36. 5 ℃ ,脉搏 67 次,呼吸 20 次, 血压19. 0 / 10. 0 kPa. 左小腿及踝部肿胀(小腿内侧明显),皮肤张力较高,左小腿后方可扪及约 10. 0 cm × 18. 0 cm × 20. 0 cm 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肿块固定,无明显压痛,未及明显异常搏动感,皮温无明显升高,浅表静脉无怒张,左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较弱,足趾感觉正常,活动正常. 左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X 线片提示:左侧胫腓骨(中下段) 未见骨质破坏及增生现象,未见骨膜反应,小腿中部内侧软组织肿胀,其内可见斑点状、条索状钙化灶.

    关键词: 比目鱼肌 滑膜肉瘤
  • 手术治疗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

    作者:袁慧敏;刘晋闽;朱慧锋

    患者,女,19 岁,因左小腿近端外侧慢性疼痛伴肿胀 1 年余于 2016 年 8 月20 日入院. 主诉 3 年前出现左小腿胀痛,于当地诊所就诊,未行影像学检查,考虑为成长发育骨痛,未予重视. 近 1年来左小腿近端外侧持续慢性酸痛,可触及包块,偶感剧烈疼痛,遂来诊. 查体:左小腿近端外侧可触及一大小约 5 cm × 4 cm 肿物,质硬,边界清晰,轻压痛,皮温稍高,皮肤无红肿及破溃等异常改变,左膝关节活动正常. X 线检查提示左胫骨近端外侧骨质破坏,见图 1A.

  • 建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有限元模型并提出股骨远端"双柱理论"

    作者:吴慧敏;陈彦胜;唐华;彭金柯;熊志;文勇

    目的 用计算机软件建立C3型骨折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股骨远端内外侧"双柱理论",并以此指导C3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股骨全长CT扫描获得数据,用MIMICS-HYPERMESH-Ls-Dyna软件模拟75 kg体重成人从6 m高空坠落,作用力缓冲时间300 ms,以机械轴为载荷方向建立C3型骨折有限元模型,明确内侧柱、外侧柱的分界线.结果 股骨远端C3型骨折有限元模型显示,主要骨折线分布在股骨远端内侧、内后侧区域,机械轴与股骨下端内侧皮质交界点附近,这个交界点在载荷下应力变形集中,所得出的结果与临床X线片表现一致.在股骨远端内外侧"双柱理论"指导下,对股骨远端C3型骨折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其疗效明显优于单钢板固定.结论 以机械轴与股骨下端内侧皮质交界点为基础,划分股骨远端内、外侧柱分界线,得出股骨远端内外侧"双柱理论"的概念是合理、可行的.临床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中需要重建内、外侧柱,尤其要重视内侧柱的稳定性.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