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骆雷锋;袁文旗;卞春喜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64例双侧THA患者按照ASA评级分为两组,A组34例行同期双侧THA,B组30例行分期双侧THA。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 A 组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双侧THA安全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但需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且应控制好围手术期管理。

  • 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作者:兰家平;汤逊;徐永清;周田华;李阳;石健;张智;郑佳状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前方入路、2枚适宜大小的自体髂骨块移植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前方内固定治疗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术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待ESR控制在35mm/1h以下、体温恢复正常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恢复正常。腰骶角:术后24.3°~35.1°,末次随访时23.7°~34.0°。患者均获得Ⅰ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骨融合良好,重建腰骶段稳定性,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罗鹏明;张国华;王新虎;左春光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 VAS 评分、ODI、Cobb 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 一期手术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

    作者:陈琴;黄凯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肌)皮瓣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一期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在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的基础上采用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抗感染、切取腓动动脉穿支(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式修复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皮瓣均成活,外观形态良好。骨髓炎无复发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畸形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6~9.8个月。结论腓动脉穿支(肌)皮瓣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一期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是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较理想的方法。

  •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作者:王海峰;曾忠友;金辉;唐宏超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2例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按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优2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术后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保肢治疗

    作者:程球新;周江军;赵敏;刘达;付美清;史柏娜;杨俊;余专一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先固定骨折:外固定架固定10例,钢板内固定4例;再行血管修复:直接修补3例,端端吻合3例,自体血管桥接修复8例。对于术后出现肌肉坏死合并感染行彻底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结果1例截肢;1例术后吻合血管处血栓形成,二期行自体血管桥接修复。13例保肢成功患者获得6~20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良好,其中11例对线良好,1例内翻成角,1例外翻成角。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50°~160°,屈90°~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注重修复顺序及血管吻合是避免肌肉坏死及感染的关键;术后出现肌肉坏死合并感染应彻底清创,并采用负压吸引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

  • 痛风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治体会

    作者:谭小云;蒲涛;刘计鲁;许轩铭

    目的:探讨痛风病变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术中及病理证实为痛风性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及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血尿酸水平、影像学特征及手术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间隙性跛行,伴或不伴全身其他部位痛风病变及疼痛,血尿酸高低不一,CT检查可见关节突增生破坏,伴或不伴黄韧带钙化,椎管骨性狭窄。术中见关节突关节囊及黄韧带尿酸盐结晶沉着,关节突增生及骨质破坏,椎管显著狭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腰腿痛均消失,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尿酸无显著变化,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痛风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相结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骨折患者内置入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作者:吴金伟;欧阳义军;卢盛华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内置入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变化的意义。方法200例行内置入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09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91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CRP水平变化。然后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例)和未感染组(198例),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微创组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术后1、3 d和传统组术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感染组术后各时段、未感染组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 d明显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置入手术治疗骨折患者血清CR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血清CRP水平在术后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感染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 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王宏亮;干阜生;李立;崔西龙;付鹏飞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末次随访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16°(13.2°±4.1°),尺偏角20°~29°(24.7°±5.1°)。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2°~50°(38.11°±16.01°),掌屈38°~59°(45.62°±12.67°),桡偏12°~17°(14.05°±4.23°),尺偏20°~28°(24.76°±6.34°)。按Dienst标准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1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聂治军;常彦海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能力。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9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0.83%。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单边和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作者:陈德明;徐晓阳;张力;常乐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定期采用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复查MRI明确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和1年融合率和JOA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和颌眉角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后凸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脊柱稳定性。

  • 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

    作者:王锟;陈江海;黄江;陈振兵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5例复杂性断指患者(22指)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结果再植的22指术后均存活。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指,良11指,可3指。结论利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疗效满意。

  • 经皮微创后内侧固定治疗伴有胫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下段骨折

    作者:洪加源;林南杰;武宁;池纹宏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后内侧固定治疗伴有胫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伴有胫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后内侧固定治疗。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2例。结论经皮微创后内侧固定治疗伴有胫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不愈合率与感染率低等优点。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孙效虎;袁景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TKA治疗的181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6膝)分别于手术后40、120、180、360 d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大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09膝(92.5%),良13膝(5.8%),可3膝(1.3%),差1膝(0.4%),优良率98.2%。术后各时间段的HSS评分及膝关节大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决定性因素。

  • 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 PVP 与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王冰;王蕾;杨小奇;齐新生;茅治湘

    目的:比较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老年OVCF患者(112椎体)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PVP组和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相比,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PVP组均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及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但过伸性体位复位结合PVP较PKP手术时间更短、费用更少。

  • 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卢道云;徐林玉;邹守平;胡维帆;徐蒙;黄强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3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 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解剖复位,固定牢靠,骨性愈合。按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优26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4.1%。无钉道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肌腱伤和交感神经反射性骨营养不良等并发症。2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且有效减轻术后腕关节功能障碍。

  • 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正文;石玉芹;申国庆;张浩;高发旺;陈俊麒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0例髌骨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0例行克氏针改良张力带固定术(改良张力带组),20例采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术(薇乔抗菌缝线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功能情况。结果改良张力带组比薇乔抗菌缝线组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完全负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张力带组优13例,良5例,可1例,差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优17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改良张力带组切口裂开、感染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更好,创伤小,操作简便,无需二次手术。

  • 钩钢板和解剖锁定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鹏;李东亮;杨飞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a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解剖锁定板固定(18例)和钩钢板固定(14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钩钢板组出现2例肩关节疼痛、外展受限,3例肩峰下骨侵蚀,于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肩关节疼痛逐渐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解剖锁定板组肩关节功能优于钩钢板组(P<0.01),内固定物取出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都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 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贺瑞;姚刚;葛畅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 IMN)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经皮LCP固定,45例行IMN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IMN组高于经皮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经皮LCP组高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N和经皮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方面经皮LCP内固定更具有优势,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 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作者:宋宝健;王强

    目的:观察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血培养阳性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持续冲洗结合VSD,22例)和对照组(传统冲洗,24例),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随访6个月~2年,对照组随访1~5年。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次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冲洗结合VSD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换药及治疗次数。

  • 关节镜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吉璐宏;赵庭波;许勇;李皓桓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DDH患儿(17髋)采用关节镜治疗。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7(5.3±2.1)年。至末次随访,患儿均获得正常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无一例患儿出现股骨头坏死。髋臼指数由术前32.9°~51.8°(39.4°±11.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8°~33.1°(24.8°±6.5°)(P<0.001)。除1例(1髋)继发DDH外,其他患儿均获得股骨头与髋臼同心圆复位,恢复Shenton线连续性。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婴幼儿DDH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 Gamma3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斌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和Gamma3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53例,Gamma3组33例,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15.16±2.77)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FNA和Gamma3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 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作者:高宏梁;黄胜;管国华;吴锋锋;李建有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 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 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 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明;许红云;鞠亮;刘波;张英华

    目的:评价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微创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开放TLIF(34例)和微创TLIF(19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ODI、VAS评分等指标。结果2例失访,51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微创TLIF组均少于开放TLIF组(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微创TLIF组均长于开放TLIF组(P<0.05);腰背痛VAS评分:微创TLIF组术后2周、12个月时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DI评分: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生植骨不融合。结论微创TLIF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

    作者:胡敏;李光胜;余江;吴贵亮;冉学军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肱骨长节段骨折患者。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可2例。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肱骨长节段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 巴曲亭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出血的影响

    作者:邓波;王静成;熊传芝;颜连启;孙钰

    目的:探讨巴曲亭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对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巴曲亭2U溶于5 ml的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术中磨削髋臼及扩髓使用2U巴曲亭溶于20 ml的生理盐水中局部喷洒于截骨面;对照组切皮前10 min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磨削髋臼及扩髓使用20 ml的生理盐水局部喷洒于截骨面。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等,术后第3天复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术中出血量:治疗组为(325.14±85.21)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45±102.05) ml(P<0.05)。术后24 h引流量:治疗组为(251.21±74.08)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35±101.29) ml (P<0.01)。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24 h PT、TT、APTT均较术前有所延长,但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及术后24 h FIB均较术前下降,但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1例深部血肿,对照组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亭应用于THA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不影响患者的凝血效果,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

  • 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 O′Driscoll ⅢB 型骨折

    作者:衡立松;朱养均;张堃;张军;段虹昊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3例失访。35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8~18周。根据MEPS评定疗效:优26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 ⅢB型骨折,可以在直视下复位骨折,牢固固定,恢复肘关节解剖关系,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郭志民;张萌;上官天丞;田胜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4例行脊柱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1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9个月。术后患者自诉腰痛明显缓解,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影像学检查内固定位置良好,神经压迫解除。按JOA评分: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脊柱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结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微创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政好;欧军;苏小桃;谭健;何俊;吴志良;刘静男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 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OPSF)组( 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 单侧与双侧MIS-TLIF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秦杰;王栋;贺西京;李浩鹏;赵波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MIS-TLIF)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保守治疗无缓解的中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MIS-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采用VAS评分、ODI、JOA评分改善率以及融合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7个月。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单侧固定均少于双侧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ODI、JOA评分改善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相比于双侧固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 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关炳瑜;阿海;贺元;朱斌;雷登强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40例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匹配同期4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条件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的单因素进行逐步筛选,之后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可造成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术后感染与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手术范围、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因素相关性较高( 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影响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导致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以防感染。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位置内移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金才;王栓科;厚兆军;鲁永刚;张玉辉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位置内移与术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将68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宽开门组:36例,为常规开门组,门轴位置为侧块内缘;②窄开门组:32例,为门轴内移组,门轴位于椎板外缘1/4处。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影像学的各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但是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窄开门组明显低于宽开门组(P<0.01)。结论手术中适当将门轴位置内移既可以保证手术效果,又可以限制脊髓过度后移,有效避免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

  • 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陈校明;刘忠;唐新桥;朱宝玉;梁培雄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前方入路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2例,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死亡2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感染。49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按Harris评分评定患髋关节功能:优18例,良2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7.8%。结论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明;杨文彬;包一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110例尺桡骨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髓内钉组67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钢板组43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髓内钉组为32~41(36.92±4.21)min,短于钢板组的73~87(80.51±6.64)min(P<0.05)。术中失血量:髓内钉组为11~17(14.15±2.86)ml,少于钢板组的的147~171(154.26±16.90)ml(P<0.05)。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髓内钉组分别为4~8(6.18±2.33)周、5~7(6.21±1.09)d,短于钢板组的8~12(10.12±2.76)周、9~13(11.80±2.11) d;住院费用:髓内钉组为0.84~1.31(1.09±0.24)万元,少于钢板组的0.99~1.50(1.09±0.24)万元;两组3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nderson评分优良率:髓内钉组为94.03%,钢板组为9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1.49%,钢板组为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尺桡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锁骨解剖钢板加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进初;李动;胡青松

    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锁骨解剖钢板加钢丝内固定治疗42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

    作者:宋玉鑫;王增平;薛文;管晓鹂;刘林;钱耀文

    2012年3月~2014年8月,我科采用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缝合锚钉修复四肢肌腱止点区断裂伤

    作者:何仁高;胡军祖;粟玉斌;梁立升

    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对19例四肢肌腱止点区断裂伤患者采用缝合锚钉修复,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雷宁波;邢涛;董林

    2014年12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作者:周保军;胡杰亮;高富军;陈力援;祁志轶;魏孔星;王晶磊

    2012年7月~2015年1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膝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

    作者:陈小芳;舒荣兵;刘加钱;邹樹;吴刚

    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科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例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逆行穿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

    作者:苏驰;马长生;邓丽琼

    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逆行穿针经髓腔内固定治疗65例儿童锁骨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作者:安勇;杨廷燕;吴国兰;朱雄;裴有智;李风强;王平平

    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Judet入路手术治疗18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谢健;许江峰;周正宇

    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科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1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单根弹性髓内针治疗跖骨颈骨折

    作者:李中万;付小勇;潘永雄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10例跖骨颈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李志波;朱金旭;贺强;张金勇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8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骨水泥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贾科江;关津京;杨朝垒;陆亚东;周卫;马国涛;姜会枝;杨心玲

    2007年1月~2015年6月,我科应用骨水泥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5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自制防旋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腓骨中下段多节段骨折

    作者:徐培章;韩新明;陈宇华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自制防旋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6例腓骨中下段多节段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多发内生型骨瘤1例

    作者:曾振明;阮宜骏

    患者,女,26岁。曾有妊娠后慢性腰痛史3年。入院10 d前,患者因二次妊娠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再发加重,活动时可诱发左侧大腿部抽痛,疼痛在夜间持续存在。查体:腰部各椎体棘突及棘旁未见压痛及叩击痛,左侧骶髂关节压痛,同侧“4”字试验阳性。辅助检查:ESR 30.0 mm/1 h, HLA-B27(+),尿本周蛋白(-)。胸腰椎X线片:T12~L3、S1椎体见片状高密度影,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中下见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朝上,未累及关节面。腰椎及骶髂关节CT(见图1):双侧髋臼、髂骨及髂骨翼、各骶椎、腰椎及椎弓根等部分骨质可见多发致密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骨外形及结构未见缺损、破坏;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骨质致密,未见累及关节面。 MRI:T12~L3、S1椎体及T12右侧、L5左侧附件及双侧髂骨翼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结节状长T1短T2信号影,界清,抑脂像呈低信号,较大者为2.2 cm ×1.5 cm;增强后似见轻度强化,不除外转移性病变;双侧骶髂关节面于抑脂像见絮状高信号影,考虑双侧骶髂关节炎症。

  • 椎管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硬膜外血肿1例

    作者:罗俊普;王志国;刘文德;吴一凡

    患者,男,21岁,以“外伤后胸背部疼痛、双下肢瘫痪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溜冰时摔倒致伤,当时感胸背部疼痛,未做任何检查,在家休养,外敷膏药治疗,于2周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用药不详),3 d前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下地行走,于12 h前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遂由家人急诊送至我院。胸椎CT提示“T3椎体形态改变、T3椎体骨质不连续”。患者平素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家族无肿瘤病史,触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查体:T2~3棘突压叩痛阳性,双侧乳头连线以下平面感觉明显减退,部分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射消失,双膝跟腱反射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胸椎MRI (见图1A)显示:T3椎体楔形改变,其内可见长T1短T2信号,T2~3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一梭形高T1、T2信号,脊髓受压。实验室检查:肝功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常规、凝血四项、结明实验均未见异常。因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初步诊断为创伤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考虑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入院3d前双下肢已完全瘫痪,遂于入院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胸椎管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平T2椎板中上缘至T3椎板下缘硬膜外有一2 cm ×1 cm ×1 cm大小的灰白色软组织块,质软易碎,与周围组织粘连,彻底清除病灶。

  • 反Hill-Sachs损伤合并肱骨近端骨折1例

    作者:沈彦;王朝阳

    患者,男,42岁,工作时受电击后被倒下的电线杆砸中肩部,当即感左肩部肿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而就诊。查体:左侧肩部稍肿胀,未见明显“方肩”畸形,局部压痛,关节腔空虚感存在,肩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 Dugas 征阴性,其余关节活动正常,肢端感觉、血供正常。急诊摄肩关节正位 CR 片,显示左肱骨头形态欠规整,未发现明显骨折脱位征象。考虑肩部损伤收住入院。次日行肩关节 CT 三维重建,显示左侧肱骨近端骨折,左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头前侧压缩性骨缺损,见图1。诊断: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反 Hill-Sachs 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肱骨头骨缺损较小(<10%),因此术中未予以植骨等特殊处理,修复结节间腱鞘后,以可吸收线编织法缝合在内侧骨质及钢板上的线孔间,跨过骨块并覆盖在腱鞘上,不仅固定了骨块,也固定了肱二头肌腱,防止其滑出结节间沟。术后行颈腕吊带固定4周后开始逐渐行前屈、外展、外旋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开始行阻力对抗性锻炼。8个月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为82分。

  • Müller-Weiss病1例

    作者:葛瑞

    患者,男,18岁,因“左足内侧疼痛、跛行1年,扭伤后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外伤诱因出现左足内侧疼痛,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减轻,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再次加重,跛行步态,症状反复发作,未行检查治疗。1个月前扭伤后出现疼痛加剧并呈持续疼痛,活动受限,跛行加重。查体:左中足内侧肿胀、左足舟骨向背侧、内侧突出、压痛(+),足弓扁平,后足呈内翻畸形。血常规、血沉、风湿三项及结核菌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左足CT平扫+重建显示(见图1):足舟骨陈旧性骨折伴缺血性坏死。 MRI显示:足舟骨形态不规则,外上份骨质大部不连、边缘硬化并见小囊变影;舟骨呈 T1 WI 低信号, T2 WIfs像呈高信号,信号不均;舟骨周围关节间隙变窄、未见脱位征象;周围软组织肿胀,fs像呈高信号。距舟关节面舟侧关节软骨变薄、距舟关节面骨赘、关节积液;前距下关节、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后缘见少许积液影。距舟背、外侧韧带、跟舟韧带、足底部分肌腱水肿,伴部分韧带松弛,继发足弓消失。其余诸骨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左足负重侧位 X线片显示:舟骨形态不规则,中部骨质不连续,边缘略欠规整、硬化毛糙;其余骨骨质正常,各关节间隙及关系正常;软组织正常。足弓低平,距骨长轴延长线不与第1跖骨基底部相交。测量 Meary-Tomeno角(足负重侧位X线片第1跖骨轴线与距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距跟角(足负重正位X线片距骨轴线与跟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足长度(足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结节上缘到第2跖骨头部的距离)14.8 cm,根据 Maceira 分期[1]为4期。术前AOFAS评分37分。诊断:左足Müller-Weiss病。

  •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膀胱尿动力学和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呼和;张志成;蒋飞;刘佳

    目的:观察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T10脊髓完全横断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和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2周后进行膀胱尿动力学、肌电图测定。结果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舒缩曲线大部分可见规律性变化,波形均匀一致;同时膀胱大容量增加,内压降低,顺应性升高;而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光感基因可以调节骶上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 丹参酮ⅡA通过下调KLF-4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

    作者:汤培;吴小宝;许子星;陈晓君;樊志强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an ⅡA)是否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株MG-63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an ⅡA干预骨肉瘤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细胞增殖相关蛋白( p21、PCNA、ki-67)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COL1A1、COL1A5、MMP-2、MMP-9)及KLF-4的表达情况;MTT法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转染过表达KLF-4或空白对照质粒至离体培养的骨肉瘤细胞中,再用TanⅡA干预,检测骨肉瘤细胞表型转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Tan ⅡA 组中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 <0.01),迁移减少(P <0.01), p21表达增多(P<0.05),PCNA、ki-67、COL1A1、COL1A5、MMP-2、MMP-9、KLF-4表达减少(P<0.01)。转染KLF-4过表达质粒后,相比于对照组,转染KLF-4过表达质粒可以增加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P<0.05),逆转TanⅡ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 TanⅡA通过下调KLF-4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天浩;陆骅;林涧;王之江

    目的: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建立压疮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创面涂抹蛋清,单纯负压组单纯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钻孔负压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骨组织钻孔,生长因子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每周更换负压封闭材料进行创面观察(肉芽组织情况,创面表面积,切取创面组织行切片HE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创面于5周愈合外,其余3组均于4周愈合。第1周创面表面积钻孔负压组及单纯负压组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负压组、钻孔负压组、生长因子组于第1、2、3周HE染色纤维细胞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愈压疮切实有效,早期结合使用促软组织生长方法可加强疗效。

  • 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展

    作者:叶森(综述);郝杰(审校)

    近年来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技术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椎弓根螺钉强化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提高螺钉稳定性的主要技术之一。椎弓根螺钉设计研究热点从螺钉的长度、大小与把持力相关性研究逐渐转向设计更佳螺钉形态并与骨水泥强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脊柱融合理念及技术措施都是更加强调脊柱的整体平衡;临床上攻丝是否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旋入扭矩和把持力仍有争论。该文就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