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的疗效比较

    作者:常乾坤;徐丛;吕永明

    目的 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高屈曲旋转平台(RPF)假体与高性能固定平台(HFB)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行TKA的患者(86膝)分为RPF组(46例,47膝)和HFB组(37例,39膝),分别应用RPF假体和HFB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RPF组随访时间为19~30(24.1±3.1)个月,HFB组随访时间为18~30(25.2±3.4)个月.HSS评分:术前RPF组为33.8分±4.1分、HFB组为34.2分±3.7分,末次随访RPF组为90.3分±3.5分、HFB组为89.4分±4.4分;末次随访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术前RPF组为86.0°±9.4°、HFB组为84.4°±9.3°,末次随访RPF组为123.8°±18.4°、HFB组为110.8°±9.6°;末次随访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RPF假体和HFB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疗效,但RPF假体的屈曲度高于HFB假体.

  •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双排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疗效比较

    作者:费文勇;袁即山;真启云;谢军;丁华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传统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对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44例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双排技术(DR组,22例)、缝线桥技术(SB组,22例)修复.对两组术中锚钉使用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患肩活动范围、再撕裂率进行分析.结果 SB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ASES、Constan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4±0.2)枚、外排锚钉(2.3±0.3)枚,再撕裂率为9.1%;DR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5±0.3)枚、外排锚钉(1.5±0.5)枚,再撕裂率为31.8%;两组内排锚钉使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排锚钉使用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撕裂率SB组少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均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术后再撕裂率及手术时间上较传统双排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积液与坏死分期及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唐昊;常俊;陆鸣;高维陆;詹维强;尹宗生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髋关节积液与坏死分期、关节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股骨头坏死对关节积液的影响.方法 对46例NONFH患者74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RI影像将关节积液分为0~Ⅲ级;依据ARCO分期将NONFH分为Ⅰ~Ⅳ期;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分并分为4个等级.分析关节积液与坏死分期、Harr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4髋中65髋发生关节积液.ARCO分期与关节积液分级相关(r=0.50,P<0.001),不同ARCO分期的关节积液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1,P<0.001),关节积液分级随着坏死分期(Ⅰ~Ⅲ期)增加而增加,以Ⅲ期患者的关节积液常见.Harris评分等级与关节积液分级有相关性(r=0.52,P<0.001),不同功能评分等级的关节积液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7,P<0.001),关节积液分级随Harris评分等级降低而增加.结论 NONFH关节积液的发生情况与坏死分期及关节功能评分明显相关,关节积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测疾病发生和进展的辅助指标.

  •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

    作者:宋猛

    目的 比较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疗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 分析346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49髋的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组(闭合组,209例,293髋)和切开复位组(切开组,137例,156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6、12个月后的髋臼指数(AI)、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 D/W)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 D/W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切开组为34.6%(54髋),闭合组为12.9%(38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临床疗效均较理想,但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更低.

  • 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谢建新;余建;邵强;张晓辉;王权;黄轶峰;路磊;潘科良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A组)和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B组)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48例患者骨折端均解剖复位.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A组分别为(63.4±2.8)分、(84.5±4.3)分,B组分别为(62.9±3.1)分、(79.7±3.8)分;术后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12.6±3.2)周,B组为(12.8±3.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A组为(1.6±0.4)分,B组为(3.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21),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9.5%(2/2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1%(13/27),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37.0%(10/27);并发症发生率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

  • 尺骨鹰嘴V形截骨与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张炯豪;杜茂信;彭程;张晓珑;王海鹏;颜家骅

    目的 比较肱骨髁间C型骨折切开复位术中尺骨鹰嘴V形截骨与斜行截骨的疗效.方法 对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行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治疗,其中V形截骨组32例,斜行截骨组24例.比较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1个月.V形截骨组与斜行截骨组术后Cassebaum评分优良率分别为23/32和1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yo功能评分分别为65~100 (82.5)分和70~100 (8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1 (11.2)周和6~20 (10.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形截骨组8例、斜行截骨组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斜行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且较V形截骨具有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的优势,是一种可行的截骨方式.

  • 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作者:董晖;许建民;马磊;肖辉;高源泽;刘华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1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9例皮肤缺损患者选择合适皮瓣覆盖创面;二期感染控制后取自体骨或者自体骨混合异体骨植骨.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髓炎均得到控制,骨折均愈合,无复发.末次随访根据Paley标准评定骨缺损愈合分级:优12例,良3例.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Masquelet技术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受区要求低、易推广等优势,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锁定钢板辅助复位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陈涛;余润泽;尚希福;于水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辅助复位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固定.术后对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及膝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12~23个月.股骨远端关节面复位优16 例、可4 例.术后12~24周复查X 线提示骨折均愈合.18例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屈伸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为90°~ 120°,HSS 评分为80~96分;2例因惧怕疼痛不能早期配合有效锻炼, 膝关节活动度为50°~80°,HSS 评分分别为70分和75分. 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辅助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及关节功能均满意.

  • 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

    作者:孙余生;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峰

    目的 评估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 方法 对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撕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 70~140(97.0±11.7)min,术中出血量 60~380(140.5±40.7)ml,术后住院时间3~6(4.6±1.4)d.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术后CT检查显示椎管均得到有效扩大.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 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庆;徐俊杰;李业海;姚继荣;梁俊升;刘和风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 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PVP组(34例)和 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 角、椎体高度.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 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 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 PKP 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 PVP 组(P<0.001). 结论 PVP及PKP 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对患者外观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菊明;马益民;韦永中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对患者外观形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例行定制肿瘤假体置换手术的肱骨近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对患肢外观形态的满意度并评价上肢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4例患者中外观形态较满意7例,一般4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11/14.14例患者术后12个月手部活动度、操作活动度、提物能力和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术有较好的骨性解剖结构适配性,能保持患者外观形态的完整性,改善肢体功能.

  • 供皮区创面应用两种不同敷料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丽;丁晓红;于水

    目的 比较切取中厚皮片移植后供皮区的创面使用海藻酸盐敷料或胶粘敷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例中厚皮片移植的患者按使用敷料的不同分为试验组(采用胶粘敷料,13例)和对照组(采用海藻酸盐敷料,13例).于术后24 h、72 h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2~3周的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24 h两组各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各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量低于对照组(P<0.05),肢体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创面舒适度更优.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皮区创面应用胶粘敷料疗效好,更舒适,且术后护理更简便.

  • 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胡维信;苏振炎;张益宏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40例)与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4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血红蛋白、血凝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倾向,术后2周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陈江;马江川;石铸;毛剑;王刚

    目的 评价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患者VAS 评分、Cobb 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施保华;沈决心;陈晓东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40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及三维CT检查对骨折进行分型.均采用肘后纵向S形切口,24例C2型中采用肱三头肌纵向劈开入路15例、肱三头肌两侧入路9例;16例C3型中采用肱三头肌纵向劈开入路10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6例.均使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48(12±5.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3.5±0.5)个月,按Cass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与患者的主观症状相结合作为终功能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优18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 结论 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前根据X线和CT检查充分了解骨折分型和粉碎程度,根据分型和影像学改变确定手术方案和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及双钢板,合理指导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 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强;谢垒

    目的 探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1例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棘突椎板回植治疗,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摘除肿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钛板固定.术后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椎管容积、椎板愈合情况及有无移位.结果 手术时间80~140(120±15) min,术中出血量150~500(250±35)ml.所有患者肿瘤切除完整,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均椎板固定牢靠,无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回植椎板16例双侧骨愈合,5例单侧骨愈合.术后1年JOA评分由术前(12.4±2.6)分上升至(23.4±3.5)分.结论 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对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及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

  •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张胜国;谢旖静;邵楠;赵小魁

    目的 评价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31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 (38足).术后根据AOFAS踝-足评分标准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足出现浅表感染,1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术后10~19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B(o)hler角和Gissane 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定:优21足,良12足,可5足,优良率86.8%.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14足,可4足,优良率89.5%.结论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关节内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能够大限度恢复患足功能.手术时机恰当、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

    作者:顾宗欣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60例)采用MIPO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组术后重度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骨代谢指标(CTX、PICP、PTH与BG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Mayo与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可减轻疼痛,优化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膝关节镜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水安;庄泽;徐如彬;孙世伟;杨隆;王健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Schatzker Ⅱ~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 Schatzker 分型在关节镜下结合MIPPO技术对累及关节面骨块进行复位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半月板损伤予以成形或修补处理,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行一期修复,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待骨愈合后二期行韧带重建.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伸膝0°,屈膝100°~130°.末次随访Rasmussen评分为23~28(25.7±1.5)分,其中优25例,良8例,无可、差病例.结论 关节镜下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诊断明确、关节面复位好、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世伟;王翔奕;姜萍

    目的 研究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方法 ① 在106例无膝关节疼痛、畸形和膝部手术史的成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为10~29岁组、30~49岁组、50~69岁组、70岁以上组测量胫骨干骺角及胫骨后倾角,并以此数据为依据分析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② 对28例30~49岁年龄段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6例采用髓内定位进行胫骨截骨(A组),12例采用髓外定位进行胫骨截骨(B组),记录术前、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前、术后的胫骨后倾角.结果 ① 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存在中度直线正相关关系.② 28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A组术后胫骨后倾角和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 确立我国川南人群中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呈正相关关系.② 在30~49岁人群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采用髓内定位法行胫骨截骨,可恢复患者胫骨平台的生理后倾角度,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度.

  •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唐少龙;黄庆华;蒋会平;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

    目的 探讨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单开门减压联合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手术前后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进行JOA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24±3.52)个月.颈椎曲度:术前 2.1°~9.0°(5.41°±3.81°),末次随访6.2°~11.2°(8.40°±2.41°);椎管矢状径:术前 5.2~11.8(8.82±3.13)mm,末次随访11.4~16.8(13.81±2.32)mm;JOA评分:术前 8.4~11.3(9.45±0.96)分,末次随访13~16(15.56±0.64)分;颈部VAS评分:术前 3.6~6.6(4.96±1.50)分,末次随访1.0~2.6(1.77±0.80)分;上肢VAS评分:术前 5.2~7.6(6.66±0.80)分,末次随访1.3~2.8(1.86±0.83)分;以上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C5神经根麻痹、内固定塌陷、松动等并发症;2 例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予对症处理后 2 个月明显缓解;1 例出现吞咽困难,予对症处理 1 周后好转.结论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尤庆国;刘伟;梁晓宗;汪翔;王昌义;温贤金;彭肃豹;余斌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胫前后动脉是否通畅,选择合适的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以该单一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2.0 cm×2.5 cm~15.0 cm×15.0 cm.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10例皮瓣与周围组织基本相平;2例皮瓣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后与周围组织相平.供区愈合良好.12例患者术后均可负重行走且无疼痛,皮瓣感觉功能为S3级及以上.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骨科带内植物Ⅰ类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生根;郭亮;刘玉武;夏欣

    2006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68例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8例带内植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均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 A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4~84(45.7±10.2)岁.

  • 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梅治;李青;张爱明;梁道臣;赵成毅

    目的 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16例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65个月.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成角、枢椎移位、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能重建上颈椎生理解剖结构,维持颈椎稳定.

  •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药物起始率及依从性分析

    作者:魏更生;吴京亮;吴磊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起始率及依从性.方法 将32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48例)和女性组(178例).采集患者入院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并计算药物起始率;术后待患者恢复进食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年期间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分析术后0~6、7~12个月两个随访阶段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及药物依从性.结果 术前服药起始率:男性组钙剂为27.70%,维生素D为20.27%,双膦酸盐为6.76%;女性组钙剂为46.07%,维生素D为31.46%,双膦酸盐为15.17%;男性组3种药物服药起始率均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0~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较高,男性组中钙剂为79.73%,维生素D为71.62%,双膦酸盐为70.27%;女性组中钙剂为85.96%,维生素D为78.65%,双膦酸盐为76.97%;男性组略低于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2个月时两组患者3种服药依从性良好的人数比例均显著减少(P<0.05),男性组钙剂为55.40%,维生素D为48.65%,双膦酸盐为41.89%;女性组钙剂为71.91%,维生素D为60.67%,双膦酸盐为57.86%;男性组3种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均低于女性组(P<0.05). 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起始率低,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低;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患者长期的药物依从性较差,男性患者差于女性患者.提示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加强抗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

  •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

    作者:王斌;闫长明;王云清;夏东升;贾星海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3例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胸腰段后凸Cobb角及JOA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155~240(183±17) min,术中出血量1 000~3 000(1 487±430) ml.术中1例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术后无感染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60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Cobb角、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满意.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比较

    作者:田野;吴兴凯;董立明

    目的 比较在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380例初次行单侧TKA患者按照应用TXA方式及不应用TXA分成3组:① 静脉滴注组:术中静脉滴注TXA 30 mg/kg,120例;② 局部注射组:将1.5 g TXA溶入50 ml生理盐水中,术中关节腔内多点注射,136例;③ 不应用组:术中不应用TXA,124例.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连续测量术侧肢体周径,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DVT及术侧肢体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静脉滴注组、局部注射组均明显低于不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组与局部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次行单侧TKA中,静脉及局部应用TXA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且不增加DVT的风险.两种用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 3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熊福军;贺西京;冯宏伟;杨宏涛;周百刚;张建洛;吕向阳;王磊鑫

    目的 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86例Gartland Ⅱ、 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记录3组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标准评价3种方法治疗后患肢的功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P<0.001).临床治疗优良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94.6%)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95.6%)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65.9%)(P<0.00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 带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梁好;陈莹恩;陈书奎;王起印;郭广惠

    目的 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中远端穿支位置及前臂背侧皮神经走行设计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6例手腕、手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0 cm×7 cm ~ 15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16 cm×14 cm.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

    作者:李宏斌;骆剑敏;骆宏伟;曾青东;陈雪荣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对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3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在THA术中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对照组在THA术中不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摄标准位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术后6个月对患髋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并调查患者对手术满意度.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实验组为(85.00±13.86)min,对照组为(75.00±12.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为(238.5±101.17)ml,对照组为(235.65±98.8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假体侧倾角和前倾角,实验组分别为43.97°±2.12°和16.37°±2.08°,对照组分别为45.19°±4.46°和15.58°±4.43°;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实验组为88.95分±6.86分,对照组为88.17分±6.13分;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00%;以上3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小,可重复性好,对照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为明显.结论 在THA术中应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可将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 下胫腓螺钉固定患者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

    作者:沈彦;王朝阳;吴荣

    目的 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是否影响患者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78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胫腓螺钉完整(完整组)、断裂或松动(断裂松动组)、取出(取出组)3组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功能评价使用Lower Extremity Measure (LEM)下肢测量评分和Olerud Molander(OM)踝部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下胫腓间隙、下胫腓重叠和内侧间隙.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完整组、断裂松动组、取出组的LEM评分和OM评分分别为(70.3±6.3)分和(46.5±7.9)分、(83.3±3.0)分和(62.2±4.9)分、(88.1±4.8)分和(66.8±6.7)分,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的两项评分均优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间隙完整组为(3.2±0.2)mm,断裂松动组、取出组分别为(4.1±0.2 )mm、(4.1±0.3)mm ,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均宽于完整组(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重叠和内测间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直径对患者功能没有影响.结论 与松动断裂组、取出组相比,完整组下胫腓螺钉功能评分更差.螺钉松动或断裂不会影响功能,但在螺钉完整情况下却有取出指针.

  • 前路腰骶椎重建技术治疗腰骶失稳的疗效

    作者:邓雪峰;宋锦旗;林利忠;李岩松;林泽金;王雪冰

    目的 探讨经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并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失稳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髓核摘除或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并前路重建钛板固定治疗30例原发或继发性腰骶失稳的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随访期间除1例滑脱复位丢失外,其余椎体滑脱患者椎体复位良好、无丢失.继发性腰骶失稳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愈合良好.术后功能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 采用前路髓核摘除或病灶清除、椎体植骨融合、腰骶椎重建可获得满意复位,腰骶融合稳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牛强卫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术后半年发生脑梗死.末次随访按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43例,良38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创伤较小,可早期下床活动,疗效较好.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与隐性失血量的关系

    作者:宋子卫;林舟丹;何少康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引流管夹闭及夹闭时间对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行THA患者按是否夹闭引流管及夹闭时间不同分为3组:不夹闭引流管组(A组)、夹闭引流管2 h组(B组)和夹闭引流管4 h组(C组).每组各35例.记录3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B、C组均少于A组,C组少于B组;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B、C组均高于A组,C组高于B组;隐性失血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髋部皮下瘀斑与关节肿胀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 THA后引流管夹闭及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影响,夹闭引流管2 h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 跗骨窦切口联合空心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李伟康;周业金;宁仁德;胡星月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空心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空心钉(A组,29例)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B组,22例)治疗.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高度、宽度、B(o)hler角判断骨折复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0~17(13.19±1.47)个月,B组9~18(13.45±2.80)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联合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当.

  • 两种方法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王海波;商杰;王业华

    目的 对比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4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26例行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19例行内侧入路普通钢板固定(普通钢板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锁定钢板组皮缘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Mazur评分:优10例,良15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0~96(90±6)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0°~44°(37°±4°),背伸15°~24°(19°±3°).普通钢板组骨不连1例,伤口感染1例,关节面塌陷2例;Mazur评分: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93(89±7)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24°~44°(36°±5°),背伸13°~20°(17°±2°).锁定钢板组Mazur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均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比较,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稳定性强,并发症少.

  • 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段骨折

    作者:刘义军;魏爱淳;WEI Wei;魏伟

    目的 探讨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MIPPO技术LISS治疗30例股骨远段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1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发生.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按照KSS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0例,良18例,可2例.结论 MIPPO技术LISS治疗股骨远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

    作者: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

    目的 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术中均能监测到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形,术中出现SEP和MEP预警者分别为4例和7例.椎管减压后SEP波幅升高29例,无明显变化5例,轻度下降1例.椎管减压后MEP波幅升高31例,无明显变化2例,轻度下降2例.JOA评分术前为7.94分±1.54分,术后1个月为12.23分±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应用SEP和MEP可以实时监测术中脊髓的功能状态,提高手术安全性.

  • S形克氏针固定治疗腱性锤状指

    作者:虞泽珑;王运涛

    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们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切开直视下S形克氏针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5岁.指别:示指3例,中指8例,环指10例,小指9例.均为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4周.

  • 经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

    作者:霍纪宝;刘新江

    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2~55岁.单纯距骨后突骨折6例,合并距骨体、颈骨折2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1例.完全距骨后突骨折7例,外侧结节骨折1例,内侧结节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

  • 髌上入路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作者:曾斌;吴旭东;黄小刚;赵进征

    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科使用髌上入路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7~57岁.骨折AO分型:41-A2型3例,42-B2型6例,42-B3型4例,42-C2型3例.闭合骨折13例,开放骨折3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2周.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禹;李智勇;吴家富

    2010年7月~2012年11月,我科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8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2~78岁.骨折部位:胫腓骨14例,股骨10例,肱骨7例,尺桡骨7例.闭合骨折32例,开放骨折6例.开放骨折于清创后择期手术.3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

  • 前方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

    作者:郭洪章

    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科采用前方入路治疗13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1~62(30±2.5)岁.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左侧6例,右侧7例.9例为PipkinⅠ型,4例为Pipkin Ⅱ型.2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5~25(6±4.2) h.

  • 外固定架在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雷

    2009年3月~2015年2月,笔者对28例Pilon骨折患者在分期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9~52岁.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25例.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 分型:Ⅰ型5例,Ⅱ型17例,Ⅲ型6例.28例均分期手术.

  • 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姚昱;章筛林

    2010年1月~2015年10月,我们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3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1~64岁.闭合骨折29例,开放骨折3例.骨折按AO分型:A型22例,B型7例,C型3例.

  • 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作者:陈志军;朱东波;王树金;张旭;郑鸿鸣

    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10 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0 例,男7 例,女3 例,年龄18~67 岁.左足4 例,右足6 例.SandersⅡ型6 例,Ⅲ型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

  •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冯琼华

    2011年 5 月~2015年8月, 我科采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 男14例, 女7例,年龄26~67岁. 左侧8例, 右侧13例.均为交通事故伤. 骨折Schatzker 分型:Ⅰ型 10例,Ⅱ型5例, 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 ~8 d.

  • 两头折弯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

    作者:张寅;石瑄;张厚庆

    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们采用两头折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32例髌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7~65岁.骨折按Rockwood分型:Ⅱ型18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6例.均为闭合髌骨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1~7 d.

  • 缝合锚钉治疗儿童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程彬;史柏娜;赵敏;周江军;肖春林;付美清;杨俊;余专一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科采用缝合锚钉治疗13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13岁.均为单侧闭合骨折.伤后2~3 d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

    作者:吴其鹏;刘国辉;夏天;卿湘城;查琨;刘毅;米博斌;刘静

    2015年12月~2016年7月,我们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8例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5~68岁.均为闭合骨折.按 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0 d.

  • 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

    作者:杨建刚;张少辉

    2010年7月~2015年7月,我科采用PHILOS接骨板治疗35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17~72岁.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6例,三部分12例,四部分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6 d.

  •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

    作者:王松柏;刘东旭;谷吕敏;周梧节

    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13例后踝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8~66岁.均为闭合骨折.按Haraguchi后踝骨折分型均为Ⅱ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于国军;陆化梅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VAS评分、麻醉阻滞范围、麻醉优良率、辅助麻醉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生命体征:切皮时A组血压比术前升高(P<0.05),且高于B组(P<0.05).剥离骨膜时VAS评分:A组为(2.2±0.5)分,B组为(1.3±0.5)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复位内固定时VAS评分:A组为(2.4±0.6)分,B组为(1.4±0.3)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麻醉阻滞范围:A组为76.7%,B组为96.7%, B组优于A组(P<0.05).麻醉优良率:A组为83.3%,B组为96.7%,B组优于A组(P<0.05).辅助麻醉用药:B组剂量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更适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 双手先天性近指间关节融合症1例

    作者:陆欢;杨小龙;王海

    患者,男,38岁,因摔伤致左手中、环指疼痛2h就诊.查体:双手第3~5指近指间关节强直,主动、被动功能完全受限;左手中指肿胀、畸形,指背皮肤破裂出血;双手掌指关节、远指间关节及拇指活动均正常.

  • 髌骨骨折固定术后钢丝断裂进入膝关节腔1例

    作者:张秀彪;吴丹凯;张子言

    患者,男,59岁,2年前摔倒致左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康复正常,决定不取出内固定物,出院后未按医嘱定期复查.3个月前自觉膝关节活动不适,再次就诊于我院.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