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廖肇山;林松庆;罗建秀

    目的:比较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胫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钢板置于胫骨内侧或前外侧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5例)和外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畸形愈合、延缓愈合等并发症情况。应用Johnner-Wruh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肢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内侧组(17.57±3.27)周,外侧组(21.14±4.5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中23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22±4.67)周。骨折延缓愈合:内侧组1例,外侧组5例;畸形愈合:内侧组无,外侧组3例;Johnner-Wruhs评分优良率:内侧组88.57%(31/35),外侧组66.67%(14/21);以上3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钢板和外侧钢板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内侧钢板尤其是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减少骨折畸形愈合、延缓愈合方面相对于外侧钢板有一定的优势。

  •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青少年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

    作者:沙勇;徐永清;李春晓;林月秋;李福兵;唐辉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青少年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研究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矫形手术治疗12例多种原因引起的青少年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17足)。术后佩戴外固定架。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49个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8~12周。畸形矫正均满意,截骨处均骨性愈合,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ICFSG)评分系统:优10足,良6足,可1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的矫形手术,遵循个体化和局限化的原则,能够矫正传统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与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希宝;江海燕;郑业锟;余金胜;雷中华

    目的:对比关节镜与MRI检查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精准率,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52例,进行关节镜及手术前先采用MRI诊断技术进行检查,检查后的7 d~6个月内进行关节镜检查或手术,将两次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诊断与关节镜及手术损伤程度的符合率:前交叉韧带为93.5%,后交叉韧带为100%,外侧副韧带为90.6%,内侧副韧带为88.5%,关节镜及手术对比诊断的符合率为93.1%。结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检查采用MRI诊断技术,具有精准率高、无创、安全、方便等优势,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楼肃亮;赵志芳;汪冉;潘洪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19例均得到随访,其中43例(13.48%)明确在术后发生谵妄。术后1 d发生谵妄33例,术后2~7 d发生10例;38例发生在夜间;活动过度型29例,活动减少型14例。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谵妄发生率并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谵妄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减少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恽常军;钱文杰;朱小国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2例Schatzker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T形钢板内固定4例,L形钢板内固定52例,双钢板内固定26例。随访评定治疗效果,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2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术后发生深部感染4例,浅表感染3例。末次随访时按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34例,可5例,差3例。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术中的仔细操作和重视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疗效。

  •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林斌;张毕;许洋;何勇;何永志;郭志民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28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后凸角,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8~226 min,术中出血量960~4580 ml。9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经严密缝合裂口并放置引流愈合;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患者身高由术前110.6~135.4(122.6±11.2)cm 矫正到术后150.6~175.8(160.8±9.66)cm,颌眉角由术前62°~112°(66°±26.3°)矫正到术后5.2°~21.4°(12.3°±6.2°),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12~28(16.6±4.6)cm 矫正到术后4.5~13.8(8.6±3.2)cm,Cobb角由术前40°~145°(86.2°±20.3°)后凸矫正到术后-19.2°~21.4°(-2.6°±16.1°)前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6±0.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式探讨

    作者:王浩然;仲肇平;陈秋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将168例获随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闭合复位组13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6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8例。对3种治疗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参照Flynn评定标准: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5.923,P<0.0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4.262,P<0.01);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患儿的预后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不存在优势,在保证骨折复位的前提下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 髌骨钻孔减压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

    作者:赵平;耿家金;程加峰;牛和明;张永强;张强;解平锋

    目的:探讨通过髌骨钻孔减压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后膝前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3例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54例为减压组,TKA术中联合髌骨钻孔减压术;59例为非减压组,仅施行TKA不联合髌骨钻孔减压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相关并发症、KSS评分及膝前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3例均获满12个月的完整随访。KS S评分:减压组术后明显高于非减压组;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减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KSS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波;卜海富;孙和炎;隋聪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PF-LCP)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使用PF-LCP治疗20例,使用InterTan治疗18例。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InterTan 组为(150.5±18.2)ml,PF-LCP 组为(262.2±2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PF-LCP 组为(82.55±8.32)min 和(7.56±2.56)s,InterTan组为(96.28±9.05)min和(18.10±5.34)s,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PF-LCP组(15.1±6.5)周,Inter-Tan组(14.5±3.8)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LCP组(83.5±9.5)分,InterTan组(81.1±10.8)分;两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LCP与InterTan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相对于InterTan治疗PF-LCP治疗出血量较多,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较短。

  • 局部浸润罗哌卡因联合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春爱;赵振文;王承祥

    目的:评估伤口单次局部浸润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 )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生理盐水20 ml,术后行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评定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6、8、12 h VAS 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1.28分±1.03分、2.17分±1.67分、2.13分±1.76分、2.38分±0.34分,对照组分别为2.75分±1.09分、3.25分±1.29分、4.50分±1.51分、4.62分±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48 h VAS 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3.20分±1.21分、3.17分±0.84分,对照组分别为3.28分±1.21分、3.56分±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ROM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PCIA用于TKA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作者:左华;黄永辉;胡浪;李勇

    目的:观察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探讨完全保留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PCL损伤的患者中20例行不保留残端自体绳肌单束重建术(非保留残端组),20例行完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单束重建术(完全保留残端组)。通过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CPM机等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结果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6±4.9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非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两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保留残端重建PCL能够可靠地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且早期恢复效果优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孟位明;许红生;付卫杰;王平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牵引复位后均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17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0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FNA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陈俊杰;鲍航行;黄杰烽;杜文喜;潘佳飞;童培建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3例复位后骨缺损严重者行人工骨植骨。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dand-Werley评分标准:优12例,良33例,可10例,差1例。发生腕管综合征4例,拇伸肌腱激惹3例,局部疼痛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但存在各种并发症,处理得当基本能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 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罗远明;徐跃根;卢厚微;江春宇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术后随访,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4.3±7.82)个月。患者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患膝CT显示,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13.30°±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5.72°±3.32°(P<0.01),髌股关节外侧张开角从术前0.70°±2.8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13°±2.75°(P<0.01)。Lysholm评分从术前47.92分±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3.27分±7.91分(P<0.01);Tegner评分从术前5.32分±1.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6.37分±0.83分(P<0.01);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从术前55.3分±1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3.2分±13.91分(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防止复发和恢复髌股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 诱发肌电图刺激电流阈值与螺钉位置关系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爱明;任宇连;沈卫峰

    目的:研究诱发肌电图刺激电流阈值与椎弓根螺钉距离椎弓根内侧壁量化关系方程模型,探讨该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腰椎后路椎弓根固定的58例患者256个螺钉建立刺激电流阈值推算椎弓根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回归方程,同时判断性别、手术材料、麻醉方式及骨质疏松对回归方程的影响。结果刺激电流阈值推算椎弓根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回归方程为y=0.444x-2.28,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不同性别、麻醉方式、螺钉类型组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诱发肌电图刺激电流阈值与螺钉位置关系模型,可以减少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患者如合并骨质疏松可影响阈值判断。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秦伟光;李忠华;张秀华;张鹏;高兆峰;王合强;王海林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PFNA组(46例)和ALP组(46例),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与ALP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PFNA组均明显少于ALP组(t=20.099、3.111、2.864,P=0.000、0.003、0.005)。92例均获随访,时间4~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9、0.674,P=0.619、0.502)。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vs 4.3%,χ2=0.345,P=0.557)。结论 PFNA与ALP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FNA所造成的损伤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唐康;张文志;段丽群;李旭;贺瑞;张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26例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90(64.9±8.5)min;术中出血量30~120(64.6±23.0)ml;住院天数6~11(8.6±1.5)d;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21.7±4.3)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维持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对伤椎直接复位及固定、在即刻固定、改善和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 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程文丹;李品;江淮;邵松;刘兴国;吕建军;许俊胜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腰髂固定联合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型骶骨U型骨折

    作者:吴鹏;曾忠友;裴斐;宋国浩

    目的:探讨腰髂固定联合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型骶骨U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髂骨螺钉固定联合骶管神经孔减压治疗8例不稳定型骶骨U型骨折患者。结果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Gibbons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2.8~3.8分,术后1.3~2.47分。结论腰髂固定手术相对简单安全,同时可以减压骶管和骶前孔,重建骨盆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后外侧融合与否对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影响

    作者:庄林波;王立胜;王志勇

    目的:观察后外侧融合对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均为单一节段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0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B组30例,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未做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各项指标的结果。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椎JOA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各项指标及其矫正度和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外侧融合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林劲松;夏春;傅日斌;林原;王少杰;石磊;李华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 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

    作者:王佳;周耀;李伟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1例均获随访,时间7~23(11.5±5.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32(16.5±4.5)周。发生骨化性肌炎1例。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9例,可2例。结论后侧入路安全简便、显露清晰,更适合对肱骨干下1/3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双钢板可提供早期的坚强固定,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 颈后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

    作者:林松庆;黄文祺;徐皓;廖肇山;林永炀;卢桥平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与侧块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7例,Ⅱa型8例,Ⅲ型2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托保护6周。结果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及椎动脉损伤。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4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颈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度较正常略有下降;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后路椎弓根侧块螺钉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较满意。

  • G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

    作者:张银华;舒亮;张玉良;王庆鑫;张远

    目的:探讨GS 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Ⅱ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GS 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了解复位程度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6~42个月。30例患者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或基本缓解,4~6个月后骨性融合;2例患者随访6个月时未完全骨性融合,仍遗有下肢疼痛及麻木,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32例患者复位程度达80%以上。结论应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可使滑脱腰椎获得有效复位和坚强固定,提高植骨融合率,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王晶;叶泽兵;周晓忠;王帅鹗;李超;徐汪洋;李贵涛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按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时间39~88(51±14)min;术中出血量50~240(88±25)ml,其中31例术后输注浓缩红细胞1~4 U;术后引流量40~460(180±55)ml。1例术后27 d死亡,78例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3~22.4(16.5±3.2)周。出现褥疮1例,深静脉血栓1例,髋内翻畸形2例,发生头钉刺入髋臼1例,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6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斌;尚咏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行单或多节段PKP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伤椎压缩程度、有无侧凸畸形,伤椎前缘恢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入路(单侧、双侧)、骨水泥渗漏(椎间盘)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5(9.6±2.8)个月。27例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再骨折率为26.2%。将各因素输入Logistic回归“向前Wald”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体重指数及伤椎前缘恢复程度是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量过大、低体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过度恢复、低骨密度是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

  • 游离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柳霞;李传富;梅良斌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1.5 cm ×4.0 cm~4.2 cm ×7.0 cm,皮瓣面积:1.8 cm ×4.0 cm~4.5 cm ×7.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二期修薄。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1.5 cm ×4.0 cm~4.2 cm ×7.0 cm,皮瓣面积:1.8 cm ×4.0 cm~4.5 cm ×7.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二期修薄。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损伤较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损伤较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 GustiloⅢ型桡骨远端开放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琦;卜海富;张复文;孙和炎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 Ⅲ型桡骨远端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Gustilo Ⅲ型桡骨远端开放骨折患者,对污染严重及软组织覆盖不足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VSD)封闭创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拆除外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8~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5~13周。按Sarmiento标准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5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19/25。结论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 Ⅲ型桡骨远端开放骨疗效较满意。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作者:苏勇;彭俊才;李兴久;陈涛;陈诚;余润泽

    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65~87岁。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AO分类:A1型8例, A2型9例,A3型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8例,按 AO 分类:A 型4例,B 型4例。均为闭合非病理性骨折。2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的一种或多种。外伤至手术时间2~9d。

  • 关节镜下有限化清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李传和;沈锐;杨美中;胡训久;姚士育;汪淼

    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近期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5~69岁。病程6个月~10年。临床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明显,行走功能障碍,打软腿,下蹲起立时症状加重。X线示骨赘增生,MRI 示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破坏或关节内有游离体。

  • 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作者:王浩;陈森;方青;肖志刚;苟印尧;李皓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们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45(294±73)岁。按 Meyers-Mckeever 标准分型:Ⅱ型7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均常规摄X线片,提示骨骺线闭合,结合患膝 CT 或 MRI 诊断明确。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8例,半月板损伤4例,侧副韧带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

  •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黄小刚;曾斌;吴旭东

    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科使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26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2~72岁。其中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为闭合新鲜损伤。

  • 改良自体掌长肌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

    作者:唐辉;徐永清;杨晓勇;石健;李阳;梅良斌;马涛;汤逊

    2009年8月~2012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掌长肌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1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15~37岁。左手4例,右手13例。损伤部位:食指9例,中指5例,环指2例,小指1例。治疗史:术前保守治疗无效6例,急诊手术时未对肌腱进行修补5例,未治疗6例。就诊时间:伤后1~26个月。临床表现:远侧指间关节(DIP)背侧肿胀,色素沉着,锤状指畸形明显(DIP屈曲30°~55°畸形),局部压痛,主动背伸不能,屈曲受限,被动活动范围正常,近侧指间关节(PIP)伴有不同程度的背伸。全部为闭合损伤或创面已愈合。X线片均证实无末节指骨基底部骨折。

  • 侧方附加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

    作者:刘涛;项大业;何少波;连永生

    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们采用侧方附加锁定钢板治疗6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1例为股骨上1/3,3例为股骨中1/3,2例为股骨下1/3。骨不连时间为10~35个月。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B、C型Pilon骨折

    作者:申建军;冯康虎

    2006年6月~2012年10月,我们对37例B、C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1~63岁。开放骨折8例,闭合骨折29例。按 AO 分型:B 型23例,C型14例。其中26例伴腓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h~7d。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

    作者:聂涛;李志华;高泓一;文渊;杨法宝

    2009年4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5例Mason 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0~60岁。右侧7例,左侧8例。骨折按 Mason 标准分类:Ⅱ型10例,Ⅲ型5例;合并肱桡关节脱位2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 一期清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

    作者:陈达根

    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往往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较棘手。2008年8月~2013年7月,笔者对23例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一期清创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国产2.7 mm系统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万建杉;刘涛;刘克廷;孙嵘;陈国平;张平荣

    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们应用国产27 mm系统桡骨远端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1~49岁。左侧8例,右侧13例,双侧2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其中6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或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按AO分类:B2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骨折)4例,B3型(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缘骨折)2例,C1型(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8例,C2型(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7例,C3型(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骨折)2例。

  • 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袁建迪;陈烽;金鑫奇

    2009年8月~2013年5月,我科应用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67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钢绳环扎加髌前“8”字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作者:赵正晖;季祝永;陈余庆

    2007年12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钢绳绑扎加髌前“8”字结扎治疗38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王中怀;黄玉松;朱正华

    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66例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22~67岁。骨折类型:锁骨中段37例,中外1/3处29例。66例均系粉碎性闭合性。患者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王成润;杨小龙

    2009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62~92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左侧15例,右侧21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10例,ⅡB型9例,ⅡC 型7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3例。合并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25例,糖尿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10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及其它部位骨折。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苏兴平;王刚;李勇;段旗展;刘永青

    2007年6月~2012年10月,我科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8~71岁。肩锁关节脱位34例,为 Tossy Ⅲ型;锁骨远端骨折28例,为NeerⅡ型。全部为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7d。

  •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及髁上骨折

    作者:彭波;何涛

    2010年5月~2012年5月,笔者对12例股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0~62岁。闭合骨折10例,开放骨折2例(Gustilo Ⅰ型1例、Ⅱ型1例)。骨折AO分型:A型6例,B型4例,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作者:陈烽;陈军军;金鑫奇

    2010年9月~2013年11月,我科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5~57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A型5例,B型2例,C型7例,D型3例,E型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7d。

  • 关节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徐建军;金掌

    目的:评估关节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胶原酶诱导的兔膝骨关节炎(OA)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膝关节内胶原酶注射,建立兔OA动物模型。实验的第4周随机分为PRP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每周给药1次,共4次。实验第9周取关节软骨观察软骨总体形态及软骨微形态的变化。结果 PRP组软骨总体形态评分为(1.7±0.3)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3.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PRP 组软骨总体形态损伤较小;PRP 组软骨微形态评分为(3.2±1.0)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7.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RP组软骨微形态损伤较小。结论关节内注射PRP有保护软骨作用。

  • 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哪个更佳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为了对比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纳入行双侧膝关节置换且年龄<55岁的患者80例(160膝),女性63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54.3岁。所有患者一侧行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另一侧行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平均随访16.6年。结果发现,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平均AKS评分分别是958分和969分,平均WOMAC骨关节炎指数分别是254和259,平均活动范围分别是125°和125°,平均满意度分别是81分和83分,且两组的放射学结果相似。因此作者认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治疗<55岁的患者,效果都令人满意,无证据显示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更具优势。

  • 关节内注射纤维蛋白原并不能减少膝关节置换失血量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关节内注射纤维蛋白原是否能够减少膝关节置换出血,尚无定论。作者将20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松止血带前2 min关节内注射纤维蛋白原。结果发现,平均术后引流量治疗组为780 ml ±378 ml,对照组为673 ml ±301 ml,P=0029;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量治疗组为347 g/L ±153 g/L,对照组为3.84 g/L ±1.24 g/L,P=0051;两组的失血总量、输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作者认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纤维蛋白原并不能显著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

  • 心理因素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心理因素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作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纳入100例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平均年龄71岁。6周时获随访97例,1年时获随访87例。患者术前完成疾病认知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恢复控制点量表和牛津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发现,术前功能评分对术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影响大;此外,疾病认知问卷和抑郁影响术后6周时牛津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焦虑和抑郁还影响术后1年的牛津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但不影响关节活动范围。故作者认为,心理因素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防治生物膜细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涛(综述);徐永清(审校)

    近年来抗生物膜细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合成物、天然产物(包括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和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生物大分子活性成分等方面,各类别中都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或)杀灭生物膜作用,然而大多数抗生物膜活性成分不足以完全抑制或杀灭生物膜,缺乏广谱抗生物膜制剂,需要对生物膜形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文对防治生物膜细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为下一步研究临床上生物膜细菌形成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 腰椎毗邻血管的应用解剖及血管损伤并发症

    作者:陈先帅(综述);官建中(审校)

    下腰椎前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疾病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手术区域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也日益深入。腰椎局部区域的血管、神经对于术中的显露有着直接影响,熟悉这些结构不仅能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也能为新的手术入路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该文对腰椎前方血管的特点和减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凝聚共识促推发展--“云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赵万秋;徐永清

    为有利于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数字医学、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的发展,由云南省医学会主办、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承办的“云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28~29日在昆明召开。在云南省医学会的主持下,经过严谨的选举,分别产生了云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专委会、云南省医学会手外科学专委会、云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委会,陆声教授、李军教授、朱跃良教授均以全票当选为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杨民、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部长郑嵘亲自到场指导工作。会议特邀侯春林、劳杰、刘小林、张长青、张绍祥等国内著名数字医学、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报告,以推广数字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提高云南省数字医学、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水平,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大会参会代表100余人,分别来自三个专委会的候选委员及全省相关专业人员,是历届会议以来参会学科多、人员类别涉及广的一次。会议以“理论交流,手术示教,病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