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双足与保健杂志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杂志

China Reflexolog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6569
  • 国内刊号: 11-308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双足与保健》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廖海涛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作者:皮巍

    目的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于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 80例患者,检出了86条动脉硬化闭塞的血管,内中膜都有增厚,检出82例出节段性狭窄,90处斑块,15处闭塞.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大应用价值,可对闭塞的位置、范围进行准确判断.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青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痛风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护理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护理方法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饮食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血尿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相对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在进行护理前与护理后的并没有太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复发率为42.1%,对照组在实施护理后的复发率为65.30%,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提高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且良好,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痛风的发病率,值得推广使用.

  •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封鹏程

    目的 分析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利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一组利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联合组选择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对照效果.结果 联合组和单一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分别为90.48%、71.43%;联合组较单一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单一组16.67%.结论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通过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和剥脱术联合治疗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减少.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

  • 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梅

    目的 探讨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儿童手足口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和退烧时间都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喜炎平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过度通气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作者:张勇

    目的 对过度通气综合征病因、症状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作以总结,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产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具体治疗过程与结果.46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40例接受物理治疗.结果 心因性诱因引起的情绪激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是该组所有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86例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均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的有11例,血钙浓度检查正常的有21例,略微低于正常值的有3例.明确诱因后即采取相应治疗,干预治疗后患者症状表现迅速缓解,对照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血气PH恢复情况与症状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结论 掌握过度通气综合征疾病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明确疾病诱因后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方案探讨分析

    作者:苏晓玲

    目的 讨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患者42例,分成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仅使用炎琥宁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2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失时间、空腔疱疹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总体治疗有效率较好,能够促进患儿口腔溃疡以及疱疹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并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

    作者:刘芳

    目的 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并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该院治疗帕金森病并焦虑、抑郁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基本原则,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3.64±2.67)分、(25.31±6.5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帕金森病并焦虑、抑郁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排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可推广.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杨艳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通过实施及时有效护理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可以广泛应用.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永翠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80例患儿,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口腔病变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明显得到缓解,提高患儿的口腔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

  • 点式小切口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应用体会

    作者:林勤

    目的 分析点式小切口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9月—2016年7月该院接收、治疗的10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不同手术方法为依据分组:研究组50例采用点式小切口(高位结扎、分段剥除术)手术,参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同时观察、对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肢疼痛、肿胀、皮下淤斑、卵圆窝处皮下血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比参照组20.0%低(P<0.05).结论 临床以点式小切口手术疗法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效果比常规手术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效防治并发症,临床操作起来安全性较高.

  •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冯涛

    目的 分析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有价值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老年LDVT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手术、吸烟、创伤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结论 LDVT为一种有诸多种因素协同参与引发的疾病,掌握主要危险因素,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对疾病发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 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临床救治分析

    作者:张红才

    目的 探究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临床救治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4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救治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救治前后患儿的HR、CRT、肢端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患儿经过治疗后,其HR、CRT、肢端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中经过早期观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并改善其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心率、血压血压状况.

  • 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

    作者:史红珠

    目的 分析在下肢静脉血栓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2016年5月—2017年4月份在该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疾病患者77例,全部患者都采取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 76例患者一共显示213段下肢静脉血栓,分布位于胫后静脉、髂总静脉、胫前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与髂内静脉、股静脉;有17段为可疑血栓,主要包含13段股静脉、4段髂外静脉;有18例患者单独累及到左侧,有27例患者双侧均有累及.结论在下肢静脉血栓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比较高,值得应用.

  • 分析小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吴秀芹

    目的 分析探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2016年患有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者使用华法林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出血率为5%,死亡率为7.5%.常规组的患者出血率为22.5%,死亡率为27.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华法林对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率以及死亡率,且不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嵌甲性甲沟炎经部分甲床切除甲沟成形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明

    目的 探究嵌甲性甲沟炎经部分甲床切除甲沟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嵌甲性甲沟炎患者36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部分甲床切除甲沟成形术治疗,并采取系列术前、术后处理方法,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患者经过部分甲床切除甲沟成形术治疗后,患趾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且愈合效果好,外形完整美观,无术后感染、后遗症的发生.结论 在嵌甲性甲沟炎中采用部分甲床切除甲沟成形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不会对患者的患趾造成较大的损伤,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作者:张青玉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0%(40/50),对照组为78.00%(39/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复发率、肺栓塞发生率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率、血栓复发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的疗效

    作者:杨丽焕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比单独保守治疗运用到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予以下肢动脉球囊扩充与内置支架术开展治疗,对照组31例单独予以药物开展保守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下肢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状况、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下肢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状况、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治疗对比单独保守治疗运用到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更为良好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气压治疗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张鸣浩;孙倩茹;何春来

    目的 观察气压治疗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患者,排除不适于气压治疗患者,分两组研究预防治疗方案,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施予气压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静脉血液流速变化和血栓形成.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胭静脉与股静脉血液流速对比对照组参数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形成血栓率经检测为92.72%(51/55)优于对照组70.90%(39/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压治疗下重症患者下肢血液流速有所提升,有益于避免血液凝滞形成血栓,具有普及预防的价值.

  • 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向尚

    目的 调查和分析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社区的5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老年人的血压进行测量,对踝肱指数进行计算,对所有人的基础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脉压、体重指数以及吸烟情况,还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患病史进行了解.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总患病率为27.2%,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27.0%,女性的患病率为21.6%,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男性、吸烟以及高血压等患者容易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结论 男性、高血压以及吸烟人群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几率比较高,是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 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痛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蔡书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痛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痛风老年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檗碱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与小檗碱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明旭;宫晶;高玉娇

    目的 探究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施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种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在后尿道断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严海员

    目的 探讨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在后尿道断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后尿道断裂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尿道会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尿道感染的1例,尿道狭窄的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出现尿道感染的3例,尿道狭窄2例,周围皮肤损伤2例,发生率为4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尿道断裂采用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治疗较为简单、易操作,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探究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作者:王莉

    目的 探讨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县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Kegel运动、生物回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仪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盆底肌大肌电压值、Ⅰ类和Ⅱ类肌肌力、疲乏程度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结论 在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的康复治疗中,行生物回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仪盆底肌锻炼,可促进产妇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观察

    作者:冉娅娅

    目的 观察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较为突出,可推广.

  • 复方樟柳碱针配合康复训练用于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沙雪梅

    目的 分析复方樟柳碱针配合康复训练用于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复方樟柳碱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樟柳碱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睑裂高度均有所升高,瞳孔直径有所减少,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针、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精神康复干预和ERP诊疗新技术联合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张莉莉;王焕明

    目的 探究精神康复干预(PRI)和ERP诊疗新技术联合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联合PRI者作为研究组(40例),干预3个月后均行ERP检测,比较两组依从性量表(MA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家属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ERP检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干预治疗后MARS增分值(0.52±0.18)分,SDSS减分值(6.61±2.89)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0.05);研究组SCL-90减分值各项分别为:抑郁(0.78±0.31)分、敌对(0.46±0.16)分、焦虑(0.48±0.16)分、精神病性(0.48±0.1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治疗后ERP靶潜伏期及波幅主要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与ERP诊疗新技术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PRI ERP 精神分裂症
  • 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作者:贾灵军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常规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于提升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值得推广.

  • 综合康复干预对喉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夏少华

    目的 在喉切除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综合康复干预,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该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喉切除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康复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喉切除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综合康复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系统心理干预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作者:赖建明

    目的 关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应用系统心理干预手段对其焦虑情绪、康复情况的作用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88例在该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系统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以不同心理护理手段对于术后康复效果的作用.结果 经过系统心理护理于预的观察组患者,其焦虑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评分下降,好予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效果显著的好于对照组,两组组闯的各项数据,经过详细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的护理中,应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手段,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且其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ICU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

    作者:李涛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运用到给ICU脑梗死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ICU脑梗死患者5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26例予以常规一类的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治疗成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 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治疗成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运用到给ICU脑梗死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非常良好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 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淋淋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治疗与心脏康复配合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人该院治疗的98例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与心脏康复配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呼吸康复治疗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作者:罗明祥

    目的 呼吸康复治疗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COPD)疾病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方法 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接收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在A组护理同时配合呼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COPD患者生活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min行走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B组均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积极配合呼吸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与运用.

  •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雷永君

    目的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所接收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儿45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康复护理可以缩短患儿体征的恢复时间,并且还可以降低患儿的伤残率,此护理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史艳红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4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4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优秀率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结果 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优秀率为65.8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优秀率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9.36±24.32)分和运动能力评分(64.68±14.69)分均优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7.49±23.68)分、运动能力评分(49.57±1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马仁竹;于华

    目的 观察120例妇女在产后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产后妇女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0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常规组,另外60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为康复组,对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康复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均为2~5级,且观察组4~5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另外,康复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产后妇女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率,使得推广使用.

  • 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

    作者:李飞

    目的 分析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功能锻炼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时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1个月时患肢水肿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个月后患肢水肿发生率(8.75%)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发生率(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大程度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作用

    作者:纪淑焕;唐晶晶

    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2012-2016年该院妇产科接收的102名产妇,产妇于产后42 d到该院复查时予以康复训练,以不同训练方法为标准分组:研究组51名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参照组51名予以简单健康宣教,同时观察、对照2组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08%,明显比参照组78.43%高(P<0.05);2组治疗后6个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产妇行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确切,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改善机体盆底肌力,有效防治产后漏尿.

  •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春香

    目的 探讨分析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接收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雌二醇、孕酮水平及子宫肌瘤复发率及主观症状出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雌二醇、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和主观症状出现率分别为2.08%、16.67%,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和主观症状出现率分别为8.33%、41.67%.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及主观症状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促进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于淋淋

    目的 探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康复方案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其基础行早期康复,比较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LVDD、LVEF、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GOLI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心衰,预防心肌再梗死,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 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姜宏宇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在其基础行康复护理,比较组间血压、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收缩压(128.60±9.51)mmHg、舒张压(82.23±3.62)mmHg及Fugl-Meyer评分(80.13±10.53)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和总体健康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促进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控制血压稳定,且改善生活质量.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秀梅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在出院6个月以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等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进行科学规范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的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情感以及社会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及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唐晶晶;纪淑焕

    目的 了解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及康复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2-2016年,产后2个月到该院妇产科检查的92名妇女,2组均行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疗法,以有无给予产前宣教为依据分组:试验组(46名,给予产前宣教),参照组(46名,未给予产前宣教),对2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康复效果等展开评估.结果 试验组盆底收缩压、阴道静息压、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压等指标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产妇予以产前宣教,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肌力恢复,且对其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后,可大大改善机体盆底肌功能.

  • 对儿童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儿童眼保健效果的影响

    作者:牛玉凤

    目的 探讨将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应用于儿童对其眼保健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该院眼科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500名儿童分为对照组(普通健康教育)、观察组(强化健康教育),对2组儿童眼保健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2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儿童眼科保健相关知识合格率、定期接受眼科体检率、斜弱视患儿矫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多样化形式加强对儿童家长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可促进儿童眼保健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 手法复位联合康复练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乌兰托亚

    目的 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临床治疗中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70例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于2012年1月—2016年5月进入该院的患者,依据治疗疗法的差异分组:甲组34例施予手法复位疗法,乙组36例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并统计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 甲组34例有效率79.41%,乙组36例是97.22%(P<0.05).结论 临床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展开治疗时,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更为可靠,推荐选用.

  •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分析

    作者:邵军

    目的 分析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方法 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并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中,选择90例对象展开详细的研究,根据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将其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5例.甲组实施常规的肠外营养,乙组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①乙组恢复饮食、排气、排便的时均明显短于甲组,可见该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甲组45例患者经过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机体中的Na+、Ca2+、ALB、K+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升患者机体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明显缩短患者恢复饮食、恢复排气以及恢复排便的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 足月顺产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于华;马仁竹

    目的 研究足月顺产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生产的产妇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产妇30名,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康复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康复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康复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足月顺产产妇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可以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雷贝拉唑合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康复影响分析

    作者:陈豪英;杨玉珍

    目的 针对慢性胃炎采用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的患者康复影响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经胃内镜检查确诊,依据用药方案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实验组施行两联用药加入替普瑞酮,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黏膜组织变化和症状康复相关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EGFR细胞阳性(26.53±5.26)%高于对照组,慢性炎症评分(1.01±0.12)分和活动性炎症评分(1.03±0.21)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腹疼痛消失(5.92±1.47)d、腹胀消失(5.91±1.28)d和反酸消失(5.47±1.62)d相比对照组症状康复时间缩短(P<0.05).结论 慢性胃炎采用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不良体征康复时间缩短,各炎症反应评分降低,具有临床普及运用的价值.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对其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晓旭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对其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COPD)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同时配合呼吸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等心肺功能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评分显著低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采取呼吸康复锻炼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改善其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运动康复

    作者:罗红霞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所关注的疾病,随着该疾病发生的增加,以及病情的发展,患者患病后其临床表现日趋严重,会使得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情况,该次积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依据,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在失眠症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秀梅

    目的 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在失眠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失眠症患者124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2个组别,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予以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予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眠反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中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超

    目的 该文就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椎管内麻醉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9例.实验组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参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显著效果,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麻醉风险,值得推广.

  • 芪蛭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栓塞临床研究

    作者:王月琴

    目的 探讨芪蛭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有下肢深静脉栓塞的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给予观察组患者芪蛭桃红四物汤,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栓塞采用芪蛭桃红四物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改善作用明显,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72例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新锋;池丽俏

    目的 该文对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 该文以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到医院接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采取随即平均的分配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6例.72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外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治疗症状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对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9.2%,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了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前后治疗症状积分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病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黄风湿系列疗法配合消糖丸治疗糖尿病11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再军;石庆昌

    目的 探索黄风湿系列疗法配合消糖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盐酸二甲双胍0.5 mg,3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盐酸二甲双胍0.5 mg,3次/d口服+黄风湿系列疗法配合消糖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2.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黄风湿疗法配合消糖丸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评估

    作者:刘绍敏

    目的 评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实施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3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的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益肾菟地汤应用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探析

    作者:赵映霞

    目的 分析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应用益肾菟地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在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每一组患者4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组使用益肾菟地汤,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与促卵泡雌激素都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应用益肾菟地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伍梅芳

    目的 观察中医适宜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该组随机抽取该院附属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针灸牵引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病复发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抑制颈椎病的复发.

  • 中医治疗153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燕玉荣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进入该院治疗的153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3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患者76例,行西医治疗;中医组患者77例,行中医治疗.对比分析西医组与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患者中行中医治疗,可以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慢性胆囊炎应用蒙医药治疗临床有效性研究

    作者:笋布尔达来

    目的 分析慢性胆囊炎应用蒙医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实行慢性胆囊炎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蒙医药治疗应用在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针灸结合太阳放血疗法治疗外伤性眼肌麻痹

    作者:刘金凤;邹积波;刘洋海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太阳放血疗法治疗眼肌麻痹的疗效,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眼肌麻痹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结合太阳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及中药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外伤性眼肌麻痹的过程中,针灸结合太阳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应用栝楼桂枝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战美玲

    目的 对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患者治疗中栝楼桂枝汤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的68例患者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32例为一般组,基于常规治疗给予栝楼桂枝汤治疗的36例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实现了94.4%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一般组的78.1%对照显著较高,且治疗后中医组CSI评分明显比一般组低,Fugl-Meyer评分明显比一般组高(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患者的治疗中,对栝楼桂枝汤进行应用效果优越,可使患者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 益气活血汤与高压氧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洪娣

    目的 分析使用益气活血汤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取87例,将使用高压氧治疗的38例作为对照组,将高压氧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的另39例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以后,实验组足背动脉、胭动脉内径和血流量、血清NO、血清ET-1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汤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 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在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涛

    目的 分析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联合应用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 任选80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为(1.5±0.4)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0.6)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止血时间分别为(21.6±3.9)h和(29.8±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国龙

    目的 讨论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和颈椎曲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后的颈椎曲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作用观察

    作者:张小为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79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口服硫糖铝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口服康复新液治疗,为期8周疗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痛、腹胀、暖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糜烂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糜烂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可有效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粘膜糜烂面的愈合,进而减少炎症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利湿通络经验汤剂内服联合针灸辨治类风湿关节炎66例

    作者:赵仕书

    目的 分析利湿通络经验汤剂内服联合针灸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氟米特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利湿通络经验汤剂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关节炎采用利湿通络经验汤剂内服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善勍

    目的 该次实验将根据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疗效探究.方法 该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法,观察组则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采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改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观察治疗足癣合并感染患者使用三黄乌石汤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仁清

    目的 探究足癣并感染患者经三黄乌石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经诊断确诊为足癣并感染的患者90例纳为该次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行常规治疗)与试验组(行三黄乌石汤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常规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痒痛缓解与红肿消退的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黄乌石汤用于足癣并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可观,不仅能提高疗效,还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建议作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推广.

  • 颈肩腰腿疼痛经手法正骨复位,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刘德有;马德军;师彬

    目的 探讨颈肩腰腿疼痛经手法正骨复位,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的短期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医针灸进行理疗,研究组患者在中医针灸理疗基础上添加手法正骨复位联合中药热敷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关机功能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肩腰腿疼痛经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手法正骨复位,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方法,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中医针灸理疗,在临床中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 温阳汤与针灸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冀明洁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运用血温阳汤和针灸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6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治疗方式,而实验组采用温阳汤和针灸结合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运用血温阳汤和针灸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治疗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疗效

    作者:祝继蓉

    目的 分析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价值.方法 从该社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中风患者中抽取62例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开展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孟琪

    目的 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份在该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75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组37例,联合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陈通全

    目的 该文就中医辨证论治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00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中医辩证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以西药治疗,对比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1年内复发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浅表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疗效,且愈后不易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作者:龚雪;张斌

    目的 观察康复组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另外50例患者行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为结合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结合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偏瘫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偏瘫早期患者行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 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康复的影响

    作者:曹宗琴

    目的 给予新生儿肺透明病患儿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探究对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新生儿肺透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54例并分2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儿:常规喂养治疗,实验组患儿:早期微量喂养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血胆红素峰值、住院天数、并发胆汁淤积概率、喂养不耐受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儿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透明病患儿治疗期间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对患儿临床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 后踝骨折手术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疗效比较

    作者:姜涛

    目的 给予后踝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涉及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踝前入路拉力钉固定(A组)、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块(B组),患者例数分别是33例、33例.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平均切口长度均显著性更佳,但是复位不良、固定不可靠率较高,对比B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涉及后踝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后外侧入路或拉力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处理的固定可靠性较为理想.

  • 老年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促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成

    目的 了解围术期促康复疗法应用于老年胃肠外科病例中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77例胃肠系统患病后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入住该院胃肠外科的老年病例,以其围术期治疗疗法的差异分组:甲组38例施予传统疗法,乙组39例则施予促康复疗法,且观察其康复质量.结果 甲组38例下床时长、肠鸣音的恢复时长以及排气时长都比乙组39例的长(P<0.05).术日及术后次日,乙组病例睡眠质量优于甲组(P<0.05);术后第3日、第7日,甲组及乙组疲劳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施行手术疗法的胃肠外科老年病例,于其围术期施予促康复疗法价值显著,推荐应用.

  •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探讨

    作者:赵敏

    目的 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探究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该院所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8—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儿实行均分,2组患儿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儿.对于参照组患儿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补液等对症处理以及利巴韦林治疗,对于研究组患儿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补液等对症处理、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将2组患儿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儿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 延伸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冉祥梅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产妇110名纳入研究,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名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55名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母婴健康状况.结果 在母乳喂养困难、乳汁分泌不足、不适应母亲角色、家人态度冷淡、婴儿腹泻便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后康复护理中施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于产后健康及新生儿养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 药物与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治疗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国峰;丁琳;李晓华

    目的 药物与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治疗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康复期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中抽取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单纯采取利培酮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同时配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比两组男性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①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的ITAQ评分、BACS评分以及PANS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乙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甲组复发率是25.0%,高于乙组的1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期的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知力,改善其认知功能以及阳性、阴性症状等,同时又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该类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广泛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深度烧伤伴腘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作者:马闪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深度烧伤伴胭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度烧伤伴胴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趾屈活动度、背屈活动度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步行、起坐及上下楼梯的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深度烧伤伴胭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辅助心理康复治疗银屑病及其对患者SDS和SAS水平的影响

    作者:眭洪峰

    目的 在银屑病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辅助心理康复治疗,探究对患者SDS以及SAS水平的影响.方法 该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丹阳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所接诊的银屑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辅助心理康复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银屑病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辅助心理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DS以及SAS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 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姜君玲;崔德龙

    目的 对比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山东海阳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并行降纤酶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进行治疗的2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采取不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甲组25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2.0%,显著高于乙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甲组的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胫总神经、胫后神经、胫总神经以及胫后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均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相比较,采取降纤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应用价值更高.

  • 足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作者:白三晋

    目的 探讨选用足疗联合心理疗法方案对脑卒中后抑郁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抑郁性失眠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心理疗法,观察组加施足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SQI、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失眠症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联合应用心理疗法和足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疗效更理想.

  • 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尤春光

    目的 探讨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式+前列地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观察组(常规方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常规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选择常规方式+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足者.

  • 胰岛素泵在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春雨

    目的 了解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病例治疗中行胰岛素泵疗法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70例患有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而于2015年11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治疗的患者,以入院顺序的不同分组:甲组34例施予传统疗法,乙组36例行胰岛素泵疗法,并且统计疗效及其临床指标,再比较.结果 对甲组、乙组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病例施予不同疗法后,甲组34例病例有效率73.53%(25/34),乙组36例是94.44% (34/36),(P<0.05);乙组有1例(2.78%)低血糖病例,甲组有9例(26.47%),(P<0.05).结论 患上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后,施予胰岛素泵疗法较为可靠,推荐选用.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作者:李兰

    目的 对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共计9例,在完成病灶清除后为患者提供负压创面治疗,经过2~3周后进行换药或植皮,对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为患者提供包含伤口护理与负压引流护理等方面的服务.结果 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法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提供治疗,能够有效覆盖骨外露位置,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相关的后期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纳入该次实验研究中的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溃疡部位全部愈合.结论 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

  •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作者:蒋明花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中展开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8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两组,37例接受常规护理为传统组,45例接受综合性护理为综合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综合组干预总有效率达到了97.8%,对照传统组的81.1%显著较高(P<0.05).结论 对糖尿足患者展开综合性护理可使临床干预效果提升,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护理 效果
  • 胰岛素泵治疗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FPG、CRP及WBC计数的影响

    作者:郭天蓉

    目的 分析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CRP以及WBC计数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FPG、CRP以及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PG、CRP和WBC计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临床应用胰岛索泵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 数字化摄影和多层螺旋CT应用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 位的价 比较

    作者:崔润河;陈培柱

    目的 数字化摄影和多层螺旋CT应用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价值比较.方法 从该院骨科临床2010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中,抽取40例行数字化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对对足踝部跟骰关节、趾骨关节脱位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对足踝部各类骨折以及其他关节脱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DR相比,采取MSCT诊断足裸部骨折、关节脱位的效果更佳,应用价值更高.

  •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明宇;丛伟;范文灿;陈波;张龙;孙远新

    目的 针对Lisfranc损伤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中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到该院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Lisfranc损伤患者42例.对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的骨折脱位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固定失败或感染等情况.手术前后,患者的AOFAS中足评分(21.81±6.91)分、(78.21±9.88)分以及VAS疼痛评分(7.19±0.66)分、(1.87±0.4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有9例患者出现骨关节炎(21.43%)分,与术后12个月对比(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中期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马媛媛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患者的骨密度(BMD),并进一步总结出该病的预防措施.结果 对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腰椎以及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数据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危险因素有年龄、身高、体重、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情况随着年龄、身高、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的增加而严重,随着体重的减少而增加.结论 绝经后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生育个数、体重指标、运动状态以及绝经年限4个方面,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

  • 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琼应用在下肢骨折麻醉前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姜荣

    目的 探讨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琼运用到给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以前镇痛期间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予以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琼于手术以前实施麻醉镇痛,对照组40例予以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入,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VAS评分、总满意率、手术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各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VAS评分、总满意率、手术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琼运用到给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以前镇痛期间具备显著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 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刘欣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2例踝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性解剖定位下区域坐骨神经的阻滞麻醉,研究组使用超声引导实施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3.16±2.13)min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比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运用.

  • 分析比较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昕

    目的 对比骨水泥、生物型假体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生物型假体)、观察组(骨水泥型假体),对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1、6个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物型假体相比,使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更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 社区护理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素敏

    目的 探讨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疾病知晓情况、骨折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与遵义行为好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干预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配合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与治疗依从性,减少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降钙素增强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

    作者:段东伟

    目的 讨论降钙素增强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 以该院在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1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使用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依降钙素联合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疼痛变化情况、目测类比结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障碍问卷评估结果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目测类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降钙素增强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作用分析

    作者:夏国栋;陈成;谢希惠;黄夕斌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的患者42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6周的石膏固定之后允许负重锻炼,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早期负重锻炼.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踝关节周径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结果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良好的改善效果.在Kofoed的评分上也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要明显好于常规组.VAS评分的结果显示,观察组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观察组和常规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负重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关节恢复的情况,促进患者关节的愈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祁丽俊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患者5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干预组应用延续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骨质疏松症知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骨质疏松症各项知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段磊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使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3月间选取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使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临床基本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实际应用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陶善亮

    目的 给予踝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该院所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中选取105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105例患者实行分组,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n=53)和参照组(n=52).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性更佳,对比分析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踝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不一,明显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疗效更佳,更值得临床推荐.

  • 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影响分析

    作者:王春暖;孙洪波;卢明江;岳忠勇

    目的 分析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影响.方法 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行单纯麻醉,研究组行麻醉后实施地佐辛静脉输注,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影响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后2h的VAS评分为(2.12±0.75)分,比对照组(4.81±1.62)分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率是7.89%(3/38)比对照组出现率低(P<0.05).结论 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度有明显降低,值得运用.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李家琪;吉浩宇;王建华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通过Maryland足功能临床评分标准对该次研究患者足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仅出现1例(5.00%)切口处延迟愈合,此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经末次随访统计发现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者2例(10.00%),此外无其他并发症情况,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优秀11例,良好6例,一般2例,差1例,总优良率85.00%.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中有显著效果,通过对适应症、操作技巧等合理掌握,避免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作者:李维刚

    目的 该文就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疗法,参照组患者则予以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HSS评分、屈伸活动度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完全负重时间对比参照组稍快(P<0.05).结论 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意愿及骨折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吴学仪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该院接收且救治的69例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以不同手术方法为标准分成:参照组34例,采用前路手术减压疗法;实验组35例,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联合植骨钢板内固定疗法,对两组临床效果展开比对.结果 术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比参照组30.0%低(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恢复情况对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行专业救治时,采用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心理治疗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潘惟华;温琳

    目的 分析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方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基础治疗之外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为(10.03±1.59)分,焦虑评分为(7.05±1.13)分,对照组为(15.62±2.19)分、(10.69±2.07)分;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广泛应用.

  • 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清莲

    目的 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足踝部手术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踝部阻滞麻醉和膝部阻滞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2.41±0.74)分、睁眼时间(3.41±0.45)min、术后疼痛评分(2.85±0.13)分、起效时间(15.36±2.48) 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足踝部手术患者实施膝部阻滞麻醉,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性,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 双侧下肢创伤性截肢合并全身多发创伤成功救治分析

    作者:王波

    目的 探究双侧下肢创伤性截肢合并全身多发创伤成功救治分析.方法 该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7日及2016年3月3日在该院就诊的双下肢创伤性截止病患,对病患的治疗全程进行回顾、分析及反思.结果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两位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较为轻微,对患者身体康复影响较小,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下肢创伤性截肢合并全身多发创伤的患者,经过多次手术,康复训练、心理指导、安装假肢训练等治疗,患者康复.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海峰

    目的 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象,入选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18%,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HSS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加理想,安全性更高.

  •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王俊

    目的 探讨和分析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采用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的10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均显示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23±4.31)周,患者复位准确,均未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后,有55例优,27例良,18例可,优良率为82.0%.结论 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复位情况较准确,手术视野相对较清晰,固定性较良好,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 探讨掌指(足跖)骨骨折经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

    作者:卢明江;王春暖;付京尧;官福平

    目的 分析比较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任选90例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掌指(足跖)骨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效果为优23例,良19例,总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18例效果为优,15例良好,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指(足跖)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克氏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方法研究

    作者:程海荷

    目的 探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不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则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2.7±0.6)、(31.2±5.6)、(7.3±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5±0.8)、(46.2±6.3)、(12.4±3.1)d];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96.0%)则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医患关系和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伟

    目的 分析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25例.制动期内,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康复处理只进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使用下肢功能评定器(LREF)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肢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后,研究组评定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患者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意义重大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当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 不同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宁奎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踝部骨折患者,按照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D四组,各组40例.A组石膏外固定,B组采用手术治疗,C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D组采用跟骨牵引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3~6个月随访,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A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4组平均治疗费用B组均高于A、C、D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依据患者的不同骨折类型,从骨折患者自身出发,选择有效治疗方式,对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 心理支持对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温琳;潘惟华

    目的 分析对创伤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支持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常规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1周后以及干预2周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71.43% (P<0.05).结论 对创伤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支持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显峰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研究组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又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1—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4例手足部骨折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被抽取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有2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选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则选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对所有的患者在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治疗后的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50.0%,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其住院时间相对来说比对照组的明显少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能够减少骨折片发生移动的情况发生,针对患者肌腱粘连的现象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止作用,并且如果患者能够在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康复能够一定程度上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加快患者的手足功能康复,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对比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左广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以该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T诊断109例,MRI诊断139例,分别对影像学表现进行汇总,并将CT和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经计算CT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准确率为78.16%,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准确率为9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芳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3月来该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组与观察组,均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38.25±2.0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时间(56.89±2.01)mind.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4例,9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8例,77.78%),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6例,7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进入急诊室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作者:张勇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子该院就诊的高尿酸血症共40例和痛风患者共40例,另外选取40名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血清进行科学的测定.结果 痛风组的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尿酸血症组相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的HOMA-IR、总胆固醇、尿酸水平以及三酰甘油与高尿酸血症组相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却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组的三酰甘油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组患者中的Hs-CRP水平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当作是痛风临床症状的重要指标.

  • 前列腺癌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后代谢指标研究

    作者:李金和;陈国俊

    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是欧美国家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位居泌尿系肿瘤第3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部分研究认为前列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减少雄激素的分泌对于抑制病情的发展有一定作用.目前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一线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后代谢指标的变化都有相关研究,该文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之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后代谢指标变化研究做一综述.

双足与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